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格式:doc
- 大小:463.5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还需要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开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整体性⑴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⑵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2. 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生产功能各要素共同参与,依赖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平衡功能①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的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溶解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②氧气的平衡: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消耗氧气;③物种平衡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陆地上不同地区,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与之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 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定义主要成因主要分布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与纬线大体平行,伸展成条带状,沿着纬度变化作有规律的更替,即南北更替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以热量为根底低纬和高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沿着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更替,即东西更替由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大。
以水分变化为根底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差异大低纬的高山地区3.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根底上,陆地环境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使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很不鲜明,称为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人教版地理必修1
第五章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2)森林具有哪些环境的意义?
东北森林变化导致环境如何变化?
(3)以色列人通过什么途径改变了自然地理环境?
【补充资料】摘自2005年4月2日《现代快报》
圆明园古典山水园林景观地处北京西郊,是我国清代鼎盛时期古典艺术的杰作。
但近年来,在北京严重缺水的大背景下,圆明园的严重缺水到了非抢救不可的地步。
湖面干枯时间长达7个月,导致大量水生物和草木死亡,2002年曾发生圆明园湖内有近7万斤鱼类因缺水而死亡的现象。
长春园荷花区的严重缺水,使大面积荷花生长期缩短,甚至枯死。
柳树等树木干枯致死的超过千株。
鉴于圆明园的缺水状况,圆明园管理处通过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组深入研究、论证、规划,于2003年9月圆明园正式启动圆明园湖底防渗膜铺设工程。
铺设防渗膜施工现场:推土机隆隆作响,如同平整农田一样,机器将干枯的湖底土层翻起再压平。
工人把6米宽、50米长的大卷白色防渗膜展开后铺在湖底,再覆盖上50厘米厚的土层,然后用水泥将防渗膜与驳岸砌死。
目前该工程已接近尾声,原计划在“五一”前竣工并向湖里注水。
2005年3月22日,这天正是世界水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张正春亲眼目睹了圆明园在湖底铺设防渗膜的做法后大声疾呼:“这是一次彻底的、毁灭性的生态灾难和文物破坏。
”。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整体性(课本P85案例1,P87~89案例2和案例3)⑴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如在生态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生产功能各要素共同参与,依赖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平衡功能①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的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溶解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②氧气的平衡: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消耗氧气;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陆地自然带1.概念: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自然带的标志),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环境自然带,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又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综合表现。
2.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地域分异规律图示变化规律形成基础成因典型地区延伸方向更替方向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方向(纬线方向)南北方向(经线方向)热量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非洲大陆沿20°E自然带的变化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方向(经线方向)东西方向(纬线方向或沿海→内陆)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降水减少中纬度的地区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水分热量随海拔的变化,由山麓到山顶水热组合不同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山体所处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课题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2课时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能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的分析,理解地理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结合实例分析,掌握由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
3.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湖泊的演化过程的分析,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4.结合东北森林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修建水库利弊的辩论,理解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对水库建设的辩论,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体会自然的和谐美,养成善待环境,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以土壤形成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难点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随笔情景导入【投影图片】泰宁金湖景区风光、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长江三角洲的景观图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学生讨论】图片上反映出自然环境是有哪些地理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有无相互联系?构成地理环境的这些要素,他们之间是彼此孤立的吗?(不是)那么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举例说明图中地理要素间如何相互联系?【教师小结】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是纷繁复杂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气候→生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物种丰富;气候→水文: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植被→地貌: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等。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材内容分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课标要求是: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发生着密切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
每一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改变着其他要素的性质,对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构成地理环境的每个自然地理要素均拥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各个功能不同的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同步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或者说,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必然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如在外界干扰下,自然地理要素会发生变化,并导致其他要素连锁变化,进而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能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的分析,理解地理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结合实例分析,掌握由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
3.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湖泊的演化过程的分析,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4.结合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对环境的影响,理解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案例分析,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
2.建立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生物(尤其是植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中各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举例分析
【教学难点】
1.理解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法。
结合一些具体实例、示意图进行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性差异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一中:闫旭青
200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