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医考研专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4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细目一:致病因素要点:1.外感六淫致病2.情志内伤致病3.饮食不节致病4.外来伤害致病5.劳伤虚损致病6.感受特殊之毒致病7.痰饮瘀血致病细目二:发病机理要点:1.邪正盛衰2.气血凝滞3.经络阻塞4.脏腑失和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细目一:辨病要点:1.辨病的概念2.辨病的方法细目二:阴阳辨证要点: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2.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细目三:部位辨证要点:1.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2.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3.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细目四:经络辨证要点:1.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2.引经药细目五:局部辨证要点:1.辨肿2.辨肿块结节3.辨痛4.辨痒5.辨脓6.辨溃疡7.辨出血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细目一:内治法要点:1.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用与内涵2.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细目二:外治法要点:1.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2.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3.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4.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5.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应证及用法6.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溻渍法、冷冻法、激光疗法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第四单元疮疡细目一:疖要点:1.疖的定义与特点2.疖的病因病机3.疖的临床表现4.疖的治疗方法细目二:疔要点:1.疔的特点与种类2.颜面部疔疮的临床表现及与疖的鉴别3.手足部疔疮的临床表现4.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要求5.红丝疔的定义、特点及外治6.疗的内治法原则细目三:痈要点:1.痈的概念与特点2.痈的病因病机3.痈的辨证论治方法4.颈痈的特点与治疗细目四:发要点:1.发的含义与特点2.锁喉痈、臀痈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细目五:有头疽要点:1.有头疽的特点与病因病机2.有头疽的临床表现3.有头疽的内治与外治方法细目六:流注要点:1.流注的特点与病因病机2.流注的临床表现3.流注的内治与外治方法细目七:丹毒要点:1.丹毒的临床特点及不同部位丹毒的病名2.丹毒的病因病机3.丹毒的内外治法细目八:走黄与内陷要点:1.走黄与内陷的概念及病因病机2.内陷的分类3.走黄与内陷的治疗原则第五单元乳房疾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乳房肿块检查法细目二:乳痈要点:1.乳痈的病因病机2.乳痈的临床表现3.乳痈的辨证论治及成脓期切开术的要求4.乳痈的预防与调护细目三:粉刺性乳痈要点:1.粉刺性乳痈的概念与特点2.粉刺性乳痈的鉴别诊断细目四:乳漏要点:1.乳漏的病因病机2.乳漏的外治法细目五:乳癖要点:1.乳癖的概念与特点2.乳癖的病因病机3.乳癖的临床表现4.乳癖的辨证论治细目六:乳核要点:1.乳核的特点与临床表现2.乳核的辨证论治细目七:乳岩要点:1.乳岩的发病情况与特点2.乳岩的临床表现3.乳岩的辨证分型治疗。
2019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二临床医学院(人民医院)考研详情分析一.学院简介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北医”)地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西医院校,具有百年历史,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学科覆盖医学门类中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中西医结合以及理学、工学、教育学、哲学、文学等门类的部分学科。
教学贯穿了本科、研究生及继续教育全过程。
现有6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
北医是国家“211工程”首批建设的高等学校之一。
北医设有6个学院(部):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公共教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医学继续教育学院,6家直属附属医院、4家共建附属医院和14家教学医院,承担临床医学的教学、实习任务和向社会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北医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9081人,其中博士生2316人、硕士生2581人、本科生3796人(含台港澳侨学生169人),留学生388人;非全日制学生中,成人教育学生1467人,网络教育学生18917人。
另外,博士后在站人数159人,2017年累计出站693人。
二.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第二临床医学院共招收硕士生87~90名,其中50%为推荐免试生。
学硕内科学招生人数:11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753临床研究综合(一)或754 临床研究综合(二)儿科学招生人数:1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753临床研究综合(一)或754临床研究综合(二)临床检验诊断学招生人数:1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753临床研究综合(一)或754 临床研究综合(二)外科学招生人数:5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753临床研究综合(一)或754临床研究综合(二)妇产科学招生人数:2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753临床研究综合(一)或754 临床研究综合(二)眼科学招生人数:2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753临床研究综合(一)或754 临床研究综合(二)重症医学招生人数:1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753临床研究综合(一)或754 临床研究综合(二)医学技术招生人数:6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753临床研究综合(一)或754 临床研究综合(二)北大第二临床医学院学术型硕士考试科目均为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753临床研究综合(一)或754临床研究综合(二);拟招生人数29人。
【导语】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纲已经公布了,2019年与2018年对⽐⼤纲均有变动,但是变动部分不是很⼤,执业医师频道为⼤家整理了2019年执业医师考试⼤纲之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纲,具体详情如下: ⼀、医患沟通 ⼆、临床诊疗思维能⼒ (⼀)辨病辨证分析 (⼆)病证诊断 (三)鉴别诊断 (四)确⽴治疗原则 (五)选⽅与⽤药 (六)预防与调护 三、中医技术操作技能 (⼀)中医四诊 (⼆)针灸常⽤腧⽳ 1.孔最 2.列缺 3.少商 4.合⾕ 5.曲池 6.肩髃 7.迎⾹ 8.地仓 9.下关 10.天枢 11.⾜三⾥ 12.条⼝ 13.丰隆 14.公孙 15.三阴交 16.地机 17.阴陵泉 18.⾎海 19.神门 20.后溪 21.听宫 22.肺俞 26.委中 27.承⼭ 28.昆仑 29.⾄阴 30.太溪 31.照海 32.内关 33.⼤陵 34.外关 35.⽀沟 36.风池 37.肩井 38.环跳 39.阳陵泉 40.悬钟 41.⾏间 42.太冲 43.期门 44.命门 45.⼤椎 46.百会 47.⽔沟 48.中极 49.关元 50.⽓海 51.神阙 52.中脘 53.膻中 54.夹脊 55.⼗宣 (三)针灸技术 1.毫针法 (1)三棱针法 (2)⽪肤针法 5.针灸异常情况处理 (1)晕针 (2)滞针 (3)弯针 (4)断针 (5)⾎肿 (6)⽪肤灼伤及起泡 6.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1)偏头痛 (2)落枕 (3)中风 (4)哮喘 (5)呕吐 (6)泄泻 (7)痛经 (8)扭伤 (9)⽛痛 (10)晕厥 (11)虚脱 (12)⾼热 (13)抽搐 (14)内脏绞痛 (四)推拿技术 1.(扌衮)法 2.揉法 3.按法 4.推法 5.拿法 10.⼼脏检査 (1)视诊(⼼前区隆起、⼼尖搏动、⼼前区异常波动) (2)触诊(⼼尖搏动、⼼前区异常搏动、震颤、⼼包摩擦感) (3)叩诊(⼼界) (4)听诊(⼼脏瓣膜听诊区、⼼率、⼼律、⼼⾳、额外⼼⾳、⼼脏杂⾳、⼼包摩擦⾳) 11.外周⾎管检查 (1)脉搏(脉率、脉律) (2)周围⾎管征 12.腹部检査 (1)视诊(腹外形、呼吸运动、腹部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 (2)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腹部包块、肝脾触诊及测量⽅法、墨菲征、液波震颤) (3)叩诊(腹部叩诊⾳、肝浊⾳界、移动性浊⾳、肾区叩击痛、膀胱叩诊) (4)听诊(肠鸣⾳、振⽔⾳、⾎管杂⾳) 13.脊柱、四肢检查 (1)脊柱检查(弯曲度、活动度、压痛与叩击痛) (2)四肢关节 14.神经系统检査 (1)肌⼒、肌张⼒ (2)共济运动 (3)神经反射(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 (4)脑膜刺激征 (5)拉塞格征 (⼆)基本操作 1.外科洗⼿ 2.戴⽆菌⼿套 3.穿⼿术⾐ 4.⼿术区消毒 5.穿脱隔离⾐ 6.开放性创⼝的常⽤⽌⾎法 7.伤⼝换药 8.脊柱损伤的搬运 9.长⾻⾻折简易固定 10.⼼肺复苏术 11.简易呼吸器的使⽤ 12.导尿术 13.胃管置⼊术 14.胸腔穿刺术 (三)辅助检查 1.⼼电图 (1)正常⼼电图 (2)⼼房、⼼室肥⼤ (3)典型⼼肌梗死 (4)⼼肌缺⾎ (5)期前收缩 (6)阵发性室上性⼼动过速 (7)⼼房颤动 (8)室性⼼动过速 (9)⼼室颤动 (10)房室传导阻滞 2.X线⽚ (1)正常胸部正位⽚ (2)肺⽓肿 (3)⽓胸 (4)胸腔积液 (5)急性胃肠穿孔 (6)肠梗阻 (7)长⾻⾻折 3.实验室检查 (1)⾎液⼀般检査 (2)尿液检查 (3)粪便检査 (4)肝功能(⾎清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氨酰转肽酶、胆红素) (5)⼄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6)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内⽣肌酐清除率) (7)⾎糖、糖耐量、糖化⾎红蛋⽩ (8)⾎清总胆固醇、⽢油三酯、⾼密度脂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胆固醇 (9)⾎清钾、钠、氯 (10)淀粉酶 (11)⼼肌酶 (12)肌钙蛋⽩ (13)B型⼼钠素 (14)抗链球菌溶⾎素“0” (15)甲胎蛋⽩ (16)类风湿因⼦ (17)漏出液、渗出液 (18)⾎⽓分析 1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脏病 12.⾼⾎压病 13.胃炎 14.消化性溃疡 15.上消化道出⾎ 16.胃癌 17.溃疡性结肠炎 18.肝硬化 19.肝癌 20.急性胰腺炎 21.慢性肾⼩球肾炎 22.肾病综合征 23.尿路感染 24.慢性肾衰竭 25.缺铁性贫⾎ 26.再⽣障碍性贫⾎ 27.急性⽩⾎病 28.慢性粒细胞⽩⾎病 29.特发性⾎⼩板减少性紫癜 30.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1.糖尿病 32.类风湿关节炎 33.系统性红斑狼疮 34.脑梗死 35.脑出⾎ 36.癫痫 37.帕⾦森病 38.病毒性肝炎 39.有机磷杀⾍药中毒 40.乳腺增⽣病 41.急性阑尾炎 42.肠梗阻 43.胆⽯症 44.前列腺增⽣症 45.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46.湿疹 47.功能失调性⼦宫出⾎ 48.闭经 49.盆腔炎 50.先兆流产 51.异位妊娠 52.产褥感染 53.⼦宫肌瘤 54.⼩⼉肺炎 55.⼩⼉腹泻 56.急性肾⼩球肾炎 57.过敏性紫瘢 58.⽔痘 59.流⾏性腮腺炎 60.桡⾻下端⾻折 61.肩关节脱位 62.颈椎病 63.腰椎间盘突出症 64.肺胀 65.不寐 66.头痛 67.眩晕 68.呕吐 69.腹痛 70.泄泻 71.便秘 72.胁痛 73.⽔肿 74.郁证 75.⾎证 76.痰饮 77.⾃汗盗汗 78.内伤发热 79.厥证 80.痿证。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要点:1.名医名著与外科学发展2.明清时期外科学术流派考试大第二单元中医外科学疾病命名、基本术语要点:1.疾病命名原则2.基本术语:疡、疮疡、肿疡、溃疡、胬肉、痈、疽、根盘、根脚、应指、护场、袋脓、痔、漏、痰、毒、结核、岩、五善、七恶、顺证、逆证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细目一:致病因素要点:1.外感六淫致病2.情志内伤致病3.饮食不节致病4.外来伤害致病5.劳伤虚损致病6.感受特殊之毒致病7.痰饮瘀血致病细目二:发病机理要点:1.邪正盛衰2.气血凝滞3.经络阻塞4.脏腑失和第四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细目一:辨病要点:考试大1.辨病概念2.辨病的方法细目二:阴阳辨证要点: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2.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细目三:部位辨证要点:1.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2.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3.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细目四:经络辨证要点:1.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2.引经药细目五:局部辨证要点:1.辨肿2.辨肿块结节3.辨痛4.辨痒5.辨脓6.辨溃疡7.辨出血第五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细目一:内治法来源:考试大网要点:1.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用与内涵2.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细目二:外治法要点:1.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2.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3.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4.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5.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应证及用法6.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溻渍法、冷冻法、激光疗法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第六单元疮疡细目一:疖要点:1.疖的定义与特点2.疖的病因病机3.疖的临床表现考试大论坛4.疖的治疗方法细目二:疔要点:1.疔的特点与种类2.颜面部疔疮的临床表现及与疖的鉴别3.手足部疔疮的临床表现4.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要求5.红丝疔的定义、特点及外治6.疔的内治法原则细目三:痈要点:1.痈的概念与特点2.痈的病因病机3.痈的辨证论治方法4.颈痈的特点与治疗细目四:发要点:1.发的含义与特点2.锁喉痈、臀痈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细目五:有头疽要点:1.有头疽的特点与病因病机2.有头疽的临床表现3.有头疽的内治和外治方法细目六:丹毒要点:1.丹毒的临床特点及不同部位丹毒的病名2.丹毒的病因病机3.丹毒的内外治法细目七:无头疽要点:1.附骨疽及环跳疽的定义及特点2.附骨疽的诊断与治疗细目八:走黄与内陷要点:1.走黄与内陷的概念及病因病机2.内陷的分类3.走黄与内陷的治疗原则细目九:瘰疬要点:1.瘰疬的特点与病因病机2.瘰疬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瘰疬的内治法和外治法考试大细目十:褥疮要点:1.褥疮的概念与特点2.褥疮的内外治法细目十一:窦道要点:1.窦道的临床表现2.窦道的外治法第七单元乳房疾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乳房肿块检查法细目二:乳痈要点:1.乳痈的病因病机2.乳痈的临床表现3.乳痈的辨证论治及成脓期切开术的要求4.乳痈的预防与调护细目三:粉刺性乳痈要点:1.粉刺性乳痈的概念与特点2.粉刺性乳痈的鉴别诊断细目四:乳漏要点:1.乳漏的病因病机2.乳漏的外治法细目五:乳癖要点:1.乳癖的概念与特点考试大论坛2.乳癖的病因病机3.乳癖的临床表现4.乳癖的辨证论治细目六:乳核要点:1.乳核的特点与临床表现2.乳核的辨证论治细目七:乳衄要点:1.乳衄的病因病机与特点来源:考试大网2.乳衄的治疗细目八:乳岩要点:1.乳岩的发病情况与特点2.乳岩的临床表现3.乳岩的辨证分型治疗4.乳岩与乳癖、乳核的鉴别第八单元瘿细目一:概论要点:1.瘿的检查方法2.瘿病的病因病机细目二:气瘿要点:1.气瘿的病因病机2.气瘿的临床表现3.气瘿的内治法及预防细目三:肉瘿要点:1.肉瘿的概念、特点及病因病机2.肉瘿的辨证论治细目四:瘿痈要点:1.瘿痈的含义与特点2.瘿痈的诊断3.瘿痈的内外治法细目五:石瘿要点:1.石瘿的含义与特点2.石瘿的病因病机与诊断3.石瘿的治疗原则第九单元瘤、岩细目一:概论要点:1.中医学对瘤、岩的认识2.瘤、岩的病因病机3.瘤、岩的辨证论治和常用药物细目二:血瘤要点:1.血瘤的概念2.血瘤的诊断3.血瘤的治疗细目三:肉瘤要点:肉瘤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特点细目四:失荣要点:1.失荣的概念2.失荣的病因病机3.失荣的临床表现4.失荣的辨证论治方法细目五:肾岩考试大要点:1.肾岩的含义2.肾岩的病因病机3.肾岩的诊断4.肾岩的治疗原则第十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细目一:概论要点:1.皮肤病的病因病机2.皮肤病的原发性及继发性皮损3.外用药剂型及使用原则细目二:热疮要点:热疮的病因病机与治疗细目三:蛇串疮要点:来源:考试大网1.蛇串疮的概念与特点2.蛇串疮的辨证论治细目四:疣要点:1.不同疣的特点与好发部位2.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的治疗细目五:癣要点:1.头癣、手足癣、体癣和花斑癣的临床特点和诊断2.癣的治疗方法细目六:疥疮要点:1.疥疮的病因病机2.疥疮的临床特点3.疥疮的治疗与预防细目七:湿疮要点:1.湿疮的临床特点2.湿疮的病因病机3.湿疮的辨证治疗4.婴儿湿疮的病因、辨证论治细目八:接触性皮炎要点:1.中医文献对本病的认识2.接触性皮炎的诊断要点3.接触性皮炎的治疗4.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疮、颜面丹毒的鉴别细目九:药毒要点:1.药毒的病因病机2.药毒的诊断、治疗与预防调护细目十:瘾疹要点:1.瘾疹的病因病机2.瘾疹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细目十一:牛皮癣要点:1.牛皮癣的皮损特点2.牛皮癣的治疗细目十二:猫眼疮(多形性红斑)要点:1.猫眼疮的病因病机2.猫眼疮的临床特点3.猫眼疮的辨证与治疗细目十三:白疕要点:1.白疕(寻常型)的皮损特点考试大2.白疕(寻常型)的辨证治疗细目十四:粉刺要点:1.粉刺的病因病机2.粉刺的诊断与治疗细目十五:酒齄鼻要点:酒齄鼻的临床表现与辨证论治细目十六:瓜藤缠要点:1.瓜藤缠的皮损特点2.瓜藤缠的治疗细目十七:红蝴蝶疮要点:1.红蝴蝶疮的病因病机2.盘状红斑狼疮的皮损及临床表现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损和全身症状4.红蝴蝶疮的辨证治疗细目十八:淋病来源:考试大网要点:1.淋病的病因病机2.淋病的诊断3.淋病的辨证论治4.淋病的其他治疗方法细目十九:梅毒要点:1.梅毒的病因病机2.梅毒的诊断3.梅毒的辨证论治4.梅毒的其他治疗方法细目二十:尖锐湿疣要点:1.尖锐湿疣的病因病机2.尖锐湿疣的诊断3.尖锐湿疣的鉴别诊断4.尖锐湿疣的辨证论治5.尖锐湿疣的其他治疗方法细目二十一:生殖器疱疹要点:1.生殖器疱疹的诊断考试大2.生殖器疱疹的治疗方法细目二十二:艾滋病要点:1.艾滋病的病因病机2.艾滋病的诊断3.艾滋病的辨证论治4.艾滋病的其他治疗方法第十一单元肛门直肠疾病细目一:概论要点:1.肛门直肠的解剖与生理2.肛门直肠疾病的病因病机3.肛门直肠疾病的辨证4.常用的检查方法细目二:痔要点:1.痔的概念与分类2.内痔的病因病机3.内痔、外痔、混合痔的诊断4.痔的治疗细目三:息肉痔要点:1.息肉痔的概念考试大2.息肉痔的病因病机3.注射疗法、结扎法、电烙法的适应证细目四:肛隐窝炎要点:1.肛隐窝炎的并发症2.肛隐窝炎的病因病机、主要症状及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细目五:肛痈要点:1.肛痈的定义及病因病机2.肛痈的诊断3.肛痈的治疗细目六:肛漏要点:1.肛漏的病因病机2.肛漏的诊断与分类3.肛漏的挂线疗法和切开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治疗原理4.肛漏手术注意事项细目七:肛裂要点:1.肛裂的定义与病因病机考试大2.肛裂的主要症状与分类3.肛裂的辨证论治4.肛裂手术治疗的不同方法及其适应证细目八:脱肛要点:1.脱肛的定义及病因病机2.脱肛的症状与分类3.一度直肠黏膜脱垂与内痔脱出的鉴别4.脱肛的内治法5.脱肛的其他疗法细目九:锁肛痔要点:1.锁肛痔的主要症状及常用检查方法2.锁肛痔的治疗原则第十二单元泌尿男性疾病细目一:概论考试大要点:1.男性前阴各部与脏腑的关系2.泌尿男性疾病常见证型及治法细目二:子痈要点:1.子痈的含义2.子痈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细目三:子痰要点:1.子痰的含义2.子痰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细目四:阴茎痰核要点:1.阴茎痰核的临床表现2.阴茎痰核的辨证论治细目五:尿石症要点:1.尿石症的病因病机2.尿石症的诊断3.尿石症的治疗方法细目六:男性不育症要点:1.男性不育症的病因病机2.男性不育症的诊断方法3.男性不育症的辨证论治细目七:慢性前列腺炎要点:1.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2.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3.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论治细目八:前列腺增生症要点:1.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临床表现2.前列腺增生症的辨证论治3.前列腺增生症的其他疗法细目九:血精(精囊炎)要点:1.血精的病因病机2.血精的辨证论治第十三单元周围血管疾病细目一:概论要点:1.周围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与体征2.周围血管疾病的检查方法细目二:股肿要点:1.股肿的含义与特点2.股肿的病因病机3.股肿的诊断4.股肿的辨证论治细目三:血栓性浅静脉炎要点:1.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病机2.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表现与常见类型3.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辨证论治细目四:筋瘤要点:1.筋瘤的定义与特点2.筋瘤的治疗方法细目五:臁疮要点:1.臁疮的病因病机2.臁疮的局部辨证3.臁疮的内、外治疗原则细目六:脱疽要点:1.脱疽的定义、特点与病因病机2.脱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脱疽的辨证论治4.脱疽的其他疗法第十四单元其他外科疾病细目一:冻疮要点:1.冻疮的临床表现2.严重全身冻疮的急救和复温方法细目二:烧伤要点:考试大1.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及烧伤深度的分类2.重度烧伤后辨证分型、治疗原则3.中小面积烧伤创面的正确处理细目三:毒蛇咬伤要点:1.我国常见毒蛇的种类、有毒蛇与无毒蛇在形态和齿痕上的区别2.毒蛇咬伤的病因病机3.毒蛇咬伤后的治疗措施细目四:破伤风要点:1.破伤风的病因病机2.破伤风的临床表现3.破伤风的治疗原则细目五:肠痈要点:1.肠痈的病因病机2.肠痈的诊断3.肠痈的辨证论治方法4.肠痈的其他疗法。
2019主管中药师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
科目
中医学基础一、中医学理
论体系的基本
特点
(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内容2
(二)辨证论治 1.症、证、病2
2.辨证论治2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2
二、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概
念
阴阳及其特性2
(二)阴阳学说的基
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制约2
2.阴阳的互根互用2
3.阴阳的消长平衡2
4.阴阳的相互转化2
(三)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2
2.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2
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2
4.指导疾病的诊断2
5.指导疾病的防治2
三、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概
念
1.五行特性2
2.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2
(二)五行的生克关
系
1.五行相生与相克2
2.五行相乘与相侮2
3.五行母子相及2
(三)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1.解释五脏系统疾病的传变规律2
2.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2
四、藏象(一)藏象学说的概
念和脏腑的特点
1.五脏、六腑功能的共同特点2
2.脏腑学说的主要特点2
(二)心 1.心主血脉2
2.心藏神2
3.心在体合脉2
4.心开窍于舌2
5.心在液为汗2
6.心在志为喜2
7.心其华在面2
(三)肺 1.肺主气、司呼吸2
2.肺主宣发肃降2。
2019年中山大学考研678生物医学综合考试大纲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公布了生物医学综合的考试大纲,建议考生结合最新的考纲复习,以下是我们整理收集到的考试大纲原文,如果考生有其他疑问,可以联系鸿儒中大考研网右侧的咨询老师。
Ⅰ.考试范围包括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Ⅱ.考试目标要求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基础医学科目中的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达到研究生入学水平。
Ⅲ.答题方式、时间、分值闭卷考试,180分钟,总分300分Ⅳ.题型结构及比例1.比例:细胞生物学约100分;生理学约100分;生物化学约100分2.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Ⅴ.考试大纲细胞生物学一、细胞膜与物质的穿膜运输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与生物学特性2.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和脂筏模型3.细胞膜的物质运输,简单扩散、易化扩散,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胞吞与胞吐作用。
二、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1.膜蛋白和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及转运的过程2.内膜系统对新合成蛋白质的糖基化过程3.内膜系统内细胞器之间的膜流,信号肽及信号假说,分子伴侣及标志酶的概念。
4.溶酶体的形成、结构与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系。
5.囊泡与囊泡转运概念,囊泡类型,囊泡定向转运机制。
三、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1.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线粒体的遗传体系2.细胞呼吸与能量转换过程3.ATP合成的结合变构机制四、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1.微管、微丝的分子组成,装配和生物学功能2.中间纤维的组成及类型、装配和生物学功能3.微管、微丝在细胞运动中的作用五、细胞核1.核膜和核孔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2.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组成,染色质的多级螺旋模型及放射环模型3.核仁的结构与功能六、细胞连接与细胞粘附1.细胞连接类型,紧密连接、黏着连接和间隙连接的特征和分布2.细胞粘附分子的种类及介导细胞识别和黏附的方式七、细胞外基质1.细胞外基质主要大分子种类及功能2.胶原的合成、组装与功能3.基膜的组成成分,基膜的分布与作用八、细胞的信号转导1.信号分子和受体的种类,G蛋白与G蛋白耦联受体2.细胞内信使,cAMP信使体系组成及信息传递过程,二酯酰甘油/三磷酸肌醇信使体系组成及信息传递过程3.蛋白激酶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特点九、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1.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2.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3.细胞周期及各时相的主要变化4.细胞周期的调控的方式,主要调控分子及调控机制5.蛋白质磷酸化和泛素化水解对细胞周期的调控6.细胞周期中的各类检测点与作用十、细胞分化1.细胞分化潜能,细胞分化与细胞决定的关系2.细胞分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3.细胞分化的分子调控基础4.细胞分化与肿瘤,细胞分化与再生医学十一、细胞衰老与细胞死亡1.细胞衰老的基本特征2.细胞衰老学说与机制3.细胞死亡的原因、特征与形式4.细胞凋亡的影响因素和分子机制5.自噬性细胞死亡的过程与调控生理学一、绪论1.生命活动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2.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3.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4.体内反馈控制系统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结构及物质跨膜转运: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转运、主动转运、胞吐和胞吞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3.细胞兴奋的条件,动作电位和局部兴奋特点及其意义,动作电位它同一细胞上的传导4.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5.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6.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机制,肌丝滑行学说7.骨骼肌收缩形式及影响因素(后负荷、前负荷、肌肉收缩能力)三、血液1.血液的基本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4.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与止血功能5.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及其基本过程6.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7.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8.输血和交叉配血四、循环1.心肌细胞(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跨膜电位变化特点及其形成机制2.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3.心动周期的概念、泵血过程、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和调节,以及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4.血流动力学三要素-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5.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6.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7.微循环的组成及血流动力学,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8.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延髓心血管活动中枢,心血管反射(压力和化学感受性反射)9.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局部血流的自身调节10.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11.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五、呼吸1.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的概念及意义2.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及生理意义3.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以及肺通气功能评价4.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气体扩散速率,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5.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氧和二氧化碳的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6.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
一、中医基础理论 (一)绪论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机体自身的整体性,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方面的体现。 (2)辨证论治: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精气、阴阳、五行 1、精气学说 (1)精气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 (1)阴阳的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五行学说 (1)五行的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的联系,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三)藏象 1、藏象的概念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3、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4、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 5、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 7、五脏与志、液、体、窍、时的关系。 8、脏腑之间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四)精气血津液 1、精 (1)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生成。 (3)人体之精的功能。 2、气 (1)气的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能。 (4)气机、气化的概念。 (5)气的升降出入及其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 (6)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 3、血 (1)血的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功能 (4)血的运行。 4、津液 (1)津液的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3)津液的功能。 5、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精和气的关系:精气互生互化。 (2)精和血的关系:精血互生互化。 (3)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 (4)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5)血和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 (五)经络 1、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2、十二经脉的名称、循环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属络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3、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4、奇经八脉的含义、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5、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6、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六)体质 1、体质的概念。 2、体质学说的应用。 (七)病因与发病 1、病因 (1)中医学病因分类。 (2)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的共同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征。 (4)疠气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5)七情内伤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6)饮食失宜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8)痰饮、淤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2、发病机制 (1)邪正与发病。 (2)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3)发病的类型。 (八)病机 1、病机的概念。 2、邪正盛衰病机 (1)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由实转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正胜邪退,邪胜正衰,邪正相持,正虚邪恋,邪去正不复。 3、阴阳失调病机 (1)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 (2)阴阳失调病机的内容: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气血失常病机 (1)气血失常病机的概念。 (2)气血失常病机的内容 气的失常:气虚、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 血的失常:血虚、血瘀、血热、出血; 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不荣经脉等场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5、津液代谢失常病机 (1)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概念。 (2)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内容:津液不足,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津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6、内生“五邪”病机 (1)内生“五邪”病机的含义。 (2)内生“五邪”病机的内容:风气内动(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等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经络病机 (1)经络病机的概念。 (2)经络病机的内容: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经络气血逆乱、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络气血衰竭等的概念及病理表现。 8、脏腑病机 (1)脏腑病机的概念。 (2)五脏的明阳气血失调:心阳心气的失调、心阴心血的失调,肺气的失调、肺阴的失调,脾阳脾气的失调、脾阴的失调,肝气肝阳的失调、肝阴肝血的失调,肾的精气不足、肾的阴阳失调等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3)六腑功能失调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奇恒之腑功能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九)防治原则 1、预防 (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2、治则 (1)治则的概念、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2)治病求本的含义及意义。 (3)正治与反治的含义及其适应范围。 (4)标和本的含义,治标与治本的运用方法及其适应范围:急则冶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5)扶正与祛邪的基本概念、适应范围及其应用原则和方法。 (6)调整阴阳:调整阴阳的概念和原则,损其偏盛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补其偏衰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等法则的含义及应用。 (7)调整脏腑生理功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8)调理气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9)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含义及其运用。 二、中医诊断学 (一)绪论 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诊法、辨证、辨病、病案书写。 2、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3、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症结合。 (二)望诊 1、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2、望色:常色、病色的概念、特征及临床意义,五色的临床意义。 3、望形体:强、弱、胖、瘦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4、望姿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5、望头面、五官、颈项:头面、五官及颈项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6、望躯体与四肢:胸胁、腹、腰背部及四肢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7、望二阴:前阴、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8、望皮肤:常见皮肤色泽、形态的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9、望排出物:痰、涎、涕、呕吐物、大、小便的颜色、质地、量的异常变化与临床意义。 10、望小儿食指络脉:望食指络脉的方法,常见食指络脉的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11、望舌:舌诊的原理与临床意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其生理变异,望舌质(舌神、舌色、舌形、舌态、舌下络脉)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舌苔(苔质、苔色)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舌质和舌苔的综合分析。 (三)闻诊 1、听声音:音哑与失音、语声重浊、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言謇、喘、哮、气短、咳嗽、呕吐、呃逆、暖气、太息、喷嚏及肠鸣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2、嗅气味:病体与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四)问诊 1、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与家族史。 2、问寒热:寒、热的含义,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及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与临床意义。 3、问汗 表证辨汗:表征无汗与有汗的临床意义。 里证辨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的表现特征与临床意义,里证无汗的临床意义。 局部辨汗:头汗、心胸汗、半身汗、手足心汗及阴汗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4、问疼痛 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冷痛、灼痛、重痛、酸痛、闷痛、绞痛、空痛、隐痛、窜痛、固定痛、掣痛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疼痛的部位: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和周身疼痛的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5、问头身胸腹不适: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及乏力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6、问耳目:耳鸣、耳聋、目痛、目眩、目昏和雀盲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7、问睡眠:不寐与多寐的概念、表现类型与临床意义。 8、问饮食与口味 口渴与饮水:口不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等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多食易饥、饥不欲食及偏嗜食物等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口味:口淡、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涩和口黏腻的表现特征与临床意义。 9、问二便 大便:便次、便质及排便感异常的表现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小便:尿次、尿量及排尿感异常的表现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10、问妇女 月经:月经异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带下:带下异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11、问男子:阳痿、阳强、遗精、早泄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 12、问小儿:出生前后情况,预防接种史,传染病史,发病原因。 (五)切诊 1、脉象形成的原理,诊脉的临床意义。 2、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 3、脉象要素,正常脉象的特征及生理变异。 4、28脉的脉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5、相兼脉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6、脉症的顺逆与从舍,。 7、按胸胁、脘腹、肌肤、手足、腧穴的内容与临床意义。 (六)八纲辨证 1、阴阳 (1)阴证和阳证的概念与临床表现。 (2)阴虚证和阳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与证候分析。 (3)亡阴证和亡阳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表里 (1)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表里同病、表里出入的表现类型及机理分析。 3、寒热 (1)寒证和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寒热转化、寒热错杂、寒热真假的表现类型及机理分析。 4、虚实 (1)虚证和实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