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毕业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5.41 MB
- 文档页数:48
摘要本设计为点胶机设计—悬臂式结构,末端执行器是一个固定在Z轴上的点胶头, X、Y、Z三个方向上都是由步进电机带动滚珠丝杠,将电机轴的旋转运动转化成工作平台的直线运动,实现了点胶机在规定工作范围内各个点的点胶、涂胶工作。
在PLC控制下,该结构能按照程序自动在相应的点完成点胶、在一段距离内完成涂胶工作,也可由手动控制到达工作范围内的各个点以及完成回零工作。
选用的步进电机用电脉冲信号进行控制,将电脉冲信号的个数和频率分别转化成为末端执行器的位移和移动速度。
关键词:点胶机、悬臂式、步进电机、滚珠丝杠、PLCABSTRACTThis design for glue machine design-the cantilevered structure, end actuator is a fixed in the Z axis at a point on the rubber head, X, Y, Z three direction is by stepping motor drive the ball screw, will the motor shaft rotation movement into working platform linear motion, realize a little gum machine in the provisions within the scope of work of various points point glue, glue work. In the PLC control, this structure can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cedures in the corresponding points finish glue, in a distance work to finish glue, can also be made by manual control to work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various points, and complete back to zero. The selection of stepping motor power pulse signal control, the electrical impulses of the number and frequency signal into a respectively at the e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isplacement and speed.Key words: Glue machine, cantilevered, step motor, the ball screw, PLC目录1绪论----------------------------------------------------------------------------------------------------------11.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1.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 2设计方案--------------------------------------------------------------------------------------------------32.1 机械部分-----------------------------------------------------------------------------------------32.2 电气部分-----------------------------------------------------------------------------------------32.3 控制部分-----------------------------------------------------------------------------------------32.4 传动部分-----------------------------------------------------------------------------------------43 计算说明-------------------------------------------------------------------------------------------------53.1 Z轴(上下)方向传动部件的选型与校核------------------------------------------53.2 X轴(左右)方向传动部件的选型与校核-----------------------------------------113.3 Y轴(前后)方向传动部件的选型与校核-----------------------------------------19 4电气控制部分----------------------------------------------------------------------------------------284.1控制要求-----------------------------------------------------------------------------------------284.2设计方案-----------------------------------------------------------------------------------------284.3 PLC简介-----------------------------------------------------------------------------------------284.4 驱动器的选用---------------------------------------------------------------------------------29 5结论--------------------------------------------------------------------------------------------------------30 附录Ⅰ电气控制图----------------------------------------------------------------------------------31附录ⅡPLC控制流程图----------------------------------------------------------------------------32附录ⅢPLC控制程序图----------------------------------------------------------------------------33参考文献---------------------------------------------------------------------------------------------------35 致谢-----------------------------------------------------------------------------------------------------------361 绪论点胶机在行业中的影响很广。
夹具设计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夹具设计在机械制造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夹具作为一种用于固定工件和加工装置的工具,对于工件的加工质量、工作效率以及工人操作的安全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夹具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工件的特点、工艺要求以及操作方式,以达到更好的加工效果。
夹具设计的第一步是对于工件特点的分析,包括工件的材质、形状、尺寸以及加工要求等。
根据工件的特点,确定夹具的结构形式,选择适合的夹紧及定位方式,以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度。
在夹具设计中,需要考虑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方式。
对于较小的工件,可以采用传统的机械定位方式,如销钉定位、台阶定位等。
而对于较大或者复杂形状的工件,可以考虑采用靠近特征面定位、配合定位或者基座定位等更加精确的方式。
选择合理的定位方式,可以保证工件在夹具中的稳定性,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偏差。
夹具设计中夹紧力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根据工件的特点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夹紧力,既要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又不能过分压迫工件,以避免工件变形或者加工精度降低。
对于较硬的工件,可以采用机械夹紧方式,如手柄螺母夹紧、弹簧夹紧等。
而对于较软的工件,可以考虑采用气动、液压等方式进行夹紧。
除了夹紧力的选择外,夹具设计还需要考虑工人的操作方式。
合理设计夹具的操作手柄位置和力度,可以提高工人的操作效率,减少操作的疲劳度,提高工作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工人与夹具之间的保护措施,如安装安全防护装置、采用防护罩等,以减少工人因操作不慎而受伤的可能性。
总之,夹具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要充分考虑工件的特点、工艺要求以及工人的操作方式。
合理选择夹紧和定位方式,确定合适的夹紧力,优化工人的操作方式,可以提高夹具的使用效果,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从而为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机械设计毕业论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山东科技大学目 录摘 要 (3)第1章 绪论 (4)第2章 影响工件表面质量的因素 .................... 4 加工过程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4 工艺系统的震动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 . (4)刀具几何参数、材料和刃磨质量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4 切削液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5 工件材料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5 切削条件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5 切削速度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5 磨削加工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5 影响工件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因素 ················ 6 使用过程中影响表面质量的因素 ················ 8 耐磨性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8 疲劳强度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9 耐蚀性对表面质量的影响9 第3章 控制表面质量的途径9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 9 超精密切削和低粗糙度磨削加工 ························ 9 毕业设计题目: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及采取的措施论文作者: 指导教师: 专 业: 机械设计与自动化 函授地址:答辩日期:采用超精密加工、珩磨、研磨等方法作为最终工序加工 (10)改善表面物理学性能的加工方法 (11)第4章提高机械加工工件表面质量的措施 (12)第5章结论 (13)第6章参考文献 (14)第7章致谢 (14)摘要: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的提高和使用寿命的增加与组成产品的零件加工质量密切相关,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基础。
机械毕业论文精选范文近几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局面,并正以全球化的战略思维,向国外市场快速发展,不断进入发达国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机械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机械毕业论文范文一:PLC技术基础下的工程机械控制摘要: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在PLC技术的应用下,工程机械控制系统将能够改善原来人工手动控制的方式,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
如此一来,工程机械自身性能将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工作中的工作效率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
关键词:PLC技术;工程机械1基于PLC技术的工程机械控制系统功能分析1.1控制功能概述以某军用工程机械为例,其主要作用于土方开挖工作当中,工程机械涵盖了十六项控制功能,最为典型的有“挖壕/挖坑选择”、“手动/自动选择”、“翻转架上升及下方控制”以及“浮动控制”等。
在PLC技术的融合下,对此工程机械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为要求多两个控制回路。
1.2主要涉及的两个控制回路对于要求多两个控制回路,一个为车上控制回路,另一个为无线遥控回路。
这两个控制回路均需要在遥控状态下方可实现。
一方面,对于车上控制回路,主要的构件有开关量输入及模拟量输入,主要的控制对象是行使装置与车上工作装置。
除此之外,还对工作当中发生的操作失误及异常状况发出警报,从而使出现的故障能够获取第一时间的处理。
另一方面,对于无线遥控回路,是同样拥有车上控制系统的功能的,与此同时还具备多项控制功能,比如车辆转向的控制、换挡的控制、油门调节及制动等方面的控制。
对于遥控回路来说,是把遥控信号传输至PLC的,进一步让PLC进行系统化的处理。
PLC能够把有用的数据,比如档位状态等及时地向遥控器的处理单元反馈,这样操作员便能够对车辆的状态充分掌握。
基于无线遥控作业当中,遥控器的处理单元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比如对于出现的失误操作,便能够通过遥控器的处理单元发出警报。
除此之外,如果有紧急状况发生,PLC便能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一步作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机械工程毕业论文范文(通用3篇)1目前机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创新性不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机械专业的课程包括机械制造、机械绘图、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模具制造、数控车床、PLC编程等,这些课程都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如果单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只能盲目地学习书本中的理论,而不能融入先进的案例,就会使学生的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逐步下降。
而目前很多机械专业教师依然采用这种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未能够结合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增加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出现严重的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操作间的脱节情况,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实践性目前很多高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盲目追求理论分数高低,最终不能用其所学理论去指导实践的情况,更无从谈及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因此,作为一项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的课程,应当加大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比重,改变传统以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发展创新教育,为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条件。
“工学结合”教学策略与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部分高校依然墨守成规,忽视教学在校园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未能够与企业及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对机械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与实习实训的重视程度较低,让学生不能够在实践实习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从而激发起创新灵感。
2机械专业创新教育相关意见培养适合当今企业及社会需要的机械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一方面要求高校教育能够充分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要求高校教育能够与人才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培养一批具有扎实基础知识与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机械专业人才。
针对于此,笔者对机械专业教育创新提出几点意见。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机械专业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实践是其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环节,要求高校教育能够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机械手设计的毕业论文机械手设计机械手是现代工业中常见的机器人之一,由于其具有多自由度、高精度、高速度和高可靠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制造、电子工业、医药行业等。
本文旨在设计一款具有5自由度的机械手,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能。
1. 设计目标本文设计的机械手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5自由度,能够完成物体的抓取、放置等动作。
2)控制系统采用开放式控制系统,便于后期升级和维护。
3)运动精度高,误差小于0.1mm。
4)机械手材料要轻、耐用、适应各种环境。
2. 设计方案2.1 机械手结构本文设计的机械手采用5自由度结构,由机座、立柱、机械臂、手腕和手爪组成。
其中,机座为底部固定部分,立柱为支撑机械臂的部分,机械臂由两节横臂和一个竖臂组成,手腕部分由旋转机构和电机驱动,手爪部分采用夹爪结构。
2.2 机械手控制系统本文设计的机械手控制系统采用开放式控制系统,主要由运动控制器和电机驱动器组成。
其中,运动控制器采用嵌入式控制器,可以实现机械手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等功能;电机驱动器采用步进电机或直流电机,可以实现机械手各关节的转动。
2.3 机械手传感器为了实现机械手的精准控制,本文设计了多种传感器。
其中,位置传感器用于测量机械臂和手腕的位置关系;压力传感器和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机械手的终端执行器上施加的力,以实现力控制;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物体的位置和大小,以实现对物体的抓取和放置。
3. 实现过程3.1 机械手结构制作本文设计采用了轻质的铝合金材料制作机械手结构,可轻松实现多种姿态和拓扑结构的改变。
通过平面布局和实体设计,确保各组件作用协调,避免机械手扭曲变形和故障。
3.2 控制系统设计机械手采用基于嵌入式控制器的现代控制技术,集成多种运动控制和检测传感器的系统,实现了可编程控制和高速运动。
3.3 实现性能测试机械手的运动精度、速度和力度可以用基本测试方法测量,主要通过控制器的调整和传感器测量来实现。
通过实验验证,本文设计的机械手成功实现了5自由度控制、精度达到0.1mm、速度达到30m/min、负载能力大于5kg的要求。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圆锥破碎机的设计系别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学生姓名学号年级 2011级指导教师二0一五年四月十四日圆锥破碎机的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全套图纸,加153893706学生: 指导老师:摘要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之下,我国各个行业在受到其他国家先进技术冲击的同时,与国外品牌企业的沟通交流的机会也变的越来越多。
圆锥破碎机行业通过行业展会、科研合作等多种途径,不断的提高了自身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在新的市场需求的驱动下,矿山开采设备的更新和优化升级更加迫切。
国内圆锥破碎机设备生产企业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大力发展大型环保节能的圆锥破碎机械设备,在绿色环保化矿山开采的转变中挥积极作用。
一般生产大型圆锥破碎机设备的企业对设备环保指数上都有严格的要求。
各企业在生产设备时,都充分考虑到设备在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从而减少设备因为振动或者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噪音大、污染重等现象。
国内圆锥破碎机设备的研发及制造要与全球号召的低碳经济、绿色世界主题保持一致。
加大圆锥破碎机设备新型节能绿色环保圆锥破碎机的研发及生产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也迎合了国内基础建设发展的需求。
破碎机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水平密切相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各行业间相互交流,广泛使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目前破碎机正向着大型、高效、可靠、节能、降耗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本文介绍了圆锥破碎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中所必须的理论计算和相关强度校验该圆锥式破碎机的优点是传动链短、效率高、易加工、使用和维护都很方便,较适合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
圆锥破碎机广泛应用于金属矿山、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建筑工业、水泥工业及砂石行业等,适用于中、细碎普氏硬度f=5-16的各种矿山和岩石,如铁矿石、有色金属矿石、花岗岩、石灰岩、石英岩、沙岩、鹅卵石等。
它工作时,电机通过三角带、传动轴、传动齿轮带动偏心套旋转,动锥在偏心套作用下做旋摆运动,使动锥和定锥时而靠近时而偏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历史历程及方向【摘要】:机械制造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
机械制造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以时间、材料及动力不同的分段方式的探讨梳理了机械设计制造的发展轨迹。
在梳理机械发展史的过程中对机械的产生和定义以及机械自动化的产生和定义进行了分析。
对现阶段机械自动化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并以历史发展的观点对自动化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关键字】:古代机械设计;近代机械设计;现代机械设计;机械自动化;目录1.1 机械制造设计的发展史按时间来分 (4)1.1.1 从古代社会到17世纪为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阶段。
(4)1.1.2 由17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近代机械设计 .. 51.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直到现在为现代设计阶段。
(6)1.2机械制造设计的发展史按材料来分 (7)1.2.1 石器发展阶段 (8)1.2.2 青铜器发展阶段 (9)1.2.3 铁器发展阶段 (10)1.2.4金属与金属合金,以及陶瓷、玻璃和化学聚合物发展阶段 (11)1.3 机械设计的发展史按动力来分 (12)1.3.1 自然动力阶段 (12)1.3.2 热力发动机阶段 (14)1.3.3 电力阶段 (15)2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产生和定义 (16)2.1机械设计制造产生和定义 (16)2.2 自动化的产生和定义 (18)3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特点 (20)3.1 智能化 (20)3.2模块化 (20)3.3绿色化 (21)3.4网络化 (21)3.5微型化 (22)3.6系统化 (22)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24)4.1 未来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 (25)4.2 实际生产应用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26)4.3 投资少、见效快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 (27)1. 机械设计制造发展历史阶段机械制造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
机械制造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本设计为冲床上料机械手设计。
基本参数为:升降行程135mm,手臂回转角度为105°。
此机械手能以34次 /分的频率,传送重0.5公斤重的硒钢片。
该机械手采用气压传动方式驱动,气缸最大压力为0.7MPa,为提高气缸活塞密封的可靠性,活塞采用2个O型环密封。
机械手的的抓取部分为吸附式,采用2个型号为ZP16UN的真空吸盘,吸盘提升力由真空泵提供。
机械手工作时,气缸推动活塞杆作升降运动。
活塞杆的中部装有一个深沟球轴承,当活塞杆上下运动时,轴承沿导向筒上的螺旋槽移动。
活塞轴与手臂相连,当活塞轴作上升运动时,带动装有真空吸盘的吸附式手臂作边上升边回转的复合运动,将被冲压件送到冲床上;当活塞轴作下降运动时,带动装有真空吸盘的吸附式手臂作边下降边回转的复合运动,使机械手回到初始状态,完成一个上料循环。
关键词:冲床机械手气压传动Abstract[单击此处键入英文摘要,内容应当与中文摘要相同]KeyWords:冲床机械手气压传动目录摘要IAbstractII1 工业机械手的发展概况11.1 工业机械手定义11.2 工业机械手发展概况12 工业机械手整体介绍42.1 工业机械手的分类42.2 机械手的特点52.3 工业机械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53 工业机械手设计方案73.1 工业机械手的组成73.2 规格参数83.3 坐标选择与分析83.4 驱动系统选择与分析93.4.1驱动系统的分类93.4.2 驱动系统的选择原则93.4.3 驱动系统的选择103.5 设计路线与方案113.5.1 设计步骤113.3.2 研究方法和措施114 真空吸盘和真空泵的选用134.1 真空吸盘134.1.1 吸盘的材料134.1.2 真空吸盘的作用134.1.3 吸盘的型号表示方法134.1.4 理论吸吊力134.1.5 吸盘的外形尺寸154.1.6 真空吸盘的选用184.2 真空泵194.2.1 真空泵的定义194.2.2 真空泵的分类194.2.3 真空泵的用途204.2.4 真空泵选取的注意事项204.2.5 真空泵的选取215 强度校核235.1 机械悬臂的校核235.2 活塞轴的校核295.3 轴承校核315.4 轴承用螺钉校核356 密封与润滑366.1 气缸的上下端盖的密封366.2 活塞的密封376.3 活塞轴的密封386.4 润滑396.4.1 气缸活塞润滑396.4.2 轴承润滑40结论41参考文献42致谢441 工业机械手的发展概况1.1 工业机械手定义机械手是一种能模拟人的手臂的部分动作,按预定的程序轨迹极其它要求,实现抓取,搬运工件或操做工具的自动化装置。
目录摘要..........................................................................3 ABSTRACT.....................................................................4 1绪论.......................................................................5 设计的目的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51.2 设计方法思想及所要解决的问题............................................52 传动方案确实定.............................................................6 2.1 电机的选择............................................................6 2.2 转速图的拟定...........................................................62.2.1 初始条件..........................................................62.2.2 转动式确实定......................................................62.2.3 转速图确实定.......................................................63 轴的计算....................................................................8 3.1 计算轴的功率...........................................................9 3.2 计算轴的最低转速.......................................................93.3 计算轴的最小直径.......................................................94 齿轮传动设计..............................................................10 4.1 确定齿轮齿数..........................................................10 4.2 齿轮强度校核..........................................................104.2.1 确定齿轮初始条件..................................................104.2.2 齿轮几何尺寸的设计................................................10校核齿面的接触强度.................................................115 轴的校核..................................................................12 5.1 轴的强度验算..........................................................12 5.2 当量弯矩的计算........................................................155.3 按疲劳强度校核平安系数................................................156 滚动轴承的选择和计算......................................................17 6.1 滚动轴承的选择.......................................................176.2 轴承的计算...........................................................177 润滑与密封.................................................................18 7.1 润滑油的选择..........................................................18 7.2 密封的选择............................................................18 结论.........................................................................19 参考文献.....................................................................20 致谢.........................................................................21摘要根据提供的资料设计一种专用摇臂钻床,摇臂钻床是一种摇臂可绕立柱回转和升降,主轴箱又可在摇臂上作水平移动的钻床。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毕业论文-3D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本章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概述论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本文献综述将会综述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探讨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3D工业机器人的概述介绍3D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三维空间内进行各种复杂任务的自动化机器人。
它具有高度灵活性和智能化的特点,可以执行多种工作,如装配、搬运、焊接、喷涂等。
3D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结构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
工作原理3D工业机器人基于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能够通过计算机指令来执行任务。
它的工作原理包括感知环境、处理信息和执行动作。
通过感知环境,机器人能够识别和理解周围的物体、空间和运动方式。
然后,机器人会根据接收到的指令进行信息处理,计算出执行任务所需的动作。
最后,机器人会通过各种执行器和工具来执行具体的操作。
应用范围3D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代替人力完成繁重、危险和高精度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3D 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研究的发展,3D 工业机器人还可以通过研究和优化算法来提高自身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重要性和发展趋势3D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人力需求,并且可以在危险环境下工作,保证工人的安全。
它还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3D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将不断提升,未来还将出现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机器人类型。
结论3D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结构对机器人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深入理解3D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对于提高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3D工业机器人将在制造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该论文旨在介绍3D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选取适合的机构结构、运动学建模、结构分析等内容。
玉米播种机的设计学生姓名学 号 **********所属学院 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专 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班 级 16-2指导老师日 期 2016.05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制16 届毕业设计前言农作技术与农机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又相互作用,前者是后者产生的前提并依靠后者来完成;后者为前者的实现而存在并能促进前者的发展。
耕作播种一体耕作技术是农机和农业结合的改革,现在全世界使用开展示与推广。
现实表明,耕作具有增加土壤肥力、保墒、增加农民收入和降低作业成本等是获得良好的成果。
现在,大力推广和使用耕作技术的核心是各种先进的播种机。
因为耕作拥有着他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以针对北方旱地的农业播种,为此,研发播种效果好、节水成果明显、灭草彻底等共同作业的农机拥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比较成熟的播种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秸秆不缠绕开沟器等工作部件,杂草等对机具不拥堵,为耕作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实现保障。
全套图纸,加153893706其次,覆盖于地面的小麦残茬和玉米秸秆等,可以使地表土壤的有机质增多、地力加强,同时可以省时省工,有较为明显增产效果。
本文设计的玉米播种机集耕作、施肥、播种等一体化作业。
其中行距可以调、株距等亦可调,对于施肥量的也是可调的,不仅能实现免耕播种一些性能,还能实现精量播种。
本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玉米播种机的设计。
主要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方案的论证比较与选择,完成了免耕播种机的总体设计,倾斜圆盘式排种器的设计,破茬装置的设计,施肥装置的设计及整体机架的设计等内容。
在此基础上对玉米播种机的结构尺寸、驱动转轴的结构尺寸等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说明,并且对轴承以及轴承盒的型号作了选择。
使本方案有了初步的设计应用价值。
关键词:播种机;排种器;精量播种;玉米;耕作目录1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2国内外发展状况 (1)1.3对课题的任务要求及目标的分析 (2)1.4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2)1.5完成本课题需要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3)1.6工作条件及解决方法 (3)2玉米播种机总体设计 (3)2.1播种机整机设计原则 (3)2.2免耕播种机总体结构 (3)2.3播种机工作特点 (4)3玉米播种机排种器的设计 (4)3.1倾斜圆盘式排种器 (4)3.2排种盘外形的确定 (5)3.3排种盘直径的确定 (6)3.4排种盘倾角的确定 (6)3.5型孔结构及尺寸确定 (6)3.6排种盘外侧边缘厚度的确定 (8)3.7孔间距的确定 (8)4玉米播种机破茬装置的设计 (9)4.1玉米播种机破茬装置的设计运动原理 (9)4.2传动装置与工作装置 (9)5玉米播种机开沟器的设计 (10)5.1设计原理 (10)5.2设计参数 (10)6排肥器的设计 (10)6.1 排肥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0)6.2排肥器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设计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一)各位老师好!我叫XX,来自XXX学院,我的论文题目是《车用锂离子电池冷却方案优化设计》。
在这里,请允许我向俞小莉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劳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从论文的课题来源、研究内容、不足之处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作一大概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在课题来源上,本课题来源于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开发”,为解决当前某汽车厂商的纯电动汽车尚未采取冷却措施,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动力电池组过热现象的问题。
其次,在研究内容上,本文将主要进行以下内容的研究:(1)通过分析目前电动汽车的发展优势、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以及动力电池热管理的研究现状,掌握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的研究方法。
(2)通过对锂离子电池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分析了裡离子电池的基本传热特性,包括其生热机理与传热机理。
(3)利用AnsysFluent软件,对建立的电地组模型进行四种冷却方案的数值仿真研究,包括空气自然对流冷却、环境风强制对流冷却、空调风强制对流冷却以及导热油强制对流冷却,并进一步分析对比各自在不同放电倍率、冷却温度以及冷却强度下的冷却效果。
(4)根据实车运行采集的数据,掌握了车辆不同运行工况下的电池电流输出状态,提出相应的冷却方案优化策略。
最后,在不足之处上,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本文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后续研究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由于受限于计算机性能,本文将整个锂离子电池处理为均匀发热体,下一步工作可以细化内部分层结构,以达到对电池模型更精确的数值模拟结果。
(2)在本文的数值仿真研究基础上,后续可以开展实车冷却方案优化策略的试验及反馈。
(3)将低温状态下的电池组加热方案也纳入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当中,以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全温度范围内的性能发挥。
再一次谢谢各位老师。
机械设计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二)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XX,是XX班的XX号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真空斩拌机电气控制设计。
炒货机设计目录1 绪论 (1)1.1 概述:炒货机食品机械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现状 (1)1.2 炒货机的相关介绍、研制意义和目标、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机械系统总体方案的拟定 (3)2.1动力系统的拟定 (3)2.2传动系统的拟定 (3)2.3执行机构的拟定 (3)3 工作机构运动需求分析及初步设计 (4)3.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4)3.2 生产效率与转轴桨的设计 (4)3.3转轴机构设计 (5)4 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 (7)4.1 主轴转速的确定 (9)4.2传动齿轮参数 (17)5 转轴及其附件的设计计算 (18)5.1 转流轴的设计与校核 (19)5.2 轴承的设计与校核 (20)5.3 键联接的设计与校核 (21)6结论 (23)参考文献 (23)致谢 (23)全套设计,请加12401814炒货机设计1绪论1.1 炒货机(食品机械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现状炒货机(食品在我国历史悠久,伴随着几千年的文明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食品文化中的代表,如饺子、包子、馄沌是主食的一部分;瓜子,花生,栗子等干果类食品是传统节日中必不可缺的食物。
如今,经济的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对食品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本人认为这些要求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其一是食品的质量:如食用口感、卫生状况、营养含量等。
其二便是食品供应的速度。
而解决这两个矛盾要求的办法便是实现食品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通过机械动作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食品的生产率;采用环保的机械材料和严格的密封技术可以很好的保证食品卫生;而合理的工艺编排更能改善食品的口感。
目前国内外厂家在炒货机(食品机械化上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成功研发了饺子机、包子机、馄沌机、汤圆机、月饼机,炒瓜子机以及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全自动炒货机。
因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目前国外炒货机成型类机械主要为日本所生产,如日产的自动万能炒货机,其最大生产能力可达每小时8000个左右,且加工范围极广,还能能生产各式馒头、包子、饺子、夹馅饼干、寿司、等等近百种产品,采用可拆卸料斗能实现快速更换馅料。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毕业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典型性项目)说明书开箱机的设计与原理全套图纸,加153893706作者:院系: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机电系专业:机电一体化年级:2011级学号:***********指导教师:时间:2014年3月主要内容简介顾名思义(原理)开箱机也叫纸箱板打开,箱子底部按一定程序折合,开箱机的动作是集取箱、成型、折盖、封底为一体。
首先将扁平的纸箱放在储料槽上(可储存10 0个纸箱),通过吸盘将纸箱从料槽中吸出,在吸取拉出的同时将纸箱成型,再折前后及左右盖,最后完成胶带封底。
整个动作为自动完成,采用P.L.C + 触摸显示屏控制。
设有缺料提前报警,无料自动停机的安全装置。
大大方便操作、管理、减少生产人员和劳动强度,是自动化规模生产必不可少的设备。
自动开箱机自动完成开箱、成形、下底折叶折曲.并现时完成下部分胶带粘贴,本机将叠成纸板的箱板自动打开,箱子底部按一定程序折合,并用胶带密封后输送给装箱机的专用设备。
关键字:集取箱、成型、折盖、封底为一体,开箱机,气缸,功率,气压,PLC,电机等。
目录第一章开箱机的前景 (5)第一节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5)第二节来源及设计目的 (5)第三节开箱机的分类及特征 (6)一﹑分类 (6)二﹑开箱机特征 (6)第二章开箱机的设计原理及要求 (6)第一节设计原理 (6)一﹑合理优化的强大功能 (6)第二节设计条件 (7)第三节基本要求 (8)一﹑设备说明 (8)二﹑电控部分说明: (9)第三章开箱机的设计 (9)第一节开箱机的结构组成 (9)第二节开箱机总成设计 (9)第四章开箱机的技术参数及其他 (13)第一节开箱机技术参数 (13)第二节开箱机的技术特点 (14)一﹑技术特点 (14)二﹑开箱机的机械性能 (14)第三节性能及特点 (14)第五章标准件的选择 (15)一﹑电器件的选择 (15)二﹑气缸的选择 (15)三﹑电机的选择 (16)第七章开箱机的注意事项及使用说明 (17)一﹑开箱机的注意事项 (17)二﹑使用说明 (17)第八章开箱机一般需要检修的地方及如何维护 (18)一、一般性故障及排除方法: (18)二、开箱机贴带器异常排除说明: (18)三、 (19)第九章开箱机的设计总图机控制面板 (20)一.开箱机的零件图 (20)二﹑开箱机总图 (30)三﹑控制面板 (32)附件: (34)参考文献: (34)第一章开箱机的前景第一节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的包装工业起步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口了大量包装材料和包装机械,这对加快我国包装工业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自动上下料机械手及主要零部件设计姓名:管明亮学号: ************* 教育层次: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分校:北京路指导教师:朱乾隆老师2016年05月30日摘要:机械手能代替人工操作,起到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特点.在实用的基础上,对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其中分为三个部分,手爪、手腕、直臂。
设计手爪为平移型夹持式手爪,传动结构为滑动丝杆。
手腕为回转型,转动角度为0-180°,传动结构为蜗轮蜗杆。
直臂传动结构为滚珠丝杆。
整体机械手为直角坐标型,驱动均为电机驱动,结构简单可靠,精度高。
关键词:机械手;直臂与夹持部件;Pro/e三维设计;CAD二维设计Abstract:Mechanical arm can replace manual operation,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workers,save processing time,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On the basis of the practical,the design of automatic up-down material manipulator,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hand,wrist,arm straight。
Design of clamping type hand claw gripper for translation,for sliding screw transmission structure。
Wrist for transformation,rotation Angle of 0-180 °,for the worm gear and worm drive structure.Straight arm for the ball screw transmission structure. Integral type manipulator for rectangular coordinates, drive for motor drive,structure simple, reliable and high precision。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分析一、引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程类专业中的重要学科,并且在当前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对于毕业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方向进行全面分析,帮助毕业生做出明智的选择。
二、研究方向一:先进制造技术1.1 先进数控加工技术先进数控加工技术是当前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该技术通过引入先进的数控系统和加工设备,实现高效、精确、灵活的零部件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2 先进材料与成型技术先进材料与成型技术能够改善传统材料的性能,并且具有更高的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该研究方向注重材料的设计、成型工艺的改进和性能的测试,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核心支持。
三、研究方向二:智能制造与自动化2.1 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为制造业的自动化生产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该技术涵盖了机器人的智能控制、感知和协作等领域,可以提高制造过程的精度、效率和安全性。
2.2 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智能制造系统集成通过将各种自动化设备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智能化和自动化。
该研究方向致力于构建高度灵活、智能的制造系统,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四、研究方向三:可持续制造3.1 绿色制造与环境保护绿色制造与环境保护是当前工业领域关注的重点。
该研究方向追求低碳、零排放的制造过程,通过改进生产工艺、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2 资源有效利用与节约资源有效利用与节约是可持续制造的核心内容之一。
该研究方向注重制造过程中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降低浪费和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五、结论考虑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广泛应用和潜在发展前景,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对于毕业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对先进制造技术、智能制造与自动化以及可持续制造三个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明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做出明智的选择。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6)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理论 (8)2.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 (9)2.2 自动化技术基础 (10)2.3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 (12)3. 课题研究内容 (13)3.1 研究目标与任务 (14)3.2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5)3.3 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16)4. 机械系统设计 (17)4.1 机械系统结构设计 (18)4.2 机械系统运动设计 (20)4.3 机械系统强度与可靠性设计 (22)5.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24)5.1 控制系统原理与结构 (24)5.2 控制系统算法与实现 (26)5.3 控制系统仿真与优化 (26)6.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 (27)6.1 制造工艺流程设计 (28)6.2 机床与工具选择 (30)6.3 工艺参数优化与控制 (31)7. 系统集成与调试 (32)7.1 系统集成方案 (34)7.2 系统调试与测试 (36)7.3 故障诊断与处理 (36)8. 研究结果与分析 (38)8.1 实验数据与分析 (39)8.2 系统性能评价 (40)8.3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比较 (42)9. 结论与展望 (43)9.1 研究结论 (45)9.2 研究不足与展望 (46)1. 内容概述本毕业论文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研究方向,旨在探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论文首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背景和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该领域在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随后,论文围绕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展开研究,详细介绍了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
机械设计理论:分析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讨了机械设计在满足功能、结构、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要求。
制造工艺:研究了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如金属切削、铸造、焊接等,并对新型制造工艺如3D打印、激光加工等进行了探讨。
I 摘 要 车铣加工中心是高速度、高精度、高效率、复合化加工机床。该种机床用途广泛、工艺先进、生产高效、加工精密,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天、造船、核电、高速铁路等领域;车铣复合功能的数控机床是近年来适应产品复杂化和生产的高效率要求而发展很快的机种,可实现复杂零部件一次装夹,完成全部加工工序,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本文在分析了车铣加工中心床头箱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UG对车铣加工中心床头箱进行了虚拟设计,包括车铣加工中心结构分析、零部件的建摸、虚拟装配。
关键词:车铣加工中心;床头; 三维建模;UG II
目录 1 引言 .............................................................................................................................. 1 1.1 国内外车铣加工中心现状 ............................................................................... 1 1.2 车铣加工中心各轴的运动原理及实现 ........................................................... 2 1.3 车铣加工中心的优势 ....................................................................................... 4 1.4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5 2 车铣加工中心床头箱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7 2.1 车铣加工中心主轴传动概况 ........................................................................... 7 2.2 车铣加工中心床头箱的结构 ........................................................................... 7 2.3 车铣加工中心床头箱的工作原理 ................................................................... 9 2.4 车铣加工中心床头箱的基本参数 ................................................................... 9 3 车铣加工中心主轴箱的三维设计 ............................................................................ 11 3.1 UG软件的简介以及特点 .............................................................................. 11 3.2 UG软件的主要功能 ...................................................................................... 11 3.3 车铣加工中心床头箱结构分析 ..................................................................... 13 3.4 UG进行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 14 4 车铣加工中心床头装配设计以及爆炸视图 ............................................................ 22 4.1 装配体的设计方法 ......................................................................................... 22 4.2 UG虚拟装配的装配过程 .............................................................................. 22 4.3 UG的爆炸视图的过程 .................................................................................. 25 总结 .................................................................................................................................. 28 致谢 .................................................................................................................................. 29 参考文献 .......................................................................................................................... 30 1
1 引言 1.1 国内外车铣加工中心现状 车铣加工中心是在数控车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加工中心。以车削为主要加工方式,同时具备强大的钻、镗、铣、攻丝等加工功能.因此它可用来加工形状很复杂的混合体零件,如空间孔、空间外型等。实现了在一台机床上完成多种不同工艺方法的多工序加工,如同一台数控车床和一台中小型加工中心的复合加工。目前,德国的Aachen工业大学和Darmstadt工业大学都设有专门从事车铣技术研究的研究中心。1982年,奥地利林茨机床公司(WFL)开发出全世界第一台车铣数控专用机床——WVC500S车铣加工中心。20多年来经过不断努力,2002年WFL推出了新一代Millturn M40和M40-M数控车铣复合机床,该加工中心已经可以实现车削、铣削、镗孔加工、插齿滚齿等多种加工[1-3]。 奥地利的WFL公司是车铣技术行业的开拓者,日本复合加工机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目前德国和瑞士的机床精度最高,综合起来, 德国的水平最高,日本的产值最大、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 在国内,“十五”期间,通过国家相关的政策的支持,包括沈阳机床在内的国内机床行业通过自主创新、合作开发、等手段,在中高档及大型数控机床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有了较大突破。 我们在车铣复合加工机床成功取得多方面取得了些突破,例如:攻克了动力驱动单元、大直径大通孔的高速强力主轴、刀架、机床热平衡、精度补偿等多项关键技术,主传动兼顾了大扭矩输出和高速输出,动力刀具主轴的设计也实现了高转速与大扭矩的兼顾,Y/B轴部分的设计功能更完善,刚性更高,尾台的设计充分考虑刚性及高的自动化和安全性,高性能车铣复合机床的刀库及机械手换刀装置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出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并完成了系列化、规格化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主轴最高转速7000r/min,可满足形状复杂的大型回转体零件加工要求,如飞机发动机主轴、起落架、船用发动机活塞、增压器蜗杆差速换向器、螺旋叶片合装的高速高效加工等。 沈阳机床上个世纪末开始至今,通过自主开发设计,完善形成了车削直径400mm 2
到1250mm,具有卧式五轴五联动功能的车铣加工中心系列,它是一种集成了车、铣、钻、镗、攻丝等功能于一台设备上的高柔性机床,对于一些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的异形回转体零件可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全部或大部分工序的加工,既可保证精度,又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004年沈阳机床全套引进了德国SCHIESS大型立车及立式车铣加工中心图纸及工艺,并在德国专家的协助下,形成了从车削直径1200mm到10000mm,载重几吨到百吨以上的全系列的大型立式车铣加工中心。 此类机床主要用于军工产品。发电设备、造船、风机。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行业,加工各种精度高、工序多、形状复杂大型盘类零件。使用该机床可以节省工艺装备、缩短生产准备周期、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1.2 车铣加工中心各轴的运动原理及实现 五坐标是指在三个平动坐标轴基础上增加两个转动坐标轴(A,B或A,C或B,C)且五个轴可以联动。由于具有两个转动轴,五坐标机床可以有很多种运动轴配置方案,但它们可以归于如下三大结构类型: (1)刀具摆动型 这种结构类型是指两个转动轴都作用于刀具上,由刀具绕两个互相正交的轴转动以三元整体叶轮的几何造型与五坐标数控加工使刀具能指向空间任意方向。由于运动是顺序传递的,因而在两个转动轴中,有一个的轴线方向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不变,成为定轴,而另一个的轴线方向则是随着定轴的运动而变化,成为动轴(动轴紧靠刀具)。对于定、动轴的配置,理论上存在A-B,A-C,B-C,B-A,C-A和C-B等六种组合情况。但由于在A-C,B-C的情况下动轴轴线与刀具轴线平行而没有意义,因此定、动轴的运动配置主要是A-B,B-A,C-A和C-B四种,这类机床的主要特点是摆动机构结构较复杂,一般刚性较差,但其运动灵活,机床使用操作(如装卡工件)较方便。 (2)工作台回转/摆动型 这种结构类型是指两个转动轴都作用于工件上,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它与由刀具摆动产生的效果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这种结构也是定、动轴结构,只是其动轴紧靠工件。对于其定、动轴的配置,理论上也有A-B, A-C,B-C,B-A,C-A和C-B六种组合情况。但由于此时的定轴到刀具间只存在平动,因而选C轴作为定轴将不能改变刀具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