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土地调查外业关键技术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45.77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技术路线与方法一、技术路线围绕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农村土地调查按照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调查成果,采用无争议的权属资料,运用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和数据库及网络通讯等技术,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形成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技术流程,获取全国每一块土地的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信息,建立连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城镇土地调查,严格按照全国城镇土地调查的有关标准,开展地籍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工作,现场确定权属界线,实地测量界址和座标,计算机自动量算土地面积,并以调查信息为基础,建立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二、技术方法1.以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农村土地调查将以1:1万比例尺为主,充分应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手段,及时获取客观现势的地面影像作为调查的主要信息源。
采用多平台、多波段、多信息源的遥感影像,包括航空、航天获取的光学及雷达数据,以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对全国各类地形及气候条件下现势性遥感影像的全覆盖;采用基于DEM和GPS 控制点的微分纠正技术,提高影像的正射纠正几何精度;采用星历参数和物理成像模型相结合的卫星影像定位技术和基于差分GPS/IMU的航空摄影技术,实现对无控制点或稀少控制点地区的影像纠正。
2.基于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农村土地调查以1:1万主比例尺,以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基础底图,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在GPS等技术手段引导下,实地对每一块土地的地类、权属等情况进行外业调查,并详细记录,绘制相应图件,填写外业调查记录表,确保每一地块的地类、权属等现状信息详细、准确、可靠。
以外业调绘图件为基础,采用成熟的目视解译与计算机自动识别相结合的信息提取技术,对每一地块的形状、范围、位置进行数字化,准确获取每一块土地的界线、范围、面积等土地利用信息。
城镇土地调查以1:500比例尺为主,充分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全站仪等现代化测量手段,开展大比例尺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准确确定每宗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等信息。
CORS系统在广州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中的应用分析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VRS技术的CORS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然后主要介绍了GZCORS在广州市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分析。
标签CORS;VRS;应用一、CORS的含义随着GPS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普及,它在城市测量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
当前,利用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基准站(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 ,以下简称CORS)系统已经成了一种广泛应用的定位技术,它可以定义为一个或若干个固定的、连续运行的GPS基准站,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通信和互联网(LAN/WAN)技术组成的网络,实时地向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经过检验的不同类型的GPS观测值(载波相位,伪距)、各种改正数、状态信息,以及其他有关GPS服务项目的系统。
基于这些优势,国内省级、市级CORS有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并在生产应用中逐渐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而广州CORS系统(以下简称GZCORS)也在这股新技术潮流下应运而生,GZCORS包含了广州市国土局、从化、南沙、增城、花都和番禺六个基准站,GZCORS服务范围包括了广州中心城区及外围经济发达的大部分区域,为区内各测量单位提供实时定位修正信息,基本满足了广州测量的需求。
根据发送网络信息(改正模型)方法的不同,现有的网络CORS技术可以分为:虚拟基准站(VRS,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区域改正参数(FKP,Flachen-Korrektur-Parameter)、主辅站技术(MAX,MA)三种。
而GZCORS系统,是通过建立虚拟基准站(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以下简称VRS)的方式来获得高精度数据。
二、VRS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与常规RTK不同,VRS网络中,各固定参考站不直接向移动用户发送任何改正信息,而是将所有的原始数据通过数据通讯线发给控制中心。
41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工 程 技 术古人云“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说的是要想治理好国家,造福于人民,必须从土地的调查确权做起,可见土地调查在国民经济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准确、翔实的土地基础数据是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决策的依据,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全面发展的基础。
第一次土地详查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只采用了部分遥感和地面调查技术,以手工操作为主,成果以纸介质为主,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高,给每年的变更调查带来很多不便,许多地方的图纸经过多年变更,负载量过大已无法再变。
技术手段的落后,导致每年在变更调查上耗费了很大成本,而且成果难以保证图、数、实地一致。
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状况日新月异,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保护耕地,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战略性课题。
在这一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大决策。
在充分利用历年土地利用调查成果资料基础上,怎样利用现代科技保证土地调查数据的“高保真”,进一步发挥3S技术“精确制导”作用,改进传统的工艺流程,使正接近尾声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一直是值得各界人士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总结以往工作经验,本文针对第二次土地调查,提出几点认识和思考。
1 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在二调中的应用研究遥感影像是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表景观的综合影像,它客观、全面地记录了地表物体的多种特征的原理,研究地表物体的成像规律和影像特征,识别地面相应物体的性质、位置和大小等要素,并对各种地类影像进行解译,是解决智能土地分类的基础。
1.1摄影时间及摄影质量(1)摄影时间以近期两年之内为限,以求反映土地利用现状的最新变化情况,保证其现势性。
如摄影时间距开展土地调查时间超过两年,那么相隔时间段内将有很多的地类发生变化,遥感影像无法反映实地土地利用现状的真实状况。
土地调查中外业调绘的方法及经验摘要:本文以自己在全国第一和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多个测区的外业调绘经验作以总结,加以提炼,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调查外业调绘土地权属地类调查1. 引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精神,全面查清第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来我国土地利用的分类、分布、面积和权属的现状,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在江苏省范围内开展了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要求,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根据需要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对第二次调查成果中的影像、图形、地类和权属进行一体化的信息管理。
农村土地调查是二次土地调查的重要任务,应以查清土地利用状况为宗旨,为国土资源日常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外业调绘是土地调查工作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外业调绘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外业调绘的难点在于地类调查中各种地类图斑面积的掌握和线状地物调查中如何量测线状地物宽度、线状地物与其它界线或地物发生关系时的处理。
2. 外业调绘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2.1 外业调绘主要任务1、土地权属状况调查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以及公路、铁路、河流和国营农、林、牧、渔场、企事业单位等用地权属状况的调查,即查清哪些土地属国有,哪些土地属集体所有。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位置、土地分布状况、类型以及面积。
2.2 外业调绘的基本要求1、充分利用已有土地调查成果资料。
2、调查以实地现状为准,既要照顾历史更要尊重现实。
3、权属界线应步骤严谨、认定合法、位置准确、表示规范4、图、表、实地三者应一致且资料正规齐全。
5、外业调查时应实地逐图斑调查,图斑划分正确、取舍恰当、数据真实可靠。
3.外业调绘的基本方法3.1土地权属调查3.1.1 权属调查基本要求权属调查是土地调查中一个重要的法律程序,其基本要求是:权属合法、地类合理、界址清楚。
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技术要点(一)调查比例尺及数学基础贵州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的比例尺不小于1:1万,城镇土地调查比例尺采用1:500,独立工矿调查比例尺不小于1:2000o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56黄海高程系;标准分幅图采用3度带高斯-克吕格投影。
省级数据汇总完成后,统一进行转换为80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报国土资源部。
(二)基础数据选用原则为满足地类调查的准确性和现势性,采用国家统一提供的正射影像图(DOM)或我省更新调查制作的正射影像图(DOM)作为工作底图。
当同一地区具有多种数据时,数据选用原则:同时具备航空和航天影像时,优先选用航空影像;同时具有多个时相遥感数据时,优先选用最新时相的数据;同时具有不同分辨率遥感数据时,优先选用高分辨率数据;同时具有彩色和黑白遥感数据时,优先选用彩色数据。
(三)充分利用已有更新调查成果做好农村土地调查2004年以来,我省陆续完成了9个县(市、区、特区)的更新调查,并开展了41个县(市、区、特区)的更新调查,共投入经费约4000万元。
要充分利用已有更新调查资料,按照二次调查的技术要求,把更新调查的成果统一到二次调查的标准上来。
(四)行政区域界线及控制面积的确定第二次土地调查采用国家提供的省级行政区域界线,以及民政部门提供的县级行政区域勘界成果,作为各级行政区域控制范围;由该界线计算所得行政区域面积,作为调查控制面积。
1、行政区域界线和行政区域控制面积确定省级的行政区域界线采用国家提供的省级行政区域界线,作为我省土地调查的行政区域界线控制。
以图幅理论面积作为控制,计算图幅内界线各方椭球面积,汇总行政区域控制界线内所有图幅的面积,作为省级行政区域面积控制。
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和行政区域控制面积,参照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和行政区域控制面积的确定方法,由省统一制作计算。
2、行政区域界线和行政区域控制面积提供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和行政区域控制面积由国家统一提供。
浅述地籍调查外业作业的实施过程技术要点【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国家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对安徽某地区城乡地籍籍调查的程序、步骤与方法,以及调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所采取的应变措施。
【关键词】地籍调查宗地权属调查为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为加强城镇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使土地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的轨道,同时为了满足国家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需要,我院承担了本次地籍调查工作。
调查区内建筑物错综复杂、宗地数量多、部分土地正在办理征用手续,地形变化较快;且区内有少数民族群众居住,民风民俗忌讳较多,调查难度较大。
现在就本次地籍调查的外业工作谈点体会。
1调查目的本次调查工作的目的:进一步查清该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用地类别;查清每宗地的所有者、使用者、权属界线等,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数字化地籍测量工作,准确表述每一宗地的平面位置、权属界线、用途等;准确设置界标、精确测算面积、测绘地形地籍图及土地利用现状图。
2 准备工作2.1 宣传动员地籍调查中牵涉面广、涉及人员多,需要土地权利人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为顺利完成本次调查任务,在调查区内召开专题会议,强调本次调查的必要性、重要性。
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以确保地籍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发布公告,下发文件,还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使群众了解地籍调查工作的基本知识,从而为调查工作的展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2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调查区内实际情况拟定调查实施方案与步骤,采取任务一次性分解到组,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经费,评定调查成果质量的“四定一评”目标管理责任制。
2.3 收集资料收集历年土地申报材料;宗地图、勘测定界图、地籍调查材料、历年征地批文和发证登记等。
收集区内所有等级水准点和等级控制点的资料成果。
2.4 划分调查区根据调查区现有状况及今后的发展规划,确定调查范围;同时依现有道路、河流、沟渠等自然现状地物为边界划分了街坊。
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为了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我国进行了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
在这次调查工作中,我们深入各地开展调查,全面掌握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这次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等,全面了解了土地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利用情况。
通过这些调查方法,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地区的土地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土地资源的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比如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土地整治和保护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这次调查工作,我们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下一步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大对土地资源的整治力度,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监督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为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范文最新推荐------------------------------------------------------ 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技术报告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技术报告1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为了掌握准确、翔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决策,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全面发展,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第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来土地利用的分类、分布、面积和权属的现状,以及自然的变化和人为的变更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市人民政府根据上级人民政府有关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文件精神,决定于1月启动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项目任务通过竞标方式确定由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承接。
中心下属的数据采集部具体实施市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的实地调查工作。
调查工作自4月实施,至8月结束,形成了覆盖市1610平方公里的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和基本农田实地调查成果。
1.2项目任务1.2.1总体目标基于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综合采用遥感、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技术,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依据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本农田地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掌握调查区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集影1 / 23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locALHsT1.2.2实地调查任务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市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项目实地调查任务如下:(1)权属调查:权属调查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以及公路、铁路、河流和国营农、林、牧、渔场、企事业单位等用地权属状况的调查。
二次土地调查矢量数据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作者:谢文玉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第07期摘要:本文针对国家第二次土地调查,探讨了二次土地调查矢量数据加工过程中数据质量的控制方法,并结合赣州市章贡区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重点介绍了矢量数据质量自动化控制的关键技术问题。
关键词:二次土地调查;质量控制;GIS;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中图分类号:S973.1+5 文献标识码:A1引言在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建库中,矢量数据建库占到整个数据建库工作量的80%以上,怎样能够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二次土地调查矢量数据质量的自动化检核?依此来大幅度提高二次土地调查矢量数据的建库效率,已成为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在数据加工与建库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2数据质量的概念数据质量是指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在测量学中通常用误差来度量,在二次土地调查建库过程中,有许多生产环节,每个环节均产生一定的误差,按照误差传播理论,每项误差的传播直接影响到最终数据的质量。
而对于数据质量控制,很多人认为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是专家与学者研究的理论,其实,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数据质量控制在数据加工与建库过程中无处不在,一般来说,由于数据采集过程中某些因素的影响,因此误差总是存在,通常有位置误差、属性误差、时域误差、逻辑一致性误差、不完整性误差。
二次土地调查数据的数据质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基本质量要求是国家对土地利用管理和分析的适用性,即数据精度能够达到二次土地调查后土地利用、管理和分析应用的需要。
3“数据加工”与“质量控制”的关系按照作者的理解,质量控制是理论,数据加工是过程。
质量控制理论指导数据加工过程,数据加工的成果又必须符合质量控制的理论。
没有质量控制理论指导,数据加工的过程只能是盲人瞎马;没有数据加工的质量控制理论,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质量控制不仅仅适用于数据加工,也适用于数据采集,在数据采集阶段如果能尽可能的遵循质量控制理论,就能够大大减少后续数据加工的工作量。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浅析ArcGIS平台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摘要:以建设霞浦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例,系统介绍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目标、实现技术流程,分析ArcGIS平台在建库中的优势,指出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解决方式及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ArcGIS平台;数据库建设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意义、目标及主要任务(一)意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当前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二)目标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解决相关问题,具体目标如下:1.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技术标准,通过使用现代测绘、遥感等新技术方法,全面查清霞浦县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状况,保持土地利用基础图件和数据的现势性。
2.提高国土资源调查的科技水平,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强耕地保护,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日常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便利的条件,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使其成为今后开展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地籍管理、用地管理等业务工作的有效工具,为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科技化创造条件。
(三)主要任务(农村土地调查部分)1.开展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按国家的统一要求,以1∶10000为比例尺开展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查清全县农村集体土地及农、林、牧、渔场每一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等利用状况。
2.土地权属变更调查土地权属变更调查的具体任务是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有关要求,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林、牧、渔场等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进行补充调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林、牧、渔场等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成果,并对宗地权属、面积、界址等发生变化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变更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