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知识整合粤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377.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节认识运动
[先填空]
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样的运动称为机械运动.2.参考系:描述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一旦选定了一个参考系,我们就想像自己置身其中,充当一个静止的观察者.
[再判断]
1.参考系不一定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也可选作参考系.(√)
2.研究同一物体运动时,不论选取怎样的参考系,其结论都是相同的.(×) 3.我们说“日落西山”是以山为参考系.(√)
[后思考]
作为参考系的物体一定是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吗?
【提示】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
[合作探讨]
如图1-1-1所示为美国最新式的空中加油机,则加油机上的工作人员和地面上的工作人员观察到的战斗机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
图1-1-1
探讨1:能否选取运动物体自身为参考系?
【提示】不能.参考系只能选取自身以外的其他物体.
探讨2:参考系的选取有什么原则?
【提示】参考系任意选取,以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来选取.[核心点击]
1.参考系的理解
2.参考系的选取原则
选取参考系时,一般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所在的系统来选取.例如:研究火车上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选火车为参考系;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地面为参考系;研究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时,一般选太阳为参考系.3.注意问题
(1)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物体的运动,都应该明确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
(2)在同一个问题当中,若要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一个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必须选取同一个参考系.。
高中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运动的描述是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本第一章的重点内容,学习这章节需要掌握四个重点知识,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一)1、质点:①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关键一点]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2、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二)1、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2.路程和位移(A)(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时间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质点、参考系、时间、时刻的概念,形成时间观念,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科学思维]理解建立质点模型的条件和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坐标系,能在实际问题中识别时刻与时间. 3.[科学探究]学生在生活及自然现象中探究质点、参考系的相对性.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具体情境中几个物理知识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实事求是,学会与他人交流.阅读本节教材,回答第3页、第4页和第5页的“讨论与交流〞并梳理必要知识点.教材P3“讨论与交流〞提示:不正确.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看它的大小、形状在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教材P4“讨论与交流〞提示:参考系选取不同时,所得运动结论一般不同.教材P5“讨论与交流〞提示:14:00与17:05指时刻,3小时5分钟指时间.一、质点1.质点: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或者它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或者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作质点.2.理想化模型:根据问题的内容和性质,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一个与实际情况差距不大的理想化模型来进行研究,使复杂问题得到简化,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一个理想化模型.说明:质点是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二、参考系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在空间位置上随时间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2.参考系:研究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说明: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选取不同的参考系,运动情况一般不同.三、时间与时刻1.时刻:钟表指针指示的一个示数对应着某一瞬间,也就是时刻.2.时间:人们把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和时刻之间的关系:Δt=t2-t1.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时间单位还有时(h)、分(min)等.说明:生活中的“时间〞有时指“时刻〞,有时指“时间〞,与我们物理所学有区别.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质点就是质量小,体积也小的物体.(×)(2)参考系不一定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也可选作参考系.(√)(3)时刻就是一瞬间,即一段很短的时间间隔.(×)(4)一分钟就是60个时刻,一小时就是3 600个时刻.(×)2.(多项选择)关于质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不能由体积的大小判断B.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不能由质量的大小判断C.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不能由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判断D.研究直升机飞行中螺旋桨的转动,螺旋桨可看作质点ABC[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不是看物体的体积大小和质量大小,关键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选项A、B、C正确,选项D错误.]3.(多项选择)关于参考系,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参考系可以任选B.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应先确定参考系C.参考系必须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其他物体D.实际选取参考系的原那么是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ABD[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必须先选参考系,B正确;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可以静止,也可以运动,A正确,C错误;选哪个物体作为参考系,应以问题研究起来方便而定,D正确.]质点跳水项目是我国的运动强项,2019年女子双人十米跳水决赛中卢为、张家齐夺冠,如图是她们在比赛中的画面.请探究:(1)教练为了研究她们两人的技术动作,能把两人看成质点吗?(2)观众欣赏两人比赛时,能把她们看成质点吗?提示:(1)不能.(2)不能.1.质点与几何点的区别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其特点是具有质量,没有大小、体积、形状,它与几何“点〞有本质的区别.2.质点是一种“物理模型〞(1)物理模型是在物理研究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理想化模型,是物理学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典型的物理模型之一.(2)物理模型作为一种理想化模型,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实际中并不存在.3.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就可以看成质点.(2)以下两种情况,物体通常可以看作质点.①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结果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时.②只研究物体的平动,不研究物体的转动时.[例1] 如下图,以下几种情况下的物体,哪些可将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A.甲:研究正在吊起货物的起重机的运动时B.乙:研究正在旋转的硬币的运动时C.丙:研究太空中宇宙飞船的位置时D.丁:研究门的转动时[思路点拨]判断物体能否看成质点,首先看题目研究的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无影响或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C[A、B、D选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形状忽略后,起重机、硬币、门的运动将无法研究,故A、B、D选项中的研究对象不能被当作质点;C选项中宇宙飞船的大小、形状忽略后,对于确定宇宙飞船的位置无影响,故C项中的宇宙飞船可以被当作质点,故C正确.]假设法判断物体能否当作质点(1)确定问题的性质,即研究目的、观察的重点是什么.(2)假设物体的形状、大小被忽略,成了一个有质量的“点〞.(3)思考所要研究的问题,所进行的观察是否受影响.假设受影响,物体不能被当作质点;假设不受影响,物体就能被当作质点.[跟进训练]1.在研究以下四种情况中提出的问题时,所涉及到的对象可看作质点的是( )A[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远小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符合看成质点的条件,A 正确;火车进站时间是从车头进站开始到车尾进站为止,不能将火车看成质点,B错误;花样滑冰运动员比的是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及协调性,不能将其看成质点,C错误;要研究运动员跨栏的姿势(即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及协调性),显然不能将其视为质点,D错误.]参考系《中国诗词大会》掀起全民诗词热潮,在将近一千年前,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曾经作了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如下图).〞在这首诗当中,诗人艺术性地表达了他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请探究:(1)“满天云不动〞是以什么为参考系?(2)“云与我俱东〞是以什么为参考系?提示:(1)以诗人自己为参考系.(2)以两岸的榆树为参考系.1.选择参考系的意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好参考系,只有选定参考系后,才能研究物体做怎样的运动.2.参考系的四个性质(1)标准性: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都是假定不动的,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2)任意性:除自身外,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3)统一性:比较多个物体的运动时应选择同一个参考系.(4)差异性: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一般不同.3.选取原那么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那么.(1)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2)研究某一系统中物体的运动时,常选系统为参考系.例如,研究宇航舱内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选取宇航舱为参考系.[例2]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时,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先后以飘浮姿态依次进入“天宫二号〞实验舱.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时,两者要保持一样的运动速率,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组合体相对地球是静止的B.“神舟十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C.组合体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十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思路点拨]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所得出的运动情况一般不同.C[以地球为参考系,“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两者在围绕地球高速运动,A、D错误,C正确;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时,两者要保持一样的运动速率,两者相对静止,B错误.]判断参考系的两种方法(1)静物法:明确观察到的现象中,什么物体是运动的,什么物体是静止的,静止的物体可能就是参考系.(2)假设法:假设以某物体为参考系,看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是否与题目中描述的结果一致.假设一致,该物体可能就是参考系.[跟进训练]2.关于参考系的选择,有四位同学展开了讨论,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A.甲说,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可以被选作参考系B.乙说,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C.丙说,选择地面作参考系是最好的D.丁说,参考系必须选与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B[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可动可静,一般选地面为参考系,但有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也可以选择其他物体为参考系,故B正确.]时间与时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交通出行已十分便利.建国70年,国庆期间,张赛与李阳乘火车去深圳旅游,火车20:30准时从北京西站出发,经5小时23分于第二天1:53到达山东菏泽站,停2分钟后出发,于4:26到达安徽阜阳站……请探究:(1)哪些指时刻?(2)哪些指时间?提示:(1)20:30,1:53,4:26指时刻.(2)5小时23分和2分钟指时间.1.区别与联系时间时刻区别物理意义时间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长短的量度时刻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过程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时间轴上的表示方法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对应运动描述量路程、位移位置描述关键词“3秒内〞“前3秒内〞“后3秒内〞“第1秒内〞“第1秒到第3秒〞等“3秒末〞“第3秒末〞“第4秒初〞“八点半〞等联系两个时刻的间隔即为一段时间,时间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好比是一段录像;时刻可以显示运动的一瞬间,好比是一张照片2.两者在时间轴上的表示(如下图)(1)一段时间的结束是下一段时间的开始,所以第n s末与第(n+1) s初是指同一时刻.(2)第几秒内表示1 s的时间间隔.(3)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有时指时间间隔,有时指时刻.在物理学中,时间的含义就是时间间隔.[例3] 仔细观察如下图的时间轴,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第3 s初是指时间轴上的D点B.第5 s内是指时间轴上FG段C.前4 s内是指时间轴上AE段D.第2 s内是指时间轴上的C点[思路点拨]在时间轴上,时刻指一个点,时间指一段线段.C[第3 s初是指第3 s内的起点,故为时间轴上的C点,故A错误;第5 s内是指第5个1 s的时间,故为时间轴上EF段,故B错误;前4 s内是指4 s的时间,故为时间轴上AE段,故C正确;第2 s内是指时间轴上的BC段,故D错误.]时刻与时间间隔的两种判断方法(1)根据上下文判断:分析所给的说法,根据题意去体会和判断.时刻对应的是某一事件或运动的状态,时间间隔对应的是事件或运动的过程.(2)利用时间轴判断:画出时间轴,把所给的时刻和时间间隔表示出来,对应一个点的是时刻,对应一段线段的是时间间隔.(多项选择)在上题图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第3 s初指时刻B.第5 s内指时刻C.第4 s末指时间D.前5 s内指时间AD[第3 s初指C点,是时刻,A正确;第5 s内指EF段,前5 s内指AF段,均指时间,B错误,D正确;第4 s末指E点,是时刻,C错误.][跟进训练]3.关于高铁从铜仁开往贵阳的以下表达中指“时间〞的是( )A.上午9时10分,高铁从铜仁站出发B.高铁在10时整车头到达某信号灯标C.高铁在10时22分到达贵阳站D.高铁在凯里站停车3分钟D[“上午9时10分〞是指开车出发的时刻,选项A错误;“10时整〞是指车头到达某信号灯标的时刻,选项B错误;“10时22分〞是指高铁到达贵阳站的时刻,选项C错误;“3分钟〞是指高铁在凯里站停车的时间,选项D正确.]1.物理观念:质点、参考系、时间与时刻概念.2.科学思维:质点模型的建立,运动的相对性.3.科学方法:理想化模型、假设法.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力学中引入“质点〞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 ) A.极限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B.观察实验的方法C.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D.等效替代的方法C[质点的引入是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是一种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故C正确.]2.在同一平直公路上,甲乘汽车以10 m/s的速度运动,乙骑自行车以5 m/s的速度运动,两者运动方向相同,甲在前乙在后,那么( )A.甲观察到乙以5 m/s的速度靠近B.乙观察到甲以5 m/s的速度远离C.甲观察到乙以15 m/s的速度远离D.乙观察到甲以15 m/s的速度远离B[以乙为参考系,甲的速度就是5 m/s,因此乙观察到甲以5 m/s的速度远离,故B 正确,D错误;同理甲观察到乙以5 m/s的速度远离,故A、C错误.]3.以下运动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A.质量小于1 g的物体B.研究“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在太空中的运行时间C.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D.在空中做翻滚动作的跳伞运动员B[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就可以当作质点,故质量大的物体也可以作为质点,而质量小的物体有时却不能当作质点,故A错误;研究“悟空号〞在太空中的运行时间时不必考虑其大小,可以看作质点,故B正确;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时,球的大小是不能忽略的,不能看作质点,故C错误;研究空中做翻滚动作的跳伞运动员时,运动员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D错误.]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表示做事得过且过时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天〞指时间间隔B.形容做事没有持久性时说“三分钟热度〞,“三分钟〞指时刻C.形容事情不是一蹴而就时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日〞指时刻D.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说“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三分〞和“一秒〞均指时刻A[“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中的“一天〞指时间间隔,选项A正确;“三分钟热度〞中的“三分钟〞指持续的时间不长,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选项B错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的“一日〞指一段时间,选项C错误;“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中的“三分〞和“一秒〞指一段时间,选项D错误.]5. (思维拓展)如下图,飞机上的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运动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运动员运动情况的争论.问题:(1)甲、乙两人谁说的对?(2)我们选择参考系时,一般有什么原那么?[答案](1)甲、乙分别以飞机和地面为参考系研究运动,说法都正确.(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
识和思维结构图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和思维结构图
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需要建立空间坐标系和时间坐标系,并选择一个参考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可以建立一维、二维或三维坐标系来描述直线运动、平面运动或空间运动。
在时间坐标系中,我们可以通过位移时间图或者速度时间图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在位移时间图中,我们可以使用象
(x~t图)来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而在速度时间图中,我们可以使用象(v~t图)来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通过斜率可以确定速度的方向和大小,通过面积可以确定位移或者路程。
当我们需要描述质点的运动时,可以使用比值定义法,通过时间间隔∆t和位置x来确定位移∆x和路程s。
平均速度v和平均速率v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概念。
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中的斜率来确定。
针对相对运动问题,我们需要适当转换参考系,以便更好地描述物体的运动。
对于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我们可以使用极限法来确定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在速度时间图中,斜率代表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而面积则代表速度变化量。
总体而言,我们需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选择合适的参考系,使用比值定义法和极限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运动。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末知识整合 粤教版必修1
专题一 位移和路程的比较
注意: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它们的数值也没有必
然联系.
例1 一质点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从A点处顺时针运动到B处,则该质点的路程、位移
的大小分别是( )
A.32πR,32πR
B.32πR,2R
C.2R,32πR
D.2R,2R
答案:B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一个质点沿两个半径均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规定向右方向为正方
向,在此过程中,它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A)
A.4R,2πR B.4R,-2πR
C.-4R,2πR D.-4R,-2πR
专题二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
比较项目 速度 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
物理 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
理量,是过程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
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
量
定义式 v=st Δv=vt-
v0
a
=ΔvΔt=vt-v0Δt
单位 m/s m/s m/s2
方向 与位移s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由Δv=vt-v0或a的方向决定 与Δv的方向一致,由F的方向决定,而与v0、
v
t
方向无关
关系
三者无必然联系,v很大,Δv可以很小,甚至为0,a也可大可小,也可能
为零
例2 下列描述一定不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大,加速度变小
B.速度变小,加速度变大
C.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D.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
答案:C
名师点睛:①速度、速度变化及加速度表示了不同的物理意义,三者之间也没有必然的
联系.
②判断物体速度的变化情况,可根据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进行,如当速度与加速度
方向相同时,速度在增加;当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反时,速度在减小,不需要考虑加速度
的变化情况.
►变式训练
2.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也不断变小
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大小为2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C.物体的速度可能比初速度大2 m/s
D.物体在第3末的速度可能比第4 s初的速度大2 m/s
专题三 st图象和v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特点:
(1)通过st图象可以直接读出物体运动过程任意时刻的位移.
(2)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是一次函数关系,所以st图象是一条直线.
(3)st图象中直线的斜率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
(2)通过vt图象可以确定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通过求vt图象的“面积”可以求得物体的位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由vt图象可以确定某一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3)由vt图象的斜率可以求解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4)通过求vt图象的“面积”可以求得物体的位移.
例3 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
起点,得到两车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
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解析:从st图象可知,在t=t1时刻之前乙物体的位移始终比甲的小,t=t1时刻两车
位移相等,所以,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A选项正确,BC错误;在0至t1时间内,两
车的位移和时间都相等,平均速度相等,D选项错误.
答案:A
名师点睛:①st图象斜率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②在
st
图象中,图象的交点表示位移相等,即相遇.
►变式训练
4.(多选)物体A、B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C)
A.从第3 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 s才开始运动
C.在5 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 s末A、B相遇
D.5 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例4 如图所示的是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整个过程中,BC段与CD段的运动方向相反
B.整个过程中,CD段和DE段的加速度相同
C.整个过程中,D点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
D.在0~8 s内,质点通过的位移为16 m
答案:BC
名师点睛:①vt图象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与选定正方向相同或相反.②直线的斜率表
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③vt图象中两条直线相交表示两物体的速度相等,不是相遇.④
vt
图象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以下的“面积”为负,表示反方向运动产生的
位移.
►变式训练
5.(多选)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
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
A.质点乙静止,质点甲的初速度为零
B.质点乙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不变
C.第2 s末质点甲、乙速度相同
D.第2 s末质点甲、乙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