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学校期中复习-诗歌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中考现代诗歌赏析复习资料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诗歌的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二)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
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
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三)诗歌的情感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
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
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
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第一题、赏析在山的那边(王家新),完成题目: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字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一一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赏析练习:①简析“海”所蕴含的深义。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轻轻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①cù(_______),美不胜收:轻风流水应和着牧童的笛声,传递春的气息;瘫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②jué(_______)别时的情景,收获“好好儿活”的勇气;牧羊人面对荒山戈壁种树不止,有着③倔.(_______)强的坚持;可爱的水藻把终年④贮.(_______)蓄的绿色奉献给温晴的济南……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
一个人想要真正走进文学的大门,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 cù_____② jué_____(2)给加点字注音。
③倔.强_____④贮.蓄_____(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A.应和勇气一片滋润解说:四个词语,词性完全相同。
B.语文课本美不胜收轻风流水滋润心田解说:以上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温晴的济南。
”解说: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一个人想要真正走进文学的大门,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解说:这个句子有语病。
二、选择题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C.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开放以来,前来观赏、游玩、健身的人络绎不绝....。
D.元旦联欢活动中,小明幸运地抽中了一等奖,这真是妙手偶得....。
3.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体弱怯懦的小亨特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最终在父亲的引导下,一步步走下悬崖,得以脱险的故事。
期中复习诗歌欣赏(一)石壕吏1、词语解释暮投.石壕村()老翁逾.墙走()()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犹得备晨炊()如闻泣.幽咽.()()2、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老妇的“致词”哭诉了“丧子之痛、家贫之苦、永诀之伤”,令人无限同情;B、这首诗所记录的是“安史之乱”所造成的民间疾苦之状;C、这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D、“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意思是:还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与世隔绝)了。
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二)又呈吴郎1、“堂前仆枣任西邻”中的“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西邻”指的是____________。
此句表明诗人希望吴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2、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首联说明了老妇人孤苦无依的生活状况,同情之意溢于言表;B、颔联中“宁”的意思是“宁可”;C、颈联一方面批评老妇不应提防新来的吴郎,但更直接地批评吴郎插篱护枣太不应该;D、尾联中诗人由老妇一人的遭遇联想到战火连天,民生困苦的现状,心情沉重,深感痛苦。
(三)登岳阳楼1、“乾坤日夜浮”中的“乾坤”指的是__________。
此句盛赞洞庭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胜景。
2、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本诗可分为两部分,内容上由景及情,情感上由喜转悲;B、诗的颈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C、“亲朋无一字”指得是诗人与亲友分离,无法互通音讯,深感孤独;D、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杜甫对自己晚年“贫病孤独”的深切痛苦。
(四)放言五首(其三)1、“赠君一法决狐疑,向使当初身边死”中的“君”指的是_________;“向”应解释为___________。
2、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其中颔联、尾联都是运用对偶的,可作为明显标志;B、本诗表达了“分辨人、物的内在品质,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的深刻哲理;C、“试玉要烧三日满”是一种占卜方法;D、诗歌表达了白香山对自己遭遇贬谪的忧伤痛苦之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句好在哪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4.试分析“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体现诗人超凡脱俗的气质。
B.诗人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C.“明月来相照”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倾洒着银辉的明月当成知己。
D.全诗写景写人平淡自然,写出了清幽的氛围,达到“诗中有画”的境界。
6.“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
7.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绝句读来朗朗上口,一、二两句押“eng”的韵脚。
B.“暗飞声”中“暗”字以视觉来写听觉,形象地表现笛声的断续隐约。
C.“满洛城”中“满”字带夸张手法,侧面烘托了洛城春夜的宁静。
D.“折柳”指的是汉乐府曲名《折杨柳》,内容多为叙写团圆之事。
(2)全诗紧扣一个动词“______”字,抒写自己对笛声的感受;诗歌借笛声来抒情,抒发诗人______,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竹里馆【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维李白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树人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滔滔的长江,东依静静的京杭大运河,是风光秀美的风景城,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
扬州建城始于2400余年前的春秋时期,灿烂的历史文化给扬州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的千古绝唱平添了扬州这座古城名邑的无限风yùn。
在这个春天里,应该到扬州来看一看,现在正是这里最美的时候。
这里的天气,这里的烟柳,这里的琼花,都带着浓浓的春的气息。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荟萃.( )风yùn( )(2)括号内填写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炙手可热B.脍炙人口C.津津乐道D.空前绝后(3)横线处依次填上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A.要么……要么……B.如果……就……C.无论……都……D.不但……而且……二、综合性学习2.扬扬到高铁站接周周,看着站旁的路牌,周周觉得非常有特色。
周周:你们扬州的路名真有地方特点!“烟花三月路”“春风十里路”“盐运路”。
扬扬:这是高铁开通后新改的路名,但有人认为原本的“站东路、站西路”挺方便的,很好辨识,现在改用“烟花三月路”实在是花哨,不实用,你觉得呢?周周:(1)我觉得挺好的呀,(选择一路名作答)到扬州游玩,自然要去东关街,周周看着东关街纷繁的店名,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备注:图片店名分别为“板桥孝母饼”“扬八怪姜糖”“哦椰”“虾扯蛋”周周:我发现你们东关街的店名也很有意思,(2)有的店名,有点店名扬扬:听你这么一解释,我才发现这些店名是起的不错。
两人骑行游扬州,不觉间路过了平山堂,那里正在征集楹联呢。
扬扬:上联“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你觉得下联选哪个好呢?A.酒后高歌,一曲渔歌蒹葭岸B。
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周周:(3)我选,因为三、选择题3.走到樱花大道,他们被眼前的樱花所陶醉,想到了鲁迅笔下“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不觉聊起了课文中的“花”。
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专题(古诗赏析)班级姓名学号一、方法讲解(一)炼字炼字主要是品味重点词语,分析其含义和表达作用,体会其妙处。
赏析用词妙处时应从以下几点入手:①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它在句中的意思;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③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炼句炼句题,主要是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
主要指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个方面。
1.抒情方式。
抒情是诗的灵魂,诗人就是藉此来言志抒怀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诗中常见的抒情方式:①直抒式,直抒胸臆。
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断肠人在天涯”等都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
②叙事式,即通过叙事来抒情,如《木兰诗》《观刈麦》等。
③写景式,这是最主要的抒情之式。
情景相生,写景就是为抒情服务的。
如《天净沙秋思》等是情景珠联璧合的典范之作。
④议论式,即通过评论来抒情。
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
2.修辞方法。
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修辞方法的分析对理解诗的内容极为重要,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
如:《观刈麦》中农民辛勤劳苦与自己不劳而获的对比,表现白居易作为封建官吏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
《凉州词》中的“春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风吹雨”都是双关词,要分析其深刻含义。
3。
表现手法。
诗人常用烘托渲染、典故、借古讽今、虚实相对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以利于自己情感的表达。
如王昌龄在《出塞》中借汉代李广英勇善战,威镇边疆来讽刺唐王朝用人不当,边将无能的现实。
(三)炼意“意”既指全诗的主旨,也指该诗的意象和意境。
中学阶段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中复习:精选诗歌鉴赏理解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补全古诗。
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___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
___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1)补全诗句。
(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_______时偶然写的。
(3)古诗从自身和________两个视角,抒发了诗人心中无尽的________与淡淡的伤感。
(4)诗句“________”写出了诗人离家之久,诗句“________”表达了诗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难忘故乡的思想感情。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①诗句中“潜”字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饱含诗人________的心情。
②用自己的话写写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①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____的美丽景象,“________”与“________”相互映衬,不但点明了云厚雨足的特点,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②诗人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________)A.触觉 B.听觉 C.视觉 D.嗅觉3.阅读《春雪》,感受韩愈笔下不同的景。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芳华”在诗句中指的是( )。
A.草色B.鲜花(2)“都”和“惊”分别写出了诗人内心的________和________之情。
A.失望 B.焦急 C.欣喜 D.遗憾(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描绘的景象。
(4)这首诗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字体会出来的,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八年级上册期中诗歌鉴赏复习野望(唐·王绩)(五言律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①首联:“东皋”点明地点。
“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
“徙倚”指徘徊,“欲何依”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迷茫。
②颔联:远景,静态描写,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晖),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③颈联:近景,动态描写,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场景,反衬出诗人孤单郁闷的心境。
④尾联:借用伯夷、叔齐采薇而食,最后饿死的典故,表明了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道出了内心的苦闷和惆怅。
黄鹤楼(唐·崔颢)(七言律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①。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②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③。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④。
主旨:本诗写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愁绪。
①首联: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充满神秘色彩。
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铺垫。
②颔联:“空”有空空的、空荡荡的意思,表达的是诗人漂泊在外,内心充满孤独、寂寞和惆怅之情。
③颈联:晴朗的汉川平原上,一片片葱郁的树木和茂密的芳草,看起来清晰分明,它们覆盖着鹦鹉洲。
④尾联:以“愁”字收篇,表达出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表现出缠绵的乡愁。
使至塞上(唐·王维)(五言律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③。
主旨:此诗既反映边塞生活,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①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征蓬”与“归雁”、“出汉塞”与“入胡天”对比,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凄凉中饱含悲壮。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中复习精选诗歌鉴赏理解真题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的歌词,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1)“我的歌词”,诗人这里所要唱的是什么歌?(2)诗人为什么希望它飞到年轻人的心中?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①诗句中“潜”字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饱含诗人________的心情。
②用自己的话写写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①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____的美丽景象,“________”与“________”相互映衬,不但点明了云厚雨足的特点,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②诗人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________)A.触觉 B.听觉 C.视觉 D.嗅觉3.阅读《春雪》,感受韩愈笔下不同的景。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芳华”在诗句中指的是( )。
A.草色B.鲜花(2)“都”和“惊”分别写出了诗人内心的________和________之情。
A.失望 B.焦急 C.欣喜 D.遗憾(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描绘的景象。
(4)这首诗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字体会出来的,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4.阅读天地。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诗中表明季节特征的诗句是________。
(2)试赏析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
(3)动静结合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树人学校八(上)语文期中复习-古诗赏析
杜甫《春望》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句话有何用意?答:这句话写出长安沦陷,处处破败不堪,杂草丛生的景象,表现出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表达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2.结合颔联内容,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答: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也惊心,来表现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心境。
作者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写法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答:用对偶和夸张的手法写出“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与家人难通音讯,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急切心情。
4.“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有什么作用?
答: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5.请展开想像,描述尾联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这个细节描写,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6.《春望》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
“望”的内容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望”中所想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牧《泊秦淮》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呈现的画面。
答:轻轻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
答: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朦胧(迷茫),冷寂(悲凉)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一个“寒”字有何妙处?
答:“寒”字不仅点出季节(时值深秋或冬季)、环境冷寂的特点,还透出诗人心中的悲凉。
4.“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它作简要赏析。
答:“犹”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5.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答:诗人采用曲笔的形式,表面是在斥责商女,实际是讽刺那些醉死梦生的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说明了什么?
答:前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卫国戍边"的不减壮志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
2.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略作赏析。
答:“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
诗人从“风吹雨”联想
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了爱国之情。
3.如何理解后两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写法?
答: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雨夜之声,虚写梦境战场杀敌,表达报国情怀。
文天祥《过零丁洋》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答:读书做官;起兵抗元。
2.用自己的话描述颔联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答: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3.诗中运用比喻的句子是哪两句?请说说运用比喻的妙处。
答:“山河破碎风飘絮,生世浮沉雨打萍”。
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风飘絮”比喻大宋无比挽回的败局,表现对国事的担忧;“雨打萍”比喻个人一生的沉浮,表现对个人命运的担忧
4.说说“惶恐”和“零丁”两个词的巧妙之处。
答:巧妙的运用了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表现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5.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略加赏析。
答:(直抒胸臆)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表明他以死明志的决心。
这两句已成为爱国志士崇高名族气节的精神写照。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试品析首联中的“望”字的妙处。
答:“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上任的地方,表现了作者对友人前途的关切、担忧和依依不舍之情。
2. 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你加以赏析。
答:感情: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出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哲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3.这首诗与其它送别诗有什么不同?
答: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
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诗人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龚自珍《已亥杂诗》
1.这首诗前两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辞官离京时忧虑、怨恨及失落的心境。
2.请你说说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诗的理解。
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
“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3.试分析三、四两句的妙处?
答:这两句运用新奇的比喻,以落红自比,表明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仍乐意为社会作贡献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