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导言
- 格式:ppt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4
《法兰西内战》【恩格斯写的1891年单行本导言、《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宣言》第三章】一、写作背景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法国处于路易·波拿巴第二帝国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时期。
伴随着法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法国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其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尤为尖锐,无产阶级接连不断地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阶级斗争形势非常紧张。
1871年3月18日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巴黎公社打碎了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在及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旧社会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造。
5月28日存在了72天的巴黎公社在资产阶级的残酷镇压下失败。
马克思十分关注巴黎公社工人运动,号召国际工人协会各国支部大力支援,并通过各种办法帮助和指导公社活动,细心搜集和研究所有关于公社革命和改造的材料。
1871年4月18日受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委托写一篇告全体会员的宣言。
1871年4月末到5月初马克思完成了写作,同年6月13日发表于伦敦。
马克思写作《法兰西内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同时,也是为了揭露法国资产阶级残酷镇压巴黎工人的滔天罪行,回击反动资产阶级对巴黎公社的种种不实的诬蔑和攻击。
二、主要内容《宣言》全面总结了巴黎公社的战斗历程和历史经验,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学说,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由普法战争所引起的法国政局的变化,揭露并批判了法国资产阶级国防政府和临时政府对外实行投降卖国政策,对内进行阶级压迫的历史罪行。
第二部分:概述了巴黎工人阶级1871年3月18日武装起义的经过,总结分析了这次武装起义的经验教训。
第三部分:是全书的重点,马克思根据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论证了他在1848年革命后就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军事官僚机器的思想,分析了巴黎公社的性质,并通过对公社的分析说明应该如何组织无产阶级专政和如何保证无产阶级民主的问题。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通过对恩格斯的著名哲学著作《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的阅读,我了解了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以及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与哲学中的作用,并深刻的体会到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着的,学到很多以前不曾涉及的方面,使我有种醍醐灌顶,受益匪浅的感觉。
接下来,我将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部发展的、系统的、科学的著作。
恩格斯概括了以往的特别是自19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方面的重大成就,同时他应用近代科学发展的大量事例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历史必然性,向我们阐明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关联及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的思想;恩格斯还解释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
通过学习,我首先明白了所有的学科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作为一名医学类的研究生,要对我们的研究内容有更广阔更深刻的理解就需要正确的研究方法和广阔的科学视野,而方法和视野的培养就需要研究自然科学的辩证法和其它相关学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得到新的灵感,取得新的成果。
纵观我们周围著名的专家学者,他们不仅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精深的见解,对其它相关学科也有独到的理解。
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深入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它的精髓并用来指导我们的科学实践,以帮助我们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国家的声学所,国际的科学家”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当人类开始用自己的能力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学习自然,认识自然,了解自然。
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服务人类,让人类更好的生存。
在以往的社会发展中,由于人们的错误认识,往往导致破坏性发展,对自然无限的索取,最终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因此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恩格斯为他的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德文版写的导言。
写于1882年9月,载于1882年在霍廷根·苏黎世出版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
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第25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版第4卷。
1880年,恩格斯将自己1878年出版的批判杜林主义的著作《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现的变革》中的三章交由拉法格翻译成法文,并增加详细的说明,发表在《社会主义评论》上,后又在巴黎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名发行单行本,取得了意外的成功。
为满足德国社会民主党宣传的迫切需要,恩格斯将德文版单行本交给苏黎世《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发行,并为此单行本写下了这篇序言。
在这篇序言中,恩格斯回答了这篇原本是纯学术的著作怎样修改才能适用于在工人中进行直接的宣传。
他指出,在形式上,不需要避讳使用外来语,对于经常阅读报纸的工人来说,只要“删去一起不必要的外来语”即可;而在内容上,这篇著作真实地“概括了工人的一般生活条件”,由此相对于那些“有教养的资产者”来说,工人在理解起来要容易得多,内容并不需要进行修改。
除此之外,恩格斯还解释了在简述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文献中提到自然科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原因。
在他看来,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在英国和法国所产生的经济和政治状态受到德国哲学中辩证法的批判才能真正形成,而德国的辩证法由于受折衷主义的影响,只能通过在现实中已经证明过辩证法的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才能得到有效的证明。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它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唯物辩证法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关系,并具体说明了纯学术文献适用于在群众中进行理论宣传的方式,为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启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现代自然研究同古代人的天才的自然哲学的直觉相反,同阿喇伯人的非常重要的、但是零散的并且大部分已经无结果地消失了的发现相反,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
现代自然研究,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Cinque-cento[五百年代],但这些名称没有一个能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这是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
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的权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国家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就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当市民和贵族还在互相争吵时,德国农民战争却预言式地提示了未来的阶级斗争,因为德国农民战争不仅把起义的农民引上了舞台--这已经不是什么新的事情了,--而且在农民之后,把现代无产阶级的先驱也引上了舞台,他们手里拿着红旗,口里喊着财产公有的要求。
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象是古典的古代的再现,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
在意大利、法国、德国都产生了新的文学,即最初的现代文学;英国和西班牙跟着很快达到了自己的古典文学时代。
旧的orbis terrarum(直译是“地环”,这是古罗马人对世界、地球的称呼.)的界限被打破了;只是在这个时候才真正发现了地球,奠定了以后的世界贸易以及从手工业过渡到工场手工业的基础,而工场手工业又是现代大工业的出发点。
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德意志诸民族大部分都直截了当地抛弃了它,接受了新教,同时,在罗曼语诸民族那里,一种从阿喇伯人那里吸收过来并从新发现的希腊哲学那里得到营养的明快的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
1025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导言,体现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总体思想。
历史的发展是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的。
“哥白尼革命”使“自然科学从此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获得了自己发展的权利,开始了新的历程。
当然,在中世纪,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是科学家们用鲜血和生命顽强斗争而开创的历史。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科学的发展必将促进人类重新认识的进步、推动哲学思维的发展。
正由于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历史实地考察,阐释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恩格斯还以大量的科学史实乃依据,表明由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替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已沦为历史的必然。
近代,自然科学多数处于搜集材料阶段。
由于力学有了较高发展,人们似乎以为力学规律是万能的,企图用力学的观点去说明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把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机械论的观点,从而逐渐形成自然科学研究中长达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被培根和洛克移植到哲学中来,就形成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其中心思想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从本质上来说,是与自然科学相悖的,阻碍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而且最终使它陷入神学的禁锢之中。
由于产业革命的推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也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搜集材料的阶段进入到系统地整理材料并把它们上升到理论概括的高度。
自然科学各领域的划时代发现,导致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破产,恩格斯在此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确立了新的自然观。
从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到近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再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完成了人类自然观的伟大变革。
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为指导,具体内容地描写了从完整星云至地球,从无机界至有机界,从生命起源至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图景,说明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就是实事求是的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出现的。
恩格斯以物质永恒运动和无穷发展的思想为指导,表明自然界总是处在各种运动形式的无有转变之中,整个自然界就是在这种转变过程中进行自己的发展历程。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3000第一篇嗨,亲爱的朋友们!最近我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呐!一开始,恩格斯就带着我们走进了那漫长而神秘的自然发展历程。
我就好像跟着他一起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大自然是怎么一步步演变到今天的。
这感觉太奇妙啦!说起大自然,它可真是个神奇的大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无数的生物登场又退场,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大戏。
从最简单的生命形式开始,一点点进化、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
这让我明白了,变化才是永恒的主题,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还有哦,恩格斯在书中提到的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也让我好好地思考了一番。
咱们人类啊,总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能够征服自然、掌控一切。
可实际上呢?我们不过是大自然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要是不尊重自然规律,最后吃苦头的还是我们自己。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现在的环境问题。
那些被污染的河流、被砍伐的森林、被破坏的生态平衡,不都是我们不懂得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后果吗?这可真是让人有点惭愧呢。
不过,读了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希望。
只要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努力去改变,还是有可能让大自然重新焕发生机的。
比如说,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做起,节约水电、爱护花草树木、减少垃圾排放等等。
这些小小的举动,汇聚起来就能产生大大的力量。
读《自然辩证法导言》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让我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敬畏和热爱。
我相信,只要我们都用心去呵护自然,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第二篇嘿,朋友们!今天来和你们聊聊我读《自然辩证法导言》的感受。
一翻开这本书,就仿佛打开了一个充满奥秘的宝箱。
恩格斯的文字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引领我走进了自然的奇妙世界。
书里讲的那些自然发展的故事,真的是太吸引人啦!我看到了自然界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它有着自己的节奏和规律,不被任何人左右。
就像四季的更替,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它都会按时到来。
而且哦,我发现人类在自然面前其实挺渺小的。
我们总是想要去挑战自然,试图打破那些规律,结果往往是自讨苦吃。
自然辩证法导言(恩格斯)现代自然研究同古代人的天才的自然哲学的直觉相反,同阿拉伯人的非常重要的、但是零散的并且大部分已经无结果地消失了的发现相反,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
现代自然研究,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Cinque-cento[五百年代],但这些名称没有一个能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这是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
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的权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国家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就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当市民和贵族还在互相争吵时,德国农民战争却预言式地提示了未来的阶级斗争,因为德国农民战争不仅把起义的农民引上了舞台--这已经不是什么新的事情了,--而且在农民之后,把现代无产阶级的先驱也引上了舞台,他们手里拿着红旗,口里喊着财产公有的要求。
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象是古典的古代的再现,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
在意大利、法国、德国都产生了新的文学,即最初的现代文学;英国和西班牙跟着很快达到了自己的古典文学时代。
旧的orbis terrarum[1]的界限被打破了;只是在这个时候才真正发现了地球,奠定了以后的世界贸易以及从手工业过渡到工场手工业的基础,而工场手工业又是现代大工业的出发点。
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德意志诸民族大部分都直截了当地抛弃了它,接受了新教,同时,在罗曼语诸民族那里,一种从阿拉伯人那里吸收过来并从新发现的希腊哲学那里得到营养的明快的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唯物主义作准备。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卡尔·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恩格斯《卡尔·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06页至第526页。
目前再版的这部著作,是马克思用他的唯物主义观点从一定经济状况出发来说明一段现代历史的初次尝试。
在《共产党宣言》中,用这个理论大略地说明了全部近代史;在马克思和我在《新莱茵报》上发表的文章中,这个理论一直被用来解释当时发生的政治事件。
可是,这里的问题是要把一个对全欧洲都很紧要而又很典型的多年发展时期的内在因果联系揭示出来,照作者看来,就是把政治事件归结为最终是经济原因的作用。
在判断当前发生的各个事件和一系列事件时,人们总是不能追溯到最终的经济原因。
甚至在今天已经有相应的专业报刊提供这样丰富的材料的时候,连在英国都还没有可能逐日考察工业和世界市场贸易的进程以及生产方法中发生的变化,从而对这些十分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因素随时作出全面的总结,更何况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还没有突然有力地显露出来以前,大部分都是长时期处于隐蔽作用状态。
对于某一个时期的经济史的清晰的概观,决不能在当时就得到,而只有在事后,即在搜集和整理了材料之后才能得到。
在这里,统计是必要的辅助手段,而统计总是落在事件之后。
因此,在研究当前的事件时,往往不得不把这个最重要的因素看作506是固定的,把所研究的时期开始时存在的经济状况看作是在整个时期内不变的,或者只考虑这个状况中那些从现有的明显事件本身产生出来因而同样是十分明显的变化。
所以,唯物主义的方法在这里就往往只限于把政治冲突归结为由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现有各社会阶级以及各阶级集团的利益的斗争,而把各个政党看作是这些阶级以及阶级集团的大体相应的政治表现。
不言而喻,这种对经济状况(这是所要研究的一切过程的真正基础)中同时发生的种种变化的难免的忽略,必然是产生错误的根源。
但是,概括叙述眼前的事件所面对的种种条件都不可避免地包含产生错误的根源,然而这并不妨碍任何人去写眼前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