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习题 (6)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森林培育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良种基地是按照国家是有关技术要求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基地。
以下不属于良种基地的是。
答案:苗圃2.大多数树种结实存在着明显的大小年现象,结实量的多少因树种差异很大。
栎类树种的结实情况属于。
答案:丰歉年明显3.以下因子不属于森林立地构成范围的是答案:动物的影响因子4.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方法有答案:根据环境因子的异同来划分5.有关树种选择的原则,错误的说法是答案:适应性原则6.以下属于生态公益林的是答案:种子林7.水土保持林对树种选择最主要的要求是答案:适应性强8.混交林培育的最重要的意义是混交林能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也就是混交林能成分利用答案:营养空间9.林业生产中,采种一般在哪个时期进行?答案:壮年期10.良种基地是按照国家是有关技术要求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基地。
下面不属于良种基地的是答案:苗圃11.下列树种中,适合采用插干造林。
答案:杨树12.在开展造林规划设计工作前要准备的图面资料,下列选项除外。
答案:交通图13.油松造林一般选择做造林地。
答案:半阴坡、半阳坡14.在黄土高原地区鱼鳞坑整地适用于。
答案:地形破碎的陡坡15.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是。
答案:适地适树16.林业生产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做到适地适树:答案:选树适地选地适树改树适地改地适树17.种子贮藏寿命与()关系最为密切,并对其进行控制可有效延长种子寿命。
答案:贮藏温度种子含水量18.从林木结实角度出发,将林木发育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答案: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青年期19.林地剩余物和植被清理方式有答案:带状清理全面清理块状清理20.植苗的优点可以概括为:答案:节约种子应用于大多数树种和各种立地条件人工幼林郁闭早,初期生长迅速21.室外坑藏与低温层积催芽的催芽方法相同,在种子贮藏期间其生理过程却完全相同。
答案:正确22.在森林的效益中,经济效益要大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答案:错误23.困难立地是指造林比较困难的立地。
绪论一、概念1、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 1、森林培育学的内容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2.、森林培育的对象人工林和天然林3、森林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
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三、论述题 1. 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
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
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
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一、基本概念(10分,每题2分)1 森林立地类型2 发芽势3 种子休眠4 造林规划5 封山(沙)育林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 能源林树种选择要充分考虑()等A 生物量B 抗逆性C 萌蘖更新能力D 早实性2 按空间配置方式划分,人工混交林类型主要包括()等A 行状混交B 针叶树种与针叶树种混交C 块状混交D 阔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3 森林收获更新作业的类型主要包括()等A 生长抚育B 透光抚育C 皆伐D 择伐4 检验种子发芽能力的因子包括()等A 种子优良度B 发芽势C 平均发芽时间D 千粒重5 播种育苗中播种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等A 作床B 种子消毒C 种子催芽D 化学除草6 山地块状整地方法包括()等A 高台整地B 鱼鳞坑整地C 水平沟整地D 穴状整地7 移植苗培育方法主要包括()等A 芽苗移植B 幼苗移植C 大树移植D 成苗移植8 人工造林方法主要包括()等A 飞机播种造林B植苗造林C 封山育林D 人工出近天然更新9 下列哪些属于农林复合经营中的林——农复合类型?()A 林农间作B林药间作C 农田林网D 草牧场防护林10 按立地条件分类,我国次生林主要类型包括()等A 硬阔叶混交林B 灌木林C 干燥马尾松林D 潮湿肥沃的山杨林三、简答题(20分,每题4分)1 立地因子有那些?2 主要有哪些途径提高森林生产力?3 苗木质量评价包括那些主要指标?4 造林地基地清理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包括那些?5 为什么要进行人工修枝?四、论述题(36分,每题9分,任选4题)1 如何正确统筹树种选择的物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2 林地化学除草的方法有哪些?3 种子湿藏与层积催芽有何区别与联系?4 什么条件的林分适宜于择伐主伐更新?5 举例说明如何确定人工林林分的密度。
6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包括那些?7 如何确定抚育采伐的开始期?8 哪些因素对插穗生根有影响?五、应用题(每题14分,任选1题)1 用实际例子说明,人工林混交方式按照树种类型分为哪些?在人工林营造中为什么大力推行混交林?2 结合实例说明天然次生林的特点以及如何对低效天然次生林进行改造?一、基本概念(10分,每题2分)1 森林立地类型: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 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森林培育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立地质量2 发芽势3 母树林4 农林复合经营二、多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 森林的五大林种主要包括()等A 用材林B 防护林C 水土保持林D 种子林2 按树种功能类型划分,树种的混交类型主要包括()等A 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B 灌木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C 针叶树种与针叶树种混交D 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3 提高天然林森林生产力水平的途径主要包括()等A科学整地B立地的选择和调控C林分结构调整D 合理的抚育经营4 评价种子发芽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等A 发芽率和发芽势B 种子含水量C 种子的净度和千粒重D平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5 环境控制育苗的优点主要包括()A 育苗时间长,且不受季节限制B 投资大、成本高C 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D 苗木抗逆性强6 低价人工林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等A 造林树种选择不当B 营造纯林C 整地粗放,栽植技术不当D缺乏抚育或管理不当7 在苗木培育过程中,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施肥的()A 肥料施用方法B 苗木特性和肥料特性C 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D 肥料事施用次数8 造林调查设计与造林规划设计的关系为()A 造林调查设计是造林规划设计的基础B 规划设计是具体设计,调查设计是总体设计C 现进行造林调查设计后开展造林规划D 造林调查设计受造林规划的指导和宏观调控9 下列哪些属于农林复合经营中的林——农复合类型?()A 林农间作B林药间作 C 农田林网 D 草牧场防护林10 天然林更新的标准主要包括()A 3年保存率>80%B 择伐迹地的更新目的树种幼苗>3000株/hm2C 当年成活率>85%D 皆伐迹地保留目的树种幼树>3000株/hm2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适地适树包括哪些途径与方法?2 贮藏期间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有哪些?3 森林立地包括哪些主要因子?4 修枝有什么作用?森林培育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立地质量: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森林培育复习题选择题:1. 树木直径生长规律符合( A )型曲线。
A.S型;B.J型;C.反J型;D.L型2. 通常根据一年中林木( A )生长期的长短,把林木分成前期生长类型和全期生长类型。
A.高;B.直径;C.材积;D.叶3. 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综合称为( C )A.环境条件;B.生长条件;C.立地条件;D.生活条件4. 通常立地主导因子的数量为( B )。
A.一个因子;B.一到二个因子;C.三个因子;D.四个因子以上5. 树种选择的生态学原则是指所选择的树种应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即( A )A.适地适树;B.满足造林目的;C.满足社会需求;D.实现经济价值6. 树木开花过程属于( A )过程。
A.发育;B.生长;C.生长和发育;D.再生7. 在一定范围内,林分的光合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则产量( D )。
A.开始减少;B.继续增加;C.保持恒定;D.不再增加甚至还会减少8. 停止农业利用一定时期的土地称( B )A.四旁地;B.撩荒地;C.荒山荒地;D.农耕地9. 下列林分中属于特种用途林的是( C )。
A.护路林;B.护提林;C.国防林;D.水源涵养林10. 树种选择的经济学原则是指所选择的树种应尽可能地满足 ( D )要求。
A.适地适树;B.造林目的;C.社会;D.经济价值11.树木在花芽分化前的生长为( A )。
A.营养生长;B.生殖生长;C.发育;D.个体生长12. 立地条件也称为( A )。
A.环境;B.立地;C.立地指数;D.生长条件13. 立地指数法是用标准年龄时的( B )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A.林分平均高;B.优势木平均高;C. 最近5年高生长;D.胸高以上高生长14.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是( A )。
A.生物学特性包括生态学特性;B.生态学特性包括生物学特性;C.它们之间没有关系;D.它们都包括在林学特性之中15.速生的树种( B )丰产树种。
绪论一、概念1、森林培育学;2、森林培育二、简述题1、森林培育学的内容2.、森林培育的对象3、森林的三大效益三、论述题1. 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答案:一、1、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1、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2、人工林和天然林3、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
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三、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
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
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
习题三
一、名词解释:10%
1、森林立地
2、乡土树种
3、林分结构
4、农林复合经营
5、造林成活率
二、填空题20%(每空格0.5分)
1、《森林培育技术》课程具有、、、的特点。
2、人工林中商品林指、、,生态公益林指、。
3、树种选择的原则是、、、。
4、在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直径生长越。
5、行状配置有、、、四种类型。
6、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形式。
7、混交方法有、、、。
8、四旁地指的是、、、。
9、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
10、水平结构主要由、要素决定。
11、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
是、、、。
三、选择题15%(每题1分,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横线上)
1、在林分生长过程中,对五大生活因子起再分配作用的立地因子是。
a. 降水量
b. 土壤理化性质
c. 地质地貌
d. 地形
2、判定地位级的方法是。
a.分析土壤肥力
b.比较林木粗度
c.比较蓄积量
d.比较林木高度
3、下列适合于薪炭林树种选择的要求。
a.早实高产性
b.速生丰产优质性
c.生长迅速萌芽力强
d.根系发达落叶丰富
4、马尾松是。
a.喜肥树种
b.中性树种
c.耐瘠树种
d.耐荫树种
5、在江河上游集水区,以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营造的森林称。
a.水土保持林
b.水源涵养林
c.防风固沙林
d.农田防护林
6、混交林中不同树种种间是一种________ _。
a.互助关系
b.生态关系
c.偏利关系
d.共生关系
7、杉木造林时要求苗木不反山是指________ _。
a.苗梢朝上坡
b.苗梢朝下坡
c.苗梢直立
8、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采取人工栽培恢复森林的方法称_________。
a.人工更新
b.人工造林
c.人促更新
d.天然更新
9、针叶林下多为酸性土壤,可适当施什么肥_________。
a.氮
b.磷
c.钾
d. 钙
10、需要补植造林的幼林地造林成活率范围是_________。
a. 40-85%
b.≤40%
c.≥85%
11、在人工林的培育过程中,对处于幼林郁闭前阶段的林分应采用_________管理措施。
a.促进栽植苗木的成活
b.抚育采伐
c.施肥及松土除草
d.以上a、b 、c
12、造林采用样地法检查成活率,成片造林面积为10公顷,样地面积应占造林面积_________。
a.4%
b.3%
c.2%
d.1%
13、人工幼林的土壤管理措施中,是最主要的一项工作。
a.松土除草
b.灌溉与排水
c.施肥
d.林农间作
14、最常用的造林方法是_________。
a.播种造林
b.植苗造林
c.分殖造林
d.扦条造林
15、下列混交方法中哪些是适用于矛盾较大,初期生长速度悬殊的主要混交类型_________。
a.株间混交
b.行间混交
c.带状混交
d.星状混交
四、判断题10%[在题后()是对的打“√”,错的打“×”]
1、林地上林木的上层树高称为立地指数。
( )
2、薪炭林与煤炭石油相比,是一种污染少、无限量、能再生的能源。
( )
3、两个配合和谐的树种混交时,其种间各生长阶段变化少,没有矛盾。
( )
4、伴生树种的树高不能超过主要树种。
( )
5、沙地造林,最好提前整地。
( )
6、立地条件好,林木生长快,造林密度宜大。
( )
7、单纯林比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地的立地条件。
( )
8、水土保持林属于特种用途林。
( )
9、决定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 )
10、播种造林技术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宜在任何造林地采用。
( )
五、思考题33%
1、以用材林为例,分析适地适树的标准。
6%
2、什么是合理密度?森林培育过程中怎样调控合理密度?6%
3、为什么说春季是最好的造林季节?春季造林为什么宜早春造林?8%
4、以造林施工作业设计实习为例,叙述怎样正确选择设计造林树种?8%
5、分析怎样科学选择马尾松造林地?5%
六、论述题12%
论述桉树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