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东南三校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doc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38
2024年新高一入学考试模拟检测(湖北专用)语 文 试 卷命制母版:2024年新课标全国1卷语文试题、2024年湖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2024.08 本试卷共9页,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色彩观呈现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轨迹,沉淀着人们对世间万物独有的生存体验、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
中华文明的传统色彩观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最深远的当属“五色观”,“五色”即青、赤、黄、白、黑。
《周礼·考工记》即有“画缋之事,杂五色”的记载。
作为人类最早接触并使用的色彩之一,红色从远古时期开启,就已逐渐渗透到中国文化的起源脉络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一)古时,人们对红色区分较细,汉语中较多指称红色的词即可证明,如绛、赤、朱、丹、红等,它们同属红色,深浅略有差别。
“绛”是深红色,《说文解字》曰:“绛,大赤也。
”《释名》曰:“绛,工也,染之难得色,以得色为工。
”可知绛色最早经由绛草提炼而成,且染制难度极高。
汉朝时,这种浓重的红色常被用作染制帷帐,马融“绛帐传薪”由此而来。
“赤”则比“绛”稍浅,比“朱”要暗。
《说文解字》曰:“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鄂东南三校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
朱熹指出:“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
”在儒家看来,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价值取向,更是具有现实操作性的伦理道德范畴。
孔子没有对人性做出判断,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对人的品性有着重要影响。
孟子则认为人性本善,将义规定为“羞恶之心”,与仁、礼、智共同构成人的本性。
孟子言人性本善,虽然不无唯心倾向,却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激励作用。
这是告诉人们,所有的道德行为都源于人的本性,只要你愿意,就能够做到,而且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在孔子看来,义是君子的本质规定。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这说明一个真正的君子,是优秀道德品质的集合体,其中义是根本,礼是表现在外面的行为,有高度的文化修养;然后是态度,非常谦逊,不自满,不骄傲;最后是诚信,对人对事,处之有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他人。
在孔子看来,义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
如果说君子是孔子崇尚的人格,那么,小人则是孔子反对的人格,“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论语》经常比较君子与小人的差别,最大的差别与义有关,这就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儒家思想的最高范畴是仁,根基却是孝悌。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
仁爱不是兼爱、泛爱,而是差序之爱,即从血缘亲情之爱开始,逐渐延伸拓展开来,形成亲疏有别的仁爱关系,最终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
义是从血缘关系推演出来的处理社会关系的伦理原则,其主旨是敬长。
孟子指出:“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在儒家的伦理道德范畴中,义的概念很有些特殊。
如果从主体性与实践性区分,仁、礼、智、信等概念都有鲜明的主体性品格,规定了明确而具体的内容,仁是爱人,礼是礼仪、规矩,智是知识、智慧,信是言而有信、信守承诺。
唯独义的概念,语义模糊,没有具体的主体性品格。
2020年秋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高三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20 年11月11日下午14:30~17:00 试卷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对历史的重视程度,不仅是其他国家所望尘莫及的,也出乎今天大多数人的想象。
人类之间的威慑力有限,统治者不得不借助于天或神的力量。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威,统治者总是将自己打扮成天或神的代表。
在有些群体,神被直接当作统治者;而在另一些群体,统治者被当作神的代表。
中国的华夏诸族显然属于后者,所以在古代没有形成系统的神话,至多是一些半神半人的英雄,并且逐渐让位于代表了天意或天命的人物。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想,“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的观念,都赋子记录君主言行和祭祀、军事等大事的史官最神圣的使命一他们所记录的实际是天意和天命。
如果有半点不实,那就是曲解了天意和天命,就是欺天。
正因为如此,历史在古代中国所起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对神的崇拜和对某种宗教的信仰。
天或神的意志通过天象、祥瑞、灾异传达给人,类社会,或者直接给予人类庇佑或惩罚,又由获得它们充分授权或信任的君主加以执行。
史官的作用不仅在于记录以君主为核心的事实,而且扮演着沟通天人之间的角色。
离开了他们的记录和解释,普通人不可能从某种孤立的现象或事件中了解天意,即使那些人有幸在现场,或耳闻目睹,亲身感受。
对于后人来说,史官的记录更是他们了解天意的唯一来源。
所以,史官实际上类似早期的巫师或祭司,或者是宗教中的高级神职人员。
“视死如生”的观念在先秦时就已形成,至秦汉已成为处理后事的原则。
君主的去世被认为是生命在另一个世界的延续,所以不仅要给子精神上的尊崇,还需要物质上的供养。
这也使君主对史官的记录和未来编纂成的历史保持着更大的敬畏。
如果说受到天谴或许还有点虚无缥缈,至少不至于立竿见影的话,那么在另一个世界直接要听到后人的咒骂,看到自己的子孙后代受到报应,就足以使他们的行为有所收敛,或者在史官面前要有所顾忌。
2024年湖北云学部分重点高中联盟高三年级10月联考语文试卷命题学校:夷陵中学命题人:高三语文组审题人:钟祥一中周琴安家考试时间:2024年10月8日9:00-11:30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前几天接得丏尊先生的信说:“近来颇有志于文章鉴赏法。
昨与友人谈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两句大家都觉得好。
究竟好在何处?有什么理由可说:苦思一夜,未获解答。
”这封信引起我的思索。
我始终相信“欣赏一首诗,就是再造一首诗”,各人各时各地的经验、学问和心性不同,对于某一首诗所见到的也自然不能一致。
这就是说,欣赏大半是主观的,创造的。
我爱这两句诗,多少是因为它对于我启示了一种哲学的意蕴。
“曲终人不见”所表现的是消逝,“江上数峰青”所表现的是永恒。
可爱的乐声和奏乐者虽然消逝了,而青山却巍然如旧,永远可以让我们把心情寄托在它上面。
人到底是怕凄凉的,要求伴侣的。
曲终了,人去了,我们一霎时以前所游目骋怀的世界,猛然间好像从脚底倒塌去了。
这是人生最难堪的一件事,但是一转眼间我们看到江上青峰,好像又找到另一个可亲的伴侣,另一个可托足的世界,而且它永远是在那里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种风味似之。
不仅如此,人和曲果真消逝了么,这一曲缠绵悱恻的音乐没有惊动山灵?它没有传出江上青峰的妩媚和严肃?它没有深深地印在这妩媚和严肃里面?反正青山和湘灵的瑟声已发生这么一回的因缘,青山永在,瑟声和鼓瑟的人也就永在了。
玩味一首诗,最要紧的是抓住它的情趣。
有些诗的情趣是一见就能了然的,有些诗的情趣却迷茫隐约,不易捉摸。
本来是愁苦,我们可以误认为快乐,本来是快乐,我们也可以误认为愁苦;本来是诙谐,我们可以误认为沉痛,本来是沉痛,我们也可以误认为诙谐。
我从前读“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以为它所表现的是一种凄凉寂寞的情感,所以把它拿来和“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诸例相比。
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2016年秋季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年月日上午试卷满分:15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昆曲,是世俗艺术中吸纳上层文化最多的一个门类。
在昆曲之前,北杂剧也达到过很高的文化品味,也出现过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这样的文化大师,但是如果把北杂剧的创作队伍与昆曲的创作队伍作一个整体比较就会发现,昆曲创作队伍里高文化等级的人要多得多。
大致说来,北杂剧创作队伍中的骨干和代表性人物是士大夫中的中下层知识分子,而昆曲创作队伍中的骨干和代表性人物是士大夫中的中上层知识分子,这是不同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使然,也与两种戏剧范型发达的时限长短有关。
元代杂剧作家中有进士及第的极为罕见,而明代以进士及第而做官的剧作家多达二十八位。
科举等级当然不等于文化等级,但这一现象充分证明了明代的上层知识界与戏剧活动的密切关系。
上层文化人排除了自己与昆曲之间的心理障碍,不仅理直气壮地观赏、创作,甚至有的人还亲自扮演,粉墨登场,久而久之,昆曲就成为他们直抒胸臆的最佳方式,他们的生命与昆曲之间沟通得十分畅达,因此他们也就有意无意地把自身的文化感悟传递给了昆曲。
总的说来,昆曲与元杂剧相比,创作者的主体人格传达得更加透彻和诚恳了。
尽管也有不少令人厌烦的封建道学之作,但就其最杰出的一些代表作而言则再鲜明不过地折射当时中国上层知识界的集体文化心理。
《清忠谱》所表现的取义成仁的牺牲精神,《长生殿》所表现的历史沧桑感和对已逝情爱的幽怨缅怀,《桃花扇》所表现的兴亡感与宗教灭寂感,尤其是汤显祖的《牡丹亭》从人本立场出发对至情、生死的试炼和感叹,都是上层知识界内心的真诚吐露,我们如果把这几个方面组合在一起,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几根支柱。
这几部传奇作品与《红楼梦》等几部小说加在一起,构成了明清两代一切文化良知都很难逃逸在外的精神感应圈。
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 2015 年秋季期中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黄石二中 命题教师:高三语文组 审题教师:高三语文组 考试时间:2015 年 10 月 22 日下午 2:30—5:00试卷满分:150 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论述类文本(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最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要求它所资助的研究从 2014 年 10 月起,都要使用同等 数量的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
该机构甚至要求在培养皿中进行的细胞研究也要做到性别平衡。
这 也意味着今后雌鼠和雄鼠、雌猴和雄猴等都会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获得两性平等的待遇。
NIH 的负责人雅尼娜·克莱顿和弗朗西斯·柯林斯认为,细胞、动物与人类在研究中的性别不平 等,可能是女性服用药物产生副作用的概率高于男性的一个原因。
例如减肥药就是一个较典型的 例子,服用减肥药的大部分是女性,而做试验的志愿者大部分又是男性。
在用动物进行的科学研究中,对动物使用的不平等其实由来已久,当然,这种不平等也是由 人自身造成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的欧文·扎克等人分析了 2009 年世界上在 10 个医学 领域的 42 种期刊上发表的近 2000 个用动物做试验的研究文章,发现 80%存在性别不平等,其中 神经科学最突出,雄性与雌性之比为 5.5 比 1;药理学次之,雄性与雌性之比为 5 比 1,生理学再 次之,雄性与雌性之比为 3.7 比 1。
此外,国际上3 个被广泛引用的免疫学杂志中有 75%的研究没 有具体说明使用试验动物的性别。
药理学动物试验中的性别不平等排在第二位,这或许能解释为何减肥药会对女性造成更大的 副作用。
然而,科学试验中的动物性别不平等对人的影响远不止减肥药,还会有其他更多的影响。
例如,焦虑和抑郁的女性患者比男性高两倍以上,但对这两种病的动物试验所采用的雌性动物比 例不到 45%;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卒中,但动物研究中只使用了 38%的雌性动物;某些甲状腺 疾病的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 7-10 倍,但只有 52%的动物模型使用了雌性动物。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百舸/苛责 遏制/拜谒 猗郁/层层涟漪 B. 悄悄/悄然 弄堂/玩弄 游说/说三道四 C. 商榷/宫阙 菲薄/绯闻 船舷/弦外之音 D. 肄业/肆虐 椽笔/缘分 鹰隼/义愤填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讴歌 愁怅 风云变幻 揠苗助长 B. 编缉 屠戳 黯然神伤 安之若素 C. 敛裾 喋血 和蔼可亲 博闻强识 D. 旗竿 震撼 生杀与夺 蓊蓊郁郁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些青年人做事缺乏长远眼光,刚入门便打退堂鼓,浅尝辄止。
这种人贻误了多少青春。
B.马克思的科学见解,远远超出同时代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出神入化。
C.他查阅了许多繁芜丛杂的资料,终于找到了那篇重要的论文。
D.他偶尔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几首小诗,对他崭露头角的才华和卓有成效的表现,同学们都赞不绝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企业希望学校早一点了解他们的工艺过程,还把部分学生和老师请到他们的企业实习。
B. 美国“好奇”号火星车配备的火星样本分析仪对火星岩石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样本中含有对生命至关重要的氮、氢、氧等化学成分。
C. 我国南方再次遭遇强降雨袭击,部分地区引发洪涝、风雹、山体滑坡等灾害,已造成安徽、福建等10省(自治区、直辖市)33人死亡,12人失踪。
D. 失败的教育制度,僵化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创新性人才缺失的不良后果,且造成了学术秩序濒临瓦解、青少年犯罪激增。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诗经》的表现手,“赋、比、兴”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B.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2024年秋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起点考试高一化学试卷命题学校:鄂南高中 命题教师:汪细兰 审题学校:蕲春一中审题教师:胡长青考试时间:2024年10月15日上午08:00-09:15试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Na -23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对常见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酸 碱 盐 混合物 A HCI KOH AgCI 冰水混合物 B NaHSO 4 Mg(OH)2 CaF 2 干冰C HNO 3 Ba(OH)2 K 2CO 3 纯净的氢氧化铁胶体DH 2S 纯碱CaCO 3空气A .AB .BC .CD .D2.美国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60C 制成了“纳米车”(如下图所示),每辆“纳米车”是由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60C 分子构成,直径约69nm −。
“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们用肉眼可以清晰看到“纳米车”的运动B .用激光笔照射“纳米车”,可产生丁达尔效应C .形成该“纳米车”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 .60C 与石墨、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3.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使酚酞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可大量存在:2Mg +、4NH +、24SO −、3HCO −B .强酸性溶液中可大量存在:24SO −、Cl −、Na +、2Ca−C .澄清透明的溶液中可大量存在:3Fe +、2Mn +、24SO −、Cl −D .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可大量存在:Na +、K +、2S −、3NO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②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③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④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⑤NaOH 是强碱,因此钠盐的水溶液不会呈酸性 ⑥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⑦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碱发生反应⑧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⑨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⑩根据酸分子中含有H 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A .⑦⑨B .①②⑤⑥⑨C .①⑧⑨⑩D .全部5.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高三语文试卷命题学校∶武汉二中审题学校∶黄陂一中考试时间∶2022年11月1日上午0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似乎说了点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一种废话式吐槽,已经成为最近这届年轻人之间最流行的梗。
微博上,“废话文学大赛”达到了1.1亿的阅读量;豆瓣上也开展了废话文学、豆瓣废话学小组B站上相关视频播放量轻松上百万……轻松幽默无厘头,“抛开内容不谈,这话还蛮有内容的”,这就是“废话文学”的魅力,它是一场全民狂欢的“不好好讲话”。
“废话文学”最典型的特征是说了和没说一样。
但光废话还达不到“文学”的标准,只有带上点自嘲、讽刺、幽默,才能算一句合格的“废话文学”。
“废话文学”考古群发现其渊源似乎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看着康熙大帝、尔康、甄嬛们一本正经地讲废话,观众老爷们属实是乐疯了。
而视频的弹幕以及评论,也迅速成为了网友们交流“废话文学”的场地。
“当康熙在怒斥群臣的时候,他在怒斥群臣。
”“还好这个视频只有两分半钟,让我浪费了两分半钟的时间。
”随着网友们对“废话文学”写作的得心应手,“废话文学”也衍生出各大流派。
单位换算流,如“七日不见,如隔一周”,“十年生死两茫茫,五年生死一茫茫”,数学真好,你考虑过苏轼的感受吗重复表述流,“我曾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非常生气”,“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完全无关”;实事求是流,“股票的规律找到了,不是涨了就是跌了”,大师,全世界欠你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啊!如果你以为“废话文学”只有搞笑一个目的,那还是格局太小了。
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废话社交教学”正风起云涌,“废话文学”无疑已成为年轻人十分热衷的社交表达方式。
“我这么穿还行吧”“除了上衣、裤子、鞋子不太行以外,其他都还行。
”这是陪老妈、女朋友等一切女性生物逛街时的标配语录。
“高考考了多少分啊”“不到750吧。
湖北省鄂东南三校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它当然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情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花、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
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四句诗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象,却使人深深体会诗人深厚的友情。
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诗画有了意境,就有了灵魂。
山水画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是很明确的。
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毛泽东《沁园春》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山水画不强调“光”,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
拿画松树来说,在山水画家看来,早晨八点钟或中午十二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画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
一位画家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加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感情,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不会有意境的独创性。
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摘编自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1.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所描绘的景物思想感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
B.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C.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D.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情感,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深厚的感情。
B.齐白石对虾的神态和精神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越是传神。
C.写景就是为了写情,比如毛泽东《沁园春·雪》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能充分体现诗人的胸怀和情感。
D.只要对客观事物有深入全面的认识,就能产生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山水画的意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写诗还是作画,要创作出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不能仅靠长期观察来反映现实,还应该站到高于现实的层面。
B.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画松树“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C.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没有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使;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
因此,二者不可偏废。
D.齐白石画画很讲究手段,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表现方法、手段对艺术家创造出感人至深的作品至关重要。
【答案解析】1.C2.D3.B【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错在“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故本题选C项。
【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D项,条件关系错误,“只要……就……”是表充分条件,“山水画家只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就能够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与文意不符合,应使用表示必要条件的“只有……才……”。
故本题选D项。
【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错在“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故本题选B项。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张自忠将军梁实秋我与张自忠将军仅有一面之雅,但印象甚深,较之许多常常谋面的人更难令我忘怀。
读《传记文学》秦绍文先生的大文,勾起我的回忆,仅为文补充以志景仰。
一九四零年一月,我奉命参加国民参政会之华北视察慰劳团,由重庆出发经西安、洛阳、郑州、南阳、宜昌等地,访问了五个战区七个集团军司令部,其中之一便是张自忠将军的防地,他的司令部设在襄樊与当阳之间的一个小镇上,名快活铺。
我们到达快活铺的时候大概是在二月中,天气很冷,还降着濛濛的冰霰。
我们旅途劳顿,一下车便被招待到司令部。
这司令部是一栋民房,真正的茅茨土屋,一明一暗,外间放着一张长方形木桌,环列木头板凳,像是会议室,内有一架大木板床,床上放着薄薄的一条棉被,床前一张木桌,桌上放着一架电话和两三叠镇尺压着的公文,四壁萧然,简单到令人不能相信其中有人居住的程度。
但是整洁干净,一尘不染。
我们访问过多少个司令部,无论是后方的或是前线的,没有一个在简单朴素上能比得上这一个。
孙蔚如将军在中南山上的司令部,也很简单,但是也还有几把带靠背的椅子,孙仿鲁将军在唐河的司令部也极朴素,但是他也还有设备相当齐全的浴室。
至于那些雄霸一方的骄兵悍将就不必提了。
张将军的司令部固然简单,张将军本人却更简单。
他有一个高高大大的身躯,不愧为北方之强,微胖,推光头,脸上刮得光净,颜色略带苍白,穿普通灰布棉军服,没有任何官阶标识。
他不健谈,更不善应酬,可是眉宇之间自有一股沉着坚毅之气,不是英才勃发,是温恭蕴藉的那一类型。
他见了我们只是闲道家常,对于政治军事一字不提。
他招待我们一餐永不能忘的饭食,四碗菜,一只火锅。
四碗菜是以青菜豆腐为主,一只火锅是以豆腐青菜为主。
其中也有肉片肉丸之类点缀其间。
每人还加一只鸡蛋放在锅子里煮。
虽然他直说简慢抱歉的话,我看得出这是他司令部里最大的排场。
这一顿饭吃得我们满头冒汗,宾主尽欢。
自从我们出发视察以来,至此已将近尾声,名为慰劳将士,实则受将士慰劳,到处大嚼,直到了快活铺才心安理得地享受了一餐在战地里应该享受的伙食。
珍馐非我之所不欲,设非其实非其地,则顺着脊骨咽下去,不是滋味。
晚间很早的就被打发去睡觉了。
我被引到附近一栋民房,一盏油灯照耀之下看不清楚什么,只见屋角有一大堆稻草,我知道那是我的睡铺。
在前方,稻草堆是最舒适的卧处,我是早有过经验的,既暖和又松软。
我把随身带的铺盖打开,放在稻草堆上倒头便睡。
一路辛劳,头一沾枕便呼呼入梦。
俄而轰隆轰隆之声盈耳,惊慌中起来凭窗外视,月明星稀,一片死寂。
上刺刀的卫兵在门外踱来踱去,态度很安详。
于是我又回到被窝里,但是断断续续的炮声使我无法再睡了。
第二天早晨起来,参谋人员告诉我,这炮声是天天夜里都有的,敌人和我军只隔着一条河,到了黑夜敌人怕我们过河偷袭,所以不时地放炮吓吓我们,表示他们有备,实际上是他们自己壮胆。
我军听惯了,根本不理会他们,他们没有胆量开过河来。
那么,我们是不是有时也要过河去袭击敌人呢?据说是的,我们经常有部队过河作战,并且有后继部队随时准备出发支援,张将军也常亲自过河督师。
这条河,就是襄河。
早晨天仍未晴,冰霰不停,朔风刺骨。
司令部前一广场,是扩大了的打谷场,就在那地方召集了千把名士兵,举行赠旗礼,我们奉上一面锦旗,上面的字样不是“我武维扬”便是“国之干城”之类,我还奉命说了几句话,在露天讲话很难,没讲几句就力竭声嘶了。
没有乐队,只有四把嗽叭,简单而肃穆。
行完礼张将军率领部队肃立道边,送我们登车而去。
回到重庆,大家争来问讯,问我们在前方有何见闻,平时足不出户,哪里知道前方的实况?真是一言难尽。
军民疾苦,惨不忍言,大家只知道“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其实亦不尽然,后方亦有不紧吃者,前方亦有紧吃者,大概高级将领之能刻苦自律如张自忠将军者实不可多觏。
我尝认为,自奉俭朴的人方能成大事,讷涩寡言笑的人方能立大功。
果然五月七日夜张自忠将军率部队渡河解救友军,所向皆捷,不幸陷敌重围,于十六日壮烈殉国!大将陨落,举国震悼。
张将军灵榇由重庆运至北碚河干,余适寓北碚,亲见民众感情激动,群集江滨。
遗榇厝于北碚附近小镇天生桥之梅花山。
山以梅花名,并无梅花,仅一土丘蜿蜒公路之南侧,此为由青木关至北碚必经之在,行旅往还辄相顾指点:“此张自忠将军忠骨长埋之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