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docx
- 格式:docx
- 大小:35.88 KB
- 文档页数:9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教学目标
①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②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③说出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关系。
④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难点:
①生物体的长大除了靠细胞体积的增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
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课前准备
教师:
①不同年龄人体细胞图示;
②细胞分裂各期图示;
③细胞分裂过程课件。
学生:复习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知识。
测量乒乓球、篮球的半径,并求出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之比。
教学设计。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教学目标
①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②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③说出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关系。
④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难点:
①生物体的长大除了靠细胞体积的增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
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课前准备
教师:
①不同年龄人体细胞图示;
②细胞分裂各期图示;
③细胞分裂过程课件。
学生:复习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知识。
测量乒乓球、篮球的半径,并求出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之比。
教学设计。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过程与方法: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说出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教学重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从古诗《悯农》导入,以生物的生长现象,提出问题:生物体为什么会能由小长大呢?小鱼到大鱼,婴儿长大成人,主要是我们身内的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活动:根据幻灯片提纲,阅读并思考问题。
思考细胞在我们的身体变化中发生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设问:许多生物是由一个受精卵(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发育成的,由一个细胞变成一个大的生物体。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会发生哪些变化?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明确细胞会生长、分裂、分化。
(一)细胞的生长1、细胞的生长:新长出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2、细胞的生长是否无限制的长大?为什么?通过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引导学生得到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随着细胞的生长,表面积的增加相对较少,满足不了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需要,因此细胞不能无限度长大。
3、一个生物体结构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而不是细胞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
提问:生物体如何使自己的细胞增多呢?细胞不能无限制地增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二)细胞的分裂1、播放细胞分裂的Flash动画,提出问题:细胞分裂的大致过程是什么?学生观看Flash动画,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展示细胞分裂的分解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细胞分裂的大致过程。
细胞核由一个分为两个,细胞质平均分为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植物细胞)。
课题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二章 细胞怎样过程生物体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时间 教材分析 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呢?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首先要从细胞分裂开始讲起,这就是设立本节的重要原因。本节内容是学习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基础。 细胞分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节主要涉及的是有丝分裂,细胞分裂的本质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和DNA进行复制,然后均分到两个新细胞的中去,由于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限,课程标准只是要求学生“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因此,教材只能从宏观层面上介绍细胞分裂的大致过程,描述细胞分裂的本质,知道细胞分裂可以保证新细胞与原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即可。 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先从宏观层面上帮助学生认识细胞分裂,首先是从形态上进行分裂。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分裂是有所不同的,教材的描述都是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无论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都会进行分裂,由一个细胞分裂两个细胞,这两个细胞是基本相同的。 在宏观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再介绍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教材中的图2-11呈现了洋葱根尖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什么是染色体?染色体是有什么组成的?在正文中就应该给出明确的定义。“染色体的物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以黑体字的形式出现的,要求学生知道即可,这些知识在后续的学习中会逐步加深,至于是否拓展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细胞分裂的结果,除了产生形态相同的两个新细胞以外,遗传物质DNA复制并均分,并保持与原细胞一样,是细胞分裂最重要的内容。教材只是强调了这种分裂的结果,未阐述其具体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 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之中染色体变化的过程。 3 说出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关系。 能力 目标 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 目标 关注细胞分裂的研究在防癌等方面的价值,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探知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难点 想象和理解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及结果。 教学准备 课程安排 1课时
教具选择 教师收集的图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分析 学生兴趣状况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生物学知识,由于对生物学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学习热情,但往往只对生动有趣的生物现象感性趣,而缺少对现象背后知识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创设情境,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分析现象探究本质的意识。 学生知识能力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学习了细胞结构、细胞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以及细胞核传递信息等知识,并具备了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基本技能,这对于本节课进一步学习细胞分裂与生长的知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但是,由于细胞结构微小,功能相对抽象,距离学生生活经验较远;在现有的课堂教学设备和时间的限制下,也不可能完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解决所有的探究问题;特别是关于细胞不能无限制长大的原因和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由于很复杂抽象,相对于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来说,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无疑是很困难的。
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在本节课教学中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策略:既“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动者,教师只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教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间的线索,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在学习伙伴的协作下,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联系和猜想,展开一系列分析、推理、归纳的探知活动,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和解释,并通过交流和反思,进一步澄清事实、完善知识结构,同时引发新问题,激起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使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亲历科学的研究过程,从而获得科学思维和方法的感悟,实现科学知识的自我建构。具体方法为: 1.联系学生生活体验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由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生长现象引出问题,既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也有效的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重视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但学生的探究学习并不一定局限于亲手实验。现代社会知识爆炸,没有一个人能够亲历亲为他研究领域中的每一个课题。利用他人提供的第二手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因此“细胞的分裂及染色体的变化”的教学,我改变了过去从概念、规律开始的教法,而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提出问题。当学生积极、大胆作出各种假设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前人的科学研究材料获取细胞分裂的信息,理解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这一节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经验比较远,仅仅依靠显微镜的观察也不能动态地反映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因此,视频资料和动画就成了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的重要材料。通过合理运用视频材料和动画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教学内容,有利于难点的突破,同时也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主要目的 时间 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 我们小学时学过这样的文章《小壁虎找尾巴》,那么在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壁虎尾巴断掉后还会重新长出来,哪知道是怎样长出来的吗?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1 生物体内的细胞数量是怎样增加的? 2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学生联系实际 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阅读学习目标 明确学生任务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3 自主学习 基础归纳 让学生阅读教材的56-57页。并找到下面的问题: 1 生物体怎么怎么长大的? 2 细胞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 3 染色体的组成和在细胞分裂时的变化过程? 4 细胞分裂的意义?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背做相应的知识归纳总结的知识点。 通过自主学习看书,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7 知识构建 合作探究 教师提出建设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壁虎尾巴重新长出来、一粒种子变成一棵大树,一个受精卵形成一个成人,在这些过程中生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变化与生物体内的细胞有什么关系呢?这些细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 细胞的成长 1、 教师对展示进行鼓励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并板书: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由小变大 2、教师设疑:细胞在生长中体积能无限的增大吗?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行哪个过程? 3、教师出示幻灯片:用正方体表示细胞,计算表面积/体积,思考表面积的增长速度和体积的增长速度谁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回答的相关答案: 在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有计划地讨论交流,记下疑惑之处,本组学生展示以下问题,其他同学补充。 1、 (1)什么是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生长过程中需要的物质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用实际数据推算来来证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20 较大?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 4、教师设疑: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从小长大,饭量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解释:随着年龄增长,饭量明显增加。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表面积就类似于细胞膜的面积。细胞的体积增大就是说细胞个体在长大,细胞长大需要靠细胞表面(细胞膜)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表面积越大吸收的营养物质越多,而随着细胞的长大,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却在变小,即表面积增大的没有体积增大的多,这必然会影响细胞营养物质的吸收,使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因此,从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角度来说,细胞只能长到一定的大小,之后就会进行细胞分裂。
二 细胞的分裂过程 1、教师播放细胞分裂的过程动画,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教师板书: 细胞分裂----细胞数目的增多 引导学生说出细胞分裂过程的规律,并板书:
细胞分裂过程从外→ 内 核分裂→质分裂→膜(壁)形成 3、教师提出问题: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
来自于那里? (3)、细胞生长的结果是什么? 2、学生做合理猜测 3、计算并讨论回答 4、学生思考回答 1、学生观看动画 2、本组学生讨论交流之后,展示以下问题,其他同学补充。 (1)什么叫细胞的分裂 (2)细胞分裂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3)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什么? (4)、一个细胞第一次分裂之后形成2个细胞,第二次分 通过观看动画直观的来证明细胞分裂 (2)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和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三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 1、教师提问:细胞分裂过程中会有染色体的变化,那什么是染色体?染色体由哪几部分组成?遗传物质是什么?遗传物质的载体是什么? 2、教师课件展示图片:人的体细胞中细胞核里有46条染色体,细胞分裂后染色体可能有以下两种过程,(1)染色体数目逐次减半。(2)染色体数目不变。你认为哪种合理?那你认为怎样才能使分裂后的染色体数量与分裂前相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教师:对学生猜想正确的给予表扬。带领学生进入染色体变化规律的学习。(示意学生展示这些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及发生这样变化的意义。 教师板书: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 (1)过程:先复制加倍后平均分配 (2)染色体的变化结果是: a 、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b、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3)意义:保证新细胞与原细胞遗传裂之后形成4个细胞,第N次分裂之后形成几个细胞?假如一个细胞分裂一次需要30分钟,2个小时后,细胞的个数是多少?
3、学生复习,讨论后回答
本组学生讨论交流之后,展示以下问题,其他同学补充。
1、什么是染色体?染色体的组成?什么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载体是什么?
2、(1)学生做出合理推测、猜想。
(2)、在细胞分裂时,那个结构的变化最明显?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发生这样变化的意义是什么?
3、学生总结
通过展示图片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