采空区勘查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953.69 KB
- 文档页数:19
- 1 -
采空区勘查项目
勘 查 方 案
二〇一七年三月精品文档
。 - 2 - - 2 -欢迎下载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 3 -
(一)自然地理 ......................................................... - 3 -
(二)区域地质概况 ..................................................... - 3 -
(三)矿产地质 ......................................................... - 4 -
(四)目的任务 ......................................................... - 4 -
二、勘查工作设计依据 ................................................... - 5 -
三、整体工作思路 ....................................................... - 5 -
四、工作方法 ........................................................... - 5 -
(一)瞬变电磁 ......................................................... - 6 -
(二)地震勘探 ......................................................... - 8 -
(三)高密度电法 ...................................................... - 12 -
(四)钻探 ............................................................ - 14 -
五、勘查工作设计 ...................................................... - 14 -
(一)工作量设计 ...................................................... - 14 -
(二)勘查工作进度计划 ................................................ - 14 -
六、近三年勘查工程一览表 .............................................. - 16 -
七、单位资质证书 ...................................................... - 16 -
八、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 17 -
精品文档
。 - 3 - - 3 -欢迎下载 一、工程概况
2017年棚改旧改工程共有 3个地块。
项目场区为村民安置工程拟建场区,此类建设项目通常为20层以下的住宅楼。
(一)自然地理
项目场区地处山前冲积平原,地形较平坦。
区域内水系主要为巴漏河,区域内众多冲沟汇于巴漏河,巴漏河发源于 市南部山区,向北流入小清河。流经矿区段基本常年有水,雨季流量较大。
该区气候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多西南风,雨季在7、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610.4mm,年平均气温为12.9℃,全年无霜期197天。
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烈度6度。
(二)区域地质概况
1)地层、地质
(1)奥陶纪马家沟组:
为煤系地层的基底,分中、下统,缺失上统,为浅海相及泻湖相碳酸盐沉积。下部为白云质厚层结晶石灰岩,其中部含条带状燧石结核,中、上部为灰色或灰黑色致密厚层石灰岩,含珠角石、头足类化石。该层厚度在800m左右。
(2)石炭纪本溪组:厚50m左右
本区揭露此段地层钻孔少,参照邻区地层资料,本组地层分上、下两段。
上段:由深灰色泥岩和厚层状石灰岩组成,有时夹薄煤层,所夹徐家庄灰岩,厚度较大,岩溶发育,和奥陶系石灰岩共同构成本区煤层的充水、含水层。
下段:由杂色粘土岩,铁质岩,及浅灰色砂岩组成。
(3)石炭—二叠纪太原组:厚162m左右
本组地层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主要由浅灰色砂岩、粘土岩和深灰色粉砂岩、泥岩及薄层石灰岩组成,含薄煤8-10层, 7、9、10-3煤层较稳定。
(4)二叠纪山西组:厚90m左右
按其岩性可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主要由深灰色泥岩和浅灰色中细粒砂岩组成,其中有一层8~16m的精品文档
。 - 4 - - 4 -欢迎下载 灰绿色火成岩。
下段:由浅灰色砂岩、粘土岩、深灰色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薄煤层(组)4层(1、2、3、4),煤层多具分叉现象,厚度薄且稳定性差,其中3、4煤层较稳定可采。
(5)二叠纪石盒子组:厚175m左右
在矿区西北部垓庄一带赋存厚度大。主要岩性为灰绿色厚层状砂岩和紫色泥岩、粉砂层组成。本组地层底部局部发育一层石英粗砂岩,以此与下伏山西组地层为界。
(6)第四系:厚0~18.0m
随地势呈北厚南薄,西厚东薄趋势变化,主要岩性为黄色砂质粘土和砾石层组成,属坡积、洪积相沉积。
2)构造
该区域内总体呈单斜构造,走向大致为270°~300°之间,倾向北东,断层较发育,褶曲构造不发育。
场区附近的主要断层为 断裂。
3)岩浆岩
该区域内内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强烈,辉长岩多呈岩株状侵入体,闪长岩类出露于煤系基底的奥陶纪灰岩内,以小型岩床状产出。
区内的侵入岩基本属于辉长岩类的浅成岩体,多呈枝状和似层状,少量呈岩墙状。
(三)矿产地质
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和粘土矿,项目场区內的矿产资源主要为煤矿,以往场区内矿权分布混乱,现在城区附近的煤矿均已关停。
区内煤矿开采历史久远,采空区分布广且无规律,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四)目的任务
通过对区域地质及矿产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区内大部分采空区埋深100米以浅,其它地块采空区分布广,地质条件复杂,对拟建项目危害大。因此需在区内开展采空区专项勘查工作,掌握区内采空区的分布情况,为工程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精品文档
。 - 5 - - 5 -欢迎下载 二、勘查工作设计依据
本次采空区勘查技术方案设计工作,我院依据以下规范、技术规程及标准编制:
1)本次招标文件
2)《煤矿采空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1044-2014)
3)《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DZ/T 0187-1997
4)《地震反射波法技术规程》(DZ/T 0168-93)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6)《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7)《地质岩心钻探技术规程》(DZT 0227-2010)
8)《山东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K14-S3-2002
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10)《房屋建设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版)
11)《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三、整体工作思路
根据该项目特征及勘查工作的目的任务,我院制定以下整体工作思路:
1、地球物理勘查: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在区内开展地面物探工作,以查明采空区的分布情况。
2、地质钻探:利用钻探取芯手段,抽取地层岩样,从而验证物探异常、查证区内采空区的剩余空隙率,揭露区内采空区的埋藏深度。
3、资料搜集:搜集区内矿山的储量核实、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等相关地质资料,为本次勘查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
4、根据物探、钻探工作成果和搜集的地质资料,进行勘探成果综合分析,在工作区内划分出采空区分布范围、产状及其影响范围等,并对区内采空区稳定性和场地的建设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
以上工作为该场地的采空区场地稳定性评价以及采空区注浆治理技术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四、工作方法
本次勘查工作采用的勘探方法主要有瞬变电磁勘探、地震勘探、地质钻探以及资料搜集等,月宫庄地块的物探工作手段增加高密度电法。 精品文档
。 - 6 - - 6 -欢迎下载 (一)瞬变电磁
工作原理
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简称TEM),其工作原理是在地表敷设不接地线框,输入阶跃电流,当回线中电流突然断开时,在地下半空
图3-3-1 瞬变电磁原理示意图
间就要激励起感应涡流以维持断开电流前已存在的磁场,并且此涡流场随时间以等效涡流环的形式向下传播、向外扩展,形成烟圈效应,利用不接地线圈观测此二次涡流磁场或电场的变化情况,用以研究浅层至中深层的地电结构,由于是在没有一次场背景的情形下观测纯二次场异常,因而异常更直接、探测效果更明显、原始数据的保真度更高。其工作原理见图3-3-1。
仪器设备
本工程采用加拿大产PROTEM47瞬变电磁仪、接收机(图3-3-2)是具有23位分辨率,270KHz带宽,微秒级采样门,并且三分量同时观测的时间域电磁接收系统。该系统可以在时间轴二个量级上观测20个门或在时间轴三个量级上观测30个门,解决了浅部具有较高分辨率和具有较大勘探深度的矛盾,适合本区探测深度及地形条件。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观测值:三分量感应磁场的衰减比,nv/m2;
电磁传感器:空心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