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常见考点
- 格式:doc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17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填空:1.《诗经》又名诗三百,共311篇。
按照音乐类分为三种,分不是风、雅、颂。
共有15种国风,举出其中五种:周南、召南、邶、卫、王。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颂》诗又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2.楚辞的代表作者是屈原,除了《离骚》之外,屈原创作的楚辞有《九章》、《天咨询》。
名:屈平,字:原楚辞作家除了屈原,还有宋玉,他的作品有《九辨》、《风赋》。
3.《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4.最早的一部国不体史书《国语》:5.先秦最早的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论语》。
6.先秦时代最富有诗意的哲学著作《庄子》。
7.先秦时代认为集大成思想家:荀子。
8.汉大赋的闻名作家除了司马相如以外,还有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
9.奠定汉大赋作品基础的是《枚乘》的《七发》。
10.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古诗十九首》喻为五言诗之最。
1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的作者是孟浩然12.汉赋在进展过程中记忆了三个时期:XXX赋、大赋、抒情小赋。
其中张衡的一篇《归田赋》是抒情小赋的代表。
13.魏晋的诗人喜爱谈玄讲道,他们谈论的主题有三玄,这三玄分不是《老子》、《庄子》、《周易》。
二、默写: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别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胖脓,命曰腐肠之药。
(七发)。
3. 《终南不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4.《咏史》左思皓天舒白日,灵境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脚万里流。
5.《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别关怀。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咨询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期末必考古书的注解在不同的时代和作品中都有所不同。
在汉代,毛传、___注《尚书》、___《战国策》、《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等都是重要的注解。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___的《老子注》和___的《庄子注》等也成为了重要的注解。
唐代则有___注五经,___注《文选注》和颜师古注《汉书集注》等。
宋代的___则注解了《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和《楚辞集注》等。
清代的乾嘉学派则注解了《说文》等作品。
不同的作品也有不同的注解,如《诗经》的毛诗___疏诗集传、《论语》的___侃义疏___正义、《左传》的______正义和《史记》的三家注等。
古注的类型包括诂、训、传和笺。
诂和训是解释字词的注解,古人对这两种注解往往不作严格区分。
传则是传述经书的意思,如毛传和孔传。
笺则是补充和订正注解,如___在《毛传》的基础上作出的进一步阐发和补充。
后来,所谓的“笺注”和“笺证”只是注解的意思。
从东汉开始,对古书的注解不再称为“传”,而是称为“注”。
同时,“注”也可以是对古书注解的通称,例如《十三经注疏》包括了___和___等注解。
相对于“注”而言,“疏”不仅解释古书的注解,还解释古书的正文。
例如,《诗经》的___注解有___的疏解,《庄子》的郭象注解有成___的疏解。
正义”是指“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
有时候,“疏”也可以称作“正义”,例如___的“五经正义”。
但是,正义有时也不一定是疏,例如___的《史记正义》就是注解而不是疏解。
章句”是指“离章辨句”的省称。
除了解释字词外,它还分析古书章节句读,串讲文章大意。
例如___的《孟子章句》,___的《楚辞章句》等。
集解”是汇集各家注解的一种注解方式,有时也会参考自己的理解。
例如___的《论语集解》。
音义”以注音为主,有时兼有简单释义。
也称为音训、音诂、音注等。
例如___的《经典释文》。
曰、为、谓之”一般是两个以上连用并举,用来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唐 poetry1. 李白: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2. 杜甫: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3. 白居易: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4. 王之涣: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5. 孟浩然: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6. 骆宾王: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7. 元稹: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8. 刘禹锡: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二、唐 prose1. 韩愈: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2. 柳宗元: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3. 白居易: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4. 颜真卿: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三、唐 fiction1. 《红楼梦》:作者、主题、作品特点、结尾的含义2. 《长恨歌》:作者、主题、作品特点3. 《玉簪记》:作者、主题、作品特点四、唐 drama1. 《长生殿》:作者、主题、作品特点、结尾的启示2. 《汉宫秋》:作者、主题、作品特点3. 《钟馗捉妖记》:作者、主题、作品特点五、唐诗词典故解析1. 李白《将进酒》:作者生平,诗歌主题,诗歌手法2. 杜甫《登高》:作者生平,诗歌主题,诗歌手法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生平,诗歌主题,诗歌手法4. 王之涣《登鹳雀楼》:作者生平,诗歌主题,诗歌手法5. 孟浩然《登高》:作者生平,诗歌主题,诗歌手法六、宋词1. 李清照: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2. 辛弃疾: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3. 苏轼: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4. 杨万里: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5. 文天祥: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七、元曲1. 关汉卿: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2. 白朴: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3. 马致远: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八、宋元戏曲1. 《西厢记》:作者、主题、作品特点2. 《庐山谣》:作者、主题、作品特点3. 《南柯太守传》:作者、主题、作品特点九、文艺理论1. 《文心雕龙》:作者、主要内容2. 《诗经》:主题、作品特点、影响3. 《红楼梦》:主题、作品特点、结尾的含义十、阅读理解题1. 《诗经》中,“庖丁解牛”的“牛”,代表什么?2.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古原草”与离别的主题关系如何?3. 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中,对“游山西村”的描写,反映了什么?。
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好好背。
必过!!!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重点一、填空1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2甲骨卜辞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的简短散文,可以算是散文的萌芽。
3 《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4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
5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6中国文学史上的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秦妇吟》。
7建安之杰:曹植。
8墨子时论:尚同、尚贤、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9战国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10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1《孔雀东南飞》最早出处:《玉台新咏》。
12《史记》体例:纪传体。
13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4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书:《汉书》。
二、解释词语略三、名词解释。
原始诗歌:原始诗歌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它出现于原始社会,是在原始人类为求得生存发展的集体劳动中产生的。
是为了协调劳动劳作,鼓舞唠叨情绪随口唱出来的,它算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
原始诗歌是集体的口头创作,它以劳动为主题,带有不同程度的原始宗教意识,是歌、乐、舞三者结合为用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它内容丰赡,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其中民歌最富于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句式以整齐的四言为主,多用重章迭句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丰富多采,朴素优美,音节自然谐和,富有艺术感染力。
楚辞: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
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吸取民间文学营养,利用楚国民歌的传统形式,创造了句式参差灵活的“楚辞”体。
他的作品有《离骚》、《九章》等二十多首光辉诗篇,这些诗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比喻生动,词藻绚丽,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树立了榜样。
古代⽂学5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古代⽂学5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考试题型:⼀、填空;⼆、名词解释;三、选择题;四、简答题;五、论述题填空题:1、元代戏剧包括杂剧和南戏两种。
杂剧风⾏⼤江南北,南戏流⾏于东南沿海。
两个剧种都包括曲词、宾⽩、科(介)三个部分。
杂剧⾓⾊分末、旦、净三类。
南戏⾓⾊分⽣、旦、净、末、丑等各类。
2、“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粒铜豌⾖”。
这是关汉卿的⾃我写照。
(出⾃其散曲<南吕·⼀枝花>)3、关汉卿《救风尘》的主⾓:赵盼⼉、宋引章(姊妹)、周舍(蹂躏宋之⼈)4、元代戏剧四⼤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朴5、元代四⼤南戏:柯丹邱《荆钗记》、永嘉书会才⼈编《刘知远⽩兔记》、施惠《拜⽉亭记》、徐?《杀狗记》P2886、元末⾼明《琵琶记》是代表南戏艺术最⾼成就的剧⽬。
主⼈物:赵五娘、蔡伯喈7、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把唐传奇《会真记》改写为青年男⼥为了争取婚姻⾃由⼤胆地和封建家长展开⽃争的作品。
(故事发⽣在普救寺)。
8、马致远《汉宫秋》是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的故事为题材。
作者有“万花丛⾥马神仙”之称。
(其杂剧作品多以神仙道化为题材)9、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将纪君祥的《赵⽒孤⼉》(反:屠岸贾;正:程婴,公孙杵⾅)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并提,指出:“剧中虽有恶⼈交搆其间,⽽其蹈汤赴⽕者,仍出于其主⼈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悲剧中,亦⽆愧⾊。
”主题是复仇。
10、郑廷⽟《看钱奴》(元杂剧、讽刺剧)取材于晋⼲宝《搜神记》中的“张东⼦”故事。
主⼈公:吝啬⿁贾仁、秀才周荣祖。
其他中国古代吝啬⿁:明杂剧《⽂钱》卢⾄、清⼩说《儒林外史》严贡⽣。
11、元曲分为剧曲(杂剧的曲词)和散曲。
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散曲体制:⼩令、套数、带过曲12、《三国演义》描写的三⼤战役:官渡之战(河南,袁绍败,曹操胜)、⾚壁之战(湖北,孙刘胜,曹操败)、彝陵之战(湖北,孙权胜,刘备败)名词解释:1、元曲四⼤家:指的是元朝时期四⼤著名元杂剧作家。
1建安风骨:就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得概括。
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指作品内在得“雅好慷慨"得品格,与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得方式相结合,而形成得艺术风貌。
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得七位著名诗人。
她们就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3宫体诗: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得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得“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
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得以“文章齐名天下”得四位杰出诗人,她们就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她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
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
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她们有着相同得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得作用。
她们得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
任诞。
魏晋之际得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
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得极玄集。
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
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她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与体:就是指元、白在元与年间写得次韵相酬得,穷极声韵得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得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与体.形成诗到元与体就是体裁变新得局面.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得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定义:上古神话,从本质上说,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1.现存资料显示,甲骨卜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书面散文。
2.《尚书》是最早的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总集。
第三章《诗经》1.名解诗三百:《诗经》收诗305篇,大多始于西汉初年,终于春秋中叶,主要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陆续出现的诗歌作品。
赋比兴:朱熹《诗集传》中界定最为简明。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的运用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风雅颂:乃音乐分类。
“风”即歌调乐调,特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即曲风乐歌。
“雅”是西周王朝都城及王畿地区音乐。
“颂”《诗经》中多为祭祀活动中用乐或配舞之歌。
诗六义:《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包括六个概念,两个问题。
“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诗经内容:(1)《周颂》中的祭祖诗崇事先祖以加强宗脉地位,《诗经》中的祭祀诗大多伴随宗庙祭仪而创作和使用。
(2)《大雅》中的周族“史诗”以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历史,反映了从周始祖后稷出生到武王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
(3)农事牧猎诗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应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典礼宴饮诗(5)怨刺诗和讽刺诗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朝纲废弛,社会动荡,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出现了,这种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
(6)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写征战、徭役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从总体上看,战争徭役诗,大多表现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7)《国风》中的婚恋诗3.艺术特点:写实与“诗言志”①叙事或含有较多叙事成分的诗体上,以简朴质直的写实方式,陈述了田猎郊游,日常劳作乃至居食婚姻生活的过程或片段。
中国古代文学史汉唐文学期末复习
1. 汉朝文学
在汉朝时期,文学主要有诗、赋和乐府三种文体。
其中,汉代
诗歌的代表作是《大风歌》和《将进酒》等,赋的代表作是《东都赋》、《陈情表》等,乐府的代表作是《长歌行》、《木兰诗》等。
2. 唐朝文学
唐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高峰之一,也是中华文学史上文学成就
最高的时期之一。
唐代文学的代表作是诗歌,其中最著名的诗人有
杜甫、李白、王维等。
此外,唐代的散文、小说等文体也有很高的
成就,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师说》、刘禹锡的《陋室铭》等。
3.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收录了唐代诗人的精品佳作,包括《登高》、《将进酒》、《清平调》、《静夜思》等。
4. 唐诗与宋词
唐诗和宋词都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
唐诗一般都是五言或七言
绝句,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宋词则以七言或者七言律
诗为主,通常写琴、棋、书、画和爱情等主题。
二者在形式、内容
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5.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宋朝时期最著名的八位文学家。
唐代的
八大家有骆宾王、白居易、李商隐、王之涣;宋代的八大家有苏轼、苏洵、辛弃疾、欧阳修等。
古代汉语1期末考试重点古代汉语知识点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古代汉语知识点”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汉字起源传说:1、结绳说2、八卦说3、仓颉造字说汉字产生的途径:1、记号2、图画汉字的发展:1、甲骨文:(甲骨文在形体结构上的特点)2、金文3、六国古文4、秦系大篆和小篆5、隶书及其他由篆书变为隶书,前人称之为“隶变”。
具体来说,“隶变”有如下特点:(1)彻底地线条化、符号化。
(2)偏旁分化、混同,冲击了汉字的结构系统。
(3)结构简化。
(4)篆书的一些圆转不断的线条大多被改为方折的断笔,书写速度大大加快,并形成了“点”、”横”、”竖”、”撇”、”捺”、”钩”、”折”等几种笔画。
草书、行书都是日常使用的手写快字体,愈到后来,愈发展为一种纯艺术性的字体,与文字的一般实用目的渐渐有了脱离。
关于这几种字体的风格特点,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
字形的变化:1、简化与繁化字形结构有下面几种简化方式:(1)图形线条化、符号化。
(2)删去字形中多余或重复的部分,只保留最具有表意特征的或必要的部分。
(3)用形体简单的偏旁替换形体复杂的偏旁。
(4)改变结构类型,使字形趋简。
字形繁化的情况主要分成两类:(1)增加偏旁(2)增加笔画简化和繁化的辩证关系:简化和繁化这两种现象,从表面上看是相矛盾的,其实,这两种现象是相反相成的,没有简化,就无所谓繁化,没有繁化,也就无所谓简化。
有时,字形的繁化反而给简化创造了条件,从而又导致简化。
2、循化与讹化所谓的循化,就是指汉字在笔画与结构上都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而变化的,它们始终未曾与原有的造字原理截然脱离关系。
绝大多数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尽管有笔画的增减、形状的改易、位置的变换等方面的变化,但始终保持着原有字形与字义的不同程度的联系。
尽管有些字失去原有的形象特征,但整个字形的发展变化依然有例可循,脉络分明。
正是由于这种循化规律的作用,才得以形成并维持着汉字体系的完整系列性,使汉字形体的演变踪迹历历可寻。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重点知识归纳(1)中国古代文学期末重点知识归纳一、明白题【详细资料,收藏必备】1魏晋风度(魏晋南北朝文学)答:魏晋风度的核心价值观体现是道德评判退隐,个人价值彰显,吸引眼球、颠倒众生的别再是节操学咨询,而是气质,才情与风神寻觅心理,艺术与情感的真实,追求心灵的自由和思想的解放,从而维护自个儿独立的意志和独立的人格。
魏晋风度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要紧体如今嵇康和阮籍。
嵇康尽管有才干有理想抱负,然而他仍别想为官,如此尽管日子穷困艰难,然而自由的思想没有任何人可以束缚,假如进入了官场,这么自由的思想就会受到打压,独立的人格就别能彰显。
阮籍身性放荡别羁,常常一具人驾马车,任由马拉着车子乱走,无路可走时就痛哭一场然后回家。
经常翻白眼以蔑视传统封建礼教,别拘泥于礼教的束缚,毅然和回娘家的嫂嫂告辞等等,基本上彰显思想自由和独立人格的体现。
2..结合唐代文学,谈谈你对下面这一段话的明白。
如果你以为感觉性是最重要的部分,那你眼中便只见强烈的感情,你描写的便将是纵横的眼泪,深细的思维。
你对自然的看法,便形成你对美的看法;你对现实人一辈子的概念,便形成你对理想人格的概念;你的哲学思想便形成你的艺术观。
答:从中能够看出感觉性在唐代文人心底很的重要。
强烈的感情能够从李白身上更好地得以验证。
例如《将进酒》当中“人一辈子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了诗人对人一辈子苦短,应当及时行乐的强烈情感抒发,“天生我材必实用,XXX散尽还复来”表达了在遇到挫折时应当从容面对,勇敢应对,坚韧拼搏的精神和积极的人一辈子态度。
纵横的眼泪能够从杜甫的身上有所体现,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纵使杜甫自个儿日子降魄、潦倒,仍将国家和人民放在心底,将个人的情感上升到国家高度,抒发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深细的思维在王维的身上有所体现,王维的诗歌受到禅宗非常深的妨碍,在他的诗歌当中假如只从表层去解读,差不多非常难去解读他山水诗歌的主旨是啥,因此在他的山水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体现了物我两忘的禅宗思想,“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映人一辈子现实日子中别管顺境逆境都要泰然处之,把它当做一种历练自个儿的方式,体现了“任运自然”的禅宗思想。
一、填空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山海经》中。
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书经。
3.《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孔颖达。
4.庄子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结构,后人称之为轮辐式结构。
5.“屈原”的“原”是他的字。
6.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有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
7.《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8.《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
9.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期吴人韦昭的《国语注》。
10.《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萧统的《文选》。
11.在古代神话中,仓颉相传是文字的创造者。
12.三家诗是指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13.《春秋》三传分别是:《左传》、《春秋公羊传》、《谷梁传》。
14.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15.“缘木求鱼”的成语出自《孟子》。
16.《庄子》的说理散文最具文学意味的是“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
17.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宋玉所撰《九辩》发端。
18.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9.枚乘的赋体代表作是《七发》20.司马迁,字子长21.较详细地记载了“女娲补天”的神话的书籍是《淮南子》22.《诗》到了___汉_____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23.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24.《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高。
25.有位伊人,在水一方。
26.“狡兔三窟”成语出自《战国策》27.《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纪传体。
28.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班固和张衡。
29.《乐府诗集》是由郭茂倩所编。
30.《史记正义》的作者是张守节。
31.反映治理洪水的神话是鲧禹治水。
32.按音乐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33.孔子生于前551年年。
34.“舍生取义”成语出自《孟子》。
35.《国语》的性质是国别史。
36.《庄子》三言分别是指:寓言、重言、卮言。
37.《战国策》是由汉代学者刘向编辑成书的。
38.《九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悲秋”题材。
39.东汉时期代表性的楚辞注本主要是王逸的《楚辞章句》。
40.《史记集解》的作者是裴骃。
41.上古神话主要分为事物起源神话,反映人与自然斗争以及人类之间战争两大类。
42.《尚书》一名的意思是__上古之书_______。
43.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先秦著作是《___春秋______》。
44.“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句话出自《_论语________》。
45.关于《诗经》的编集,有所谓献诗、__采诗_________、删诗之说。
46.《诗经》中颂扬周始祖后稷的诗歌是《__大雅·生民__________》。
47.《周礼·春官》把风、赋、比、兴、雅、颂合称为____六诗_______。
48.《_国语_________》被后人称为“春秋外传”。
49.《孟子·滕文公》所指“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的人物的言行集中载录于《__战国策___________》一书。
50.《国殇》是《九歌》中祭祀__阵亡将士______________的作品。
51.汉大赋在结构上常采用___主客问答___________的形式。
52.赵壹的《刺世嫉邪赋》属于汉赋中的___抒情小赋_________类型。
53.司马迁说他编纂《史记》的宗旨,是要“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______成一家之言____________。
”54.《史记》的人物传记主要载录在本纪、_世家_______和列传中。
55.游记、碑文等体裁肇兴于__东汉_______时期。
56.__乐府__________是汉代出现的一种合乐诗体。
57.盘古神话属于神话类型中的___创世神话____________。
58.韩愈《进学解》称其文字“佶屈聱牙”的先秦著作是《尚书》59.一般认为,《诗经》中的风、雅、颂是以音乐类型_______为划分标准的。
60.春秋时代,贵族常常在外交场合引用《诗经》来表达自己的志意,这叫做______赋诗言志_______。
61. 《卫风·氓》/《邶风·谷风》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
62.《诗经》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出自《小雅·采薇》。
63.“《春秋》三传”是指《公羊传》、《穀梁传》和____《左传》________。
64.战国纵横家的言行集中载录在刘向所编的《战国策》一书中。
65.早期诸子散文的文体形态为__语录体________体和格言体。
6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这句话出自《论语》。
67.“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语出自《孟子》。
68. 《湘君》和《湘夫人》是《九歌》中祭祀湘水之神的作品。
69. 《橘颂》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咏物诗。
70. 《九辩》开创了中国文学史的“悲秋”主题。
71.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是《过秦论》。
72.“疾虚妄”是王充名作《论衡》的基本精神。
73.汉大赋在结构上常采用___主客问答___________的形式。
74.《史记》的人物传记主要载录在__本纪______、世家和列传中。
75.《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在先秦称作“诗”或“诗三百”至汉代才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76. 《诗经》中的“二南”指周南、召南。
77.《诗经》中的“二雅”指大雅、小雅。
78.《诗经》中的“三颂”是指周颂、商颂、鲁颂。
79.《韩非子、五蠹》中的“五蠹”是指学者,言谈者,工商,患御者、带剑者五种人。
80.《论语侍坐章》中的“四子”是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四个人。
81.烛之武是《左传》中的《烛之武退秦师》篇中的人物。
82.邵公是《国语》中《邵公谏弭谤》篇的人物。
83.冯谖是《战国策》中的《冯谖客孟尝君》篇中的人物。
84. “形容枯槁”出自《战国策》中的《苏秦始将连横》篇。
85.秦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李斯,其代表作品是《谏逐客书》。
86.汉代大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司马相如,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
这两篇作品不写于同时,但内容连贯,构思一贯,结体谨严,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
87.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88.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8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上自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 305 篇诗歌。
90.第一篇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91.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92.记载战国史实又分国记事的史书是《战国策》。
93.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文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9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中的《邵公谏弭谤》篇。
95.“缘木求鱼”出自《孟子》中的《齐桓晋文之事章》篇。
96.“锲而不舍”出自《荀子》中的《劝学》篇。
97.“夙兴夜寐”、“信誓旦旦”出自《诗经》中的《氓》篇。
98.《逍遥游》篇是庄子的代表作。
9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离骚》的名句。
100.《楚辞》最早的注本是《楚辞章句》。
三、简答题1.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2.简述我国神话的基本特征3.我国神话有哪些主要内容?4.简述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5.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6.简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7.《氓》中弃妇形象分析8.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及特点9.简述《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10.简论《战国策》的艺术特点11.简述先秦诸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12.简述先秦诸子的特点13.简述《论语》的文学价值14.简论《孟子》的文学价值15.简述《荀子》散文的写作特点16.简述“香草美人”意象具有哪些内涵17.简述《过秦论》的内容和艺术特点18.简述汉赋的分类及其发展概况19.简述汉大赋的成因20.简述汉大赋的特点21.试论《天子游猎赋》的主题及其在汉赋史上的地位22.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23.文人五言诗产生发展的过程24.《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25.简析《氓》中女主人公三次涉淇水的作用26.简析《氓》中女主人公形象27.《左传》以战争描写见长,试举例分析其特色28.《项羽本纪》,简要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
29.简述《陌上丧》“罗敷夸夫”一段的作用30.简述“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在全诗中的作用四、论述题1.举例谈谈《诗经》的思想内容。
2.举例说明《左传》的文学成就。
3.试比较屈原与庄子的浪漫主义异同。
4.论述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谈谈汉代论说散文的发展概况。
6.张衡《二京赋》和班固《两都赋》在写作上有何不同?7.司马迁的家世、生平遭遇与《史记》创作的关系。
8.试论《史记》的艺术成就。
9.《史记》与《汉书》在写作上有何不同?10.试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1.试述赋、比、兴艺术手法在诗经中的运用。
12.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诗经》现实主义创作成就的认识。
13.你喜欢屈原吗?谈谈你的看法。
14.试谈谈你对《离骚》抒情艺术成就的认识。
15.明代文学家王世贞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谈谈你对西汉散文成就的认识。
16.你认为汉赋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7.王国维认为赋是汉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谈谈你的看法。
18.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对这句话是如何认识的?19.《史记》描写人物从《左转》中继承了哪些手法?20.《古诗十九首》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二、名词解答案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3.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4.诗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的合称。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
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