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中山大学精品课程.ppt
- 格式:ppt
- 大小:240.00 KB
- 文档页数:45
164 第六节 霍乱 一、学习要点 ㈠ 流行病学特点 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中、重型病人排菌量大,污染面广,是重要传染源。霍乱通过胃肠道途径传播,以水的作用最为突出,水源被污染可引起大流行,也可经生活接触、苍蝇等方式传播。人群对霍乱弧菌普遍易感,一般受感染者多而发病者少,病后可获一定的免疫力,但可再次感染。我国以夏秋季为流行季节,流行有在沿江沿海分布的地理特点。 ㈡ 发病机制 为毒素性腹泻,霍乱弧菌在通过胃进入小肠后,在小肠的碱性环境下大量繁殖,产生霍乱肠毒素,霍乱肠毒素中的A亚单位可引起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升高,刺激隐窝细胞过度分泌肠液,体内水和电介质大量丧失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 ㈢ 临床表现 分为泻吐期、脱水虚脱期、恢复及反应期三期。各期临床表现特点及临床分型。干性霍乱的概念,霍乱的常见并发症。 ㈣ 霍乱的诊断依据 确诊诊断依据:①有泻吐症状,粪便培养有霍乱弧菌生长者;②流行区人群,有典型症状,但粪便培养无霍乱弧菌生长者,经血清凝集抗体测定效价呈4倍或以上增长者;③虽无症状但粪便培养阳性,且在粪便检查前后5天内曾有腹泻表现,并有密切接触史者。有上述三项中一项者可以确诊。疑诊诊断依据:①有典型症状,但病原学检查未明确者;②流行期间有明显接触史,且出现泻吐症状,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符合上述两项中一项者可作疑诊诊断。对疑似病例应填写疑似霍乱报告、隔离、消毒,并每日作粪便培养,如三次阴性,且血清学检查两次阴性,可否定诊断并作更正报告。 ㈤ 霍乱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为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补液疗法是霍乱的最重要的治疗措施。补液包括静脉补液和口服补液。抗菌药物仅为辅助治疗,可减少腹泻量,及缩短泻吐期及排菌期。常用药物为多西环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 165
㈥ 霍乱的预防措施 1. 控制传染源:对腹泻病人进行登记和采集粪便培养。对病人应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6日,并隔日粪便培养一次,连续三次阴性。对接触者应严密检疫5日,留粪便培养并服药预防。 2. 切断传播途径: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对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与排泄物均应严格消毒。杀蛆灭蝇。 3. 提高人群免疫力:接种全菌体死疫苗可减少急性病例,控制流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