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单片机应用系统可靠性的软件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93.84 KB
- 文档页数:1
单片机技术一单片机概述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及其发展,将计算机的CPU 、RAM 、ROM 、定时/数器和多种I/O接口集成在一片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因此单片机早期的含义称为单片微型计算机,直译为单片机。
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它因将其主要组成部分集成在一个芯片上而得名,就是把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以及I\O(Input/output)接口电路等主要微型机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虽然单片机只是一个芯片,但从组成和功能上看,它已具有了计算机系统的属性。
1、单片机主要应用与控制领域,用以实现各种测试和控制功能,为了强调起控制属性,也可以把单片机称为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
在国际上,“微控制器”的叫法似乎更通用一些,而在我国则比较习惯与“单片机”这一名称。
单片机在应用时,通常是处于控制系统的核心地位并融入其中,即以嵌入的方式进行使用,为了强调其“嵌入”的特点,也常常将单片机称为嵌入式微控制器EMCU(Embedded micro controller unit)。
单片机根据控制应用的需要分为通用单片机和专用单片机。
其中通用单片机是一种基本芯片,内部资源丰富、性能全面、适用性较强,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其为控制核心,配以不同的外围电路设计成不同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专用单片机是针对性特别强,具有结构的最简化、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可靠性和成本的最佳化的特点。
2、单片机与单片机系统单片机通常是指芯片本身,它是有芯片制造商生产的,在它上面集成的是一些作为基本组成部分的运算器电路、控制器电路、存储器、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以及输入/输出口电路等。
但一个单片机芯片并不能把计算机的全部电路都集成到其中,例如组成谐振电路和复位电路的石英晶体、电阻、电容等,这些元件在单片机系统中只能以散件的形式出现。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上)一、单片机基本原理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OM、RAM)、输入/输出接口(I/O)和定时/计数器等模块所组成的一个微型计算机系统。
单片机通过程序控制,能够完成各种控制任务和数据处理任务。
目前,单片机已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讯、电子、仪表、机械、医疗、军工等领域。
单片机的基本原理是程序控制。
单片机执行的程序,是由程序员以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编制而成,存放在存储器中。
当单片机加电后,CPU按指令序列依次从存储器中取得指令,执行指令,并把执行结果存放到存储器中。
程序员通过编写的程序,可以对单片机进行各种各样的控制和数据处理。
单片机的CPU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执行指令、处理数据和控制系统的各种操作。
CPU通常包括运算器、控制器、指令译码器和时序发生器等模块。
其中,运算器主要用于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用于执行指令操作和控制系统的运行;指令译码器用于识别指令操作码,并将操作码转化为相应的操作信号;时序发生器用于产生各种时序信号,确保系统按指定的时间序列运行。
存储器是单片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存储器一般包括ROM、EPROM、FLASH和RAM等类型。
其中,ROM是只读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EPROM是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用于存储不经常改变的程序代码;FLASH是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用于存储经常改变的程序代码;RAM是随机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
输入/输出接口(I/O)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单片机的I/O口可分为并行I/O和串行I/O两类。
并行I/O通常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等,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高速数据传输。
串行I/O通常通过串口、I2C总线、SPI总线等方式实现,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低速数据传输。
定时/计数器是单片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产生各种时间、周期和脉冲信号,用于实现各种定时和计数操作。
单片机技术的使用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集锦引言:单片机技术作为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核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不仅会影响项目的进展,还可能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下降。
本文将针对单片机技术的使用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一、电路设计问题及解决方案在单片机技术的应用中,电路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合理的电路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路设计问题及解决方案:1. 电源干扰问题电源干扰是导致单片机系统不稳定的常见问题之一。
解决方案是在电源输入端添加电源滤波电路,如电容滤波器和磁珠滤波器,以减小电源线上的噪声。
2. 时钟电路问题时钟电路是单片机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它提供了系统的时钟信号。
如果时钟电路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系统时钟不准确或者不稳定。
解决方案是使用稳定的时钟源,并在时钟信号线上添加适当的阻抗匹配电路,以降低时钟信号的反射和干扰。
3. 脉冲干扰问题脉冲干扰是由于电路中的开关动作引起的,它会导致单片机系统的工作不正常。
解决方案是在输入端添加合适的滤波电路,如RC滤波器或者磁珠滤波器,以减小脉冲干扰的影响。
二、软件编程问题及解决方案单片机技术的应用离不开软件编程,一个高效、可靠的程序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软件编程问题及解决方案:1. 内存管理问题单片机的内存资源有限,合理地管理内存是提高程序效率的关键。
解决方案是合理地分配内存空间,避免内存碎片的产生,并使用适当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来优化程序。
2. 中断处理问题中断是单片机系统中常用的一种处理方式,但不正确的中断处理可能导致系统死机或者数据丢失。
解决方案是在中断处理程序中尽量减少对全局变量的访问,避免死锁和资源竞争的问题。
3. 时序控制问题时序控制是单片机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它决定了系统各个模块的工作顺序和时序关系。
解决方案是合理地设计时序控制逻辑,并使用定时器和计数器等硬件资源来辅助实现。
三个条件下单片机工作的要求在当今高度数字化的社会,单片机(Microcontroller)已经成为了各种电子设备的核心。
它们可以被用于控制和管理各种系统,如家电、汽车、仪器仪表等。
然而,单片机的工作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探讨三个条件下单片机工作的要求,并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展开。
首先,单片机工作的第一个条件是稳定的电源。
电源是单片机正常运行的基础,任何不稳定的电源都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
因此,在设计单片机系统时,必须确保为单片机提供一个稳定的电源供应。
这可以通过使用电源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和可靠的电源装置来实现。
此外,还要注意电源的电压和电流需与单片机的工作要求相匹配,以免过高或过低的电压对单片机造成损害。
接下来,单片机工作的第二个条件是适当的时钟信号。
时钟信号是单片机内部操作的基准,它确定了单片机的工作速度和顺序。
单片机的时钟信号可以来自外部晶体振荡器或内部振荡电路。
无论是使用外部还是内部时钟,都需要对时钟信号进行正确的设置和校准,以确保单片机的定时和同步操作能够正常进行。
此外,还要注意时钟信号的频率和稳定性,以提供准确的计时和节奏,避免单片机工作出现错误。
最后,单片机工作的第三个条件是合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单片机是固态电子器件,其性能和寿命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因此,在安装和使用单片机时,应尽量避免高温、低温和潮湿等恶劣环境。
如果无法避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单片机,如使用散热器、风扇和密封性较好的外壳等。
同时,还需要确保单片机周围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处于合理的范围内,以防止电子元件受潮腐蚀或温度过高导致故障。
综上所述,单片机工作的三个条件是稳定的电源、适当的时钟信号和合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前提下,单片机才能正常运行,并发挥其控制和管理系统的功能。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单片机系统时,务必要注意和满足这些条件,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对于这个主题的理解和观点,我认为单片机工作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PIC单片机抗干扰设计摘要:单片机已经普遍应用到各个领域,对其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影响单片机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但是抗干扰性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之一。
本文对PIC单片机抗干扰设计主要从硬件干扰抑制技术和软件干扰抑制技术两个大方面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PIC单片机抗干扰硬件软件1 硬件干扰抑制技术1.1 采用合理的隔离技术采用合理的隔离技术对单片机抗干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隔离不仅能够将外来干扰信号的通道阻断,而且还可以通过控制系统与现场隔离实现抗干扰目的,使得彼此之间的串扰最大限度地降低。
常用的隔离技术主要包括变压器隔离方式、布线隔离方式、光电隔离方式和继电器隔离方式等。
1.2 合理选择系统时钟PIC单片机系统时钟频率为0~20MHz,时基震荡方式主要有四种,每一种时基震荡方式由不同的时基频率相对应:外接电阻电容元件的阻容振荡方式RC,频率为0.03MHz~5MHz;低频晶体振荡器/陶瓷谐振器振荡方式LP,频率为32.768kHz或200kHz;标准晶体振荡器/陶瓷谐振器振荡方式XT,频率为0.2MHz~4MHz;高频晶体振荡器/陶瓷谐振器振荡方式HS,频率为4MHz~20MHz。
外接方式主要有三种:外接晶体振荡器/陶瓷谐振器、外接时钟电路、外接RC。
用户在选择基振荡方式和外接方式时可根据PIC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性能、应用场合、价格等因素来进行。
外接时钟属于高频噪声源,从可靠性方面来讲,不仅会干扰本应用系统,而且还能够干扰外界。
频率越高越容易成为噪声源,因此应采用低频率的系统时钟,但是必须把与系统性能要求相符作为前提条件。
1.3 合理设计电路板在电路板设计时,不要只是采用单一的PCB板进行,而应尽可能多的采用多层PCB板来进行,其中一层用作接地,而另外一层用作电源布线,这样就使得退耦电路形成,同时,这样的电路其屏蔽效果也比较好。
如果对空间没有任何的硬性规定,同时要成本因素进行考虑,此时在设计电路板时就可以采用单层或者双层的PCB板进行布线,这样需要从电源单独引电源线进行布线,并将其逐个分配到每个功能电路中,另外,还要将所有的地线汇集到靠近电源地的一个点上。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论文参考范文单片机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各种智能IC卡、电子宠物等。
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单片机技术论文参考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单片机技术论文参考范文篇一:《单片机监控系统探究》摘要:单片机因为其强大的控制系统目前被广泛应用到了野外作业、企业生产和军事指挥监控之中。
文章介绍了单片机的监控系统方案,并对单片机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单片机;监控;数据;通信技术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到一个很小硅片上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实现,由此带来了单片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目前的单片机,已经由最初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2位300 M高速单片机。
32位单片机由于内部采用了RISC(精减指令系统计算机)机构,因而优化了指令系统,同时也带来了快捷的运算速度和超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同时由于其使用方便,具有强大的中断控制系统、定时/事件控制系统,同步/异步通信控制系统,因而可以利用单片机实现对分散测控对象的监控。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野外作业、企业生产和军事指挥控制之中了。
1 单片机监控系统方案介绍监控系统需要有一个主站、若干个机动从站构成。
主站的作用在于收集来自传感器的数据信息,发布控制命令及实现自动化转台。
从站位于固定机房、无人值守间及野外作业站等地方,其主要功能是对传感器的指示数据进行检测验收、对Karlman滤波后的生产工艺方程进行解算和相关显控处理等。
主站与从站之间的通信方式采用点与点之间的码分多址通信。
从站电路功能如图1所示。
①主站和从站自定义了60芯的专用系统信号,结构采用双CPU(80C196、8031)扩展STD总线结构。
为了和数据通信板的8031之间数据交换的便利,将0C000H-0C3FFH分配给双口RAM(IDT7130)。
为了方便调试非全地址译码I/O空间,芯片类型选择了在线可编程芯片ISP2031。
②付站显控电路。
提高单片机应用系统可靠性的软件技术
吴育军(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海南海口570100)
【摘 要l对于如何提高单片机应用系统可靠性,首先应该建立单片机应用系统非常可靠的设计材料模型,然后在进行多项归纳提高单片机应
用系统的可靠性,从而不断提高软件技术和方法,列举出实体例子。
【关键词】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技术
【中闺分类号】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222(2015)12~0199—01
1对于单片机设计模型和概述分析
可靠性的设计模型方面主要是表达单片机应用系统从激
励到响应的唯一过程环节,也就是按照可靠性最大化设计模
型,对于软件的设计来说最主要的就是能够保证这个过程中 空间的运用.应用系统程序必须要能够按照给定的顺序进行 运行。 2本质上的可靠性软件技术设计 (1)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错误和设计中的缺陷问题.在应 用软件的过程中,唯一的有序性问题,也就是对于编程问题. 能够和无限的激励因素的影响.都会导致软件测试结果出现 不完全性问题,但是有时候结果却是软件的缺陷和设计并存 的现象。对于软件的缺陷和错误通常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 种类型,显性的缺陷就是错误的发生主要在于程序运行方面. 这些大部分都是通过模仿调试进行纠正的结果.隐性缺陷错 误通常是在系统正常运行中。能够容纳错误能力非常弱,也就 是系统存在较多的隐性错误问题 (2)要有非常多的时序余度,就是程序在设计过程能够考 虑到各方面问题.在应用程序设计中可以进行系统的复位工 作和总线运行时序。对于系统复位工作。主要就是指的是 MCU的复住,有上电复住,和信号复位方法。有电源建立系统 起振过程.然后就是电路状态复位,信号复位能够在工作状态 下进行复位.同时没有电源建立及时的振动要求。 程序设计中的复住原则,指的是对于MCU在系统中最后 的复住和外围可编程设计初始化.最终能够确保器件复位完 好完成。使得外围器复位端结成到复位状态。对于器件工作时 序问题.器件工作时序一般都是器件应用程序设计基础阶段. 程序设计中必须要能够保证时序工作正确.同时还要有多余. 就是在考虑器件运行过程中,对于MCU的操作必须要能够保 _i正时序信号衔接控制和信号有一定的余额存在。 3对于足够的容错性设计方面 超时管理的容错设计,在系统程序中,除了专门设置的循 环等程序外.对于系统中的很多操作都是有时间的界定的。由 于正常激励入侵,会导致任务操作无法结束.就会形成超时现 象,解决措施主要就是在程序设计中能够采用超时的管理办 法。使得程序可以从非常激励阶段到死机中进行退出。对于物 理参数方面来说.就是主要指的系统的输入参数.包括激励参 数和采集处理中运行参数和处理结束结果参数问题,要能够 非常合理界定这个范围。将超出边界参数都可以视为正常激 励,进行出错处理解决。对于资源参数问题,主要是将系统中 的电器和功能单元的资源,如存储器容量和存储器单元长度, 在程序设计中,可以对于资源参数不会超过一定边界使用。另 一个就是应用参数问题,主要是系统中的电器和功能单元.比 如储存器容量、储存器单元和深度问题,在程序设计中可以对 于资源参数的不允许使用.这些应用参数主要表现为一些器 件的应用条件,最后就是对于过程参数,系统的运行中可以进 行有序变化。 4噪声失敏控制技术问题 对于噪声失敏率问题.主要就是利用CPU停止运行和关 闭外围电路,使得外界噪声能够失去相应能力.最可靠的控制
技术,就是噪声失敏率问题.在实际系统中,要对于噪声能够
采取一定控制,系统电路对于失敏的时间概率进行评估作用。
另一个就是对于噪失敏控制软件技术问题.尽量减少应用程
序循环等待功能,集中安排任务和对于任务进行有效时间计
算,及时关闭电路单元。一般对于CPU要停止运行时可以关
断时钟和关断系统时钟掉电方式.对于外围电力关断,可以通
过电源提供关断控制.采取引脚控制和编程控制方法。
5安保、自检和修复技术
在高可靠性能等级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软件设计应该
进行安保和自我修复功能.对于安保程序指的就是要求能够
完全可以保障系统的可持续运行。在系统出现非正常问题时,
可以及时获得安全保护工作.如果检测到有非正常响应时,可
以很快进入到安保设置,保护系统关键资源不受侵害,具有后
续运行操作能力
6系统的结构相对比较冗杂多余
一
般对于系统结构进行简化、电路集成趋势、器件成本下
降问题和逻辑控制能力提高,关键部位可以采取备份结构来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对于仲裁器的故障问题进行合理判断。如
果只是暂时性的故障问题,可以惊醒重新复位排除。也可以进
行永久性故障输出信号对于但几片进行合理的运行。
7结论
软件抗干扰技术指的是抑制电磁干扰的重要手段.首先
就是要分析电磁干扰对于单机片应用系统造成的干扰,能够
很好解决这种主要后果.然后就是分别介绍提高单机片应用
系统的可靠性,及时解决各种软件技术干扰工作。科技的进步
和发展不断带动了制造业和生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制造公司都不断减少生产人员数量问题.目的就是使用单机
片进行整条生产线的控制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问题,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很多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单机片所环境都相对比较恶劣的,
需要更多技术含量方式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董蕴宝,潘旭君.浅谈C语言在单片机中的程序设计[J].科技信息,
2009(13).
[2]林益平,赵福建.单片机C语言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
教学学报,2007(02).
【3]牛余朋,牛傲其.51单片机c语言的编程技巧[J].电子制作,2Oo7
(03).
收稿日期:2015—5—28
; 障
■■—■■●■■■●■●■田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