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离骚(节选)》知识点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3
一、重点词语1.长太息以掩涕..兮(掩涕:掩面拭泪)2.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谇:谏诤)3.謇朝谇而夕替.(替:废弃,贬斥)4.虽.九死而未悔(虽:纵然,即使)5.众女..嫉余之蛾眉兮(众女:喻指许多小人)6.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蛾眉:喻指高尚德行)7.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遥诼:造谣,诽谤)8.偭.(miǎn)规矩而改错(偭:背向,引申为违背)9.竞周容以为度.(度:法度,准则)10.宁溘.(kè)死以流亡兮(溘:突然,忽然)11.夫熟异道..而相安(异道:不同道)12.忍尤.而攘诟(尤:罪过)13.伏.清白以死直兮(伏:守,保持)14.悔相道..之不察兮(相道:观察,选择道路)15.及.行迷之未远(及:趁着)16.驰椒丘且焉止息..(止息:停下来休息)17.退将复修吾初服..(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18.高余冠之岌岌..兮(岌岌:高耸的样子)19.忽反顾以游目..兮(游目:放眼观看)20.佩缤纷..其繁饰兮(缤纷:繁多)2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未变:不会改变)二、通假字1.偭(miǎn)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2.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邑”通“悒”,忧愁苦闷。
)3.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凿。
)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5.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显著。
)6.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三、古今异义1.怨灵修之浩荡(古义:荒唐。
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投机取巧。
今义:技艺巧妙。
)3.偭(miǎn)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
今义:改正错误。
)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处境困窘。
今义:经济困难。
)5.宁溘(kè)死以流亡兮(古义:随流水而消逝。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离骚重点知识点总结一、《离骚》的主要内容《离骚》是由《离骚》、《天问》、《卜居》、《卜居》四篇组成。
其中,《离骚》是全篇的开篇之作,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篇。
《离骚》以屈原的心灵独白为主线,通过他对自己身世的描述和对楚国政治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和国家兴亡的深刻认识。
在《离骚》中,屈原首先描述了自己的出身和经历,他出生在楚国贵族世家,却因为朝廷政治斗争被流放,这种身世的矛盾使他产生了诸多的感慨。
接着,他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以及对历史名人的追思,展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他通过对自己的思考,表现了对个人命运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呼吁人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机会,奋发向上,不要轻言放弃。
同时,屈原也对楚国政治进行了批评和反思。
他认为楚国政治的腐败和民间的疾苦,是导致楚国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他通过对楚国政治的描述和批评,暗示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他认为,国家的兴衰与人民的善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唯有改变人们的品行和民风,才能使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二、《离骚》的重点知识点总结1.文学风格《离骚》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形式上,《离骚》采用辞赋的形式,辞赋是中国古代骚体诗的一种,它具有古朴高远的特点,以古代宫廷音乐的方式吟唱。
辞赋的韵律调子饱满悠扬,音律优美。
《离骚》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华丽的辞藻,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在内容上,《离骚》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和对人生的反思,展现了屈原的思想理念,表达了他对人生和国家的关怀之情,具有较高的哲理性。
整篇作品在音韵、意境、结构和情感上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2.语言特点《离骚》语言简练,古朴高远。
在辞赋这种古代中国音乐诗歌传统的影响下,《离骚》运用了优美、悠扬的韵律和华丽、雄浑的辞藻,如同音乐般流畅动听,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离骚(节选)知识梳理素材原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译文: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
我只不过是洁身自好却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进谏,到傍晚就遭毁弃!他们毁坏了我蕙草做的佩带,我又拿芬芳的白芷花来代替。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我只怨君主啊真是荒唐,你始终是不肯洞察我的胸臆。
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姿容,于是造出百般谣言,说我妖艳狐媚!那些贪图利禄的小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方圆和规矩他们可以全部抛弃。
追随着邪曲,违背了法度,却厚着脸皮自吹符合先王的道义。
我忧愁,我烦闷,我承受着无边的罪戾,我困顿潦倒在这人妖颠倒的时期!我宁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哦,那凤鸟怎么能和家雀合群?自古以来本就这样泾渭分明。
哪有圆孔可以安上方柄?哪有异路人能携手同行!我委屈着自己的心志,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暂且忍痛把谴责和耻辱一起担承。
保持清白之志而死于忠贞之节,这本为历代圣贤所赞称!我后悔,后悔我当初没有看清前程,迟疑了一阵,我打算回头转身。
【高中语文】最新人教版语文知识点―离骚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一、重点词语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8.?:?(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二、通假字1.错:?(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tún)郁邑余?(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三、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①余虽好修?(kuā)以?(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5.虽:①余虽好修?(kuā)以?(jī)羁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四、词类活用1.?羁:余虽好修?(kuā)以?(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五、古今异义的词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
离骚知识点(总结10篇)当然,由进到退是要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和斗争的。
延伫步止息等语,让我们看到一位犹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
兰皋椒丘的意味,正如唐代吕延济说:行止依兰椒,不忘芳香以自洁也。
最终,诗人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这一句既包含让步,又带着倔强。
只求洁身自好,这是碰壁之后的让步;复修初服,全然不顾自我获咎之由正是自我太好修了,这是不计功利得失的倔强。
以下制芰荷以为衣兮,……芳菲菲其弥章从各方面写自我衣饰的高洁。
作者不惮繁复地描述种种衣饰,意在证明他修身之严。
读起来,这几句诗给人无限郑重的感觉。
其中,忽反顾杂文抠猓酆跛幕和前面的复路是相应的。
最终,作者再次重申自我独好修以为常。
独字表现出作者认定自我的原则是正确的并甘愿为之付出的自觉态度,带有一点自豪的味道。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坚信自我,至死不变。
对于这一部分,我们应当把握以下几点:①屈原和楚怀王的矛盾。
楚怀王贤愚不分,没有主见,轻易听信周围群小的挑拨。
有关诗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②屈原和群臣(主要指楚国旧贵族)的矛盾。
群臣妒忌贤才,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他们投机取巧,毫无原则。
有关诗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竞周容以为度。
③屈原和楚王、群臣产生矛盾的根源。
屈原的美政梦想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这是导致他在现实中碰壁的根本原因。
举贤授能就是要任人惟才,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循绳墨而不颇就是要完善法度,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
这极大地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
屈原意识到楚国的危险处境,深知楚国仅有改革政治,才能富强起来,才能与强秦抗衡。
他一心为国家的前途研究,群臣却只顾自我眼前的利益,这就构成了尖锐的矛盾。
楚怀王昏庸浅薄,经不起小人挑拨,不能采纳他的主张,疏远了他。
④屈原的品格与精神。
屈原洁身自好,决不与周围群小同流合污,并誓死坚持真理,捍卫梦想。
有关诗句:民生各有所乐兮,……岂余心之可惩。
《离骚》知识点总结《离骚》知识点总结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骚》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文学常识(1)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
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
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
如萧统《文选》中的“骚”类、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就是对整个楚辞而言。
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
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
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
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他怀着亡国的悲痛,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一生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
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昏庸王室和腐败贵族的无比憎恨和对楚国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离骚知识点总结离骚知识点总结《离骚》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错:规矩而改错(通“ ”,措施)2.邑:郁邑余兮(通“ ”,忧愁苦闷)3.:何方之能周兮(通“ ”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 ”,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 ”,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 ”,返回)(二)词类活用1.:余虽好修以兮(名作动, )2.淫:谣谓余以善淫(动作名,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 )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 )(三)古今异义词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古义: |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 |今义:技艺巧妙)3.改错:规矩而改错(古义: |今义:改正错误)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 |今义:经济困难)5.流亡:宁死以流亡兮(古义: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四)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①制(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①余虽好修(kuā)以(jī)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5.虽:①余虽好修(kuā)以(jī)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五、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4.余虽好修以兮,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六)关于屈原的`对联:① 何处招魂,香草还当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长沙岳山的三闾大夫祠 )② 衷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教材梳理文题解读关于《离骚》篇名的含义,司马迁释为“离忧”,班固释为“遭忧”,王逸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
近世学者,则有人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乐曲“劳商”之转音,其义相当于“牢骚”(游国恩《楚辞概论》)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作者作品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
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
屈原的作品,共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一改《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的风格,变为句式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
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背景纵览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
楚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
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
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
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
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
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字词梳理1.通假字来吾道.夫先路也(道:通“导”)2.实词皇览.揆余初度兮(览:看,观察。
揆:揣度)纫.秋兰以为佩(纫:连缀、联结)日月忽其不淹.兮(淹:停留)昔三后.之纯粹兮(后:君王)恐皇舆.之败绩(舆:车)及前王之踵.武(踵:脚后跟)。
《离骚(节选)》学习要点【学习目标】1.体会诗歌中移情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2.了解《离骚》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理解节选部分的主旨。
3.感受《离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字词积累1.识字记音。
苗裔(yì) 孟陬(zōu) 辟芷(zhǐ) 宿(sù)莽骐(qí)骥(jì) 驰骋(chěng)2.识记字形。
孟陬苗裔嘉名骐骥皇舆弃秽险隘幽昧谗言驰骋三、通假字1.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锡”同“赐”,赐给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辟”同“僻”,偏僻3.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道”同“导”,引导四、词类活用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名,字,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取字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纫,名词用作动词,贯串连缀的意思3、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秽,形容词用作名词,秽恶的行为4、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佩,动词用作名词,佩带在身上的装饰物五、特殊句式1、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2、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六、夯实基础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该词语⑴苗裔(yì):后代子孙⑵孟陬(zōu):夏历正月⑶揆(kuí)揣度、衡量⑷肇(zhào)开始⑸重(chóng):加上⑹扈(hù)被、披⑺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⑻汩(gǔ):原意为水流迅疾,此比喻光阴如流水般地飞逝⑼搴(qiān):拔取、攀、折⑽阰(pí)::山坡、岭上⑾骐骥(qíjì):骏马2、辨析下列加横线的词的含义:①惟庚寅吾以降介词在②肇锡余以嘉名介词把、用③又重之以修能介词用④纫秋兰以为佩介词用⑤乘骐骥以驰骋兮连词来⑥长太息以掩涕兮连词表并列关系,相当于“而”可不译①帝高阳之苗裔兮助词的②又重之以修能助词不译③恐年岁之不吾与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④夕揽洲之宿莽助词的⑤恐美人之迟暮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
《离骚(节选)》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四、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
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
②今义:技艺巧妙)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
②今义:改正错误)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
②今义:经济困难)
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
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
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七、难句翻译
1.余虽好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译: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这也是我心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也不后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译: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译: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就退隐了,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译: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
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译: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译: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佩带。
8.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译:世上的清芳和污浊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译: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