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7
化隆县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概述了化隆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建设情况及专业防治队的组织模式,指出专业化统防统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专业化统防统治;现状;发展对策;青海化隆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302-01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需要。
化隆县植保站遵照“政府引导、部门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以减少用药、科学用药、提高防效、降低成本、保障生产为目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化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有效推进了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的开展。
1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建设情况自2010年以来,在省、地植保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化隆县植保站在统防统治条件较好的乡镇建立了6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应急服务队,并利用项目资金,购置配发机动喷雾器60台。
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开展统防统治工作,对防控病虫危害,减少粮油损失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但由于运作方式单一、管理体制不畅、农民认识不到位、各方责权利不清等原因,致使大部分防治队都无法正常运转,流于形式[1-2]。
2 专业化防治队的组织模式2.1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模式主要是以正式注册的粮油作物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的法人为组织主体,负责发展适应当地病虫专业化防治需要的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开展专业化防治,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化隆县植保站作为技术服务主体,负责提供病虫信息、防治技术、器械应用等相关技术指导工作。
目前,该模式的专业化防治组织有4个,共有机动喷雾器40台,机手40名,日作业面积10 hm2以上,年防治面积250 hm2。
2.2 以涉农企业为主体的模式主要是以获得工商登记的农资经营企业为组织主体,负责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开展专业化防治,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化隆县植保站作为技术服务主体,负责提供病虫信息、防治技术等相关技术指导工作。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林场xx年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场造林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突显,得到了上级和有关单位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与此同时,我场森林资源保护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任务。
在xx年上半年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在上级防检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在领导的坚强领导下,我场森防工作,秉着“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经森防人员和全场上下的共同努力,已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场适应新形势,以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努力创新工作思路,深入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使全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业植物检疫工作逐步走向了正轨,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取得了可喜成绩,起到了为我场林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今年,我们主要进行了技术培训,森防法律法规宣传,重点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及预测预报,对常发病虫害制定了有效的防治方案,深入基层督促实施,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加强了对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的监测与防控,圆满完成上级防检部门下达给我场的任务指标。
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一、积极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森防意识二、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搞好防治的基础,是确保森林植物安全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对这项工作我们明确专人负责,分别在××等地建立了病虫测报点,对全场常发病虫害进行调查监测,由技术人员负责各种数据、虫情、病情的搜集,并及时上报,分析最佳防治时期,确定防治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三、搞好产地和调运检疫,加强检疫管理,严厉打击逃避检疫非法调运行为为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蔓延,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和赋予的职权,我们不定期地对调运木材、苗木等林产品的车辆进行了抽查。
植保工作总结范文
尊敬的领导和同事们: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植保团队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的需要,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病虫害监测预警
本年度,我们加强了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建立了病虫害监测点,定期收集和分析病虫害发生情况。
通过科学的方法,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农民提供了准确的防治指导。
二、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针对不同作物的病虫害特点,我们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技术方案,并通过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向农民普及病虫害防治知识,提高了农民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
积极响应国家绿色防控的号召,推广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保型防治技术,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四、病虫害应急处置
在病虫害高发期,我们迅速响应,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应急处置,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蔓延,减少了农业生产的损失。
五、科研与创新
我们注重科研与创新,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了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
技支撑。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农
民对病虫害防治认识不足,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等。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同时加强与
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病虫害防治的合力。
七、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断提高防治技术水平,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致
敬礼!
植保团队
[日期]。
2022年广西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2022年,广西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防治意识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广泛开展《农药使用管理条例》、《农药标签使用说明》、《农药毒性特点介绍》等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民及时掌握防治知识,提高防治意识。
开展了“科技点播”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普及新型农药及其使用方法,使广大农民有力地掌握了科学防治技术,减少了农民乱用农药、滥用农药的现象。
二、创新技术手段,强化防治效果采用新型生物制剂及无公害防治技术,主要针对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纹翅盲蝽等重大病虫害,达到了更好的控制效果。
在水稻前期,使用生物农药、菌肥等生物制剂,加强土壤改良等技术手段,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根系环境,使水稻生长更为健康。
在中晚期运用天敌释放、拍打下穗竿等物理来予以控制,成效更佳。
三、严格监管检查,保障食品安全建立健全“农药一票制”管理机制,建立农民遵守法律法规习惯,加大对水稻种植生产环节实施农药残留监控,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保障广大农民家庭和消费者身体健康。
建立健全情报预警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物理、生物防治及培育长效、安全高效的药剂,做到在扼制病虫害滋生、对人类或环境造成危害之前发现并预防。
四、加强管理规范,提高防治水平加强管理力度,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统一协调各相关单位。
建立相关的信息网络基础,开展科技在线服务,对于农药使用及生物防治技术提供完善的服务。
建立工作责任制,强化考核机制,提高防治效果及工作效率。
综合来说,广西水稻病虫害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未来的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多领域相关工作的整合、协调、合力推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绿色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1篇一、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对害虫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害虫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会传播疾病,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
本报告旨在总结近年来在害虫控制方面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害虫控制现状分析1. 害虫种类繁多:我国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害虫种类繁多,包括食叶性害虫、刺吸性害虫、钻蛀性害虫等,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不同。
2. 防治难度加大:随着农药的使用,部分害虫产生了抗药性,使得防治难度加大。
同时,害虫的发生规律和习性也在不断变化,给防治工作带来挑战。
3. 生态环境影响: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见效快,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
因此,绿色、环保的害虫控制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害虫控制实践经验总结1. 综合防治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害虫,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 农业防治:通过调整作物布局、合理轮作、清除杂草、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降低害虫的生存条件。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降低害虫数量,减少农药使用。
- 物理防治:利用光、色、声等物理因素,干扰害虫的行为和繁殖,降低害虫数量。
- 化学防治: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农药,控制害虫数量。
2. 精准防治技术:- 虫情监测:通过田间调查、灯光诱捕、性信息素诱捕等方法,及时掌握害虫的发生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 科学用药:根据害虫的发生规律和农药的防治效果,科学制定用药方案,避免盲目用药。
- 高效药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绿色防控技术:- 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生物资源,开发绿色、环保的农药。
-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降低害虫数量,减少农药使用。
- 生态调控:通过调整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害虫发生。
4. 培训与推广:- 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的害虫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病虫害防治工作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在这一年里,我担任病虫害防治工作,见证了农场的发展和进步。
在此,我向领导和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在工作中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现将本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1. 认真学习和掌握病虫害防治知识本年度,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习和掌握病虫害防治知识,提高了业务水平。
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培训和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我对各种病虫害的识别、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 制定合理的防治计划根据农场作物的生长特点和病虫害发生规律,我与同事们共同制定了合理的防治计划,确保防治工作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防治计划中,我们明确了防治目标、防治药剂、防治时间和方法,为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加强监测预警本年度,我认真开展了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密切关注农场作物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和报告病虫害发生情况。
通过定期调查和监测,我掌握了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为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4. 落实防治措施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我严格按照防治计划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各项防治措施。
在防治过程中,我注意观察作物反应,及时调整防治方法,确保防治效果。
同时,我还加强与同事们的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防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 做好防治记录和总结本年度,我认真记录了每一次防治工作,包括防治时间、药剂名称、用药量、防治效果等。
通过总结防治经验,我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这为提高防治工作质量和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工作亮点1. 防治效果显著通过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和落实防治措施,本年度农场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程度较低,防治效果显著。
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有效保障,为农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 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在防治工作中,我注重环保,遵循农药使用规范,减少农药残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同事们对环保的认识和重视。
哲理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景东彝族自治县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区南端,无量山脉和哀牢山脉北段,位于滇西南中部、普洱市北端、横断山脉南端,地形北窄南阔,由低到高分布着谷地、丘陵、山地,属深切割中山地貌,岭高、坡陡、谷深是其基本特点。
境内最高海拔(笔架山)3371 m,最低海拔(澜沧江与文笑河主河道中心线交汇点)786 m,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
因海拔高差悬殊,具有垂直变化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集中、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干凉同步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19.6 ℃,年平均相对空气湿度77%,年均降雨量963.2 mm,年均日照时长1872.6 h,无霜期355 d。
每年6 - 8月是气温最高、降雨最多的季节,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
按照中央“继续实施植保工程,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推进重大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要求,景东县从2011年起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通过10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1 专业化统防统治成效1.1 建立发展服务组织景东县于2011年建立1个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至2014年末已组建9个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其中工商注册2个。
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以结合型为主,结合工商注册登记的茶叶专业合作社5个,结合工商注册的蔬菜专业合作社2个。
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从业人员960人,持证上岗250人,拥有防治机械550台,其中日作业能力达2 hm 2以上的小型防治机械50台,主要以机动喷雾、喷粉机为主。
2019年,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6个,示范面积1900 hm 2,完成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6.9万公顷次,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50.65%。
1.2 经济效益分析1.2.1降低防治成本2011年统防统治试点实施680 公顷次,2012 年起大面积推广实施6.93万公顷次,2013年实施6.8万公顷次,2014年实施7.1万公顷次,4年共实施20. 91万公顷次,主要在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上实施。
《大疆植保无人机t16 [**市植保植检站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总结]》摘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构建了以市植保心、以0乡镇农业心基、以6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依托病虫专业化防控体系形成了有专门领导、专门机构、专门场所、专门人员完善病虫防治运行机制构建了市、乡、村三级动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控体系,通因势利导、政策扶持、示带动我们建立了以基层农业心、农民专业合作济组织、种粮户、农药营实体和其他营组织主导专业化防治组织6农民发组织成立助型病虫防治队伍 5专业防治队伍全市农业生产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根据政府购买植保社会化公共和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具体情况制定了程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与农户签订了专业化防治承包合明确了双方责权利并建立了风险防机制实行了主营、盈亏、我发展促进了病虫专业化防治市场化运作市0年政府购买植保社会化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总结市植保植检根据财政部《关印发通知》(财农办[0]5)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工作见》(川办法[0]67),按照省财政厅《四川省0年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补助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川财农[0]5),我市被确定0年全省政府购买植保社会化公共示县(市)05年各级领导高重视下通不断强化政府行加工作力认真研究病虫害防治新方法使政府购买植保社会化公共和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开展工作总结如下、项目基情况市05年政府购买水稻苗期叶瘟、越冬代螟虫防治面积3万亩涉及病虫防治0乡镇其镇06万亩、重华镇07万亩、厚坝镇68万亩、溪坝镇万亩、堰镇6万亩、贯山镇38万亩、八镇09万亩、新春乡万亩、镇万亩、太平镇万亩按照财政金补助标准30元亩进行水稻病虫统防防治共计财政补助金03万元按照农业局0年参加政府购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专合组织和企业公示结分别由市农植保专业合作社、市蜀乡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市镇洪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市贤良粮食植保专业合作社、市厚农植保专业合作社、市贯山繁荣植保专业合作社等6合作社组织实施二、主要做法()加强领导创新病虫害防控体系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保障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我市建立了以农业和畜牧局局长李克勇组长、副局长张泽民副组长、市植保科技干部成员政府购买植保社会化公共工作领导组建立了严格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办法人人肩上有任各头上有指标各司其职各其责主管领导亲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部门专项抓确定专人定位抓从制上保证了政府购买植保社会化公共工作有序进行建立了全新防控体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构建了以市植保心、以0乡镇农业心基、以6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依托病虫专业化防控体系形成了有专门领导、专门机构、专门场所、专门人员完善病虫防治运行机制构建了市、乡、村三级动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控体系3建立了专业病虫防治组织通因势利导、政策扶持、示带动我们建立了以基层农业心、农民专业合作济组织、种粮户、农药营实体和其他营组织主导专业化防治组织6农民发组织成立助型病虫防治队伍 5专业防治队伍全市农业生产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通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全新防控体系和专业病虫防治组织我市植保工作实现了“三变”即由粗放型管理变精细型管理;由数量型植保变质量型植保;由户单兵作战变由专业化防治组织统防统治(二)、加宣传营造良氛围 0年我市通采取电视播放专讲座、印发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横幅等多种有效措施反复进行宣传营造了氛围使政府购买植保社会化公共和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义和目逐步深入人心得到了农民群众充分认可和支持政府购买植保社会化公共和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取得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强化确保病虫防治效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市植保抽调技术干部深入田地头做调、搞研究科学、准确、及地掌握病虫发生及发展动态并将调结及上报组织技术人员汇总分析请专会商提出病虫防治见编写和发送虫情信息和防治方案指导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有效防治开展技术培训我们着以人实际、实用、实效原则集精力抓技术培训工作按着市级培训师、乡镇培训骨干、村级培训专业队员模式进行定培训、定向培训边培训、边操作重培训各种病虫害实用技术05年共举办技术培训班期下发技术指导手册0000份直接培训农民70人次以上3制定了程根据政府购买植保社会化公共和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具体情况制定了程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与农户签订了专业化防治承包合明确了双方责权利并建立了风险防机制实行了主营、盈亏、我发展促进了病虫专业化防治市场化运作给予政策扶持了推动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快速发展保障专业化统防统治示区取得实效我市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给予了政策上倾斜、物上保障和金上扶持优先落实技术补贴项目给予设备购置补贴、防治药剂补贴和队员工补贴水稻越冬代螟虫和叶瘟防治共补贴3万亩03万元水稻穗期病虫防治共补贴05万亩70万元5建立了试验、示区我市选择了政府购买植保社会化公共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基础较镇、厚坝镇、新春乡作全市政府购买植保社会化公共和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示区通示区辐射和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全市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四)重效益促进统防统治工作良性发展 05年全市通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开展政府购买植保社会化公共和病虫统防统治5项统防统治面积9万亩次带动全市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578万亩次通专业化统防统治对病虫害综合防效提高了5%挽回粮食损失率提高了 3%农民增加收入00多万元;减少了农产品农药残留量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有效杜绝了农药毒事件发生;全市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5%农药利用率提高05%减轻了化学农药对环境污染有效地保护了天敌促进了农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三、取得初步成效通该项目实施由专业队伍进行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有效农村劳动力缺失抓住佳防治节约成5%防效提高5%化肥农药减少35%多挽回损失3%使用生物农药比例8%组织增加收入元亩带动组织新购买高效器械3台(套)增加组织作业面积55万亩带动面积专业统防统治578万亩就业0人次我市社会化组织能力得到较提高五、存问题及对策建议()存问题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质谷种植面积不断扩杂交稻种植比例稳步上升但缺乏抗性考虑;育秧方式变革“旱育稀植”、“免耕抛秧”、“抛秧”等栽培技术推广使得水稻播插期不统田苗情复杂;效益农业迅猛发展栽培方式呈现多样化;加上气候变异使农作物有害生物结构也不断变化全区迁飞性、钻蛀性害虫发生严重局部流行性部还发生偏早、害严重些次要病虫害上升病虫灾变风险不断增但相应测报与防治技术跟不上运作高效、反应快捷、多元投入、广泛参与病虫防治机制也尚形成应急防治工作尤显被动群众施药防治病虫害观念根深蒂固对综合防治技术应用尤其是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有较面影响3我市财政困难业费严重不足工作开展难以正常保障防治手段陈旧落新技术推广难工作开展不平衡农药市场比较混乱农药监督管理缺乏力假冒伪劣或陈旧失效农药有充斥市场坑农害农现象有发生影响防治成效和新农药、新技术推广(二)对策建议坚持“预防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加强病虫监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治手段增强技术创新和贮备劲创新防治技术模式和以民工作思路逐步构建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政策保证、运作高效、快速反应、农民广泛参与长效实施机制使水稻害虫综合治理逐步进入可持续控制新阶段加强重病虫监控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提高灾害控制能力总体上水稻重病虫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已较成熟、规但监控基础设施和体系还有待进步建设完善尤其是应急防治体系和手段亟健全改善立足粮食安全战略要推进集重病虫监测预警、应急防治、农药试验和安全使用体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奠定水稻重病虫可持续控制基础加救灾减灾投入力创新重病虫防治实施机制水稻重病虫灾害危及社会公共安全和稳定局立足职形成重病虫防治预案制、专项基金机制和金追加制争取财政支持加减灾救灾投入力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政策保证、运作高效、快速反应、农民广泛参与长效实施机制是实现对水稻重病虫持续控制关键所3切实抓农民参与式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防治工作实施主体是广农户基理论和参与式发展思想开展以田学校等现场方式主形式农民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是推进水稻重病虫可持续控制前提和基础也是突破综防技术及切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颈瓶唯路是继续推进和深入实施水稻有关项目;二是形成水稻重病虫防治技术试验示制抓示样板建设;三是以技术现场主要形式开展农民培训和防治战役发动实施突出关键防治技术和安全科学用药技术示和宣传培训;四是信息农业框架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众传媒推进防治指导络化、可视化和咨询智能化进程;五是力培育、发展农民组织参与防治工作有效协调病虫区统防治与农民分散营矛盾确保防治工作取得成效 0年0月3日。
农作物(柑桔)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开展情况
总结
(2012-2014)
XXXXXX专业合作社
一、基本情况
XXXXXX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5月,是经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合法性农民专业化病虫害防治组织。
自成立以来,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织上接受市农业局管理、业务上接受市植保站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指导,经过三年的规范运作,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社员准入制度、植保药械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作业服务有偿收费制度、公积金管理制度及收入分配制度等,现有社员338名,拥有担架式喷雾器、太阳能杀虫灯、频震式杀动灯、各类电动喷雾器械等约500台套,柑桔病虫害等统防统治日作业能力1000亩以上。
作为基层普及植保技术、发展植保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XXXXXX专业合作社始终坚持“以合作社为平台、以技物服务为先导、以农民受益为准则”,一直倾心服务于农业生产,工作中不断将实用技术和科学指导结合起来;把优质服务与对象满意度挂靠起来;将最
终效果与长远发展统筹起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服务上,合作社在围绕本市开展统防统治的同时,还辐射到周边乡镇,大大提高了农业重大有害生物防治的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和机械化水平,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与此同时,合作社积极加强与市农业局合作,以302亩流转土地承包为平台,先后参与实施了全国三大科技示范县项目(国家级农业部柑桔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项目、《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替代三氯杀螨醇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简称IPM技术)示范项目、湖北省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并以此承担了民生工程项目培训任务,进一步带动并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和生产能力。
鉴于此,合作社2012年获得了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组织表彰,市农业局、市植保总站、市相关部门领导多次到基地考察指导,宜都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给予现场报道。
XXXXXX专业合作社理事熊家春还荣获2013年新型农民资格证。
二、重点工作
1、加强合作社内部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组织内部工作效能,提升作业人员整体工作能力,切实增强合作组织的综合服务竞争力,在强练内功、外优环境中不断加强内部规范化建设。
一是不定期开展农作物病虫害识别技术、综合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二是不定期邀请植保器械厂家维修人员现场培训机械保养与维修技术;三是不定期组织机防队
员深入其他合作组织交流经验。
三年来,共开展植保技能培训10余场次,植保机械维护技术到位率84%以上,先后有7支机防合作组织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为保障全市农业生产安全增收提供了先决条件。
2、开展病虫统防统治
一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加政府统防统治工作招投标;二是努力配合县农业局做好柑桔(宜都蜜柑)等高产示范区统防统治工作,适期开展柑桔病虫害集中防治、成片防治;三是组织作业人员跨区作业,提高收入。
据统计,2012年累计开展作业服务3.5万亩次,其中,承包防治面积1.2万亩;2013年累计开展作业服务4.7万亩次,其中,承包防治面积1.9万亩;2014年累计开展作业服务6.1万亩次,其中,承包防治面积2.7万亩。
通过统防统治服务,亩均减少用药次数1.8次,减少用工1.2个,节约防治费用8元,防治效果增加14%以上,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约8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突破1.5万元。
特别是2013年宜都市柑桔核心示范区实现单产2667公斤的新突破。
3、探索植保统防新模式
针对当前农村劳力少,土地分散程度高,统防工作开展难的的现状,紧紧围绕合作社的发展和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自2012以来就不断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扩大机防合作社业务范围,积极探索从修剪、嫁接、施肥、采摘、代销一体化新型现代农业服务模式,真正让农民当“地主”。
在摸索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
焦点问题,例如:自然灾害防控、收费标准及非人为风险等因素,但在2013年的柑桔试点上获得了初步成效,即:由合作社成立经营互助小组,提供优良柑桔品种、肥料、物资等,再由村种植大户带头示范,统一防治、统一采摘、统一销售,让承包户在技物服务中获得高效益。
三、主要成效
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显著提高
据统计,专业化防治效果比农民自防区提高14%以上,每亩多挽回损失6%以上。
2、节约了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成本
专业化防治每亩减少防治次数1.8次,每亩减少药剂和防治用工成本19元以上。
以上两项,每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按每种作物一个生长季节防治病虫害3次计算,仅2011年防治约3.5万亩次,即为农民节本增效近350万元。
3、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劳动收入
专业化防治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防病治虫难问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了土地流转。
同时,农村务农青壮年加入合作社后,每人每年可以通过专业化防治增加收入8000元以上,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收入还将会有所提高。
4、保障了农业生态安全
专业化防治全面使用了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同时减少了防治次数,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该合作社的发展充分显示了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的强大生命力。
一是着眼于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复杂问题简单化:二是解决了目前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难的问题:三是以农业部门为技术依托,从而做到农作物病虫害适时防治、科学防治;四是通过为农民服务获得报酬,为在家务农青壮年增加收入找到了新途径;五是开展的服务符合国家农作物病虫害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思想。
四、工作措施
1、坚持政府引导,规范组织运行
加强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技术依托部门合作,深研全年病虫害发生预测及防治任务,按照《防治预案》要求,及早谋划,完善制度,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坚决不打乱仗,不打没有把握仗,使得在病虫害防治开始时有人上阵,有力出击,有序开展各项统防统治工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
2、强化舆论宣传,营造工作氛围
首先是邀请植保技术人员对合作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的时间选择在某种病虫防治之前,培训的内容立足防治对象。
其次是提供信息服务工作,把每期防治信息通过病虫情报、防治明白纸和农村信息系统等途径,及时地传发给各专业防治小组,并通过小组成员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
再次是做好药械维修使用技术服务,邀请喷雾器生产厂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讲授机动喷
雾器的维护知识。
同时,每次重大病虫防治时,合作社都邀请市电视台、《宜都市农业报》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为统防统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前提保障。
3、抓好示范带动,增强影响效果
合作社每年都建立主要农作物(柑桔等)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核心示范区,在核心示范区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了新药剂统防示范工作,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二是开展全程生物统防示范。
三是开展了针对多种病虫害综合统防示范工作。
四是建立不防对照区,让政府和农民真正看到防治效果,引导和辐射带动非专业防治示范区防治工作适时开展。
4、严格市场运作,合理收入分配
坚持有偿服务,开展农作物病虫害机械化防治时,合理收取防治用工费和药剂费。
收益分配方式是按照平均每桶水5元标准收费(若每亩喷2桶水,则每桶水收取4元),扣除每桶水机械设备维修费(电动喷雾器),机防合作组织每桶水提取0.5元公积金后,剩余部分全部分配给机手,机防队提供的农药按照低于零售价略高于批发价供农民选择使用(合作社成员自用农药按购进价)。
为了确保机手报酬,机防队统一调配机手,按照接到的防治面积确定机手人数,确保每个机手每个工作日收入不低于100元,从而确保机手稳定。
5、严控社员准入,实现持续发展
入社条件规定在本地常住居民,5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无农药中毒史,家庭承包耕地5亩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且自愿申请加入的农民。
这样,一是可以保证社员稳定性,二是保证防治技术到位率,三是保证防治期间不脱岗,四是保证防治时不发生中毒事件。
五、问题与建议
一是实现植保专业化防治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探索新的运作模式。
由于目前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工作大都采用的是农民分散预约服务方式,往往造成人力浪费,服务组织和服务人员收益不高,目前还未能找到能随病虫发生轻重而确定收费标准的评价机制,希望政府能够给予合作组织防治补贴;
二是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必须拓展服务范围。
因为单纯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组织收入不足,人员难以固定,发展困难,必须走成片防、机防、农资供应等多种经营的路子解除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XXXXXX专业合作社
二OXX年X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