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非定期维护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923.50 KB
- 文档页数:14
汽车驾驶员技能竞赛试卷一、选择题〔每题有 4 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1、汽车发动机按汽缸布置的方式来分类,有( )两种。
(A)水冷式和风冷式(B)增压式和非增压式(C)侧置式和顶置式(D)立式和水平布置式2、汽车发动机按冷却方式可分为( )。
(A)汽油机和柴油机(B)四冲程发动机和二冲程发动机(C)水冷式发动机和风冷式发动机(D))四冲程发动机和柴油机3、柴油发动机表示( ),缸径为430 mm。
(A)八缸,二行程(B)八缸,四行程(C)八缸.V 形(D)八缸,直列4、整体式车身的重心过高会影响汽车的( )。
(A)通过性(B)行驶平顺性(C)横向稳定性(D)纵向稳定性5、汽车的后轴轮距是指( )的距离。
(A)左右外侧轮胎中心(B)左右内侧轮胎中心(C)左侧两轮胎中心至右侧两轮胎中心(D) 左右外侧轮胎外缘6、汽车处于直线行驶位置时,同侧相邻两轴的车轮落地中心点问的距离称为( )。
(A)轴距(B)轮距(C)中轴距(D)后轴距7、为防止液压油过脏或变质,汽车每行驶( )应更换一次液压油。
(A)5 000 km (B)10 000 km (C)20 000 km (D)30 000 km8、汽车轮胎的构造形式很多,常用的有一般轮胎、( )等。
(A)子午线轮胎和无内胎轮胎(B)活胎面轮胎和无内胎轮胎(C)活胎面轮胎和子午线轮胎(D)活胎面轮胎和宽断面轮胎9、轮胎胎面是外胎的外表层,由胎冠、胎肩和胎侧组成,其中保持帘布层免受机械损伤及水分侵蚀的是( )。
(A)胎冠(B)胎肩(C)胎侧(D)胎圈10、充气轮胎按胎体中帘线排列的方向不问,可分为( )。
(A)一般斜交胎和子午线胎(B)高压胎和中压胎(C)高压胎和低压胎(D)高压胎和超低压胎11、《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最大设计车速小于l00 km/h 的汽车,其转向盘的最大自由转动量从中间位置向左或向右的转角均不得大于( )。
《汽车使用与维护》习题及答案汽车使用与维护作业一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参数主要包括、、、、、 2.汽车发动机常用缸数有3.一般5缸以下的发动机的气缸多用4.气缸工作容积是指5.一般在汽车使用说明中最高输出功率及对应的转速要时说明,如100 hp (5000R/ min ),即代表每分钟5000转时发动机最高输出功率为6.发动机按气缸的布置形式,可分为、、7.为降低汽车运输成本,要求汽车以最少的燃料消耗,完成尽量多的8.汽车的最高车速是指汽车在规定载重质量条件下,在良好水平路面上能达到的9.汽车加速过程中加速用的时间加速度和加速距离的汽车,加速性能就10.“赛欧”轿车的轮胎技术规格为二、判断题(每题5分,共45分)1.最小离地间隙是指车辆支撑平面与车辆上中间区域内最低点之间的距离。
2.转弯直径是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内外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撑平面上的轨迹圆半径。
3.排量1L以下的发动机常用3缸。
4.直列发动机的气缸体成一字排开,缸体、缸盖和曲轴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低速转矩特性好,燃料消耗少,尺寸紧凑,应用比较广泛;缺点是功率较低。
5.国产汽车发动机大多采用毎缸2气门,即一个进气门,一个排气门。
6.汽车发动机百公里油耗的检测是国家规定的。
7.汽车发动机压缩比是指气缸中的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的最小谷积之比。
8.汽车发动机采用什么样的布置形式与它的车型定位没有关系。
9.汽车的其他性能不包括平顺性、环保性、可靠性、耐久性等。
三、简答题(共35分)1.汽车的制动性包含哪些内容?(15分)2.汽车的通过性的定义是什么?(20分)汽车使用与维护作业二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40分)1.目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一般都注入2.防冻液是汽车发动机内的主要工作介质。
3.防冻液一般由和两部分组成。
4.基础液一般由水和醇组成。
目前最常用的是和。
5.水的沸点是100℃,优质的防冻液沸点通常为℃,这样在夏季使用时,防冻液比水更难开锅。
《汽车定期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汽车定期维护》是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又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相结合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宗旨是培养学生汽车维护保养的专业基础,本专业学生应达到中级汽车维修工资格证书中相关的基本要求。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紧紧围绕职业工作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中心,是在行业专家对汽车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开设的。
课程设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技能训练为中心,根据职业工作需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新模式构建新课程体系,在工作任务引信下以情境模拟、实际操作,分组讨论与评价等方式展开教学,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汽车维护保养专业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汽车维护中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岗位实际维修的需要,并真切体会到汽为学习掌握其它汽车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转变为按汽车维护里程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实际维护训练过程中学会相应知识内容与技能操作,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理论知识紧密围绕完成项目的需求,同时,充分考虑中职学生职业发展,融入相关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对知识、技能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整个课程知识内容以够用为度。
建议本课程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其中汽车维护基础知识和训练部分模块可在第二学期开设,按工学结合内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设置的模块可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的总学时数为144。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训练和提高学生能使用合作维修工具和选择合适的专业工具独立进行车辆的维护基本技能,使从而懂得汽车基本构造;能够在工作中具备与客户的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客户咨询车况,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能够遵循车辆维护工作安全规范,制定维护工作计划,正确选择检测设备和工具对车辆进行维护,能够完成车辆和系统的保养与维护中的各个学习项目,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汽车维护质量。
委托人或客户提供的。
虽然译者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但由于译文接受者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及其思想观念会不断变化,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对译文的接受能力与译文收受者是否相同,译文接受者阅读使用译文的目的或期待与译文收受者是否一致,以及翻译目的是否实现及实现程度都很难客观地加以把握和衡量。
此外翻译目的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的译文读者,有时翻译目的和原文写作意图可能相违背。
最后,以目的法则为理论基础的删减法和改译法如不谨慎使用有可能变成胡译、乱译、并成为一些译者篡改原文,歪曲原作意图的借口。
六、结语费米尔的目的论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基础。
在目的论的定义中,翻译不再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文本形式转换,而是为另一文化的受众创造出在不同语境中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目标文本的行为。
它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翻译原则和方法,把译者从文本原语一一对应地转换为目的语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形成以目的法则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
以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为基础,费米尔的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探索了一条新路。
但是功能翻译理论不能解决翻译中的所有问题,本身亦存在不足之处,不过它却给我们提供了一条了解翻译、研究翻译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1]Christiane Nord.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2]Jeremy Munda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M ].Routledge,2001.[3]Vermeer H J.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al action [A ].In La rence Venuti (ed.).The Translation S tudiesReader [C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4]张锦兰.目的论与翻译方法[J ].中国科技翻译,2004.[5]张美芳.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上接第187页)一、引言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公司车辆维修保养管理办法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车辆修理保养管理办法目录一、车辆修理保养原则(一)以内修为主、外修为辅的原则(二)以维护保养为主、修理为辅的原则二、车辆维护保养内容和标准(一)定期维护1、日常维护2、一级维护3、二级维护(二)非定期维护1、换季维护1)换入夏季维护2)换入冬季维护2、走合维护三、车辆修理内容和标准(一)大修(二)项修(总成大修)(三)临修四、车辆报修程序五、车辆修理及外委修理的审批权限(一)车辆内部修理权限的界定(二)车辆外委修理审批和结算六、车辆内部修理保养过程的相关要求(一)修理作业要求(二)竣工验收要求(三)建立《汽车修理档案》(四)修理保养工期要求(五)修理质量保证期及责任界定(六)公司内部结算车辆修理保养管理办法为了加强车辆修理管理,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建立健全车辆修理保养管理制度,严格车辆检查修理程序,合理控制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结合公司车辆使用及管理特点,制定本车辆修理管理办法。
一、车辆修理保养原则车辆修理实行公司集中管理、统筹安排、职能管控、修配厂按规运作、车辆管理单位认证监督的模式。
(一)以内修为主、外修为辅的原则公司所有车辆必须在公司修配厂进行修理,任何单位不得私自安排车辆外出修理,特殊原因必须外修的,修车单位填写《车辆外委报修单》(附件一),《车辆外委报修单》一式三联(第一联:财务,第二联:技术,第三联:修配厂),经修配厂签字确认后,由技术部组织修车单位共同到专业或指定厂家外修,外修厂家由技术部、修车单位和修配厂共同确定,外修项目和费用经公司计划平衡会审核同意后方可支付。
(二)以维护保养为主、修理为辅的原则车辆修理保养制度要切实做到“养重于修”,“养重于用”。
维护保养制度:为保持车辆技术状态良好,确保运行安全,保护环境,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输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必须按期强制执行维护保养作业制度。
维护与保养的原则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原则:1、预防为主强制维护;2、强化检验严格标准;3、严密组织精心操作;4、完善统计提高效率;5、合理调整有的放矢。
一、汽车养护原则:
1、预防为主强制维护。
2、强化检验严格标准。
3、严密组织精心操作。
4、完善统计提高效率。
5、合理调整有的放矢。
二、汽车维护可分为定期维护和非定期维护两大类,定期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三类,非定期维护分为季节性维护和走合维护两类。
三、走合期养护项目:
1、更换发动机机油。
2、更换机油滤清器。
3、检查变速器和发动机的泄漏情况。
4、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液面、制动液液位、风挡玻璃洗涤液面等。
5、检查转向、传动、制动等系统的工作状况。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课程类别:技能方向课程课程学时:72学时开设学期:第2 学期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汽车保养与维护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修本课程之前应先修《汽车构造》、《汽车工程》等课程。
与其一起开展的还有以下一些专业课程:《汽车使用性能与维护》、《汽车空调》、《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电器设备》等。
本课程内容包括汽车维护与保养找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法规、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材料及设备使用技术、汽车定期与非定期维护保养、常见车型维护与保养灯归零操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总课时为 72 学时。
课程内容完全是根据汽车维修工岗位对技能型人才在汽车保养方面的能力要求提出来的,旨在培养学生在汽车维护和保养方面的生产与管理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掌握常见汽车故障、维护保养内容和方法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汽车全面的维护与保养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汽车维护作业中常用设备、工具、量具、仪器仪表的能力(二) 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汽修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职业岗位对汽车保养知识与技能需求为目标,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有针对性的训练,让社会进行评价,体现汽修行业规律和教学规律的一致性;将汽车保养与维护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学完全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现场实施教学,解决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不能解决的教学难题,使教学环节与生产环节相吻合;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注重能力结构的科学性、全面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可持续性;以常规技术为基础,关键技术为重点,先进技术为导向,建设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48(三)课程开发思路本课程以任务为驱动使课程设计项目化,针对项目的技能关键点设计技能模块,采用"课堂→汽修实训车间" 、"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完成技能模块的学习,最终达到项目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