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2.97 KB
- 文档页数:4
a、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
b、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也可用圆形纸片对折,重合等操作。
四、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①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②指导学生读、写。
③学生活动:用图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2、认识。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应该怎样分?这个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学生活动后,师小结: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完成第“练一练”第1题。
http://www .xkb1. com
3、做完第2题,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
(4)合作探究。
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5)通过这六个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6)“练一练”第3题。
看是不是平均分了??
4、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
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单元《分一分(一)》(一等奖创新教案)分一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是一个数,能够表示具体的数量;能读、能写分数,并且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含义。
结合问题情境和操作活动的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折纸、涂色、利用模型表示分数,经历分数学习与探究的过程。
在观察中操作,在探究中感受,在讨论中交流,提升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经历数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存在联系,增强数学兴趣,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是一个可以参与运算、表达数量的数,能够表表示具体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是一个数。
课堂实践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经验问题情境:动画片中,给和带来了一块蜂蜜做的蛋糕,非常想吃,但是给他们出了三道数学题,答对了才能给他们吃,同学们你们愿意来帮帮吗?问题一:4 个蛋糕分给两位,怎么分才公平呢?怎么列算式呢?问题二:现在只有2个蛋糕,还是分给两位,怎么分才公平呢?怎么列算式呢?问题三:那现在只有1个蛋糕,还是分给两位,怎么分才公平呢?怎么列算式呢?生:半个。
师:半个蛋糕该怎么表示呢?追问:还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吗?你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设计意图:从吃蛋糕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三个数学问题。
首先,从4个、2个和1个蛋糕分别进行公平分配,引出公平分配的要求即是“平均分”,通过公平分配,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其次,4 个和2 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都可以用具体的数来表示,而在1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时,无法用已学过的数来表示,于是需要新的数来表示。
因此,在此环节目的是让学习者明白用新数表示具体数量的迫切性。
二、利用多元表征,完善现实表象(一)唤起经验表征师:说一说,刚刚这半个我们是怎么得来的?那半个应该怎么表示呢?生1:我可以用1/2。
生2:师:数学家们将半个蛋糕用数字来表示,自学课本,你对这个数有了哪些认识?生1:读作二分之一,由分母、分子、分数线组成。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一分(一)|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把几个同类物品分为2类,每类物品的数量相等。
2.能够对一组物品按某种分类方式进行分类。
3.能够自主解决分一分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准确理解“分一分”这一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教学难点: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学生如何判断同类物品以及如何表示其中一类的数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笔、纸、物品(如颜色相同的饼干、书、水杯等)。
2.学生准备: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即同类物品分为2类时,每类物品的数量应该相等。
请举起3个物品,不放在桌子上,询问学生如何分为2类,并用笔和纸记录下来。
2. 初步认识“分一分”(10分钟)告诉学生,当我们想要把一些物品分为2类时,可以使用“分一分”的方法。
示范将3个饼干分为2组,并用笔和纸记录下数量。
再请学生也将3个物品分为2类并记录下数量。
3. 继续“分一分”(15分钟)请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拿出各自带来的3个物品,使用“分一分”的方法将物品分为2类。
学生应该正确地判断出同类物品,并且记录下数量。
教师巡视课堂,检查学生的进展情况。
4. 分组竞赛(15分钟)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各小组抽到一个题板,题板有不同的物品需要分为不同的组。
小组内合作,进行“分一分”操作,记录下数量。
首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获胜。
5. 总结提高(10分钟)教师提示学生,当我们需要进行分一分操作时,首先要判断物品是否同类,并且能够记录下每一类物品的数量。
同时请学生查找实际生活中可以用“分一分”来解决的问题。
五、课后练习1.回家后找出五个物品,分别列出它们的特征并进行“分一分”操作。
2.给下面的物品进行“分一分”,记录下数量–2支笔、3个书、4个球、5个水杯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分一分”的方法,并且掌握了判断同类物品和记录数量的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分一分(一)》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一分为二”和“分”的概念;•掌握标记分数的方法;•能够把图形、物品、数量按照要求分开。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敏锐性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标记分数的方法;•学生能够正确地把图形、物品、数量按照要求分开。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一分为二”和“分”的概念;•帮助学生学会不同的分法。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教学内容(1)理解“一分为二”和“分”的概念通过带着学生观察和思考,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分法可以达到不同的分配效果。
(2)掌握标记分数的方法教师通过图形、物品和数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标记分数的方法。
同时,让学生理解标记分数的意义和作用。
(3)能够把图形、物品、数量按照要求分开教师通过一些量具、语言、习题等形式,来让学生掌握把图形、物品、数量按照要求分开的方法。
同时,让学生理解分配的合理性和原则。
2. 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些图形,或拿一些物品(比如糖果、饼干等),通过分给学生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认识“分”的概念。
(2)重点讲解教师可以通过课件、黑板、语言等方式,向学生详细讲解“一分为二”和“分”的概念。
同时,带领学生体验不同的分法,感受分法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让学生了解分法对于分配效果的影响。
(3)课堂练习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习题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标记分数的方法,同时让学生掌握把图形、物品、数量按照要求分开的方法。
让学生在习题中感受分配的合理性和原则。
(4)小结在进行小结时,教师可以回忆本课所讲的知识点和方法,梳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的效果。
四、教师角色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既是学生的指导者,又是学生的引导者。
教学设计半?师:刚才我们将1个苹果平均分成了2块,每块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你还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教师巡视并指导)师:哪个小组上台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会忽略“平均分”一词,这时老师提出,“如果我们没有把这个图形平均分,而是这样分的,那这样分到的1份是它的一半吗?”)师:一半可以用21表示,读作:二分之一。
21是分数。
(课件出示并板书:21读作:二分之一)活动二:课件出示: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21师:谁来说一说你是如何涂的?这些生在学习单上画一画,并小组内交流。
生上台展示、发言生:我是将这个图形(其他物体、图形)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一半。
生动手涂一涂,组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中互补、互惠、互利。
再次提到“平均分”,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分”数中“分”的含义。
首次感知分数形成的过程。
引出分数形式的写作、读作。
读作:四分之三吗?谁来说一说?师:看来同学们的记性还真好,通过这些分数的意义你能发现什么?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表示总份数,分子表示取的分数。
(板书) 例如: 43师:刚才我们认识的一些分数,它们的分子、分母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三、巩固练习1.蓝色部分都是图形的21吗?说一说生1:21表示…… 生2:41表示…… 生3:83表示…… ……小组交流、探究。
然后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了 生2:我发现了 生1:我发现了概念、认识分数的组成。
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分母(总份数)分数线(平均分) 分子(取的份数)2.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 31.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于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你的收获吧? 四、总结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得怎样?说说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学生自主解决 全班交流分享是一种美德,让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分享。
八、板书设计分一分(一) 21读作:二分之一21、41、83……43分母(总份数)分数线(平均分) 读作:四分之三分子(取的份数) 分数。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67—69“分一分(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借助直观演示、操作、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正方形纸、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淘气和笑笑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俩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你看,他们正在玩分苹果的游戏呢。
你们愿意帮他们公平地分一分吗?1、4个苹果怎么分?2个苹果怎么分?(指名回答)像这样每份分的一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2、苹果只有1个,怎样才能平均分给2个人呢?(学生回答)你想怎样来表示半个呢?(学生分组讨论)能否发明出一个符号来表示半个呢?3、学生动手创作,让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4、在这些方法中同学们观察思考用那种办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1/2)二、新课学习:1、涂一涂。
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教材67页(出示图形)同学们先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征(轴对称图形),它们里面就隐含了很多的分数。
你能表示出它们的二分之一吗?让我们一起来涂一涂吧。
(学生涂)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二分之一还可以表示很多物体的一半呢!2、折一折。
老师刚才给每个人发了1张正方形纸请你对折两次然后展开观察这张正方形的纸被分成了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学生动手折并观察)涂出其中的一份,想想这一份是几分之几?(四分之一)涂出两份呢?(四分之二)三份呢?(四分之三)四份呢?(四分之四)刚才我们通过涂一涂、折一折发现了很多分数,但你们发现了没有:我们都是在怎样分的基础上才得到分数的?(学生回答)小结:只有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得到分数,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二等都是分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一分一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意义2. 分数的读写方法3. 分数的简单运算4.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数的简单运算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分数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讲解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分数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2)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读写规则。
(3)讲解分数的简单运算,让学生学会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4)讲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意义2. 分数的读写方法3. 分数的简单运算4.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分数的简单运算和应用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今后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计:约2000字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故事、游戏等多种方式引入新课。
例如,可以展示一张披萨饼的图片,提问学生如果要将披萨平均分给四个朋友,每个人会得到多少。
这样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一分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定位数值,并能够将数值逐级分成个位和十位、百位,体验数论的趣味性,并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进一步认识基本算法的特点,由头脑中的数学思维直接出算,培养孩子自信心;3.经过活动形式教学提高孩子的数学运算能力,让孩子所学内容更深入;4.认识几何图形的名称,并通过实物模型自主构建几何图形,对几何图形有更好的理解;5.了解时间的一般概念与时间的计量,并通过基本算法运算,升维体验时间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1.头脑中分数的感性认识和应用;2.数字逐级分成个位和十位、百位;3.线路和图形的认识,以及分类;4.时间的一般概念和计量;5.单组数的基本算法。
教学重点1.数字和线路、图形的认识;2.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方法;3.了解时间的一般概念和计量。
教学难点1.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2.让孩子真正的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计量。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线上线下课堂辅助教学;3.课外练习;4.单独或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言教师介绍难点,并通过简单的口试引导孩子初步认识所学内容。
第二步:课堂讲授教师通过PPT、图示等切实的教学形式,从理论方面对所学内容进行讲解,让每一个孩子了解基本概念并成为概念和基础知识的使用者。
第三步:线上线下课堂辅助教学老师通过日记、学习笔记和线上作业等方式,对孩子进行课后辅导,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同时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第四步:课外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课外游戏,以提高孩子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第五步:单独或小组活动针对所学内容,设计单独或小组活动,加强学生的互动和合作精神,以此来增强孩子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评价1.观察孩子在课堂中的表现,预测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指导;2.孩子完成课后作业的及时评分,通过反馈让孩子了解个人的学习情况;3.在整个学期期末进行综合性评价,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以此为基础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分数《分一分(一)》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通过具体的物品进行分数的划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分享和合作。
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介绍分数的分子、分母和分数线,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 分数的划分:通过具体的物品,让学生动手进行分数的划分,理解分数的大小关系。
3. 分数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概念,学会通过具体的物品进行分数的划分。
2.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大小关系,学会分数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分数卡片、具体物品(如水果、糖果等)。
2.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纸张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分数的组成和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分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每组分配具体的物品,让学生动手进行分数的划分,理解分数的大小关系。
4. 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配食物、计算成绩等。
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分数《分一分(一)》2. 板书内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划分、分数的应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具体的物品进行分数的划分,和家长分享分数的概念和应用。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教学效果是否满意。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是否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应用,是否能够独立进行分数的划分。
3. 改进措施: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如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等。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初步接触到深入理解分数的整个学习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一分(一)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2.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
3.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分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2. 分数的读写: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
3. 分数的运用: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比较大小等。
4.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运用分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3. 活动一: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运用彩纸、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分数模型,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4. 活动二: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运用直尺、圆规等学具,绘制分数图形,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5. 活动三: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比较大小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分一分(一)2. 板书内容:(1)分数的概念: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2)分数的读写: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
(3)分数的运用: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比较大小等。
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
精品文档
.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三年级下 分一分(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
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难点:
1、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
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
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我这里有一些苹果想要分给大家,现在找一位同
学,把我分苹果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我把4个苹果平
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个苹果?(记录员板书:4÷2=2
(个),)
师:那我把2个苹果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个苹果
呢? (记录员板书:2÷2=1(个)
师:很好,最后我把1个苹果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
精品文档
.
这个苹果的多少呢?(记录员板书:1÷2= )
师:我们现在就一起探究一下“一半”该怎样表示。
二、新知探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笔,用你喜欢的方式在本子上写一
写或画一画,表示出“一半”,然后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展示几个学生的表示方法)为什么这样表示?
师:真好!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方法表示“一半”,那
到底在算式中该如何表示“一半”呢?请把书翻到P67,
从中找到答案。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生:找到了,一半可以用21表示,读作:二分之一。它
是分数。
师:重复。(一半用21表示,读作:二分之一。它既不
是我们学过的整数,也不是小数。它是分数。)
师:那什么样的数是分数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分
数。课题:分一分(一)
师:同学们,1个苹果,被平均分成2分后,其中的1
份用21表示,那另一份呢?也用21表示。
谁能结合分苹果的过程说一说21中,2表示什么1表示
什么?
生:2表示1个苹果被平均分成2份,1表示其中的1
份。
精品文档
.
师:说的非常好,我再找一位同学说一说。
师:那你们能涂出下列图形的21吗?(完成P67第二个
圆圈内容)。
师:那如果再给你几个图形,你能从中涂出其它的数
吗?试着涂一涂,涂完后和同桌互相猜一猜。
生:
师:通过刚刚的涂一涂,同学们涂出了416283,它们都是什
么数?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它们分别由几部分组成?
生1:2部分。
生2:3部分
师:我给你指一指,这回你们说到底是几部分?
生:它是由3部分组成的
师:那么每部分都叫什么名字呢,你能说一说吗?
师:它们怎么读呢?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师:那么同学们请结合分苹果和涂色的过程,说一说分
数是如何表示的呢?请组内讨论。
生1:一个物体被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写几,从整体
中取出几份,分子就写几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你们真聪明
三:巩固练习
师:请把书翻到68页,看练一练第一、二题。
精品文档
.
1、蓝色部分都是图形的21吗?说一说。
2、分别突出下面图形的三分之一。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坐好,通过刚刚的练习我发现本节课同学
们学的非常好,那本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里,请同学们说
一说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对于分数这个新朋友是不是足够的
了解呢?我留一个课后作业,请你们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的
分数,相信你们都能找到。好,下课。
板书设计:
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