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之作:演绎推理逻辑解题套路精析(经典版)
- 格式:doc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20
一、矛盾关系的推理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我们可以求解一些问题。
例题1: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细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
鲍细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定婚。
鲍细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话,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放有鲍细娅肖像。
求婚者通过这三句话,猜中鲍细娅的肖像放在哪只盒子里,就嫁给谁。
三个盒子上刻的三句话分别是:(1)金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2)银盒子:“肖像在铅盒中。
”(3)铅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鲍细娅告诉求婚者,上述三句话中,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
如果你是一位求婚者,如何尽快猜中鲍细娅的肖像究竟放在哪一个盒子里?A.金盒子B.银盒子C.铅盒子D.要么金盒子要么银盒子E.不能确定解析一:推断:(1)真,(2)真,(3)必假;(1)真,(2)假,(3)必真;(1)假,则(2)假,(3)真;答案:综上所述,且题中说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所以肖像在金盒子里。
暂无简介另一推法:(2)真,(3)必假,(1)必真;(2)假,(3)必真,(1)可能真,也可能假.但题中说只有一句是真,就排除了(2)假,(3)真,(1)真的可能了.即应该是:(2)假,(3)真,(1)假答案:肖像在金盒子里。
解析二:分析答案:用简单的逻辑形式作假设:假设金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为甲;银盒子:肖像在铅盒中为乙;铅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为丙。
(1)甲为真,乙和丙为假。
公务员演绎推理解题技巧演绎推理解答技巧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涉及的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部分组成,以下是由本人整理关于公务员演绎推理解题技巧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公务员演绎推理解题技巧其一、抓住题干的主旨。
解题的时间是有限的,同时有的试题的题干又比较长,这就需要应试者抓住题干的主旨即主题。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
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把握题意,可以为选择答案留下较为宽裕的时间,同时也可以提高答案的正确率。
其二、注意提问方式。
每一种提问方式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答题思路,这里尤其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一定要仔细审题,避免由于疏忽大意而选错答案。
例如问的是“最能加强”还是“最不能加强”,或者问的是支持题干结论还是反驳题干结论等,一定要看清楚。
其三、不“钻牛角尖”。
每道题的题干陈述都是一段短文,应试者要认为题干陈述的内容是正确的,不要持“怀疑”态度,一味钻“牛角尖”,那就没法做题了。
其四、将该排除的选项都排除掉。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考题,一定要将该排除的三个选项都排除,即便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但与题干陈述无关,也应排除。
有些间接找出答案的考题,应将无关的三个选项都排除,剩下的一个方是正确答案。
公务员考试行测演绎推理解题方法演绎推理的大前提是一般性的规律,小前提是具体事物的性状。
由于一般包括了个别,凡是一类事物共有的属性,其中每一个别事物必然具有。
所以当前提正确、推理形式合乎逻辑的时候,推出的结论必然是正确的。
演绎推理是逻辑证明的工具,人们可以选取确实可靠的命题作为前提,经过推理证明或反驳某个命题、演绎推理是作出科学预见的一种手段。
把一般原理运用于具体场合,作出正确的推论,就是科学预见。
演绎推理是设计实验、发展假说的一个必要环节。
科学假说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检验的方法就是:以假设的理论为大前提,根据不同的条件,推导出可以相比的结论,从而设计对比实验,加以证明。
2005年行政能力测试演绎推理题型解析这种题型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备选答案。
正确的答案应与给所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由于在演绎推理中,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的联系,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因此,在解答此种试题时,必须紧扣题干部分陈述的内容,正确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
必须注意的是,此类试题的备选答案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即各个选项几乎都是有道理的,但有道理并不等于与这段陈述直接相关。
正确的答案应与陈述直接有关,即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试题中所给的陈述有的合乎常理,有的可能不太合乎常理。
考生尤其要特别注意的是: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考生不能对试题所陈述的事实的正误提出怀疑,也不能自作聪明地以自己具备的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推理得出答案,而完全忽视试题中所陈述的事实。
演绎推理题的解题方法1 紧扣题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陈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2 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间的关系;3 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作你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
具体实例分析:例题彭平是一个计算机编程专家,姚欣是一位数学家。
其实,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
我们知识,今天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在培养着计算机编程专家。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A 彭平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B 大多数计算机编程专家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C 姚欣并不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
D 有些数学家是计算机编程专家。
解答:这是一道考察逻辑推理能力的典型试题,观察A、B、C、D四个选项,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都对。
毫无疑问,题中的四个陈述被认为是完全正确的,可各陈述的逆命题并非一定成立,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一、演绎法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就是演绎推理,也叫逻辑推理。
简而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为“三段论”,即:(1)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2)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3)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例题】证明函数),在(12)(2∞-+-=x x x f 内是增函数。
分析:本题中大前提为:在某个区间),(b a 内,如果0)(>'x f ,那么函数)(x f y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
小前提为:x x x f 2)(2+-=的导数在区间)1,(-∞内满足0)(>'x f ,是证明本题的关键。
证明:22)(+-='x x f当)1,(-∞∈x 时,有01>-x所以0)1(222)(>-=+-='x x x f即根据“三段论”得,)1,(2)(2-∞+-=在x x x f 内是增函数.在演绎推理中,只要前提和推理形式是正确的,结论必定是正确的.二、归纳法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简而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大致是:实验、观察→概括、推广→猜测一般性结论。
该过程包括两个步骤:(1)通过观察个别对象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2)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例题】已知数列11}{1=a a n 项的第,且),3,2,1(11 =+=+n a a a nn n ,试归纳除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当1=n 时,数列的第1项11=a ; 当2=n 时,数列的第2项211112=+=a ; 当3=n 时,数列的第3项31211213=+=a ; 当4=n 时,数列的第4项41311314=+=a . 观察可知,数列的前4项都等于相应序号的倒数. 由此猜想,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na n 1=.三、类比法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2011年公务员考试专项:演绎推理Tag: 公务员考试演绎推理2011-02-21 来源:广东公务员考试网字号:T | T | T我要提问在广东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部分中演绎推理题型是其中的一项,一般是10道题的题量,那么本文主要讲解演绎推理题型,解题原则以及解题方法以供考生参考:演绎推理题型分析【例题】某厂有五种产品:甲、乙、丙、丁、戊。
它们的年销售额之间的关系为:丙没有丁高,甲没有乙高,戊不比丁低,而乙不如丙高。
请问,哪种产品的年销售额最高?A.甲B.乙C.丁D.戊【解析】从所给条件可以知道:戊>丁>丙,乙>甲。
因此,正确答案为D。
从以上例题可以看出演绎推理是指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出一个答案。
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演绎推理是逻辑推理的一种,公务员考试的演绎推理题目多数从GRE/GMAT/LSAT题目演化而来,相当部分是进行了直接翻译,所以凡是学习过上述三种考试的同学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公务员考试的演绎推理题目。
演绎推理的解题原则和步骤一)解题原则1.头脑空白原则:排除杂念,只跟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2.假设真原则:题目说的就是真的;3.不需要充分性原则:答案不一定必然,不要太较真,支持并不是说要证明论点一定对;削弱也不一定要说明论点一定错;解释也不一定要求一定可以导致结果。
二)解题步骤1.首先看问题,根据题目问法对题目进行分类,进一步确定读题的重点和做题的方法;2.其次读文章,不同类型的问题阅读重点不同;3.最后选答案,迅速去掉明显不正确的,找出或者预测出正确的。
演绎推理题的备考误区很多人认为演绎推理需要具备逻辑学的专业知识,很多教材罗列大量的逻辑学的专业知识,人为地大量增加了考生的备考负担!对此我们坚决反对这种违反考试规律的做法,我们说公务员考试考的是考生应知应会的知识,演绎推理也不例外。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2015年国家行测备考:演绎/逻辑推理解题切入点【字体:】本文从从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模块中归纳类逻辑推理题的提问方式入手,通过实例阐述了归纳类逻辑推理题的六大解题切入点。
一、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模块中归纳类逻怀疑。
例1A. B. C. D.例2例3 IIIIIIA.只有B.只有C.只有D.只有E.只有3.数学例4 在1998A.到B.到C.在D.到例5 指出,业总面积(国的114%。
A.B.C.D.4.例65B.C.D.例7 交上135页”。
A.方面。
B.C.数。
D.本。
求同法场合……所以,求异法场合共变法场合……所以,例9A.一个原因B.C.D.例10A.B.C.D.到长个子5.件,那么,有q,q是r 其结构为:如果p如果q件,那么,其结构为:只有p只有q例11A.B.C.D.例12 到这一点.A.B.C.发病过程中D.可能得肺癌例13A.B.C.D.命。
演绎题型10.1 题型特点所谓演绎,是一种必然性推理。
演绎推理之所以为必然性推理,是因为演绎推理的结论不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即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一个演绎推理只要前提真实并且推理形式正确,那么,其结论就必然真实。
除传统逻辑之外,演绎逻辑还包括本部分的相似比较、排序题型、数学计算、逻辑推断、匹配推理、真假话题、真假推理等内容,我们把这些题型统称为演绎题型。
10.2 分类解题指导(一)相似比较题相似比较题型主要有:推理形式的相似比较、推理错误的相似比较和推理方法的相似比较。
该类题型主要从形式结构上比较题干和选项之间的相同或不同,即比较几个不同推理在结构上的相同或者不同。
推理结构比较是主要从形式结构或论证方法上比较题干和选项之间的相同或不同,即比较几个不同推理在结构上的相同或者不同。
做这类题型只考虑抽象出推理结构和形式,而不考虑其内容的对错,有时,甚至题干本身的推理结构就是错误的,由于要求我们从中找出一个推理结构与题干类似的选项,因此我们同样不需要关注题干推理结构是否正确,只要找到一个类似结构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比较题型的解题思路:1、不必关注命题的真假、论证的内容及其真实与否。
2、只分析其中的逻辑形式结构与论证方法。
3、比较选项中的逻辑形式结构或论证方法,找出与题干中类似的选项。
■有些人坚信,在宇宙空间中,还存在着人类文明之外的其他高级文明,因为现在尚没有任何理论和证据去证明这样的文明不可能存在。
下面哪一个选项与题干中的论证方式相同?A.神农架地区有野人,因为有人看见过野人的踪影。
B.既然你不能证明鬼不存在,所以鬼就是存在的。
C.科学家不是天生聪明的,例如爱因斯坦小时候并未显得很聪明。
D.一个经院哲学家不相信人的神经在脑中汇合,理由是,亚里士多德著作中讲到,神经是从心脏里产生出来的。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是B题干论证方式为:因为不能证明非X,所以X成立。
公务员演绎推理的几种解题方法演绎推理部分为公务员考试必考题目,也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部分最难的题目之一。
题目要求考生根据题干的陈述选择一个能直接从该陈述推断出来的选项,实际上是在考察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这部分题要求考生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多数情况下,考生都无法一眼得出答案。
演绎推理虽然涉及相关的逻辑知识,但不是测试考生对相关逻辑知识的掌握,而是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般地说,掌握相关的逻辑知识对于正确解题并不是完全必要的;但掌握并正确运用相关的知识有利于正确快速地答题。
演绎推理的题干有一定的文字长度和信息量,有的则有较长的文字和较大的信息量。
演绎推理试题的测试目标之一,是考生对于文字信息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考生首先受到挑战的是,如何迅速准确地理解并恰当整理题干的文字信息,其次才是基于之上如何正确地逻辑思考。
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推理的解题方法。
解题技巧一:真假(对当)关系解题法,这种方法有以下几种关系。
(1)矛盾关系。
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2)反对关系。
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是可以同假。
(3)下反对关系。
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但是可以同真。
(4)从属关系。
具有从属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
[例题]学院路街道发现有保姆未办暂住证。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为假?()A.学院路街道所有保姆都未办暂住证B.学院路街道所有保姆都办了暂住证C.学院路街道有保姆办了暂住证D.学院路街道保姆陈秀英办了暂住证[解析]答案选B。
A项真假待定;C项属于下反对关系的前一种情况,即两者间只能同真不能同假;D项与C项素材相同,也应为真;只有B项为矛盾关系,即此条件为真则另一条件必为假,故选B。
解题技巧二:换质换位法例如:所有无价证券(S)都是不准买卖的物品(P)。
换质法:所有无价证券都不是准许买卖的商品,即所有S都不是非P。
1.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B[解析]每一行的图一和图二外部去同存异和第三图外部,图一和图二内部直线数目减得第三图内部,黑点不变,B选项正确。
2.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D[解析]题干均为轴对称图形,且对折后黑影部分能完全重叠,只有D选项符合。
3.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左边五个图形一致性规律的选项。
答案:C[解析]由题意分析知,每个图都可相当于10个五星的数量,○=☆☆,△=☆☆☆,计算得,C选项符合。
4.给定上下两组图形,其中上面一组共有五个图形,它们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下面一组一共有四个图形,其中三个继续保持这种规律性,另外有一个不具有这种规律性,请找出来。
答案:B[解析]题干5图形分别由1、2、3、4、5部分组成,A、C、D选项均由6部分组成,延续了前面的规律,B选项由5部分组成,不符合题意。
5.右边四个选项中有一项可以由给出图形展开得到,请找出来。
答案:A[解析]解此类图形要注意相邻面的位置。
注意侧面和正面的位置,正确答案为A。
1.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C[解析]相同元素正方形去掉不看,每一行的元素个数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第一列的元素个数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可知C正确,D项有两个一样的元素,只能算3个元素,不选。
2.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D[解析]横向看,黑五角星递减;竖向看,白五角星递增。
问号处的五角星构成应为白五角星5个,黑五角星0个。
故选D。
3.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左边五个图形一致性规律的选项。
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每个图形分为9块,在每一小块中,是一个递推关系,前两个图推下一个图形。
如,图(1)&图(2)图(3)。
阴影&空白空白,空白&空白阴影,阴影&阴影空白。
一、假设 逻辑考题由段落、问题目的以及五个选项组成。一般而言,段落陈述论点,论点一般由论据(或前提)和结论组成。论点的结构与解答逻辑考题关系密切。在整个逻辑考题中,假设、支持、反对、评价多是围绕论点与论据设置问题。因此,在解答逻辑题时,应带有目的去读段落,这目的就是论据(或前提)和结论。而两者比较,结论比论据(或前提)更重要。 假设、支持、反对、评价这四种题型在整个逻辑推理题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支持、反对与评价这三种题型的答案方向多是针对段落推理的隐含假设,再加上归纳题型的推理题有时就是隐含假设,所以假设在逻辑推理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假设题型主要表现形式有: (1)加上一个条件就变成了一个有效的三段论推理,比如题目中问到“上面的逻辑前提是哪个?”“再加上什么条件能够得出结论”; (2)题干给出前提和结论,然后提问你假设是什么?或者要你提出正面的事实或有利于假设的说明,则加强论点,否则削弱论点。比如问到“上文的说法基于以下那一个假设?”“上述结论中隐含着下列哪项假设?”“上述议论中假设了下列哪项前提?” (3)以题干为结论,要求在选项中确定能推出题干的前提。或者,需要补充什么样的前提,才能使题干中的推理成为逻辑上有效的推理? 由于这种题型是题干推理中的前提不足够充分以推出结论,要求在选项中确定合适的前提,去补充原前提或论据,从而能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或有利于提高推理的证据支持度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做这类题的基本思路是紧扣结论,简化推理过程,从因果关系上考虑,从前提到结论,中间一定有适当的假设,寻找断路或是因为“显然”而省略掉的论述,也就是要“搭桥”,很多时候凭语感或常识就可以找到所要问的隐含的前提。 下面给出假设的具体含义: 1、假设是使推理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 2、若一个推理在没有某一条件时,这个推理就必然不成立,那么这个条件就是段落推理的一个假设。若A是B的一个必要条件,那么非A→非B。 由于假设仅仅是推理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所以我们找到了推理的一个假设,并不能够肯定段落推理必然成立。我们只有找到了推理成立的所有必要条件,才能够得出一个确定性的结论,推理才能够成立。不过,在考试时,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个使推理成立的必要条件,尽管不能保证推理一定正确,但由于答案不需要充分性,所以就做对了“假设”的题目。请认真体会下面这个例子: 王教授说:“总的说来,工商管理学院的大学生的家庭困难情况比起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改观。这种情况十分明显,因为我的学生现在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的人越来越少了”。 上面的结论是由下列哪个假设得出的? A.现在大学生父母亲的收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增加,使得大学生不再需要勤工俭学来自己养活自己了。 B.尽管家境有了改善,也应当参加勤工俭学来锻炼自己的全面能力。 C.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是学生家庭是否困难的一个重要标志。 D.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业上,勤工俭学的人就少起来了。 E.学校安排的勤工俭学报酬相对越来越低,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解题分析]
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正确答案:C。 本题的逻辑主线是“越来越少的王教授的学生要求勤工俭学”,就推出“工商管理学院的大学生的家庭困难情况比起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改观”。我们发现,本题推理的前提对象与结论讨论的对象属性并不完全一样,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差异,即前提与结论之间有明显的跳跃:做勤工俭学的少就必然家庭困难有了改观吗?因此段落推理成立需要依赖选项(C)这个假设“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是学生家庭是否困难的一个重要标志”,即选项(C)把前提与结论之间的一个跳跃连了起来,所以(C)正确。 其实,本题推理的成立还依赖两个假设,即①王教授教的学生是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②王教授教的学生是整个工商管理学院学生的代表。在这三个假设的共同作用下,本题推理必然成立。但由于“答案不需要充分性”,我们只需要找出(C),就是找到了一个假设,所以(C)就是正确答案,但正是由于我们仅仅只是找到了推理成立的一个假设,所以我们说假设题型(包括支持、反对、评价)的段落推理是“有待评价的推理”。 那么,如何来排除不是假设的选项呢?我们可以加入否定来判断。根据假设的定义,若某条件是推理成立所做的假设,那么没有这个条件,推理必不成立。如果某备选项加入否定以后,对段落推理不起作任何作用,推理仍然可以成立,那么该备选项必然不是一个假设。
请看下面这个例题: 据最近的统计,在需要同等学历的十个不同职业中,教师的平均工资五年前排列第九,而目前上升到第六;另外,目前教师的平均工资是其它上述职业的平均工资的86%,而五年前只是55%。因此,教师工资相对偏低的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教师的相对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上述论证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I.近五年来的通货膨胀率基本保持稳定。 II.和其他职业一样,教师中的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的差别是很悬殊的。 III.学历是确定工资标准的主要依据。 IV.工资是实际收入的主要部分。 A.仅I、III。 B.仅II、IV。 C.仅III。 D.仅IV。 [解题分析]
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正确答案:D 什么是假设?就是把待选的选项取否定后放到段落中去,能使段落推理不成立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I.并不是需要假设的,即如果近五年来的通货膨胀率不稳定,也不影响题干段落推理的成立。 II.并不是需要假设的,即如果教师中的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的差别不大,也不影响题干段落推理的成立。 Ⅲ并不是需要假设的,即如果学历并不是确定工资标准的主要依据,不影响题干段落推理的成立。(题干只是对同等学历的十个职业的收入作比较而已,并不隐含学历是确定工资标准的主要依据,也许职称职位的作用更大) IV是必须假设的,否则,工资如果不是实际收入的主要部分,则即使教师工资相对偏低的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教师的相对生活水平也不一定有很大的提高。
(一)前提与结论之间有本质联系 若题干的前提与结论之间有明显的跳跃,那么,这个段落推理成立所隐含的一个假设是前提的讨论对象与结论的讨论对象是有本质联系的,这就是所谓的“搭桥”。请体会如下推理: “科学是真理,因此,科学是不怕批评的。” 我们发现前提的探讨对象是“真理”,而结论的探讨对象是“不怕批评的”,它们之间有差异,因此这个推理要成立,必须要求前提与结论之间是有本质联系,即需“真理是不怕批评的”这一假设。反之,若没有这个假设,则段落推理必然不成立。 因此,当假设思路为“前提与结论之间有本质联系”时,主要是寻找段落推理的核心关键词,且用此核心关键词来定位选项。
某年,国内某电视台在综合报道了当年的诺贝尔各项奖金的获得者的消息后,做了以下评论:今年又有一位华裔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看来中国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以上评论中所得出的结论最可能把以下哪项断定作为隐含的前提? A.中国在物理学等理科研究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B.中国的人文科学有先进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历史基础,目前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是不正常的。 C.诺贝尔奖是衡量一个国家某个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D.诺贝尔奖的评比在原则上对各人种是公平的,但实际上很难做到。 E.包括经济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各国的文化传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解题分析]
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正确答案:C。 题干的逻辑主线是“没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其推理成立的假设就是要说明这两者之间有本质联系。选项C就类似一个三段式推论的前提,如果没有隐含C,那么,就无法得出题干结论。其他的选项均不是题干推论所必须假设的,其中选项D还对题干推论有质疑。
-人类学家发现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有了死后复生的信念。在发掘出的那个时代的古墓中,死者的身边有衣服、饰物和武器等陪葬物,这是最早的关于人类具有死后复生信念的证据。 以下哪项,是上述议论所假定的? A.死者身边的陪葬物是死者生前所使用过的。 B.死后复生是大多数宗教信仰的核心信念。 C.宗教信仰是大多数古代文明社会的特征。 D.放置陪葬物是后人表示对死者的怀念与崇敬。 E.陪葬物是为了死者在复生后使用而准备的。 [解题分析]
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正确答案:E。 题干的逻辑主线是“旧石器时代就有了陪葬物→旧石器时代人类就有了死后复生的信念”,其推理成立的假设就是要说明这两者之间有本质联系。E项是题干必须假设的。否则,如果陪葬物的安放是出于其他目的,那么就不能把死者身边的这些陪葬物作为人类具有死后复生信念的证据。其余各项均不是必须假设的。 】
-前年引进美国大片《廊桥遗梦》,仅仅在滨洲市放映了一周时间,各影剧院的总票房收入就达到八百万元。这一次滨洲市又引进了《泰坦尼克号》,准备连续放映10天,一千万元的票房收入应该能够突破。 、 根据上文包括的信息,分析以上推断最可能隐含了以下哪项假设? A.滨洲市很多人因为映期时间短都没有看上《廊桥遗梦》,这一次可以得到补偿。 B.这一次各影剧院普遍更新了设备,音响效果比以前有很大改善。 C.这两部片子都是艺术精品,预计每天的上座率、票价等非常类似。 D.连续放映10天是以往比较少见的映期安排,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解题分析]
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正确答案:C。 题干的逻辑主线是“《廊桥遗梦》票房收入好→《泰坦尼克号》票房收入好”,其推理成立的假设就是要说明这两者之间有本质联系。C项是题干的推断最可能假设的。否则,如果两部影片在上座率、票价方面有明显差异,题干对《泰坦尼克号》的预计显然缺乏说服力。其余选项作为答案均不恰当。 要在两样东西或是两种方法间类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两者之间具有可类比类推性。这也是一个常考的考点,对于本题来说,映期上可以类比,剩下的就是票价和上座率了,这些指标的综合就是一部影片的票房。
(二)推论可行或有意义 若能使一个推论可行或有意义,那么这样的假定就是段落推理成立的必要条件。因为若推论根本就不可行或没有实际意义,那么段落推理必然不成立,所以这个假定是假设。 请体会这个例子:某企业为减人增效,决定把最无价值的员工精简掉。 本题推理为“为达到一个目的而提出一个方法”,这个推理若想成立,那么依赖的假设是“该企业能够辨别员工是否有价值”,即“推论可行”。若这个学校不能辨别员工是否有价值,那么就不可能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所以“推论可行或有意义”是推理成立的一个很好的假设。 同时,我们知道,若A是B的一个必要条件,可表示为B→A,那么其逆否命题为“非A→非B”且与原命题等价。换句话说,由于假设是推理成立的必要条件,若我们能得出“非A→非B”,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A是推理成立的必要条件,即“非A→非B”是段落推理成立所依赖的一个假设。 -心脏的搏动引起血液循环。对同一个人,心率越快,单位时间进入循环的血液量越多。血液中的红血球运输氧气。一般地说,一个人单位时间通过血液循环获得的氧气越多,他的体能及其发挥就越佳。因此,为了提高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竞技水平,应该加强他们在高海拔地区的训练,因为在高海拔地区,人体内每单位体积血液中含有的红血球数量,要高于在低海拔地区。 以下哪项是题干的论证必须假设的? A.海拔的高低对运动员的心率不发生影响。 B.不同运动员的心率基本相同。 C.运动员的心率比普通人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