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语言性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声乐教学语言特点及其合理应用摘要声乐教学语言是指指导声乐学生进行歌唱技巧训练的语言。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在声乐教学中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对声乐教学语言进行研究,总结其特点,并探讨了如何合理应用这些特点来提高声乐教学效果。
声乐教学语言的特点直观性强声乐教学语言需要对歌唱技巧进行精细的描述,同时需要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模仿这些描述。
因此,声乐教学语言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
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动作示范等方式来直观地展现歌唱技巧。
灵活多样声乐教学涉及到不同歌曲、不同唱法的技巧训练,因此需要使用灵活多样的语言来进行指导。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歌曲的要求等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
口音规范声乐教学语言的发音需要清晰、准确,同时要符合标准的发音规范。
教师需要对自己的发音进行练习,并对学生的发音进行指导。
简明易懂在声乐技巧训练中,很多技巧都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因此声乐教学语言需要简明易懂,让学生能够抓住要点快速理解。
声乐教学语言的合理应用结合情境声乐教学语言应该和情境结合使用,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歌唱情境中理解并模仿技巧。
例如,在教学歌曲中应该将具体的歌词和情感与技巧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技巧的训练要点。
生动形象声乐教学语言需要采用生动的比喻、象征性说法等生动形象的描述方式。
例如,在指导气息控制时,可以将气息比喻成车子加速行驶的油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模仿。
个性化差异化声乐教学语言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灵活调整。
例如,在指导感情表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适合的表现方式。
结论声乐教学语言具有直观性强、灵活多样、口音规范、简明易懂等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情境、采用生动形象的描述方式,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差异化教学语言的运用,从而有效提高声乐教学效果。
声乐演唱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声乐演唱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在于以下几点:
1. 有效沟通:语言是一种沟通工具,通过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教师可以将复杂的音乐概念和技巧传达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2. 学生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巧,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演唱中。
如果教师使用他们不理解的语言或术语,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
通过使用学生理解的语言,教师可以确保他们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交流和学习。
3. 教学效果:使用清晰、简单的语言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巧,从而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演唱中。
此外,使用语言的方式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
4. 文化背景和差异:学生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可能对音乐和演唱存在不同的理解和经验。
适当的语言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联系,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文化差异。
综上所述,声乐演唱教学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对于教学效果和学生理解至关重要。
教师应考虑学生的背景和水平,以及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教学的成功。
语言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歌唱是一门特殊的教学,因为歌唱的乐器不同于器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依靠声乐老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练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挥他们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让他们歌唱,教师再根据学生发出的声音进行判断并运用语言引导学生学唱,这样语言在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好坏就显得特别重要。
声乐教学语言是教师运用语言技能技巧及专业技术方法的综合教学能力,能够充分体现声乐教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
它所具有的表意、传情和教育的三大功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了解声乐教学语言的特点与基本要求,能够让声乐教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觉、体验,通过通俗的、精练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声乐教学中运用语言的粗略体会。
一、语言要精而准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
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引导学生训练而获得,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而准。
只有做到精而准,才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理论明白化、简单化,从而达到深刻理解的效果。
例如,通常教师在训练中,如果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把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后背紧、气息通、双肩落等则是空淡理论,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演唱中感到无所适从。
声乐教学语言的精而准,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
那么,教师的体态语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把教师用眼部、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动作,语音、语调变化等和学生之间采取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方法和手段,称之为教师体态语言。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体态语言有效地配合有声语言,补充教学信息,增强艺术感染力。
例如,在教学生吸气时,要把两肋吸开,横隔膜下降拉开,可以提示学生做吃惊状―快吸的表情;在提示歌唱要流畅、连贯时,教师用手臂做一个“波浪流水动作”便可以;当教师一只手竖起举过头顶,另一只手平放在后腰处,示意声音越往上走,气息越要保证往下走的感觉,声音上下贯通;当教师用手拍、指腹部或后腰时,则提醒学生要有气息做支持等等。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语言性
嗓音功能本身是每个人生来固有的,但是唱得动听的能力却主要是训练的结果。
歌唱是通过用特殊的方法——多方法的语言来训练嗓音功能而获得的。
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它们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是依靠声乐老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炼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挥他们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让他们歌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歌声,进行判断、评价、提示,再应用教学语言,引导他们逐步调节、校正发声机体,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好语言教好声乐课,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经验体会。
一、精炼准确性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训练获得的,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要精炼而又准确。
老师的教学语言精而准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精而准才能体现教学的重点,精而准才能解决声音中的主要毛病,精而准才能对症下药,精而准才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理论理解透彻,如通常可以听到老师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后背紧、气息通、双肩落等。
也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大讲特讲面面具到,有的则空谈声乐理论,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无重点,演唱中会感到无所适从。
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你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过分强调教师自我体验的提法,如:我是应用头腔共鸣唱的,就是把声音唱在头上,让头顶来歌唱等等的语言往往会让学生莫明其妙,弄不明白。
精练准确的教学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中就能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客观敏锐的听觉,它是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矗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它是教学实践而成的积累。
也是声乐教学的关键。
二、辩证统一性
在声乐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训练的总目标,教师对这一总目标的教学要求,心中是有数的,但在具体的分阶段的教学中,不可能把未来的目标要求拿到现阶段来付诸实施,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技巧训练,音乐处理表现,音乐感受和创造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整体要求和局部训练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声乐教学主要是靠教师的听觉和辨力来指导学生的训练,听到了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就要拿出具体的办法去解决,声乐教师责任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对客观的耳朵,能听出自己演唱时的对与错,所以教师的分辨能力和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唱水平的,就声音的训练
来讲,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的歌唱,这就要求声乐教师的思想方法是辨证的,听觉是平衡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比如在声音的训练中,当强调声的高位置时,同时要强调气息的低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气浅、喉紧,发出的声音效果尖、挤、卡、虚的现象,在提示气息下沉有深度时,同时要保持高的歌唱位置,反之就会破坏歌唱状态的平衡性和完整性。
在训练中让学生把喉咙打开时,又要提示学生把声音唱的集中;提示靠前唱时,又要注意声音的垂直性;提示歌唱发声中要有点感觉时,又要注意整体面的结合;提示笑肌上提时注意下腭向下松的感觉,真声位置假唱,假声位置真唱,闭口音开着唱,开口音关着唱,这一系列的训练方法、观点、语言无一不贯穿在辩证统一的规律之中。
三、形象比喻性
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教师讲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师采用形象的语言把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
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还常采用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方法,所谓感觉教学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用于歌唱和训练之中,通过这些感觉体会到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训练的效果。
如: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双手提水的感觉去体会就不至于把气吸到胸上。
当训练声音靠前唱时,教师会说“让你的声音先向后划圈再抛向前方”“让声音坐在气上滑出去”“唱高音时要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脚先向下蹬,身体再向上抛的感觉”“声音要始终向前滚动的唱,气才不会重”“声音的高位置
像雨伞的伞蓬,气像伞的把”,“声音像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气息要像线轴始终在下面拖着”“收着唱”“开着唱”“竖着唱”“圆着唱”“扁着唱”等等。
在声乐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用单纯技术性的阐述,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去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去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
教学语言起到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对声乐教学的语言研究探索,对促进声乐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