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 格式:xls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表A2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已有土地分类对应转换关系表B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三大类对照表
续表B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三大类对照表
表B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对应关系表
续表B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对应关系表
表B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对应关系表
续表B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对应关系表。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新12类)
2007年8月5日,《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开始颁布执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将直接采用《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
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土地利用分类的地类编码和含义见表1-1:
表1.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和编码
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时,对《土地利用分类》中05、06、07、08、09一级类和103、121二级类按表1.2进行归并。
表1.2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新12类)
2007年8月5日,《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开始颁布执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将直接采用《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
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土地利用分类的地类编码和含义见表1-1:
表1.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和编码
`
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时,对《土地利用分类》中05、06、07、08、09一级类和103、121二级类按表1.2进行归并。
表1.2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
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已有土地分类对应转换关系
表B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三大类对照表
续表B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三大类对照表
续表B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对应关系表
表B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对应关系表
续表B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对应关系表。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表A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续表A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续表A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续表A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已有土地分类对应转换关系
续表B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三大类对照表
表B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对应关系表
续表B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对应关系表
表B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对应关系表
续表B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对应关系表。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新12类)2007年8月5日,《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开始颁布执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将直接采用《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
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土地利用分类的地类编码和含义见表1-1: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时,对《土地利用分类》中05、06、07、08、09一级类和103、121二级类按表1.2进行归并。
违法建设:建设单位或个人未依法取得国土、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或擅自改变批准内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管线及其他设施;未经批准或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和临时建(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
违法建设,是指在规划控制区范围内,未经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违反建设审批规定的建设项目,未按规定取得有关建设许可证的建设行为。
违法建设是行政管理中的常用概念,但在国家立法层面并无“违法建设”的专属概念和相关定义。
在法律上,“违法建设”这一常用概念对应违反规划行政许可规定的行为,并且对应违反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和建筑管理规定的竞合性违法行为。
违法用地:未取得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占用土地的;擅自改变批准用地位臵或四至范围使用土地的;通过非法交易取得土地使用权的。
违法用地是指土地使用者或土地占有人未按照或者有意曲解,规避《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擅自处置土地的,行为。
如非法转让、出租农村集体土地或宅基地,部分或者全部占有国有或集体土地,非法转让行政划拨土地,未达到土地开发条件擅自转让土地,县级以下政府擅自出让或者非法买卖国有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在临时用地上建造永久性建筑等。
土地违法行为是指单位和个人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即不履行土地管理法规定的义务或滥用权利与职权,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
表A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续表A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续表A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续表A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表A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已有土地分类对应转换关系
表B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三大类对照表
续表B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三大类对照表
表B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对应关系表
续表B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对应关系表
表B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对应关系表
续表B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对应关系表。
⼆调《⼟地利⽤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地利⽤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第⼆次全国⼟地调查⼟地分类(新12类)
2007年8⽉5⽇,《⼟地利⽤分类》国家标准开始颁布执⾏,第⼆次全国⼟地调查将直接采⽤《⼟地利⽤分类》国家标准。
《⼟地利⽤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级、⼆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级类、56个⼆级类。
其中⼀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地、⼯矿仓储⽤地、住宅⽤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地、特殊⽤地、交通运输⽤地、⽔域及⽔利设施⽤地、其他⼟地。
⼟地利⽤分类的地类编码和含义见表1-1:
表1.1 第⼆次全国⼟地调查分类和编码
开展农村⼟地调查时,对《⼟地利⽤分类》中05、06、07、08、09⼀级类和103、121⼆级类按表1.2进⾏归并。
表1.2 城镇村及⼯矿⽤地。
附录A
(规性附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表A2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附录B
(规性附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已有土地分类对应转换关系表B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三大类对照表
续表B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三大类对照表
表B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对应关系表
续表B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对应关系表
表B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对应关系表
续表B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对应关系表。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新12类)
2007年8月5日,《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开始颁布执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将直接采用《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
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土地利用分类的地类编码和含义见表1-1:
表1.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和编码
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时,对《土地利用分类》中05、06、07、08、09一级类和103、121二级类按表1.2进行归并。
表1.2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