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的三步运动估计算法
- 格式:doc
- 大小:197.50 KB
- 文档页数:3
四步法运动估计算法
"四步法"运动估计算法通常指的是在计算机视觉中用于估计物
体运动的一种方法。
这个方法包括四个基本步骤。
请注意,具体的实现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个概括:
1.特征提取(Feature Extraction):
从连续的图像帧中提取特征点或特征描述子,这些特征可以唯一地标识场景中的关键点。
常见的特征包括角点、边缘等。
2.特征匹配(Feature Matching):
将第一帧和后续帧中提取的特征进行匹配,以确定它们在不同帧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可以使用各种匹配算法,如最近邻匹配、光流等。
3.运动模型估计(Motion Model Estimation):
根据特征匹配的结果,使用运动模型来估计物体或相机的运动。
运动模型可以是刚体变换、仿射变换等,取决于场景的复杂性。
4.运动参数优化(Motion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通过优化算法(例如最小二乘法)对运动模型的参数进行调整,以最小化特征点在相邻帧之间的误差。
这一步旨在提高运动估计的准确性。
这个四步法的运动估计算法在许多计算机视觉应用中都有应用,包括目标跟踪、光流估计、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等。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能需要考虑图像噪声、遮挡、光照变化等因素,因此算法的鲁棒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估计方法之一,还有其他许多复杂的算法和技术,具体选择取决于应用场景和需求。
cartographer算法Cartographer是一种先进的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算法,用于在未知环境中同时构建地图和定位机器人。
下面是Cartographer算法的详细说明,并给出相应的伪代码。
算法说明:1初始化:创建空地图和初始机器人位姿。
2数据获取:获取激光雷达数据和IMU数据。
3运动估计:使用IMU数据进行运动估计和里程计更新。
4特征提取和匹配:4.1从激光雷达数据中提取特征点。
4.2将新的特征点与先前观察到的地图特征点进行匹配。
4.3利用匹配结果计算机器人的位姿变换。
5闭环检测:5.1通过比较当前帧与先前帧之间的特征匹配,检测是否出现闭环。
5.2如果检测到闭环,执行闭环校正和地图优化。
6位姿图优化:6.1构建位姿图,其中节点为机器人位姿,边表示位姿之间的约束。
6.2使用图优化算法(如g2o)对位姿图进行非线性优化。
7地图更新:7.1使用优化后的位姿更新地图中的特征点位置。
7.2将新的特征点添加到地图中。
8定位:8.1根据地图和激光雷达数据,估计机器人的当前位姿。
伪代码示例:下面是一个简化的伪代码示例,展示了Cartographer算法的主要步骤和函数:# 初始化地图和机器人位姿map= Map()robot_pose = Pose()# 主循环while not end_condition:# 获取传感器数据laser_scan = get_laser_scan()imu_data = get_imu_data()# 运动估计estimate_motion(imu_data)# 特征提取和匹配features = extract_features(laser_scan)match_features(features)# 闭环检测if detect_loop_closure():correct_loop_closure()optimize_map()# 位姿图优化optimize_pose_graph()# 地图更新update_map()# 定位robot_pose = localize(laser_scan, robot_pose)# 更新结束条件update_end_condition()# 输出最终地图map.export()请注意,上述伪代码仅用于演示Cartographer算法的基本流程,并未包含具体函数的实现细节。
一种快速的块匹配运动估计新算法
董理濛;张永波;郭德春;杨永坤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10(010)034
【摘要】视频编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了空间,时间和统计数据缩减技术的结合.这些技术中运动估计在帧间冗余信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寻找最有效的运动估计算法仍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此,为了提高视频编码效率,提出一种新菱形搜索(NDS)的算法. NDS算法适用于开始搜索步骤为十字搜索模式(CSP)并且交叉用大菱形搜索模式(LDSP)和小菱形搜索模式(SDSP),以避免发生局部最优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NDS算法相对于菱形搜索算法在搜索速度和搜索精度上有显著提高. NDS算法在压缩精度上非常接近于全搜索算法,但是搜索速度是全搜索算法的18.51倍.与DS算法相比,NDS的算法可以实现超过125%倍的速度.
【总页数】5页(P8594-8598)
【作者】董理濛;张永波;郭德春;杨永坤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西安,71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751
【相关文献】
1.一种新的快速块匹配运动估计搜索算法 [J], 杨军;王群生
2.一种基于块匹配的自适应快速运动估计算法 [J], 舒振宇;高智勇;陈心浩;刘海华
3.快速运动估计中一种改进的块匹配免疫算法 [J], 曾浩;高秀娟;曾孝平
4.一种新的快速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 [J], 王明辉;彭立中
5.一种新的快速两级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 [J], 陈维强;高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farneback光流法Farneback光流法是一种基于像素领域的运动估计算法,也是一种基于区域的光流法。
它是Gunnar Farneback于2003年提出的一种计算稠密场光流的方法,通过求解局部小区域内的灰度变化来计算像素点的位移向量,从而实现对两幅连续图像中物体的动态运动变化的观测与跟踪。
Farneback光流法的基本原理是在一个像素窗口内假设灰度的变化符合一个二次函数的模型,然后通过对灰度两张图像的积分计算来求得相邻帧之间每个像素点的光流位移向量,进而计算场的梯度幅值和角度,以分析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Farneback光流法是一种高效、准确和实用的光流估计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运动恢复、运动估计、视频稳定化、物体跟踪等任务中。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Farneback光流法的实现步骤:1. 图像预处理。
在使用Farneback光流法之前,需要先对输入的两幅图像进行预处理,例如可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归一化、降噪等操作,以提高算法的稳定性和精度。
2. 对图像进行金字塔分层。
Farneback光流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金字塔分层处理来适应图像尺度的变化,在不同层上求解光流向量。
图像金字塔是一种分层存储的数据结构,可以将大尺寸的图片分成多级小尺寸的子图像,不断缩小图像尺寸,以适应不同光流尺度。
3. 计算光流场。
在金字塔分层完成后,可以通过Farneback光流法估计相邻帧之间的光流场。
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1) 在每个金字塔层上,设定像素窗口大小和线性函数的相关参数;(2) 通过对灰度两张图像的积分计算来求得相邻帧之间每个像素点的光流位移向量,其中,方程的解由光流的平滑先验和光度约束共同得到;(3) 计算场的梯度幅值和角度,以分析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4. 可视化光流向量。
最后,可以将得到的光流向量通过可视化方法进行展示,例如可以采用光流场的箭头表示,箭头长度和方向表示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运动状态。
slam算法原理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算法是一种在未知环境中通过传感器获取数据进行自主定位和建图的技术。
该算法通常用于机器人导航和无人车等自主移动设备中,它能够实现实时定位设备自身的位置并同时生成准确的地图。
SLAM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感知传感器(如相机、激光雷达等)获取环境的感知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设备自身位置估计进行配准,实现同时定位和建图。
其实现的核心问题是解决机器人或无人车在运动过程中的自身位置估计以及环境地图的构建,并将定位和地图更新过程进行融合。
SLAM算法可以分为基于滤波和基于优化的方法。
基于滤波的方法(如扩展卡尔曼滤波器)适用于线性系统,但在非线性系统中效果不佳。
因此,基于优化的方法(如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在非线性问题上更为通用。
SLAM算法通常分为前端和后端两个部分。
前端主要负责感知传感器数据的处理和特征提取,确定机器人或无人车的运动路径和环境中的特征点。
后端则负责估计设备的位置和地图的构建,并对前端提取的特征进行优化。
在SLAM算法中,常用的地图表示方法包括栅格地图、拓扑地图和语义地图等。
栅格地图将环境划分为一个个栅格单元,用二维数组存储,表示地图中的障碍物和空闲空间。
拓扑地图则通过节点和边的连接关系来表示环境的拓扑结构,适用于大规模环境。
语义地图则将环境中的特征点拆分为不同的语义类别,例如墙、门、家具等。
SLAM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的感知信息,如激光雷达扫描数据、相机图像等。
2.前端特征提取: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如提取相机图像中的角点或激光雷达扫描数据中的线特征。
3.运动估计:通过比较连续帧间的特征点,利用算法(如光流法)来估计设备的运动,即相机或激光雷达的位姿变化。
4.数据关联:通过特征点的匹配,将当前帧与之前的地图进行关联,找到当前帧中与地图中对应的特征点,这一步也叫做约束建立。
一种有效的三步运动估计算法
摘 要:为了减小运动估计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及提高序列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有效的三步搜索算法。
该算法采用多步搜索策略,根据运动矢量分布的中心偏移性及并行处理的思想,在最佳匹配点所在的区域使用菱形小模板代替原有的正方形小模板来进行精细搜索,以提高算法的搜索精度。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搜索精度的同时能大幅度缩短消耗时间。
关键词:超分辨率重建;运动估计;块匹配;运动矢量
由于误差表面通常并不是单调的,所以搜索窗口太小,就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而搜索窗口太大,又容易产生错误的搜索路径[7]。
3SS 搜索法第一步搜索步长较大,在图像运动较小的时候会影响运动估计的效果,使运动估计的精度明显下降。
在超分辨率图像重建中,序列图像的每一帧变化都很小,帧与帧之间大多为小运动估计,而在实际应用中,除了要保证运动估计的精度之外,对算法的实时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这个特点,本文提出一种根据N3SS 法演变而来的一种有效的三步搜索算法(effective three step search ,E3SS)。
图2为E3SS 的搜索模板,搜索窗宽度为5,即搜索范围是)5,5(±±j i 。
i
j
6-i 6
+i 6
+j 6
-j
图2 E3SS 搜索模板
在真实的视频序列中,运动矢量的分布具有中心偏移的特点,由全搜索算法FS 的匹配结果表明,匹配点在中心点的概率最高,其次为在中心点周围上、下、左、右的4个邻点,而在中心点周围左上、右上、右下、左下4个对角点的概率最小[8],因此在搜索窗口的中心采用了一个小的菱形搜索模板来替代N3SS 算法
中的正方形小模板。
首先,搜索模板上的13个检测点,如果最小块误差(minimum block distortion ,MBD) 点 (SAD 值最小的点),在搜索窗口的中心则算法结束。
如果MBD 点位于中心点的4个相邻点中,移动菱形小模板到上一步的MBD 点,继续搜索菱形小模板中的其他点,直到MBD 点是菱形中心的点或者菱形小模板到达搜索窗口边缘为止,如图3(a)中,点(0,-1)是第一步的MBD 点,也是第二阶段的MBD 点,且位于搜索窗中心,故最终运动矢量就是(0,-1)。
图中每个点上的数字表明了不同阶段搜索时的检测点。
如果MBD 点是99 模板中的8点之一,搜索方法同3SS ,即将步长减半,中心点移到上一步的MBD 点,重新在周围距离步长的8个点处进行块匹配计算并比较,重复此步骤,直到步长为1,该点所在位置即对应最优运动矢量,如图3(b)中,(4,4)是第一步的MBD 点,然后以(4,4)为中心点进行第二步搜索,此时搜索半径已经缩减为2像素,最后以当前MBD 点(2,6)完成第三步搜索,找到最优匹配点。
-1
1
-2-3-4-5-6-702
3
4567
-11-2-3-4-5-6-7
0234567-11-2-3-4-5-6-7
0234567-11
-2-3-4-5-6-702
3
4
5
6
7
(a) (b)
图3 E3SS 搜索示意图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验证E3SS 算法的性能,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的仿真实验。
实验的搜索区域在水平与竖直方向的最大位移均为±7,块的大小为16×16,并采用SAD 作为最佳匹配准则。
实验时,首先利用预测帧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 ,PSNR)来度量搜索的准确性,同时选取多个不同性质的序列图像来检
测算法的稳定性,其中Garden为全局运动,Table-tennis为大幅度运动,Susie 为小幅度运动。
最后选取全搜索算法FS、菱形搜索算法DS、预测性菱形搜索算法PDS三种算法进行搜索,以对比E3SS算法的各项性能。
表1 实验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相对于其他几种算法,E3SS算法在时间上的优势非常大,比目前比较常用的DS算法和PDS算法缩短95%左右,不仅大大提高了搜索的速度,而且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在对算法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而通过比较峰值信噪比我们可以看出,E3SS在提高了搜索速度的同时也保证了搜索精度,其精度除了比FS算法略低外,比起其他两种算法都有细微程度的提高。
5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E3SS算法,该算法根据相邻块之间的运动相关性和运动矢量分布的中心偏移性对目标点的运动进行估计,在最佳匹配点所在的区域使用菱形小模板代替N3SS算法中的正方形小模板来进行精细搜索,以提高算法的搜索精度。
实验表明,与FS、DS、PDS等优秀算法相比新算法不仅保证了运动估计的准确性,而且计算复杂度低、计算速度快,比目前比较常用的DS算法和PDS 算法在时间上约缩短了9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