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练习十一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89.90 KB
- 文档页数:12
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2020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综合训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含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2020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综合训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含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析)1、下列关于环境污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C.pH在5。
6~7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含磷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答案】A【解析】燃煤时加入石灰石发生的反应有CaCO3CaO+CO2↑、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炉渣),因此能减少SO2的排放;B项空气中臭氧超过10-5%时可加速血液循环,令人产生振奋的感觉,故B错误;pH<5.6的雨水被称为酸雨,C项错误;含磷的洗涤剂会造成水体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起赤潮、水华等现象。
2、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0 B.1:8C.1:6 D.1:5【答案】B【解析】解: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中,Cu2S中铜元素由+1价被氧化为+2价、硫元素由﹣2价被氧化为+6价,硝酸起氧化剂与酸的作用,起氧化剂作用HNO3中氮元素被还原为NO2和NO,起酸作用的硝酸生成Cu(NO3)2.令NO2和N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1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n(Cu2S)×[6﹣(﹣2)+1×2]=2mol×(5﹣4)+1mol×(5﹣2),解得n(Cu2S)=0.5mol.由硫元素守恒可知n(CuSO4)=n(Cu2S)=0.5mol,根据铜元素守恒可知溶液中n[Cu(NO3)2]=2n(Cu2S)﹣n(CuSO4)=2×0.5mol﹣0.5mol=0.5mol.由氮元素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硝酸n(HNO3)=2n[Cu(NO3)2]+n(NO2)+n(NO)=2×0。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练习(九)1、反应A+B→C分两步进行:①A+B→X,②X→C,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表示反应A+B→X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E2表示反应X→C的活化能B.X是反应A+B→C的催化剂C.反应A+B→C的ΔH<0D.加入催化剂可改变反应A+B→C的焓变2、臭氧层中氧分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催化反应①②均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C.ClO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在该反应过程中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3、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图2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C.图3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D.图4表示用水稀释等体积且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导电性:a>b>c4已知:①CH3OH(g)CO(g)+2H2(g) ΔH=+49.0kJ·mol-1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B.①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根据②推知反应:的D.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5、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A.图1表示10mL 0.01mol·L -1KMnO 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 -1H 2C 2O 4溶液混合时,n(Mn 2+)随时间的变化(Mn 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B.图2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C.图3表示示向含有少量氢氧化钠的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所得沉淀物质的量与盐酸体积的关系D.图4 表示向NH 4Al(SO 4)2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随着Ba(OH)2溶液体积V 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n 的变化 6、已知25℃时: ①HF(aq)+OH -(aq)F -(aq)+H 2O(l) ΔH 1=-67.7kJ·mol -1②H +(aq)+OH -(aq)H 2O(l) ΔH 2=-57.3kJ·mol -1③()2+2-4Ba aq +SO (aq)()-143BaSO s 26.13kJ mol H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F 的电离方程式及热效应:HF(aq)H +(aq)+F -(aq) ΔH >0B.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中,盐酸量一定,氢氧化钠的量越多,中和热的数值越大C.稀HNO 3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 水,放出热量为57.3kJD.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a(OH)2(aq)+H 2SO 4(aq)BaSO 4(s)+H 2O(l) ΔH =-83.43kJ·mol -17、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2H 2(g)+O 2(g)═2H 2O(g) ΔH=﹣483.6kJ·m ol -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 2O(l) ΔH=﹣57.3kJ•mol -1,则含40.0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C.已知2C(s)+2O 2(g)═2CO 2(g) ΔH=a,2C(s)+O 2(g)═2CO(g) ΔH=b,则a>bD.已知CH4(g)+H2O(g)═CO(g)+3H2(g) ΔH=+206.1kJ·mol-1,反应过程中使用催化剂,ΔH减小8、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必须加热才能发生B.2H2(g)+ O2(g)= 2H2O(l) △H=-571.6kJ·mol-1,则氢气燃烧热为285.8kJ·mol-1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65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 +CH3COOH(aq)=CH3COONa(aq)+H2O(l) △H=-57.3kJ·mol-1D.已知2SO 2(g)+O2(g)2SO3(g) △H=-Q kJ·mol-1(Q>0),则将16g SO2(g)和足量O2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0.25Q kJ的热量9、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A.足量稀醋酸与0.1mol∙L-1 NaOH溶液反应:H+(aq)+OH-(aq)H 2O(l) ΔH=−57.3kJ∙mol-1B.已知,1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285.5kJ,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O(l)2H2(g)+O2(g) ΔH=-285.5kJ∙mol-1C.25℃、101KPa时,1.0g钠与足量的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7.87kJ的热量,则生成1mol NaC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s)+ 12Cl2(g)NaCl(s) ΔH=-411kJ∙mol-1D.已知2C(s)+O 2(g)2CO(g) ΔH=-221kJ∙mol-1,则可知C的燃烧热ΔH=-110.5kJ∙mol-110、已知一定温度和压强下,N2(g)和H2(g)反应生成2mol NH3(g),放出92.4kJ热量。
2019年高考化学(人教版)二轮复习选练题(7~12套)2019年高考化学(人教版)二轮复习选练题07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3115P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CaCl2的电子式:Ca2+[]-2D.明矾的化学式:Al2(SO4)32、(2018·安徽江南十校二模)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可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无色溶液中:Na+、CO2-3、K+、ClO-、AlO-2B.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Fe2+、NO-3、Cl-、NH+4C.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c(OH-)=10-20的溶液中:Na+、Cl-、S2-、SO2-3D.含有HCO-3的溶液中:K+、Al3+、NO-3、Ca2+3、(2018·太原三模)X、Y、Z、Q、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Y、Z同周期且相邻,X、Q与Y处于不同周期,Y、Z原子的电子数总和与X、W原子的电子数总和之比为5∶6,Q的单质与冷水反应缓慢、与热水反应产生气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B.原子半径:r(W)>r(Q)>r(Z)>r(X)C.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酸、碱或盐D.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溶于浓的YX4W溶液4、为了强化安全管理,某油库引进一台空气中汽油含量的测量仪,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用强酸性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铂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8H18+16H2O-50e-===8CO2↑+50H+C.H+由质子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D.每消耗5.6 L O2,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5、室温下,将0.05 mol 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溶液中--3增大6A.用如图装置可以制备Fe(OH)2沉淀B.配制FeCl3溶液时,先将氯化铁晶体溶于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此现象不能确定溶液中含有Fe2+D.向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是为了防止Fe2+被氧化7、(2018·河南豫南九校质量考评五)下列对有机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A.油脂的水解反应又叫皂化反应B.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酸和乙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分子式为C5H12O的醇类有5种结构D.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3H6,则甲与乙烯(C2H4)互为同系物8、下列实验装置正确的是( )9.(2018·河北武邑中学三模)分子式为C5H8O2,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且分子中含有一个甲基的酯类物质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6种B.5种C.4种D.3种二、非选择题Ⅰ.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Cr(OH)3、H2O、H2O2。
(2019·高考全国卷Ⅲ,T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2019·高考全国卷Ⅱ,T8)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3-4数目为0.1N A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1.(2019·高考全国卷Ⅱ,T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Cu+ZnSO4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2Na2O+O2↑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3===2Fe(OH)3+3MgCl22.(2019·高考全国卷Ⅲ,T10)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B.水中的NO-3、SO2-4、Cl-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C.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D.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OH-===H2O1.(2019·高考全国卷Ⅱ,T10)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2.(2019·高考全国卷Ⅰ,T27)硫酸铁铵[NH4Fe(SO4)2·x H2O]是一种重要铁盐。
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在实验室中探究采用废铁屑来制备硫酸铁铵,具体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高三第十一次考试化学试题1. 纵观古今,化学与生活皆有着密切联系。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梨花淡自棉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相同B.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常加入金属发光剂和发色剂使烟花放出五彩缤纷的颜色C. 草莓棚中使用的“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的主要成分可以是碳酸钙D. 芒硝晶体(Na2SO4·10H2O)白天在阳光下曝晒后失水、溶解吸热,晚上重新结晶放热,实现了太阳能对热能的转化【答案】C【解析】梨花淡自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相同,都是纤维素,A正确;金属元素发生焰色反应会出现不同的色彩,烟花放出五彩缤纷的颜色和元素的焰色反应、烟花中的加入金属发光剂和发色剂有关系,B正确;碳酸钙需要在高温下煅烧分解得到二氧化碳,草莓棚中不能使用碳酸钙来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Na2SO4·10H2O失水和结晶属于化学变化,能量转换形式为化学能和热能的转化,白天在阳光下曝晒后失水,转换形式为太阳能和化学能的转化,D正确;正确选项C。
点睛:柳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焰色反应为物理变化;芒硝晶体溶解吸热,重新化合时放热。
2.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
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夹持装置未画出)A. 用装置1检验溶液中是否有K+B. 用装置2制取并收集少量NH4+C. 用装置3进行喷泉实验D. 用装置4加热熔融NaOH固体【答案】B3. 短周期元素X、Y、Z W、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Q同主族,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W 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Y与Z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X与Q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Z、W、Q、X、Y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 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一定能溶于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中C. Y 与Q形成化合物在常温下一定为气态D. Z、Q元素的单质都可以将X元素的单质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答案】A【解析】X与Q同主族,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为碳元素,Q为硅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则W为Al元素;Y与Z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X与Q的核外电子数之和,则Y为F元素、Z为Na 元素或Y为O元素、Z为Mg元素;A.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小,则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随Z、W、Q、X、Y依次减小,故A正确;B.Al(OH)3具有两性,能溶解于强碱如NaOH溶液,但Z可能是Mg元素,氢氧化镁不能溶解Al(OH)3,故B错误;C.SiF4是气态,但SiO2为固态,故C错误;D.Mg可以在CO2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但Si不能在CO2中燃烧,故D错误;答案为A。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技能强化专练 (共16套,Word 版,含答案解析)目录技能强化专练(一)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化学与STSE ............................................................................ 1 技能强化专练(二) 化学常用计量 ............................................................................................................. 7 技能强化专练(三) 氧化还原反应 ........................................................................................................... 14 技能强化专练(四) 离子反应 ................................................................................................................... 20 技能强化专练(五)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 27 技能强化专练(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 ....................................................................................................... 34 技能强化专练(七) 电化学 ....................................................................................................................... 41 技能强化专练(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48 技能强化专练(九) 电解质溶液 ............................................................................................................... 55 技能强化专练(十) 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 63 技能强化专练(十一) 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 69 技能强化专练(十二)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 74 技能强化专练(十三) 化学实验基础 ....................................................................................................... 82 技能强化专练(十四) 化学实验综合探究 ............................................................................................... 88 技能强化专练(十五) 物质结构与性质 ................................................................................................... 99 技能强化专练(十六) 有机化学基础 .. (104)技能强化专练(一)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化学与STSE1.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①“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②“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十一章有机化学基础11-4-1 考点一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基础小题快练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十一章有机化学基础11-4-1 考点一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基础小题快练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十一章有机化学基础11-4-1 考点一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基础小题快练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1-4—1 考点一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一、糖类的结构与性质1.下列关于葡萄糖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能发生酯化反应B.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时生成红色沉淀C.葡萄糖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和H2OD.充分燃烧等质量的葡萄糖和甲醛(HCHO),所需氧气的物质的量不相同解析:葡萄糖写为(CH2O)6,分子中各元素质量分数与甲醛相同,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各元素质量相同,充分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同.答案:D2.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并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测定水解的程度,需下列试剂中的:①NaOH溶液②银氨溶液③新制Cu(OH)2悬浊液④碘水⑤BaCl2溶液,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⑤ B.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检验淀粉水解程度时,检验淀粉应用碘水;检验产物时应加NaOH 中和至碱性,再用新制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检验。
答案:C3.下列关于糖类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时被还原B.麦芽糖和蔗糖水解产物完全相同C.淀粉、纤维素均为多糖,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淀粉、纤维素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解析: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时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1 mol 蔗糖水解得到1 mol葡萄糖和1 mol果糖,1 mol麦芽糖水解得到2 mol葡萄糖,B错误;淀粉、纤维素的结构不同,但它们是高分子化合物,n值不确定,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D错误。
人教版高三化学总复习练习:第十一章有机化学基础11-4-2c(学后即练)含解析(1)(2)已知:②E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组峰;③C能发生银镜反应;④J是一种酯,分子中除苯环外还含有一个五元环。
回答下列问题:(1)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C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D按系统命名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_;J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3)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结构有________种。
(5)由甲醛和化合物A经下列步骤可得到2苯基乙醇。
反应①的条件为____________;反应②所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_____;L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B发生的是苯环上的取代反应;C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结合A、C的分子式及有关反应条件,C的结构简式为,C中含有的官能团是溴原子和醛基。
答案:(1)取代反应溴原子、醛基(2)2甲基丙烯2.(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秸秆(含多糖类物质)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标号)a.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nH2mOm的通式b.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c.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2)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D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4)F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高三第十一次考试化学试题1. 纵观古今,化学与生活皆有着密切联系。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梨花淡自棉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相同B.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常加入金属发光剂和发色剂使烟花放出五彩缤纷的颜色C. 草莓棚中使用的“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的主要成分可以是碳酸钙D. 芒硝晶体(Na2SO4·10H2O)白天在阳光下曝晒后失水、溶解吸热,晚上重新结晶放热,实现了太阳能对热能的转化【答案】C【解析】梨花淡自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相同,都是纤维素,A正确;金属元素发生焰色反应会出现不同的色彩,烟花放出五彩缤纷的颜色和元素的焰色反应、烟花中的加入金属发光剂和发色剂有关系,B正确;碳酸钙需要在高温下煅烧分解得到二氧化碳,草莓棚中不能使用碳酸钙来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Na2SO4·10H2O失水和结晶属于化学变化,能量转换形式为化学能和热能的转化,白天在阳光下曝晒后失水,转换形式为太阳能和化学能的转化,D正确;正确选项C。
点睛:柳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焰色反应为物理变化;芒硝晶体溶解吸热,重新化合时放热。
2.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
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夹持装置未画出)A. 用装置1检验溶液中是否有K+B. 用装置2制取并收集少量NH4+C. 用装置3进行喷泉实验D. 用装置4加热熔融NaOH固体【答案】B3. 短周期元素X、Y、Z W、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Q同主族,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W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Y与Z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X与Q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Z、W、Q、X、Y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 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一定能溶于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中C. Y 与Q形成化合物在常温下一定为气态D. Z、Q元素的单质都可以将X元素的单质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答案】A【解析】X与Q同主族,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为碳元素,Q为硅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则W为Al元素;Y与Z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X与Q 的核外电子数之和,则Y为F元素、Z为Na元素或Y为O元素、Z为Mg元素;A.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小,则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随Z、W、Q、X、Y依次减小,故A正确;B.Al(OH)3具有两性,能溶解于强碱如NaOH溶液,但Z可能是Mg元素,氢氧化镁不能溶解Al(OH)3,故B错误;C.SiF4是气态,但SiO2为固态,故C错误;D.Mg可以在CO2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但Si不能在CO2中燃烧,故D错误;答案为A。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练习(十一)1、某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电池反应为:Li1-xCoO2+Li x C =LiCoO2+C。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从b极经用电器流向a极B.放电时,若转移1mol e-,碳材料将增重7gC.充电时,锂离子通过隔膜进入右室D.充电时,a极反应:LiCoO2-xe-= Li1-xCoO2+xLi+2、如图是一种锂钒氧化物热电池装置,电池总反应为xLi+LiV3O8=Li1+x V3O8。
工作时,需先引发铁和氯酸钾反应使共晶体熔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组装该电池应当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B.整个过程的能量转化涉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C.放电时LiV3O8电极反应为:xLi++LiV3O8-xe-=Li1+x V3O8D.充电时Cl-移向LiV3O8电极3、国内某科技研究小组首次提出一种新型的Li+电池体系,该体系征集采用含有I-、Li+的水溶液,负极采用固体有机聚合物,电解质溶液采用LiNO3溶液,聚合物离子交换膜作为隔膜将液态正极和固态负极分隔开(原理示意图如图)。
已知:I-+I2=I ,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3A.图甲是原电池工作原理图,图乙是电池充电原理图B.放电时,正极液态电解质溶液的颜色变浅C.充电时,Li+从右向左通过聚合物离子交换膜D.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一种突破传统电池设计理念的镁—锑液态金属储能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该电池所用液体密度不同,在重力作用下分为三层,工作时中间层熔融盐的组成及浓度不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Mg(液)层的质量减小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Mg2++2e-=MgC.该电池充电时,Mg-Sb(液)层发生还原反应D.该电池充电时,Cl-有向下层移动的趋势5、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 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4CuSO 溶液B.装置②的总反应是32Cu Fe ++222Cu Fe +++C.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D.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6、LiFePO 4电池广泛用于电动车。
电池反:Li+FePO 4LiFePO 4 电池的正极材料是LiFePO 4,负极材料是石墨,含Li +导电固体为电解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放电过程充电过程A Li +向电池的正极迁移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B可以加入磷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率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FePO 4-e -=FePO 4+Li +C若正极增加7g,则有N A 个电子经电解质由负极流向正极阳极材料的质量不断减少D若有n mol 的Li +迁移,则理论上负极失去n mol 电子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 ++e -=Li A.A B.B C.C D.D7、已知高能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Li+FeSFe+Li 2S,LiPF 6·SO(CH 3)2为电解质,用该电池为电源电解含镍酸性废水并得到单质Ni 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极Y 应为LiB.电解过程中,b 中NaC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将不断减小C.X 极反应式为FeS+2Li ++2e -Fe+Li 2SD.若将图中阳离子膜去掉,将a 、b 两室合并,则电解反应总方程式发生改变 8、利用食盐水制取2ClO 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装置①中的反应:23?NaCl H O +323?NaClO H +↑,装置②中的反应:324NaClO HCl+2222?22ClO Cl NaCl H O +↑++.下列关于该流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流程中2Cl 、NaCl 都可以循环利用B.装置①中2H 是阴极产物C.装置②发生的反应中,2Cl 是氧化产物,NaCl 是还原产物D.为了使2H 完全转化为HCl ,需要向装置③中补充2Cl9、一种钌(Ru)基配合物光敏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电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极为电池的负极B.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变为电能C.电池工作时,Y 极上发生还原反应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 -和3I -的浓度不断减少10、电解硫酸钠溶液生产硫酸和烧碱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阴极和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测得同温同压下,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为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 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B.a 电极反应式:2H 2O+2e -H 2↑+2OH -C.离子交换膜d 为阴离子交换膜(允许阴离子通过)D.产物丙为硫酸溶液11、下列装置图及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K 键闭合时,片刻后4CuSO 溶液中()c Cl -增大 B.装置①中K 键闭合时,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a 点变红色 C.装置②中铁腐蚀的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只闭合1K >只闭合3K >只闭合2K >都断开D.装置③中当铁制品上析出1.6g 铜时,电源负极输出的电子数为0.025A N12、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 2SO 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 、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24SO -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24SO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 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 2SO 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 和H 2SO 4产品 C.负极反应为2H 2O-4e -=O 2+4H +,负极区溶液pH 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 的O 2生成13、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 2+2H 2O+4e -4OH -B.a 极为阳极,b 极为阴极C.左侧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右侧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a 、b 两极均是石墨时,a 极上产生的O 2与电池中消耗的H 2体积比(相同条件下)为2:1 14、燃煤烟气的脱硫脱硝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1.用CH 4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①CH 4(g)+4NO 2(g)= 4NO(g)+CO 2(g)+2H 2O(g) ΔH= -574kJ •mol -1 ②CH 4(g)+4NO(g)= 2N 2(g)+CO 2(g)+2H 2O(g) ΔH= -1160kJ •mol -1 ③H 2O(g) = H 2O(l) ΔH= -44kJ •mol -1则CH 4(g)+2NO 2(g)= N 2(g)+CO 2(g)+2H 2O(l) ΔH=__________kJ/mol2. 某科研小组研究臭氧氧化--碱吸收法同时脱除SO 2和NO 工艺,氧化过程反应原理及反应热、活化能数据如下: 反应Ⅰ:NO(g)+ O 3(g)NO 2(g)+O 2(g) ΔH 1 = -200.9kJ •mol -1 1a E = 3.2kJ •mol -1反应Ⅱ:SO 2(g)+ O 3(g)SO 3(g)+O 2(g) ΔH 2 = -241.6kJ •mol -1 2a E = 58 kJ •mol -1已知该体系中臭氧发生分解反应:2O 3(g) 3O 2(g)。
请回答:其它条件不变,每次向容积为2L 的反应器中充入含1.0mol NO 、1.0mol SO 2的模拟烟气和2.0mol O 3,改变温度,反应相同时间t 后体系中NO 和SO 2的转化率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相同温度下NO 的转化率远高于SO 2,结合题中数据分析其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P 点一定为平衡状态点B.温度高于200℃后,NO 和SO 2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显著下降、最后几乎为零C.其它条件不变,若缩小反应器的容积可提高NO 和SO 2的转化率③假设100℃时P 、Q 均为平衡点,此时反应时间为10分钟,发生分解反应的臭氧占充入臭氧总量的10%,NO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反应Ⅱ在此时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3.用电化学法模拟工业处理SO 2。
将硫酸工业尾气中的SO 2通入如图装置(电极均为惰性材料)进行实验,可用于制备硫酸,同时获得电能:①M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外电路通过0.2mol 电子时,质子交换膜左侧的溶液质量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________克。
15、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
向硝酸酸化的0.05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间体,溶液呈黄色。
1.检验产物①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②取上层清液,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①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取样时间/min 现象i 3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ii 30 产生白色沉淀,较3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min时加深iii 120 产生白色沉淀,较30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0min时变浅(资料: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②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假设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3+;假设b:空气中存在O2,由于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假设c:酸性溶液中的-NO;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3假设d:根据__________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Ag+,可产生Fe3+③下述实验I可证实假设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实验II可证实假设d成立实验I:向硝酸酸化的__________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
3min时溶液呈浅红色,30min后溶液几乎无色实验II:装置如下图。
其中甲溶液是__________,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i~iii中Fe3+浓度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Li是活泼的金属,因此组装该电池应当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A正确;B、整个过程的能量转化涉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以及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的转化,B正确;C、放电时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正极反应式为xLi++LiV3O8+xe-=Li1+x V3O8,C错误;D、放电时Cl‾移向负极,移向锂电极,因此充电时Cl‾移向LiV3O8电极,D正确,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