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音乐八下《让世界充满爱》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5
《让世界充满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的含义,认识到爱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实际行动,传递爱心,让世界充满爱。
二、教学内容:1. 爱的重要性2. 关爱他人3. 关爱社会4. 传递爱心5. 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爱的含义、关爱他人和关爱社会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爱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传递爱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实际行动,践行关爱,感受爱的力量。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2. 教学PPT3. 活动道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爱的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爱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爱的含义,强调爱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和关爱社会的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传递爱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行动,践行关爱,如帮助他人、做志愿者等。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爱的力量。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共同为世界充满爱出谋划策。
2.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
七、教学内容:1. 小组合作2. 珍惜身边的人和事3. 传递正能量4. 社会责任感5. 实例分析八、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为世界充满爱出谋划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感受爱的力量。
4. 讲授法:讲解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九、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2. 教学PPT3. 活动道具十、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如何让世界充满爱。
2. 新课导入:讲解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强调团队精神。
3. 案例分析: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的方法。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二、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能用和谐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作品在对“关爱”的情感态度上的表现。
2、通过我们的小组合作的形式表现歌曲,体会在音乐表现中的合作意识,同时也提高我们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用真挚的情感及和谐柔美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四、教学难点1、弱起的唱法;2、切分音的节奏;3,保持音五、教学过程㈠:感受爱1、欣赏韦唯歌曲《爱的奉献》及图片师:同学们,这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有困难的人,有时我们自己也会碰到困难,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很希望有人可以帮我们,相信别人也是这样,所以老师希望你们看到你身边有困难的人时,你能大方的伸出援助之手,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
世界需要爱,那就把你的爱分享给世界吧,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只有你心中有爱,才能让世界有爱;只有你心中充满爱,才能让世界充满爱!就像前面歌曲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爱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出示课题:让世界充满爱㈡:歌唱爱1、欣赏有百名歌星演唱的《让世界充满爱》课件视频播放百名歌星演唱的《让世界充满爱》2、出示学习目标:①、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能用和谐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作品在对“关爱”的情感态度上的表现。
②、通过我们的小组合作的形式表现歌曲,体会在音乐表现中的合作意识,同时也提高我们的合作意识。
3、介绍作者及相关知识导语:刚才我们观赏的视频音乐,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公益歌曲,是著名的音乐人郭峰为1986年世界和平年所作的一首组歌。
(课件出示:音乐分析、词曲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4、学生跟随音乐轻声视唱歌谱师:跟随音乐哼唱全曲,哼唱过程中思考:歌曲按旋律走向可以分为几部分?(课件出示《让世界充满爱》曲谱)哼唱要求:轻声,但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声音集中生:歌曲可以分为A(1-8小节)B(9-16小节)A(17-24小节)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课题:《让世界充满爱》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感受歌曲恬静、优美的意境,能用柔和、优美的音色,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理解和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能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3、情感与态度目标:了解“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正含义,在感受音乐、感受生活的同时学会时时刻刻地去关心他人、有一颗帮助他人的爱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章重点:''在于通过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对学生进行“爱”的思想教育,并能使学生时时刻刻知道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人在需要帮助、需要关怀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恬静、优美的声音表现和体验歌曲的“美”的意境;唱准歌曲中的休止,切分节凑等。
教材分析:《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首脍炙人口、为许多人所传唱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音乐洋溢着时代的朝气,倾诉着人们对幸福、和平的渴望和憧憬。
它由序曲和三首作品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进行学唱。
歌曲为慢板、四四拍子、自然大调式,结构为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歌词语言新颖、生动、形象。
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普遍真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互相理解,互相关爱,才能生活得更加美好。
歌曲贴近学生生活,深受广大学生喜爱。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感受爱——导入1、课前放《爱》歌曲,渲染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
2、提问导入:你知道世界上曾经发生过哪些天灾让你痛彻心扉?学生:(印度洋海啸,美国的飓风,巴基斯坦地震,强台风)3、展示几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导语:地震,海啸,战争让我们一次次见证着生离死别,一次次地向人类发出挑战,而我们一次次地战胜了所有的这些,正是因为人们心中有爱,我们才一次次地拯救了他人,让我们一起呼唤出人类共同的心声一一让世界充满爱。
4、出示课题:让世界充满爱二、歌唱爱一一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1.播放mtv音乐《让》学生欣赏2、介绍作者及相关知识导语:大家知道这么优美动听的旋律出自何人之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吧,他是谁呀?(课件出示:郭峰图片)郭峰,196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
音乐教案《让世界充满爱》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让世界充满爱》简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爱与奉献”为主题,通过学习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和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或《手拉手》,知道音乐艺术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增强对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感。
2、以真挚、热烈的感情及自己喜爱的方式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爱心奉献的事例导入新课
二、新授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说说歌曲为何会震撼过许多人?
2、学习歌曲。
3、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有感情演唱歌
4、课堂表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唱或齐唱歌曲
三、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或《手拉手》,说一说音乐艺术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四、总结。
五、布置课外作业:查一查有关20世纪现代音乐资料、美术、舞蹈、戏剧相关知识。
《让世界充满爱》简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探讨现代音乐的表现方式
2、学习爵士乐、摇滚乐在音乐上的基本特点,了解音乐对社会的作用。
教学过程(找教案?:
一、欣赏古典舞和现代舞的舞蹈片段。
二、运用课外了解的知识,讨论两段舞蹈片段在音乐、舞蹈、美术戏剧上的不同点和相似点。
了解现代音乐的特
三、介绍爵士乐、摇滚乐知识及代表性人物,了解音乐对社会的作用。
四、欣赏爵士乐、摇滚乐的音乐片段,加深对两种音乐的了解。
五、总结。
音乐教案《让世界充满爱》这一教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让世界充满爱音乐教案课题名称:让世界充满爱音乐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对人类的意义和作用;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表演音乐的能力;4.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音乐与人类的关系;2.欣赏音乐的方法和技巧;3.学习音乐表演技巧;4.集体合作创作音乐作品。
三、教学过程:1.音乐与人类的关系a.介绍音乐对人类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b.分享音乐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方式,拓宽学生对音乐的认识。
2.欣赏音乐的方法和技巧a.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聆听、感受等方式感知音乐;b.介绍音乐欣赏的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c.对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欣赏和分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d.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学习音乐表演技巧a.介绍音乐表演的基本技巧,如声音的控制、节奏的把握等;b.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表演,如合唱、乐器演奏等;c.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表演的实践,通过反馈和改进提高表演技巧。
4.集体合作创作音乐作品a.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要求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一首原创歌曲;b.引导学生进行歌词和曲调的创作,鼓励学生借鉴多种风格和元素;c.为学生提供音乐合成软件、乐器等资源,帮助学生实现创作。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针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表演、创作等方面进行评价;3.邀请专业音乐老师或音乐家进行评估和指导;4.学生自评和互评。
五、教学资源:1.音乐欣赏录音;2.乐器和音乐合成软件;3.音乐教材和课件。
六、教学延伸:1.邀请学校音乐社团或乐团进行交流和演出;2.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剧,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3.组织学生参与乐队、合唱团等音乐组织。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音乐、欣赏音乐、表演音乐和创作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湘艺版音乐八年级让世界充满爱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八年级
教学内容:湘艺版初中二年级第二课真情的呼唤《让世界充满爱》
教材分析:
《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由着名音乐人郭峰作曲的,献给1986 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主题相关联的三首歌曲组成,该作品是一部规模不大,但寓意深刻、气势宏大的作品。
该作品借鉴了国际流行乐坛的成功经验,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第一部表现世界性重大题材的作品。
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首,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 部温馨抒情,B 部在音乐情绪上与A 形成鲜
明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再现A 部。
歌曲为慢板,自然大调式。
“组歌”多乐章的声乐套曲。
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
注重充分发挥各乐章的特点,因此各段更具有独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歌曲的浓郁氛围中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
2.能够大胆地参与歌曲演唱,并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3.能在表演活动中大胆的展现自我,团队合作,深情的表演作品。
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歌曲的演唱和画面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的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
《让世界充满爱》教案设计《《让世界充满爱》教案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让世界充满爱》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对社会,对大众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4/4拍,并能了解拍号的强弱对比。
2、认识“弱起小节”,并能在歌曲中运用。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游戏与演唱,运用创设情境、合唱等方法,学会歌曲。
教学重点:(一)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感受和体会家庭的温馨,社会的温暖,世界的美好。
(二)学习“四四拍”和“弱起小节”在歌曲中的运用。
(三)能用优美、安详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换气记号处的节奏准确;2、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有感染力地表演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一组有关家庭温馨的照片,同时播放《让世界充满爱》伴奏音乐,师生共同交流欣赏这组照片的感想,并引出课题。
2、出示发生练习的歌谱,师生共同练习。
导语:听着这些有趣的事情,让人觉得,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真是件幸福的事。
那么,在英国作曲家比肖普的眼中,“可爱的家”又是怎样的呢?请把音乐书翻到第六课。
(设计意图:世界,是人心底的支柱,是温馨的港湾,是一个使人幸福、让人留恋,感到安心的地方。
导入时让学生欣赏照片就是能把学生带到温暖,充满亲情的气氛中,让学生感受世界的温馨,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
)二、学习新歌1、朗读歌词,体会情感2、学生随钢琴有感情的演唱。
三、音乐知识:弱起小节1、导语:学到这儿,我突然有个疑问,我觉得我们这首歌有一个重大的错误。
师生互动对话:△ 这首歌曲的拍号是什么?(四四拍子)△那四四拍子的含义是什么呢?(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这不就得了,那这首歌曲中是否每小节都是四拍呢?(不是,首尾两小节不是)2、那我们怎样解释这个怪现象呢?(知识点:弱起小节)3、请大家小组讨论这个知识点,说说你们发现些什么?生答后师生对话总结:△ 每小节有四拍的是“完全小节”;不足四拍的是“不完全小节”;△完全小节的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而第一小节是弱,所以也称“弱起小节”;最后一个小节有三拍,是强、弱、弱。
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型音乐唱歌课二、课时一学时三、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四、授课老师王言言五、教学内容《让世界充满爱》六、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同学们的爱心,激发学生的同情心.2、让学生明白音乐无国界,表现爱的主题的作品更是如此,世界需要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再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献出我们的爱。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欣赏FLASH《让世界充满爱》,让同学们说出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件献爱心的事,让学生感受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之间,爱无处不在,爱的伟大!2、模仿,学习演唱家有表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模仿和表演能力。
3、探究,探究了解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的作用,使学生能在理性上把握歌曲。
通过学生对歌曲的艺术实践、比较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处理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让同学们讨论为什么我们要献出我们的爱心,讨论得出结论,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事一帆风顺的,我们也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爱心的伟大,献出爱心的伟大与光荣!4、合作,让同学们合作表演如何帮助别人的情景,然后播放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情景,增加他们对帮助一词的的理解,感受那份爱的情感,那动人的一幕幕!5、综合,朗读歌词,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表演献爱心活动的现场情景。
(三)、知识与技能1、学习和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节奏型,切分,长音的保持,弱起小节,及一些音乐的谱例标记符号,如dim代表渐弱,mp代表中弱等等标记。
2、学习本首歌的曲式结构几体裁形式,这首歌曲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上与A 形成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
3、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4、能够以柔和、统一、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
并通过分析、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5、了解《让世界充满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两部作品的曲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让世界充满爱 项目创意: 1、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懂得爱别人和被别人爱都是一种幸 福,学会爱,尤其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关爱。 2、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 2、教师讲述关于这个女孩和丹顶鹤的故事 这个女孩名叫徐秀娟,生长在养鹤世家,17岁就随父亲养鹤,新闻界曾称她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1986年她走出东北林业大学后,就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邀请希望她到射阳工作,当时的鹤场是一个废弃的哨所条件极差,秀娟没有退缩,没有孵化设备就砌起土炕,把从扎龙带来的鹤蛋放在炕上,她与她的两个助手日夜守护在这些鹤蛋旁边,一天深夜有一只弹壳里终于发出了“笃”的一声,一只小鹤诞生了,随着这只小鹤的诞生,丹顶鹤在低纬度越冬区孵化成功——这个世界级的难题被攻克。 1987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馈赠给盐城自然保护区两只天鹅,一只叫“黎明”一只叫“木仁”。这是两只野性十足的天鹅。9月15日,徐秀娟为两只天鹅洗澡,“黎明”突然飞走了。秀娟急忙跟踪寻找,直到深夜找回了“黎明”,可是“木仁”又飞走了。第二天保护区的职工闻讯赶来和秀娟一起寻找,下午5点钟,秀娟听到“木仁”隔河的叫声,顾不得病弱又极度疲倦的身体,跳下河,向对岸游去,快到河心时,极度劳累的秀娟因体力不支,被寒冷的河水吞噬了。(就是我们在刚才的画面中看到的情景)她去世后射阳市老人们说她“驯鹤乘鹤去,鹤姑化鹤神”,老人的话寄托了人们对秀娟姑娘永生的哀思和期冀。 徐秀娟用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的篇章。 第一章、走进爱的世界 1、引导过渡:现实生活中像徐秀娟这样充满爱心的人还很多:雷锋关心身边每一个战友,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徐洪刚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勇敢地和歹徒搏斗;孔繁森为了阿里人民的生活,一腔热血献给了西藏人民。他们爱生活、爱集体、爱自然、爱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和亲人。 2、我知道同学们已经阅读了许多关于爱的故事,昨天我还看过你们摘抄的笔记,你能讲一段在阅读中让你最感动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吗? 3、刚才同学们的故事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爱的世界。 提问:那些得到爱的人幸福吗?那些献出爱的人幸福吗?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小结: 爱是人类一种美好的感情,有亲情之爱、朋友之爱、人类之爱等等,所有的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祝福自己所爱的人生活的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被爱的人是幸福的,会爱的人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用自己的行为参与到这一创造幸福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爱与对方的爱融为一体,在一个真善美的境界中完成了生命的升华。 第二章、呼唤“爱”的回归 在今天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中,人类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准,但关于爱的本能,却似乎需要经常被提醒。(出示第二章) 日益激烈的竞争,让我们忽视了下岗工人生活的艰辛; 五颜六色霓虹灯色彩缤纷的广告牌下,往往看不见畏缩在街边墙角弱势群体的生存; 鳞次栉比的高楼中,忘记了在灾区、在贫困的山区还有寝食难安的人民。 让我们把目光投下那里感受一下他们的生活。(放弱势群体生活写照) 问题:你看到了什么,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和思考。 小结过渡:我曾读过俄罗斯伟大作家屠格涅夫的一篇著名的散文诗《乞丐》 文中这样写道: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戳的伤口„„啊,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 啊!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祈求帮助。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的所有口袋„„即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手,微微的摆动着和颤动着。我茫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势么也没有带,兄弟。”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的说道,“这也应该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我明白我也从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这篇美丽的散文告诉我们什么?(讨论) 1、施舍爱的人,本身也能得到爱的回报 2、人需要有同情心,有一颗善良的心 3、爱不仅是物质上的施舍,更需要精神上的理解、关心、呵护等。 4、得到施舍的人在人格上是与被施舍的人一样平等,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 第三章、送上我们的一份爱 提问1、面对着生活中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你献过爱吗,你准备怎样献出你的一份爱?(点击) 学生回答(省略) 小结:大家的回答让我联想起一个寓言故事: 说的是地狱和天堂的区别。在地狱中,众鬼魂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上都拿着长长的筷子,用这样的筷子夹到的食物竟无法放进自己的嘴里,于是人人挨饿,个个愁眉苦脸。可是在天堂之中众天使也围着桌子吃饭,他们手里的筷子也同样很长很长,但是她们夹到食物就送进对方的嘴里,于是人人饱食、个个开心。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期望天堂,所以首先就要学会夹着食物往对方的嘴里放。这就是“奉献”的精神。 是的,老师希望每一个同学都成为爱的使者,播种爱,生长爱。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所有的故事不能一次讲完„„”同学们,用你们的一生去实现你爱的诺言好吗?那么,就让我们共同撑起爱的天空。让世界充满爱!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爱的奉献”。 作业:根据今天的活动完成作文:三:写作要求: 以“爱”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与600字。 五.具体指导: 重点讲解文章的立意: “文以意为主”。作文首先考虑的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凡是有定评的好文章,凡是为人喜读不厌的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中枢神经,统领全文,贯穿首尾,制约每段,支配每句,故意在笔先,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把表达的意图,说明的问题,论述的道理,首先定好。如果是命题作文,一定要先审好题意。起步准备: 1下面是一个班的几个同学的立意,大家看看好不好? 题目:《送别》 学生A:我每天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表现他对我的关心。 学生B:我的一人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在车站送他走,表现出亲人或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学生C: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育。 学生D: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一段又一段路,写出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学生E:我的爷爷死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写出人与人之间的“死别”的悲情。 2.学生自由发言评价(3-4人)后,教师小结: A:的答案不太正确,作者没有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B的答案正确但是太普通,多数人会这样写;C的答案较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D的答案很新颖,一般人不会想到;E的答案虽平常,但是写得好容易打动人心。 3。教师点拨: 怎样才能使立意正确而新颖呢? (一)立意要鲜明。中心思想正确、鲜明,这是文章的基本要求。写文章,赞什么,反对什么,恨什么,爱什么,都应该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当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议论文取的是直接的形式,作者直接站出来表明自己的规点、立场和态度;有些记叙文、抒情文则可采取曲笔,运用形容、比喻、象征等手法,写得含蓄些。但任何文章,都要“立主脑,减头绪”,“从头到尾一条线,中心思想贯全篇。” (二)立意要深刻鲁迅先生曾说:“抓住一点,深深开掘。”写文章,要透过观察,直奔本质。从中找出最具有时代精神的,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如最近发生的、别人不常用的,或自己有切身体会的材料。充分反映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貌。给读者以新鲜感和时代感。 (三)立意要新颖 就是写作意图要紧扣时代的脉搏,所考虑的问题有新的角度,所写的内容有独立的见解。如像摄影一样,虽然在不同的侧面、角度都可拍摄,但只有选取一个最佳、最合适的镜头,才能摄出最佳的照片。在写法上,应采取新颖别致、富于变化的写作方法,使人读了,耳目一新,受到感染。如果是简单地套用或袭用别人的东西,或脱离当前的实际,不敢正视现实,回答新的问题,就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
写记叙文,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当你从亲身经历中选取某一事件展开叙述时,可以就近联想相类似的其他事件,用其他事件的细节丰富完善作文的内容;或者用相反事件进行反衬,强化文章的表现力。其次要讲究结构的安排。可以只写一件事,按情节发展推进故事;也可撷取若干事件,以片段组合的形式,表现“人生关爱”的主旨。 写议论类的文章,需要确定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论点鲜明),然后举出典型的事例和道理来证明(论据充分),思路清晰之外,最好能写出一定的文采。
八年级上册单元活动--第二单元说课稿件之1 《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活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世界充满爱》,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这一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说对主题的解读 爱,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人间因有爱而充满阳光,人们因有爱而幸福快乐。而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现象普遍存在。根据这一现状,结合我校初二(8)班刘艳霞同学的遭遇,我设计了《让世界充满爱》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节课,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情感,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是一种幸福。就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看,对“爱”字的理解和感悟成为了我这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谈谈对活动目标的确定 紧扣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对“爱”的主题的搜集、整理、探究,更好地了解、认识、关爱普通人,尤其是弱者。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表演、讨论等形式展示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2、通过爱的故事的讲述、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勇于发言,积极参与,善于与人沟通的能力。 3、通过“爱他人就等于爱自己”、“让真情永远”、“让世界充满爱”等主题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谈谈活动的准备 《新课程》指出:“综合性学习是经验性的课程。在学习活动中,它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为了丰富学生的阅历,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生成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