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新理念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求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使得城市规模快速扩大,而城市道路的大规模实施,加快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方便了周边居民的出行,但由于城市道路设计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一些道路的设计不尽合理,带来了一些问题,特别是高峰期拥堵的问题尤其严重。
所以,在道路规划及设计中就要求我们进行全面的思考和总结。
标签:城市道路;设计思路;技术要求1、城市道路设计概述在城市化发展和建设工作中,城市道路不仅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是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
通常来说,由于城市道路本身就属于城市环境的一部分,其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道路设计工作中,不能仅从公共设施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只关注到它的使用功能,更应对于它的艺术效果提出更高要求。
2、我国城市道路现状近年来,汽车工业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面对这个问题,各国城市道路为适应汽车交通现状,其数量上有大幅度增长,同时在质量上也有大幅度提高,如世界大都市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均建有完善的道路路网为车行交通运输服务。
由于我国进入现代化的时间晚,并且城市的改造还在进行中,二线城市甚至是一些一线城市还存在高峰期拥堵问题,因此我国城市中的交通问题较其他发达国家比要严重的多,故加快整改城市道路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快速交通道路比较零散,没有连成网络,难以满足市民快速出行的需求,大量的汽车被“积压”在地面道路上。
3、城市道路设计思路3.1拥堵不能只靠简单地拓宽道路来解决未来的城市交通出行依靠的不是机动车。
通常当人们在面临交通拥堵的问题时,首先考虑的都是增加路面宽度的方式,但是这不并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通过对世界先进城市交通状况的研究显示,道路的宽度与拥堵程度并不是直接相关的。
在我国城市之中大量使用的立交橋以及环行交叉不仅未能解决塞车的问题,反而在一定的程度使得问题加重,人们应该理解城市属于行人而不是汽车。
所以,我们应该不断的宣传绿色出行的理念,提倡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特别是增加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思路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本文介绍了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如道路规划、交通流量分析、环境考虑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关键要素。
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本文还强调了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性和挑战。
最后,文中提出了综合多模式交通、智能交通系统和可持续性考虑的道路设计思路与策略,以为未来城市道路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城市规划;交通流量分析;环境考虑;安全性一、引言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科学合理的市政道路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不仅连接着城市的各个区域,还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高效、安全和环保的道路系统可以提高交通流动性,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空气质量,减少交通事故,从而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益处。
二、市政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2.1 道路规划原则道路规划是市政道路设计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涉及到道路等级、功能划分以及整体布局。
在道路规划中,必须考虑城市的未来发展需求,包括交通流量的增长、土地利用的变化和环境保护。
合理的道路规划可以确保道路网络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城市需求。
2.2 交通流量分析交通流量分析是市政道路设计的核心之一。
它需要详细研究道路上的车辆流动情况,包括高峰期的交通拥堵和道路容量的评估。
通过交通流量分析,设计者可以确定道路宽度、车道数、信号灯控制和交叉口设计等关键要素,以确保道路的流畅性和安全性。
2.3 环境考虑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环境考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市政道路设计必须平衡交通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这包括减少空气污染、噪音控制、绿化设计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考虑。
合理的环境考虑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不良影响。
论述我国公路设计新理念作者:王志平夏立庆靳慧炜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8期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要坚持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公路设计思想理念和技术方法的学习研究。
关键词:公路设计;设计理念Abstract: along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the highway transport system integrated in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o adher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way,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n highway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Keywords: highway design; design concept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中图分类号U412.36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对公路交通的压力在逐渐的增加,如何改善这一现状,成为摆在公路设计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新的发展形势下,公路设计主要应该解决哪些问题,成为当代设计工作者面对的一个共同问题。
一、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声音环境的影响和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公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公路建设造成的环境问题有:选线不当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防护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蚀与泥沙沉淀等,公路带状延伸会破坏路域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损失,公路施工可造成环境污染,公路通车营运期间车辆对沿线造成污染等。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解析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是指在城市建设和规划过程中,针对道路系统的设计和布局工作。
它涉及到城市主干道路、支路、环路、交叉口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规划、交通流量、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多个因素。
下面是对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和相关思路解析。
1. 确定城市道路层级布局:首先需要确定城市的主干道路、快速道路、次干道路以及支路等不同层级的道路布局。
根据城市的交通流量、交通网络的需要以及城市规划的要求,确定城市道路的层级布局。
主干道路承载主要交通流量,快速道路连接城市重要区域,次干道路满足通行需求,支路连接居民小区等。
2. 交通流量分析:在进行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时需要进行交通流量的分析,以了解道路上车辆的流量大小和流向,从而合理规划道路的容量和布局。
交通流量分析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和交通调查等方法进行,也可以利用交通模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
3. 考虑交通安全:在进行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时,交通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需要考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后果,合理设计道路的几何和交叉口,增加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4. 考虑环境保护:在进行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时,需要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
道路的布局和设计应该能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可以合理设置绿化带和景观设施,减少交通排放,提高道路的绿色性。
5.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进行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可以利用现有的道路网格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利用现有的道路空间,减少浪费。
还可以考虑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相互配套,比如与公交站点、地铁等进行协调布局。
6. 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在进行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城市整体规划。
道路布局和设计应与城市的建筑风格、人口分布、功能区划等相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形象和空间。
公路设计的设计思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连续性设计:公路设计应该注重线形的连续性,确保公路的整体性和流畅性,使车辆行驶更加舒适和安全。
2.特色设计:公路设计应该注重道路的特色设计,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等因素,确保道路风格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提升城市景观的整体品质。
3.综合交通设计:公路设计应该考虑多种交通方式的需求,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等,合理分配各种交通设施的路权资源,保障各种交通参与主体的安全,体现路权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合理。
4.标志设计:标志设计应该考虑整个路网体系的需求,维护设计时应从整个路网的角度出发,确保标志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路网的可识别性和通行效率。
5.创新设计:公路设计应该注重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手段,提高公路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公路设计应该以安全、舒适、高效、环保为目标,注重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各种交通方式的需求,提高公路的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P LANNING & DESIGN 规划设计前言由于目前新的设计理念的出现,对道路路线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要及时从传统的经济思维模式转变过来,树立全局观念和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均衡协调处理公路设计中遇到的各种矛盾。
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及具体技术指标要求,以期为广大道路线形勘察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更新建设理念的前提和核心是要更新设计理念。
作为公路勘测设计人员如果不彻底转变设计理念,进而转变设计方法和习惯,将难以承担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重任,使公路建设重走低水平、低标准、低质量的老路。
因此更新设计理念已成当务之急。
结合国内外公路设计的情况,要求设计人员对路线方案选择应该树立的新理念。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众所周知,人本主义是一种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它把人看作生物学意义上的、抽象的、一般的人,主张不联系具体历史和社会实践来观察人,因而看不到人的社会性。
如果以人为本的重点是以人的这种自然属性为本,那无疑是把人看作“动物人”或“经济人”。
因此,以人为本应该主要以人的社会属性为本。
根据上述观点,把公路设计中关注的人分为三类,一类是公路的服务对象-驾驶员(包括非机动车驾驶员),另一类是行人,第三类是旅客和沿线的公众。
设计者要做到对这三类人的关注,首先应该明确两类人的行为特征及其对公路的要求或者期望。
以人为本的路线设计要求驾驶员的角度考虑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站在驾驶员的立场,换位思考。
路线的走向,公路平、纵面线形、横断面指标的确定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的和驾驶员的期望值相一致,想驾驶员所想,使驾驶员连续且方便进行驾驶操作,降低驾驶员的工作强度。
连续和顺畅的行车视线是保证行车安全和舒适的必要条件,清楚明了的交通标志标线对驾驶员能起到一定的行为诱导作用。
在线形指标比较低的路段,如急弯陡坡,应设置避险车道,防护墙或护栏,使驾驶员有一定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安慰。
以人为本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摘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要求在城市道路设计时,把人性化设计理念应用其中,努力为社会群众呈现一个无障碍交通、城市健康发展的生存环境,在满足人们倡导的绿色、安全出行要求同时,也要展现出人文关怀,提高城市群众对道路设计的满意度。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城市道路设计;应用引言在当前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在以往城市道路建设中,基础建设比较薄弱,给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带来一定影响,人们在道路设计中更主张务实,一般会结合人们的出行要求来确定设计方向,缺少对人性化设计思考。
而随着经济形势发展良好,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道路设计理念和标准发生变化。
1以人为本设计理念概述在这个比较复杂的交通背景下,城市道路使用强度升高。
机动车成为城市道路的使用主力,是城市道路设计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而对于行人、自行车等弱势交通群体,往往会遭到忽略。
在实际中,道路设计不但要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要求,还要思考人们的精神需求。
城市道路自身是人们日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会给城市群众生活体验带来直接影响。
因此,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思想要求,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要求。
在实际设计中,应从多方面入手,满足不同群体的客观要求,展现城市道路设计价值。
2以人为本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2.1美化城市环境美化城市环境作为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最重要的价值,从客观角度来说,道路作为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可以将城市各个功能区域进行连接,因此其自身具有较强的功能性特点。
针对现代城市来说,道路建设不但要满足城市群众日常出行要求,还要符合各个区域功能要求。
通过科学设计,改善城市发展面貌,提升城市美观度,对城市建设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2促进经济发展在传统经济管理模式中,城市道路作为经济发展载体,是一个区域优先发展的关键。
随着城市发展规模的扩大,道路在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价值逐渐凸显。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的新理念
【摘 要】笔者从道路设计工作中得到的实践经验出发,具体阐
述了若干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新理念。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新理念
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基础,是社会活动所产生的人流、物流的运输
载体,也是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及舒适宜人的生态体系不可或缺的
部分。为实现上述目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首先提速。城市
道路的规划设计是交通几何设计,我国以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在理
清功能、分期实施、机非分流及保护城市特色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很难保障城市交通与城市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总结过去设计经验,并学习、了解、掌握目前实际工作
中道路设计的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使之转换为新的设计理念,从
而提高设计水平。
1.交通设计应因地制宜,突显特性化
我国大部分经济开发区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
增加,社会经济活动空前活跃,机动车迅猛增多,开发区的道路设
计应更注重交通设计。那么根据区域功能、交通流量、经济战略地
位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各等级道路在路网中的明确分工,相互组
合协调,才能适应城市中各种交通需求,完成交通任务。
1.1道路横断面型式:某市开发区交通规划中确定的开发区道路
系统总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的道路交通体系,对外部起辐射性的、连
接中心城区的交通主通道,各个功能区干道和区内部道路。道路断
面的选取应综合考虑交通特性、交通组成等诸多因素,对外部交通
主通道应选择用双幅式或四幅式断面,沿路两侧路外设置绿化带。
对于工业区中心商务区和居住区等的区域性干道,一般选用双幅式
或三幅式断面;对于各功能区内部道路宜选择单幅式。
1.2控制交叉形式及间距:道路交叉口是制约道路通行能力的主
要因素。对于新规划、新建设的路网,应根据道路等级控制好路口
听间距,按道路交通功能使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快速路与主干路
相交,主干路与次干路相交,次干路与支路相交,减少道路上交叉
口的数量,有利于控制路口间距。同时避免错位交叉、多路交叉和
畸形交叉产生。
对于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应采用立体交叉,与主、次干道相交,
一般采用分离式立交,或采用在主路外侧设置出入口的型式以实现
道路转换;对于主干路与主干路、次干路相交的路口,除了增加左
转专用车道外,在交通量较大、车速较快时,右转交通也很难汇入,
且易发生交通事故,建议选用进出口均增加车道数的渠化扩大路口
型式;对于次干路与次干路、支路相交,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路口,
不采用扩大路口处理的方式。
1.3车道数及宽度的选择:对于区域主干道工快速路宜选用6-8
车道,其中主干道选取8车道应慎重。主干道一般通行公交,通常
置于最外侧车道,便于停靠,但车辆遇路口转向时需穿越多车道,
对道路通行能力及安全行驶影响很大。动车道宽度是决定道路上车
辆行驶速度的重要因素,车道宽度小于3.5m时,车辆行驶速度一
般不超过40km/h,速度越快,要求的车道宽度越宽。当采用的车道
宽<3.5m时,应对通行能力进行折减。对于小汽车专用道设计车速
≤60km/h时,可选取3.25m。
2.道路设计应与城市、人、景观和谐共存
道路不仅解决居民出行、满足物资运输的单一功能,它如今已经
是为社会经济所产生的人流、物流提供公共空间,为城市营造一个
舒适宜人的生态体系,而且是具有城市形象特色的优美环境的载
体。以交通功能、生活功能及生态景观功能为轴线,全方位,多角
度的考虑道路设计,使道路与城市、人、景观和谐共存。
如何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
生态、环保城市,作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建设者的面前。据有
关资料介绍,现在城市道路交通步行化和宁静化被国际社会普遍认
同,少建高架路,建设有利于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地下隧道成为
一种趋势。道路设计要善于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结合开发区的特点,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一些路段采取下穿的方
式穿越现有道路、重要的商务区和海河等,在通过中心渔港商务区,
可选取“埋”入地下的隧道方案,地面建设中心公园景观带,配套
建设商务区域内部道路网,这样既较好地满足过境干道交通快捷的
需要,也便于区域地面道路交通的组织,同时拓展了城市空间,提
高了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3.道路设计理念应根据道路等级和功能进行编制
“以人为本,公交优先”、“城市环境设计”、“道路交通设施人性
化”等道路设计理念需要不断深入到道路设计中。在道路设计中融
入“步行交通舒适性”的设计理念,在道路新建通行设施时考虑设
置或预留自动楼梯,使行人过街更为方便;或为天桥加盖顶棚,设
置座椅等,使行人过街更为舒适;或为行人过街提供方便,提高使
用率,设置智能化信息提示牌,盲人过街声响提醒和绿灯显示图等
设施,一般道路长度如果在30~50km左右,可以引入“车趣道路”
的设计理念,在道路所处的平坦地势中创造出活泼、优美的线形,
夜间可在设置成变色的灯带中行驶等,延续驾驶者的出行者的乐
趣,让人们怀着清新的心情去上班,在一天工作后虽有疲劳,但沿
路行驶时,心情愉快地返回家中。
4.道路环境设计
道路环境应体现以人为本,还须适应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需要。
随着交通的发展,互通式立交、高架道路、轨道交通等立体化交通
已逐渐形成,沿城市道路两侧建设的建筑物应与道路之间留有足够
的空间。道路设计时根据规划提出的远期控制目标和对近期实施提
出的指导性要求,就空间组合,景观风貌,建筑特色、道路宽度甚
至断面布局等进行综合设计,通过对道路路面结构、主题色彩、绿
化、小品等城市设计,使道路与建筑物间组成的空间轮廓,尺寸比
例、色彩、线条等的相互协调、和谐美观,使人们不再受交通噪声、
汽车尾气等的污染,从而达到提升新区整体环境水平的目的。在绿
化景观设计中应注意选用高低、疏密、错落有序的树木的树种,达
到降噪、防噪的目的。
5.重视公共交通道路的有机结合
“公交优先”的设计理念应贯穿于整个道路设计之中。一般为乘
客上下车方便,公交车道应置于断面最外侧,对于公交车道设置位
置,以及采用的道路断面型式的不同,相应有不同的公交停靠站,
对于主干路以上等级的道路在设计时应考虑港湾式停靠站,以不影
响主线行车。
为考虑乘客换乘的便利,一般在交叉口设置公交站台,其站台位
置又与车道交叉拓宽相结合,使车辆运行更为顺畅,但是对于交叉
口处设有停号灯的路口,如果站台设置在进口,可能会造成公交车
停靠后驶离时逢本相位红灯,不能及时驶离,而后面来车无法进站;
如果设在出口遇绿灯开启里,后面公交车集中进站停靠,都会造成
交叉口内排队,严重时阻滞整个交叉口交通。因此在交叉口设置公
交车站,尤其是快速公交的公交站内,一定要距路口或了入口有足
够长的距离,这个距离长度与发车频率、信号灯周期等相关,建议
应以满足交叉口交通组织、方便换乘为原则,在原拓宽长度上增加
能同时停靠不少于二辆公交车的长度为宜。
6.结语
目前各地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纷纷起步,新区的道路设计对于
道路设计者极富挑战性。道路设计需探讨的内容还很多,通过对新
区发展规划的进一步理解,进一步提升更新设计理念,创造出活跃
的道路带伏公共空间和良好的商业投资环境与生活环境,实现可持
续发展,使道路设计适应社会的多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