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植物设计4学习单元四道路绿地植物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34
道路植物景观设计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案(2学时)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掌握城市道路绿地的分类、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六章综合型城市绿地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第一节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一、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原则(一)道路绿地要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二)道路绿地应起到应有的生态功能(三)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用路者的行为规律与视觉特性(四)道路绿地要与其他的街景元素协调,形成完美的景观(五)道路绿地要选择好适宜的园林植物,形成优美、稳定的景观(六)道路绿地应与街道上的交通、建筑、附属设施、管理设施和地下管线、沟道等配合起来(七)道路绿地设计应考虑到城市土壤条件、养护管理水平等因素二、道路绿地的分类根据道路的性质、功能和规模的不同,道路的横断面也不同,一般依道路横断面的不同,把道路绿地分为:一般二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4种类型。
道路的绿化带一般分为:人行道绿地和分车带绿地。
1.人行道绿带包括行道树、建筑与人行道之间的缓冲绿地。
行道树树种选择的一般标准是:①树冠冠幅大、枝叶密;②抗性强,耐瘠薄土壤、耐寒、耐旱、寿命长;④深根性;⑤病虫害少⑥耐修剪;⑦落果少,或没有飞絮;⑧发芽早,落叶晚。
2. 分车带绿地包括快慢车道隔离带、中央隔离带。
三、道路绿地配置模式:1. 一板二带式即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分隔线上种植行道树。
此法操作简单、用地经济、管理方便。
但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的交通管理。
延长米,种植植物以正规距离计算),需宽大树冠的乔木50株。
需要种植宽大树冠的乔木50株,灌木(高1.5~2米)202株。
的绿篱),需要树冠宽大的乔木树50株,灌木(高为l米)402株。
小乔木或大灌木(高为2~2.5米)50株,整形的绿篱(高为1米)402株。
乔木102株,大树冠乔木50株,修剪碌篱(高为l米)402株。
道路绿地的植物种植设计第一篇:道路绿地的植物种植设计道路绿地的植物种植设计道路绿地的植物种植设计绿地是道路空间构成道路景观的重要元素,道路绿地是指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又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下面分别对这几种不同绿地形式的植物种植进行介绍。
(1)道路绿带的植物种植设计道路绿带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根据其布设位置又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①分车绿带:是指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绿带的宽度国内外都很不一致,可以根据道路的宽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分隔绿带上的植物种植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碍司机及行人的视线,其次还要考虑到与道路其他景观的协调性,增添街景。
按照道路的断面布置形式,目前道路绿化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常采用的模式有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和其他的形式。
分车带绿化是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宽度从1.5~6m宽度不等。
分车带的植物种植一定注意保持通透性,不能妨碍司机的视线,尤其是在道路交叉口、人行道等地段,在分车带被断开,其端部的植物绿化一定要采用通透式栽植,以免遮挡司机视线。
对于较窄的绿化带一般只种植低矮的灌木、草皮、花卉或种植乔木,较宽的分车带则可考虑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植物应用形式,将不同的植物搭配在一起,形成既有丰富的层次和季相变化又体现不同植物质感、色彩、线条的优美的道路景观。
对中间分车绿带还要注意功能性与景观性的统一,中间分车绿带一个重要功能是要抵挡夜间开车车辆间的眩光,通常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1.5m的范围内种植绿篱或者枝叶茂密的常绿树,可将绿篱进行适当的整形修剪,增加道路景观的美观性,若道路过长,可采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修剪方式或者种植方式来防止道路景观的单调乏味。
景观设计中植物规划及道路绿化设计摘要:植物是构成绿地的根底材料,它占地比例最大,是影响外环境和面貌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温和、植物品种繁多,特别是长江以南的地区具有全国最丰富的植物资源,这就为植物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关键词:植物;道路;绿化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下,对植物适当的"弃用";反而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因为人们认为植物是一种生命的象征,而在这里,失去的就是生命与自由。
一、植物规划〔一〕植物规划首先要满足功能要求,并与山水、建筑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协调。
如综合性公园、文化娱乐区人流量大,节日活动多,四季人流不断,要求绿化能到达遮荫、美化、季相明显等效果。
儿童活动区的植物要求体态奇特,色彩鲜艳,无毒无刺;而安静休息区的植物种植和林相变化那么要求多种多样,有不同的景观。
有时,为了满足某种特殊功能的需要,还要采用相应的植物配置。
〔二〕植物规划要以乡土树种为基地设计的基调树种。
同一城市的不同性质的空间选择不同的乡土树种。
这样植物成活率高,既经济又有地方特色,同时,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现状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
充分利用和保护这些古树名木,可使其成为独特的林木景观。
〔三〕植物配置应注意整体效果,应做到主体突出,层次清楚,具有特色,应防止"宾主不分";"喧宾夺主";和"主体孤立";等现象产生,使得设计既统一又有变化,以产生和谐的艺术效果。
而在各空间中又有反映特色的主调树种。
〔四〕植物配置应重视植物的造景特色。
植物是有生命的材料,不同于建筑、绘画等,它随着季节的变换产生不同的风景艺术效果。
同时,随着植物候期的变化,其形态、色彩、风韵也各不相同。
因此,利用植物的这种特性,可配合不同的景区、景点形成不同的美景。
〔五〕植物配置还应对各种植物类型和种植比重作出适当的安排,并保持一定的比例〔如乔木、灌木、藤本、地被植物、花、草;常绿树、落叶树针叶树、阔叶树等等〕。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之各类型绿地植物设计园林的主要景观要素有:主入口、园路、水体、建筑等等。
不同的要素对应着不同的景观要求,因此不同要素附近的植物配置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主入口植物设计1、主入口作为人对园区的第一印象,反映着园区整体的风格和形象,植物设计根据主入口设计不同灵活变化。
2、若主入口是以硬质景观作为主景,那么植物通常作为背景,选择色彩柔和、形态普通的植物来衬托主景;3、前景节奏较长的主入口一般采用列植的手法来营造仪式感,通过不同的植物品种来烘托相对应的气氛;4、以绿岛形式分流的主入口,则营造绿岛的特色氛围为重点。
园路植物设计1、园路植物景观的设计应注意植物的引导性和标志作用,以列植形式形成夹道景观或在园路的入口、尽头、交叉、转弯处等位置常常配置植物形成对景、障景等,成为焦点景观。
2、园区主干路的配置应形成一定的气势和氛围,要求视线明朗开阔,有利交通。
平坦笔直的主路两旁常用规则式配植。
最好植以观花乔木,并以花灌木作下木,丰富园内色彩。
主路前方有漂亮的建筑作对景时,两旁植物可密植,以突出建筑主景,入口处也常常为规则式配植,可以强调气氛。
蜿蜒曲折的园路,不宜成排成行,而以自然式配植为宜,沿路的植物景观在视觉上应有挡有敞,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景观上有草坪、花地、灌丛、树丛、孤立树,甚至水面。
山坡、建筑小品等不断变化。
3、次干道和游步道由于步行速度较缓,植物景观应注重营造细节,体现植物质感和色彩的搭配,同时结合路的形态和地形,在视觉上做到有挡有敞,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次路和小路两旁的种植可更灵活多样,由于路窄,有的只需在路的一旁种植乔、灌木,就可达到既遮荫又赏花的效果,如种植小叶榕和扶桑,或木绣球、台湾相思、夹竹桃等具有拱形枝条等大灌木或小乔木,植于路边,形成拱道,游人穿行其下,富具野趣,有的植成复层混交群落,则感到非常幽深。
水体植物设计1、水边:宜群植,不宜孤植;忌所有植物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应注意林冠线变化,做到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在树丛之间应留出透景线,引导人们到水边欣赏开阔的水景和对岸景观;丰富线条构图,增加倒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