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姓名李创创

所在学院教育学院

专业班级教育学(一)班

学号************

指导教师杨军

日期2011 年 6 月15 日

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也就出现了人类社会,也就出现了人类社会的教育。人类社会在发展,人类社会的教育也在发展。这是我们对于教育与人类社会的一般看法。但人类社会是由政治、经济、文化诸种关系构成。那么,教育与人类社会关系怎样了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处于何等地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学校教育。纵观现有的研究,大多关注于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宏观分析,而对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微观考察十分缺乏。这种状况局限了人们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

关键字:人类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关系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课题。从宏观上看, 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大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之间, 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学校教育更是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但是现今的研究,大多都是对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宏观分析。那么微观层面,学校教育与人类社会发展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学校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学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是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实现的。在个体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即是加速、引导、规范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所谓社会化是指使个人从社会团体中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和人格品质。正是这一过程人类个体才能顺利完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所以人只有通过社会化才能在社会中生存。换言之,人类的经验、知识、品质并非自然赐与的礼物,它不是借助于生物学成熟方式获得,而是社会化的成果。尽管家庭、工作单位、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均对个体让会化发挥作用,但是,由于学校教育(特别是现代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的专门机构,因此,与其它社会化组织相比,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社会化具有主导性影响。正是在此意义上,,教育是“社会在为儿童身上预先准备下那些维护它自身生存的根本条件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学校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个体职业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社会整合三个方面。

(一)职业社会化

职业社会化是指学校教育为个体将来从事某种职业生活做准备,以造就在某一职能部门发挥特殊作用的生产劳动者。个体职业社会化是学校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的内在机制。学校教育的个体职业社会化功能体现在交织并行的两个方面:职业潜力的开发和职业品质的养成。现代生物学、心理学关于人类潜力的揭示内在地包含了对生产潜力的确信。职业潜力(亦即生产潜力)的挖掘主要通过生产知识的传授、职业智慧的发展和劳动技能的培养,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这是现代社会由体力型劳动向智力型劳动转型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反映。劳动知识、技能的个体社会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直接的。马克思曾指出,教育所培养的劳动能力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他说“充分发展的个人就是生产固定资本”。养成个体参与生产的职业品质是学校教育对于个体职业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其中,有三种职业品质应予以特别的注意。一是适应科技发展的品质。由于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劳动分工的精细和职业流动频率的增多,学校教育再也不可能培养出能在未来几十年以不变方式进行生产的“技术囊”,而必须培养个体对科技变革、职业变动的适应能力。如在一个信息纷呈的社会里,能以敏锐的眼光迅速获取和利用信息,学习新技能,熟悉新职业。二是生产创新的品质。即培养劳动者创造性地对待工作的良好态度,能寻找新途径、新方法克服生产中遇到的困难而不是望难生畏、束手无策。三是与职业生活相关的道德品质。现代社会生产的根本特征和主要标志是现代化大生产,已远离于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小生产,它要求劳动者具备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工作态度、关注效益、相互合作劳动意识。学校教育对于上述能力和品质的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功能。总之,学校教育的职业社会化功能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

(二)政治社会化作用

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对国家性质、组织方式、管理制度、个人权利与义务等知识的学习和与此相关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个体政治社会化内容包括个体对政治制度的效忠感、对权威人物的崇拜热情、参与公众事务的积极态度与对此参与影响力的确信,理解作为公民的权利、职责,认识社会政治结构的性质、形式及其赖以确

立的基础。一些研究表明,在构成政治社会化诸要素之中,由于世界各国对爱国主义情感的共同强调,爱国主义动机也许较为稳定、持久,而其它政治知识的学习常因不同政治制度的并存可能变动最大,并因此引起有关政治态度的改变。尽管有的研究发现,对于某些政治品质的社会化家庭的作用较学校要大些,如对权威的服从主要来自儿童早期家庭生活中对父母的接受和尊重,政治权威热情的形成与儿童早期生活经验关联密切。但是,我们认为,学校是儿童个体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因为学校能系统地向学生传递关于某社会的性质、组织和方向的知识及其存在的必然性依据,并承诺该社会组织最符合其成员的利益,且能最大限度地为每一成员提供良好生活、个体自由发展的机会。同时,学校的组织制度与管理方式休现着社会制度的特征,学校教育还通过课程设置及其运作、课外活动的组织、学生生活的指导、教师言行和人格的示范,将政治观点、国家意识、法律观念渗透其中,逐渐形成学生的政治动机、态度、情感,从而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维持某社会制度的存在和发展。当然, 学校政治社会化的实际效能的体现是有条件的,它必须得到来自家庭和大众传媒、社会群体的支持方能有效、持久。

(三)社会影响的整合作用

由于人们文化背景、所处阶层的差异以及宗教信仰不同,人们对未来社会生活可能有着极不相同的理解。同时,随着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如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对于今日生活和生产的决定性影响的改变和政治机构的变革,民主观念日益普及,许多社会冲突、教育问题随之而来。面对科技冲击、价值观念多元、社会冲突增多,学校教育必须发挥其特有的调节、整合功能。

“每个人在不同社会环境中,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学校要对这些影响进行调节。家庭中实行一种准则,街道实行是另一种准则工厂或商店实行第三种准则宗教团体实行第四种准则。一个人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受到具有对抗性的拉力的牵制,有处于分裂壮态的危险,使他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判断和情感的标准。这种危险,就给学校一个有稳定作用的和一体化的职责”学校通过集体生活的组织、共同教材的使用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整合多种社会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群体的同质性和个体对社会的顺应性,维持社会的存在。此外,学校还必须发展学生面临问题果断而明智地加以解决的技能和策略发展学生的理性批判精神,促进社会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