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强震低死亡率原因揭秘 所有建筑抗9级地震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8
地震烈度和地震等级有什么关系震级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
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
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
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倍。
比如说,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
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弱震震级小于3级。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
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三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地震烈度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
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
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
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
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
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
地震知识竞赛题含答案地震知识竞赛题(含答案)引导语: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其中地震波又分为S波及P波。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地震知识竞赛题(含答案),欢迎参考。
一、单选题1、各级政府应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A)并组织实施。
A、防震减灾规划B、震害预测C、抢险救灾对策2、(A)的发生,一般是由于活断层错动造成的。
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C、陷落地震3、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B)或趴在排椅下。
A、站立B、蹲下C、快跑4、在商场、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应选择(B)的柜台或柱子边,或在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并注意护头部。
A、玻璃B、结实C、漂亮5、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遇到地震时,要(B)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A、离开B、抓牢6、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遇到地震时,要(B)重心,躲在座位附近,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A、提高B、降低7、在户外避震应就地选择(B)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A、楼房边B、开阔地C、水塔下8、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指对社会、城市有重大价值或(A)的工程,这些设施被地震破坏,危害性大,损失严重,会造成城市功能的瘫痪。
A、重大影响B、重要意义C、重点要求9、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A)相结合”。
A、救助B、抗震建设10、防震减灾规划一般应包括:规划纲要、地震小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C)、震前应急准备和震后早期抢险救灾对策、震后恢复重建规划等部分。
A、地震安全性评价B、城市的地震区划C、震前综合防御规划11、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最主要的原因是(A)A、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B、地面开裂。
12、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B)。
A、中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B、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13、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C)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A、三个月B、1—2年C、10年14、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B)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回顾智利1960年9.5级史上超级大地震智利:强震五十年北京时间2010年2 月27 日14 点34 分,智利遭遇世纪罕见的8.8 级特大地震,相当于15 个汶川地震的能量。
尽管这次地震被称作人类有记录以来第五大地震,但对于智利来说,这并不是最糟糕的一次。
五十年前,人类有记录以来排名第一的9.5 级大地震同样发生在智利。
坐落在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智利是个不折不扣的“多震之国”,自1973 年以来,该国已经发生了13 次里氏7.0 级以上地震。
地震给这个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也让智利人学会了如何将地震这个怪兽带来的伤害减至最小。
文/刘旭阳2月27日凌晨3时34分,智利南部城市瓦尔迪维亚,莫妮卡.佩莱德斯在深沉的睡梦中被剧烈的摇动惊醒。
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她惊恐地发现自己的房子在一股巨力的控制下前后猛烈摆动,电视机和家具在房间里四处乱飞。
就在莫妮卡大脑一片空白的时候,她73岁的继父阿曼多第一时间就确认这是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地震,并异常冷静的出现在她面前,拉起莫妮卡逃出了岌岌可危的家。
没有人比阿曼多更了解地震的可怕。
当1960年5月22日,里氏9.5级智利大地震——又称瓦尔迪维亚大地震发生时,他就在这座受灾最严重的智利西南部港口城市里,亲历了那地动山摇的一刻。
不出阿曼多所料,这一次,在离瓦尔迪维亚约500公里的智利马乌莱地区外海海底59.4公里深处,发生了里氏8.8级的特大地震,震中距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100公里,距智利首都圣地亚哥320公里。
然而与50年前那起9.5级的巨震比起来,这次的地震似乎只能算作小儿科了。
50年前的史上最强震在五十年前那场骇人听闻的史上最强震发生的前一天,即1960年5月21日凌晨六点,智利南部的阿劳科省首先发生了一场小规模地震。
尽管规模不大,但却意外损毁了该地区的通讯设施,并致使当时的智利总统豪尔赫.阿莱桑得利被迫宣布取消了传统的“伊基克战役”纪念日庆典。
当智利政府正在开始筹备向受灾地区实施援救的时候,第二场更猛烈的地震于当地时间5月22日下午14点55分袭击了瓦尔迪维亚城。
2019年智利地震的原因范文篇一:智利地震对我国抗震的启示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抗震工程学》题目智利地震对我国抗震的启示学时36学分2姓名纪殿彬主讲教师王建强指导教师年级20XX级联系电话134****2320Emailbdcjdb6688@163.提交日期20XX.12.6摘要20XX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强地震,但是人员伤亡仅700。
其中的经验值得我们国家学习。
其中包括建筑设计及施工规范,管理监督,及人员素质培养三方面。
关键词智利地震抗震Abstract20XXonFebruary27,strongearthquakehappened8.8levelinChile.Bu tcasualtiesonly700people.One'sexperienceisworthourcountryto learn.Includingbuildingdesignandconstructionstandard,managementandsupervision,andthequalityofpersonneltrainingthreeasp ects..Keywords:Chileearthquakeseismic1引言20XX年1月12日海地太子港遭遇7级强震,据海地政府估计遇难人数22.26万。
20XX年2月27日,时隔一个半月智利又发生里氏8.8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3月17日,智利官方公布地震和海啸的死亡人数为795人。
但是据专家估计,智利地震的破坏性堪比100个海地强震。
释放的能量,几乎相当于海地太子港地震的500倍。
智利和海地相比,可以说智利创造了一个抗震奇迹。
智利这个国家是怎样做到的?它的经验对我国和其它国家有什么借鉴意义呢?可以说智利创造这样的奇迹绝不是偶然是和智利整个国家的抗震意识和防震意识有着深刻的联系的。
2智利防震分析和海地地震相比,智利地震虽然震级更高,但是震中位于圣地亚哥市以南325公里处,距离康塞普西翁市100公里,震源深度大约为35公里。
日本9级特大地震简介徐锡伟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9级特大型地震,地震持续时间达5分钟,诱发了超过10米高的海啸,不仅冲刷了日本东北部海岸建构筑物、船只、汽车等所有地面物品,还引起了火灾、核电站设施爆炸、核泄漏和上万人死亡,这不仅仅是日本的灾难,也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灾难,引发了全球对核电站安全的担忧。
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如果我们能够从中吸收有用的养分,有可能让我们今后更从容面对未来的地震灾害。
1地震基本参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23秒(东京时间)地点:日本本州东部海岸附近海域,北纬38.322,东经142.369震中: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地震矩释放量:3.6×1022Nm,Mw=9.09级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北美板块及更西的欧亚板块之下的巨型逆断层上(上图显示日本地震震源百年复发间隔的发震概率图:2011年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板块边界带上(蓝色矩形框内,是原来预测的多个小于8级潜在震源a, B1, B2, b, c, d,and e级联破裂的结果)震源深度:24.4km震源机制解见下图:根据主震和余震和已有地震的准确定位资料和震源机制解等,可以推测发震断层: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到北美板块及更西的欧亚板块之下的巨型低角度逆断层,属板块边界带地震。
发震断层走向:194.9度,倾向西,倾角14.9度。
用于约束板块俯冲带几何结构的地震分布图(据/earthquakes/eqarchives/subduction_zone/usc0001xgp/)板块俯冲带发震断层倾角拟合(据/earthquakes/eqarchives/subduction_zone/usc0001xgp/)板块俯冲剖面模型图(右侧为太平洋板块,下插到西侧北美板块(左侧)之下引发东北部海域9级特大地震破裂范围:南北长450km,东西宽150km破裂速度: 2.0km/s破裂持续时间:300 S,比汶川地震多3分钟最大断层滑移量:18m(据日本国立地球科学与防灾研究所资料)日本东北部海域9级特大地震震源破裂分布图(据日本国立地球科学与防灾研究所资料)GPS观测到的同震位移场:38.5度附近最大东南向位移7m(据名古屋大学Takeo Ito等,2011)。
∙地震灾害会对人类生态环境造成持续的影响。
(√)∙地震活动频度相对较高的时段称为地震活跃期。
(×)∙地震造成的没有明显错动的地面裂缝称为地震断层。
(×)∙对于一次地震而言,只能有一个震级。
(√)∙震级相差一级,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2 倍。
(√)∙地震基本参数是指发震时刻、震源位置和震级。
(√)∙震中的地理位置用经纬度表示。
(√)∙发生大的浅源地震后,离震中越近,受到的破坏或影响越轻。
(×)∙同一地震,震源越深,所造成的影响或破坏越重。
(×)∙一般来说,地震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地震横波引起地面水平晃动。
(√)∙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程度叫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大小仅与震级大小有关。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都是用来描述地震破坏程度的量。
(×)∙根据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烈度区。
(√)∙我国采用13度的地震烈度表。
(×)∙地震烈度与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因素无关。
(×)∙一般而言,地震横波先于地震纵波到达地表。
(×)∙纵波是指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震级较大的地震发生后,位于震中附近的人们一般先感觉到上下震动,然后才感到左右摇晃。
(√)∙通常,地震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递。
(√)∙地震纵波能够在地球的各个圈层内传播。
(√)∙地震序列是指某一个时间段内,连续发生在同一震源体内的一组按时间次序排列的地震。
(√)∙震源深度大于100千米的地震称为深源地震。
(×)∙河北唐山大地震属于城市直下型地震。
(√)∙主震前的地震称为余震。
(×)∙在主震—余震型序列中,主震是地震序列中最大的地震。
(√)∙从地震成因看,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都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
(√)∙地震通常发生在距地面100千米以下的地方。
(×)∙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最主要原因。
潍坊市纪念汶川地震5周年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一、判断题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A、对B、错2、城乡规划应当确定地震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A、对B、错3、国家对需要抗震设防的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给予必要支持。
有关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应当与抗震设防要求相衔接。
A、对B、错4、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A、对B、错5、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
A、对B、错6、我国地震预报水平目前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但地震预报仍是世界难题。
A、对B、错7、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市、县政府应当建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
A、对B、错8、为建立健全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应当将地震监测信息向社会公布,为社会提供服务。
A、对B、错9、震级和烈度都表示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能量越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A、对B、错10、地震时,由于地震波的作用,地面水平摇晃及上下跳动,摇晃幅度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A、对B、错11、震中距是指从地面上的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随着震中距越大,也就是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越远,地面造成的损失越小。
A、对B、错12、我国西部地区地震比东部地区多,但同样震级的地震一般在东部地区造成的损失比西部地区严重。
A、对B、错13、受郯庐地震带影响,我市大部分县(市、区)都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
A、对B、错14、历史上潍坊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A、对B、错15、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智利的里氏8.9级地震。
A、对B、错16、地震三要素分别是:发震时间、地点、震级。
A、对B、错17、历史上从未记录到破坏性地震的地方,今后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A、对B、错18、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地区,今后绝对不会发生强震。
“VIII度设防”不等于“抗8级地震”作者:张玉川来源:《城市与减灾》 2013年第6期北京市门头沟地震局张玉川2013 年,4·20 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一则“8 级抗震建筑为何抵抗不了7 级地震”的新闻再一次激起了民众对我国建筑质量问题的担忧。
更有网友气愤地留言“说好了抗8 级地震呢?”这个新闻之所以能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和气愤,是因为每一次破坏性地震灾害的发生,都有大量的人员伤亡。
冰冷的数字既触动着每一个人内心最脆弱的那根弦,又使民众直观地认为我国的建筑质量极差。
因为工作的原因,笔者每年都会组织一些人员进行地震应急救援培训,每次培训间歇时总会有人问:我国的建筑质量到底怎么样?从和他们的交谈中可以发现,他们认为建筑商偷工减料、赚黑心钱。
正是这种长期的信任缺失导致每有建筑倒塌事故发生,民众都会简单地把其归结为建筑质量问题。
就拿这次芦山地震来讲,官方报道的震级是7 级,而部分按照Ⅷ度抗震设防进行建设的房子发生了损坏,他们就简单地认为肯定是某一环节出了问题,要不然房子不会损坏。
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向民众介绍一些建筑抗震设防方面的知识,以期解答民众心中关于建筑抗震方面的部分困惑。
建筑工程没有“8 级抗震”这一说根据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总结一下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从此规范可以看出,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是抗震设防烈度而不是震级。
如果单从设防目标来看,不管是大震、中震和小震,最低的目标都是“不至于倒塌或者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那么,抗震设防烈度和震级有何不同呢?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定义,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100)防震减灾知识问答一百题一、地震基本知识1、什么是地震?什么是地震灾害?答:地震,是人们通过感觉和仪器觉到的地面振动。
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
强烈的地面振动,即强烈地震,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成为灾害,凡由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为地震灾害。
2、什么是地震三要素?答:地震的发震时刻、震中和震级,称为地震三要素。
发震时刻就是地震发生的时刻。
地震发生的地点叫做震中,常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当然也要标明该地的地名。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M来表示。
3、何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答: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略微有点扁的圆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球上每天都要发生上万次地震,这些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中的特殊部位,我们把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做震源。
震源在地面的投影叫震中。
实际上震中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根据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h≤70公里)、中源地震(h=70~100公里)和深源地震(h >300公里)。
4、何谓地震震级?答:地震震级是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
它是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到的,只与地震能量有关。
一次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二万吨黄色炸药(TNT)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
震级相差1.0级,能量相差30倍。
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
5、什么是里氏震级?答: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
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
如果用地震面波计算震级,则用MS表示;如果用地震体波计算震级,则用ML表示。
在60年代,里克特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地震学权威。
里克特很善于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热心回答公众提出的有关地震的问题,因此里氏震级这一术语很快成了衡量地震大小的人人皆知的术语。
目前世界上已测得的最大震级为里氏8.9级(1960年智利大地震)。
2022年-2023年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单选题(共50题)1、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
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
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
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
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
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A.地震的表现即地面的破坏B.地震首先破坏地面建筑物C.地震灾害后的主要表现D.地震带给人类巨大的伤害【答案】 B2、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如果从泉州出发,到达埃及的航海路线依次经过的大洋与海峡是:A.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海—红海B.南海—孟加拉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阿拉伯海—地中海C.南海—印度洋—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红海—阿拉伯海D.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红海【答案】 A3、甲误将一件内藏5000己人民币的旧大衣扔到垃圾堆,旧大衣被拾荒人乙拾到,并发现了此钱。
后甲闻讯前往乙家要钱,未果。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已丢弃衣服和钱,不应该再要回B.乙依据先占原则得到衣服和钱C.该钱为隐藏物,乙因发现而取得D.乙应将钱还甲,仅仅保有大衣【答案】 D4、孟德斯鸠曾说:“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人一样勇敢。
”这是一种典型的:A.心物平行论B.诡辩论C.地理条件决定论D.相对论【答案】 C5、甲委托乙购买某型号山地车一辆,乙到商场后发现山地车脱销,担心甲急需使用,遂为之购买普通自行车一辆,甲拒收,乙诉至法院。
智利强震低死亡率原因揭秘所有建筑抗9级地震2010年3月17日,智利中部康塞普西翁市,一栋正在发售的办公楼因为“强柱弱梁”的设计而屹然不倒——虽然部分楼层楼板已经坍塌。
本报特派记者零距离观察探求智利有效防御特大地震之谜文/本报特派智利记者何涛、李颖图/本报特派记者王维宣当地时间2月27日凌晨3时,一场8.8级特大地震突袭智利,地震强度之大震惊世界。
有专家称,智利地震的破坏性堪比100个海地地震。
浩劫过后,智利与海地却交出了两份截然不同的灾害报告。
海地政府估计,地震造成约30万人死亡——实际死亡人数难以准确估计。
3月16日,智利政府公布的死亡人数仅为507人(包括众多震后海啸中的丧生者)。
这是一场世纪浩劫,也是个抗震奇迹。
智利是如何有效防范超级巨震的?智利的经验对其他国家有何借鉴意义?前往智利采访的本报记者努力地寻找着答案。
启示1防震的建筑设计智利有效防御大地震的原因之一:建筑精巧的抗震设计和严格的工序监督3月10日,广州日报记者乘车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机场前往市区。
一路上交通顺畅,车流时速超过100公里。
放眼望去,高速公路两旁看不到一栋倒塌的建筑。
很难想象,这是一座刚刚经历了大地震劫难的城市。
尽管里氏8.8级大地震发生在距离圣地亚哥325公里之外,但圣地亚哥市感受到的地震强度也达到了8.2级。
地震发生在凌晨,圣地亚哥仍在睡梦中。
大地震突袭时,不少人前一秒钟还躺在床上,后一秒钟就掉到了地上。
极为罕见的是,这种极其强烈的晃动竟然持续了约两分半钟。
法律规定所有建筑按抗9级地震设计大地震后,李国伟连忙赶回家查看房屋的受损情况。
李国伟是祖籍广州的智利华侨,2009年,他在圣地亚哥市西南边的卡雷拉探戈小镇自建了一栋别墅。
打开家门后的一幕,让李国伟觉得不可思议,经历了8.8级特大地震和一系列强烈余震后,屋里摆放的陶瓷器具竟然完好无损,整栋房子没有出现一条裂缝。
实际上,巨震之后圣地亚哥99%的房屋都成功地躲过一劫。
圣地亚哥市有不少房屋开裂,但仅有20多栋房屋严重受损,600万圣地亚哥人有惊无险。
与李国伟的房屋一样,智利所有新房建设都有严格的建造程序和监督流程。
一栋新房的建造过程,蕴藏着智利众多建筑成功抵抗大地震的秘密。
按照智利当地法律的规定,所有建筑在开建之前,都必须由专业机构进行设计。
2009年年初,李国伟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了一张房屋平面图,然后交给圣地亚哥市一家设计师事务所设计。
“不需要自己操心地震的问题,设计师会考虑的。
”李国伟说,自1985年地震后,智利政府就要求所有建筑都按照抗击9级地震的标准来设计。
1985年,圣地亚哥发生8级特大地震,只造成170多人死亡。
独具匠心特意将楼板“断”成两块一个月之后,新房设计完成了。
简简单单的一栋私人住宅,设计师事务所拿出了几十张工程图纸,涵盖房屋结构、水电、煤气等各方面。
为了拿到这些设计图纸,李国伟共支付了2万美元的设计费——设计费按建筑面积收取,李国伟的别墅占地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
随后,设计图纸被送到圣地亚哥市政府公共工程部审核,通过审核后,才能拿到政府颁发的建房许可证。
报建后,政府公共工程部按造价的1%收取费用。
李国伟的别墅里有一个面山的庭院。
坐在院子里的李国伟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房子独特的防震设计:“混凝土楼板被特意设计成两块,中间用橡胶或是泡沫分隔开。
当地震来临时,可以缓冲巨大的冲力,可以保证楼板不会因为扭曲而断裂。
此外,房屋的梁柱里还加入了许多钢筋等加固材料。
”巧妙的防震设计是智利众多新建筑的共同特点之一。
在地震中,圣地亚哥机场候机楼连接高速公路的一座桥梁一端塌陷,引发了外界的普遍质疑。
对此,设计师的回应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原来,设计师是“故意这么设计的”。
设计师的考虑是,如果连接桥的两端都固定连接,大地震来临时,强大的张力会拉垮与之相连的候机楼或是高速公路。
只有一端固定,大地震来时,没有固定的一端受力后会自然塌下来,既保护了候机楼,又保护了公路。
记者在智利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康塞普西翁市区看到,一栋头部出现30度倾斜的高层建筑,有数层楼的楼板都塌了,但大楼的柱并未断裂。
框架结构的建筑,虽然楼板塌陷,但只要大楼的柱不出问题,就不至于造成整栋楼倒塌。
由于经常遭受大地震的袭击,深知大地震的破坏力无法抵抗,所以智利防震设计的理念不是建造坚不可摧的建筑,而是尽可能地缓冲、释放地震能量,并最大限度地保全建筑物。
圣地亚哥的一位建筑设计师说,目前智利广泛采用“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
这一设计理念是为了特大地震发生时,通过梁的断裂来缓冲地震能量——但是柱不会断,尽可能保证楼房不会整体倒塌,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伤亡。
此外,不要建太高的房子,也是智利的经验之一。
除了首都圣地亚哥有一些散落在市中心的高层建筑外,老城区大多都是低层建筑。
在康塞普西翁和塔瓦罗这样的中小型城市,大多都是一层或二层楼的建筑。
严格监管结构工程师、力学计算师……在圣地亚哥所有新房的建造过程中,严格的监督贯穿始终。
当着记者的面,李国伟扳着手指数了起来:“一次、二次、三次……”在他建房的过程中,设计师事务所的结构工程师和力学计算师曾先后7次查看工地。
第一次是在房屋动工前。
施工人员在地基和周边区域各挖了几个1米多深的坑,结构工程师和力学计算师现场查看土质后,决定新房地基应该挖多深。
第二次是在选材时。
所用水泥和低碳钢的型号以及钢板的厚度等,都要严格遵守设计标准。
倒地基时,结构工程师和力学计算师又来了,查看所用钢筋的粗度和分布的密度。
每一次浇铸混凝土前,监督人员都会拿走几小箱样品,送到智利大学去检测,查看混凝土的强度能否达到设计要求。
智利政府规定,每栋房屋建设时混凝土样品都要送检。
在快完工时,设计人员又亲临工地展开全面查看,还仔细检查了楼顶金属架构的焊接是否牢固——一系列的监督流程十分繁琐,而且耗时很长,但产生的效果也相当明显。
李国伟建房足足花了一年时间。
在这期间,李国伟经常到工地,看着结构工程师和力学计算师在现场不讲任何情面的监督,他“反而感觉很满意”。
“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请另外一个设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来监督这个设计师事务所的设计师,但我没有这样做。
”经济实用精细设计、严格监督≠高房价圣地亚哥市政府公共工程部除了负责审核图纸外,也负责验收。
验收程序并不复杂,政府官员主要查看房屋是否按照设计图纸建造,查看建筑结构、外形及各种尺寸有没有严格遵循设计数据。
如此精细的防震设计,加上如此严格的流程监督,新房建成后的经济性如何,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
李国伟的别墅造价并不算太高。
占地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的别墅总共花费102万美元,其中买地花费12万美元,建房花费90万美元。
几个月前,广东顺德的一个老板到圣地亚哥考察,看到李国伟的新房后赞叹不已:“同样的房子,在顺德至少要价1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智利的房价呈温和上涨的态势,但涨幅远低于中国的大城市。
目前,圣地亚哥市中心高层建筑的房价,每平方米约为8000元人民币。
智利政府对于低收入人群购房有一系列的补贴政策:低收入者购买总价4万美元以下的住房,补贴4000美元;购买总价4万美元以上、8万美元以下的住房,补贴8000美元;而购买8万美元以上的住房,则没有任何补贴。
与此同时,智利政府禁止没有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在当地买房,这相当于把国际炒家的企图扼杀在了萌芽中。
启示2强有力的事后监督智利有效防御大地震的原因之二:强有力的事后监督确保了一整套制度的实施到位河岸大厦倒塌已过去了11天,智利国家电视台的女记者莫尼卡也在楼前驻扎了11天,一辆新闻直播车就停在莫尼卡身边,只要有一丝新进展,她就会立即进行现场直播,告诉所有智利人。
河岸大厦唯一的反面典型大地震过后,河岸大厦成为了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市中心唯一一栋倒塌的高层建筑,是不折不扣的“楼倒倒”。
50米高的建筑卧倒在地的照片传遍了全世界,成为智利大地震的另类标志。
康塞普西翁市的高层建筑总共不到1000栋,特大地震造成其中的57栋受损,7栋受损严重的高层建筑需要推倒或重建,其余50栋受损建筑仍有待评估。
记者看到,倒下的河岸大厦大部分框架依然完整,柱已折断,钢筋裸露在外。
据了解,地震发生后大厦的头部首先折断,向一边歪了45度。
就在这期间,52人从大厦里逃了出来。
随后,大厦的底部也被“扯”断,整栋大楼倒塌。
27名住户随后被营救了出来,8人不幸丧生。
倒楼之后死者家属已启动诉讼程序与河岸大厦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邻不到50米的另一栋高层住宅楼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而只是发生了20度的倾斜。
相形见绌,倒塌的河岸大厦在智利国内引发了另一场“地震”。
关于河岸大厦的报道连续多天占据着当地媒体最重要的版面。
随着媒体刨根问底式的持续报道,全体智利人都盯上了这栋“完全不应该倒下的房子”。
地震后,智利政府专门聘请了美国的调查人员对建筑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展开调查。
大厦的建筑商名叫索库尔公司,大厦倒塌后,该公司对外声称,建造这栋建筑符合所有的法律规定。
智利国家电视台的记者玛塔说,目前河岸大厦的死者家属已启动诉讼程序,分别起诉建筑施工方和开发商。
一旦法官确认大厦确实存在质量问题,被告可能会被判刑及面临巨额罚款。
智利当地一家华文报刊的总编辑包容说:“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要让所有人都知道真相。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事后追究机制和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才能保证一整套规定实施到位而不沦为纸上空谈。
启示3骨子里的“防震基因”智利有效防御大地震的原因之三: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普及的防震知识相比于海地大地震,智利大地震尽管震级更高,但所幸震中位于圣地亚哥市以南325公里处,距离康塞普西翁市100公里,震源深度大约35公里。
而海地地震的震中距离首都太子港仅有15公里,震源深度约13公里。
地理条件地广人稀震中远离大城市智利特大地震造成伤亡人数少,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密不可分。
智利南北长4350公里,东西最宽处仅362公里,最窄处只有96公里,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
全国人口1600万,地广人稀。
首都圣地亚哥是智利最大的城市,拥有600万人口,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仅有50万人口。
记者在智利的国土上行进了2000多公里,途经大片无人地带,有时在高速公路急行1小时,路边看不到一户人家。
这样极其分散的人口分布,是智利大地震伤亡较少的客观因素之一。
习以为常防震意识深入骨髓智利人普遍拥有防震意识,也是伤亡较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全球有记载的超级地震大多发生在智利。
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了有记录以来全球最大的地震,震级达到了惊人的里氏9.5级。
地震引发了3次大海啸,共造成5700人死亡;1985年,智利又发生了一次8级大地震;今年再次发生8.8级地震。
据记载,智利是全世界地震最频发的国家,全球四分之一的地震能量是从狭长的智利释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