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风格的类型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13
學習風格八大類型定義◎主動型-主動型學習者較偏好多人一起合作的團隊學習。
◎反思型-喜歡獨自一人完成工作,較偏好單獨去思考學習的內容。
而「先思考所有的內容」則反映了反思型學習者的特性。
◎感官型-較無法接受所學內容和真實世界是沒有關連性的,較偏好學習具體的事實。
◎直覺型-學習者偏好發覺事物間的關連或可能性,喜歡以快速而創新的方法完成工作,不喜歡重複而規律的事物。
◎圖像/視覺型-學習者在看到圖片、圖表、流程圖、時間表、影片,或是實際演練時會有較佳的記憶效果。
◎口語/聽覺型-學習者比較能從文字說明或是口述講解的方式中有較佳的學習效果。
◎循序型-學習者傾向於從頭開始按部就班的進行學習,一步一步循著邏輯前進。
此外,循序型學習者亦傾向於跟隨邏輯性的步驟去找出答案。
◎總體型-學習者偏好跳躍式的學習,他們通常看不出內容前後的關連性,而是採取跳躍的方式吸收知識,之後才會突然頓悟。
學生風格建議◎主動型-可以多參與讀書會的活動。
這個讀書會裡的每個成員都必須針對不同的主題輪流向其他成員做說明,相互模擬你可能在下次的考試中會被問到的問題,並思考你會如何回答。
◎反思型-假設你正處於一個只有少數或是根本沒有思考時間的課堂中,你可以在課後偶爾停下來複習之前讀過的內容和思考可能的答案和應用方式。
你可以試著在閱讀完一個段落後,用自己的話寫下簡短的摘要或心得。
◎感官型-假設你正處於一個大多數課程內容都是理論與抽象概念的課堂中,你可能會因此而產生學習困難。
這時候,你可以跟你的老師要求提供與課程內容概念相關的範例或是問題解決的過程,並找出這個概念可以如何運用於實際生活上。
假如教師並未提供足夠的範例,試著從課本或參考書中發掘,或是和朋友一起腦力激盪。
◎直覺型-大多數大學課程的上課方式是針對直覺型的學習者而設計。
然而,如果你是一個直覺型學習者,而正處在一個上課方式都是反覆記誦公式的課程中,你可能會因此而感到無趣。
這時你可以請你的老師提供理論解釋或與事實相關的理論,或是你也可以自行去發掘;但是要注意在作答時,要避免因為缺乏耐心或因為不喜愛重複檢查,而忽略了細節導致錯誤。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学习风格类型报告 (1500字)学习风格类型报告一.八种学习风格1. 活跃型您的学习风格偏向于活跃型,那么您会倾向于和别人一起做事或讨论,喜欢和团体一起来解决问题。
平时学习的过程当中,您多半会先尝试地做一下,看看会怎么样,如果遇到问题后,再开始思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所以您学习时由于欠思考,就会走很多弯路。
您比较羡慕沉思型的人,他们总是先安静地思考问题,然后再着手解决,这样会比较稳妥。
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您会多思考一些,弥补自己的不足。
活跃型学习者倾向于通过积极地做一些事—讨论或应用或解释给别人听来掌握信息。
而沉思型学习者更喜欢首先安静地思考问题。
“来,我们试试看,看会怎样”这是活跃型学习者的口头禅。
而“我们先好好想想吧”是沉思型学习者的通常反应。
活跃型学习者比倾向于独立工作的沉思型学习者更喜欢集体工作。
每个人都是有时候是活跃型,有时候是沉思型的,只是有时候某种倾向的程度不同,可能很强烈或一般,亦或很轻微。
2. 沉思型您的学习风格偏向于沉思型,那么您可能比较喜欢安静地思考问题。
而“我们先好好想想吧”是沉思型学习者的通常反应。
沉思型学习者更喜欢集体工作。
随时查找您所需要的资料;及时记录下您的想法和问题。
所以您学习中较多的习惯于自我思考问题,那么您应该多和别人一起做事或讨论问题,多和团体一起来解决问题。
3. 感悟型您的学习风格偏向于感悟型,那么您可能很擅长记忆事实和做一些现成的工作,对复杂和突发的情况感到反感。
您应当多看一些相关的案例,平时多记录一些有用的心得体会。
您比较喜欢学习事实,不太善于发现某种可能性和事物间的关系,在考试的时候您希望老师测试一些在课堂里明确讲解过的内容。
您不喜欢与现实生活没有明显联系的课程,但您也有自己的优点,您做事更实际和仔细。
但每个人不一定是完全的感悟型或直觉型,大多都有时是感悟型的,有时是直觉型的,只是有时候其中某一种的倾向程度不同。
自我鉴定发现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所倾向的方式和方法,不同的学习风格适合不同的人。
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学习和提升学习成效。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自我鉴定,以发现自己的学习风格。
一、了解不同的学习风格在进行自我鉴定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学习风格。
常见的学习风格包括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和社交型等。
视觉型的学习者喜欢通过看图、读书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听觉型的学习者则倾向于通过听讲座、听音频等方式进行学习;动觉型的学习者则更喜欢动手实践、进行实际操作来学习;而社交型的学习者则通过与他人讨论、合作学习来提高学习效果。
二、观察自己的学习行为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学习行为,来初步判断自己的学习风格。
例如,如果你在学习时更喜欢通过看书、查阅资料来获取知识,那么可能是一个视觉型的学习者;如果你倾向于通过听讲座、听音频来学习,那么可能是一个听觉型的学习者;如果你更喜欢进行实际操作,动手实践来学习,那么可能是一个动觉型的学习者;如果你更喜欢与他人合作、讨论学习,那么可能是一个社交型的学习者。
三、进行学习风格测试除了观察自己的学习行为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学习风格测试来进一步确认自己的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测试通常包括一系列问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学习风格评估结果。
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学习风格测试网站,或者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来进行学习风格测试。
四、利用学习工具和资源一旦确定了自己的学习风格,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学习工具和资源来提高学习效果。
比如,如果你是一个视觉型的学习者,可以选择阅读相关资料、制作思维导图或者使用图表来整理知识;如果你是一个听觉型的学习者,可以选择听音频讲座、使用录音笔记录重要内容;如果你是一个动觉型的学习者,可以选择进行实际操作、实验或者参加实践课程;如果你是一个社交型的学习者,可以选择与他人讨论、与同学合作学习。
解析孩子不同学习风格的应对策略伴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孩子的学习风格受到了越来越多家庭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不同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方式,理解和吸收知识的能力及方式也各不相同。
因此,了解并分析孩子的学习风格对于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学习风格,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学习风格的定义与分类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稳定倾向。
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提出了多种学习风格的模型。
以下是较为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视觉型学习者:这些学生倾向于通过图像、图表和其他视觉材料来理解信息。
他们通常记忆力较好,能够清晰地回忆起看过的内容。
听觉型学习者:听觉型学生更喜欢通过听课、讨论和朗读来获取知识。
他们通常可以通过对话、讲解等方法更容易地理解抽象概念。
动手型学习者:这类学生倾向于通过实践和动手实验来学习。
他们通常更擅长于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理解抽象概念较为困难。
读写型学习者:这类学生喜欢通过阅读文本和写作来吸收知识。
他们通常能够很好地利用书籍和文献进行研究与自学。
社交型学习者:社交型学习者在人际交往中获得能量,喜欢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
他们通常能够通过小组活动、讨论等方法更好地掌握知识。
独立型学习者:这类学生倾向于独自工作,在自我引导下进行学习。
他们通常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在自主学习中表现优异。
二、寻找孩子的学习风格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作为家长或教师,识别孩子的学习风格至关重要。
这里有几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找到孩子的学习特点:观察与记录: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解决问题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例如,当你给他们解释一项新任务时,注意他们如何反应:是更多依赖视觉材料(如图示),还是更喜欢讨论?询问与交流:用开放式问题询问孩子,他们更喜欢在课堂上怎样学习。
例如,“你觉得老师用什么方式讲解最容易理解?”这样的对话有助于发现他们的偏好。
测试与评估:使用各种学习风格测评工具,这些测评工具旨在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模式,从而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
学习风格一个性倾向【表演型】表现力好,喜欢表现自己,在小组活动中,往往比较积极活跃,属于易兴奋型的学生。
这类型的学生很有领导才能,适于担任项目发起者和组织者。
在学习活动中,比较喜欢灵活的、有互动性的、能自主参与的教学模式。
不喜欢枯燥、刻板的教学方式。
【规划型】自我规划能力比较强,自我规划是自主学习的保证,合理的个人学习规划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整个自我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制定符合本人实际的学习计划;能够做到有意识的自我监控;能够通过自学测验来发现不足,及时而有效地调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发明型】动手能力强,对事物喜欢求新求异,喜欢探索性的学习活动,爱冒险,智能高。
【人际型】与人沟通的能力好,很会处理人际关系,适应能力较强,更喜欢与人而不是事物打交道,会为别人着想,表现出很高的亲合性。
在生活中,朋友很多,能够得到朋友的喜欢与信任。
【创造型】有比较旺盛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有敢于质疑、乐于创新的精神,观察和思考能力强,这对于学习新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策略【表演型】这种类型的孩子都很聪明,但往往是最让学校的老师们深感头痛的一种性格,也是传统学校教育最不能容忍的一种性格。
这类孩子常常是教师办公室里等待批评的常客。
他们过分强烈的“表演性格”,精力旺盛,使得他们一刻都不能安静,哪怕是出个怪声、扮个鬼脸、做个滑稽动作,也要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弄得教师精疲力竭。
对于这些有悖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具有特殊学习方式的孩子,我们应予以关注,区别“特殊学习需求”和“不良学习习惯”,尊重并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特殊的学习需求,对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严格纠正。
相应的个性化教育策略有:强调从新体验、新问题、新机遇中学习。
采用能全神贯注于短时间的、当时当地的教学活动,如游戏、竞赛、角色扮演等。
可安排其主持会议,主导讨论或进行陈述。
允许他们在不受任何政策、结构或可行性的约束下产生“点子”。
适当给予让他们感觉任务很难完成,即给他们设置挑战,但所给予的资源又不足,且身处逆境的外界刺激,多与其沟通。
学习风格有哪些
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有以下三种:第一种:视觉型。
就是孩子们通过看他能学的好。
第二种:听觉型。
他是通过听来学习的。
听觉型的孩子,他们对听到的内容记忆深刻,通常会听过之后就能复述内容。
第三种:体觉性。
就是通过手,或者是身体的运动来探索外部的世界,他们通过做学得更好。
不管哪一种学习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孩子的学习的特点不同,他们接受知识的习惯和方式也不同,我们家长如果能了解掌握孩子的这种学习类型,对于他们的一些学习行为就能够理解。
同时,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效率。
比如:让一个7岁的孩子积累成语的时候,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在看书时,把遇到的成语挑出来读一遍;二是在听故事时,听到有成语出现时,把成语说一遍;三是在平时和我说话聊天时,把我用到的成语说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个男孩子对听到的成语很敏感,几乎都能复述出来。
而看书时,挑出来的成语就很少。
另外,我还发现他在写作业时,越安静的环境他越容易走神,做作业效率比较低。
当我允许他边哼唱边写作业时,他的效率反而要高一些。
由此,我判断他是一个听觉型的孩子,那么,我就知道,在他学习
时可以给他放一些平静的音乐,帮助他轻松愉快地、高效率地完成作业。
学习风格类型总结引言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学习风格和偏好,这些学习风格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本文将总结几种常见的学习风格类型,并介绍每种类型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视觉型学习风格视觉型学习者是通过看和观察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人。
他们喜欢使用图表、图像和图像组织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记忆信息。
视觉型学习者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喜欢使用图表、图像和图像组织的方式来学习和记忆信息。
•对图形和图像具有很强的记忆能力,并能够通过观察图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喜欢使用颜色、图表和图形来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
视觉型学习风格适合的学习场景包括:•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图表和图像来解释和记忆信息。
•制作笔记时使用颜色、图表和图形来组织和分类不同的内容。
•利用流程图或思维导图来梳理和展示自己的思路和知识结构。
听觉型学习风格听觉型学习者是通过听和倾听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人。
他们喜欢通过听讲、参加讨论和声音来理解和记忆信息。
听觉型学习者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善于倾听和理解口头表达的信息,通过语音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喜欢参加听讲、讲座和讨论来获取信息。
•对音频信息和声音有很好的记忆能力。
听觉型学习风格适合的学习场景包括:•参加听讲、讲座和讨论来获取信息和知识。
•使用语音记录、朗读和解释内容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制作音频笔记或录音来复习和回顾学习内容。
动手型学习风格动手型学习者是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人。
他们喜欢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理解和记忆信息。
动手型学习者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喜欢亲身参与实际操作和实践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喜欢动手解决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解决难题。
•善于通过实践经验来总结和归纳知识。
动手型学习风格适合的学习场景包括:•进行实验、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来学习新知识。
•制作模型或手工制品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利用手写笔记、练习和实践来强化学习效果。
阅读写作型学习风格阅读写作型学习者是通过阅读和写作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人。
自我鉴定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自我鉴定: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
了解并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能够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进行自我鉴定,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
一、了解学习风格的重要性了解学习风格对我们的学习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学习计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同时,了解学习风格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学习,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学习风格的类型与特点1. 视觉型学习者视觉型学习者偏好通过看和观察来学习。
他们喜欢看书、图表、图像和手势等方式。
视觉型学习者善于记忆视觉信息,擅长观察细节和模式,并且对演示和图表有较好的理解能力。
2. 听觉型学习者听觉型学习者喜欢倾听和参与听觉活动。
他们喜欢通过听讲座、讨论和解释来学习。
听觉型学习者善于记忆听觉信息,擅长倾听和模仿声音,并且对讲述和解释有较好的理解能力。
3. 动觉型学习者动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动手和实践来学习。
他们喜欢参与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
动觉型学习者善于记忆运动和触觉信息,擅长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4. 阅读写作型学习者阅读写作型学习者喜欢通过阅读和书写来学习。
他们喜欢阅读书籍、笔记和文献,并喜欢通过写作来总结和复习知识。
阅读写作型学习者善于记忆文字信息,擅长通过阅读和写作来理解和应用知识。
三、自我鉴定学习风格的方法1. 反思过去的学习经验回顾自己过去的学习经验,思考在哪种学习环境下取得最好的成绩,是通过听觉、视觉、运动还是阅读写作来进行学习。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
2. 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观察自己对不同学习方法的反应和喜好程度。
比如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听讲座,动手实践或者阅读文献等方式进行学习,然后思考哪种学习方法让自己感到更舒适和高效。
3. 倾听他人的建议和意见向身边的老师、同学或家人寻求意见,询问他们对自己学习风格的看法和建议。
心理学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过程,而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解决学习困难至关重要。
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方法和工具,帮助我们深入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如何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学习风格的概念和分类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采用的偏好和策略,它可以反映出个体学习的特点和方式。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学习风格可以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三种主要类型。
1. 视觉型学习者:视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观察和看图来获取信息,他们通常对图表、图像和颜色很敏感。
这种学习风格的人适合使用图表、图像和演示文稿等可视化工具进行学习。
2. 听觉型学习者:听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听和说来学习,他们倾向于倾听讲座和参与讨论。
这种学习风格的人适合使用声音录音、口头解释和参与团队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3. 动觉型学习者:动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实际动手和亲身体验来学习,他们习惯于动手操作和实践练习。
这种学习风格的人适合使用实操实践、实地考察和参与实验等方式进行学习。
二、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的重要性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解决学习困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和利用学习资源。
比如,对于视觉型学习者,我们可以使用图表和可视化工具来帮助记忆和理解知识;而对于听觉型学习者,我们可以参加讲座和讨论来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学习计划和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风格,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比如,对于动觉型学习者,通过实践和练习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最后,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可以提高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当我们了解和接受自己的学习风格时,我们可以更加自信和积极地面对学习挑战,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和克服学习困难。
三、认识学习风格的方法和工具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方法和工具,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
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学生的学业成绩是衡量其学习成就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学生的学习风格则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调整学习风格以提高学习成绩。
一、学习风格的概念与分类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偏好和习惯,涵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以及对学习资源的利用方式等。
根据学习理论和心理学研究,学习风格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以下几种常见的学习风格:1. 视觉型学习风格:这种学习风格的学生倾向于通过观察和看图表等视觉手段来获取信息并进行学习。
他们更喜欢使用图像、图表和演示文档等可视化工具来帮助记忆和理解知识。
2. 听觉型学习风格:听觉型学习者倾向于通过听取和参与讨论来获得信息,并将它们转化为知识。
他们对于讲座、录音等听觉方式的学习资源更感兴趣,以声音去记忆和理解知识。
3. 动手型学习风格:这种学习风格的学生更喜欢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来学习。
他们倾向于更喜欢实际操作、实验和实践课程,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独立型学习风格:独立学习者倾向于自主独立地进行学习,他们更喜欢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通过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来获取知识。
5. 协作型学习风格:协作型学习者倾向于与他人合作学习,他们喜欢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
二、学习风格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其学业成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不同的学习风格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和知识点,因此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否与学习任务匹配将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
1. 学习风格与学习资源的利用学生的学习风格会影响其对学习资源的利用方式。
以视觉型学习者为例,他们更喜欢使用图像和视频等可视化资源进行学习,如果学习任务所提供的学习资源不符合其偏好,可能会导致学习困难和成绩下降。
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
学习风格的类型学习风格的类型[1]人们接受和加工信息、进行学习,要借助不同的感觉器官,如凭耳朵听,用眼睛看,用手摸等。
由于个人身心特点的差异,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感觉器官和感知觉通道有不同的偏爱。
有些人喜欢通过视觉的方式接受信息,也有些人更喜欢通过听觉了解外在世界,还有些人更习惯通过动手(或身体运动)来探索外部世界,从而掌握有关信息。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不同认知通道的学习效果是有差异的。
一般来说,只使用视觉通道,仅能记住材料的25%,只使用听觉通道,能记住材料的15%,而视听结合,使用多通道参与的学习活动,则能记住材料的65%。
不同感知觉类型的学习者,在学习上有不同的表现,所应采用的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
从感知觉方面看,学习者主要有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三种类型:(1)视觉型视觉型学习者善于通过接受视觉刺激而学习,喜欢通过图片、图表、录像、影片等各种视觉刺激手段接受信息、表达信息。
他们将所听到的事情想象成图像,将所要说的话以形象来取代。
他们通过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往往比从交谈、聆听或是实际习作中所获得的还要多。
在学习上,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涂写,要比阅读文字或聆听语言更有效。
这种类型的学习者喜欢阅读,而且能够比较容易地从书本上吸收知识。
他们能将所读的文章轻而易举地记住,并转换为口语,因而在复述或书面测试中容易取得好成绩。
他们一般都很自信,而且具有很强的自制力,学习有自主性和计划性,有时还具有创造性。
但由于过于认真而缺乏一定的表现力,举止呆板,书呆子气很重,由于过于自信,也表现出一种自负的倾向。
学习建议:由于视觉型学习者的学习成绩一般比较好,因此往往容易过于自信,而且有时会陷入自我中心,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听不进不同意见。
这时视觉型学习者应该设法扩大自己的视野,放下架子,多向别人学习和请教,并多找些课外读物、多参加集体活动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生活。
由于他们大多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了,因而有些人会对其它活动不太感兴趣,特别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这种学习类型的人特别要注意弥补的一个方面。
这类学习者可通过下列方式加强学习能力:* 用视频、图像进行学习* 画图表、地图* 使用概念图做笔记或组织信息* 做想象中的活动* 运用模拟表演进行学习*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创设的虚拟仿真情境进行学习(2)听觉型听觉型学习者善于通过接受听觉刺激进行学习。
喜欢通过讲授、讨论、听磁带录音等口头语言的方式接受信息。
这种类型的学生上课一般都能力认真听讲,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他们的劣势在于过多地注意原有的知识,有时可能会影响自己潜能的充分发挥。
学习建议:多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遇到不会或不懂的问题不可急于向他人请教,应该自己多动脑筋想办法,或借助查字典、查有关参考资料,并通过网络资源去寻找答案,只有在实在无法解答时才可再去请教别人。
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样既开阔了自己的思路,又使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
听觉型学习者可通过下列方式加强学习能力:* 演奏乐器* 通过歌曲进行学习* 通过参与或者听音乐会来进行学习* 伴随音乐锻炼身体* 把音乐与其他学科领域结合起来* 用音乐调节和改变你的情绪* 通过音乐来构想画面* 在计算机上谱曲(3)动觉型动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双手和整个身体运动进行学习,如通过做笔记、在课本上划线、亲自动手操作等来学习。
他们不喜欢老师整堂课的讲解和板书,也不擅长言语表达。
他们往往在体育、自然、课外活动等需要他们动手操作、实验的学科中表现得较为突出。
这类学习者往往比其他学习者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
这种学习类型的学生做事一般都比较守信,而且一旦集中于某事,就会做出很好的成绩。
但是由于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忽冷忽热,虽精力旺盛,但由于热衷于太多的事项,最后往往精力分散而一事无成。
学习建议:这类学生在学习时宜采用分散法进行学习。
这是因为这类学生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通常是边玩边学,比如边看书边看电视,边吃零食边写字,因此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分段学习法就很适合于他们,否则学习效率会很低。
分段学习法是先集中学习30分钟,然后休息10分钟左右,再改换其他学科学习,慢慢地再把30分钟延长到45分钟、60分钟、一个半小时等,逐渐培养自己集中精力学习的习惯。
为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开始时可以先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等情绪调动起来之后再改为学习较难的或不大感兴趣的学科。
这样交替进行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学习者不至于感到太疲劳,并可以逐渐地对不感兴趣的学科也产生兴趣,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这种类型的学习者要学点集中精力的方法。
比如多给自己增加一些课外读物,让引人入胜的书籍来帮助培养“坐得住”的习惯,并让自己坚信自己是坐得住的,需要改进的只是自己对学习科目的兴趣和思维方法。
当然对这类学习者来说,周围的学习环境安静一些对他们是最有利的,因此,应该尽可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和谐、安静的学习环境,因为这样可以尽量排除对他们学习的各种干扰。
动觉学习者可通过下列方式加强学习能力:* 通过舞蹈和运动来学习* 在自然学科和数学方面多动手* 通过多改变学习状态获得积极的休息* 把运动与所有的课程都结合起来* 当你在游泳或散步时,在头脑中复习功课* 利用模型、机器和各种工具辅助学习* 通过校外调查旅行学习* 利用班级游戏活动和通过在戏剧中扮演角色来学习表 4–3 视、听、动三种感知觉类型的特征上述三种类型的学习者的学习各有长处(表4-3)。
学习者要了解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充分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除上述三类典型的学习者外还有混合型,即学习者同时具备了视觉型、听觉型与动觉型的多重特征。
但是,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学习者在学习时都明显地体现出偏于用某种或某几种感知觉通道进行信息加工。
混合型视听觉:如,边听音乐边看书视动觉:如,边看边做笔记视听动觉:如,边听边看边练三种感知觉通道的特征与学习策略在过去一百年里,不同的心理学传统都对认知风格这一研究领域的形成有所贡献,而研究认知能力和过程的心理学家,创造了许多认知风格的模型和描述方式。
R·赖丁(Richard )与S·雷纳(Stephen )对庞杂的模型和概念进行了分类和梳理,从整体—分析(主要与认知组织有关)、言语—表象(主要与心理表征有关)、整体—分析和言语—表象风格维度的整合三个维度对其进行了分类:表4-4 对认知风格维度的描述[3]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的安东尼.格里高(Gregorc)教授采用新的分类: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有序思维与随机思维。
他把这两组思维类型交叉,从而形成四种思维类型:(1)具体而有序的思维者具体而有序的思维者偏重基于现实的思考,对他们来说,外在的现实是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所接触到的东西而构成的。
线性、清晰、条理而有序的信息加工方式能够帮助他们迅速提取记忆中的细节,准确记住的数字号码、条理的公式和详细的规则。
他们做事坚定,有耐心,办事稳妥,责任心很强,是那种勤劳刻苦、目的性很强的人。
然而,他们不擅长理解抽象的理论,讨厌无组织、华而不实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动手做”是最好的方式。
(2)具体而随机的思维者同具体而有序的思维者一样,具体而随机的思维者的思维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愿意尝试实验实践,喜欢以独出心裁的方式来做实验。
他们的独立性很强,喜欢独立工作,不愿意接受别人的领导。
他们有丰富的创造力,不愿意遵守世俗的条条框框,不喜欢按照说明的要求来做事情。
这类人求知欲强,独特见解的天赋很好,追求变化和多样化,善于解决突发性问题。
因此,如果你属于这种类型的话,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发散思维来解决问题,但是要注意限定时间的要求,必须留充足的时间来制订最后的解决方案。
(3)抽象而随机的思维者抽象而随机的思维者考虑问题很少从现实出发的,往往是冲动和激情引发他们的思考,他们的思维跳跃性很强,往往不按常规出牌。
办事不讲究条理,大多时候是凭直觉和想象去感应和判断事物的。
这种人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对语言的感受力也极强,他们情感丰富,热情,风趣,善于交际,也善于用抽象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感受,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强。
他们的变通性强,适应性强,讨厌规矩的束缚,对日常的例行公事感到乏味,有些时候不安于现状而好高鹜远,不安分。
如果你是一个抽象随机的思维者,那么可以运用你与人合作的能力,吸取他人看待事物的方法,通过合作加强自己学习的计划性,逐渐约束自己的行为。
(4)抽象而有序的思维者抽象而有序的思维者擅长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他们喜欢理论性强的问题,探索抽象的思维世界。
这类人的学术气息强,逻辑性强,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抽象理解的能力强。
他们理智、博闻、广识,精于辩论,敢于向权威挑战。
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和工作,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理出事物的来龙去脉。
他们可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比如爱因斯坦就是这样的人。
具体有序具体随机抽象有序抽象随机具体随机有序抽象研究思维的类型并不是强调哪种类型更好,而是为了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研究、工作和享受生活的能力。
3.左右脑的差异及其对学习者的影响人的大脑两半球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在功能上表现为一侧优势,这种现象叫偏侧化或不对称性。
19世纪60年代法国神经生物学家罗卡发现,人的语言中枢位于脑左半球之后,许多研究相继证明了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生物学家斯佩里在裂脑患者研究中发现,大脑左右两半球在认识功能方面有严格分工。
70年代初大脑两半球功能偏侧化、不对称性,已被大量的神经心理学研究所证实。
最近20年的脑科学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大脑左右两半球在结构上几乎完全一样,但是在功能上却有所不同。
主要表现为:左半球是处理言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分析思维的中枢,它主管人的说话、阅读、书写、计算、分类、言语回忆和时间感觉,具有有序性、分析性等机能;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的中枢,它主管人的视觉、复杂知觉模型再认、形象记忆、认识空间关系、识别几何图形、想象、理解隐喻、模仿、态度、情感等,具有不连续性、弥漫性、整体性等机能。
当然,大脑两半球偏侧化和功能优势都是在相对意义上说的。
比如利维在总结脑功能不对称性的同时就指出:左右两半球如同两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加工系统,它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协作,以共同完成人类高级的心理活动。
由于生理类型的差异,有的学习者在心理能力上表现为左脑优势,有的是右脑优势,有的则是两半球脑功能和谐发展。
根据个体的大脑优势半球差异,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分为左脑型、右脑型、左右脑混合型三类。
(1)左脑型学习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善于使用左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