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层序地层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245.37 KB
- 文档页数:3
坳陷型盆地层序地层特征与隐蔽油气藏勘探松辽盆地坳陷型盆地是指地壳下陷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地形及地质构造特征的地区,沉积环境多样,沉积物质丰富,是油气资源潜力较大的地区之一、松辽盆地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油气盆地之一,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坳陷型盆地层序地层特征与隐蔽油气藏勘探。
首先介绍坳陷型盆地层序地层特征。
盆地的层序地层特征是指在地层发育过程中受到不同作用因素的影响,分为多个层序,每个层序由相对一致特征的地层单元组成。
层序地层特征能够揭示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和地层堆积的模式,对于油气藏的分布和优选具有重要意义。
松辽盆地的层序地层主要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两个时期。
早古生代层序主要发育于下寒武统-奥陶统,主要由湖相及陡坡—浅海相沉积构成。
层序特征为薄层、相对单调,震旦—丹东组为典型代表。
晚古生代层序主要发育于志留纪至石炭纪时期,主要由碳酸盐台地相、碎屑台地相及浅海相沉积构成。
层序特征为厚层、递增—递减性变化,五峰组—白云岩组为典型代表。
其次介绍隐蔽油气藏勘探。
隐蔽油气藏是指不易通过传统地质勘探方法进行寻找和评价的油气藏类型。
对于坳陷型盆地,由于构造复杂、岩性多变、油气运移路径较长等因素,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比较具有挑战性。
隐蔽油气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断层溶蚀型隐蔽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如页岩气、致密气)、沉积物改造型油气藏、泉诱型油气藏等。
这些油气藏常常受到构造、地层、地球化学等因素的控制,因此需要通过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手段进行勘探。
在松辽盆地,隐蔽油气藏通常分布于构造隆起带、断裂带及储层边缘部位。
因此,对于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工作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
二是加强地震反演技术,提高对储层性质的解释能力。
三是注重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确定油气运移、堆积、储集的关键环节。
四是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古地理、烃源岩分布等因素,进行勘探区划和降低勘探风险。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东南缘,是下部断陷盆地与上覆坳陷盆地的叠置的陆相含油气盆地。
本文对十屋断陷的构造演化史、结构特征和反转构造带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含油气系统油气系统理论对成藏组合进行了划分,分析其成藏条件,在沉积相、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十屋断陷有机相模式;结合典型油气藏解剖,分析油气藏类型、分布特征和运聚特征;利用储层流体包裹体测试成果,结合生烃史和构造演化史,确定了油气成藏的期次和建立了动态成藏过程,分析了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和认识:1、十屋断陷构造演化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断陷前期地壳隆升和断陷初期火山喷发阶段、断陷阶段、坳陷阶段和盆地抬升萎缩阶段。
断陷构造层总体为西断东超的不对称箕状断陷,但盆地深层的结构特征比较复杂,发育有数个小型半地堑式断陷。
2、油气的形成与分布局限于断陷内,整个十屋断陷可以看作是一个含油气系统。
将十屋地区断陷层划分了3个成藏组合,即深部成藏组合、中部成藏组合和上部成藏组合,深部成藏组合可分为自生自储式成藏组合和上生下储式成藏组合。
3、主要源岩是沙河子组、营城组,干酪根以III、IIB型为主,深凹处存在Ⅰ型。
受构造演化和埋藏史控制,十屋断陷靠近桑树台断层一侧的深凹区及断陷初期的几个小型断陷中的烃源岩都达到过成熟,往东埋藏变浅,处于成熟阶段。
4、十屋断陷深层储层物性很差,储层类型为低孔渗类,属致密储层。
泉二段的泥岩盖层具有区域性封盖作用,断陷层系的泥岩只能作为局部盖层,同一盖层横向上的不均一性直接控制了该区油气藏的分布。
5、十屋断陷层油气藏类型有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以岩性油气藏为主。
纵向上存在二个油气富集带,平面上具有环带分布特征,主要不整合面是天然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深部存在垂向运移为主的自生自储型和侧向运移为主的下生上储型两种成藏模式。
6、十屋断陷主要有三个成藏期,即登楼库末期、泉头-嫩江期和嫩江组末期。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特征分析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是中国北方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储层特征分析对于勘探和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特征进行分析,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梨树断陷概况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位于辽宁省境内,是典型的沉陷盆地,地处华北平原之上。
该区域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石油气资源勘探区,尤其是营城组石油气资源非常丰富。
梨树断陷营城组主要包括下白垩统下坂庄组、中坂庄组和上坂庄组,是目前盆地沉积学和油气地质学研究的热点。
二、储层特征分析1. 储层类型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主要为砂岩和砂质泥岩,其中砂岩储层主要发育于下白垩统上坂庄组和中坂庄组。
砂岩储层孔隙度普遍较高,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压实孔为主,具有比较好的渗透性和储层性质。
2. 储层分布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分布广泛,储层性质多样。
在断陷盆地中,储层分布受到断裂、褶皱和岩性差异的影响,呈现出多个小规模的储层块状分布。
3. 储层岩性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岩性以细粒砂岩和细砂质泥岩为主,岩性较坚硬,具有较强的储层承压能力。
4. 储层孔隙结构梨树断陷营城组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粒间孔、溶蚀孔、微裂缝孔等,其中粒间孔是主要的储集孔隙类型,溶蚀孔和微裂缝孔是次要的储集孔隙类型。
5. 储层孔喉特征梨树断陷营城组砂岩储层孔喉特征分布集中,孔喉大小较为均匀,分布形态较规整,孔喉连通性好,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储集。
梨树断陷营城组砂岩储层物性优良,孔隙度普遍在15%以上,渗透率在10×10-3μm2以上。
砂岩岩性坚硬,密度高,导致储层物性较好,对油气的储集和运移有利。
三、研究结论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具有较好的油气储集条件,砂岩储层孔隙度高,孔隙结构丰富,物性优良,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储层性质。
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储层特征,科学合理地进行勘探开发工作,提高勘探开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特征分析对于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深入研究储层特征,充分认识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和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勘探开发工作,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层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
刘计勇;兰正凯;皮定成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08(034)022
【摘要】十屋断陷为一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桑树台断裂是主要的控盆断裂,控制了十屋断陷的形成与演化,控制了断陷沉积层序的岩性特征及时空分布特征,在靠近断裂一侧,沿陡坡快速堆积了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粗碎屑沉积物,向断陷中心迅速过渡为半深湖-深湖沉积,并伴有深水浊流沉积.在断陷缓坡带,水体变浅,沉积物减薄,沉积相由半深湖-深湖相逐渐转变为滨浅湖、扇三角洲相及河流相.断陷两侧沉降深度差异较大,形成不对称式充填.此外,断陷北侧的端部存在较大的物源,形成纵向扇三角洲朵体.
【总页数】3页(P136-138)
【作者】刘计勇;兰正凯;皮定成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荆州,434023;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荆州,434023;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荆州,434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松南十屋断陷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 [J], 董福湘;赵冰仪;王志华;刘立
2.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营城组碎屑岩储层特征 [J], 李晶;张云峰;王春香;白海丰
3.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地表烃类异常特征及油气指示意义 [J], 夏响华;胡凯;秦建中
4.十屋组—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的一个新地层单位 [J], 裘松余;王立夫
5.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构造特征研究 [J], 杨立英;李瑞磊;张江涛;刘财;刘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特征分析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是盆地中的一个储层,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本文将从储层地质特征、储集层特征以及储层物性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梨树断陷营城组的储层地质特征主要包括构造特征、层序地层特征和储集层岩性特征。
该区域断陷的构造特征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断块状和拗曲状断陷,断陷重叠叠加,形成了多层次的构造陷落,为油气的运聚提供了有利条件。
层序地层特征主要表现为陆相沉积与湖相沉积的交替,沉积相变化明显,沉积物源丰富,形成了较好的储集层条件。
储集层岩性以砂岩为主,也有部分页岩和泥岩等非储集层岩性,具有一定的孔隙和渗透性。
梨树断陷营城组的储集层特征主要包括储集层孔隙结构、储集层连通性和储层厚度等方面。
储集层孔隙结构以溶蚀孔、溶蚀裂缝和颗粒孔隙为主,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孔隙体积。
储集层连通性较好,因为梨树断陷区域层状储集层的连通性较差,存在大量的连通隔层,从而阻碍了油气的垂向运移,形成了多个相对独立的储层系统。
储层厚度相对较薄,但在断块状和拗曲状断陷的部分,储层厚度明显增厚,有利于油气的聚集。
梨树断陷营城组的储层物性主要表现为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方面。
储层孔隙度较低,一般在10%以下,但在部分高孔隙性储层中,孔隙度可以达到20%以上。
渗透率较低,一般在10-100mD之间,但在某些好储层中,渗透率可以达到几百mD。
储层饱和度一般较高,约为50%以上。
梨树断陷营城组是松辽盆地的一个潜在油气储层,具有较好的地质特征和储集层特征。
但需要进一步的勘探工作,包括沉积相划分、断陷演化、储层物性测井与实验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以进一步揭示储层的形成机理和油气运聚规律,为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断陷构造特征及成因分析梁正中【摘要】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断陷的发育规模较大,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地区.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是长垣以东地区断陷的重要特征.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各控陷断裂均经历了由多个区段独立发育、相互作用、最终连为一条断裂的动态发育过程.深层断陷的发育经历了火石岭组的初始断裂期、沙河子组的强烈断陷期和营城组的断陷萎缩期,其问遭受了多期重要的改造作用.伸展型构造是松辽盆地油气成烃、成藏的根本要素,也是油气较富集的重要因素.【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0(019)002【总页数】6页(P93-98)【关键词】大庆长垣;断陷;控陷断裂;改造作用;松辽盆地【作者】梁正中【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东北亚地区广泛发育了中小型断陷盆地,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断陷即是这一区域性断陷群的一部分.早白垩世中期,由于东北亚地区地质格局的变革,松辽地区发育了大型拗陷盆地,自此拉开了与周边地区差异性的地质发展历史.深层中小型断陷盆地在松辽地区也被埋藏于厚逾数千米的拗陷期地层之下.随着天然气勘探的突破,深层断陷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1-3].松辽地区整个盆地的断陷和断裂分布,呈现了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面貌,包括西部、中部与东部断陷带.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断陷的发育规模较大,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地区[4].该区自西向东包括安达-肇州背斜带、徐家围子断陷、肇东-朝阳沟背斜带和莺山断陷带2个正向深层二级构造单元和2个负向深层二级构造单元,面积约为9500 km2.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大庆长垣以东地区徐西断裂、徐中断裂、四站断裂、临江断裂、太平庄断裂、朝阳断裂的发育,控制了该地区断陷盆地的发育.虽然由于各条控陷断裂发展演化的程度不同,相应所控制的断陷规模也有大有小,但断陷都有独立的沉降中心,从构造区划的角度来讲都应是独立的区域性地质单元.以沙河子组地层的超覆展布范围作为这些断陷的边界,可在大庆长垣以东地区划分出4个相对独立的中小型断陷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莺山断陷、双城断陷、任民镇断陷(图1).徐家围子断陷受徐西断裂和徐中断裂控制,近北北西向展布.该断陷的沉降中心位于杏山地区.盆地内火山作用强烈,沉积厚度巨大,基底界面起伏明显.盆地可划分为总体面貌差异较大的3个二级构造单元,包括安达次拗、杏山次拗和薄荷台次拗.莺山断陷是临江断裂与四站断裂共同作用的产物,走向近南北,沉降中心位于断陷南部.古地理景观南低北高,总体上呈双断结构,但断陷南部在沙河子组早期曾存在过东断西超的古地形.双城断陷的西界为太平庄断裂,东界为朝阳断裂,总体走向北北东.该断陷是太平庄断裂与朝阳断裂共同作用的产物,沉降幅度小,沉降中心不明显.任民镇断陷受宋东断裂控制而发育,控陷断裂倾角较缓.在控陷断裂沙河子期的伸展活动下,火石岭组地层强烈掀斜,地层倾角较大.在断陷东部,火石岭组和沙河子组的削截现象明显,呈大角度与上伏登娄库组地层接触.从断陷的几何学特征考虑,可将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断陷划分为2种:单断型凹陷(箕状断陷)(图2)、双断型凹陷(地堑)(图3).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是长垣以东地区断陷的重要特征[5].徐家围子大型箕状断陷表现为断陷规模大,断陷期地层厚度大.断陷往往主要受一条边界断裂控制,断陷期的沉降中心沿控陷断裂展布,断陷期地层在控陷断裂根部最厚.由控陷断裂根部向远端不断变薄,断陷期地层在控陷断裂远端或者超覆尖灭,或者终止于另一条控陷断裂.控陷断裂的走向在平面上变化较大.属于小型箕状断陷的有任民镇断陷.断陷的规模小,断陷期地层薄.该类断陷的控陷断裂联合程度低,延伸长度短,断裂走向在平面上变化小,断陷往往由单条断裂控制,箕状特征明显.中型双断式地堑主要有莺山断陷和双城断陷.断陷规模中等,断陷期地层厚度并不大,断陷往往受对倾的具有相对对称性的边界断裂控制.两条控陷断裂对断陷期地层的沉积基本上起到了同等的控制作用,断陷期并没有明显的主沉降中心发育.控陷断裂的走向在平面上变化并不大.在盆地伸展构造中起着传递应变和协调构造样式的构造带即为变换带,变换带可在不同尺度和不同型式发生.连接基底主断层的一些横向、斜向断层是典型的变换带.断层间也可发育走向斜坡、凸起带等多种样式的变换带.升平转换斜坡是徐家围子断陷徐西断裂与徐中断裂在沙河子组沉积时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的.其原形特征表现为斜坡古地形,强烈的掀斜作用使使沙河子组在斜坡部位底超现象清楚,地层厚度西厚东薄的现象突出,构造位置见图1.从断凹级整体结构来看,莺山断凹和双城断凹均属于共轭平行相向型变换构造[6].其发生在2条相向断层相互平行的地方,位移是沿断层的迹线而不是沿断层的端部被变换的.一侧断层下降盘沉降幅度大,而与其相对应的另一侧断层下降盘的构造位置、基底沉降幅度则小.从次一级构造角度来看,研究区发育多类变换构造如共轭平行相向型变换带和同向趋近型变换带.同向趋近型变换带,断层相互趋近连锁,但不超接.在断层接近处断陷深度明显变浅,地层倾斜程度降低,一般在接近此处发育夹角较大的鼻状或断鼻构造,如朝阳断裂带内五家构造.正断层作为伸展背景下的一种主要构造,其生长发育过程影响着伸展区的构造格架和沉积作用,特别是控陷正断层,对于了解断陷构造及断陷发育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位移-长度关系研究,是研究正断层孕育、发展和最终形成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全面地研究一条断层沿走向位移的变化规律,对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控陷断层进行了分析[5].大庆长垣以东的控陷断裂均经历了由多个区段独立发育、相互作用、通过新的断裂连为一条断裂的动态发育过程.就目前的残留现状来看,各条断裂的演化程度参差不齐.在大庆长垣以东控陷断层演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徐西断裂—徐中断裂—四站断裂—临江断裂—太平庄断裂—朝阳断裂.演化程度最高的徐西断裂,具有似椭圆形的位移-长度曲线,断层的主要活动时间为沙河子期和营城期.平面上断裂走向的变化小,控制了大庆长垣以东地区幅度最大的断陷——徐家围子断陷西部的发育(图1).演化程度仅次于徐西断裂的徐中断裂,其特征表现为具有似钟状位移-长度曲线,但各区段转换斜坡的硬连接程度不及徐西断裂,断裂平面上断裂走向的变化略大于徐西断裂,控制了安达-杏山断陷的发育.与徐中断裂相比较,四站断裂和临江断裂各区段的演化程度较低,为锯齿状位移-长度曲线.四站断裂和临江断裂平面上断裂走向的变化大,共同控制的莺山断陷沉降幅度较小,这些特点也说明了这2条断裂虽然在沙河子期已完成了联合,但演化程度并不高.太平庄断裂同四站断裂、临江断裂相比较,其演化程度更低.位移-长度曲线呈锯齿状,并且断裂整体活动规模更小,平面上断裂走向的变化大,与东界朝阳断裂共同控制了双城断陷的发育.如前所述,该断陷沉降幅度很小,且沉降中心分散.松辽盆地北部的构造演化过程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即中小型断陷盆地发育阶段、大型拗陷盆地发育阶段和新近纪盆岭伸展盆地发育阶段.其中断陷盆地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3套地层的成因机制、分布规律都存在着明显差异[7].结合控陷正断层生长发育,可进一步将大庆长垣以东断陷盆地期划分出初始裂陷期(火石岭期)、强烈断陷期(沙河子期)和断陷萎缩期(营城期)等3个阶段,分别代表断陷盆地的孕育、伸展裂陷和萎缩覆盖3个地质阶段(图4).2.2.1 初始裂陷期该期是松辽盆地盖层火山岩大量发育时期,沉积环境主要为火山岩台地.虽有部分断裂活动,但火石岭组并不受控陷断裂控制,其厚度在古地形低凹处较厚,而在古地形较高处则沉积较薄.断裂活动并没有控制并形成断陷,只是伴随着基底断裂的活动,在研究区形成了以裂隙式喷发为主的火山岩沉积.其中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其沉积特征是以深水粗碎屑及火山岩相分布为主,岩性为火山岩,局部夹黑色泥岩、砂岩、中酸性凝灰角砾岩、凝灰熔岩等.2.2.2 强烈断陷期沙河子组沉积时期,盆地进入了强烈断陷发育时期.该期是以构造沉降为主的时期,沉积地层以大断层为边界,断陷不断扩展,并使地层掀斜,该期盆地以持续伸展沉降为特点,是湖相泥岩的主要发育时期.沙河子组以湖相碎屑为主,夹有少量火山岩.上段为砂泥岩,局部地区见有蓝灰、黄绿色酸性凝灰岩,靠断陷边缘砂砾岩增多;下段砂泥岩夹煤层,常为稳定的可开采煤层.2.2.3 断陷萎缩期断陷盆地萎缩时期即断拗转化时期,区域性沉积-沉降格局发生了变化.不仅沙河子期沉积区发生沉积作用,有些隆起地区也下降接受沉积,断陷间隆起区变窄.营城组地层并不严格受控陷断层控制,地层最厚处分布于断陷中心部位,但远离断层.营城组主要为以砂泥岩及火山岩沉积为主.火山岩的喷发可分为早晚2期:早期以酸性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有流纹岩、英安岩和酸性火山碎屑岩;晚期以中、基性为主,局部有酸性火山岩存在,岩石类型主要有玄武岩、安山质玄武岩、安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在松辽盆地北部,断陷盆地期的挤压作用可识别出3期,即沙河子期末的局部挤压、营城一段末的局部挤压以及营城期末的区域性挤压作用.从前人对大庆长垣以东构造的解释成果看[5,8],不论是徐家围子地区,还是莺山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断陷均遭受了重要的改造作用.沙河子组期末断陷改造以局部性挤压褶皱凸起并伴生次级逆断层为其基本特征.沙河子组地层顶部普遍存在的剥蚀现象,表明沙河子组沉积结束后曾发生过强烈的构造运动.该期构造运动是断陷期大庆长垣以东地区遭受的最强烈的改造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沙河子组的剥蚀尖灭较大面积分布于背斜顶部(图5).徐家围子断陷的挤压构造形迹见于徐西断裂及徐中断裂的右阶右弯曲处即北西转向北东的拐弯处.如升平-兴城断弯褶皱发育于徐西断裂北端的右阶右弯曲处(图6),徐中断裂中段的右阶右弯曲结构导致了宋站鼻状构造的派生.莺山断陷主要表现在断裂的反转及新逆断层的产生,造成断裂上盘地层上隆遭受局部剥蚀,北部的挤压构造形迹主要发育于四站断裂的右阶右弯曲处,南部的挤压构造形迹主要发育于临江断裂的右阶右弯曲处.双城断陷的挤压构造形迹主要发育于太平庄断裂的右阶右弯曲处.大庆长垣以东地区大面积缺失营二—四段地层,说明营一段沉积后的构造改造作用不容忽视.徐家围子断陷营一段时古地形低平,营一段全区覆盖,但厚度总体较薄.营一段沉积结束后,发生了规模较大的挤压作用.该期构造运动在徐家围子地区东部形成一系列的逆断层,并造成了营一段的局部剥蚀.但该期构造运动并没有改变断陷的整体构造格局.该期挤压作用形成了徐中断裂以东的向斜构造,在向斜部位营二段及三段的充填厚度大,同时该向斜与榆西断裂控制的东部背斜组成斜歪向斜-背斜对(图7).莺山地区总体上营城组沉积时期,古地貌反差较小.在中部存在一北西西向隆起,隆起部位营城组地层较薄,甚至在五深1—庄深1井区、四深1井区缺失.在滨北的林甸-黑鱼泡地区,营城组地层明显变薄.而且地震剖面揭示,营城组地层的顶面的不整合现象明显,主要表现为营城组的顶削和上覆登娄库组地层的超覆.在滨北的其他地区,营城组地层基本全区缺失.虽然徐家围子地区地层呈整合接触,营城期顶面的剥蚀现象在地震剖面上不易识别,但镜质体反射率提供了这种剥蚀存在的证据[9].松辽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演化是太平洋构造域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和深部热力作用发育演化的结果[7].晚侏罗世以来,太平洋板块向中国大陆板块发生强烈俯冲碰撞,引起东部地区地壳伸展减薄,地慢隆起,岩浆喷发,地壳上部裂陷成盆并形成一系列北东向展布的隆起与拗陷格局,同生断层较为活跃.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该区断陷盆地发育和岩浆喷发的极盛时期.在区域伸展作用过程中,在伊泽奈歧板块北北西向运动的作用下,研究区内产生了近南北向挤压、近东西向拉张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图8).随着主干边界断裂伸展拆离,盆地基底快速大幅度沉降,同时断裂上盘块体发生翘倾掀斜.随着区域伸展作用的减弱,原先隆升的地幔差异回落,凹陷基底也开始慢速差异沉降,这种沉降迅速加剧了盆地区与造山区重力不均衡,但不均衡是短暂的.在重力均衡调整的过程中,造山区的不均衡重力逐渐转换为侧向收缩挤压力,在逐渐转换的过程中重力达到均衡.同时由于区域应力场的改变,在收缩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凹陷开始收缩反转,早期构造选择性反转活动,产生了反转构造,并叠加在早期伸展构造上,产生复合叠加构造.从形成时期上分析,本阶段挤压改造作用形成于北方鄂霍茨克海于早白垩世末关闭产生的挤压碰撞.伸展型构造是松辽盆地油气成烃、成藏的根本要素,也是油气较富集的重要因素[11].构造发育演化的周期旋回性直接控制着油气系统的多期叠加.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的主干控陷断裂的活动控制着烃源岩的分布、生油凹陷的形成和发育[12-14].构造可通过控制沉积、热史来控制油气的生成和聚集,同时断裂还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沙河子期徐家围子断陷原型盆地的沉降沉积中心,偏靠断陷主控陷断层,沙河子组沉积厚度最大达3800 m,沙河子组暗色泥岩和煤系地层厚达500~700 m以上,是最好的烃源区.沿基底主干断层集中分布的火石岭组、营城组火山岩,是深层最好的储层.同时该区的断裂活动既改善了储层物性,也有利于天然气从沙河子组烃源岩向储层运移和深部无机成因天然气就近富集,在基底断层和变换带控制的构造或岩性圈闭内成藏.因此,进一步研究断陷构造和断裂活动对于确定有利的替代天然气勘探目标意义重大.Key words:Daqing placanticline;fault-depression;depression-controlling fault;reformation;Songliao Basin【相关文献】[1]陈均亮.松辽盆地北部断陷盆地构造特征与幕式演化[J].石油学报,1999,20(4):14—18.[2]宋建国,窦立荣,李建忠.中国东北区晚中生代盆地构造与含油气系统[J].石油学报,1996,17(4):1—7.[3]胡望水,王家林.松辽裂陷盆地伸展构造演化与油气[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23(3):30—33.[4]黄翠叶,申维.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深层断陷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J].地质通报,2007,26(7):841—848.[5]侯启军.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断陷地质结构及演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6]胡望水,王燮培.松辽盆地北部变换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4,15(2):164—172.[7]殷进垠,刘和甫,迟海江.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构造演化[J].石油学报,2002,23(2):26—29.[8]任延广.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地质特征与天然气聚集规律[D].吉林大学,2004.[9]张吉.松辽盆地的地层变形及反转剥蚀厚度的求取[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22(2):9—10.[10]张晓东,余青,陈发景,等.松辽盆地变质核杂岩和伸展断陷的构造特征及成因[J].地学前缘,2000,7(4):411—419.[11]刘喜武,党毅敏.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沉积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8(5):16—18.[12]赵国连,何顺利.松辽盆地徐家围子裂陷式盆地的层序发育特点[J].西北地质,2002,35(1):28—40.[13]任延广,朱德丰.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地质特征与天然气勘探方向[J].中国石油勘探,2004,9(4):12—18.[14]付广,薛永超,付晓飞.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的控制因素及成藏模式[J].沉积学报,2001,19(4):617—621.Abstract:The extensional fault-depressions occurring broadly on the east of Daqing placanticline are the advantageous areas for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in the deep-layer of northern Songliao Basin.The fault-depress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half-grabenbasins.From Lat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the depression-controlling fault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ing processes from independence,interaction to the unification.The deep fault-depressions in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went through three developing stages,i.e.the initial faulting stage in Huoshiling Period,the strong downfaulting stage in Shahezi Period,and the fault-depression depauperization stage in Yingcheng Period.The fault-depressions also underwent several compressive tectonic activities.The extensional structures provide excellent traps for oi1 and gas accumulations in the Songliao Basin.。
松辽盆地断陷层系油气成藏的分区特征周荔青;吴聿元;张淮【摘要】受北北东向深大断裂控制,在松辽地区发育了东部、中部、西部3个晚侏罗-早白垩世断陷带,各带构造沉积演化存在显著差别,使得该区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在中部地区沿孙吴-双辽深断裂发育的一批继承性深断陷中,发育巨厚优质湖相烃源岩和火山岩及砂岩、砂砾岩2类储集体,断陷之上披覆多套巨厚的湖相泥岩,油气藏保存条件良好,且烃源岩持续热演化生烃,由此,在其中央低凸起带、坡折带上的近东西向继承性鼻状隆起带上发育一批大中型油气田.而在东、西部边缘断陷中,烃源岩体积较小,母质类型差,生烃丰度低,油气藏保存条件差,仅发育中、小型油气田.【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7(029)001【总页数】6页(P7-12)【关键词】油气成藏;分区性;深大断裂;断陷层系;松辽盆地【作者】周荔青;吴聿元;张淮【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南京,210011;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南京,210011;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南京,210011;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燕山早中期,古太平洋板块对中国东北地区强烈斜向俯冲,使该地区发生强烈的弧后走滑伸展构造作用,在松辽地区发育了嫩江、孙吴—双辽、松花江—四平等北北东向深大断裂(图1),由这些深大断裂控制形成了西部、中部、东部3个断陷带(图2)[1]。
由嫩江断裂控制发育的富裕、宝山、白城等断陷,统称为西部断陷带。
由孙吴—双辽断裂带控制发育的常家围子、古龙、长岭等断陷,统称为中部断陷带。
由松花江—四平断裂带控制发育的十屋、德惠、莺山、王府、榆树、社里等断陷,统称为东部断陷带。
图1 松辽盆地基底断裂分布[1]F1.嫩江断裂带;F2.孙吴—双辽断裂带;F3.哈尔滨—四平断裂带;F4.加格达奇—鸡西断裂;F5.讷河—绥化断裂;F6.滨洲断裂;F7.扎赉特—古林断裂;F8.科右前旗—伊通断裂;F9.突泉—四平断裂;F10.扎鲁特—开原断裂;F11.讷莫尔河断裂;F12.哈拉木图断裂;F13.西拉木伦断裂;F14.康平—通榆断裂Fig.1 Basement rup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Songliao Basin图2 松辽盆地晚侏罗—早白垩世断陷分布[1]1.陆家堡;2.通榆;3.白城;4.白城东;5.平安镇;6.安广;7.秦东;8.敖古拉;9.齐齐哈尔;10.乌裕尔—林甸;11.依安北;12.讷河东;13.常家围子;14.古龙;15.乾安—两家子;16.长岭;17.哲中;18.甘旗卡;19.金宝屯—康平;20.伏龙泉;21.中和;22.北安—拜泉;23.绥化—青冈;24.徐家围子;25.莺山;26.德惠—榆树;27.十屋;28.昌图;29.羊草沟;30.营城子Fig.2 Fault distribution during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the Songliao Basin经过20余年的勘探,在徐家围子、长岭、十屋、德惠、社里、伏龙泉、莺山—王府等断陷中,都已获得工业天然气突破[1,2]。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营城组碎屑岩储层特征李晶;张云峰;王春香;白海丰【期刊名称】《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年(卷),期】2008(032)002【摘要】综合利用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储层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及其对物性的影响等资料,分析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营城组碎屑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储集层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低;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原生孔、次生孔和裂缝,其中以次生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孔隙结构类型主要以超低渗微细喉均匀型和超低渗微细喉较均匀型为主.机械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交代作用、黏土矿物转变作用和石英次生加大作用使原生孔隙遭受破坏,储层物性明显变差,纵向上发育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主要形成于中成岩阶段,次生孔隙发育与有机酸高值带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溶蚀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总页数】5页(P8-11,55)【作者】李晶;张云峰;王春香;白海丰【作者单位】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十屋断陷八屋地区营城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J], 朱文方;谢锐杰;熊辉;张武;纪甜甜;陈琦2.十屋组—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的一个新地层单位 [J], 裘松余;王立夫3.碎屑岩地区低矿化度气田的气、水层识别方法--以十屋断陷八屋气田为例 [J], 杨飞;龚铭;王琳;刘建;杨诚4.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十屋地区营城组物源体系探讨 [J], 操应长;周磊;张玉明;陈孔全;谢正霞5.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以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为例 [J], 郑健;王璞珺;朱建峰;边伟华;洪一鸣;程泽宇;季金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特征分析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是中国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该区域的储层特征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分析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的特征。
梨树断陷营城组主要包括下寒武统黑云母页岩、下寒武统砂岩和碳酸盐岩、早二叠世砂岩和页岩等。
下寒武统黑云母页岩是主要的储层之一。
梨树断陷营城组的储层主要以页岩为主,具有较高的含量和分布范围。
页岩是一种具有高含量的有机质的沉积岩,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油气储集能力。
梨树断陷区域的页岩储层厚度一般在50-100米之间,有些地区甚至高达200米以上。
页岩中的有机质主要为陆源,主要分布在泥质和石英砂质页岩中。
页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导致储集和流动性较差。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的特征主要包括页岩、砂岩和碳酸盐岩。
页岩是主要的储层类型,具有较高的含量和分布范围,但储集和流动性较差;砂岩是次要的储层类型,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质和储集能力,适合油气的储集和流动;碳酸盐岩是次要的储层类型,具有较好的储集能力,但受到运移和聚集的限制。
以上特征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层序地层研究陈新军;徐旭辉;朱建辉;王果寿;纪有亮【摘要】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是一个西断东超型的箕状断陷盆地.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的综合研究,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将十屋断陷划分出3个超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水下扇、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和水下重力流等几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冲积扇、扇三角洲发育在断陷的西部陡坡带,东南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浊积扇;中央凹陷带发育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相.研究表明十屋断陷经历过3次大的湖泛,层序在演化上具有早期形成、中晚期继承性发育到达鼎盛的特点.【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7(029)005【总页数】4页(P462-465)【关键词】层序地层;沉积相;层序演化;十屋断陷;松辽盆地【作者】陈新军;徐旭辉;朱建辉;王果寿;纪有亮【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同济大学,上海,20009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同济大学,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松辽盆地南部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1~4],已经发现了一批包括十屋断陷在内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含油气区,盆地勘探到中后期阶段,勘探重点多为寻找非构造油气藏。
为此,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技术[5],对十屋断陷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为在十屋断陷寻找隐蔽圈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区域地质概况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西南部,是梨树凹陷中的次一级构造单元,油气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也是勘探最成功的断陷盆地。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构造特征研究
杨立英;李瑞磊;张江涛;刘财;刘洋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卷),期】2005(20)3
【摘要】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南端,是一个断坳叠置型复合盆地,下部为西断东超单断箕状盆地,地层由西向东部斜坡区逐层超覆.本文通过对700多平方公里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成果研究认为,十屋断陷的构造特征呈“三隆两凹”特征,三隆分别为:中央构造带、秦家屯-艾家构造带和皮家构造带;而其间由两个凹带(十屋深凹区、小宽深凹区)所分割.十屋断陷深层油气主要聚集在这三个构造带上.三个构造带的产生原因与基底断层密切相关.营城组末期和登娄库组末期的构造运动对油气的早期生成和聚集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两期形成的局部构造都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
【总页数】5页(P775-779)
【关键词】十屋断陷;构造带;断裂;基底断层;构造运动
【作者】杨立英;李瑞磊;张江涛;刘财;刘洋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中石油华北油田二连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
【相关文献】
1.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营城组碎屑岩储层特征 [J], 李晶;张云峰;王春香;白海丰
2.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层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 [J], 刘计勇;兰正凯;皮定成
3.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地表烃类异常特征及油气指示意义 [J], 夏响华;胡凯;秦建中
4.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十屋油田构造特征分析 [J], 刘哲琪; 逄海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