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费用形成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关系——基于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思路
- 格式:pdf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2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递延所得税是一种会计处理,用于反映公司因认为在未来期间能够用现有账面价值抵销确认利润或亏损而产生的税负或税收抵免。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资产负债表方法和综合损益表方法。
基于资产负债表方法,公司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并且将其列在负债一侧。
基于综合损益表方法,公司同样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但是将其归入综合表示。
递延所得税会在两个情形下产生:一个是在一个期间内的确认损益时,另一个是计算出税前净利润时。
当公司确认损益时,为了将利润或亏损从税费表上的税率分离开来,它将应付税费和应交税费分别计算在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中。
这样,负债和资产的净额便反映了公司在未来期间可以用现有账面价值抵销确认利润或亏损的能力。
在计算出税前净利润时,公司可能会使用不同的会计方法来计算它。
某些会计方法可能会导致比其他方法更高的税收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递延所得税资产将减少,而递延所得税负债可能会增加,反之亦然。
递延所得税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反映公司在未来期间可用的税收。
对于股东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股
东可以根据递延所得税的情况来估算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和潜在的股息。
另外,递延所得税也是一种重要的税务管理工具,可以让公司避免不必要的税收未来的税支付,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的利益。
总而言之,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对于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反映公司在未来期间可用的税收,并有助于公司合理地规划财务战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的利益。
此外,递延所得税也是一种重要的税务管理工具,可以让公司避免不必要的税收未来的税支付。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在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税务处理中,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理解和正确确认这两个项目对于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递延所得税负债。
简单来说,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在未来期间需要缴纳的所得税金额,但是在当前会计期间尚未缴纳。
这通常是由于会计处理和税务法规的差异导致的。
比如说,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采用了加速折旧法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而税务法规规定只能采用直线法折旧。
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上计提的折旧费用比税务上允许扣除的折旧费用要高,导致企业在当前会计期间的利润减少。
但是,从税务的角度来看,未来企业需要按照税务法规的规定缴纳更多的所得税,这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负债。
再比如,企业在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某些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
由于公允价值的上升,会计上增加了资产的价值和利润。
然而,在税务处理中,这些公允价值的变动通常不被认可,直到资产实际出售时才计算纳税。
这也会导致未来企业需要缴纳更多的所得税,从而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般来说,如果企业的某项交易或事项导致未来应纳税所得额增加,并且未来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能够合理确定,那么就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正好相反,它是指企业在未来期间可以用来抵减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举个例子,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了当期的利润。
但是在税务处理中,这些减值准备在实际发生损失时才能在税前扣除。
这意味着企业在当前会计期间多缴纳了所得税,而在未来损失实际发生时,可以少缴纳所得税,从而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另一个常见的情况是企业的预提费用。
会计上按照权责发生制预提了费用,减少了利润,而税务上可能在实际支付时才能扣除。
这也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同样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在现金流量表部分的详解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下,改变了原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即由企业自行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改为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这种核算方法,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存在的差异,划分为两大类:暂时性差异(注意,不是时间性差异,其范围要大于时间性差异)、非暂时性差异,与原时间性差异和原永久性差异的分类是不同的。
如果通俗地讲: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一部分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名词解释与一个小例题递延所得税资产(资料来源:/view/1160198.htm)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
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一)企业在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时,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本科目余额的,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小于本科目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资料来源:/view/1160270.htm)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
《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所得税》解释颁布时间:2006-7-27发文单位:财政部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所得税会计的基本要求;(2)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3)所得税费用的计算;(4)递延所得税的特殊处理。
一、所得税会计的基本要求(一)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所得税会计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分析计算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按照税法规定允许抵减以后年度利润的可抵扣亏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其中,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该应纳税所得额为未来期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相应增加的应税所得,并应提供相关的证据。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后,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于以后期间转回的,应当调整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三)所得税费用在利润表中的列示利润表中应当单独列示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二是按照上述规定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的交易和事项以及企业合并的所得税影响。
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经确定,即可计算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在企业的财务核算中,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一个重要但又相对复杂的概念。
理解和准确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于企业正确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弄清楚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简单来说,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企业在未来期间可以用来抵减所得税的资产。
当企业在会计核算上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计税基础存在差异时,就可能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比如说,企业在会计上计提了一笔坏账准备,但是在税法上,这笔坏账准备在实际发生损失之前不允许扣除。
这就导致了会计上的资产账面价值低于税法上的计税基础,从而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如果企业预计未来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利用这些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那么就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接下来,我们谈谈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条件。
不是所有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都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它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二是该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如果企业预计未来期间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那么即使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也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因为如果不能转回,这个差异就无法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在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时,我们需要用到所得税税率。
一般情况下,应当采用预计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来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
但如果未来期间的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我们还需要按照新的税率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调整。
再说说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递延所得税资产通常应当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
比如,企业预计在未来五年内能够利用一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而这五年内的所得税税率分别为 25%、20%、18%、15%和 10%,那么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当分别按照这五年的税率计算各年能够转回的金额,然后加总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总额。
另外,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可能会发生减值。
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那么就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怎么理解2篇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是财务会计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用于衡量和记录企业在税务层面上的未来潜在利益或风险。
递延所得税资产表示企业在未来可以从税务方面获得的纳税收入,而递延所得税负债表示企业在未来需要缴纳的额外税费。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产生是基于税务和会计两个不同层面的原因。
税务层面上,企业可能会享受到税务政策的优惠,例如减免税、折旧和费用扣除等。
这些优惠在会计记录中被称为“税务暂时差异”,因为它们会导致企业在税务利润和会计利润之间存在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产生是因为企业在当前期间实际上支付了更多的税费,而在未来可以通过利用已确认的税务暂时差异来减少税负。
这些已确认的税务暂时差异可以是资产的计量,在未来可抵扣税负。
例如,如果企业因会计准则的规定可以提前扣除一项费用,而税法规定只能在未来几年内分摊扣除,企业就会因为这个差异而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产生是因为企业在当前期间享受到了税务优惠,但是在未来需要缴纳额外税费。
这些已确认的税务暂时差异可以是负债的计量,在未来需要缴纳所得税。
例如,如果企业在会计利润中确认了一笔收入,而税法规定只能在未来几年内分摊申报,企业就会因为这个差异而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需要注意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都是基于预期未来的税法变化和资产负债的计量而计算的。
因此,在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时,企业需要依据可靠的预测和估计来确定未来的税法和财务状况。
这就要求企业在报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时,必须进行透明度和谨慎性的披露,以确保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能够准确理解企业的税务风险和潜在利益。
总结起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是企业用于记录未来的税务利益或风险的重要概念。
递延所得税资产表示企业在未来可以从税务方面获得的纳税收入,而递延所得税负债表示企业在未来需要缴纳的额外税费。
这些资产和负债的产生是基于税务和会计两个不同层面的原因,要求企业进行准确的预测和估计,以便进行适当的计量和披露。
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1、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所得税》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的产生均于临时性差异。
前者产生于应纳税临时性差异,后者产生于可抵扣临时性差异。
本文从便于理解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角度,拟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与计量进行探讨。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临时性差异。
要了解可抵扣临时性差异,首先应了解什么是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什么是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账面价值是资产账户余额减去其所属调整账户余额之差。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的“年初数”或“年末数”就是该企业各资产的“年初”账面价值或“年末”账面价值2、。
如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就是“固定资产”账户借方余额减去“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余额、减去“固定资产减值预备”账户的贷方余额后的差额。
一项资产,假如不按公允价值计量,同时又不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而直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其账户余额就是其账面价值,如“应收利息”账户、“应收股利”账户等。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依据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收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将来期间计税时依据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例1:例2:上述这些资产或负债产生的可抵扣临时性差异与当前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的乘积即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当计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时,依据计算结果做如下会计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3、费用。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反,递延所得税负债也可以按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差额反方向生疏即可。
即凡是资产项目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都是应纳税临时性差异;与之相反,凡是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的差异,才是应纳税临时性差异。
例3:与资产相反,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所属计税基础的差异即为应纳税临时性差异。
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认识及其在确认过程中的利润操纵
问题
苏婉婉
【期刊名称】《经济视野》
【年(卷),期】2014(000)012
【摘要】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实行,同时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新准则颁布以后,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了变化,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计税基础”这一概念,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总页数】1页(P307-307)
【作者】苏婉婉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可抵扣亏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问题探析--以獐子岛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为例 [J], 王晓民;白猛猛
2.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J],
3.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计量中利润操纵的可能性 [J], 郑可人
4.所得税费用形成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关系研究——基于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分析思路 [J], 邓雪雅;蒋昕;吴艳红
5.谈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对《企业研发费用所得税会计处理存在的误区》的商榷 [J], 申屠新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作者:暂无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7期张向东一、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性质分析1.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基础。
我国现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是通过计算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同计税基础的差异,来对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得出企业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2.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的涵义。
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
在计算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时,要在资产和负债原值的基础上,扣除相应的备抵账户或加计附加账户的金额。
3.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是税法概念。
其中,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的本质是尚未被耗费的费用,当资产被耗费转化为费用时,按照税法的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税法允许税前扣除价值就是资产的计税基础。
税法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而会计是权责发生制,双方在确认可抵扣费用的时点和方式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形成了暂时性差异。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在确认当期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一般来讲,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相等。
但是对于某些预收账款、预计负债等类别的负债,因为有可能会影响不同会计期间的利润,而造成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异。
以预计售后服务为例,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应当根据历史经验,预提一部分的售后服务费用,计入销售费用,并形成企业的预计负债。
但按照税法的规定,只有当售后服务费用实际发生时,才可抵减发生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会计处理分析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的是资产负债表观,在这种观点下,资产负债表的地位比利润表要高,因此当双方出现冲突时,要优先保证资产负债表中所列示的会计信息的质量。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本科目应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等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商誉”等科目。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中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同时,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一项重要且较为复杂的工作。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未来的纳税义务紧密相关。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简单来说,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未来预计可以用来抵减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资产。
它产生于企业在会计核算和税法规定之间存在暂时性差异的情况下。
那么,哪些情况会导致暂时性差异从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呢?常见的情况包括可抵扣亏损、资产减值准备、税法允许以后年度扣除的费用等。
以资产减值准备为例,企业按照会计准则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会减少资产的账面价值。
但在税法上,这些减值准备在资产实际发生损失时才允许扣除。
在计提减值准备的当期,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如果企业预计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抵扣这部分暂时性差异,就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需要运用一定的会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通常,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期间的适用税率计算。
计算公式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适用税率。
然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并非无条件的。
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需要谨慎判断未来期间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利用这些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如果企业未来期间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那么就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假设一家企业在某一会计年度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形成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00 万元,适用税率为 25%。
如果企业对未来的盈利情况进行合理预测,认为未来 5 年内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抵扣这 100 万元的暂时性差异,那么就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万元(100×25%)。
但如果企业预计未来无法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那么就不能确认这 25 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在会计报表中为暂时性差异而计提的所得税资产,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的会计和税务制度以及不同的时期所造成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定义、计算和作用,有助于企业的税务筹划和财务管理。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定义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在税务和会计处理上,由于存在暂时性差异而形成的一种资产。
这些差异包括企业会计政策和税务法规不一致所导致的误差、资产确认不同步所造成的调整以及减值等。
在会计准则上,企业应该将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和范围明确进行披露。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提应该根据财务报表的财产损益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和计算。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方法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方法是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
计算式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临时性差异额×当前所得税率其中,“临时性差异额”指企业在税务和会计处理上不同步导致的差异,而当前所得税率则是指当前企业所处税务区域对应的税率。
临时性差异额包括:固定资产的递延税额、有形资产的递延税额、应收款项的递延税额、费用及损失的递延税额、长期划分为短期债务的递延税额和长期股权投资的递延税额等。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作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企业有很大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减少企业税务上的负担,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因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意味着企业在未来的纳税期中可以减少应缴的所得税额度。
这样就可以在现正在计入成本、开支和费用的资源中节省一部分所得税支出,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其次,递延所得税资产有助于企业进行税务筹划。
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和分析,企业可以合理安排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间的关系,从而避免出现非法合规和违规操作。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来预测未来的税收状况,进一步制定合理的税务规划,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最后,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财务透明度,为企业赢得更多的信任和合作机会。
资产负债表法如何计算所得税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是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
一、递延所得税的计量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若存在暂时性差异就表明资产或负债将在未来期间导致所得税流入或流出企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将这一影响确认为资产或负债。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系资产的账面价值比计税基础高,意味着在未来期间按资产账面价值收回的经济利益大于计税时的可抵扣金额,两者的差额作为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而应交纳所得税,从而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并相应地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系资产的账面价值比计税基础低,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比计税基础高。
前者意味着资产在未来期间可收回的经济利益小而计税时可抵扣金额大,后者意味着在未来期间偿还的经济利益大而不能抵扣应税收益的金额小,两者差额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表现为所得税支付额减少而使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相应地,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
对于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分别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企业经营过程中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应税所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以及在不同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一般不存在差别。
某些情况下,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老会计经验】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
债的确认
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具体分析如下: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相乘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原则上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包括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原则上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税所得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包括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税所得是指未来期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相应增加的应税所得,并应提供相关的证据。
2.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
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财务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是日积月累、逐步提高的,绝不可能一朝一夕的事情;财务会计是一种各个领域融会贯通的工作,所以建议要全面地补充各个方面的知识,而不仅局限于本职工作;坚持一天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最后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如何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如何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官⽅说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较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的资产、负债的账⾯价值与按照所得税法的规定确定的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当期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的⼀种⽅法。
民间戏说:“所得税费⽤”这个科⽬是归会计管的,但是“应交税费”是由税务局管的。
假设会计算出本期“所得税费⽤”是1000,那么本来“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科⽬也应该是1000,但是税务局最近指标压⼒⽐较⼤,于是要你交1500。
⽼板很不爽但是税务局是爷爷惹不起啊,于是1500出去了,但是费⽤却只产⽣了1000,差了500会计表⽰不平怎么办嘛,于是增加了个“递延所得税资产”,挂在了帐上。
这“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理解为税务局给你打的⽋条,但是不还,只能抵扣。
⽐如下⼀年会计计算出来“所得税费⽤”1000,但是税务局表⽰最近指标压⼒不⼤,收500就好,于是账上的”递延所得税资产“500就拿去抵扣了。
“递延所得税负债”同理。
个⼈漫谈:从时间维度上看,递延是现在和未来的⼀个平衡,现在多交了以后必定少交,这样形成的是⼀项递延资产(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出减少,相当于经济利益的流⼊),反之现在少交了,未来会多交则形成递延负债。
从会计和税法横向⽐较来看,按税法⽐会计多交了,形成递延资产,按税法⽐会计少交了,形成递延负债。
如果有费⽤当期发⽣,税局当期不认,⾮要你以后认,这种情况下表⽰税局给了你⼀个以后抵扣费⽤的权利,相应的未来缴纳的所得税款就会降低,所以恭喜你,可以确认⼀笔递延所得税资产啦。
其实此时递延所得税资产就和“长期待摊费⽤”这个科⽬很相似,长期待摊费⽤就是披着资产外⾐的潜伏在资产负债表的费⽤科⽬,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同理去理解。
如果有费⽤发⽣,税局当期让你抵扣的费⽤超出了会计账⾯记录的费⽤,这种情况下未来你要把这部分超额抵扣的费⽤吐出来,相应的未来缴纳的所得税款就会增加,这个时候就得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