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作业解答4
- 格式:doc
- 大小:164.50 KB
- 文档页数:5
计分作业4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15分)1.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答:机械本体、动力系统、检测传感系统、执行部件和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五部分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所规定的目的功能。
通过接口及相应软件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内部匹配合理、外部效能最佳的完整产品。
2.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接口的作用。
答:从系统外部来看,接口连接机电一体化系统与人、环境或其他系统;从系统内部来看,通过许多接口将机电一体化系统各组成要素的连接起来。
接口主要完成电平转换、信号隔离、放大、滤波、速度匹配等。
3.滚珠丝杠副消除轴向间隙的调整预紧方法有哪些?答:滚珠丝杠副消除轴向间隙的调整预紧方法有:螺纹预紧调整式、双螺母差齿预紧调整式、双螺母垫片预紧调整式、弹簧式自动调整预紧式、单螺母变位导程自预紧式。
4.齿轮传动中齿侧间隙对系统有何影响,如何消除直齿圆柱齿轮的齿侧间隙?答:齿轮的啮合间隙会造成传动死区(失动量),若该死区是在闭环系统中,则可能造成系统不稳定,常会使系统产生以1〜5倍间隙而进行的低频振荡。
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则多采用各种调整齿侧间隙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小圆柱齿轮的啮合间隙,常用的方法有:偏心套调整法、轴向垫片调整法、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等。
5.什么是传感器的校准?并简述如何进行校准?答:传感器在使用前、使用中或搁置一段时间再使用时必须对其性能参数进行复测或做必要的调整和修正,以确保传感器的测量精度,这个复测调整过程称为校准。
为了对传感器有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和高精度的基准,在一些测量仪器中特别是内部装有微处理器的测量仪器中,很容易实现自动校准功能。
对传感器进行校准时,需要精度比它高的基准器,这种基准器受时间的推移和使用的磨损等因素的影响,参数会随之改变。
因此对这种基准器还要用更高精度的基准器来定期校准。
6.步进电动机的输入信号是什么?如何实现对其转速和旋转方向的控制?答:步进电机的输入信号是脉冲序列。
步进电机的步矩角α与运行拍数m、通电方式k(m=kN,单拍时k=1,双拍时k=2,N为定子绕组的相数)、转子的齿数z有关。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根底作业、、、参考答案2.为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设法〔A 〕。
A.增大系统刚度 B.增大系统转动惯量C.增大系统的驱动力矩 D.减小系统的摩擦阻力3.导程L0=8mm的丝杠驱动总质量为60kg的工作台与工件,那么其折算到丝杠上的等效转动惯量为〔B 〕kg mm2。
A.48.5 B.974.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对传动精度有影响,〔B 〕固有频率可减小系统地传动误差,〔A 〕系统刚度可提高固有频率。
AA.提高,提高 B.提高,减小C.减小,提高 D.减小,减小5.以下哪种方法是采用单螺母预紧原理来消除滚珠丝杠副的间隙?〔 D 〕A.螺纹调隙式 B.双螺母垫片调隙式C.齿差调隙式 D.偏置导程法6.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随传动级数( ?A )。
B7.多级齿轮传动中,各级传动比“前小后大〞的分配原那么不适用于按〔 D 〕设计的传动链。
A.最小等效转动惯量原那么〔小功率传动装置〕B.最小等效转动惯量原那么〔大功率传动装置〕C.输出轴的转角误差最小原那么D.重量最轻原那么8.某机电一体化系统需要消除齿轮传动的齿侧间隙,采取以下哪种方法使得调整过程中能自动补偿齿侧间隙?〔D 〕A.偏心套调整法 B.轴向垫片调整法C.薄片错齿调整法 D.轴向压簧错齿调整法三、简答题1.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包括哪几局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对应要素及相应功能关系2.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接口的作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接口的作用是实现系统与外部〔其他系统、操作者、环境〕的连接,一般分为机械接口、电气接口两方面。
3.机械运动中的摩擦和阻尼会降低效率,但是设计中要适中选择其参数,而不是越小越好。
为什么?因为适中选择机械运动中的摩擦和阻尼会,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
4.简述机械系统的刚度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①失动量。
系统刚度越大,因静摩擦力的作用所产生的传动部件的弹性变形越小,系统的失动量也越小。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1、2、3、4参考答案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3.信息处理技术就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与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与决策分析等技术。
(√)4.自动控制就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5.产品的组成零部件与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6.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7.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与转速。
(× )8.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与系统稳定性。
(×)9.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与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10.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11.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12.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与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就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二、单选题1.以下产品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就是(C )。
A.游标卡尺B.电话C.全自动洗衣机D.非指针式电子表2.为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设法(A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习题答案【篇一:机电一体化课后答案】说明较为人们所接受的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答: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1-7.机电一体化系统由哪些基本要素组成?分别实现哪些功能?答:①.机电一体化系统由计算机、动力源、传感件、机构、执行元件系统五大要素组成。
②.对应的五大功能为:控制、动力、计测、构造、操作功能。
1-17.开发性设计、变异性设计、适应性设计有何异同?答:1、开发性设计是没有参照产品的设计,仅仅是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产品。
2、变异性设计是在设计方案和功能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现有产品的规格尺寸使之适应于量的方面有所变更的需求。
3、适应性设计是在总的设计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结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增加某些附加价值。
所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都是为了获得用来构成事物的有用信息。
1-20.简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并行工程、虚拟设计、快速响应设计、绿色设计、反求设计等的含义。
答:1、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设计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有力工具,用来设计一般机械产品的cad的研究成果。
2、并行工程是把产品的设计、制造及其相关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协调的一种工作模式。
3、虚拟设计是虚拟环境中的产品模型,是现实世界中的产品在虚拟环境中的映像,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一代计算机辅助设计。
4、快速响应设计是实现快速响应工程的重要环节,快速响应工程是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不断迅速开发适应市场的新系统,快速响应设计的关键是有效开发和利用各种系统信息资源。
5、绿色设计是从并行工程思想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绿色设计就是在新系统的开发阶段,就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使用安全和人类健康等所产生的副作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1、2、3、4参考答案《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1、2、3、4参考答案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3.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
(√)4.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5.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6.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7.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8.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9.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10.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11.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12.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二、单选题1.以下产品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C )。
目录机电一体化技术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1)1-1 试说明较为人们接受的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1)1-4 何谓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 (1)1-7.机电一体化系统有哪些基本要素组成?分别实现哪些功能? (1)1-8.工业三大要素指的是什么? (1)1-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接口功能有哪两种? (1)1-16.什么是机电互补法、融合法、组合法? (1)机电一体化技术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 (2)2-1 设计机械传动部件时,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常常提出哪些要求? (2)2-2 机电一体化系统传动机构的作用是什么? (2)2-3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对传动机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2-10 现有一双螺母齿差调整预紧式滚珠丝杠,其基本导程λ0=6mm、一端的齿轮齿数为100、另一端的齿轮齿数为98,当其一端的外齿轮相对另一端的外齿轮转过2 个齿时,试问:两个螺母之间相对移动了多大距离? (2)2-16 各级传动比的分配原则是什么?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是什么? (2)2-17 已知:4 级齿轮传动系统,各齿轮的转角误差为∆φ1=∆φ2=∆φ3=...=0.005 ra d,各级减速比相同,即ί1=ί2=...=ί4=1.5。
求:该传动系统的最大转角误差∆φmax;为缩小∆φmax,应采取何种措施? .. (2)2-18 谐波齿轮传动有何特点?传动比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3)2-19.设有一谐波齿轮减速器,其减速比为 100,柔轮齿数为 100.当刚轮固定时,试求该谐波减速器的刚轮齿数及输出轴的转动方向(与输入轴的转向相比较) (3)2-20.齿轮传动的齿侧间隙的调整方法有哪些? (3)2-25.轴系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4)机电一体化技术第3章参考答案 (5)3-1 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执行元件的分类及特点。
(5)I3-2 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执行元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3-3 简述控制用电动机的功率密度及比功率的定义。
形考一一、判断题1.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机械装置为主体,微电子技术为核心,强调各种技术的协同和集成的综合性技术。
(√)2.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差别。
(√)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4.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5.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与一般的机械系统相比,应具有高精度、良好的稳定性、快速响应性的特性。
(√)6.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7.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8.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9.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10.选择滚珠丝杠副的过程中,当系统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时,导程就大一点;加工精度较低时,导程就选小一些。
(×)11.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12.传感器的作用是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
(√)13.数字式位移传感器有光栅、磁栅、感应同步器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利用自身的物理特征,制成直线型和圆形结构的位移传感器,输出信号都是脉冲信号,每一个脉冲代表输入的位移当量,通过计数脉冲就可以统计位移的尺寸。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3.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
(√)4.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5.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6.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7.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8.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9.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10.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11.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12.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二、单选题1.以下产品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C )。
A.游标卡尺B.电话C.全自动洗衣机 D.非指针式电子表2.为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设法(A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以下产品不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 )。
A.机器人 B.移动电话C.数控机床 D.复印机2.滚珠丝杆的滚珠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始终与丝杠表面保持接触为( )。
A.插管式 B.端盖式C.内循环式 D.外循环式3.下列哪个不是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A.幅频特性 B.临界频率C.相频特性 D.分辨率4.在传感器的使用中,模拟式传感器与计算机进行接口必须用的器件为( )。
A. A/D转换器 B.D/A转换器C.缓冲器 D.隔离器5.闭环控制的驱动装置中,丝杠螺母机构位于闭环之外,所以它的( )。
A.回程误差不影响输出精度,但传动误差影响输出精度B.传动误差不影响输出精度,但回程误差影响输出精度C.回程误差和传动误差都不会影响输出精度D.回程误差和传动误差都会影响输出精度6.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际运行时,需要由用户自行编写( ),具有实时性、针对性、灵活性和通用性。
A.平台软件 B.开发软件C.系统软件 D.应用软件7.以下( )不属于系统功能结构图的基本结构形式。
A.串联结构 B.并联结构C.环形结构 D.星形结构8.HRGP-1A喷漆机器人中的乎部属于系统中的( )。
A.能源部分 B.测试传感部分C.驱动部分 D.执行机构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3分,共30分)9.机电一体化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智能化、人性化等特征。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1、2、3、4参考答案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2.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3.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
(√)4.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5.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6.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7.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8.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9.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10.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11.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12.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二、单选题1.以下产品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C )。
A.游标卡尺 B.电话C.全自动洗衣机 D.非指针式电子表2.为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设法(A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作业解答(四)
一、填空题
1.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
2.灵敏度线性度重复性迟滞
3.临界速度
4.广义输入阻抗静态刚度
5.挠性手腕分离活塞式油缸旋转变压器
6.8088 8086
7.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数控装置伺服系统受控设备
8.点位控制装置直线控制装置轮廓控制装置
二、简答题
1.简述光电编码器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
光电编码器式传感器主要由旋转孔盘和光电器件组成。
它的输出是与孔盘转角或转角增量成正比例关系的脉冲信号,通过对脉冲信号计数,即可测定孔盘转过的角度。
光电编码器式传感器又分为绝对式和增量式,前者转角范围小于360º,用于低速端角位置测量;后者无转角范围限制,可用于高速端角位置测量或转速测量。
光电编码器式传感器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输出量为脉冲信号,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同时用于位置和速度的测量,使用方便;但高精度的光电编码器价格比较贵,成本高。
2.选择传感器应主要考虑哪几方面的因素?
选择传感器的主要依据是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1)基本参数量程、灵敏度、静态精度和动态特性。
(2)环境参数环境温度、湿度、冲击、振动;抗干扰能力。
(3)可靠性工作寿命、平均无故障时间。
(4)使用条件电源、外形尺寸、安装方式。
(5)经济性价格和价格性能比。
此外,选择传感器时还必须考虑其输入输出特性。
3.简述HRGP-1A喷漆机器人的示教与再现过程。
HRGP-1A喷漆机器人的工作分示教和再现两个过程。
示教过程由工作人员用手操纵
操作机构的关节和手腕,根据喷漆工件表面的形状进行示教操作,此时中央处理器通过反馈元件(旋转变压器)将示教过程中测试的参数存入存储器,即把示教过程执行机构的空间轨迹记录下来。
再现过程由计算机控制机器人的动作,中央处理器将示教时记录的空间轨迹信息从存储器中取出,经过插补运算与采样得到的位置数据进行比较,将其插值调节后输出,控制执行机构按照示教时的轨迹运动。
4.简述数控设备中计算机数控装置的组成和功能。
在数控设备中,计算机数控装置是设备的核心部分,一般由专用计算机(或通用计算机)、输入输出接口以及机床控制器等部分构成。
计算机数控装置根据输入的数据和程序,完成数据运算、逻辑判断、输入输出控制等功能;机床控制器主要用于机床的辅助功能,主轴转速的选择和换刀功能的控制。
5.简述CK3225型机床数控系统的组成。
CK3225型机床有主驱动、伺服驱动两大控制环节。
主驱动主要是机床主轴的速度控制,伺服驱动除对进给速度进行控制外,还需要对刀架的行程(位置)进行控制。
机床的数控系统由操作系统、机床控制机、主驱动单元、伺服驱动单元和其它功能控制单元。
工作时从操作系统输入数据,由机床控制机(经过内装的PC处理)对两大驱动系统进行控制。
三、分析题
1.试分析比较直流测速发电机和光电编码器做转速测量的特点。
直流测速发电机由永久磁铁与感应线圈组成,用电枢获取速度信号。
它具有灵敏度高、结构简单等特点,常用于高精度低速伺服系统,也可与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组成低速脉宽调速系统。
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信号是与输入轴的转速成正比的直流电压信号,信号幅度大,信号调理电路简单。
由于输出电压信号有波纹,一般需要配置滤波电路。
光电编码器(增量式)主要由旋转孔盘和光电器件组成。
它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等特点,常与直流电机配合使用构成脉宽调速系统。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输出的是与转角成比例的增量脉冲信号,可以通过脉冲计数获得角位置信号,也可以定时取样脉冲数的增量实现角速度测量。
因此,可以同时测量转角和转速。
2.画图说明HRGP-1A喷漆机器人电液伺服系统的组成和工作特点。
HRGP-1A喷漆机器人电液伺服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
喷漆机器人具有6个自由度,每个自由度都由一套上图所示的电液伺服系统驱动。
电液伺服系统为多输入、多输出的变量系统,各系统之间具有负载效应,以适应机器人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的变化;各电液伺服系统的快速响应特性一致,使各个机构的运动相互协调,并具有较高的速度刚度,使操作机具有运动速度高、工作稳定性好、位置精度高等特点,以满足喷漆工艺的要求。
3.试分析比较闭环控制系统与半闭环控制系统的主要区别。
闭环控制系统的位置测量元件直接对工作台的实际位移量进行检测。
如图所示,A为速度测量元件,C为位置测量元件,由A将速度反馈信号送到速度控制电路,由C将工作台实际位移量反馈至位置比较电路,系统通过与指令值比较后的差值进行控制。
闭环控制系统可以消除包括工作台传动链在内的误差,定位精度高,调节速度快。
但由于工作台惯量大,对系统稳定性不利,且系统较复杂、成本高。
半闭环控制系统通过测速发电机A和光电编码器B间接测量伺服电机的转角,推算出工作台的实际位移量。
系统通过此值与指令值进行比较,以差值实现控制。
半闭环控制系统没有把工作台传动链包括在控制回路内,这类系统的控制方式介于开环与闭环之间,精度没
有闭环高,但成本较低,调试方便,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试分析比较液压马达和直流电机实现转动输出驱动的不同特点。
使用液压马达一般不需要中间传动机构,马达轴与负载轴直接连接,传动机构简单,结构紧凑;而直流电机驱动为得到合适的运动速度和负载能力,一般要使用较大传动比的减速器,传动机构的尺寸较大。
在相同的负载条件下,液压马达比直流电机驱动的负载刚度大、快速性好;液压马达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可在需要防水、防爆的条件下工作,需要使用电液伺服阀和专门的液压动力源,对环境有污染;而直流电机驱动要求有较好的工作环境,也不会污染环境。
四、计算题
已知某工作台采用直流电机丝杠螺母机构驱动,已知工作台的行程L =250mm,丝杠导程t =4mm,齿轮减速比为i =5,要求工作台位移的测量精度为0.005mm ,采用高速端测量方法,试确定旋转编码器的每转脉冲数。
(忽略齿轮和丝杠的传动误差)
解:
设传感器的每转脉冲数为n s ,每个脉冲对应工作台的位移为
s in t
l =∆
则
160005.054
=⨯=∆=L i t
n
选取n =200光电编码器,则测量精度为
005.0004.020054
<=⨯=∆l
满足题目要求。
五、综合题
已知五自由度机器人,采用直流电机控制,关节转角的测量采用增量式编码器,具有手动示教和再现功能,试确定其控制计算机及控制方案。
控制系统原理图如下 :
手动示教盒是一个单片机系统,它由单片机、RAM、串行通信口、键盘、LED显示器等组成。
它承担命令输入、状态显示、数据存储、通过与关节控制单片机通信给关节单片机发送控制命令等任务。
每个关节控制单片机分别负责单个关节直流电机的位置伺服控制,由单片机、PWM驱动接口、编码器接口和串行通信口等组成。
PC具有与手动示教盒同样的功能。
不同的是,状态显示及命令输入由显示器和PC键
盘来实现,利用PC机还能实现数据自动再现,使机械手按指定轨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