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能源依赖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15.28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资源型经济困境作者:李苹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经济依托其丰富的煤炭资源逐渐形成了典型的资源型经济。
其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瓶颈,环境恶化等问题,丰富的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反而成了一种极大的限制。
本文主要介绍山西经济目前所处困境及其经济转型的困难两部分。
关键词:山西资源型经济经济转型一、山西经济现状分析1.山西近十年经济现状。
2014年、2015年的山西经济GDP增长率遭遇了断崖式狂跌,其中2014年的GDP增长率全国排名倒数第一,2015年则是倒数第二,仅高于辽宁省0.1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与全国人均的差距越来越落后,2015年就有八成的县发不了工资,省内的失业率严重。
2016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名义增速仅为0.98%。
表1说明在近10年全国各省经济普遍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山西省经济在31个省市中从2006年的18名降到了2014的24名,仅高于一些西部省份经济,近三年的GDP几乎停滞不前。
2010年—2014年山西GDP增长率均高于国内GDP增长率,但幅度逐年递减,直至2014年山西经济增速下滑严重,在全国各省中排名垫底,遭遇了滑铁卢,2015年也没有止住经济颓废,经济增速仅高于辽宁省,不及国内经济增速的一半。
从人均GDP方面来看,山西省人均GDP一直低于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2006—2012年的差距均在2000元—5000元之间,2013年的差距突然扩大了9000元,在2014年突破了10000元,更难以置信的是在2015年国内人均GDP比2014年涨了10000多元的情况,山西人均GDP维持不变,仅仅是俩年的时间,到目前为止,差距已经是两万元左右,如果照此情况发展下去,山西人民的生活水平将面临难以逾越的危机。
2.山西现行产业结构分析。
按照工业化发展阶段,我国第二产业比重应该在30%,但目前第二产业达到43.9%,山西省的第二产业接近57%;而第三产业应该是60%以上,山西省更是遥不可及。
资源诅咒视角下的山西经济转型摘要:山西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丰富省份,其区域经济水平并没有因其得天独厚的能源资源条件而出现较大的发展,反而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
本文将资源诅咒这一概念引入省际层面,并以山西省为例,总结现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源丰富地区提出1、积极发展产业结构转型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3、统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加快调整城乡结构4、坚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5、加快文化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丰富;资源诅咒;山西经济一、引言一般经济理论认为,自然资源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一,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即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
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不管在国家还是地区层面,均存在着违背这一规律的现象,即丰富的自然资源并没有给这些国家或地区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相反却使它们因为丰富的资源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经济扭曲畸形发展,陷入了资源优势的“陷阱”。
1993年,auty在研究产矿国经济发展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资源诅咒”这一概念,即丰富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
例如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的速度远远低于韩国、日本、新加坡等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
在此之后,jeffreyd. sachs和andrew m.warmer连续发表3篇文章,对“资源诅咒”假说进行开创性的实证检验。
对于资源到底是通过何种传导路径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目前主流观点认为主要体现在:荷兰病效应、制度弱化、挤出效应。
而我国国内一些学者徐康宁和王剑将资源诅咒理论引入省际层面,进一步分析在我国省际内表现出的传导机制,发现我国大部分资源丰富的省份的经济发展与资源丰富度也呈现负相关系数,自然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省份的经济增长却大大落后于资源贫乏的东部沿海省份。
鉴于国内运用资源诅咒理论对山西省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将对此加以补充。
山西可行性研究报告收费标一、引言山西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能源资源大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山西省的经济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与此同时,山西省面临着诸多发展问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单一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山西省的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山西省的可行性,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
二、研究背景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但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山西省的经济增长面临巨大挑战。
此外,山西省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山西省的发展问题,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 分析山西省的经济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2. 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提出可行的发展方案;3. 探讨山西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问题;4. 提出可行的环保措施,改善山西省的环境质量。
四、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研究、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山西省的经济发展、环境质量和产业结构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同时,结合实地考察和数据统计,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
五、研究结果1.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山西省目前主要以煤炭、有色金属和化工等为主要产业,但这些传统产业受到资源限制和环境压力,发展受到了制约。
同时,山西省的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需要进一步加强。
2. 产业结构调整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山西省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转型,提高产业附加值和产品质量。
3. 环保措施建议面对环境污染问题,山西省需要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六、建议和展望1. 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2. 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3.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绿色发展。
资源观下的山西煤炭企业战略转型研究李丹摘要:山西煤炭企业在带动山西经济长足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
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山西煤炭市场需求迅速萎缩,煤炭价格急剧下降,煤炭企业的生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新形势,许多煤炭企业走上了战略转型的道路。
本文从资源观的视角研究山西煤炭企业战略转型问题,把研究重点集中到企业内部来,尤其是集中到企业资源上来。
关键词:资源观;战略转型;山西;煤炭企业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6531(2012)10-0019-02山西省是煤炭资源大省,素有“煤炭之乡”的美称。
山西煤炭企业依赖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优势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为山西经济发展以及全国能源保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山西煤炭市场需求迅速萎缩,煤炭价格急剧下降,煤炭企业的生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新形势,许多煤炭企业走上了战略转型的道路。
煤炭资源是煤炭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是煤炭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如何结合煤炭企业自身的特点,从企业内部资源着手,构建转型战略,提升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成为山西煤炭企业战略转型的研究重点。
一、资源观下研究山西煤炭企业战略转型的必要性资源观源于资源基础理论,该理论围绕如何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的问题而展开。
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theory)的发展经历了资源基础观点的提出———赋予理论的基础———学术界承认———理论成型四个阶段。
资源观视角下把企业看作是各种要素的集合体,这一集合体的生存发展取决于各种要素的储存量及各种要素间的相互配合。
把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归因于企业的内部条件,因为在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剩余资源,这些资源将为企业进一步生存发展提供动力[1]。
当前,从宏观上看,山西整体经济的发展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转折点,要实现三个转变:要从过去长久的粗放式经营向集约高效式经营转变;要从以往过度的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要从环境重度污染向绿色环保转变。
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研究及政策建议中国是全球能源消费大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中国的能源需求也不断增加。
然而,中国的能源结构不平衡,主要依赖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三种化石燃料,这使得中国在能源安全方面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为了实现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对其能源结构进行转型升级。
本文将深入研究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相关政策建议。
一、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现状1.1 发展新能源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
然而,从2018年能源结构来看,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仍然很小,仅为7.5%。
这表明中国还需在新能源发展方面加大力度,提高比例。
1.2 加强煤炭的环保生产与其它地区相比,中国在煤炭消费上有着极大的依赖。
在现有状况下,中国的煤炭消费造成了大量的环境问题,比如煤炭的排放和燃烧,这对公众健康和环境的保护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中国应加强煤炭环保生产,推广清洁煤技术,降低煤炭污染和排放问题。
1.3 推动能源结构升级中国政府也一直积极在推动能源结构升级。
政府制定了关于能源转型的目标和计划,努力推动煤炭循环利用、超低排放、大型节能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实践应用,鼓励使用清洁能源、节能型产品和生产技术,以便逐步优化中国的能源结构。
二、政策建议2.1 发展新能源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政策来扶持新能源产业,比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不同类型的支持。
在市场方面,政府应该增加新能源的渠道,积极营销新能源,为人们提供更好的访问新能源的方式。
同时,政府还需要为新能源企业制定更完善的法律环境,促进新兴企业的发展。
2.2 促进能源结构升级中国政府应该实施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继续增加煤炭企业的环保监管措施,鼓励企业采用更加高效的减排技术,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
此外,政府还应该放宽外资投资人的准入机制,鼓励海外企业在中国发展相关新兴产业。
政府还应该出台跨部门协调机制的政策支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确保中国能源结构升级的顺利实施。
《对大同市经济转型的调研报告》大同是一个煤炭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如今产业结构单一的经济格局。
目前,这种格局已经严重制约着大同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随着侏罗纪煤炭资源的日趋枯竭使得大同市经济发展的形势更加严峻。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目前,我国的许多城市也已经开始面临这样的难题。
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大同人,希望我的家乡的未来更加辉煌,同时,近三年来,大同市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想知道大同市的发展战略是怎样的,是怎样做转型发展的。
基于以上调查目的我于202x年暑假期间对大同市发展改革委、大同市统计局、大同市环保局进行调研。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结合大同市的实际我谈些这方面的思考和认识。
大同市经济转型的紧迫性是由大同市宏观经济结构的特点决定的。
在“十一五”期间,大同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4%,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1.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3.4%。
这个比重说明,大同市宏观经济结构的特点是:农业生产弱,工业基础强,三产发展快。
大同市的农业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增加值历年占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0%以上。
由于大同市的自然条件是水少、地瘦、灾害多、气候差,种植业基本上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
尽管这几年畜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增加值也仅有6亿元。
林业和渔业更是微不足道,增加值仅有2亿元。
整个第一产业增加值20多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仅五点多一点,而且这个比重在近期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这说明第一产业对全市经济总量影响不大、拉动乏力。
“十一五”期间大同市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上升,达到了40%多,但其中以煤炭运输为主的交通运输业就占了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0%。
这说明大同市的第三产业对工业中的煤炭产业依赖程度很高。
大同市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工业领域。
大同市的工业主要有6大产业: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医药化学、建材。
山西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一、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型省份,有煤、铁、煤层气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然而,长期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开采和加工,而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对山西省进行全面的可行性研究,探讨新的发展路径和战略方向。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明确山西省的发展优势和劣势,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和政策措施,推动山西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分析山西省的经济发展现状,包括GDP增长率、人口结构、产业结构、财政收支等方面的情况。
(2)探讨山西省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如过度依赖资源开采、环境污染严重、人口老龄化等。
(3)分析山西省的发展优势和劣势,为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4)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和政策措施,包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
2.研究方法:(1)收集相关数据和文献,如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数据、专业研究报告等。
(2)运用SWOT分析法,对山西省的经济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估,明确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3)采用对比分析法,将山西省与其他省份进行比较,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4)开展专家访谈和座谈会,听取各界人士对山西省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三、研究的结果和建议1.经济发展现状:山西省经济总量较大,主要依赖于煤炭、铁矿等资源开采和加工业。
但随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山西省的传统产业发展面临困境。
同时,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
2.发展优势和劣势:山西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适宜发展煤炭化工、新能源等产业。
但受制于发展模式的单一性和市场需求的不足,山西省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
3.发展建议和政策措施:(1)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链的附加值。
(2)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保障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山西省煤炭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摘要】山西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煤炭产业基地,其煤炭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困境。
本文从山西煤炭企业现状、发展困境分析及政策支持、技术落后、资源枯竭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
在政策支持方面,山西煤炭企业长期缺乏政府支持和激励措施,导致企业发展受限。
技术落后是另一个制约煤炭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缺乏先进技术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资源枯竭也是山西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传统煤炭资源日益枯竭,需要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结论部分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实施产业转型等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山西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山西省,煤炭企业,发展困境,政策支持,技术创新,资源枯竭,产业转型。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和产量,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省份。
山西省的煤炭企业在国内煤炭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煤炭市场的竞争加剧,山西省的煤炭企业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
尽管山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由于技术落后、资源枯竭等因素影响,导致煤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竞争力。
政府对煤炭行业的支持也存在不足之处,未能有效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如何应对山西省煤炭企业的发展困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山西省煤炭企业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措施,以期为山西省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1.2 问题提出山西省作为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煤炭产业一直是其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山西省煤炭企业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
传统的煤炭产业在国家政策的调整下遭遇困境,环保政策的严格实施使得煤炭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利润空间逐渐缩小。
山西省煤炭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创新意识与能力,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造成市场竞争力较弱。
基于资源诅咒理论研究山西省煤炭产业转型发展周彦喆【摘要】山西作为资源大省,经济发展与资源产业紧密相关.煤炭产业作为山西省支柱产业,其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全省经济结构和发展程度.由于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挤出效应,山西省其他产业发展受到制约.目前,在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强的情况下,如何破解"资源诅咒",实现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带入良性发展轨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资源诅咒理论和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研究山西省作为资源型地区、煤炭产业作为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发展路径和破除资源诅咒路径依赖的方法.%As a province full of resources,Shanxi'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resource industries. Coal industry is the pillar industry of Shanxi Province,whos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is 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Due to the crowding out eff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based industry,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dustries in Shanxi province has been restricted. At present,in the case of the further strengthe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to the economic,how to crack the"resource curse"and mak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coal industry came true is much more important. Based on the Resource Curse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economics,this thesis is trying to study the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coal industry as a resource-based industrial in Shanxi Province as the resource type area.【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6(025)0z1【总页数】4页(P215-218)【关键词】资源型地区;资源型产业;资源诅咒;产业转型【作者】周彦喆【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9;F205目前,我国能源发展处在大转折点上。
能源转型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能源转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复杂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挑战的一面。
积极影响包括:
1.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逐渐降低,
能源转型可以减少对进口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安全性。
2.促进经济增长:能源转型需要大量的投资,如建设可再生能源设施、储能
系统等,这将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
3.推动技术创新:能源转型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如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
电机等,这将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
4.减少环境污染: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
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挑战包括:
1.初期投资成本高:建设可再生能源设施、储能系统等需要大量的初期投资,
这可能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压力。
2.能源供应不稳定: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可能会
导致能源供应不稳定。
3.传统能源产业的就业岗位减少:能源转型可能会导致传统能源产业的就业
岗位减少,需要采取措施促进转型和就业。
总的来说,能源转型对经济发展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挑战。
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资源型依赖型区域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1-058-03摘要在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发生“资源诅咒”现象已不是个案,经过了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山西经济当前最为紧迫和重要的问题之一。
2010年,“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立,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最终实现山西经济、金融、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转型发展新型产业可持续发展一、资源型依赖型区域的发展困境与转型选择在山西,资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动力支持,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资源依赖型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第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资源型区域所依赖的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从资源开采的那一刻起,资源储量、需求规模、开采速度和利用效率等变量就决定了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周期。
据统计,在山西,自建国以来60年间,山西总采煤120亿吨,目前为止山西采煤形成的采空区达到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西1/8的国土面积,这一系列数据都对山西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带来了严峻挑战。
第二,自然资源的开采与生态环境、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市场对资源产品的过度需求的刺激,区域内经济发展偏重于资源开发,而忽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的协调性发展。
在山西,煤炭、焦炭、电力、冶金四大行业占全省工业比重的85%以上,单位gdp耗能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2倍以上,资源依赖型产业特别是煤炭开采、焦炭冶炼、有色金属的开采与加工等,对生态环境、生物链、生物网等产生重要影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难以恢复的,经济的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长久的负面影响。
山西省三定方案一、方案背景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作为能源基地,煤炭对山西省经济的贡献程度较高。
然而,长期以来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煤炭产业,这导致了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的产生。
为了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山西省制定了三定方案。
二、方案内容1. 转型发展方向确定山西省三定方案首先确定了转型发展的方向,即推动煤炭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高效”的发展路径转变。
这意味着山西省将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并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2. 能源结构调整为了降低对煤炭的过度依赖,山西省将大力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
通过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对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逐步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同时,鼓励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产业,为经济转型提供新的支撑。
3. 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为了实现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山西省将加大对煤炭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同时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山西省将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走出去”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增加煤炭产品出口,提升行业竞争力。
4. 环境保护措施在推动经济转型的同时,山西省也非常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三定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煤炭企业实施煤炭洗选、脱硫、脱硝等减排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
同时,鼓励企业利用煤炭矸石、煤矸石等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5. 政策支持措施为了推动三定方案的有效实施,山西省将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科技创新等方面。
这些政策旨在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经济转型的活力。
三、实施效果与展望山西省三定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实现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减少煤炭的使用、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措施的加强,山西省的环境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
展望未来,山西省将进一步完善三定方案,加大对清洁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
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空间规划策略初探——以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摘要: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一般是从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煤炭经济向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体系转变的过程。
城市空间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将会因产业结构调整而发生空间格局演化及空间功能转变等现象。
本研究以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案例,通过分析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面临的阶段性问题,揭示现状城市空间布局与经济转型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进而提出重构区域发展格局、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保障生态安全、产城融合发展四条主要空间规划对策,以期为同类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产业结构;空间规划;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The Study on the Spatial Planning Strategy for The Economics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Based City:Taking Lul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s an ExampleJiapeng HuShanghai Tongji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Yangpu district of Shanghai, 200092.Abstract: The economics transition of coal resources city is commonly from regarding coal as the leading industry to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persified industries. Urban space is an importantcarrier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whe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patial pattern and spatial function would be induced by the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Lvl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i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case. By analyzing the phase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vl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urrent urban spatial layout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revealed. And then, four main planning strategies, which is restructuring the patter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building a persified industrial system, ensuring ecological security, convergently developing of industry and city,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ame type of cities.Keywords: coal resource-based city;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patial planning :Lvl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引言煤炭资源型城市是矿产资源型城市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因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在一段时期内煤炭产业在整个城市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或支柱产业地位[1]。
浅析国有煤炭企业的转型发展之道摘要:山西作为我国的煤炭生产大省,作为一个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老工业基地,无论是从现在还是从长远来看,加快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崛起都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山西省长期依赖煤炭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改进,而煤炭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则成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力军。
经过煤炭产业兼并重组后的山西,国有煤炭企业在煤炭市场中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其转型发展决定了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前途。
国有煤炭企业要在战略层、管理层和经营层这三个层面均有所作为,以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山西;煤炭企业;转型发展一、引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当前的一大重要任务和热点话题,是关系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全局性问题。
对于山西这样一个产业结构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省份来说,在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之后,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发展,就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中之重。
与此同时,2011年初,经中央决定,山西成为国家最大的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此走上了转型发展模式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路子,这对于推动山西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极其重要环节的煤炭工业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经过煤炭产业兼并重组后的山西,国有煤炭企业在煤炭市场中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其转型发展决定了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未来与方向。
本文以山西省霍州煤电集团为例,对国有煤炭企业的转型发展之道进行了分析。
二、国有煤炭企业转型的经验分析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1958年建企,前身为霍州(县)矿务局。
2000年改制为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加入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并成为其子公司。
历经53年的发展,霍州煤电集团已成为一个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煤—电—材、煤—焦—化两条主产业链综合发展的大型企业。
其中煤炭产业现有11对生产矿井,煤炭产能2240万吨/年;6座洗煤厂,入洗能力1680万吨/年;非煤产业由电力、焦化、机制、建筑建材、多种经营五个板块组成。
第1篇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山西作为资源型经济省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债务风险。
为有效化解债务风险,山西省积极探索创新模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债务风险可控、可控。
一、山西债务风险的背景与现状1. 资源型经济转型压力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长期以来依赖资源型经济,产业结构单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加强和能源结构调整,山西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山西省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山西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2万亿元,债务率约为64.5%。
其中,高速公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债务规模较大,给地方财政带来较大压力。
3. 债务结构不合理山西省地方政府债务中,中长期债务占比高,短期债务占比低。
这使得地方政府在偿还债务时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二、山西债务化解的举措1. 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为降低融资成本,山西省积极推动债务置换,将高成本债务置换为低成本债务。
同时,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
2.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提高债务使用效率山西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建设的投入。
通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提高债务使用效率,确保债务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3. 深化国企改革,盘活存量资产山西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通过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
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拓宽债务化解渠道。
山西省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模式,如发行绿色债券、项目收益债券等,拓宽融资渠道。
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争取更多优惠信贷政策支持。
5. 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山西省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债务监测和风险评估。
对高风险项目进行重点监控,确保债务风险可控。
三、山西债务化解取得的成效1. 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一系列措施,山西省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阴楼阳生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山西视察,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行调研,对山西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重大任务,勉励山蹚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出一条新路来,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情真意切、语重心长,给山西人民以极大鼓舞和激励,为山西未来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咬定转型不动摇,聚焦创新不散光,深化改革不惧难,追赶超越不懈怠,从严治党不停蹚步,努力在转型发展上率先出一条新路来,交出一份让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满意、让全省人民满意的优秀答卷。
一、坚定不移沿着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金光大道奋勇前行建设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怀山西改革发展,早在2009年5月来山西调研时就提出这项改革课题,并亲自推动国务院2010年12月批准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赋予山西“先行先试”的改革试验权。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经济社会发展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到山西考察调研,并在太原组织召开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希望山西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和问题,真正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2017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支持山西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致贺信。
今年在山西视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了“在转型发蹚展上率先出一条新路来”的指示要求,极大增强了全省上下将转型综合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晋城市转型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课题组实现转型发展,是省委、省政府谋划走科学发展之路的重大发展战略。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探索富有晋城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是全市人民亟待认真研究、共同探索与破解的难题。
一、我市转型发展的基本情况根据我市畸重型产业结构衍生出的诸多矛盾与问题,市委、市政府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了经济发展由粗放落后的发展方式向绿色发展方式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
其主要特是:1、出台了一批优惠政策。
为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晋城市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规划》等11项配套政策意见和加强民营企业人才建设工作意见等。
一些优惠政策和发展举措的实施,有效推进了全市的转型发展。
2、提出了转型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
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时度势,并根据晋城的实际,提出了“建设一批,核准一批,激活一批,引进一批,支持一批”的转型发展思路。
首先是筑巢引凤。
在产业转型中承接大项目和有发展潜力的好项目。
其次是创优发展环境。
为全方位对外开放,实现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经常深入企业,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是精心筛选,重点扶持。
09年,全市共确定了40个重点工业项目和100个工业转型项目,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实施了“一矿办一厂、百矿兴百业”工程。
全市坚持将各类煤矿、各类企业推向转型发展的第一线,积极鼓励和扶持煤炭企业实现“地下转地上”工程。
充分利用煤炭企业积累的资金,广泛开发新项目,兴办新企业,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