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对口语交际影响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汉语口语中的文化差异影响分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特别是对汉语学习者而言,了解汉语口语中的文化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汉语口语中的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表达方式上,而且还涉及到人际关系、礼仪习俗等方面,这些差异对于汉语学习者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有着潜在的影响。
一、词汇方面的文化差异词汇是语言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交流的最基本手段。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的历史、社会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所涉及到的实物、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也自然会呈现出不同。
例如,中国人对“家”、“室”、“房屋”等的理解要比西方人更为侧重于家庭居住的含义;对于“奶奶”、“外婆”等的称呼也存在深刻的文化背景;而“礼物”、“礼品”、“小礼物”、“小心思”等的区别则与中国人学会讲究礼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汉语口语中的词汇,经常涉及到文化内涵的差异,对于汉语学习者而言,需要进行适当了解和学习,才能准确、恰当地进行交际。
二、表达方式上的文化差异除了词汇外,表达方式的不同也是文化交流中常见的情况。
例如,中国人在交流中常常强调温柔、礼貌、谦虚等品质,表达方式也多是殷切、委婉的,而西方人则更为直接、简洁、明了。
举个例子,当中国人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常会使用“他是一个很不错的人”这样委婉、模棱两可的语句;而西方人更倾向于用“he is a great person”这样直接、简明的表达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的差异,常常会给汉语学习者造成障碍,因此,学习汉语口语时也需要多加注意和练习,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三、礼仪方面的文化差异在汉语交流过程中,对于礼仪的注意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人文化中尊敬长者、讲究礼仪、注重面子等道德常识在生活中的体现,往往是其他文化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例如,中国人对于“饭桌礼仪”、“长辈礼仪”等的认知和实践往往与其他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此外,中国人在交际中也非常看重面子,对于自己和对方的面子都不会轻易地伤害。
中西文化差异在日常交际用语中的表现及研究【摘要】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与传播的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掌握与知识的程度将影响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交际中运用的能力,本文从语言与传统习俗,社会习惯,文化背景环境角度出发分析中西方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及表现。
【关键词】日常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尊重差异一、引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越发自信地“走出去”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
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或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别。
由于文化有其各自孕育的土壤,历史渊源,宗教信仰,文化环境的发展和社会认知状况。
各自的文明和文化反映了不同的风俗习惯,思考模式,行为准则。
正是这种不同和差异才使得在中西方文化交际者无法在交际中正确地认识彼此,导致交际出现障碍即文化鸿沟,甚至阻碍中西方进行正常沟通和理解。
二、中西方日常交际用语中的差异任何地域或者国家都拥有不同的习惯,它们随着各自的历史背景文化环境和社会状态而孕育变化发展,因而在语言表达上发挥着各自文化习惯和作用影响。
本文就中西方日常交际用语方面中所存在的的差异为主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称谓语的差异在中西方日常交际中,一个最显而易见的差别就表现在称谓用语上。
中西方姓名的排列顺序截然相反。
中国人起名的顺序是先姓后名,西方人则是先名后姓。
因而为表示两个人关系亲密,中国人习惯性地用他们后方的“名”来称呼对方们,而这个称呼顺序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不合适的。
另外,汉语中还有许多表示尊称和谦称的词语,以表谦逊含蓄之意。
如汉语中称自己的妻子为“内人”,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而称别人的的妻子为“贤内助”,称别人的儿子为“令郎”。
而西方人则更直白简短的称呼为My wife/My son;在中国的影响下,称呼某人时偏向表示个人身份和地位,往往会要求在姓的后面加上其社会职位或头衔等,如“毛主席”、“杨经理”、“刘医生”等称呼。
中西方人文环境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跨文化交际,在全球化浪潮中越来越重要。
中西方在人文环境上有很大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
中西方语言的差异很大,不仅是用词、发音和语法上的差异,更是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文讲究含蓄、委婉,注重感情和人际关系的维护;英语则比较直白、简洁,强调效率和任务导向。
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容易产生误解和不适。
例如,西方人在交流时会表现得很直接,而中国人则更注重面子、尊重和关系。
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可能会造成交往上的困难。
因此,为了减少文化冲突和误解,掌握中西方语言的差异并学习如何表达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人际关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中西方在人际关系上的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西方国家重视个人主义、自由、平等,而中国重视家庭、社会地位、群体集体的荣誉感和面子。
西方人喜欢直接交流,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中国人则注重传统道德规范、家庭和社区的影响,同时注重面子和群体集体的荣誉感。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西方人可能会感到中国人过于保守、保护主义,而中国人则会感到西方人过于冷漠和自私。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人际关系和价值观对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至关重要。
第三,信仰和宗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重要差异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和伦理,里面有自己的宗教和信仰体系,如佛教、道教等。
而西方文化则注重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传统和价值。
在国际交流中,很可能涉及到宗教信仰的问题。
例如,伊斯兰教被西方社会误解和歧视,所以了解伊斯兰教的信仰和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在中国文化中,离经叛道和异端邪说都是不被欣赏的,因此在跟中国人沟通时,应该谨慎地处理涉及信仰和宗教的问题。
最后,跨文化交际也经常涉及到节日和庆祝活动的文化差异。
中国的春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具有特色的民俗、食品、礼物和习俗。
中美文化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3)ABSTRACT (4)一、绪论 (5)(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5)(二)基本概念界定 (5)1、文化 (5)2、商务沟通与交际 (6)3、跨文化交际 (6)(三)文献综述 (6)1、对非正式社交场合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6)2、对正式社交场合的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8)第一章、中美文化差异分析 (9)(一)中美语言文化差异 (9)1、表述的直接性程度 (9)2、话题的自由程度 (10)3、语言习惯 (10)4、话题选择 (11)(二)中美行为和思维方式差异 (13)(三)中美社交礼仪差异 (14)1、宴请社交礼仪差异 (14)2、送礼的社交礼仪差异 (14)(四)中美价值观的差异 (14)1、美国的民族价值观 (14)2、中国的民族价值观 (15)3、中美价值观差异 (15)第二章、中美跨文化交际 (16)(一)中美跨文化交际的现状 (16)1、中美民间跨文化交际主体多元化特征显著 (16)2、中美官方跨文化交际频繁 (16)3、影视文化作品等成为中美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17)(二)中美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7)1、引发中英语言沟通障碍 (17)2、引发跨文化交际中的某些矛盾 (18)第三章、中美跨文化交际的策略 (18)(一)文化认同与文化融合 (19)1、减少文化摩擦 (19)2、推进文化认同与融合 (19)(二)尊重文化差异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 (19)1、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 (19)2、社交话题的选择应坚持广泛性和个性共存 (20)3、社交话题的选择应避免政治性和结论唯一的内容 (21)4、社交话题进行随时调整内容和节奏 (21)5、适度调试“入乡随俗” (22)四、总结 (22)参考文献 (24)附录A (26)摘要中国和美国有着不同的历史、经济、社会与制度,整体的文化差异非常显著。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美作为国际经济活动较多的两个国家,跨文化交际,尤其是跨文化商务交际等行为日渐增多。
中西语言文化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语言文化论文-文体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英语和汉语两种迥异的语言体系与其说是语言的差异,不如说是文化和思维的差异。
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型、篇章上的差异,探讨中西方文化思维在语言上的折射方式,指出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思维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鼓励其提升母语素养。
关键词:中西语言;文化思维差异;高职英语写作;思辨能力;母语素养语言是思维和文化的载体和主要表现形式。
中西截然相反的思维特征使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型、语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也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产生较大影响。
目前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内容着重英语信函、商务报告等应用文写作,教学侧重文本格式和套语套话,涉及谋篇布局的传统记叙文和议论文教学相对较少;对于写作评价,教师往往将写作文本当作最终成品进行剖析,忽视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构思等思维活动,这些做法其实并未促进学生对语言本质的理解,也忽略了学生对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度、逻辑性等思辨能力的培养,并未真正解决学生的英语写作输出能力问题。
因此,高职英语写作不仅是学生对词汇、语法、格式套话的大量输入,更应是他们对中西语言文化内涵、思维模式的深度理解和表达。
1英语写作中的中西语言文化思维差异1.1词汇文化思维差异词汇是文化特征直接、生动的反映。
在英语学习中,对词汇语义的理解离不开其背后文化涵义的了解,如英语中的名词化现象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词汇思维例子,具有显著的语言学和语用学价值。
名词化是创造语法隐喻唯一而强大的机制[1],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学现象,在书面语中应用非常广泛。
名词化本身可以视为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原来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小句等所表达的过程、关系、特征等用名词或名词短语表示出来,不提及时态和情态,且通常不指出的参与者,这样就削弱了具体的动作特征,增强了抽象的静态特征,使表达精确简洁,并达到意义客观化的目的,这是西方人以理服人的科学思维习惯的体现[2]。
中西文化交际差异英语文章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can be seen in many aspects of life, including language, values, traditions, and ways of life.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explore some of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the impact they have on people's lives.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is the concept of individ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 In Western cultures, individualism is emphasized, meaning that people value personal freedom and privacy, and often form strong personal identities. In Chinese culture, collectivism is more important, with a focus on group harmony and interdependence. This difference can be seen in many aspects of life, including family relationships, work culture, and social norms.Another important difference is the way people communicate. In Western cultures, direct communication is valued, with an emphasis on expressing opinions and emotions honestly. People often rely on spoken language to convey their thoughts and feelings. In Chinese culture, indirect communication is more common, with an emphasis on preserving face and avoidingconflict. Chinese people may use gestures, facial expressions, and other non-verbal cues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Traditions als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For exampl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diet emphasizes fresh, local produce and seasonality, while the Western diet often relies on processed foods and is more inclined to animal products. In addition, Chinese culture has a strong Confucian influence, emphasizing filial piety, respect for elders, and traditional values. Western culture is often influenced by Christianity, emphasizing individual salv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freedom.Finally, ways of life also differ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For example, the Chinese have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and place great importance on family relationships. Western culture often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privacy and personal space, with an emphasis on individual fulfillment and personal goals. People in Western cultures also tend to have a stronger sense of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actions and are more likely to seek personal growth and self-improvement.In conclus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re significant and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中西文化差异和英语写作论文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学习语言不仅要学习其发音规则、语法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体会其所含有的文化底蕴,如果不能够将自己的思想与语言的表达习惯融会贯通,那么即使积累词汇再多、语法学的再精通,在写作之时也会给人一种蹩脚的感觉,终归无法融入到此门语言之中来,导致写作毫无亮点可言。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写作之时在语言运用、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内容与结构的安排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语言使用上面的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从文化的根源上面讲,中文和英文在使用上存在本质的区别,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前者属于分析、意合型,后者则属于综合、形合型。
一些在英语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在汉语中却少之又少甚至根本不存在。
这样就会使一些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自觉的将汉语的使用习惯拿到英语中来,在选词造句甚至修辞等方面都是从母语中直接“借”来用的,如此一来,英语写作怎么能体现出水平呢?2思维方式迥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文化与语言之间其实是有一条连接的纽带的,它就是思维模式。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相反的,思维同时也决定了语言的表达形式,因此说,中西方人思维上的差异同时也影响着学生们用英语进行写作的效果。
举个例子说,在汉语中表达某地点的时候,我们习惯从小到大的讲,例如“蓝天宾馆502号房间”,而同样的意义,英语中则会从小到大的进行表达,译为“Room502,LantianHotel”。
类似这样的由于思维方式不同而影响语言表达顺序的还表现在记录时间方面,汉语中通常用“年、月、日”的顺序进行表达,例如“2012年5月23日”,但是在英语中却需要按照“日、月、年”的顺序进行书写,书写为“23th,May,2012”。
此外,由于西方人的思维属于直线型,所以他们在表达时习惯开门见山,将重点放在最前面,这与含蓄委婉的中国式表达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容易进入误区,不能将重点或者文章的主旨放在开头最显眼的地方,令英语写作水平止步不前。
跨文化沟通中的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第一章: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
在这样的背景下,跨文化沟通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跨文化沟通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其中包括语言。
本文将探讨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跨文化沟通中应对这些影响。
第二章: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2.1 词汇不同的文化在词汇和表达方式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西方文化中强调“自我”,而中国文化中强调“群体”。
这导致在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方人常常对同一词汇具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中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观,而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一种消极的价值观。
因此,当西方人谈论个人主义的时候,他们可能惊讶于中国人对此的反应。
2.2 语义语义是指语言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对某个单词或短语的理解。
例如,“礼物”在西方文化中被视为一种表示感激之情的方式,而在中国文化中更多地被视为一种表达尊重的方式。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和混淆。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通过沟通和解释以消除这些误解和混淆。
2.3 语法语法是语言中的规则和结构。
不同的语言在语法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英语中的主语和谓语通常放在句子的开头,而日语中的主语和谓语通常放在句子的末尾。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导致困难。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尽量运用简单的语言和结构以方便理解。
第三章:如何应对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3.1 学习目标文化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学习目标文化的语言和文化知识是避免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和混淆的重要方式。
通过学习目标文化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词汇、语义和语法。
这有助于建立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并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流中的差异和障碍。
3.2 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是跨文化交流成功的关键。
要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有时候甚至冲突的差异。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尽量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文化背景,并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浅析口语交际中的东西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摘要]: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深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与外国人打交道,英语学习也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口语交际水平更是我们英语素质的一个综合体现。
然而在实际交往中我们也遇到了诸多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忽视文化差异的存在。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大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尤其是口语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交际文化差异学习一、日常交际活动中的尴尬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进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与老外打交道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令人尴尬的情况:和外国人交谈时,出于关心问了一句“how old are you?”,殊不知这样侵犯了别人的隐私;当外国人称赞我们时,有人会用“your are flattering me(过奖了)”来回答,弄得对方尴尬。
还有一些例子:一些英语考试成绩很棒的同学,由于对文化差异了解不多,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经常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误解;国内的许多优秀学子经过重重考试难关踏上异国求学道路,到了国外却面对巨大的文化冲击感到无所适从,满怀善意地与人交谈却感到困难重重,有时甚至引起别人反感导致矛盾冲突。
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说过:“培养学生只懂语言而不懂文化是培养能说流利语言的傻瓜的最好方式。
”对于新时期的英语学习者来说,了解东西文化差异是进行语言学习、语言交流的必备条件和手段。
二、文化差异在口语交际活动中的表现(一)称呼受几千年的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在观念上十分注重伦理道德,讲究尊老爱幼。
在中国晚辈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会被认为不讲规矩,没有教养。
而在英美国家,称谓方面则显得简单的多,他们与人交谈时对对方一般直呼其名,对领导、长辈也是一样,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直接的称呼更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中英文化差异对英语口语交流的影响作者:张纯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8期摘要:自全球化以来,英语语言交流的作用日益显著。
在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下,中国与英语国家在跨文化语言交流过程中由碰撞到相互渗透和互相影响。
本文就是主要论述中英文化的差异对英语口语交流的影响,并从差异性入手,探讨地道的英语口语表达方式。
关键词:中英文化差异;英语口语交流;影响语言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流工具,学会表达是很重要的。
通过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和渗透,差异性也随之显现出来。
文化本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结晶,凝结了文化所带来的历史内涵。
显然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中,他们的文化特色也各有千秋。
季羡林先生将文化归纳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大体系。
中国自然属于东方文化体系,英语国家则属于西方文化体系。
二者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上。
了解中英文化差异,对于英语口语学习者来说,将有很大助益。
一、中英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口语表达的影响中西方两大文化体系最根本差异在于不同的思维方式。
对于英语口语表达而言,西方注重演绎推理性思维表达。
他们习惯先说主题,在说具体内容,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所以在英语口语表达中要克服汉语句首开放、句尾收缩的特征,应采用句首封闭、句尾开放的特征。
尤其是在与外国人进行交谈和辩论的过程中,这一逻辑思维方式将影响到实际的交流效果。
如果你要问别人一个问题,汉语课表述为“我有一个难题解决不了,想请您帮忙,您能帮我吗?”那么英语可表达为“Can you help me to resolve the problem which I cannot deal with?”。
如果你直接表述为“I have a problem which I cannot deal with and I need your help. Can you help me?”这样的句子不符合外国人的思维习惯,这样会让他们感到迷惑,会以为你其实不想他们帮你的忙。
中西文化差异在英语口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一、引言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交流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语法输出,它和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几乎所有的语言背后都隐藏着特定的文化背景。
对背景文化不了解,会直接导致交流的失败。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的英语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方面,教师们往往只注重了单方面的语言知识教学,却忽略了和语言息息相关的文化知识教学,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很精准地解决语法问题,但在面对实际交际情境时却频频出现“冷场或发怒”的尴尬局面,导致交流无法顺利进行,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没有理解和尊重彼此间的文化差异,从而使得英语成为了障碍而不是桥梁。
二、文化差异对口语交流的影响当我们和来自西方文化的人交流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怎样用英语去表达,但是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除了语法以外更多的东西,我们应该知道什么可以说,什么不能说,文化可以影响彼此之间谈论的话题,话题的选择,甚至是彼此的称呼。
1.文化影响称呼的方式称呼是人类每天在交际过程中必定要运用到的语言内容之一,虽然很简单但是并不代表没有文化因素蕴含在其中,实际上称呼也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内涵和素质。
由于受到语言学习中单词对应中文的固定翻译模式的影响,使用者会习惯性地将直译过来的意思运用于生活中,其结果往往并不能起到建立友谊桥梁的目的。
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他们并不喜欢被称为“foreigner”,在西方这往往是个非常消极的词,叫某人“for-eigner”不是交友的最佳方式,这种称呼只会在彼此间设立一道屏障而不是桥梁。
在西方文化中,在介绍新朋友的时候,不会使用“foreignerfriend”或是很少听到“Chinesefriend”类似的称呼,而仅仅只是“thisismyfriend(yourname),”因为在美国的文化中,通常无需指明某人的国籍。
不论对方来自哪里,既然作为朋友,彼此间就应该不存在差异,就不存在“foreignerfriend”一说,而在中国文化中基本是两种人。
论中西文化中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带来的影响摘要:文化差异性作为一种对人际交往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所在,长期发展以来都收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中西方所表现出来的跨文化交易在发展过程当中更是收到了不同文化差异性所带来的的重要影响,特别是中西方居住者在人类思维方式上、价值观念、丰富习惯以及语言文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特点,不仅仅更为直接的对双方所表现出来的正常交流、交际互动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后期的翻译工作带来更为直接的影响。
由此,本文以“论中西文化中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带来的影响”作为重要研究视角,希望通过中西文化差异性分析,对跨文化交际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性跨文化交际影响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之下,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企业开始走出了国门,同时也有许多优秀的外企进入了我国,这也促使我国的发展与外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起来,跨文化交际的情况在此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也进一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性程度而言,中西方由于在地理位置表现上相对比较远,在历史发展背景、文化背景所表现的差异性也比较大,此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程度也在此时越来越大,这也就导致了中西方当中的跨文化交际困难性也不断增大,由此,进一步对中西方所表现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对所涉及到的跨文化交际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也会进一步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文化差异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况1.1文化差异的主要内容文化差异性的表现长久以来都长期存在,这主要是通过各不相同的生活环境、生活背景之下人们所表现出来的习惯、信念以及生活模式的不同进而形成的差异性的特点,并且伴随着现当代世界当中各个地区当中的移民现象进一步发展和变化,在这样一种差异之下,如何对文化之间的冲突、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逐渐进行深入。
在这过程当中,文化差异性表现,主要指的是通过生活区域所表现出来的各不相同的心理差异予以凸显,并且这种差异性火灾各不相同的群体之间、地域之间、国家之间展现的更加的明显。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口语教学的影响通过介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帮助英语口语教学与学习,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使学生在真正进行口语对话时可以达到真正的交流,而不是只是了解表面的意思,达不到真正文化与文化的对话。
中西方文化差异口语教学影响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有自己的独特历史,有自己的文化、科学、技术与宗教,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道德观念等等。
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不同,导致了中西方语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而出现了文化学习与交流的多种困扰因素。
这些内容反映在语言里,又通过语言给予表达与传播,所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要了解和掌握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必须先从文化谈起,对于我们学习英语、运用英语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英语口语教学与学习,使学生在真正进行口语对话时可以达到真正的交流,而不是只是了解表面的意思,达不到真正文化与文化的对话。
但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培养了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使学生很难说出符合场合的句子,从而使他们的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
我们现在学习英语口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去学习去生活去工作,因此,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比较教学。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语言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相同的字、词对不同的民族而言,由于历史与文化背景的不同,又具有不同的意义。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不仅要进行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还要让学生了解其文化意义。
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
摘要: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里, 人类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的共性, 各民族语言虽然不同, 但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 称谓事物, 解释词义。
正是这种共性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然而, 由于各民族文化是在各自的民族生存和发展中历史地形成的, 所以民族文化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并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我国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由于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 文化背景, 其生活方式, 活动方式, 思维方式也就截然不同, 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正是这些个性, 即差异, 造从而引起了交际失败。
本文从英语语言文化的角度来认知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思维差异、两种文化中同一概念的信息差几个方面, 来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 避免中式英语, 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接近目的语, 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文化差异中式英语跨文化交际语言与文化是两个关系密切的结构, 具有不可分割性。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它像一面镜子反映了各种社会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
语言有时是一种行为, 在不同的社会及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语言规范和语言个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一个民族中有什么概念,这个民族的语言就会有什么语词和句子结构来表达这种概念。
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要靠语言, 反过来影响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
如果缺少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 我们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往时, 极易产生误解, 从而导致不同文化间交际的失败。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了中式英语, 造成了交际障碍中式英语(Chinglish) 就是那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 也可称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
换言之, 它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受母语干扰而产生的一种既不符合英语语法又不符合英语惯用法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这种受汉语思维影响的双边英语, 往往是中国人听不懂, 外国人也听不明白。
一定要了解文化差异, Think in English(用英语思维), 对那些各种形式的中式英语应尽量避免, 否则将导致交际的失败。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本文阐述了文化、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影响的表现:称谓用语文化差异;问候语文化差异;社交礼仪上的差异;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要想正确地有效地交流,彼此了解对方的差异和文化特点是很重要的。
标签: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一、文化、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的内涵文化大师霍夫斯坦特对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
因此,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会经验、受过相同教育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
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这种共有的心理程序之所以会有差异,是因为他们向来受着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社会和工作,从而也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文化差异即是指因地区异同,各地区人们所特有的文化异同而产生的差异。
而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实际上是语言的交融及文化整合过程。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可以尽可能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误,消除国际交流中的误解,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从称谓用语文化差异、问候语文化差异、社交礼仪差异、价值观等方面解析了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二、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影响的表现1、称谓用语文化差异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如何正确运用称呼语,关系着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
在西方家庭中,子女可以直接称呼父母的名字。
而且英美命名文化还有一种习俗,用祖父母或父母的名字给孩子命名,以表记念。
西方人中还有少数人用名人的名字给自己的孩子命名,也不会引起麻烦,反而引以为豪。
而在中国,子女不能叫父母的名字,而且忌讳晚辈的名字与长辈的相同,或者有同音字、谐音字也不行。
这样起名,会被认为是不尊敬长辈的行为。
至于使用伟人、名人的名字的更为少见,人们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在西方,公司里,不论你的职务高低,都可以直呼上司的名字。
只有少数官衔可作称呼语,不像汉语用头衔称呼那样的普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的体现,解释了在英语教育中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必要性,以及这些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帮助,能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英语学习;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语言,我们还要通过教英语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提高他们的文化品格。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播文化的媒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沟通工具。
由于东西方的社会是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我们学习外语时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这些差异。
因此,要想更好地学习英语,就必须深入地了解这些文化差异。
通常人们习惯性地用自己国家的文化去理解外国人的处事方式及想法,从而会在语言学习与交流上产生障碍。
因此,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了解这些文化差异能够减少外语学习障碍,对外语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那么,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所涉及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体现1.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自古就比较含蓄,注重面子,说话比较委婉。
而西方人思维直接,说话不拐弯抹角,直接切入主题。
中国人解决问题注重平衡与和谐,注重人情关系。
西方人更依赖制度与法律。
思维方式的不同,使中西方人在对事物、观念上的价值取向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就时空顺序而言,西方人习惯从小处着手,从小到大;而中国人却习惯从大处着眼,从大到小。
所以,中西方表示地点和时间的方式恰好相反。
例如,在写地址时,中国人是写“国家——省——市——街道——区(栋)——号”,而在英国则写成“号——街——市——州——国家”。
2.语言表达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体现。
语言表达体现在交际和社会礼仪中。
对于同一件事物,中西方的语言表达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口语交际的影响
【摘要】:随着世界文化的大繁荣,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口
语交际在人们生活交流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每个国家都
有自己的历史、宗教、习俗等,所以文化差异大大影响了交流。本
文主要研究文化差异对中学生交流的影响,这将有利于他们更好地
进行口语交流。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差异
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大趋势,全球化正在给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
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全球背景下,中国文化不可避免
要与西方文化发生碰撞和冲突。语言不仅承载着该民族的历史,而
且还蕴藏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等独具特色的文
化背景。这些文化特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重要。因此,要实现语
言的交际功能,除掌握必要的语音、词汇知识外,还要理解不同语
言间的文化差异,才能得体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才能实现有效
的文化迁移。
一、交往中的文化冲突误解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坐在窗前看书。她
听见有人喊look out!(当心!)她以为人家说“往外看”呢,就把
头伸到窗外去看。上面掉下一块板子,差点儿砸着她。她很生气,
往上一看,见一个人在修屋顶。那个人说:didn’t you hear me call
‘look out?’她回答说: yes, and that’s what i did. 学
生对西方文化的不了解,很难理解西方人的语言习惯。以至于在简
单的交际时也往往觉得难以把握。
二、中西文化存在那些差异
(一)中西语言交际行为差异
1.寒喧言语行为。寒暄在中西方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各有不同。
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话题,常问“吃了吗?”、
“你去哪里?”或者“去上班呀?”,这些是最常见的客套话或打招
呼。若问西方人“have you eaten?”,他们则会误会你邀请他们吃
饭;若问他们“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认为你干涉他们
的私人事务。西方人见面一般会互相问候“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how are you doing?”或“how is
everything going?”,甚至简单地说声“hello”,“hi”。然后他们
开始谈论天气、气候、交通等话题,而不会询问在他们看来属于隐
私的诸如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的私人问题。
2.邀请言语行为。中西方对“邀请”这一言语行为有不同的社
会规范和不同的礼貌原则。对西方人来说,邀请别人时必须说明具
体的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等,而且要请求答复,例如:“i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for my birthday party to my house at 6
saturday evening,can you come?”对此邀请,对方一般会明确
答复并表示感谢。而在中国,此类邀请言语行为却大相径庭。在中
国,邀请一般要反复几次,邀请末了还附上诸如”一定要来啊”,“不
见不散”等话语,以示诚意。其次,中国人对于邀请的反应往往含
糊其辞,例如对上例的邀请会答道,“i’ll try my best to come。”
这种回应往往会使西方人感到茫然。如果学生不了解中西方邀请言
语行为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会造成交际失误。
3.恭维言语行为。中西方恭维言语行为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恭维
语的反应上。听到别人赞扬时,西方人一般接受赞扬并对此表示感
谢,表现得很自信。例如:客人说“the cake is delicious.”
主人回答“thank you.”。而中国人对别人的恭维和赞扬一般表示
推辞以示谦虚。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
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
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
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 warm, where, meal。i代表income;第
二个词中w代表 weight ,a代表age, r 代表religion, m代
表 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
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
“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
的了解。
(二)其他差异
英美人士说话开门见山,尽量使用简短易懂的英语(plain
english)。因此口语表明态度、观点、建议都很直截了当。例如,
美国参议员stephen young,每次受邀请参加会议、演讲或宴会时,
他的回复只有三个字i’’ll be there.。因此有美国人打趣地
说:。”like wearing mimi-skirt,sentences in speech or writing
should be the shorter, the better.)而中国人则讲究含蓄委婉,
说话时喜欢拐弯抹角。中西文化差异,思维方式不同,使人们彼此
交流时就容易造成误解.
三、跨文化交际对策
1.加强英语听力训练,增加语言输入总量
要让学生大量地听。学生在频繁的语言接触中逐步培养语感,吸
收扩大积极词汇,为快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2.循序渐进,分级教学
口语教学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首先为学生创造
一个有利于学习语言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运用英语。
例如每节课前,叫值日生用英语报告值日情况;经常播放英语新闻
及英文歌曲等;在校内开设英语角,每学期组织一两次英语演讲比
赛等第二课堂活动。
其次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良
好的交际氛围,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口语的兴趣。例如给他们
一些贴近生活的话题,谈论他们的见解,使他们有话可说;还可开
展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故事演讲、戏剧表演等。通过这些活动使
学生克服恐惧心理,突破“开口难”这一关,使他们在学习和使用
口语中有成就感,有利于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通过前两阶段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口语交际的技巧。在
此阶段,对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时所出现的错误,不宜过多纠正,特
别是学生说话中间,尤其不宜打断,应多鼓励。当然对他们犯的基
本结构错误,应引起重视,避免其泛滥。此外,还要求他们能够对
一些时事、社会热点等复杂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孩子的教育
问题、人口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辩论、小组
讨论、总结发言等。所以在此阶段,要多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问
题,扩大词汇量,实现对语言真正意义的掌握。
参考文献
[1]高等函授学报(2003年第6期)
[2]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年第11期)
[3]跨文化外语教学(张红玲著)
[4]文化视野下的双语教育—实践,争鸣与探索(董宵云著)
[5]语言.文化与翻译(张庆宗,杨元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