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 2
- 格式:docx
- 大小:28.81 KB
- 文档页数:7
赋值语句和输入输出语句【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信息技术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介绍VB语言的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
【教学对象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
对于学生来说,在平时上课中接触的主要是问题比较抽象,与生活实际相距较远,不够具体生动,学生大多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态度进行学习。
如果能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使得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得其他书本中学习的知识很好的帮助信息课《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学习。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1)认识并掌握赋值语句格式、功能及注意事项。
(2)认识并掌握输入语句格式、功能及注意事项。
(3)认识并掌握输出语句格式、功能及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协助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计算机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
(2)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的书写格式、功能、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并掌握三种语句的格式、执行过程及其功能,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回忆前面的知识点,情景引入上节课我们介绍了VB程序设计的基本运算符和常用的函数,了解了VB程序语言三种结构中的顺序结构,顺序结构的程序执行过程是自上而下依次执行。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个基本语句,他们分别是赋值语句、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
二、新课讲授1.赋值语句⑴基本格式:变量=表达式⑵注意事项:这里的“=”是赋值符号,它的含义是将右边的表达式的值赋给左边的变量。
⑶应用举例a. A=123 表示将数值123赋值给变量A。
1-2节算法和算法的描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算法的定义及其表达方法;
(2)认知流程图的六种基本符号;
(3)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2、方法与过程
(1)理解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描述算法的优缺点;
(2)掌握用流程图描述简单的算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算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二、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算法的定义;
2、算法的三种表达方法;
3、流程图的六种基本符号;
4、用流程图描述简单的算法。
(二)教学难点
5、算法的描述(三种);
6、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三、教学环境
1、教材处理
通过物理学中的实例了解算法的概念和算法的描述方法掌握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用多媒体教学网开展教学;用“先自主探究,后教学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学。
2、预备知识
学生已掌握了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了计算机运用基础。
3、硬件要求
建议本节课在多媒体电脑教室中完成,最好有广播教学系统或投影仪,为拓展学习,学生机应允许上互联网。
4、所需软件
学生机要安装VB6.0或以上版本。
5、所需课时:2课时(100分钟)
四、教学过程
五、课外拓展
1.课外练习
小明是小学一年级学生,请你为他设计一个小程序,专门用来练习加法运算。
具体讲就是让计算机产生两个整数并组成加法竖式,再从键盘输入一个结果数,最后让计算机来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课题:条件语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例掌握条件语句的格式及程序框图的画法、程序的编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主要数学能力及数学思想方法。
(1)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例使学生体会算法的思想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
(2)转化的思想方法:通过实例使学生能将自然语言整理成程序框图进而翻译成计算
机语言,体现转化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提
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注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程序框图的画法、程序的编写.
难点:程序的编写
三、教学方法:诱思探究.
四、教学过程:。
tomorrow then don't take an umbrella 用VB中如何表达?If weather=“sunny” then print “don't take an umbrella”想一想:如何用VB表达所有“If…then…”语句,请写出流程图它用法。
用流程图表示“If…then…”语句讲授新知单分支IF语句格式1:IF条件then 语句格式2IF条件then语句组end if这两个格式有什么区别?使用时如何进行区别使用?把上例转换成VB程序:Dim weather as stringweather=inputbox(“请输入天气状况”)if weather=”sunny”then__print “don't take an umbrella”或者if weather=”sunny”thenprint “don't take anumbrella”end if练习单分支IF语句实例——分段函数y=5+x x>0X2+12 x<=0用单分支语句写出分段函数的程序x=Val(inputbox(“输入x的值”))End if End sub巩固练习已知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为a,b,c,求三角形的面积。
1.判断三条边长是否构成三角形,如构成则输出三角形的面积,否则结束程序。
2.判断三条边长是否构成三角形,如构成,则输出三角形的面积,否则输出“不能构成三角形”,结束程序。
要求,先画出流程图,再编辑程序。
分析题目,并使用上面用过的流程图(已经拍照的图片或程序段),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学生完成后,可分组展示自己的作业。
总结提升小结:选择结构的三种语句格式及流程图单分支语句双分支语句双分支语句块结构采用白板回放的功能,进行小结单行语句块结构单行语句块结构。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粤教版选修一、第一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算法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算法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教学内容(1)算法的概念和特点(2)算法的分类(3)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4)算法描述和分析的方法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实例讲解算法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4. 教学步骤(1)引入案例:讲解算法的概念和特点(2)讲解算法的分类(3)讲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4)讲解算法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二、第二章:流程图和伪代码1. 教学目标掌握流程图和伪代码的表示方法,能够使用流程图和伪代码描述算法。
2. 教学内容(1)流程图的表示方法(2)伪代码的表示方法(3)使用流程图和伪代码描述算法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结合具体实例讲解流程图和伪代码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它们描述算法。
4. 教学步骤(1)引入案例:讲解流程图的表示方法(2)讲解伪代码的表示方法(3)讲解如何使用流程图和伪代码描述算法三、第三章:顺序结构1. 教学目标掌握顺序结构的表示方法,能够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
2. 教学内容(1)顺序结构的概念(2)顺序结构的表示方法(3)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实例讲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如何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
4. 教学步骤(1)引入案例:讲解顺序结构的概念(2)讲解顺序结构的表示方法(3)讲解如何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四、第四章:选择结构1. 教学目标掌握选择结构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够使用选择结构编写程序。
2. 教学内容(1)选择结构的概念(2)选择结构的表示方法(3)使用选择结构编写程序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实例讲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如何使用选择结构编写程序。
4. 教学步骤(1)引入案例:讲解选择结构的概念(2)讲解选择结构的表示方法(3)讲解如何使用选择结构编写程序五、第五章:循环结构1. 教学目标掌握循环结构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够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
2.3程序的选择结构
——条件语句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为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第二章第三节第一二小节的内容。
是在上两课时学习VB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函数、表达式等程序设计语言和程序顺序结构的基础上,学习程序的选择结构—条件语句,其中包含“条件语句的格式、功能、执行过程,条件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的基本知识”。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掌握VB语言中的条件语句以及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应用,同时掌握逻辑运算的顺序,并学会使用条件语句实现选择控制结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和掌握VB语言的条件语句的格式、功能、执行过程并针对具体问题绘制流程图
2、掌握条件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的基本知识;
3、掌握条件选择语句的使用方法,学会用条件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会调试。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探究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条件选择语句的执行流程及使用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完善和编写程序,学生能够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的思维习惯。
2、通过完善和编写程序,学生能够具备用程序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完善和编写程序,学生能够养成观察、实践、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
4、通过完善和编写程序,学生能够对VB产生兴趣,并能快乐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重点:1、理解VB语言条件语句的格式、功能、执行过程。
2、掌握VB语言的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等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
难点:分析与表示问题中的选择条件,在程序中灵活运用逻辑表达式。
学习者分析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明白了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了程序设计有三种基本的结构,应用这三种基本结构可以以实际生活中用计算机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并初步能够使用程序的基本结构之一顺序结构来编制最简单的计算机VB程序,对程序设计已经产生一定兴趣。
结合学生即将在数学必修3中学习算法初步的实际,要求学生能能够使用框图描述算法。
但是由于学生对VB语言的基本
语句的使用还是比较粗浅,一部分学生出现了畏难情绪,为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在选择例题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学策略
1、先行组织者策略: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内容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情景”快速进入课堂。
2、演示、讲授、讨论法:知识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
3、研究协作策略: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设置问题情景,学生自主探究,既可独立思考,也可协作学习。
积极探索,寻求问题的答案。
媒体选择
电子白板教室、多媒体课件
知识回顾
程序三种结构,顺序选择,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新课导入
让我们和电脑一起玩剪刀、石头、布游戏吧,该游戏是同学们正在学习的算法与程序设计Vb语言编写的,是怎么编写的,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新课讲解
1.条件语句的格式(学生自主学习)
If 条件Then 语句组1 Else 语句组2 End If If 条件Then
语句组1
Else
语句组2
End If
2.条件语句的执行过程(学生自主学习)
(1)关系表达式
(2)关系运算符号
(3)关系表达式的值的定义
a、数值型数据比较例:13>6
b、对其他类型数据的比较例:"A"> "B"
4.逻辑表达式
(1)、逻辑表达式
(2)、逻辑运算符:Not(非)、And(与)、Or(或) (3)、逻辑运算法则:
Not(T) Not(F)
T And T
T And F
F And F
5.逻辑运算的顺序
(1)、条件只有逻辑运算(Not、And、Or)
(2)、条件只有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算术运算、关系运算、逻辑运算)
例:(学生合作探究)
当a=5,b=7,c=-2,d=1时,运算结果是:
a+b>c+d And a>=5 Or Not c>0 Or d<0
12>-1 And 5>=5 Or Not -2>0 Or 1<0
T And T Or Not F Or F
T And T Or T Or F
T Or T Or F
T Or F
T
课堂实例
某商场为了对苹果进行促销,规定购买2千克以上可以在原价每千克1.5元的基础上打8折。
请设计一个程序计算购买x千克苹果的应付款。
1、分析问题
设购买苹果的重量是x千克,应付款为y元,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列出下列等式。
y=1.5*x (0<x<=2),y=1.5*0.8*x (x>2)
2、设计算法
3、编写程序一
Dim x As Single
Dim y As Single
x = Val(InputBox("购买苹果的重量x="))
If x > 2 Then
y=1.5*0.8*x
Else
y=1.5*x
End If
Print "购买苹果的应付款y="; y; "元。
"
编写程序二(技术测试题型)
Dim x As Single
Dim As Single '该行有错误x = Val(InputBox("购买苹果的重量x="))
If x > 0 Or x<=2 Then '该行有错误
y=1.5*x
Else
y=1.5×0.8×x '该行有错误
'该行有错误
Print "购买苹果的应付款y="; y; "元。
"
调试程序
小结
1.条件语句的格式
2.条件语句的执行过程
课外拓展
试着利用今天学习If条件的知识编写一个剪刀、石头、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