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9.3《安全用电》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2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9.3安全用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9章第3节“安全用电”。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触电现象,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学习触电的急救方法;了解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触电现象,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学习触电的急救方法,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
3. 了解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安全用电的原则,触电的急救方法,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
难点:触电的急救方法,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安全用电演示器,触电急救模拟人。
学具:笔记本,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触电事故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触电现象的严重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安全用电的原则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如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等。
(2)触电的急救方法讲解触电的急救方法,如断电、用绝缘棒将电线挑开、用干燥的木棍将电线挑开等,并进行演示。
(3)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讲解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如使用合格的家用电器、定期检查电器线路、不要超负荷用电等。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触电事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科书,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安全用电1. 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2. 触电急救方法:断电、用绝缘棒将电线挑开、用干燥的木棍将电线挑开3. 电气火灾预防措施:使用合格的家用电器、定期检查电器线路、不要超负荷用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触电现象,并说明如何预防。
(2)描述触电的急救方法。
(3)提出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
2. 答案(1)生活中常见的触电现象:洗衣机漏电、电热水器漏电、电线短路等。
《安全用电》一、对主题的理解:一提到电,同学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联想到电能击死人,电会引起火灾等可怕的事。
因此,人们形象地把电比喻成“电老虎”。
电,你真的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可怕吗、从历年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来看,不懂用电知识,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占二分之一。
因此当前安全用电的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认为安全用电应从学生抓起,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学生,可以依靠学生宣传安全用电常识。
二、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和讨论,让学生列举家庭用电的事实:2、列举常见的触电现象,并加以归纳分类;3、寻找用电中的安全隐患,总结归纳出当前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方法与过程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和信息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分享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培养学生自觉的安全用电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激发他们探究与创新的欲望。
三、活动准备──制订方案1.统计电器种类2.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安全用电知识3.通过实验探究为何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4.学生之间交流,成果共享5.各组写出调查报告6.全班集中,各组交流7.总结出安全用电注意事项,制作宣传海报四、活动实施活动形式为小组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
按照计划开展活动,主要活动过程如下。
1.调查收集资料阶段利用一周的时间,统计自己家及邻居家所用的电器种类,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社区安全用电隐患;课堂内,学生之间交流,成果共享。
如果该课题放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初,在活动内容方面,可以范围窄一些,问题更具体一些。
调查家庭配电线路中的电能表、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
现在家庭电路中用的电能表大体上有三种型式:a.传统的感应式电能表,b.预付费电能表,c.电子式电能表。
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有老式的闸刀开关和熔断器(俗称保险盒),还有新式的小型断路器(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
对以上两项调查还可以做些分析,分析新旧的比例,以及城乡的差异。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问题引入:同学们能否说出下面的标志代表什么意义?二、探究新知问题1:为什么用手捏住一节干电池的两极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而接触220 V电压的人会被击倒?(一)电压越高越危险◆探究活动1:体验触电的感觉。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征问题: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由什么决定?◆探究活动2:测量自身电阻。
问题:能否推算出自身的安全电压?在此电压下绝对安全吗?高于此电压就一定不安全吗?(分析什么情况下安全,什么情况下不安全)(二)常见的触电事故1.单线触电(图甲)问题:如何做可以在接触单线时避免触电?图甲图乙图丙图丁2.双线触电(图乙)问题:如何做可以在接触双线时避免触电?3.高压电弧触电(图丙)4.高压跨步电压触电(图丁)问题:如何做可以避免高压跨步电压触电?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三)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问题:请根据安全用电原则找出下列行为的问题。
同学们能否举出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问题:如遇到突发触电事故该如何解决?(首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抢救或灭火)(四)注意防雷1.介绍雷电。
2.雷电会造成巨大损失。
◆探究活动3:雷电的放电特点避雷针提问:生活中个人怎样防止雷电触电?三、巩固练习1.如图所示的四种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四、课堂小结(一)基本知识1.电压越高越危险。
2.常见的触电事故:(1)单线触电。
(2)双线触电。
(3)高压电弧触电。
(4)高压跨步电压触电。
3.安全用电原则4.注意防雷:避雷针(二)基本方法:观察法、对比法五、知识延展思考题:人体触及破损照明电路的电线,常常有触电危险,而小鸟两脚站在高压线上却平安无事,为什么?六、布置作业教材:P116动手动脑学物理1~3板书设计:安全用电一、电压越高越危险二、常见的触电事故三、安全用电原则四、注意防雷:避雷针单线触电双线触电高压电弧触电高压跨步电压触电。
人教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下册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9.3节《安全用电》。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原因、预防触电的措施以及正确使用电器设备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家庭电路中触电事故的原因,学会预防触电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中触电事故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会预防触电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电器设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电路中触电事故的原因,预防触电的措施,正确使用电器设备的方法。
难点:触电事故的原理,触电急救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触电事故案例视频、图片、实物等。
学具:笔记本、笔、课本、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触电事故案例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触电事故的严重后果,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关于家庭电路中触电事故原因、预防触电的措施以及正确使用电器设备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触电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触电事故的原因,培养学生预防触电的意识。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安全用电知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触电急救的模拟操作,让学生学会触电急救的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安全用电1. 触电事故原因绝缘破损接触带电体用电器漏电2. 预防触电措施定期检查电器设备正确使用电器设备避免接触低压带电体及时切断电源3. 正确使用电器设备阅读使用说明书遵循使用注意事项定期检修电器设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家庭电路中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请列举三种预防触电的方法。
(3)请简述正确使用电器设备的重要性。
19.3安全用电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将孩子们的安全放在首位。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安全用电”的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电的特性,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电的存在,了解电的特性,并通过互动环节,使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定,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的基本知识,知道电的特性。
2. 使孩子们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的特性,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深刻理解并遵守安全用电的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线、开关、插座、灯泡等。
2. 学具:安全帽、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邀请孩子们观看关于触电事故的短片,让他们了解触电的危害。
2. 知识讲解:向孩子们讲解电的基本知识,包括电的特性、电源、开关、插座等,使他们了解电的相关概念。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包括连接电源、开关、插座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电的存在。
4. 安全演练:邀请孩子们进行安全演练,让他们穿戴安全帽、绝缘手套、绝缘鞋等,学会在操作电器时保护自己。
5. 互动环节:组织孩子们进行互动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加深对安全用电原则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的特性,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深刻理解并遵守安全用电的原则。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本次活动的实施过程,认为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但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孩子对安全用电的原则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安全用电(一)教学目的1.记住安全电压的数值。
2.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3.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二)教具幻灯机,有关电的应用方面的几张投影幻灯片,自制课本图10—11、图10—13的投影幻灯片(或插图),课本图10—14的挂图一幅。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通过实例,讲述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现代生活中已离不开电。
接着用幻灯机打出几张电的利用的幻灯片:如夜晚的教室里灯光明亮,同学们在灯下读书;节日的天安门城楼,被灯光点缀得格外辉煌;大型电网等,用来激发同学们的情绪。
教师再将话锋转到接连不断发生的触电事故,给国家、给个人都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但是触电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我们掌握了安全用电的原则,并严格按照用电的要求去做,我们就可以驯服电,让它做我们的好朋友,为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服务。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电呢?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讨论的。
2.进行新课(1)问:你们知道触电是怎么回事吗?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第一个问和答。
然后教师指出因为人体是导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有电流通过人体。
这就是触电。
电流对人体的危险性跟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
(2)问:人触电一定会死亡吗?发生触电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安全电压值是多少?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第二个问和答。
然后让学生讨论下列问题:①根据欧姆定律知道,导体中的电流大小跟什么有关?②用两手分别触摸一节干电池的正负极,为什么没有发生触电事故?③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决定于什么?④安全电压值是多少?教师小结:①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决定于外加电压和人体的电阻;②安全电压:只有不高于36伏的电压才是安全的;③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伏,动力电路的电压是380伏。
④触电事故是由于过大的电流通过人体而引起的,且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通电的时间越长,越危险。
(3)问: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低压触电的两种形式)引导学生看课本的第三个问和答。
安全用电(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安全电压的数值,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画示意图,了解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程的学习,体验到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安全用电的必要性(二)教学重点:安全电压的数值,安全用电的常识教学难点: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三)教学准备幻灯机,有关电的应用方面的几张投影幻灯片(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通过实例,讲述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现代生活中已离不开电。
接着用幻灯机打出几张电的利用的幻灯片:如夜晚的教室里灯光明亮,同学们在灯下读书;节日的天安门城楼,被灯光点缀得格外辉煌;大型电网等,用来激发同学们的情绪。
同时让学生讨论有哪些发电形式,了解国内的一些发电站,增加关于电力的知识。
教师再将话锋转到接连不断发生的触电事故,给国家、给个人都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但是触电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我们掌握了安全用电的原则,并严格按照用电的要求去做,我们就可以驯服电,让它做我们的好朋友,为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服务。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电呢?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讨论的。
2 .进行新课(1) 问:你们知道触电是怎么回事吗?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问题。
然后教师指出因为人体是导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有电流通过人体。
这就是触电。
电流对人体的危险性跟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
(2) 问:人触电一定会死亡吗?发生触电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安全电压值是多少?让学生讨论下列问题:① 根据欧姆定律知道,导体中的电流大小跟什么有关?② 用两手分别触摸一节干电池的正负极,为什么没有发生触电事故?③ 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决定于什么?④ 安全电压值是多少?教师小结:① 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决定于外加电压和人体的电阻;② 安全电压:只有不高于 36 伏的电压才是安全的;③ 家庭电路的电压是 220 伏,动力电路的电压是 380 伏。
第三节安全用电教学目标:1.知道电压越高越危险2.了解触电的方式以及安全用电知识3.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教学重点:1.了解安全用电知识教学难点:1.两种类型的触电和触电的急救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一位很细心的小朋友,每做一件事都从不马虎。
有一次,她向我讲述自己差点触电的经历,她说:“一天,她的父亲叫她去商店买两节干电池,她说她不敢。
后来在她父亲的再三催促下,她终于踏上了去商店的路。
我笑着问她为何不敢?她说:电池有电,我怕造成触电。
在商店里,她特地叫服务员把干电池放在尼龙袋里,确保安全后,才回家。
大家可能认为这个小朋友太过于小心。
我们都知道电让我们又爱又恨,它对我们既是必不可少的可它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性命以及很多的财产。
到底多大的电压对我们来说是安全的呢?我们又如何安全用电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安全用电的知识。
二、学生自学(一)学生独立思考下列问题,阅读课本113-115页的内容,并将重点部分划线:1.人体的安全电压是多少?2.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3.家庭电路中触电的类型及原因?4.有哪些情况可能引起触电?5.有人触电时应该如何急救?6.安全用电必须遵守哪些原则?7.如何预防雷电?(二)自学检测1.人体的安全电压是。
2.人体触电有两种类型,身体的一部分接触线,另一部分接触线,这样,人体、导线和供电设备构成了,电流通过人体,发生触电事故;另一种是人体的一部分接触线,其他部分虽然没有接触零线,但由于人站在上,导线、人体、和电网中的供电设备同样构成了。
3.如果发生了触电事故,要立即,必要时应该对触电者进行,同时尽快。
4.雷电是大气中一种现象,高大建筑物的顶端都有针状的金属物。
通过很粗的金属线与大地相连,可以防雷,这种装置叫。
三、活动与体验活动一:(一)学生独立思考下列问题:1.人的双手之间干燥时的电阻是1000Ω-5000Ω,潮湿时是200Ω-800Ω,如果在双手间加36V的电压,计算一下此时的电流分别是多大?(二)师生交流,教师点拨平时我们习惯把1kV以上的电压叫高压,1kV以下的叫低压,但这样的区分并不代表着低压对人体没有危险!通过出点事故的统计资料得出,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一定(一般是8mA-10mA)时,人体就很难摆脱带电体,电流越大就越危险!通过上面的计算我们发现当双手干燥时,所接电压36V已经是最大电压了,若电压再升高,则电流就会更大,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2.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示,了解安全用电常识,知道如何防止电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学习,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内容
一、课题引入
我们知道当导体两端存在电压时,导体中就会形成电流。电压越高,电流越大。人体也
是导体,当人体某两个部位的电压超过一定值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严
重时还会危及生命。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安全用电呢?
二、新课教学
研究表明,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及持续时间有关。
人体的电阻约为104~105欧姆,在皮肤潮湿时电阻降到103欧姆。事实表明,只有不高
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动力线的电压是380V。人一但接触这些输电线就有可能造成
触电事故,危及生命。
1、常见的触电事故
①人体的某两们部位分别与火线和零线接触,火线、人体、零线构成回路,电流通过
人体,造成触电。
展示挂图1
②人站在地上,体的某部位与火线接触,火线、人体、大地构成回路,电流通过人体,
造成触电。
展示挂图2
③人靠近高压带电体,高压击穿人体与高压带电体之间的空气,造成触电。
④当高压带电体与地面接触,就会在地面上形成以接触点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电压逐
渐降低的圆形高压带电区域,当人在这个区域行走时,两脚之间有足够高的电压,这样在人
体中也会形成电流,造成触电。
2、安全用电原则
①不接触高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②更换灯泡或移动电器时应切断电源;
③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
④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后应及时更换。
3、触电的急救
人一旦触电,就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甚至昏迷,严重时会使心跳骤停,窒息而死。因
此,人一旦触电,应对其实施紧急救助。
①立即切断电源或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停止电流的进一步伤害;
②保证触电者呼吸顺畅,防止窒息;
③必要时可采取辅助呼吸;
④拨打急救电话,请求急救。
4、雷电的危害
雷电是一种剧烈的自然放电现象,闪电发生时,在闪电经过的路径上有相当高的电压
和强大的电流,人一但靠近或接触,就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死亡。因此,我们要
尽量避免遭受雷击。
①在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
②不在大树下避雨;
③雷电发生时不要站在空旷地带
三、小结
1、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2、常见的触电事故
3、安全用电原则
4、触电的急救
5、避免雷击
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