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397.00 KB
- 文档页数:21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伤害事故是指学校中发生的一些伤害性事件,包括在学校的活动中发生的任何伤害性行为,例如校园暴力、攻击他人、或危及学生安全的行为,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生活质量。
为了维护学校教育和社区秩序,确保学生安全,规范学校教育秩序,特制定本办法。
一、伤害事故属于严重违反校规校纪和学校编制的行为,学校将采取既严厉又客观的态度去处理伤害事故。
二、发生伤害事故的学生,必须向学校提出书面投诉,并向学校提供有关证据,以便学校进行调查。
三、学校要尊重学生伤害事故双方意见,进行公正、客观的审查。
四、学校将根据学生伤害事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责令停止,罚款,拘留,开除等。
五、学校将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结果进行公布,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将学生发生的伤害事故记入学籍档案,方便以后作为参考。
六、学校要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暴力预防计划,重视教师在校园安全教育方面的作用,定期举办学校安全教育活动,宣传和解释学校管理规定,并对学生进行反复暴力教育。
七、学校要重视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及时向家长及时反馈学生伤害事件的处理,重视学生的心理和生活质量,及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
八、学校将建立健全社会秩序维护机制,强化校园安全工作,树立正确的安全纪律,禁止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不断探索和研究学生
伤害事件的处理办法,为保障学生安全和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以上就是关于《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全部内容,希望通过本办法,能够有效地维护学生安全,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提升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023年度:#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解读合集## 第一章应急处理### 1.1 对于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 1.1.1 学生伤害事故的基本定义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学生在校园内或者与学校相关的活动中,发生了身体损害、意外伤害和其他安全事故的情况。
#### 1.1.2 学生伤害事故类型1. 意外伤害2. 身体损害3. 其他安全事故### 1.2 应急处理流程#### 1.2.1 学校应急机制建设1. 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2. 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建设3.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4. 应急设备设施建设#### 1.2.2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1. 立即控制现场2. 第一时间救助伤员3. 报告上级领导4. 对受伤学生进行后续处理### 1.3 应急处理的主要责任方#### 1.3.1 学校主管部门1. 应急预案编制2. 应急设备设施升级3. 应急机制建设#### 1.3.2 监护人1. 对学生安全进行监管2. 参与和配合应急处置#### 1.3.3 教师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安全2. 指导学生遵守安全规定## 第二章事故赔偿### 2.1 学生伤害事故的赔偿对象#### 2.1.1 受伤学生1. 身体损害经济损失2. 意外伤害经济损失#### 2.1.2 死亡学生1. 遗属经济损失2. 社会赔偿金### 2.2 学生伤害事故的赔偿标准#### 2.2.1 医疗费用1. 住院治疗费用2. 门诊治疗费用#### 2.2.2 营养费1. 食品费用2. 营养保健品费用#### 2.2.3 护理费1. 家庭护理费用2. 医院护理费用### 2.3 赔偿责任的认定#### 2.3.1 学校的赔偿责任1. 学校管理责任2. 学校保障责任#### 2.3.2 职工的赔偿责任1. 教职工过错责任2. 教职工过失责任## 第三章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 3.1 学生伤害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 3.1.1 安全第一1. 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2. 学校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3.1.2 预防为主1. 学校要提高风险意识2. 学校要建立安全检查制度### 3.2 学生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3.2.1 安全教育1. 加强校内安全教育2. 开展校外安全教育#### 3.2.2 安全设施建设1.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2. 学校应及时维护安全设施#### 3.2.3 学校安全管理1. 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2. 强化校园安全巡逻## 总结1、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 应急处理:预先准备,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消除安全隐患- 赔偿:因意外伤害或身体损害给学生造成损失的经济补偿- 预防:为了避免意外伤害或身体损害的发生,预先采取有效的措施2、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法律之一,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侵权行为: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的行为,需承担法律责任- 紧急救助:对在紧急情况下受伤的人进行的急救措施,符合紧急救助原则的行为不构成侵权行为3、本文档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问题,以及法律解决方案:1. 学校未建立应急机制导致学生事故发生,可以向学校提出索赔请求,并按照侵权行为的规定进行判定和赔偿。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及时、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第三条学生伤害事故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
第四条学校应当依法履行教育、管理、保护职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第五条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
第二章事故处理程序第六条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处理:(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措施,组织抢救受伤学生,保护现场,防止事故扩大。
(二)通知受伤学生的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
(三)立即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
(四)根据事故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五)根据调查结果,依法确定事故责任。
(六)与受伤学生的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协商赔偿事宜。
(七)依法处理事故。
第七条学校应当及时向受伤学生的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通报事故情况,并告知其处理事故的进展情况。
第八条学校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与受伤学生的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保持密切沟通,充分听取其意见,共同协商解决。
第九条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期限为:(一)一般事故的处理期限为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
(二)重大事故的处理期限为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
(三)特别重大事故的处理期限为自事故发生之日起90日内。
第十条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应当依法确定。
(二)赔偿数额,应当根据受伤学生的实际损失和责任人的过错程度确定。
(三)赔偿方式,应当依法合理确定。
随着依法执教理念的进一步贯彻和执行,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越来越成为考查的重点之一。
在所有的法律文件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历来是广大老师和学生最为头疼的法律。
这部文件对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划分、事故损害的赔偿、事故责任者的处理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具有极大的操作指导意义,在考试中大多以案例分析形式进行考查。
考点1:学校责任事故的类型学校责任事故,即由于学校过错而造成的事故。
《办法》在第九条列了12种常见的学校依法承担责任的类型。
其中,最容易理解错误的是第(九)款。
从常识角度来说,很多学生认为教师过错导致的学生伤害,应该由教师来承担责任。
但从这一条我们可以明确得看出,学校教师在履行职务过程中,由于体罚、变相体罚或违规操作等行为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是由学校承担责任。
那么,教师在这种事故中到底该怎么处理呢?《办法》第二十七条给出了答案: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予以赔偿后,可以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
基于这个知识点,我们来看下面这道真题: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
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的途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
王某的伤害应由( )来承担。
A.司机负责B.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责任C.某寄宿学校负责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本题的焦点就在于司机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从题目可以看出,司机是代表学校履行职责,没有清点人数就开车,这属于在履行职务过程中违反操作规定,因此,这种情形下学生的伤害是由于学校过失而造成的,这时履行义务的主体就是学校,王某的伤害应该由学校来承担责任。
学校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校车司机提出追偿。
故司机不直接承担学生受损的责任,不是赔偿的义务主体。
考点2:学生责任事故的类型学生责任事故,即由于学生本人或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的过错造成的事故。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解读学生伤害事故近年来发生频繁,小的如打架、意外小伤害,大的有打群架致死致残,校园设施故障致多人死伤等.。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远离伤害,健康快乐的成长。
2002年6月28日,教育部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作出了具体规范。
《办法》共分为:总则、事故与责任、事故处理程序、事故损害的赔偿、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以及附则等六章四十条。
该《办法》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一、立法目的和意义《办法》第一章总则第1条明确了立法的目的:“为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和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主要内容1、适用范围《办法》第一章第2条明确规定适用的范围:“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适用本办法.”《办法》第37~39条明确了学校和学生的含义。
学校,指国家或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指上述学校中全日制就读的受教育者。
至于其他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少年宫、培训机构等,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在学校注册的其他受教育者(非全日制受教育者),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办法》第2条、第13条具体明确了事故的范围:(1)地理范围: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设施、生活设施内。
(2)时间范围: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
如:新疆克拉玛依大火,在礼堂演出失火,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因是学校组织的活动,所以学校承担责任。
《办法》中还特别明确了学校不负责任的几种情况:(1)不包括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一章总则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合理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维护学校正常教育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章学生伤害事故的认定和处理程序第一节学生伤害事故的认定第一条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或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受到身体伤害的事件。
第二条学生伤害事故的认定条件包括:1. 学生发生急性身体伤害或患病;2. 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与学校教育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活动有关。
第三条根据伤害程度和严重性,学生伤害事故分为轻微伤、一般伤和重伤。
第二节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第四条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包括:1. 发现学生伤害事故后,及时进行急救和紧急处理,并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2. 将伤害事故的情况书面报告到学校有关部门,同时通知学生家长;3. 学校有关部门及时组织调查,了解事故原因,做出相应处理;4.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的认定结果,进行医疗救治和赔偿事宜;5. 学校有关部门对学生伤害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制定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第三章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追究第五条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追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 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安全管理责任,应对学生伤害事故承担相应责任;2. 学生有自己的安全责任,如果学生的行为或过错导致了伤害事故的发生,学生应承担相应责任;3. 教职员工对学生伤害事故承担安全教育和管理责任,如未履行安全教育和管理责任,应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章附则第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所涉及附件如下:1、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报告表格;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流程图。
如下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教育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学校安全管理规定:指教育部发布的学校安全管理规定。
如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困难:学生伤害事故多发,处理工作压力大;解决办法:加强学校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落实责任到具体的教职员工。
2023年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一章总则1.1 为规范我校学生在校内发生的各类伤害事故的处理流程,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章安全保障2.1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2.2 学校要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学习环境的安全。
第三章伤害事故的报告与处理3.1 学生遭受伤害事故后,应当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或者班主任报告。
3.2 学校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救护,并将情况报告学校领导。
3.3 学校应当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并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以便采取补救措施和防范措施。
第四章处理结果与赔偿标准4.1 学校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规定,对事故进行调查后,及时向当事人或者其监护人作出处理决定。
4.2 学校应当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给予受害学生或其家长必要的赔偿。
第五章法律责任5.1 对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学生伤害的行为人,学校应当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5.2 学生因个人原因导致的伤害事故,学校不承担法律责任,但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第六章附则6.1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如有其他规定与本办法相冲突,则以本办法为准。
6.2 本办法由学校负责解释。
注释:1. 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对安全事故及其危害的认识、预见和判断。
2. 伤害事故:是指学生在校内发生的各类意外伤害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跌倒、撞伤、触电等。
3. 赔偿:是指依据法律规定,对受到损害的人作出补偿的行为。
4. 法律责任:指依据法律规定,对违法行为人作出惩罚的行为。
法律名词及注释: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国内地的一部法律,是一部专门规定侵权责任的法律。
本文档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问题,以及法律解决方案:1. 学生是否应当承担自己的安全责任,如何界定学校的安全保障责任?—学生应当尽量保证自身安全,但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解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李 侠[文章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学校的发展由单一的、封闭的教育机构逐渐转变为面向社会的、服务于教育的社会性行业。
近年来,在校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所引发的法律纠纷越来越多。
学校是否有责任?应承但何种责任?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2002年9月1日教育部颁布实施了行政规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对于规范学校教育教学正常秩序,维护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本文拟对《办法》作以简单的阐释。
[关键词] 立法依据、适用范围、归责原则、免责事由。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学校的发展由单一的、封闭的教育机构逐渐转变为面向社会的、服务于教育的社会性行业。
由此给学校带来了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
我国有两亿多在校学生,学生伤害事故在学校办学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事实,尤其近年来,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所引发的法律纠纷越来越多,仅2001年我国就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
索赔数额也越来越大,成为学校不能承受之重负。
因此,如何保障学校和在校学生双方的合法权益、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工作秩序,成为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近年来,教育部已相继颁布了10多项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政策、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第160条中,对校园伤害事件中学校的责任问题做了原则性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①此规定确立了认定学校承担责任的划分原则是过错责任,强调指出了学校只有在学生伤害事件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赔偿责任。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请看以下几个案例:1、深圳市龙岗区一小学校四年级学生方阳诚(10岁)到校园内操场附近的小商店买雪糕,被正好到该校送货的货车撞倒。
待医院救护车赶到时,该学生已经死亡。
幼儿综合素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案例解读一、开篇2002年6月25日,教育部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除需要称全称外,简称为《办法》),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做出了具体规范。
不过小伙伴们在学习相关内容时,是否总觉得似懂非懂呢?为此小编呈现了几个案例,帮助大家理解一些常见的法条,帮助大家顺利判别孰是孰非。
二、法条与案例解读(一)幼儿打斗行为引发的伤害事故责任认定与赔偿【案】甜甜和蜜蜜都是乖宝贝幼儿园大二班的儿。
在一次下午离园自由活动中,甜甜和蜜蜜互打斗动作,正在组织离园的班主任刘老师未留意到这一切。
突然甜甜不慎戳到了蜜蜜的睛,蜜蜜顿时大哭起来。
刘老师闻讯赶来,询问情况后仅责备了甜甜并要求她向蜜蜜道歉,却并未过多了解蜜蜜受伤的情况。
等到蜜蜜母亲来园接孩子时,刘老师将事发情况告知她,并表示孩子之间玩耍无意造成而且也已经批评了甜甜。
没想到,第二日,蜜蜜眼睛肿胀,蜜蜜妈妈遂将其送医院治疗。
经鉴定,蜜蜜右眼穿孔伤,视力下降0.3,属10级伤残。
法院认为幼儿园在教育活动管理上存在明显过错,并且未及时采取适当的救治措施,遂判决幼儿园承担30%(即16930元)的损害责任,甜甜家长承担主要的损害责任。
【分析】此案例中,甜甜家长和幼儿园具有共同赔偿责任。
甜甜和蜜蜜都是大班幼儿,考虑到事故当事人均为无完全行为能力的幼儿,因此根据《办法》第八条的过错责任原则,第十条学生责任事故认定办法,以及二十八条“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的相关规定,甜甜家长承担事故主要赔偿责任。
虽然离园活动不是正式的教学活动,但是仍然属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负有管理的职责。
本案例中刘老师疏于管理和提醒,导致了事故发生,事后也未及时送医救治,按照《办法》第九条第10款规定:“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解读一第一章总则一、学生伤害事故的涵义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二、伤害事故处理的原则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及时、妥善三、学校举办者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1、学校举办者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
2、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指导学校落实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措施,指导、协调学校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四、学校的职责1、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2、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3、事故发生时,及时救助;4、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应针对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容和预防措施。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
(第7条第二款)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权益依法实行的监督和保护的制度,其中所设定的监督保护人叫监护人,被保护人叫被监护人。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6条及其《贯彻意见》第11-23条的规定,监护,按其设定方式可分为法定监护、指定监护和委托监护。
委托监护:《民法通则》实施意见第22条规定:“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
因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负连带责任”。
五、学生的义务1、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2、避免和消除危险。
(根据自身的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六、父母及监护人的职责1、依法履行监护职责2、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
第二章事故与责任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学生伤害事故分为:学校责任事故、学生责任事故、第三方责任事故、学校意外事故、其他责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