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循吏列传》原文及译文赏析.doc
- 格式:doc
- 大小:19.86 KB
- 文档页数:7
《史记循吏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史记循吏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语文阅读理解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史记循吏列传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
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
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
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
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
二年,市不豫贾。
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四年,田器不归。
五年,士无尺籍①,丧期不令而治。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公仪休者,鲁博士也。
以高弟为鲁相。
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
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
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
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
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
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
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奠安其处,次行不定。
”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
”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
”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
今市令来言曰市乱。
臣请遂令复如故。
”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①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
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②。
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
”王许之。
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子产者,郑之大夫..也。
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
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
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
二年,市不豫贾。
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四年,田器不归。
五年,士无尺籍③,丧期不令而治。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①庳:bi,矮小。
②梱:kun,门槛。
③尺籍:汉制,把杀敌斩首的功劳记录在一尺长的竹板上,称“尺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B.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C.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D.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与“隐士”的含义完全相同。
【导语】《史记·酷吏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篇⽂⾔⽂,收录于《史记》中。
该⽂为类传,记述前期以酷刑峻法为统治⼯具,以凶狠残暴著称的⼗⼏个官吏的史实。
下⾯是⽆忧考分享的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史记·酷吏列传》原⽂ 作者:司马迁 孔⼦⽈:“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德。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太史公⽈:信哉是⾔也!法令者治之具,⽽⾮制治清浊之源也。
昔天下之尝密矣,然*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於不振。
当是之时,吏治若救⽕扬沸,⾮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愉快乎!⾔道德者,溺其职矣。
故⽈“听讼,吾犹⼈也,必也使⽆讼乎”。
“下⼠闻道⼤笑之”。
⾮虚⾔也。
汉兴,破觚⽽为圜,斫雕⽽为朴,漏於吞⾈之鱼,⽽吏治烝烝,不⾄於*,黎民艾安。
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后时,酷吏独有侯封,刻轹宗室,侵辱功⾂。
吕⽒已败,遂侯封之家。
孝景时,晁错以刻深颇⽤术辅其资,⽽七国之乱,发怒於错,错卒以被戮。
其後有郅都、宁成之属。
郅都者,杨⼈也。
以郎事孝⽂帝。
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折⼤⾂於朝。
尝从⼊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厕。
上⽬都,都不⾏。
上欲⾃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亡⼀姬复⼀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轻,柰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
太后闻之,赐都⾦百⽄,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宗⼈三百馀家,豪猾,⼆千⽯莫能制,於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
⾄则族灭瞷⽒⾸恶,馀皆股栗。
居岁馀,郡中不拾遗。
旁⼗馀郡守畏都如⼤府。
都为⼈勇,有⽓⼒,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所受,请寄⽆所听。
常⾃称⽈:“已倍亲⽽仕,⾝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矣。
” 郅都迁为中尉。
丞相条侯⾄贵倨也,⽽都揖丞相。
是时民朴,畏罪⾃重,⽽都独先严酷,致⾏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视,号⽈“苍鹰”。
临江王徵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笔为书谢上,⽽都禁吏不予。
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
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
”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
”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
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
臣请遂令复如故。
”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
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
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
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
二年,市不豫贾。
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四年,田器不归。
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公仪休者,鲁博士也。
以高弟为鲁相。
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
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
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
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B.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C.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D.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此处指《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自称。
循吏传文言文答案1. 阅读北史.循吏传文言文公孙景茂翻译1、【译文】公孙景茂是河间阜城人。
他的容貌魁梧,少年时好学,博览经史书籍。
在魏国时,考察孝廉,射策科甲,后来升为太常博士(掌祭祀礼乐之官),做了不少好事。
当时人对他的博学称赞他为"书库"。
他做过高唐令,大理正等官,都非常胜任。
齐国灭后,周武帝听说了他的大名,就召见他与他谈话,非常器重他。
任命他为济北太守,后来他因担心母亲没人照管而辞职。
开皇(隋文帝年号)初年,武帝下召任命他为汝南太守,又升任息州刺史。
他在任职期间,法令制度清明,社会风气良好。
在平陈之役时,行军路上见兵士生病,他就减少自己的俸禄为兵士们买汤买药治病,于是百姓都来接济支持他,因此活下来的人有上千之众。
皇帝听说后非常赞赏他,下令将他的事迹昭示给天下百姓。
他做道州刺史时,把自己的俸禄都拿来买牛犊鸡猪,分给孤寡老弱不能养活自己的人。
他喜欢单独骑马巡视百姓生活状况,亲至每户人家,看到有德才的,就会在大众面前当面褒奖;如有过错行恶的,马上训斥教导,但并不大肆宣扬。
从此后民众都相互帮助,互通有无,男的相互帮助耕耘田地,妇女们就一起纺织。
大村或数百户人家就好象一家人一样。
后来朝廷任命官员时,皇帝优先招用他。
他担任仁寿中时,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看到景茂精神风采依旧,回去后上奏给朝廷,于是他又被升官任命为临淄刺史,赐给他车马轿子,便于他上任去。
他前后数任职位时,都是政绩斐然,评论的人都称他为良牧(好官)。
大业(隋炀帝年号)初年,他在任职当中去世,享年八十七岁,谥号日康。
下葬那天,各地奔丧的人有上千人。
有人参加不了葬礼,都向着他的坟墓的方向痛哭,路祭而去。
2、【原文】公孙景茂,河间阜城人也。
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
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
稍迁太常博士(掌祭祀礼乐之官),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
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
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
与语,器之。
《北齐书·循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北齐书·循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北齐书·循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北齐书·循吏传》原文及翻译北齐书原文: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
家本寒微,少为州吏。
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
魏彭城王韶拜定州,除典签。
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
”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
余人不可信也。
”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①,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
唯正与直,愿君自勉。
”业唯有一马,因瘦而死。
韶以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
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
”对曰:“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
”后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
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
’’崔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答曰:“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
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眇小,笑而不言。
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
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
寻以病卒。
(《北齐书·循吏传》)注:①出都:六朝时人谓出至京城为出都。
译文:孟业字敬业,是巨鹿郡安国县人。
孟业家境原本贫寒低微,年轻时任州府官吏。
他秉性廉洁谨慎,他的几个同僚侵占盗窃官府的绸绢,分三十匹给他,孟业拒不接受。
东魏彭城王韶被任命为定州长官,孟业被任命为典签之官。
长史刘仁之对孟业说:“我在官府外面,您在官府里面,我们同心合力,希望会取得成功啊!”不久刘仁之被征召入朝任中书令,临上路向彭城王韶禀告说:“殿下身边可信任的人只有孟业,希望您专一重用他,其他的人是不可信任的。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练习:汉书·循吏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以豪杰役使徙云陵。
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使领郡钱谷计。
簿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
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
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自武帝末,用法深。
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
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上擢霸为扬州刺史。
三岁,宣帝下诏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
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
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成知上意。
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
然后为条教,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
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
吏民见者,语次寻绎,问它阴伏,以相参考。
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成称神明。
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
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
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
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
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
前后八年,郡中愈治。
而颍川孝弟有行义民、三老、力田,皆以差赐爵及帛。
后数月,征霸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
为丞相五岁,甘露三年薨,谥日定侯。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B. 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C. 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D. 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待诏,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诏;汉以后沿用其制。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
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
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奠安其处,次行不定。
”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
”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
”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
今市令来言曰市乱。
臣请遂令复如故。
”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①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
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②。
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
”王许之。
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子产者,郑之大夫..也。
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
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
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
二年,市不豫贾。
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四年,田器不归。
五年,士无尺籍③,丧期不令而治。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①庳:bi,矮小。
②梱:kun,门槛。
③尺籍:汉制,把杀敌斩首的功劳记录在一尺长的竹板上,称“尺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B.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C.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D.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与“隐士”的含义完全相同。
《隋书·循吏传·辛公义》原文及翻译译文《《隋书·循吏传·辛公义》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隋书·循吏传·辛公义》原文及翻译译文《隋书·循吏传·辛公义》原文及翻译隋书原文: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
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
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
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
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
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
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
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
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
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
前汝弃之,所以死耳。
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
”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
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
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
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閤。
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
”讼者多两让而止。
(《隋书•循吏传》)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的名称。
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译文:辛公义是陇西狄道人。
辛公义早年就死了父亲,由母亲一人抚养,母亲亲自教他读书。
周天和年间,挑选品性好的人做太学生。
辛公义凭勤奋出名。
武帝时,召他到露门学,让他接受道义。
汉有桓阶,字伯初,颍川舞阳人也。
少而聪慧,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精《春秋》。
弱冠之年,举孝廉,除郎中。
阶性刚直,不事权贵,以清廉自守,故不得志于时。
初,阶为郎中,值王允为司空,允以阶才学出众,荐为侍御史。
阶在台,刚正不阿,执法严明,不畏权势,敢直言进谏。
时董卓擅权,横行不法,阶上疏极谏,言辞激切,董卓怒,欲加害阶。
阶知事不可为,遂托病辞官,归乡里。
及董卓败亡,李傕、郭汜等拥兵自重,朝政紊乱。
阶乃复起,为征西将军董承幕下从事中郎。
阶以忠义之心,竭诚辅助董承,屡建奇功。
时曹操势力渐盛,欲吞并天下。
阶见曹操奸诈,劝董承联刘表,共抗曹操。
承不从,阶遂辞去,归顺刘备。
刘备领益州牧,阶以功封安阳亭侯。
阶在州,治政有方,赏罚分明,百姓安居乐业。
阶又荐举贤能,使蜀汉国力日益强盛。
刘备称帝,阶迁升为光禄勋,封关内侯。
阶性谦和,不以功高自傲。
每见士人,必虚心请教,故得人心。
阶又好施舍,家财万贯,散尽无余。
阶在朝,勤于国事,以清廉著称。
时人皆称:“桓阶清廉,犹如冰清玉洁。
”一日,阶与刘备宴饮,刘备叹曰:“桓阶忠臣也,朕赖以治国,实为股肱之臣。
”阶答曰:“臣虽不才,愿竭尽全力,报答陛下知遇之恩。
”刘备大喜,赐阶金帛无数。
后刘备病逝,刘禅继位。
阶以年老体衰,上疏辞官,归乡里养老。
阶在乡里,仍心系国家,常以诗书自娱,传授诗书于后人。
阶享年七十二岁,谥曰“文忠”。
桓阶一生,以清廉自守,刚正不阿,忠心耿耿,堪为后世楷模。
其事迹流传千古,为后人称颂。
呜呼!桓阶之德,岂不伟哉!翻译:汉朝有一位名叫桓阶的人,字伯初,是颍川舞阳人。
他从小聪明好学,不知疲倦,广泛阅读书籍,尤其精通《春秋》。
成年后,他通过孝廉考试,被任命为郎中。
桓阶性格刚直,不巴结权贵,以清廉自守,因此在当时并不得志。
起初,桓阶担任郎中时,正值王允担任司空,王允因为桓阶才华出众,推荐他担任侍御史。
桓阶在御史台,刚正不阿,执法严明,不畏权势,敢于直言进谏。
当时董卓擅权,横行不法,桓阶上疏极谏,言辞激烈,董卓大怒,想要加害桓阶。
《史记循吏列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於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後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太史公曰:孙叔敖出一言,郢市复。子产病死,郑民号哭。公仪子见好布而家妇逐。石奢纵父而死,楚昭名立。李离过杀而伏剑,晋文以正国法。 奉职循理,为政之先。恤人体国,良史述焉。叔孙、郑产,自昔称贤。拔葵一利,赦父非?李离伏剑,为法而然。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①尺籍:汉制,把杀敌斩首的功劳记录在一尺长的竹板上,称“尺籍”。此句是说男子不必再当兵出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俗盛美,政缓禁止禁:禁令。 B.闻君嗜鱼,遗君鱼遗:赠送。 C.不私其父,非孝子也私:偏袒。 D.过听杀人,自拘当死。当:应当。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徒慕君之高义也 B.丧期不令而治尽吾志也而不能至 C.坚直廉政,无所阿避若属皆且为所虏 D.子则自以为有罪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明义,作者一开始就表达了对循吏的肯定,他认为官吏奉职循理,就可以此治理好天下,不一定非要用严刑峻法。 B.子产在国政混乱的时候担任郑相,治理郑国二十六年,郑国因他而大治,老百姓非常爱戴他,以至在他逝世时为他哭泣。 C.公仪休担任鲁相,遵奉法度,使得百官品行端正,他不轻易接受别人的礼物,也拒绝与民争利,为不影响百姓曾出妻焚机。 D.石奢是楚相,他为尽孝而放了杀人的父亲,为守法而自我监禁,楚王认为这是下属的问题想要宽恕他,他不接受,最终自刎。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2)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参考答案: 4.(3分)D (当:判罪。) 5.(3分)B (A代词,他/结构助词,的;B都是连词,表示转折;C助词,所字结构,和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助词,和“为”构成被动句式;D连词,如果/连词,却。) 6.(3分)D “认为是下属的问题”是晋文公对李离事情的态度。) 7.(10分)(1)法令用以引导民众向善的,刑罚用来阻止坏人作恶的。(判断句2分,“所以”一个1分,句子通顺流畅1分。) (2)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儿”“去”各1分,宾语前置1分,句子通顺流畅1分。) 翻译: 太史公说:“法令用以引导民众向善,刑罚用以阻止民众作恶。文法与刑律不完备时,善良的百姓依然心存戒惧地自我约束修身,是因为居官者行为端正不曾违乱纲纪。只要官吏奉公尽职按原则行事,就可以用它做榜样治理好天下,为什么非用严刑峻法不可呢? 孙叔敖是楚国的隐者。国相虞丘把他举荐给楚庄王,想让他接替自己职务。孙叔敖为官三月就升任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风俗十分淳美。他执政宽缓不苛却有禁必止,官吏不做邪恶伪诈之事,民间也无盗窃事件发生。秋冬两季他鼓励人们进山采伐林木,春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水把木材运出山外。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活得很安乐。庄王认为楚国原有的钱币太轻,就下令把小钱改铸为大钱,百姓用起来很不方便,纷纷放弃了自己的本业。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市场乱了,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做买卖,秩序很不稳定。”孙叔敖问:“这种情况有多久了?”市令回答:“已经有三个月。”孙叔敖说:“不必多言,我现在就设法让市场恢复原状。”五天后,他上朝向庄王劝谏说:“先前更改钱币,是认为旧币太轻了。现在市令来报告说‘市场混乱,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谋生,秩序很不稳定’。我请求立即下令恢复旧币制。”庄王同意了,颁布命令才三天,市场就回复了原貌。楚国的民俗是爱坐矮车,楚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驾马,想下令把矮车改高。国相孙叔敖说:“政令屡出,使百姓无所适从,这不好。如果您一定想把车改高,臣请求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乘车人都是有身分的君子,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高了。”楚王答应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上行下效,老百姓都自动把坐的车子造高了。这就是孙叔敖不用下令管束百姓就自然顺从了他的教化,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离得远的人观望四周人们的变化也跟着效法他。所以孙叔敖三次荣居相位并不沾沾自喜,他明白这是自己凭借才干获得的;三次离开相位也并无悔恨,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过错。 子产,是郑国的大夫。郑昭君在位时,曾任用自己宠信的徐挚做国相,国政昏乱,官民不亲和,父子不和睦。大宫子期把这些情况告诉郑昭君,昭君就改任子产为国相。子产执政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二年之后,市场上买卖公平,不预定高价了。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年后,农民收工不必把农具带回家,五年后,男子无需服兵役,遇有丧事则自觉敬执丧葬之礼。子产治理郑国二十六年就去世了,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 公仪休,是鲁国的博士。由于才学优异做了鲁国国相。他遵奉法度,按原则行事,丝毫不改变规制,因此百官的品行自然端正。他命令为官者不许和百姓争夺利益,做大官的不许占小便宜。有位客人给国相公仪休送鱼上门,他不肯收纳。客人说:“听说您极爱吃鱼才送鱼来,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很爱吃鱼,才不能接受啊。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还买得起鱼吃;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今后谁还肯给我送鱼?所以我决不能收下。”公仪休吃了蔬菜感觉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园中的冬葵菜都拔下来扔掉。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他说:“难道要让农民和织妇无处卖掉他们生产的货物吗?”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wěi,伟)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太史公说:“孙叔敖口出一言,郢都的市场秩序得以恢复。子产病逝,郑国百姓失声痛哭。公仪休看到妻子织出的布好就把她赶出家门。石奢放走父亲而自杀顶罪,使楚昭王树立了美名。李离错判杀人罪而伏剑身亡,帮助晋文公整肃了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