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烯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6
乙烷变成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乙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易燃的气体,分子式为C2H6。
乙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法来转化成其他化合物,其中包括生成氯乙烯的反应。
氯乙烯是一种无色、易燃的气体,分子式为C2H3Cl。
它通常是作为一种液体存储,并且是生产聚氯乙烯(PVC)的重要原料之一。
乙烷转化为氯乙烯的反应被称为氯化反应,该反应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实现。
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氯气和热能催化剂进行催化,这样可以生成氯乙烯和氯化氢。
乙烷+氯气→氯乙烯+氯化氢
该反应中,氯气和乙烷被引入反应釜内,并在高温下进行反应。
在反应期间,热能催化剂通常用于加速反应。
这种化学反应还需要使用其他配合剂来确保反应的高效和稳定。
通常会添加一些碱性材料,如钠氢碳酸,来中和生成的氯化氢。
这可以确保不会形成酸性环境,进一步确保反应的稳定性和效率。
而在反应完成后,产生的氯乙烯需要分离和纯化。
这种纯化过程通常使用吸收剂或吸收塔实现,以便捕获氯乙烯并将其转移到下一个处理步骤中。
总的来说,乙烷变成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6 + Cl2 → C2H3Cl + HCl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可以用于生产大量的氯乙烯,并为许多不同类型的工业过程提供原材料。
该反应的高效性和稳定性,使其成为许多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化学反应之一。
化工生产中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溶剂等工业领域。
然而,氯乙烯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本文将从氯乙烯的危害特性、危害路径和危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氯乙烯的危害特性1. 爆炸性:氯乙烯是一种易燃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并且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爆炸。
当氯乙烯浓度大于3.6%时,遇到明火即可自燃。
在封闭容器中,其爆炸下限为3.6%,爆炸上限为32%。
2. 强致癌性:氯乙烯是一种高度致癌物质,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一类致癌物。
长期暴露于氯乙烯环境中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尤其是对呼吸道、肝脏和泌尿系统的损害更为显著。
3. 神经毒性:氯乙烯能够渗透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神经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
长期暴露于氯乙烯环境中,可引起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
4. 呼吸系统刺激性:氯乙烯具有刺激呼吸系统的作用,使人体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氯乙烯环境中,可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5. 环境危害:氯乙烯对水体和土壤具有毒性,会对生物体造成严重影响。
它的排放会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威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二、氯乙烯的危害路径1. 职业接触:氯乙烯主要通过工作环境中的蒸气、气溶胶、粉尘等途径进入人体。
化工生产、制造业、喷漆工等行业的工人易受氯乙烯的职业接触。
2. 环境污染:氯乙烯的排放来源主要包括化工厂生产废气、废水、废渣、生活污水等。
这些废物中的氯乙烯可以通过大气、水体和土壤的传播途径进入人体,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潜在威胁。
三、氯乙烯的危害防治1. 安全生产措施:氯乙烯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和防护措施。
包括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提高生产设备的密封性和防爆性能,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等。
氯乙烯生产工艺介绍氯乙烯(C2H3Cl)是一种无色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它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制造塑料、橡胶和溶剂等。
下面将介绍氯乙烯的生产工艺。
氯乙烯的生产主要通过氯乙烯法和乙烯法两种工艺进行。
一、氯乙烯法:氯乙烯法是利用1,2-二氯乙烷(EDC)经热解得到氯乙烯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分为三步进行。
1、氯化乙烯:首先,将乙烯气体和盐酸通过氯化塔,在反应塔内进行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由于乙烯的不饱和,会极易将氯气引入乙烯分子中,从而生成1-氯乙烷和2-氯乙烷。
反应温度和压力一般为60~100℃和2~4MPa。
此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来控制放热反应的速率。
2、稳定剂除去:在反应塔中,乙烯会与氯乙烷反应生成1,1,2-三氯乙烯和催化剂,这对后续的脱氯反应会有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将反应液中的稳定剂去除。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碱性条件进行除去。
3、脱氯:将稳定后的液体通过脱氯器,通过高温脱氯的方法,将1,1,2-三氯乙烷中的两个氯原子去除,生成氯乙烯和盐酸。
在脱氯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一般将温度控制在200~270℃,压力控制在0.5~1.0MPa。
二、乙烯法:乙烯法是通过乙烯气体经氯化、催化氧化等步骤制得氯乙烯的方法。
1、乙烯氯化:将乙烯和氯气通过氯化塔,以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氯化反应。
在反应塔中,乙烯分子通过与氯气反应生成EDC,其中的副产物包括1,2-二氯乙烷和1,1,2-三氯乙烷等。
2、乙烯催化氧化:将EDC通过加热分解,使其分解为氯乙烯和盐酸。
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300℃以上,压力控制在0.5~1.0MPa。
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因此需要控制反应温度来控制反应速率。
3、氯乙烯分离:将催化氧化产生的混合气体通过分馏塔,将氯乙烯和副产物分离。
分馏塔内根据化学物质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将纯净的氯乙烯收集起来。
氯乙烯的生产工艺主要是通过氯乙烯法和乙烯法来进行。
其中,氯乙烯法主要是通过1,2-二氯乙烷热解来制得氯乙烯,而乙烯法则是通过乙烯气体经氯化和催化氧化等步骤制得。
氯乙烯的制法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等行业。
它的制法主要有两种:乙烯氯化法和乙烯氧氯化法。
乙烯氯化法是指通过将乙烯与氯气反应生成氯乙烯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分为气相氯化法和液相氯化法两种。
在气相氯化法中,乙烯和氯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
催化剂通常采用氯化铜、氯化铝等物质。
反应过程中,乙烯和氯气经过混合后进入反应器中,通过加热使其发生反应。
反应生成的氯乙烯蒸汽被冷却后,通过冷凝器进行液体分离,最终得到纯净的氯乙烯。
这种方法制备氯乙烯的工艺简单,但是由于氯气具有毒性,对设备和操作要求较高。
液相氯化法是将乙烯溶解在氯化亚铜溶液中,通过加热使其反应生成氯乙烯。
这种方法相对较安全,操作简单,但是生产成本较高。
乙烯氧氯化法是指通过将乙烯与氯和氧气混合反应生成氯乙烯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分为直接氧氯化法和间接氧氯化法两种。
直接氧氯化法是将乙烯、氯和氧气混合后,经过催化剂的作用进行反应。
催化剂通常采用氯化铜和氯化铝等。
反应过程中,乙烯、氯和氧气进入反应器中,通过加热使其发生反应。
反应生成的氯乙烯蒸汽被冷却后,通过冷凝器进行液体分离,最终得到纯净的氯乙烯。
这种方法制备氯乙烯的工艺相对较为复杂,但是反应效率较高。
间接氧氯化法是将乙烯首先与氯气反应生成氯乙烯,然后将氯乙烯与氧气进一步反应生成氯乙烯醇。
最后,氯乙烯醇经过脱水处理得到氯乙烯。
这种方法操作相对较复杂,但是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氯乙烯醇可以用于其他化工产品的制备,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除了以上两种主要的制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制备方法。
例如,通过氯化钠和乙醇的反应生成氯乙烯。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是产率较低。
总的来说,氯乙烯的制法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注意操作安全,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氯乙烯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各个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聚氯乙烯和氯乙烯的区别聚氯乙烯和氯乙烯的区别聚氯乙烯(PVC)和氯乙烯(VCM)是两种不同的化学物质。
氯乙烯是一种无色、易燃的气体,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制成聚氯乙烯,这是一种硬质塑料。
聚氯乙烯是一种非常通用的材料,被广泛用于建筑、医疗、电子、家具和其他工业领域。
它是一种耐用、坚固且易于生产的材料。
氯乙烯和聚氯乙烯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分子结构。
氯乙烯分子由两个原子组成:氢和氯。
聚氯乙烯的分子由许多氯乙烯分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氯乙烯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对人类和环境都有潜在的危害。
但在正确的条件下,氯乙烯可以安全地转化为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本身并不具有有害的属性,但是在生产和处理过程中,可能会释放出有害的气体和废水。
聚氯乙烯的用途聚氯乙烯是一种PVC材料,聚氯乙烯是五种常见的塑料之一(PE聚乙烯、PP 聚丙烯、PVC聚氯乙烯、PS聚苯乙烯、ABS)。
PVC是由聚氯乙烯是一种在引发剂作用下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
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统称氯乙烯树脂。
聚氯乙烯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在60MPa左右,冲击强度为5~10千焦/平方米,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
但其对光热的稳定性较差,超过100摄氏度或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会分解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褪色,物理机械性能也会急剧下降。
聚氯乙烯主要用途1、聚氯乙烯异型材:型材、异型材是我国最大的PVC消费领域,约占PVC总消费量的25%,它们主要用于制造门、窗和节能材料。
2、聚氯乙烯膜:PVC膜面积以PVC消耗排名第三,约占10%。
聚氯乙烯与添加剂混合、增塑后,用三、四辊压气机制成规定厚度的透明膜或着色薄膜,用这种方法加工成压延膜。
也可切、热加工包装袋、雨衣、台布、窗帘等。
宽透明膜可用于温室、塑料棚和地膜。
双向拉伸的薄膜,受热收缩性能,可用于收缩包装。
3、PVC一般软质品:挤出机可挤成软管、电缆、电线等,利用注塑机可将各种模具设计成塑料凉鞋、鞋底、拖鞋、玩具、汽车零件等。
指标之七: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氯乙烯是有毒物质,PVC卫生树脂要求氯乙烯单体尽量脱除。
残留氯乙烯含量是衡量树脂卫生等级的重要指标。
对于医用塑料制品和食品包装材料,树脂中残留氯乙烯含量应≤5μg/g。
国标中规定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的测定,按照GB/T4615进行。
1 测定步骤(1)标准气的配制在样品瓶[(25.0±0.5)mL使用温度90°C,耐压0.05Mpa,带硅橡胶盖和金属螺旋密封帽]中放几颗玻璃珠后,盖紧密封,在分析天平上称重(精确到0.1mg)。
用注射器从氯乙烯容器取出5mL气体(取气时注射器先用氯乙烯气体洗两次)注入瓶中,再称重(精确到0.1mg),摇匀后静置10min,立即使用,该气体浓度C1约为400µg/mL。
可按下式计算: C1=(W2-W1)/[(V1+V2)³106]式中 W1——放进玻璃珠的样品瓶质量,g;W2——放进玻璃珠的样品瓶注入了5mL氯乙烯气体后的质量,g;V1——样品瓶的体积,mL;V2——加入氯乙烯的体积,mL。
(2)标准样的配制在两个系列各三个样品瓶中,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准确地注入3mLDMAC (N,N-二甲基乙酰胺),再分别准确地注入0.5µL、5µL、50µL标准气摇匀待用。
每个标准样中氯乙烯单体(VCM)的含量(µg)按下式计算:VCM=C1²V式中 C1——标准气体浓度,µg/mL;V——加入的标准气的体积,mL。
(3)试样溶液的制备在分析天平上称取两份已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0.3~0.5g(准确到0.1mg),置于样品瓶中,再放入一根φ2mm³25mm镀锌的铁丝,立即盖紧。
将上述样品瓶放在电磁搅拌器上,在缓慢搅拌下,用注射器准确地注入3mL DMAC,使试样溶解。
把标准样和试样一起在恒温器(70±1)°C中放置30min以上,使氯乙烯在气液两相中达到平衡。
氯乙烯的工业生产方法以下是 9 条关于氯乙烯的工业生产方法:1. 电石法呀,这可是很常见的一种呢!就好比搭积木,把电石和水反应生成乙炔,再和氯化氢一结合,嘿,氯乙烯就出来啦!比如在一些化工厂里,工人们就熟练地操作着这个过程,神奇吧!2. 乙烯氧氯化法也挺厉害哟!想象一下,乙烯和氯气、氧气就像好朋友一起聚会,然后发生一系列反应,最后就变出氯乙烯啦。
在那些大型化工厂中,不就是这样不断生产出氯乙烯来满足我们的需求嘛!3. 还有乙烷直接氯化法呢!就像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魔法,乙烷直接和氯气反应,逐步转化成氯乙烯。
你说神不神,那些工厂里可不就是靠着这个魔法般的方法给我们带来氯乙烯嘛!4. 二氯乙烷催化裂解,哇塞,这听着就很有意思!就如同拆礼物一样,把二氯乙烷拆开,就得到氯乙烯这个惊喜啦!在某些生产线上,大家不都在运用这个有趣的方法嘛!5. 乙烯平衡氧氯化法,这可是个很棒的途径呀!好比走一条特别的路,让乙烯经过氧氯化这个过程,轻松走到氯乙烯的终点。
工厂里的技术人员对这个方法肯定很熟悉吧!6. 混合烯炔法也不能小瞧呢!它就像是一个独特的组合拳,把各种烯炔混合起来,最后打出氯乙烯这个成果。
不是有很多厂都用过这个方法嘛!7. 氯乙醇法也有它的特别之处哦!就好像是在变魔术,氯乙醇经过一些变化,嘿,氯乙烯就出现啦。
以前一些地方不就用这种神奇的方法来生产吗?8. 氯乙烯联合生产法,哇,这多酷呀!就像一群小伙伴一起合作完成一件大事,多种反应凑到一起,造就了氯乙烯。
难道不是有好些地方用这种联合的力量来生产嘛!9. 醋酸乙烯法也值得一提呀!人家这可是另辟蹊径呢,像开辟新道路一样,通过醋酸乙烯来搞出氯乙烯。
是不是很厉害,很多地方都有应用这个方法吧!我的观点就是这些工业生产方法都各有特点和用处,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可能性呀!。
氯乙烯物化数据1 沸点`-13.4℃、-13.8℃、-13.9℃2 熔点`-153.7℃、-153.8℃、-158.4℃、-159.7℃3 闪点<-17.8℃4 表面张力温度℃-60 -30 -20 -10 20 60 100 140表面张力mN/m折射率n10D= n20D=5 临界常数临界温度156.5℃或158.4℃临界体积 2.70cm3/g 临界压力、或临界密度0.370g/ml临界压缩系数6 密度蒸汽密度`-80~0℃公式logdg=dg-蒸汽密度,g/ml t--温度,℃液体密度`-30℃时999.86kg/m3 `-14℃时969kg/m3 `-20℃时983kg/m3 15℃时919.5kg/m37 黏度20℃时911kg/m3气体温度℃-60 -20 20 60 100 140 180 220 260动力黏度液体{公式logu=*(1/T-1/} 见附表温度℃-60 -40 -30 -20 -10 20 60动力黏度8 溶解度温度0 10 20 25 30 40 50水在VCM中%VCM在水中%9 饱和蒸汽压`-100~50℃公式见表1与表2 logP=其他温度公式logP=上二式中 P-mmHg t-℃10 热学蒸汽比热容Cp=+××10-5T2+×10-8T3Cp-cal/ T-K液体比热容温度℃-40 -20 0 20 40 60比热容kcal/kg.℃气化热25℃时kg 温度在-80~20℃正常沸点时4930cal/mol Hv=Hv-kcal/kg t-℃温度℃-60 25 60 100 140气化热kcal/kg 64 5211 聚合热`-22kcal/mol12 燃烧热`mol13 熔融热Kg14 液体导热系数20℃时摘自《氯碱工业物化常数手册》饱和蒸汽压范围 -100~50℃公式logP=P-mmHg t-℃其他温度公式logP=P-mmHg t-℃温度logP mmHg Kpa -100-90-80-70-60-50-40-30-20-105101520253035404550温度logP mmHg Kpa55 3.6065707580液体黏度公式logu=×(1/T-1/温度℃温度K logu 黏度cp0 -2732 -2714 -2696 -2678 -26510 -26312 -26114 -25916 -25718 -25520 -25322 -25124 -24925 -24826 -24728 -24530 -24332 -24134 -23936 -23738 -23540 -23345 -22850 -22360 -21365 -208蒸汽比热容公式 Cp=+××10-5T2+×10-8T3Cp-cal/ T-K温度Cp Cp℃cal/ kcal/kg.℃-20-15-10-551015202530354045506070100200。
氯乙烯单体气相色谱法
摘要:
一、引言
二、氯乙烯的概述
三、气相色谱法的原理
四、氯乙烯单体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其中,氯乙烯作为一种常见的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监测和控制氯乙烯的排放,研究人员采用了气相色谱法对氯乙烯单体进行测定。
本文将对氯乙烯单体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二、氯乙烯的概述
氯乙烯(C2H3Cl)是一种无色、易燃、有毒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如聚合物生产、有机合成等。
然而,氯乙烯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容易泄漏到大气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氯乙烯的监测和控制至关重要。
三、气相色谱法的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检测气体或挥发性物质的分析方法。
它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移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达到分离和检测的目的。
在氯乙烯单体气相色谱法中,气相色谱仪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气路系统、进样
器、分离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
四、氯乙烯单体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氯乙烯单体气相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排放监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等领域。
通过对氯乙烯的准确测定,可以有效地评估环境污染状况,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五、结论
总之,氯乙烯单体气相色谱法作为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在监测和控制氯乙烯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1生产方法按其所用原料可大致分为下列几种:⑴乙烯法此法系以乙烯为原科,可通过三种不同途径进行,其中两种是先以乙烯氯化制成二氯乙烷:C2H4 + Cl2 → C2H4Cl2然后从二氯乙烷出发,通过不同方法脱掉氯化氢来制取氯乙烯;另一种则直接从乙烯高温氯化来制取氯乙烯。
现分述如下:①二氯乙烷在碱的醇溶液中脱氯化氢(也称为皂化法)C2H4Cl2+ NaOH → C2H3Cl + NaCl + H2O此法是生产氯乙烯最古老的方法。
为了加快反应的进行,必须使反应在碱的醇溶液小进行。
这个方法有严重的缺点:即生产过程间歇,并且要消耗大量的醇和碱,此外在生产二氯乙烷时所用的氯,最后成为氯化钠形式耗费了,所以只在小型的工业生产中采用。
②二氯乙烷高温裂解C2H4Cl2→ C2H3Cl + HCl这个过程是将二氯乙烷蒸气加热到600℃以上时进行的,与此同时,还发生脱掉第二个氯化氢生成乙炔的反应,结果使氯乙烯产率降低。
为了提高产率,必须使用催化剂。
所用的催化剂为活性炭、硅胶、铝胶等,反应在480~520℃下进行,氯乙烯产率可达85%。
③乙烯直接高温氯化这一方法不走二氯乙烷的途径,直接按下式进行:C2H4 +Cl2→ C2H3Cl + HCl由上式可以看出这一反应是取代反应,但实际上乙烯与氯在300℃以下主要是加成反应,生成二氯乙烷。
要想使生成氯乙烯的取代反应成为唯一的反应,则必须使温度在450℃以上,而要避免在低温时的加成过程,可以采用将原科单独加温的方法来解决,但在高温下反应激烈,反应热难以移出,容易发生爆炸的问题。
目前一般用氯化钾和氯化锌的融熔盐类作裁热体,使反应热很快移出。
此法主要的缺点是副反应多,产品组成复杂,同时生成大量的炭黑,反应热的移出还有很多困难,所以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还未实现。
⑵乙炔法这一方法是以下列反应为基础的:C2H2+ HCl → C2H3Cl其生产方法又可分为液相法和气相法。
氯乙烯中的成键方式
氯乙烯是一种有机化学品,其化学式为C2H3Cl,属于烯烃类化合物。
在氯乙烯中,碳原子与氢原子和氯原子形成化学键,使得分子构成稳定的结构。
那么,氯乙烯中的成键方式是什么呢?下面通过几个步骤进行阐述。
第一步:了解氯乙烯分子的结构
氯乙烯的分子结构中,有一个双键,分别连接碳原子和碳原子、碳原子和氢原子。
这个双键使得分子中的各个原子之间形成了特定的成键方式。
第二步:寻找氯乙烯中的成键方式
对于氯乙烯分子中的成键方式,主要有共价键和孪生键两种形式。
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分享电子生成的电子对,通常指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如氢气中的氢键。
孪生键是由双键参与的两个化学键,其中一个是单键,另一个是双键,如氯乙烯中的C-H键和C-Cl 键。
由于氯乙烯是烯烃类化合物,其双键较为活跃,因此它的成键方式会更加倾向于孪生键。
此外,由于氯原子与碳原子的电负性差异,碳原子上的电子将会被氯原子所吸引,形成局部电负性,进而促进化学键的形成。
第三步:探究氯乙烯的物化性质
氯乙烯的物化性质和其成键方式密切相关。
例如,由于C-H和C-Cl键电性不同,使得氯乙烯分子极性较大,因此其分子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而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对较低。
此外,氯乙烯中C-H和C-Cl键的活性较高,这反映在许多有机反应中的易性,例如在氯乙烯的加成反应中,会出现C-Cl键的活性反应,从而加成反应更容易进行。
总结:通过以上步骤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氯乙烯中的成
键方式主要体现在孪生键中,C-H和C-Cl键的活性较高,这对从事有机合成及应用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
氯⼄烯的四⼤特性氯⼄烯理化特性氯⼄烯是⼀种⽐空⽓重的⽓体,具有特殊的芳⾹⽓味;沸点-13.8℃,熔点-158.4℃。
⼯业品为⽆⾊易于挥发并具有刺激醚味的液体。
难溶于⽔,溶于⼄醇⼄醚和丙酮。
见光或含有催化剂时易聚合,也能与醋酸⼄烯或丙烯腈共聚。
蒸汽易燃,⾼等毒性,空⽓中最⼤容许浓度为10mg/m3,嗅觉能闻到的浓度为1290mg/m3。
液体密度,-20℃,ρ=983千克/⽶3,20℃,ρ=911千克/⽶3相对空⽓的密度,d=2.17体积膨胀系数,-13~28℃,β=0.0022℃饱和蒸汽压:-20℃75.84kPa Array-13.8℃101.33kPa0.0℃0.172MPa4.3℃0.203MPa20℃0.337MPa30.1℃0.448MPa34.0℃0.507MPa50.45℃0.736MPa61.5℃ 1.013MPa80.0℃ 1.540MPa94.0℃ 2.027MPa100.0℃ 2.518MPa临界压⼒, 5.34MPa临界温度,158.4℃闪点:-78℃(开杯)爆炸极限: 3.6~33%最易引燃浓度:7%产⽣最⼤爆压⼒浓度:10%最⼤爆炸压⼒: 6.8kgf/cm2表⾯张⼒:-20℃22.3毫⽜/⽶-10℃20.9毫⽜/⽶20℃16.9毫⽜/⽶60℃10.8毫⽜/⽶100℃ 5.5毫⽜/⽶动⼒粘度:液体粘度µ⽓体粘度µ-20℃0.278毫帕/秒- 20℃9.20微帕/秒-10℃0.258毫帕/秒20℃10.71微帕/秒20℃0.180毫帕/秒60℃12.20微帕/秒60℃0.130毫帕/秒100℃13.71微帕/秒折射率:nD10=1.4026 nD20=1.3700⽐热容:液体⽐热容Cp ⽓体⽐热容Cp-20℃ 1.146kJ/kg.k 0℃0.785 kJ/kg.k0℃ 1.247 kJ/kg.k 25℃0.858 kJ/kg.k20℃ 1.351 kJ/kg.k 100℃ 1 kJ/kg.k60℃ 1.556 kJ/kg.k液体导热系数:20℃,λ=0.138⽡/⽶.开(0.119千卡/⽶.⼩时.℃)汽化热:-13.8℃ 332.8KJ/KG 60℃ 267.8KJ/KG聚合热:1532kJ/kgVC (366kcal/kgVC)溶解度:20℃ 0.25% 25℃ 0.11%溶于⽔0℃ 0.042%10℃ 0.070% 20℃ 0.097%⽔溶于氯⼄烯危险特性:能与空⽓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星⾼热有燃烧爆炸危险。
氯乙烯物性参数氯乙烯物化数据1 沸点`-13.4℃、-13.8℃、-13.9℃2 熔点`-153.7℃、-153.8℃、-158.4℃、-159.7℃3 闪点<-17.8℃4 表面张力温度℃-60 -30 -20 -10 20 60 100 140表面张力mN/m 29.2 23.9 22.3 20.9 16.9 10.8 5.5 1.34.5 折射率n10D=1.4046 n20D=1.37005 临界常数临界温度156.5℃或158.4℃临界体积 2.70cm3/g临界压力 5.34MPa、5.57MPa或5.60MPa 临界密度0.370g/ml 临界压缩系数0.2656 密度蒸汽密度`-80~0℃公式logdg=0.8429-727.85/(t+230)dg-蒸汽密度,g/ml t--温度,℃液体密度`-30℃时999.86kg/m3 `-14℃时969kg/m3`-20℃时983kg/m3 15℃时919.5kg/m37 黏度20℃时911kg/m3气体温度℃-60 -20 20 60 100 140 180 220 260动力黏度uPa.s 7.7 9.2 10.71 12.2 13.71 15.21 16.71 18.21 19.7 液体{公式logu=276.90*(1/T-1/167.04)} 见附表温度℃-60 -40 -30 -20 -10 20 60动力黏度mPa.s 0.42 0.334 0.303 0.278 0.256 0.18 0.138 溶解度温度0 10 20 25 30 40 50水在VCM中% 0.042 0.07 0.097 0.11 0.124 0.152 0.18VCM在水中% 0.25 0.119 饱和蒸汽压`-100~50℃公式见表1与表2 logP=6.49712-783.4/(t+230)其他温度公式logP=6.86108-892.757/(t+238.099)上二式中 P-mmHg t-℃10 热学蒸汽比热容Cp=1.421+4.823×10-2T-3.669×10-5T2+1.14×10-8T3Cp-cal/mol.k T-K液体比热容温度℃-40 -20 0 20 40 60比热容kcal/kg.℃0.250 0.274 0.298 0.323 0.346 0.372气化热25℃时71.26kcal/kg 温度在-80~20℃正常沸点时4930cal/mol Hv=76.45-0.2306tHv-kcal/kg t-℃温度℃-60 -13.8 25 60 100 140气化热kcal/kg 86.1 79.53 71.26 64 52 31.511 聚合热`-22kcal/mol12 燃烧热`-286.16kcal/mol13 熔融热75.9KJ/Kg14 液体导热系数20℃时0.138w/m.k 摘自《氯碱工业物化常数手册》饱和蒸汽压范围 -100~50℃公式logP=6.49712-783.4/(t+230)P-mmHg t-℃其他温度公式logP=6.86108-892.757/(t+238.099)P-mmHg t-℃温度logP mmHg Kpa-100 0.47097 2.958 0.394-90 0.90141 7.969 1.063-80 1.27445 18.813 2.508-70 1.60087 39.891 5.319-60 1.88888 77.426 10.323 -50 2.14490 139.604 18.614 -40 2.37396 236.571 31.543 -30 2.58012 380.294 50.706 -20 2.76664 584.311 77.908 -10 2.93621 863.398 115.120 0 3.09103 1233.199 164.426 5 3.16350 1457.146 194.286 10 3.23295 1709.832 227.978 15 3.29957 1993.283 265.771 20 3.36352 2309.511 307.93525 3.42496 2660.499 354.73330 3.48404 3048.197 406.42635 3.54089 3474.510 463.26840 3.59564 3941.291 525.50545 3.64839 4450.335 593.37850 3.69926 5003.373 667.116温度logP mmHg Kpa55 3.81515695 6533.666 871.15660 3.866246069 7349.302 979.90765 3.915649629 8234.735 1097.96570 3.963449693 9192.840 1225.71275 4.009723081 10226.407 1363.52180 4.054541784 11338.139 1511.752液体黏度公式logu=276.90×(1/T-1/167.04)温度℃温度K logu 黏度cp0 -273 -2.6720 0.002132 -271 -2.6795 0.002094 -269 -2.6871 0.002066 -267 -2.6948 0.002028 -265 -2.7026 0.0019810 -263 -2.7105 0.0019512 -261 -2.7186 0.0019114 -259 -2.7268 0.0018816 -257 -2.7351 0.0018418 -255 -2.7436 0.0018020 -253 -2.7522 0.0017722 -251 -2.7609 0.0017324 -249 -2.7697 0.0017025 -248 -2.7742 0.0016826 -247 -2.7787 0.0016628 -245 -2.7879 0.0016330 -243 -2.7972 0.0016032 -241 -2.8066 0.0015634 -239 -2.8163 0.0015336 -237 -2.8260 0.0014938 -235 -2.8360 0.0014640 -233 -2.8461 0.0014345 -228 -2.8722 0.0013450 -223 -2.8994 0.0012660 -213 -2.9577 0.0011065 -208 -2.9889 0.00103蒸汽比热容公式Cp=1.421+4.823×10-2T-3.669×10-5T2+1.14×10-8T3 Cp-cal/mol.k T-K温度Cp Cp℃cal/mol.k kcal/kg.℃-20 11.464 0.18343 -15 11.623 0.18596 -10 11.780 0.18848 -5 11.936 0.190970 12.090 0.193445 12.243 0.1958910 12.395 0.19831 15 12.545 0.20072 20 12.694 0.20310 25 12.841 0.20546 30 12.988 0.20780 35 13.133 0.21012 40 13.276 0.21242 45 13.419 0.21470 50 13.560 0.21696 60 13.838 0.22141 70 14.111 0.22578 100 14.902 0.23843 200 17.235 0.27576。
氯乙烯气体密度
摘要:
一、氯乙烯的概述
二、氯乙烯的物理性质
1.氯乙烯的气体密度
2.氯乙烯的沸点
3.氯乙烯的熔点
4.氯乙烯的折射率
三、氯乙烯的用途
四、氯乙烯的安全性
正文:
一、氯乙烯的概述
氯乙烯,化学式C2H3Cl,是一种无色、易燃、有毒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塑料、橡胶、涂料等产品。
二、氯乙烯的物理性质
1.氯乙烯的气体密度
氯乙烯的气体密度是2.26 克/升,这意味着在标准温度(0℃)和压力(101.3 kPa,或1 大气压)下,每升氯乙烯的质量为2.26 克。
2.氯乙烯的沸点
氯乙烯的沸点为-13.9℃。
这意味着当氯乙烯被加热到-13.9℃时,它将开始转变为气体状态。
3.氯乙烯的熔点
氯乙烯的熔点为-155℃。
这意味着当氯乙烯被冷却到-155℃时,它将开始转变为固体状态。
4.氯乙烯的折射率
氯乙烯的折射率约为1.38。
折射率是物质对光的传播速度的影响,折射率越大,光在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越慢。
三、氯乙烯的用途
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造聚氯乙烯(PVC)塑料、氯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
此外,氯乙烯还用于制造合成橡胶、涂料、粘合剂等。
四、氯乙烯的安全性
氯乙烯是一种有毒物质,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危害性。
在工业生产中,应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设备、保持良好的通风等。
氯乙烯及作用
氯乙烯是一种化学物质,化学式为C2H3Cl。
它是无色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主要用于制造聚氯乙烯(PVC)等塑料制品。
在工业上,氯乙烯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制造聚氯乙烯(PVC):PVC是一种广泛用于建筑、汽车、电子、医疗、包装等领域的塑料制品,氯乙烯是PVC的主要原料之一。
2.制造溶剂和化学品:氯乙烯可以用作生产其他化学品的原料,如塑料、合成纤维、颜料、涂料、农药等。
3.制造聚合物和共聚物:氯乙烯可以和其他单体聚合,得到不同的聚合物和共聚物,如乙烯、丙烯、苯乙烯等。
4.医疗用途:氯乙烯可以用于制造麻醉药品,如乙烯麻醉气体。
需要注意的是,氯乙烯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和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
长期暴露在氯乙烯的环境中会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眠、肝脏和肾脏损伤等健康问题。
因此,使用和处理氯乙烯的工业和医疗机构需要注意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措施。
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化学原料,常用于生产聚氯乙烯(PVC)及其他塑料、橡胶、涂料等材料。
然而,由于氯乙烯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可燃性,其安全操作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氯乙烯的安全技术规程,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人员的安全。
1. 工作环境准备:在使用氯乙烯进行加工或生产之前,必须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安全要求。
具体措施包括:- 确保通风良好:氯乙烯具有挥发性,易于在空气中蒸发。
因此,必须确保工作区域具有良好的通风系统,排出氯乙烯的蒸汽。
- 防火防爆措施:氯乙烯是可燃物质,容易在接触到明火或高温时发生燃烧。
因此,必须在工作区域内安装防火系统和相关的防爆设备。
2. 个人保护措施:在进行氯乙烯操作时,必须采取适当的个人保护措施,以防止人员吸入或接触到氯乙烯。
常见的个人保护措施包括:- 穿戴防护服:工作人员应该穿戴防护服,覆盖裸露的皮肤部分。
- 戴防护眼镜:工作人员应该戴上防护眼镜,以防止氯乙烯溅到眼睛中。
- 使用呼吸防护装置:工作人员应该佩戴合适的呼吸防护装置,以防止吸入有害气体。
3. 废弃物处理:氯乙烯是一种有害物质,需适当处理废弃物。
废弃物处理的要点包括:- 分类储存: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储存,以防止不同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 定期清理:废弃物应定期清理并转移至专门的处理区域。
- 安全处理:废弃物应经过正确的处理程序,以确保无害排放或安全处理。
4. 紧急情况处理: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有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害。
紧急情况处理的关键点包括:- 员工培训:员工应接受紧急情况处理的培训,了解如何快速有效地应对事故。
- 紧急响应计划:建立完善的紧急响应计划,并确保员工了解、熟悉并能够执行该计划。
- 应急设备:确保工作区域内配备了必要的紧急设备,如灭火器、洗眼器、应急喷淋系统等。
总结:氯乙烯作为一种常用的工业化学原料,其安全技术规程对于保障工作环境和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氯乙烯的简介
氯乙烯是一种无色、刺激性的有机挥发性溶剂,分子式为C2H3Cl。
氯乙烯在某些情况下被用作有机合成的原料,而在其他情况下,氯乙烯也可以用于食品业中的清洗,或用作
溶剂、稀释剂。
它是一种有机碳氢化合物,熔点较低,易挥发,无色透明,有分解的弱刺
激性气味,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广泛应用于合成有机物、医药、气体润滑油、热收缩等不
同行业。
氯乙烯为无色透明气体,无臭,但对于高浓度气体具有刺激性,有引起肺水肿的危险,目前C2H3Cl属于无机和有机合成中的主要原料。
氯乙烯主要用于硝酸的生产,也可用于
合成其它有机物。
氯乙烯也可以用于制备甲氧氯喹、乙醛和乙酸乙酯等有机化合物,也可
以作为溶剂处理木材,清洗表面,考刮塑料。
它在工业上用作溶剂,也可以清洁金属和薄膜,具有很好的温度稳定性,不容易挥发,可以用于合成糖类溶剂、气体润滑剂和热收缩管。
此外,氯乙烯也有某些副作用,除根据职业暴露限量以外,持续接触到氯乙烯可能会
引起肺水肿,而肺水肿的程度取决于体内的暴露程度,当暴露程度较小时可能会有恶心、
皮疹等症状,但当暴露程度较大时可能会有肺水肿的生成。
此外,使用氯乙烯还会引起炎
症和胸部疼痛,甚至产生恶心、头痛、休克等症状。
因此,在正确使用氯乙烯的情况下,它们可以用于合成有机物,清洁原料,制备某些
医药,以及清洗工业物料。
同时,为了降低它会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最好使用它时采取单
一措施,即使用专门的防护面罩,或安装专门的通风设备。
氯乙烯vinyl chloride乙烯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分子式 CH2CHCl 。
无色易液化气体。
具有醚类气味。
熔点-153.8℃,沸点-13.4℃,相对密度0.9106(20/4℃)。
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
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3.6%~26.4%(体积)。
氯乙烯中氯原子很不活泼,难以发生取代反应,但在四氢呋喃中可以与镁形成格氏试剂。
氯乙烯可与许多亲电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在引发剂存在下,可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生成聚氯乙烯,也可与丁二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烯烃进行共聚合。
工业上生产氯乙烯的方法很多,大致分为乙炔法和乙烯法两种。
乙炔法是将乙炔和氯化氢混合气体在较高温度下通过氯化汞催化制得。
此法流程简单,转化率较高;乙炔若由电石制得时,耗电量较大,并产生大量废渣,有汞化合物污染。
乙烯法是由乙烯加氯制得 1,2-二氯乙烷后,再于高温脱去一分子氯化氢制得。
此外,也可将氯化氢和氧在催化下与乙烯作用制得1,2-二氯乙烷,再经高温裂解制得氯乙烯。
氯乙烯是高分子工业的重要基本原料之一,也可用作制冷剂。
氯乙烯是一种致癌物质。
氯乙烯氯乙烯; 乙烯基氯; Cholroethylene; Vinylchloride; VCM; CAS:75-01-4理化性质略呈芳香气味的无色气体。
分子式C2-H3-Cl。
分子量62.50。
相对密度0.9106(20/4℃)。
凝固点-159.7℃。
沸点-13.37℃。
闪点-78℃。
自燃点472℃。
蒸气密度 2.15。
蒸气压346.58kPa(2600mmHg25℃)。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限 3.6~31% 。
微溶于水; 溶于乙醇、乙醚、四氯化碳、苯。
遇热、明火、氧化剂易燃烧爆炸。
其热分解产物有氯化氢、光气、一氧化碳等。
遇光或催化剂会发生聚合并放热。
接触机会制造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以离心、干燥、清洗等工序或抢修聚合釜时,接触氯乙烯单体量最多。
侵入途径蒸气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液体可经皮肤吸收。
毒理学简介大鼠经口LD50: 500 mg/kg; 吸入LC50: 18 pph/15M。
小鼠吸入LCL: 20 pph/30M。
属低毒类。
主要经呼吸道吸收。
志愿者的肺吸收率42%,不受空气中氯乙烯浓度影响; 停止接触后,呼出气氯乙烯浓度立即下降,故认为通过肺排除很少。
氯乙烯及其代谢产物大部分经肾排出。
尿中代谢物是硫化二乙醇酸、S-半胱氨酸、N-乙酰-S-半胱氨酸。
Williamson认为含半胱氨酸代谢物是氯乙烯与肝非蛋白巯基物质的反应产物。
短期接触氯乙烯的实验动物,谷胱甘肽酶活性和肝中非蛋白巯基上升,而接触高浓度氯乙烯的动物出现巯基进行性损耗。
故认为肝非蛋白巯基在氯乙烯解毒、保护机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尿中的硫化二乙醇酸可作为氯乙烯生物接触指标。
急性中毒和麻醉作用:短时间吸入大量氯乙烯,因其麻醉作用而产生中枢神经抑制,可导致急性中毒。
兔和狗于437.8g/m3(17.1 %)的浓度下1分钟即引起麻醉,但移离后可恢复。
人于10.4g/m3浓度下5分钟尚无何感觉; 15.6g/m3下略有不适; 31.2~41.6g/m3下有头昏、羞明、呕吐等主诉。
麻醉阈浓度为182g/m3。
临床表现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刺激反应:表现为一过性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眼球结膜充血、咽部充血、轻咳等,肺部无阳性体征,亦无麻醉症状。
轻度中毒:呈麻醉前期症状,有眩晕、头痛、无力、恶心、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症状。
并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降低等体征。
如及时脱离现场,吸新鲜空气,即可恢复。
重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可出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抽搐、燥动、血压下降等,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根据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氯乙烯的接触史,出现以麻醉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及空气中氯乙烯浓度测定资料,排除其他疾病,可作出急性中毒诊断。
处理急性中毒患者应及早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根据病情采用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维持呼吸功能; 注意循环功能; 严重昏迷病人可采用高压氧治疗等。
标准车间空气卫生标准:我国MAC 30mg/m3; 美国ACGIH TLV-TWA 10mg/m3(A1-对人致癌物)中文俗称:氯乙烯主要用途:用于生产聚氯乙烯高聚物及医药。
无色易液化气体。
具有醚臭。
微溶于水。
水中溶解度(%,体积):0℃0.81;10℃0.57;20℃0.29。
熔点-153.8。
蒸气压(20℃)337.3kPa。
折射率nD(20℃)1.4046。
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氯乙烯是无色易液化的气体,与空气形成可爆炸性混合物,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二氯乙烷,易聚合。
氯乙烯是应用最广泛的树脂聚氯乙烯(PVC)的单体,用于制备聚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也用于作冷冻剂等。
事故案例黑龙江省电化厂聚氯乙烯车间有工人112人,其中聚合釜清釜工有15人。
1983年春该车间全体员工进行职业性体验,发现4名清釜工患有指端溶骨症。
血清钙明显增高。
手指发麻,手尖酸痛。
X 线手片显示:有手指末端粗隆尺侧边缘膨大,骨质疏松或呈切迹,或呈囊样变,或出现斜行骨折线,或点状溶解。
清釜工的指端溶骨症引起了职业医学界和聚氯乙烯制造厂的高度重视。
职业危害1、接触机会:在氯乙烯和聚氯乙烯的生产过程中,都有接触氯乙烯的可能,尤其是生产聚氯乙烯的聚合釜的清理,清釜工的慢性氯乙烯中毒可能性最大。
应用聚氯乙烯树脂或含有氯乙烯的共聚物熔融后制作各种塑料制品时,释放出氯乙烯单体,有时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氯乙烯浓度很高,极易引起中毒。
2、中毒临床表现: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头痛、恶心、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者,神志不清,或呈昏睡状,甚至昏迷、抽搐,更严重者会造成死亡。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脏损伤、消化功能障碍、肢端溶骨症、皮肤损伤等。
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乏力、失眠或嗜睡、多梦、易惊醒、记忆力减退、烦躁不安等。
有时呈头重感、定向障碍、性情改变、四肢酸痛、手掌多汗,手指、舌和眼睑震颤等。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呃逆、腹胀、便秘等。
肝肿大,肝功能异常。
皮肤改变:有皮肤干燥、皲裂、丘疹、粉刺,或有手掌角化、指甲变薄等改变。
肢端溶骨症:聚氯乙烯制造的清釜工多见。
表现为手指发麻,指尖有刺痛或酸痛感。
手部x线拍片显示,末节指骨的一个或多个粗隆边缘有半月形缺损,甚至骨干有溶骨性缺损。
有时指关节排列不齐。
致癌:氯乙烯致肝血管肉瘤已列为国家法定职业病名单。
急性中毒现场处理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彻底;中洗皮肤,并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吸氧。
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术,并就医。
预防措施1.设备密闭氯乙烯制造和聚氯乙烯制造过程中,都必须做好管道的密闭。
注意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杜绝跑、冒、滴、漏。
2.清釜技改以往聚合釜人工清釜,一釜一清,清釜工要接触大量氯乙烯。
技术改造后,聚合釜壁涂防结剂,几十釜甚至上百釜清一次。
清釜用高压水(10MPa)清洗,避免了工人直接接触氯乙烯。
3.抽取单体从聚氯乙烯树脂成品中经冷却真空抽取氯乙烯单体,使成品中的氯乙烯单体含量由原来的1%左右,降到10ppm以下。
这样使聚氯乙烯成品的热加工中,释放氯乙烯单体的量极大减少,减少了污染和危害。
4.做好个体防护进入聚合釜操作或检修时,必须戴空气呼吸器,严密防护,并加强换班,缩写缩短接触。
5.定期检测氯乙烯作业环境的空气中氯乙烯浓度要定期检测。
国家的卫生标准为30mg/m3。
6.做好职业性体检对氯乙烯作业工人应认真进行就业前和定期性(每年一次)体检。
职业禁忌症:神经系统疾患:肝、肾疾患:慢性湿疹等。
氯乙烯安全生产要点1工艺简述平衡氧氯化法制氯乙烯的生产工艺主要由直接氯化、氧氯化、二氯乙烷精馏、裂解、氯乙烯精馏等工序组成。
首先氯气和乙烯在直接氯化反应器中反应生成二氯乙烷,并剩有部分含乙烯、氧气的尾气。
二氯乙烷去二氯乙烷精制单元精制,除去其中的水、低沸物和高沸物。
精制后的二氯乙烷去二氯乙烷裂解单元,在裂解炉中于510℃、2.0MPa下进行热裂解,产生氯乙烯和氯化氢。
氯乙烯、氯化氢和未裂解的二氯乙烷一起进入氯乙烯精制单元进行分离,得到高纯度的氯乙烯。
分离出的氯化氢返回氧氯化反应器,与氧气、乙烯反应生成二氯乙烷,该二氯乙烷也进入二氯乙烷精制单元精制。
氯乙烯生产所用原料及产品(如乙烯、氯气、氯化氢、二氯乙烷、氯乙烯等)都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工序属有毒生产作业岗位。
2重点部位2.1直接氯化单元该单元采用乙烯和氯气进行直接氯化反应。
由于隔膜法生产的氯气中含氧达4%,故反应后的尾气中有氧气存在,而直接氯化反应中为使氯气转化率尽可能提高,又采取了乙烯与氯气1.25:1克分子比,所以在尾气中氧气与乙烯共存,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能,一旦控制不好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如某装置就曾出现过因操作工误关闭直接氯化反应乙烯阀门,造成尾气中氧含量增高,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发生闪爆的事故。
幸亏闪爆发生在设备外,如发生在设备内部,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该单元有部分尾气放空(单独开车时,将全部放空),尾气中90%是乙烯,与空气接触时,若遇到明火就会爆炸,所以放空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在雷雨天气时。
2.2氧氯化单元该单元所用原料有乙烯、氧气、氯化氢。
乙烯、氧气的共存本身就有爆炸的可能。
反应后产生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乙烯和氧气,故在进料过程中必须考虑乙烯、氧气、氯化氢的进料克分子比,使尾气中的氧含量控制在12.5%之内,控制失误将有爆炸危险。
2.3二氯乙烷裂解单元该单元是在高温、高压下使二氯乙烷在裂解炉中进行热裂解,裂解炉炉管长期处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加之内部物料中含有氯化氢和微量水,会加速对炉管的腐蚀,故炉管长时间使用必将会出现腐蚀穿孔,物料泄漏入炉膛内而引起燃烧爆炸事故;另外,其它设备(如急冷塔、换热器)也有腐蚀的可能,因此,该单元的原料必须很好的控制,使之不含水,否则腐蚀会进一步加速。
2.4氯乙烯精制单元该单元的任务是将氯化氢、氯乙烯及二氯乙烷分离。
这三种物料沸点相差很大,故精馏较难控制,一旦控制不好,不但分离效果不好而且还会引起部分设备超压,使安全阀起跳,大量易燃、易爆物料喷出。
由于氯化氢存在,一旦系统中存有水,也会造成设备的腐蚀而发生意外事故。
因此水是氯乙烯装置“万恶之源”。
2.5罐区罐区包括氯乙烯罐、粗二氯乙烷罐、氯乙烯和二氯乙烷都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操作、维护不当有发生泄漏事故的危险。
3安全要点3.1直接氯化单元3.1.1要经常检查乙烯与氧气投料克分子比和尾气中的氧含量,使之控制在10%,防止氧含量超过12.5%而进入爆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