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洪海:汉武帝时代
- 格式:ppt
- 大小:653.50 KB
- 文档页数:47
失败的贿赂:古代中国与蛮族读嘉文/苏则(原创)这是读嘉的第 97篇文章,本篇6993字,大约阅读时间为16分钟东汉使者郑众与单于争持下拜之礼的情形,却在匈奴人中间流传开来,按照《后汉书·郑众传》的记载,说郑众“意气壮勇,虽苏武不过”,意思是郑众的英雄气概连苏武也不能超越。
失败的贿赂—洪鑫来自读嘉00:0025:26引子:古代中央帝国对外的撒钱传统关于古代帝制中国,国内普通历史爱好者最为深恶痛绝的,也许就是历代王朝向蛮族纳贡献金的行为,正所谓“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但王朝统治者们毕竟又不是傻子,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有人说:这种现象,乃是中原王朝实力尚弱时的权宜之计,待到帝国崛起,国力强盛,压服蛮夷的时候,就不会这样子了。
其实不然。
即使是所谓“虽远必诛”的汉朝,汉人平民也要用巨额税收供养着归附的北方异族。
在东汉明帝、章帝时期,仅青州、徐州两州,对归化鲜卑人一族,每年就要负担二亿七千万钱之巨①。
鲜卑族是我国历史上很久远的民族,先秦时期称之为东胡,其实并非汉族对外族的蔑称,古时匈奴的语言里自称胡,所以中原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也称其为胡,按照地理位置,东胡泛指东边的少数民族,西胡则是匈奴。
再看汉武时代,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上有数的强盛时期了。
但汉武帝对待已经前来投降的匈奴部族的态度,仍然是撒钱的模式。
根据《史记·汲郑列传》的描述,匈奴浑邪王降汉后,汉朝征发两万车辆前去迎接,向民间索取马匹,以至于全国骚扰不安。
之后,汉武帝又以极高的待遇,封赏这批匈奴人,以至于汉武时代著名的直臣汲黯很为汉朝民众感到委屈:“我们国家发兵征讨匈奴,战死疆场与负伤的人数不胜数,而且耗费了数以百亿计的巨资。
臣我愚蠢,以为陛下抓获匈奴人,会把他们都作为奴婢赏给从军而死的家属,并将掳获的财物也就便送给他们,以此告谢天下人付出的辛劳,满足百姓的心愿。
这一点现在即使做不到,浑邪王率领几万部众前来归降,也不该倾尽官家府库的财物赏赐他们,征调老实本分的百姓去伺候他们,把他们捧得如同宠儿一般。
有不少史家将秦始皇与汉武帝相提并论。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认为,武帝穷奢极欲,刑罚严酷。
他对内大兴宫室,对外征讨四夷(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之泛称),耗费巨大;他又迷惑于神怪之说,巡游无度,故要横征暴敛,充实国库,致使百姓困穷,沦为盗贼者甚众,与秦始皇的本质相差无几。
但秦朝灭亡,汉朝兴盛,因为武帝能尊崇先王之道,接受忠言直谏,厌恶别人蒙蔽他;他努力搜罗贤才,赏罚分明。
武帝晚年能痛改前非,将皇太子托付给合适的大臣,这正是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的原因所在。
司马光的评论是很有见地的。
严吏政策武帝虽独尊儒术,亲近儒者,但并不委以重任,授予实权。
他采取了秦朝重吏轻儒的政策。
其实,武帝对儒家是尊而不用的。
武帝起用儒生,只是为了粉饰太平,他所倚重的是力主严厉刻薄的酷吏,以儒术包装法家而已。
他虽曾以儒家的公孙弘做丞相,但公孙弘其实也是文法吏(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
武帝时代的丞相,不过聊备一格,实权操于御史大夫之手。
至于御史大夫之人选,多为法家,赵禹、张汤、杜周、桑弘羊等为表表者,他们大都精明干练,办严酷无情,他们治下的臣民往往因小过而获重罪。
他们有两个最重要的任务:一是严防叛乱,二是搜刮财富。
武帝为了彻底控制全国,着手改订法律。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他命张汤、赵禹共定律令,务求深刻严厉。
如“见知法”规定,若别人犯法,知情不报者,与犯者同罪。
终至酷吏辈出,著名的有义纵、王温舒等。
他们曾创下一日杀数百人的纪录,甚至有一次更毁灭千余家,自然难免株连无辜。
至于武帝一朝,有几位丞相是获罪而死,地位稍次的大臣,以及地方大吏被诛者,更不计其数,这是武帝晚年的一大失政。
横征暴歛至于搜刮财富方面,更是巧立名目,无所不用其极。
公元前119年,汉军与匈奴主力决战时,山东发生严重水灾,七十几万灾民饥寒交迫。
武帝为了充实国库,采纳了桑弘羊和张汤的建议,向全国人民征收财产税,是为“算缗”。
武帝颁布“算缗令”,规定商人财产每2000钱须缴纳120钱(名为一算)作为财产税,至于一般小手工业者,则每4000钱缴纳120钱。
中国历代帝王年号秦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秦朝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统一后,嬴政自称始皇帝,都咸阳。
统治地区:东、南至海;西至今甘肃、四川;西南至云南、广西;北至朔山;东北至辽东。
秦子婴元年(公元前206年),子婴降,秦亡。
共历三主,十五年。
秦始皇帝嬴政父秦庄襄王嬴异人,母赵氏。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生于赵国首都邯郸。
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五月,庄襄王死,嬴政即位。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嬴政并天下,自号始皇帝,令纪年以十月为岁首。
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始皇出游南方;十一月北还至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境)病;七月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境),终年五十岁。
九月葬于骊山(今陕西临潼县东五公里处)。
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始皇三十七年辛卯公元前210年秦二世皇帝嬴胡亥父秦始皇,母胡姬。
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生。
始皇二十余子中,胡亥最小。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胡亥从始皇出游南方,七月始皇病死途中,八月胡亥即位。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迫使自杀,终年二十四岁。
以平民之礼葬于宜春苑中(今陕西长安县南)。
二世元年壬辰公元前209年二世三年甲午公元前207年秦王嬴婴秦始皇孙,扶苏子,又名子婴。
胡亥死后,赵高立子婴为秦王。
子婴计杀赵高后,为秦王四十六日。
元年十月投降刘邦,十二月被项羽杀。
秦亡。
秦王子婴元年乙未公元前206年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西汉(前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5年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项羽封刘邦为汉王。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西汉或前汉。
统治地区:东、南至海;西至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盆地、葱岭;西南至云南、广西、及越南的北、中部;北至大漠;东北迤至朝鲜半岛。
汉少帝孺子婴初始元年(公元8年)外戚王莽代汉称帝,国号新。
汉长安城遗址“大风起兮尘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自刎乌江,英雄末路,千秋悲凉。
得到天下的刘邦豪气勃发,击筑高歌,造就了荣辉万世的一代伟业。
公元前202年,取得胜利的刘邦,在汜水称帝。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长安县,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建长乐宫。
高帝七年,又兴建了未央宫,刘邦从关中东部的栎阳迁都长安。
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开始筑长安城墙,历时五载完成;六年建西市。
汉武帝时,在城内修北宫,建桂宫和明光宫,在西面城外建建章宫,并扩充上林苑,开凿昆明池,至此一代帝都长安城建成。
作为统一的大帝国的首都,长安城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自张骞通西域后,它又成为著名的国际都会,与西方的历史名城罗马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称帝,实行托古改制倒行逆施的政策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争战中长安城宫室市里被大火焚烧,长安城成为一片废墟。
汉长安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郊,基于它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56年开始对汉长安城遗址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古勘察和重点考古发掘工作。
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主要勘察了汉长安城城墙、城门、城内主要道路和长乐宫、未央宫、桂宫的地望与范围。
80年代后期进一步勘察了未央宫、长乐宫和桂宫的结构和布局,究明了东市和西市的位置与基本形制,确定了高庙遗址的地望。
90年代以来,勘察了汉长安城中手工业作坊遗址的分布和北宫的地望、范围。
在考古勘察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主要有城门遗址,礼制建筑遗址,武库遗址,长乐宫宫殿建筑遗址,未央宫宫殿、官署和角楼建筑遗址,桂宫宫殿遗址,制陶、冶铸和铸币等手工业作坊遗址等。
汉长安城平面近方形,东城墙长6000米,南城墙长7600米,西城墙长4900米,北城墙长7200米,全城周长25,700米。
城墙夯筑,夯层一般厚6~8厘米。
《汉武大帝作文一:《《汉武大帝》读后感》2100字读《汉武大帝》有感刘彻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
刘彻,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汉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
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
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
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咸阳原共葬有西汉11个皇帝中的9个,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
《汉武大帝》他不仅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言,也不仅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更重要的是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汉族。
刘彻他辉煌的史册,《史记》直言了他的功与过,记录的他所在的时代,像史诗一样唯美。
汉景帝刘启,与其他皇帝不同,史上记载还是褒奖颇多的,“文景之治”就是例子。
匈奴屡次来犯,而刘启的老师晁错却主张“攘夷必先安内”,主张“削藩”,七国乘势而乱,无奈,景帝受压力下令处死了自己的恩师,晁错被腰斩于市,却没有停熄“七国之乱”,景帝也懊悔不已,被称为汉初最冤案。
冤枉的晁错。
刘启说话非常有意思,不像皇帝,对皇后说“你怎么来了,回去吧,回去吧”。
对丞相窦婴说“好长时间不见你怪想你的”。
他也许不是个好皇帝,确是个好人,是个正常的普通人,心中挂念他的母亲,弟弟,老师,女儿和儿子。
当必须要嫁一个女儿给匈奴单于时,他难过的无奈,南宫公主远行时,他竟然抱着王志哭了,很无奈,都不忍心去送女儿出门,一国之君又怎样?慈祥善良的刘启。
一代君主汉武帝刘彻,统治了汉朝几十年,改变了汉朝建国以来60余年被匈奴欺负、骚扰的屈辱史,并彻底将匈奴民族打败,直至俯首称臣。
这一伟大壮举,不是随便一位君主可以完成的伟业,而在汉武帝当政时期彻底实现。
汉武帝的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保境安民,勇击匈奴,奠定疆域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
太史公曰:余每读虞书[1],至于君臣相敕[2],维是几安[3],而股肱不良[4],万事堕坏,未尝不流涕也。
成王作颂[5],推己惩艾[6],悲彼家难[7],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君子不为约则修德[8],满则弃礼。
佚能思初[9],安能维始[10],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传》曰“治定功成,礼乐乃兴”[11]。
海内人道益深[12],其德益至[13],所乐者益异。
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14]。
凡作乐者,所以节乐[15]。
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其如此也。
以为州异国殊[16],情习不同[17],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18],以补短移化[19],助流政教[20]。
天子躬于明堂临观[21],而万民咸荡涤邪秽,斟酌饱满[22],以饰厥性[23]。
故云《雅》、《颂》之音理而民正[24],噭之声兴而士奋[25],郑、卫之曲动而心淫[26]。
及其调和谐合,鸟兽尽感[27],而况怀五常[28],含好恶,自然之势也?【段意】总论制作音乐的目的和音乐具有的作用。
指出制作音乐的目的是为了节制人们的欢乐之情,君子是以节制私欲为欢乐的。
如《虞书》和《周颂·小毖》所载:懂得节制欢乐的君主才能够居安思危、守礼修德而善始善终;君子以节制私欲为欢乐,所以能够身处安乐而不忘艰危,守礼修德能做到不受外物影响而始终如一。
为什么要节制欢乐呢?因为凡事都有个限度,不加以节制,欢乐过分势必会有倾覆的危险。
由于人们道德修养的高低而对欢乐的追求也就不同,加上乐有雅正和邪僻之分,因此乐的作用也会大不一样。
雅正的音乐可以端正民风、鼓舞士气,具有补救时弊、移风易俗和帮助推行政令教化的巨大作用;而邪僻的音乐,如郑国和卫国的靡靡之音,则使人不免会产生淫乱邪恶的念头。
音乐的作用何以会如此巨大呢?因为当声律和谐协调的音乐演奏起来时,连鸟兽都要受到感染,何况是怀有伦常观念和好恶情性的人呢!【注释】[1]虞书:亦称《虞夏书》,是《尚书》中关于尧、舜、禹三代帝王事迹的记载。
班固对汉武帝的评价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不仅开创了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局面,还推进了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然而,对于汉武帝的评价,历史学家们的意见并不一致。
在其中,班固对汉武帝的评价尤为重要。
班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在《汉书》中对汉武帝做出了深刻的评价。
他认为,汉武帝“明聪英武,才略过人”,并称其为“神仙中之主也”。
班固认为,汉武帝在位期间,不仅能够制定出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还能够秉持“仁政”理念,并与百姓沟通,使国家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班固认为,汉武帝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是巨大的。
他推行了“推恩令”,使得百姓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福利。
此外,他还实行了“铁券法”,保护商人的财产安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此外,他还推行了“制度治国”,使得官员任用更加公正,国家的治理更加有效。
除了政治方面的成就外,班固还认为汉武帝在文化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汉武帝时期,经学开始兴盛,他还亲自编纂了《尚书》、《礼记》等经典,使得古代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他还兴建了许多文化建筑,如洛阳宫、长安宫等,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然而,班固对汉武帝的评价并不是完全肯定的。
他认为,汉武帝有时候过于独断专行,不顾及百姓的利益,使得国家发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例如,他曾经大规模修建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其他更加重要的方面。
总的来说,班固对汉武帝的评价是积极的。
他认为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成就都是值得肯定和称赞的。
然而,班固也有对汉武帝的批评,这些批评也是有道理的,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上的汉武帝提供了参考。
第三章中国历代治水方略演进与启示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治水活动贯穿始终。
各时期的治水方略无不打上了当时政治、经济、环境和文化背景的深刻烙印。
但是,治水方略中蕴含的科学光芒和人文精神是没有历史局限的,对于今天我们思考防洪减灾诸多问题,仍有极大的助益。
历史时期的治水方略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1.人与洪水抗争的技术观,源于人类主宰自然的观念。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以采集渔猎为主要生存手段,聚居地大多“择丘陵而处之”。
当社会进一步发展,人们离开丘陵,到平原去开发时,就难免受到河流洪水的威胁,出现了防洪的需要。
大规模的防洪工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相当阶段的产物。
我国战国时期开始修筑黄河堤防,至明清时我国七大江河重要河段的堤防防洪工程体系初步形成。
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程中,与洪水搏斗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加。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下游堤防兴建,逐步形成连贯的系统的堤防防洪工程,自此与洪水抗争的技术观便成为防洪的主流。
19世纪,西方工业革命引发了水利科学技术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人类可以通过修筑高坝形成水库,从而实现了以堤防防御洪水、通过水库调蓄洪水的防洪工程体系。
我国这一工程体系的出现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经过50多年的逐渐完善,已经成为保障江河湖泊沿岸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有效工程防御体系。
人与洪水抗争的技术观衍生出治水方略主要有:疏导洪水(开支河分流洪水或人为改道)、堤坝防洪(挡水或泄洪)、束水攻沙(以水冲沙、以堤固滩)等工程措施。
2.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西汉末年(公元1世纪前后),黄河流域的开发经历了夏商周及春秋战国,至此已经2000多年。
战国以来黄河下游平原有河堤防护也有400多年的历史,黄河下游华北平原(含今海河流域南系大部分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最繁荣、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而此时黄河北行河道进入了改道迁徙的前夕,黄河堤防决溢频繁。
西汉武帝(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7年)以来,治堤和堵口是国家大量的赋税收入在黄河的浊浪中化为乌有,百姓为治河付出了沉重的劳役。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检测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选择题1.汉武帝时,改变了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局面的是()A. “中朝”的出现B. “外朝”的出现C. 刺史的设立D. 推恩令的颁布2.下面关于西汉皇帝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 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B. 汉高祖﹣汉武帝﹣汉文帝﹣汉景帝C. 汉武帝﹣汉文帝﹣汉景帝﹣汉高祖D. 汉文帝﹣汉高祖﹣汉景帝﹣汉武帝3.“贤良对策治春秋,抑黜诸家孔孟求。
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
”这首诗歌中的场景开始于()A. 秦始皇统治时期B. 汉武帝统治时期C. 汉高祖统治时期D. 春秋战国时期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下列与“汉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①派张骞出使西域②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④将盐铁经营权下放至地方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③④5.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①维护皇帝的权威②恩赐亲戚③巩固统一④加强中央集权A. ①③④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③6.“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A. 李斯、秦始皇B. 董仲舒、汉武帝C. 魏征、唐太宗D. 寇准、宋真宗7.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高祖建立的政权称西汉,定都于()A. 洛阳B. 长安C. 北京D. 南京8.《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这一措施导致()A. 土地兼并严重B. 王国问题逐渐得到解决C. 七国之乱爆发D. 宗法原则被彻底地放弃9.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珍贵文物——素纱衣。
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丝织技术()A. 秦朝B. 汉朝C. 西周D. 三国时期10.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