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病因病机
- 格式:ppt
- 大小:185.00 KB
- 文档页数:51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多选或错选不得分)1.下列关于淀粉样变性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可知于结核病B.可见于骨髓瘤C.可以就是全身性疾病D.可以是局灶性病变E,由免疫球蛋白沉积而变成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浆3.关于血吸虫病的叙述,以下哪项就是恰当的()Λ,晚期急性虫卵结节出现大量类上皮细胞B.慢性虫卵结节的虫卵内毛蝴仍存活C.急性虫卵结节内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D.慢性虫卵结节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染E.肺内无虫卵结节形成4.液化性发炎常见于0。
A.脑B.心C.肾D.脾5.原位癌就是指()A.早期癌B.原发癌C.然膜内癌D.未出现迁移的癌E,未突破基底膜的癌6.以下H2受体拮抗剂中,抑酸促进作用最强大且长久而副作用最少的就是()。
A.西咪替丁B.雷尼替丁C.法莫替丁D.尼扎替丁7.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的灶状坏死属于()A.凝固性发炎8.液化性坏死C.干酪样发炎D.固缩性坏死E.坏疽8.甲亢危象的治疗,下列哪组最理想?()A.丙硫氧嗑咤+碘剂+泼尼松8.丙硫氧喀咤+泼尼松C.甲心疏咪哇十泼尼松D.丙硫氧嚅咤+甲磕咪嗖9.以下属营养必需脂肪酸的就是()A.油酸B.亚麻酸C.软脂酸D.硬脂酸E∙十二碳脂肪酸10.有关卢瓦龙县细胞癌的叙述,错误的就是()A.癌细胞形成角化珠B.不好厚腻膀胱和肾盂等处C.组织学上可有不同程度的移行上皮的特点D,呈圆形浸润性生长E.可由乳头状瘤恶变而来11.以下细胞中,再造能力最强的就是()。
A.心肌细胞B.骨细胞C.纤维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12.半抗原是指()A.既有免疫原性,又存有抗原性B.具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C.具备免疫原性,而没抗原性D.既没有免疫原性,也没有抗原性E∙与蛋白质载体融合后,可以赢得抗原性13.丙酮酸段化酶是哪一个反应中的关键防?()A.磷酸戊糖途径B.糖原制备C.糖原分解D.糖异生14.脂肪酸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CoA主要转变为()。
中医十大基本病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医学作为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医学体系,其研究内容包括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
其中,病机是中医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指的是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过程。
通过深入研究病机,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本文将围绕中医学中的十大基本病机展开讨论,包括气虚血瘀、阴虚阳亢、气滞血瘀等常见病机。
我们将介绍这些病机的内涵、诊断方法以及临床应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学中病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中医十大基本病机进行简要介绍,说明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中医十大基本病机的概念和特点,包括气虚血瘀、阴虚阳亢、气滞血瘀等病机的病理机制和表现。
此外,还会介绍病机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和问诊等内容。
在结论部分,将对本文内容进行总结,并探讨中医十大基本病机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和展望。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关于中医十大基本病机的信息。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介绍中医的十大基本病机,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和基本框架。
通过对气虚血瘀、阴虚阳亢、气滞血瘀等常见病机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的治疗原则和诊断方法,进一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辨证能力。
希望本文能够为中医传统医学的学习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促进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结论": {"3.1 总结": {},"3.2 应用": {},"3.3 展望": {}}}}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中医基本病机概述中医基本病机概述部分介绍了中医学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病机是指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规律。
中医认为,病机的形成是由于外感邪气、内伤情志、饮食失调等因素导致体内阴阳失衡,生理功能紊乱,从而诱发疾病。
中医关于“虚劳”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多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引起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虚,日久不复,均可成为虚劳。
《理虚元鉴·虚证有六因》云:“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
一、病因1.先天不足包括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衰弱、素体阴阳偏盛偏衰。
如父母体虚、胎孕失养、生育过多、喂养不当等,使察赋不足,精气不充,体质不强,易患疾病。
且患病后易致久病不复,使脏腑、气血、阴阳亏虚日甚,发为虚劳。
2.重病久病,失于调理罹患大病重病,邪气偏盛,耗伤脏气,气血阴阳亏损,或久病迁延不愈,精气耗伤,或病后失于调养,正气难复,均可演变为虚劳。
久病而成虚劳者,可因病性差异造成不同损伤。
如热病日久,耗伤阴血;寒病日久,伤气损阳;瘀结日久,新血不生,阴血暗耗。
如此迁延,阴精或者阳气受损难复,导致虚劳3.误治失治辨治失误,或用药不当,可使精气损伤。
如苦寒太过,损伤脾胃,耗伤阳气燥热太过,损耗津液;攻伐太过,伤阴耗阳。
误治失治亦延误救治时机,加重阴精、阳气耗损,更使正气难复。
不当使用金石、虫类、有毒之品,或长期、过度接触化学有害物质,使阴精气血耗损,渐成虚劳。
4.烦劳过度,损伤五脏烦劳过度,因劳致虚,日久成损,以劳神过度及房劳为多见。
如优郁思虑、积思不解、所欲未遂等过度劳神,易使心失所养,脾失健运,心脾两伤,气血亏损,久则成劳或早婚多育、恣情纵欲、房事不节、频繁手淫等,易致肾精亏虚,肾气不足,阴阳两损,渐成虚劳。
5.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不调,饮食偏嗜,营养不良,或饮酒过度,均致脾胃损伤,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来源不充,脏腑经络失于满养,日久形成虚劳之病。
二、病机1.虚劳病证,门类繁多,病机复杂,总括起来,基本病机为五脏气血阴阳的亏损。
幼年患虚劳者,常以先天为主因;成年以后患虚劳者,常以后天为主因。
虚劳虽有因虚致病,因病成劳,或因病致虚,久虚不复成劳的不同,而其病理性质,以本虚为主,表现为气、血、阴、阳的亏损,可兼见同病。
第3章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病因与病机【教学目标】掌握六淫的概念、六淫共同致病特点、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疠气、七情、痰饮、瘀血、结石的概念和致病特点。
邪正盛衰对虚实变化和疾病转归的影响。
阴阳失调所出现的各种病理变化。
气血津液失常所出现的病理变化。
熟悉劳逸过度、饮食失宜的致病规律。
发病的基本原理。
预防疾病的主要内容。
治疗疾病的主要原则及其基本内容。
中医学认为,任何病证都是在某种原因的影响和作用下,患病机体所产生的一种病态反映。
中医的病因学,不但研究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也探讨各种致病因素所导致的病证的临床表现,以便更好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病邪作用于人体,机体正气奋起抗邪,正邪相争,破坏人体阴阳相对平衡,或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或使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功能紊乱,从而影响全身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产生全身或局部的各种病理变化。
中医病机理论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防治原则是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病因一、外感病因(一)六淫1.六淫的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称为“六气”。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1)外感性六淫病邪多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而致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即为外感性。
六淫致病初期,常见恶风寒、发热、有汗或无汗、舌薄、脉浮等表证。
(2)季节性六淫之邪与六气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有关,而六气变化又有一定的季节性,故六淫致病亦有明显的季节性。
春天多风病,夏天多热病及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天多燥病,冬天多寒病。
(3)地域性六淫致病常与居住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
如久居湿地常见湿邪致病,高温环境作业常见火热病邪致病。
(4)相兼性六淫之邪可一邪单独致病,亦可二种以上邪气合并致病。
如外感风寒、风热、温燥、凉燥等;痹证中,风寒湿或风湿热三邪相兼致病。
(5)转化性六淫致病的发病过程中,病证证候特点与初受之邪所致的病证,可在一定条件下有所变化。
中医内科学复习资料(概念,病因病机,结语部分)第一章外感病证(病机:外邪侵表,正邪相争,脏腑功能失常)感冒概念: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
病因病机:感冒的主要病因为六淫之邪、时行病毒和正气亏虚,随季节不同,风邪常兼挟风寒、风热、暑湿而致病,病位在肺卫,病机为邪从皮毛、口鼻而入,犯及肺卫,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属表实之证。
临床表现:常呈多样化,卫表不和可见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肺失宣肃可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
在辨证时,有风寒、风热、暑湿之区别;有普通感冒、时行感冒之不同。
治疗原则是解表发汗,疏风宣肺,时行感冒则多偏重于清热解毒。
外感发热概念:是指已患有某种或多种内科疾病,又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体温升高,并持续不降,伴有恶寒、面赤、烦渴、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病机:正邪相争,阳胜则热主要治法:清热解毒、通腑泄气,养阴益气。
湿阻多发于夏令梅雨季节。
本病湿邪为患,病位于脾胃,病机是湿邪阻滞中焦,升降受阻,运化不利。
湿阻的治疗原则是祛湿健脾。
化湿、燥湿、利湿为重要治疗方法。
痢疾概念:因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病位病机:痢疾病位在肠腑,与脾胃有密切的关系。
痢疾的病机主要是邪滞于肠,气血壅滞,肠道传化失司,脂膜血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而成痢。
治疗: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通涩兼施。
疟疾概念:由于疟邪侵袭人体,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病因病机治疗:感受疟邪为病因,疟邪侵入人体,伏于半表半里,与营卫相搏则作,与营卫相离则止,再次与营卫相搏则引起再一次发作。
祛邪截疟为治疗原则。
第二章肺病证(肺气亏虚、阴津亏耗、寒邪犯肺、邪热乘肺、痰浊阻肺)咳嗽肺气不清,失于肃降,发为咳嗽。
中医护理学重点-病因病机1、六淫中最易伤人阳气的是:寒湿。
2、瘀血疼痛和特点:刺痛。
3、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邪正盛衰。
4、具有“善行”特点的病邪是:风。
5、燥邪最易伤肺。
6、在气虚的基础上表现以气的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为:气陷。
7、哪种病邪致病易引起病程长或反复发作:湿。
8、导致“疏泄功能失常,胆气上逆,血随气逆并走于上”的情是怒。
9、符合瘀血致病的病证特点是:刺痛。
10、阴盛格阳表现为:假热。
11、病因有多种,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病因阴阳失调。
12、你认为痰与饮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哪一川:浓度较大较黏稠者为痰,浓度较小较清稀者为饮。
13、“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指:正气不足,邪易侵犯人体。
14、先阴虚内热继而畏寒肢冷便溏属于:阴损及阳。
15、六淫是指: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16、风邪的特点:其性开泄。
17、寒气收引是指:使气机收敛,经络筋脉挛急。
18、久卧和劳力过度都会损伤:气。
19、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生风动血。
20、症见发热,烦渴,四肢困倦,胸闷呕恶者为何邪致病:暑湿之邪。
21、湿邪侵犯人体常先影响脾。
22、外感何种病邪,可引起干咳少痰,或痰液难咯,或痰中带血:燥邪。
23、造成着痹的主要邪气是:湿邪。
24、劳神过度主要损伤:心脾。
25、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取决于:正气的强弱。
26、“实”的病机概念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27、火邪、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是:易耗伤津液。
28、哪项属于火毒为患:水火烫伤。
29、气滞病机,主要是指:气机不畅,流通受阻,脏腑经络功能障碍。
30、“邪气盛则实”中的“实”是指:邪气亢盛而致的实证。
31、“精气夺则虚”中的“虚”是指:指正气不足而出现的虚证。
32、哪项不属于结石的致病特点:多发于六腑。
33、阴阳失调的概念是:阴阳之间失去平衡协调。
34、真寒假热证产生的机制为:阴盛格阳。
35、胃脘冷痛多因:寒邪犯胃。
36、病人因生气后,觉胸胁痞满,恶心呕吐,暖气不舒,其证属:肝气犯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