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化学试剂瓶处置记录表
- 格式:xls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2
学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排查记录表
一、实验室基本信息
实验室名称:[填写实验室名称]
实验室负责人:[填写负责人姓名]
实验室联系[填写联系电话]
实验室所在地:[填写实验室所在地]
二、排查日期:[填写排查日期]
三、排查项目及内容
1. 实验室设备及试剂管理
- 实验室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 / 否]
- 实验室试剂齐全、储存是否规范:[是 / 否]
- 实验室设备备品备件是否充足:[是 / 否]
- 实验室标识牌是否清晰可见:[是 / 否]
2. 实验室安全措施
- 实验室应急设备是否配备完善:[是 / 否]
- 实验室紧急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是 / 否]
- 实验室安全出口是否明确标识:[是 / 否]
- 实验室是否配备个人防护用品:[是 / 否]
3. 实验操作规范
- 实验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操作证书或培训资格:[是 / 否] - 实验操作是否按照规范进行:[是 / 否]
- 实验操作是否存在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是 / 否]
4. 废弃物处理
- 实验废弃物是否正确分类、储存:[是 / 否]
- 废弃物是否进行及时处置:[是 / 否]
四、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问题一:[填写问题一内容]
整改措施:[填写整改措施]
问题二:[填写问题二内容]
整改措施:[填写整改措施]
问题三:[填写问题三内容]
整改措施:[填写整改措施]
五、签字确认
实验室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查人员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1.目的规定实验室废弃物的收集、处理程序,保证检验质量、防止交叉污染、防止污染环境。
2.适用范围该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3.操作人3.1检验员负责各种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
3.2各动保负责人联系外部机构处理危险废弃物。
4.工作程序4.1.一般废弃物指除危险废弃物以外的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的废弃物。
4.1.1.废液在各化验室配套废液收集桶:配有废酸缸、废碱缸、中性废液缸。
1、无毒无害的废液倒入废液桶后,在检验完毕后由化验员直接倒入下水道中。
2、化学废液:一般的废液可由实验室初步处理或直接排放:对废酸、废碱等废液采用中和法、稀释法后,PH值为中性时直接排入下水道。
4.1.2.固体废弃物1、无菌物品:棉签、棉球及一次性实验用品(如试管、枪头、离心管、手套、口罩等),使用后置于专用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由外部有资质的医疗垃圾处理公司集中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并在废弃物处理记录表上记录(附件1),不得随意丢弃。
2、玻璃制品:对可再次使用的玻璃制品,加入有效消毒剂浸泡2~6小时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后高压蒸汽灭菌。
4.2.危险废弃物(包括液体和固体)指各种带有有机溶剂的废弃物,以及带有铅/镉/砷/汞/钡/卤素等的无机废弃物。
4.2.1化学废液及过期化学试剂1、收集:危险废液必须进行分类收集,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没有破损及不会被废液腐蚀的容器进行收集,存放在指定地点,不可混合贮存。
将收集的废液的成份及含量,贴上明显的标签,并置于安全的地点保存。
特别是毒性大的废液,尤要十分注意。
2、处理:由于废液的组成不同,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有毒气体以及发热、爆炸等危险,因此,处理前必须充分了解废液的性质。
①不同废液在倒进废液桶前要了解其相容性,确认是否为同类物质或不会引起反应的物质后,再分门别类倒入相应的废液收集桶中,禁止将不相容的废液混装在同一废液桶内,以防因发生各种反应而造成化学伤害与危害等事故。
②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倒入专门废液桶,按下列规定立即处理。
关于实验室化学废液、废物及废弃瓶收集处置方法为使我校化学废液、废物及废弃瓶收集处置管理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根据学校《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仓库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领用和寄存管理办法》及《实验室环境与安全管理制度》等有关文件规定,现将化学废液等收集处置要求再次重申如下:一、化学废液、废物处理1. 化学实验室的废弃化学试剂和实验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液、废物,严禁向下水道倾倒或随垃圾丢弃,不可将废弃的化学试剂放在楼道、阳台、庭院等公共场合,如有发生,一经查实将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
2. 根据“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实验室对少量酸碱废液,应加以中和,符合废液排放要求后排放。
对其它无机废液应作预处理,使有害物质沉淀,废液符合排放要求后排放。
对含银、含铬或其它含贵金属、重金属的废液,应分别储存,尽量回收利用,不得随意排放。
实验室内设立专门废物、废液存放安置地点,不得混放性质互相抵触的废弃物,并确保容器不渗不漏。
3. 实验室的废物、废液桶装满(有一定存量)后,由相应实验室负责人填写《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处置申报明细表》,交到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双方约定好时间后将废液回收至危险化学品仓库。
如废物、废液产生方没有详细提供废液成分及废液成份特性的(桶身上进行标注)。
对危险化学品仓库暂时不能委托外送处理的危险废弃物,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废弃物产生单位及个人负责无害化处理。
(废弃物处置表格可于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部门网站上下载)4. 对少数不能按要求归大类储存的废液、废物,每瓶贴好收集单,装入木箱、柳条箱,征得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同意后方可接受处理。
遇潮、遇水容易起化学反应及性质不稳定、易分解变质的化学药品和一级易燃化学品应事先登记预约,集中处理。
5. 化学试剂空瓶用完后应视化学试剂性质区别处理,如危害性、污染性较强的应对瓶壁进行适量清洗并集中收集至实验室废液桶内。
清洗干净的化学试剂空瓶存放于指定区域,由后勤保障处定期进行处理。
实验室化学废弃物收集处理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管理工作,使有毒、有害等化学废弃物的处理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维护校园环境和公共安全,根据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化学废弃物的范围第二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是指在本校实验室进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的各类化学废液、残渣、废旧化学试剂、废旧空瓶等。
第三章实验室废物的分类和一般包装要求及其他第三条产生化学废弃物的单位应按照实验室废物分类及包装要求对实验室废物进行分类和包装。
外包装表面应贴有危险废物标签并注明实验室废物种类及主要化学成分。
对于具体实验室废物无法划入到以上任何一类或包含两类以上的,由产生单位与废弃物处置单位进行直接对接和样品检测,根据实验室废物的组成性质和处置去向确定合适的分类方式和包装形式。
(详见附件1)第四条化学废弃物中列属于高危化学废弃物的收集及处理要求。
(详见附件2)第五条不同废液在倒进废液桶前要了解其相容性,再分门别类倒入相应的废液收集桶中,禁止将不相容的废液混装在同一废液桶内,以防因发生各种反应而造成化学伤害与危害等事故。
第六条各单位应备有专门的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存储场所,存放在实验室的各类废液桶应放在专门的指定位置,并在相关位置张贴醒目的危险废物标贴。
废液桶上必须贴上相应标签。
往废液桶里倾倒废液前必须先确认是否同类物质或不会引起反应的物质后,方可倒入。
第七条固体废弃物必须用专门的纸箱装好,贴上相应标签。
属生物类废弃物的(如EB胶、针头针管等利器,等等),必须先进行灭菌、灭活和消毒使其达到生物学意思上的安全要求后装入专用的塑料包装袋或利器盒中密封,再用纸箱装好,并贴上相应的标签。
第四章化学废弃物的处理第八条实验室与装备处废液收集站(以下简称收集站)联络有资质单位统一来校装运外送处理。
各实验室的化学废弃物收集前采取提前预约制度,并严格按照《实验室废物的分类和一般包装要求》执行。
实验室化学废弃物收集处理规定一、目的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管理工作,使有害、有毒等化学废弃物的处理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维护校园环境和公共安全,根据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二、化学废弃物的范围第二条实验室化学废弃物是指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的各类化学废液、残渣、废旧化学试剂、废旧空瓶等。
三、化学废弃物的分类与收集第三条按要求将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分成以下几类:①有机废液:有机溶剂、有机酸、醚类、苯类、醇类、酯类、酚类、油脂类等;②无机废酸:实验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的酸性液体③无机废碱:实验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的碱性液体④含重金属废液:实验室中产生的含铬、铜、锌、镍等重金属的废液⑤固体废弃物:实验中产生的各种固体废渣、过期失效的固体药品、废旧固体试剂等第四条实验中产生的各类废液必须进行分类收集,分别装入25L 的塑料桶中(废液量少的可使用10L或5L塑料桶),废液面与桶口间距必须保留至少10厘米的空间以防溢出,并贴上相应的分类标签。
学校将根据需要适当备用一些25L和10L的塑料桶。
第五条不同废液在倒进废液桶前要了解其相容性,再分门别类倒入相应的废液收集桶中,禁止将不相容的废液混装在同一废液桶内,以防因发生各种反应而造成化学伤害与危害等事故。
第六条各单位应备有专门的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存储场所,存放在实验室的各类废液桶应放在专门的指定位置,废液桶上必须贴上相应标签。
往废液桶里倾倒废液前必须先确认是否同类物质或不会引起反应的物质后,方可倒入。
第七条固体废弃物必须用专门的纸箱装好,贴上相应标签。
属生物类废弃物的(如EB胶、针头针管等利器,等等),必须先进行灭菌、灭活和消毒使其达到生物学意思上的安全要求后装入专用的塑料包装袋或利器盒中密封,再用纸箱装好,并贴上相应的标签。
四、化学废弃物的处理第八条每月____日(如遇双休日、节假日顺延至工作日),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安全办(以下简称安全办)联络资质单位统一来校装运处理。
1.目的规定实验室废弃物的收集、处理程序,保证检验质量、防止交叉污染、防止污染环境。
2.适用围该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3.操作人3.1检验员负责各种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
3.2各动保负责人联系外部机构处理危险废弃物。
4.工作程序4.1.一般废弃物指除危险废弃物以外的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的废弃物。
4.1.1.废液在各化验室配套废液收集桶:配有废酸缸、废碱缸、中性废液缸。
1、无毒无害的废液倒入废液桶后,在检验完毕后由化验员直接倒入下水道中。
2、化学废液:一般的废液可由实验室初步处理或直接排放:对废酸、废碱等废液采用中和法、稀释法后,PH值为中性时直接排入下水道。
4.1.2.固体废弃物1、无菌物品:棉签、棉球及一次性实验用品(如试管、枪头、离心管、手套、口罩等),使用后置于专用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由外部有资质的医疗垃圾处理公司集中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并在废弃物处理记录表上记录(附件1),不得随意丢弃。
2、玻璃制品:对可再次使用的玻璃制品,加入有效消毒剂浸泡2~6小时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后高压蒸汽灭菌。
4.2.危险废弃物(包括液体和固体)指各种带有有机溶剂的废弃物,以及带有铅/镉/砷/汞/钡/卤素等的无机废弃物。
4.2.1化学废液及过期化学试剂1、收集:危险废液必须进行分类收集,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没有破损及不会被废液腐蚀的容器进行收集,存放在指定地点,不可混合贮存。
将收集的废液的成份及含量,贴上明显的标签,并置于安全的地点保存。
特别是毒性大的废液,尤要十分注意。
2、处理:由于废液的组成不同,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有毒气体以及发热、爆炸等危险,因此,处理前必须充分了解废液的性质。
①不同废液在倒进废液桶前要了解其相容性,确认是否为同类物质或不会引起反应的物质后,再分门别类倒入相应的废液收集桶中,禁止将不相容的废液混装在同一废液桶,以防因发生各种反应而造成化学伤害与危害等事故。
②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倒入专门废液桶,按下列规定立即处理。
实验室常见化学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在化学实验室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化学废弃物。
这些废弃物可能包括实验中剩余的化学试剂、废弃的溶剂、过期的化学药品、废弃的玻璃器皿等。
这些化学废弃物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处理,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正确处理化学废弃物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化学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应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数量来选择,一般的处理方法包括储存、处理、回收和处置。
接下来将具体介绍实验室常见化学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1. 化学试剂废弃物化学试剂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废弃物之一。
在使用完化学试剂后,如果剩余的试剂无法继续使用,就会变成废弃物。
这种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和危险程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性质的化学试剂,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分类、包装、标识和存储,并委托符合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对于一些不具备危险性质的废弃试剂,可以考虑回收和再利用。
但重要的是,一定要根据试剂的性质和浓度来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储存,以确保废弃物处理的安全和有效性。
2. 废弃溶剂实验室中常见的溶剂包括醇类、醚类、酮类、酯类、芳烃、烃类等。
这些溶剂在实验中使用后,会产生一定量的废弃物。
对于这些废弃溶剂,应根据其性质和浓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以考虑采取蒸馏、再生、回收等方法对废弃溶剂进行处理。
对于不能再利用的溶剂,应根据其性质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如焚烧、化学稳定化处理等。
但重要的是,在处理这些废弃物时,一定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不会造成环境和人体的损害。
3. 过期化学药品实验室常见的化学药品包括酸、碱、盐、氧化剂、还原剂等。
这些化学药品在使用期限结束后,如果无法继续使用,就会变成过期化学药品,需要进行处理。
4. 废弃的玻璃器皿实验室中常见的玻璃器皿有烧杯、烧瓶、试管、烧杯等。
这些玻璃器皿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损坏或者无法再利用,就应当进行废弃处理。
实验室常见的化学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和危险程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实验室化学废弃物收集处理规定一、目的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校试验室化学废弃物的管理工作,使有害、有毒等化学废弃物的处理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广阔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当进行,维护校内环境和公共平安,依据训练部和上海市政府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状况制定本规定。
二、化学废弃物的范围其次条试验室化学废弃物是指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的各类化学废液、残渣、废旧化学试剂、废旧空瓶等。
三、化学废弃物的分类与收集第三条按要求将试验室化学废弃物分成以下几类:① 有机废液:有机溶剂、有机酸、醚类、苯类、醇类、酯类、酚类、油脂类等;② 无机废酸:试验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的酸性液体③ 无机废碱:试验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的碱性液体④ 含重金属废液:试验室中产生的含铬、铜、锌、镍等重金属的废液⑤ 固体废弃物:试验中产生的各种固体废渣、过期失效的固体药品、废旧固体试剂等第四条试验中产生的各类废液必需进行分类收集,分别装入25L的塑料桶中(废液量少的可使用10L或5L塑料桶),废液面与桶口间距必需保留至少10厘米的空间以防溢出,并贴上相应的分类标签。
学校将依据需要适当备用一些25L和10L的塑料桶。
第五条不同废液在倒进废液桶前要了解其相容性,再分门别类倒入相应的废液收集桶中,禁止将不相容的废液混装在同一废液桶内,以防因发生各种反应而造成化学损害与危害等事故。
第六条各单位应备有特地的试验室化学废弃物存储场所,存放在试验室的各类废液桶应放在特地的指定位置,废液桶上必需贴上相应标签。
往废液桶里倾倒废液前必需先确认是否同类物质或不会引起反应的物质后,方可倒入。
第七条固体废弃物必需用特地的纸箱装好,贴上相应标签。
属生物类废弃物的(如EB胶、针头针管等利器,等等),必需先进行灭菌、灭活和消毒使其达到生物学意思上的平安要求后装入专用的塑料包装袋或利器盒中密封,再用纸箱装好,并贴上相应的标签。
四、化学废弃物的处理第八条每月20日(如遇双休日、节假日顺延至工作日),资产管理与试验室处平安办(以下简称平安办)联络资质单位统一来校装运处理。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一、引言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和实验的场所,因此会产生一些废弃物。
合理的废弃物处置对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了以下废弃物处置规定,以确保废弃物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和处置。
二、废弃物分类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主要分为生物废弃物和化学废弃物两类。
1. 生物废弃物生物废弃物包括实验室培养物、细胞培养物、动物组织等含有生物学特征的废弃物。
这些废弃物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或有害物质,因此需要特殊处理。
常见的生物废弃物包括:1)固体废弃物:包括培养物、菌体、细胞等。
2)液体废弃物:包括培养物、溶液等。
3)动物组织和动物尸体:包括动物器官、动物体液等。
2. 化学废弃物化学废弃物是在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实验使用的化学药品废弃物。
常见的化学废弃物包括:1)有机溶剂:如醚类、酮类、醇类等。
2)酸碱溶液: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
3)重金属溶液:如铅、铬、汞等。
4)有害物质:如氰化物、氯仿、甲醛等。
三、废弃物处置方法根据废弃物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制定了以下废弃物处置方法。
1. 生物废弃物处置方法生物废弃物需要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和处置方法,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环境污染。
1)固体废弃物处置方法将固体废弃物收集在特定的生物废弃物容器中,封闭并标明“生物废弃物”。
定期进行回收处理。
回收处理包括高温消毒、高压灭菌或化学处理等。
2)液体废弃物处置方法将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液体废弃物收集在密闭容器中。
将其送往专门处理单位进行高温高压灭菌或化学处理。
处理后再进行无害化处置。
3)动物组织和动物尸体处置方法将动物组织和尸体收集在特定的容器中,进行灭菌处理。
灭菌后送往焚烧或填埋场进行处理。
2. 化学废弃物处置方法化学废弃物需要以安全和环保的方式进行处理,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有机溶剂的处理方法有机溶剂的废弃物应存放在密闭容器中,以防止挥发和泄漏。
将其送往专门的化学废品处理单位进行回收或焚烧处理。
实验室危险化学废弃物回收处置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废弃物管理,保护环境安全,根据《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7号)、《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依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本细则所称“危险化学废弃物”,是指具有各种毒性、腐蚀性、易燃性、易爆性和化学反应性的化学废弃物。
凡在学校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涉及实验室危险化学废弃物的单位和个人,均适用本细则。
第二章管理机构、职责第三条学校成立实验室危险化学废弃物处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赵小敏副校长任组长,贺浩华副校长、邱晓辉校长助理任副组长,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保卫处、后勤与校园管理处等为成员单位。
实验室危险化学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遵循“专人管理、分类收集、安全存放、定期回收、统一处置”的原则。
第四条实验室危险化学废弃物回收处置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职责: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组织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指导和监督相关单位和实验室开展危险化学废弃物的分级、分类、收集和存放等工作。
保卫处:指导和监督相关单位开展剧毒、易制毒、放射性废弃物的分级、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置等工作。
后勤与校园管理处:组织开展并委托有资质的中标专业机构对全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置。
第五条产生危险化学废弃物的单位和实验室是危险化学废弃物管理的主体责任单位,主要职责是:(一)落实安全责任制,指定一名单位领导负责本单位危险化学废弃物的管理工作;单位下属各实验室应指定掌握化学品安全知识并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危险化学废弃物的分级、分类、收集和存放等工作。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相关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建立相关信息登记档案。
(三)组织开展本单位相关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强化师生安全与环保意识,提高相关人员工作技能水平。
第六条降低危险化学废弃物的毒害性以及处理成本,在确保人员、环境安全前提下,各单位应努力做到:(一)对大量使用的有机溶剂自行回收提纯再利用;(二)对有毒有害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三)对剧毒废液和废旧剧毒化学试剂,利用化学反应进行解毒或降毒等无害化处理;(四)对于强酸强碱废液,需先进行中和处理;(五)剩余的但尚可使用的试剂尽量不作危险废弃物处理,应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有偿或无偿转让或置换;(六)不得将无毒无害废液和废旧试剂当作危险废物处理。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单位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潜在传染性或对环境有害的废弃物。
由于医疗废物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特别是可能带有病原体的医疗废物更具传染性,因此对其进行分类收集和正确处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医疗废物的分类标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相关法规和标准,医疗废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传染性废物:包括被感染的纱布、敷料、手术用毛巾、手术刀片、注射器、一次性针头、血液袋、组织器官等被患者直接接触、排泄物、排泄器械和其它带有患者体液的废物。
2.化学性废物:包括医疗用药物残渣、废弃的药品、试剂瓶、过期药品、化学试剂、废弃化学药剂等。
3.放射性废物:包括医疗机构产生的受放射性核素所污染的废弃物,如X线胶片、核素治疗或诊断所使用的材料等。
4.尖锐刺伤类废物:包括手术后产生的尖锐器械,如手术刀片、注射器、针头等。
5.一般医疗废物:包括医疗机构生活废渣、非化学污染的医用塑料制品、纸张、废玻璃制品等。
以上是医疗废物的主要分类标准,根据医疗废物的不同特性和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收集和处理措施。
二、医疗废物的收集制度为了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减少对环境和人身安全产生的危害,需要建立符合标准的医疗废物的收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机构内的分类收集:医疗机构应设置不同类别医疗废物的收集容器,并对废物进行分类收集。
各类别废物应分别收集,不得混合投放。
例如,传染性废物应使用带有标识符的黄色容器进行收集,化学性废物应使用带有标识符的蓝色容器进行收集,放射性废物应使用带有标识符的红色容器进行收集。
2.收集容器的标识和处理标示:医疗机构应在各类别收集容器上标注相应的标识和处理标示,以便识别和区分。
同时,还应在医疗机构内部设立标示牌和标识牌,提醒医疗人员正确分类投放废物,并标明废物的危险程度和应采取的处理方法。
3.收集规范和操作指南:为了保证医疗废物的安全和高效收集,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收集规范和操作指南,并进行培训。
化学实验室工作指引1目的:为了防止污染,保护环境,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化学实验室检测工作产生的所有废物。
3职责3.1检测人员负责各自实验所产生废物的分类、收集和存放到指定储存容器中。
3.2采购部负责向政府有关部门办理各种手续,确定各类废物处置事宜。
3.3采购部负责组织将收集存贮的危险废弃物分类分批送交到指定地点,交由协议单位进行安全处置。
4工作程序4.1本规定所称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弃物名录》(环发[1998]089号文)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弃物,即指具有各种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和传染性的废弃物,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的所有废弃物。
4.2本公司所产生的危险废弃物主要有4.2.1报废的实验用药品、化学试剂;4.2.2实验产生的废液;4.2.3盛装危险废弃物的直接包装容器(如:试剂瓶)4.3对危险废弃物要做到科学收集,安全贮存,按国家规定处置,绝不允许随意丢弃和乱放。
废物的收集和贮存必须遵守如下规定。
4.3.1实验室必须设置危险废弃物临时存放柜(箱、架)、桶(缸),并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存放地点在室内,要做到安全、牢固,远离火源、水源。
4.3.2直接盛装废物的容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4.3.2.1容器的材质必须与危险废弃物兼容(不互相反应);4.3.2.2容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和防护要求;4.3.2.3容器必须完好无损,封口严紧,防止在搬动和运输过程中泄漏、遗撒;4.3.2.4每个盛装危险废弃物的容器上都必须粘贴明显的标签(或原有的,或贴上新的标签,注明所盛物质的中文名称及危险性质),标签不能有任何涂改的痕迹;4.3.2.5凡盛装液体危险废弃物的容器都必须留有适量的空间,不能装得太满。
4.3.3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工作各实验室所产生的危险废弃物,要随时产生随时收集到满足规定的盛装容器中,在收集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