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3.34 KB
- 文档页数:2
宁夏固原市隆德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耕深达到25~30cm,耕后及时耙耱。
一般于起垄前在地表均匀撒施优质腐熟农家肥4000~5000kg(若计划采用一膜两年用,由于施肥困难,头年农家肥施用量应增加到7000kg以上),起垄前均匀撒在地表,亩施尿素25~30kg,过磷酸钙50~70kg,硫酸钾15~20kg,硫酸锌2~3kg或亩施玉米专用肥80kg,划行后将化肥混合均匀撒在小垄的垄带内。
每幅垄分为大小两垄,垄幅宽110cm。
用木材或钢筋制作的划行器(大行齿距70cm、小行齿距40cm),一次划完一副垄,划行时,首先距地边35cm处划一边线,然后沿边线按照一小垄一大垄的顺序划完全田。
起垄川台地按作物种植走向开沟起垄、缓坡地沿等高线开沟起垄,大垄宽70cm、高10cm,小垄宽40cm、高15cm,每幅垄对应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两个垄面。
覆膜秋季覆膜选用0.01mm、宽120cm的地膜。
防治瘤黑粉病等病害,用20%粉锈宁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乳油150~200g加水1.5~2.5kg,拌种50kg。
年降雨量300~350mm的地区以3000~3500株为宜,株距为35~40cm,年降雨350~450mm的地区以3500~4000为宜,株距为30~35cm,年降雨量450mm以上地区以4000~4500株为宜,株距27~30cm。
中期管理(拔节~抽雄)中期管理的重点是促进叶面积增大,特别是中上部叶片(棒三叶),促进茎秆粗壮墩实。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就是在田间起大小双垄后,用地膜全覆盖,在沟内播种玉米的种植技术。
其优点一是显著减少了土壤的蒸发。
尤其是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秋覆膜和顶凌覆膜避免了秋、冬、早春休闲期土壤的无效蒸发,减轻了对土壤的风蚀和水蚀,保墒增墒效果显著;二是有显著的雨水集流作用。
在田间形成高低、大小相间的垄面,是良好的集流面,将微小降雨集流入渗于玉米根部,大大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三是显著的增加了光照强度,增强了光合作用;四是增加了积温,扩大了玉米及中晚熟品种的种植区域;五是有效抑制了田间杂草,减轻土壤的盐碱为害。
油葵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油葵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具有丰富的油脂和高蛋白质含量,被广泛种植于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
油葵种植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油葵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方法,具有多种优点。
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在整个生长季节中采用全膜覆盖方式,可以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分蒸发量,提高土壤温度,从而促进油葵的生长发育。
此外,双垄沟播也是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双垄沟播可以增加油葵的光合作用,提高油葵的光合效率和产量。
在具体施行中,常常采用以下步骤:一、基础运转在油葵实行全膜覆盖前,需先对土壤进行检查、整地,确保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等条件合适。
另外,全膜覆盖时,需要平整土壤表面,使其与全膜接触完全,提高全膜覆盖的效果。
二、全膜覆盖在油葵播种前,需先将整块田地覆盖上半透明的防渗透膜,将杆布固定在田间,使其与地面紧密接触。
覆盖全膜时,要注意将全膜压实,以确保其牢固、完全。
全膜覆盖完成后,整个田地都被完全覆盖,防止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三、双垄沟播双垄沟播旨在增加油葵的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其光合作用效率。
为此,在全膜覆盖的基础上,在田地中央开挖一条条平行的沟,在沟底上铺一层小石子,将沟的表面略微扬起,构成两条稍微高于田面的垄,用机器或手工在垄上开凿井孔,将油葵种子分洒于井孔内,再将井孔盖上,覆盖两片膜,压实封口,完成油葵的栽种。
四、管理与维护在油葵种植期间,应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植物保护和管理。
包括及时除草、追肥、浇水等,以保证油葵长势良好,产量丰富。
在生长季节结束后,应及时收获、贮存,为适当的精炼和加工做好准备。
通过采用油葵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可以实现省时省力、减少人力成本的目的,提高油葵的产量和品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
浅谈吴起县玉米全膜双垄沟种植技术我县耕作土地土层是黄绵土,光照充足,夏季多雨,雨热同期,为玉米生长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
但由于自然降水不平衡不能很好的满足玉米生長需要,造成水肥浪费影响单产。
玉米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是一项具有膜面集雨,覆盖控制蒸发,垄沟种植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一项新技术,这种种植法将地面蒸发降低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蓄雨水,使它就地渗入农作物的根部,所以它具有聚集雨水保持墒情,增加温度和光的吸收,抑制杂草和防病的功能,增产增收效果非常显著,比一般半膜覆盖玉米增产20%—30%。
一、首先选用优良品种根据我县近三年来的种植情况和产量来看,西蒙3358、西蒙6号、郑单958两个品种产量稳定,适合在我县广泛种植,(生育期125天)适合在我县北部乡镇种植,莱科818、先玉335、先玉696(生育期135天)适合在南面乡镇种植(还有西门168、登海605)建议大家不要买散种子,必须要有包衣,封袋要有育种厂家的详细说明,每亩用量1袋左右(4000-4500粒)。
这些品种具有株型紧凑,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的粮食跟饲料兼用型特性。
没有经过包衣处理过的种子,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播种,用50%的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1%-0.2%播种),1公斤种子拌1到2克辛硫磷可以防治地下害虫,用20%粉锈宁粉剂或70%甲基拖布津乳油150-200克兑水1.5-2.5公斤播种50公斤,防治瘤黑粉病等病害。
二、施肥起垄覆膜1.施肥:一般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000-5000公斤,起垄前均匀撒在地表,尿素25-30公斤,过磷酸钙50-70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硫酸锌2-3公斤或亩施玉米专用肥80公斤跟化肥混合后均匀撒在小垄的垄带里。
2.起垄:川台地按照玉米种植的走向开沟起垄,坡地就沿等高线开沟起垄,大垄宽70厘米,高10厘米,小垄宽40厘米,高15厘米,每幅地对应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两个垄面,垄和垄沟宽窄均匀;垄脊梁高低一致。
设施农业2024-0179农业工程技术(设施农业)玉米全膜双垄沟高产栽培技术摘要:全膜双垄沟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土壤保水率,使玉米增产。
为实现玉米高产栽培,该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播前准备、土壤处理、起垄覆膜、播种管理、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玉米全膜双垄沟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栽培技术;玉米种植;高产栽培;全膜双垄沟聊城地处山东省西部,境内地形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呈东北低、西南高的特征,且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季节变化明显,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光照条件良好;夏季多雨湿热,雨热同步;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太阳照射量较少;冬季干燥寒冷,雨雪量少。
年平均气温为13.5℃,平均降水量为540.4 mm,主要集中在夏季,境内河流包含卫运河、金堤河、黄河等。
境内旱地有28.88 hm 2,占总体耕地的0.01%。
据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聊城市粮食播种面积1219.74万亩,同比增长0.1%,每亩单产469.42 kg,同比增长0.8%。
其中玉米播种面积586.94万亩,减少0.3%,总产为285.47万t,同比增长1.3%。
玉米全膜双垄沟技术是利用地膜覆盖全田,阻隔水分蒸发,并增设顶凌覆膜来抑制早春土壤水分流失的情况,借助起垄沟,科学利用田间雨水,实现水分与营养的富集化,从而提升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玉米产量。
基于聊城市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类型及春季干旱多风的气候特点,研究与应用全膜双垄沟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益和实现高产栽培具有现实意义。
1 播前准备1.1 甄选玉米品种严选通过专业机构审核的玉米品种,且具有较高的丰产性、抗性。
结合聊城市的自然条件,可选择‘聊玉22号’‘鲁豫335’‘潍糯35’‘聊玉1310’等。
同时,注意所选的种子大小一致,对种子做包衣处理。
保证种子纯度和净度,发芽率控制在98%以上。
1.2 选择种植区域玉米选择种植区域时,应充分考虑种植区域的土质、地势、王怀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西湖镇人民政府,山东 阳谷 252311)土壤肥力等要素,确保土质疏松,地势平坦,肥力良好,地质构造稳定。
油葵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油葵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含油量高、质量好、蛋白质丰富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和市场的青睐。
然而,由于传统栽培模式存在播种量大、繁琐、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油葵的种植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一种新型栽培技术——油葵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操作方法、优点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技术原理油葵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在大田栽培中采用薄膜覆盖,以保温、控制土壤湿度和防止杂草生长等措施,而用双垄沟播的方法进行播种的栽培技术。
这种技术的主要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薄膜覆盖有助于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油葵发芽、生长,缩短育苗期;2、薄膜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降低植株的水分蒸散;3、薄膜覆盖可以有效防止杂草的生长,降低了对油葵的光照和养分的竞争,有利于油葵的健康生长;4、双垄沟播可以使油葵根系在两侧分别生长,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并有利于充分吸收土壤养分,提高产量。
1、整地:在秋季或早春,先对种植地进行开垦,达到平整、松软的状态,这样可以减少播种难度,有利于膜覆盖和垄作施工;2、垄作:采用两个18-20厘米高、30-40厘米宽的垄,垄之间距离为60-70厘米左右;3、薄膜覆盖:在垄上铺上0.008-0.012厘米的黑色膜,用扎边机扎住,保证膜面平整,松紧适宜,避免过紧或过松;4、沟播:在膜上开出两个1厘米深、10-12厘米宽的沟,沟距60-70厘米左右;将种子均匀放入沟内,每亩用种5-6千克,播后再覆盖薄层土壤;5、追肥:播后10-15天,对种子进行开片追肥,追肥量以每亩1.5-2千克为宜;6、灌水:播后即进行追水,保持土壤湿润。
三、优点油葵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相比于传统栽培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种子用量少:相比传统模式,种子用量可以减少40%左右,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2、劳动强度低:相比传统模式,由于采用了沟播和全膜覆盖,大大减轻了育苗、除草和施肥等劳动强度;3、节水环保:薄膜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节约用水,同时防止肥料渗漏,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4、提高产量:全膜覆盖有利于提高地温和土壤湿度,双垄沟播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因此可以提高油葵产量。
一、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特点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实现了保墒蓄墒、就地入渗和雨水富集的效果。
其特点:一是显著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尤其是秋覆膜和顶凌覆膜避免了秋冬早春休闲期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又减轻了风蚀和水蚀,保墒增墒效果显著;二是显著的雨水集流作用。
田间相间的大小垄面是良好的集流面,将微小降雨集流入渗于玉米根部,大大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三是增加了积温,扩大了玉米及中晚熟品种的种植区域;四是有效抑制田间杂草,减轻土壤的盐碱为害。
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要点
1、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中等肥力以上,保水保肥能力强、坡度在15度以下的地块,不易选择陡坡地、石砺地、重盐碱等瘠薄地。
在秋天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耕深达到25-30厘米,耕后及时耙耱;秋季整地质量好的地块,春季尽量不耕翻,直接起垄覆膜。
2、施肥
增施农肥,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科学施用化肥,玉米专用肥60-80
公斤,划行后将化肥混合均匀撒在小垄的垄带内。
3、选种
选择株型紧凑、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的玉米品种。
4、起垄覆膜
一般在3月上中旬进行。
缓坡地沿等高线起垄。
小垄宽40厘米,垄高15厘米,大垄宽70厘米,垄高10厘米,用120厘米宽的薄膜全地面覆盖,两副膜相接处在大垄中间并覆土,隔2-3米横压土腰带。
在起垄时应要求垄面土块细碎,垄面均匀一致。
覆膜后一周左右,在垄沟内每隔50厘米处打一直径3毫米的渗水孔,使雨水入渗。
5、播种
当气温稳定通过10℃时为玉米适宜播期,一般在4月中旬。
用玉米点播器按规定的株
距将种子破膜穴播在沟内,每穴下籽2-3粒,播深3-5厘米。
种植密度,年降雨量350-450毫米的地区以3500-4000株为宜,株距为30-35厘米;年降雨量450毫米以上地区以
4000-4500株为宜,株距为27-30厘米。
6、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出苗—拔节):玉米在春旱时遇雨,覆土易形成板结,在播后出苗时要破土引苗;在苗期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移栽,补苗后浇少量水,然后用细土封住孔眼;当出苗后2-3片叶时开始间苗,除去病、弱苗,幼苗达到4-5片叶时即可定苗,每穴留苗1株,保留生长一致的壮苗。
定苗后至拔节期间,发现玉米产生大量分蘖,要及时从基部拔掉或割除。
(2)中期管理(拔节—抽穗):玉米拔节后管理的重点是促进叶面积增大,特别是中上部叶片,促进茎秆健壮。
此期要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玉米螟等。
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叶片达到10-12片时,追施壮秆攻穗肥,一般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采用玉米点播器或追肥枪从两株距间打孔,深施或将肥料溶解在150-200公斤水中制成液体肥,用壶每孔内浇灌
50毫升左右。
(3)后期管理(抽穗—成熟):玉米后期管理的重点是防早衰、增粒重、防病虫。
保护叶片,提高光合强度,延长光合时间,促进粒多、粒重。
若发现植株发黄等缺肥症状时,应及时追施增粒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为宜。
7、适时收获
当玉米苞叶变黄、叶色变淡、籽粒变硬有光泽,而茎秆仍呈青绿色、水分含量在70%以上时及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