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致富经新农业2019年/第4期/下半月刊/总第893期(来源:致富帮)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新政解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
这意味着2019年国家将着重建设农村地区高标准农田。
一、高标准农田的条件要求在国家自然资源部印发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中,就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出以下条件要求:1.符合国家发布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符合土地、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的有关规定。
2.农田水资源有保障,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标准,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
3.农田相对比较集中,这样建设起来才能集中连片。
4.农田具备建设所必需的水利、交通、电力等骨干基础设施。
5.所在地区地方政府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高度重视,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积极性高。
以上就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满足的前提条件。
二、高标准农田的补贴额度2018年,国家农业农村部公示了《2018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拟激励省份名单》,激励省份为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海南省。
在分配2019年度中央财政资金时,将对每个激励省份新增安排1亿到2亿元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
同时,根据之前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通知要求,国家对于该项目的补贴金额将以省份为单位加权平均计算,通常亩均财政资金投入为1 500元以内。
一般来说,建设一亩高标准农田,农民拿到手的补贴会在1 000元左右。
此外,按照规定,北京、天津、上海、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浙江、福建、海南、西藏等地根据实际情况可拿到相对更高的财政补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亩均财政资金投入不超过1 100元。
三、高标准农田的补贴方式 1.补贴对象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须经当地有关职能部门认定或登记。
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组织,须在有关职能部门注册登记,财务状况良好,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可持续经营能力和自筹资金能力,无不良诚信记录。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标准农田具体要求为统一和规范我区农田建设标准,进一步推动全区农田水利建设向纵深发展,通过总结近年来我区农田水利建设的经验和技术,制定本标准。
一、综合标准1、高标准农田是指运用工程、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对基本农田进行综合治理,使之成为稳定高产、抗灾保收、节水高效、生态优化的农田。
2、按照区域农田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旱、涝、洪、渍、碱综合治理,使灌溉水源保障、灌排设施齐全、林网规模建设、田间道路畅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合理,灌溉节水效果明显。
引黄灌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达到川地园田化,坡地梯田化,有雨蓄得住,洪水排得出。
3、按照区域水资源情况,灌区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
4、基础设施建设符合水利、农业、林业、交通等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建设管理规范,工程质量合格,运行管理良好,充分体现规范、节水、高效的原则。
5、基层水利科技服务体系健全。
建管并重,区域内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机构健全,主体明确,责任落实,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长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实行用水户参与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灌溉管理的体制机制。
灌区信息化建设纳入灌区建设与改造规划,按用水量和核定的水价收取水费。
适时开展业务培训,管理人员达到相应技能。
6、本标准适用于全区新建、改(扩)建的高标准农田。
灌区工程建设与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定。
二、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1、渠道工程(1)以现有工程为基础,规划科学,配套完善,形成灌溉渠系网络。
灌溉用水量不超过本流域或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质符合农业灌溉用水标准。
灌区骨干渠道流量规模以节水灌溉制度下的设计灌水率和控制灌溉面积确定。
设计灌溉保证率不低于75%,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低于0.5,中型灌区不低于0.6,小型灌区不低于0.7,井灌区不低于0.8。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耕地资源日益减少,我国粮食生产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下面,本人将从高标准农田的概念、建设标准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高标准农田的概念高标准农田,顾名思义,指的是标准较高的农田,也就是相对于传统的农田,在耕作方式、农栋设施、土壤质量等方面都要达到更高的标准。
其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农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
二、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1.土地质量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要选好土地,同时,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
根据国家关于耕地质量标准的规定,对于适宜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地,其耕地单元面积应不少于1.2亩,土层厚度应不少于40厘米,土层含砂率不超过35%,土壤容重在1.0克/cm³以下。
2.耕作模式标准:传统的耕作方式多为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并且容易破坏土壤结构,甚至引起土地沙化、退化等问题。
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采取机械化、智能化的耕作方式,保证农业生产的高效、科学、现代化。
3.农用地设施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还需要规范化的农用地设施。
根据国家规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户应当在网格化管理、数据化管理、智能农业管理等方面进行投入,大力推广雾化灌溉、滴灌等节水技术,改善农户的水土环境并提高生产效率。
4.农田环境保护标准:为保护农田环境,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国家应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重金属等使用的监管力度,大幅减少相关污染。
同时,采用覆盖式耕作,增加有机肥的使用,实现自然循环式农业,保证农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质量和产量,缓解粮食紧缺的问题,从而有力地支持我国农业发展。
它将促进农业的“绿色化”,保护环境,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使得农业生产更具有可持续性。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2010年版)》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2010年版)》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1〕167号)各市国土资源局:《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2010年版)》已经省政府批准,现印发你们,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2006年版)》同时废止。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2010年)行业投资强度(苏南地区)容积率农副食品加工业≥253万元/亩≥1.0食品制造业≥253万元/亩≥1.0饮料、烟草制造业≥253万元/亩≥1.0纺织业≥253万元/亩≥0.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53万元/亩≥1.0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53万元/亩≥1.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53万元/亩≥0.8家具制造业≥253万元/亩≥0.8造纸及纸制品业≥253万元/亩≥0.8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260万元/亩≥0.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73万元/亩≥0.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73万元/亩≥0.7医药制造业≥373万元/亩≥0.9化学纤维制造业≥367万元/亩≥0.9橡胶制品业≥260万元/亩≥0.9塑料制品业≥267万元/亩≥1.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53万元/亩≥0.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00万元/亩≥0.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3万元/亩≥0.6金属制品业≥293万元/亩≥0.7通用设备制造业≥300万元/亩≥0.7专用设备制造业≥300万元/亩≥0.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00万元/亩≥0.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00万元/亩≥0.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50万元/亩≥1.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00万元/亩≥1.1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253万元/亩≥1.0——结束——。
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一、施工技术规范1.《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是本领域的重要规范之一,它规定了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标准。
2.《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K18-19是关于渠道防渗工程方面的技术规范,它规定了渠道防渗工程的施工标准。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是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测量规范,它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的标准。
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8-9是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组织设计规范,它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标准。
5.《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范》SL223-1999是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方面的验收规范,它规定了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验收的标准。
6.《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J201-83是地基与基础工程方面的验收规范,它规定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验收的标准。
7.《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99是灌溉与排水工程方面的设计规范,它规定了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设计标准。
8.《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是水利建设项目方面的经济评价规范,它规定了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标准。
9.《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91是渠系工程方面的抗冻胀设计规范,它规定了渠系工程的抗冻胀设计标准。
10.《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是水利建设项目方面的经济评价规范,它规定了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标准。
二、规程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项目验收规程》是土地开发整理方面的验收规程,它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项目验收的标准。
2.《土工试验规程》SD128-87是土工试验方面的规程,它规定了土工试验的标准。
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SL/176-1996是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方面的施工质量评定规程,它规定了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施工质量评定的标准。
三、标准1.《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是土地开发整理方面的标准,它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披标准(TD/T 1033—2012)刖百11 x IB 12观X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总则35建设目标35.1总体目标35.2具体目标36建设条件36.1基础条件36.2建设区域47矍设内容与技术标准57.1-般规定57.2±地平整工程57.3灌洌与排水工程67.4田间道路工程675农田肪护与生态坏境保持工程67.6其他工程78翟设程序78.1 t 设it 划78.2基fit调查78.3实施方案78.4顶目实施88.5基本农田剤定98.6后期管护99公众参与910 土地权同管理911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1011.1信息化建设1011.2档案管理1012绳效评价10 附录A11附录B13附录C16附录D17刖百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岀的规则起草。
为规X推进农村士地整治工作,加強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严恪耕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城乡貌筹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制定本标准。
本规x由中华人民XX国国士资源部提出并IH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士地整治中心、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XX大学。
本标fill起草人:本标准参与编制人员:本标准由中华人民XX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1XH本标准规定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建设条件、建设内容与技术指标、建设程序、公众参与、士地权橢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绩效评价等。
本标准适用干全国X围内开展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活动。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除应禮循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现定。
2规X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干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eisffi有的修改单)适用干本文件。
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2008 土壤环境fit量标准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 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XGB/T 50363—200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XTD/T 1004—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005—2003农用地定级观程TD/T101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XTD/T101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32—2011基本农田则定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诸和定义适用干本文件。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区域选择、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管理要求、监测与评价、建后管护与利用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
高标准农田建设除应遵循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28407-2012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5-2012 农用地定级规程GB 50265-2010 泵站设计规范NY 525-2012 有机肥料标准TD/T 1032-201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 1033-201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NY/T 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标准农田well-facilitied farmland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按照规定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农田。
3.2 高标准农田建设well-facilitied farmland construction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目标,围绕农田主要限制性因素或全面质量提升而开展的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与培肥、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并保障其高效利用的建设活动。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苏省补充耕地质量评定规范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苏省补充耕地质量评定规范的通知(苏农业〔2013〕30号)各市、县(市、区)农委(农林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为了规范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提高补充耕地质量,根据《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江苏省补充耕地质量评定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苏省国土资源厅2013年12月24日江苏省补充耕地质量评定规范第一条为了规范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程序和方法,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提高补充耕地质量,根据《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是指对补充耕地农业生产条件符合性、耕地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意见的行为。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按占补平衡原则实施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前进行的耕地质量评定。
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是开展补充耕地验收的重要环节。
其他涉及耕地质量建设的工程项目竣工后耕地质量评定,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四条省农业委员会负责全省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管理工作,其所属的江苏省耕地质量保护站(以下简称省耕保站)负责日常工作。
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规范,开展本辖区内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其所属耕地质量(土壤肥料)工作机构承担具体工作。
第五条省耕保站负责建立和管理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专家库。
专家应从多年从事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管理、科研教学人员中遴选,入选技术专家原则上应具备副高以上职称。
江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试行)_湖北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细则湖北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细则选择颜色发表日期2013 年3 月14 日共浏览237 次字体颜色【关闭】【字体放大正常缩小】湖北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细则一、总则(一)为切实加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实现投资目标,达到预期效益,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参照湖北省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有关技术规范和建设规程,结合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实际,制定本细则。
(二)凡国家立项投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各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规划及设计、科研院校、施工单位等相关单位,均须按本实施细则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检查验收。
二、综合标准(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机耕作业方便、林网建设适宜、良种良法种植、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
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较高水平。
灌排设施齐全,灌排自如,灌溉设施、排水设施、田间道路应合理搭配,配套相应建筑物;格田基本规范、田间道路布置合理,农机通行、耕作方便。
项目区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农田林网适宜,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项目区要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项目区要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要按灌区或流域进行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治理,每个项目区示范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0000 亩;丘陵山区可由2~3 个相邻地块组成,每个地块面积不小于3000 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2148-2012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2148-2012是中国国家标准,是农田建设的基本准则和规范,旨在提高农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率,保护农田资源,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
该标准共分为七个章节,分别是引言、术语与定义、农田基本建设、农田维护管理与改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农田土壤肥力建设与管理、农田防护和农田调控。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章节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引言部分,该章节主要是对该标准的背景和目的进行说明。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不合理的农田开发利用,许多农田存在着土地质量差、水资源短缺、农田污染等问题。
为了提高农田质量,保护农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力,制定了这项标准。
接下来是术语与定义部分,该章节主要是对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的术语进行定义。
这些术语包括农田、耕地、坡耕地、斜坡地、农田基本建设等。
明确这些术语的含义,便于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第三章是农田基本建设部分,该章节主要是对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规范。
其中包括农田平整、坡耕地防护、农田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保证农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高效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是农田维护管理与改良部分,该章节主要是对农田的管理和改良进行规定。
包括农田防渗排涝、农田培肥施肥、农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改良,能够保持农田的良好状态,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第五章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部分,该章节主要是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进行规范。
包括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田灌溉管理、农田水源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水资源是农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保证农田良好生长和高产的基础。
第六章是农田土壤肥力建设与管理部分,该章节主要是对农田土壤肥力的建设和管理进行规定。
包括土壤改良和保育、有机肥的施用、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11.07•【字号】郑政办〔2023〕42号•【施行日期】2023.1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郑政办〔2023〕42号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郑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11月7日郑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第一章发展现状一、总体建设(一)2011年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十二五”以来,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积极组织申报并整合各方面的项目资金,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通过粮食生产核心区、“百千万”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农田水利项目县、农田水利现代化示范乡镇、田间工程、农田水源工程等项目的实施,采取治水、改土、整田等工程,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的建设目标,提高了农田配套水平和保障能力,提升了农田产出率和效益。
截至2020年年底,郑州市耕地面积315.4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面积208.5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面积120.29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21.42万亩,覆盖永久基本农田比例58.23%,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范围内高标准农田面积47.31万亩,为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成效“十二五”以来,郑州市从设施建设、技术推广、合理种植、科学灌溉等方面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高标准农田范围内灌溉面积121.42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93.96万亩,节水灌溉率达77.38%,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8.6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率达73.01%。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10.27•【字号】嘉政办发〔2022〕51号•【施行日期】2022.10.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嘉政办发〔2022〕5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嘉兴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已经九届市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0月27日嘉兴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为切实加强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市建设,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浙政办发〔2020〕84号)等精神,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提升粮食产能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要目标,聚焦重点区域,统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建设内容,加强建设管理,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工作,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努力把高标准农田打造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样板工程和美丽乡村的亮丽风景。
(二)目标任务。
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工作具体包括绿色农田示范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其中,绿色农田是指在高标准农田基础上建成的设施齐全、土壤肥沃、科技先进、高产高效、绿色生态的高质量高标准农田样板,是高标准农田的升级版;高标准农田是指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耕地。
高标准基础农田标准高标准基础农田标准是指对农田的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水利设施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细管理的一种农田质量要求。
下面是关于高标准基础农田标准的一些参考内容。
1.土壤质量要求:(1)土壤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应在中性或弱碱性范围内,有机质含量应达到一定比例,保证土壤肥力。
(2)土壤养分含量:土壤中必需养分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应符合作物生长的需求,保证农田的高产稳产。
(3)土壤结构和持水能力:土壤应具有良好的结构和适宜的质地,保证农田的透气性和持水能力。
2.地形地貌要求:(1)农田的平整度:农田应保持平整、整齐的土地形态,以利于机械化作业和水分的均匀分布。
(2)农田的坡度和坡向:农田的坡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得大于作物种植的坡度限制值;坡向应合理安排,以利于水土保持和水利设施的建设。
(3)农田的地势和水源:农田应位于相对较高的地势上,便于排水和灌溉;附近应有可靠的水源,以满足农田的灌溉需要。
3.水利设施要求:(1)灌溉系统:农田应建立合理的灌溉系统,包括渠道、水井、水泵以及喷灌、滴灌等灌溉设施,以保证农田的灌溉效果和水分利用率。
(2)排水系统:农田应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渠、排水沟、排水管等设施,以保证农田排水畅通,防止水涝。
(3)水资源利用:农田应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合理利用水源,采取科学合理的节水措施,提高农田的用水效率。
4.精细管理要求:(1)农田土壤监测:定期对农田土壤进行监测,分析土壤养分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合理施肥和调整土壤性质。
(2)作物轮作和合理种植密度:根据农田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合理制定作物轮作和种植密度,保证农田的土壤肥力和利用效益。
(3)病虫草害防治:定期进行病虫草害监测,采取适时的防治措施,保证农田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
综上所述,高标准基础农田标准涵盖了土壤质量要求、地形地貌要求、水利设施要求和精细管理要求等方面。
1 / 2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田基建与水土保持
【发文字号】苏政办发[2009]127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9.11.16
【实施日期】2009.11.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苏政办发〔2009〕12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
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省农业委
员会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的《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
意,现印发各地贯彻实施,并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精心组织,科学编制建设规划
高标准农田是指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
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农业生产田块。目前,我省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35%左右,
2 / 2
到2020年要达到60%,每年需新增高标准农田150万亩。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这一建
设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组织编制
2010-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全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由省农业委员会牵头负
责,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水利厅等部门参加,省农业资源开发局具体
组织编制。各地的规划由市县人民政府指定牵头部门组织编制。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
划,要与编制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复垦整理开
发等专项规划相结合,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统筹协调推进。要全面深入地开展农田现状
调查,掌握真实情况,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和项目区域,落实推进建设措施,合理
安排年度计划。规划建设区域要坚持集中连片,突出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确保高标准
农田长久稳定。
二、严格标准,统筹协调推进建设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年度组织实
施。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