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练习第三次作业感言.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10
英语翻译学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英语翻译学习篇1我从正式开始学习翻译到现在,不过两年时间。
作为一个年轻的翻译爱好者,我对翻译这门让人时而绝望时而又充满希望的艺术,有着自己最真实的经历与感悟。
在此想借本文与所有翻译新手共勉。
关于英汉互译的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各种派别观点层出不穷,让后来者眼花缭乱,却又无从选择。
其实从英译汉的角度来说,究其本质,过程无非就两个步骤:1、准确理解英文原文;2、用地道的中文表达原文的含义。
如何准确理解英文原文我们先来谈谈第一个步骤,如何准确理解英文原文——这一点说白了就是考验译者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果说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或词组,译者尚且能够通过查阅的方式解决的话,那么英语中繁复多样的句式往往就不是一本字典可以打发的了。
尤其在阅读文学性较强的英语作品时,作者行云流水般的笔触通常都是借助丰富多变的句型来表现的。
这些英语作品与我们日常教科书本中选取的文章相比,往往来得更为艰深难懂。
怎么办?惟一的办法就是从头做起:1、确保自己在学校中或是培训班上接触到的一切阅读材料都能够完全透彻地理解。
千万不要小瞧学校老师为你选择的阅读教材,或许它们所触及的话题不是非常新鲜前卫,或许它们涵盖的内容与你的兴趣爱好相悖。
但是,它们却能在不经意间为你打下阅读基础的坚实栋梁。
2、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一些英语课外读物来扩充自己的阅读量。
对具体英语读物的选择其实还是有些讲究的。
比如,有些学生对文学类作品很感兴趣,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一开始就该选择那些厚得像砖块一样的原版名著来阅读,因为这样做无异于“自杀”。
究其原因,仅其中的生词就足以使阅读者信心全无。
那么,那些有中英文对照的版本是否能称为上佳之选呢?答案依然为否。
因为这极易激发读者的惰性,尤其对阅读量有限的读者来说更是如此。
对此我的建议是,选择那些名著的缩写本,并且是配有详细注释的版本。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往往很难定位陌生的词组或表达。
比如说有这样一句话:HesaidthatIwaswayoutofthatgirl’sleague.初次见到这个表达的人可能以为只要查到league的中文意思问题就解决了,他们无法立刻意识到,AbeoutofB’sleague是一个完整的词组表达式,其含义是:A君配不上B君;而句中的way一词,也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道路”或者“方式、方法”的意思,而应解释为“远远地”或是“过于”。
英汉互译心得英文作文After participating i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I have gain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uance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It's not just about finding the equivalent words, but also about capturing the essence and conveying the emotions behind the original text.Translating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requires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nd language, 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convey the subtleties and nuanc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It's not just about finding the right words, but also about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context and the emotions behind the text.On the other hand, translating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require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capture the nuances and subtlet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t's about finding the right words to convey the meaning and emotions of theoriginal text, while also considering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One of the challenges I encountered during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was dealing with idioms and cultural references that don't have direct equivalents in the other language. It's important to find creative ways to convey the meaning and essence of these expressions without losing their original flavor.Another challenge was maintaining the tone and style of the original text while also making it sound natural and fluent in the target language. It's important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staying true to the original text and making it accessible to the target audience.Overall, the experience of translat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has been both challenging and rewarding. It has given me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complexities of language and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sensitivity in translation. I look forward to honing my skills further andcontinuing to explore the rich and diverse world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英译汉学习心得体会通过一学期的英语翻译学习,使我们又掌握了一项英语专业技能,更好的掌握了英译汉的翻译要领。
本学期使我印象最深刻的翻译要领就是翻译的三大准则:“信”“达”“雅”,我会将我的理解描述出来。
所谓“信”,就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要保持原文原意,不可自己自由发挥,而委屈的英语原文的本意。
就是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就是把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准确地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
所谓“达”是指在完成英译汉后,中文的译文要做到通达顺畅,不可使译文显得牵强。
所谓“雅”是指译文需要有一定的文采,语言优美,富有意境,但切记不可因为尽力做到“雅”而曲解文章本意,使读者误解原文。
要真正掌握英译汉的技巧并非易事。
因为英译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首先是英文理解难,这是学习、使用英文的人的共同感觉,由于两国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所以一句英文在英美人看来顺理成章,而在中国人看来却是颠颠倒倒、断断续续,极为别扭。
二是中文表达难,英译汉有时为了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对等词汇,往往被弄得头昏眼花,好象在脑子里摸一个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
另外,英译汉时对掌握各种文化知识的要求很高,因为我们所翻译的文章,其内容可能涉及到极为广博的知识领域,而这些知识领域多半是我们不大熟悉的外国的事情,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难免不出现一些翻译中的差错或笑话。
正是因为英译汉时会遇到这么多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翻译实践,对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加以对比、概况和总结,以找出一般的表达规律来,避免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翻译错误,而这些表达的规律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技巧。
无论“英译汉”或“汉译英”,我们在翻译时都要遵循一定的标准。
在着手翻译各个具体词语的时候,我们不是在做一般性的解释,而是要选择精确的,富有表现力的字眼,将之恰如其分地嵌入译文中。
这样才能把原文中所蕴涵的意义准确地完整地表达出来。
经常有意识地训练选词用字是做好翻译工作的必经之路。
还有一点就是不要过分迷信词典,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很多词汇的精确含义会随着具体的语境发生细微的变化,这些内容往往不是词典所能包容的。
翻译心得体会【篇一:翻译实践心得体会】笔译实践院系名称:外语学院专业年级:英语f1101姓名:王欢学号:201119010209 心得体会在做这次笔译实践题目之前,关于笔译我是完全不了解的。
在我的感觉中笔译相对于口译而言应该算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做完全部题目之后我就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这种认知,原来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并不定就像表象上呈现出的那样容易做到。
表面看来笔译能够看着文本逐字逐句翻译,貌似很简单,只要把文本内容真实的翻译出来就可以达到要求了。
实际上则不然。
这学期我们有一门专业课就是关于英汉翻译的。
课堂上老师曾经讲述过关于翻译的历史、理论、要求等一系列相关知识,所以在简单翻阅这次翻译之后,我觉得看似简单的题目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
在翻译过程中我发觉自己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对某些专业术语了解甚少。
例如第一篇the high-tech student中出现的gopherprogram,generic2 database,moby dick,等等,类似这样的词汇我就需要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才能进而推测了解作者想要借此来表达怎样的意思。
再如aroller-coaster ride in thestock market中,关于股市的一些专用名词,dow and nasdaq,cnbc等也是这样。
2、对统计数字的描述能力较差。
如何用不同的描述性词汇来体现数字的增长和下降及其各自升降的幅度,如何准确把握那些不同用词之间细微的差别,较好地描述数字变化,这对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此次翻译题目中出现的仅仅只是一些已经被数字化的统计数据,但是要用合适的词汇来体现尚且不简单,倘若是给出bar chart, pie chart, line chart等这一类图标来自行描述其内容,就会更加困难了。
题目中出现数字最多的莫过于描述汶川大地震的这一部分了。
各种数字,表示年月的,表示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的,以及各个地区经济损失所占的不同比例,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亟待加强训练的部分。
英语翻译学习心得体会精选英语翻译的学习需要广泛的知识储备,所以平时的积累的也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范文网带来的英语翻译学习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英语翻译学习心得体会一:英语翻译学习应该重在平时积累,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以下《英语翻译学习心得体会》由范文网心得体会栏目为您精心提供,欢迎大家浏览。
我很荣幸的进入了一家外企,成了一名翻译,虽然我是学的英语专业,但是翻译却给我带了不少的困难,所以我还要不停的学习新的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
说到技能,翻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笔译是锻炼一个人语言功底很好的方法,同时也是做好口译的重要基础。
从口译的角度说,如果语言文字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认为表达和思维就至关重要。
练表达,一个好的方法就是视译。
同事给了我一些材料,这些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材料,因此可以使得练习变得很有效率。
在拿到材料以后应该调整好状态,想象自己就在翻译的现场,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压力。
看到材料中的中文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果有哪些词或句说得不通顺或者结构不好,就可以记在笔记本上,之后可以向他人请教或者自己进行查找。
通过反复的训练,在表达方面便有可能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
练思维,在英译中时,听力是基础,首先作为译员,自己必须明白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
有了这个前提,接下来便是思考如何用精练的句子传达出来,这对思维有着很高的要求。
单单只是听懂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口译译员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所以译员的表达应该是工整的,让受众能够非常顺畅地理解对方的意思甚至是精髓。
所以中文的功底在这时就显得至关重要。
语言是不同的,但又是相通的。
因此,两种语言不应该有所偏颇。
但是不论是表达抑或是思维,翻译最需要的勤学苦练,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
在我看来,这是成为一名好翻译,一名不会落伍的翻译的最重要的前提。
在翻译处这几个月以来,我的另一个很深的体会便是处里的同事时时刻刻都在学习新的知识,新的说法,新的词汇,我觉得正是这种精神让他们成为优秀的翻译,我想作为新入部的公务员,更应该时刻谨记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地向前看。
英语翻译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英语翻译学习篇1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即将结束《英汉翻译教程》的学习。
通过学习,我又掌握了一门新的英语学习技能,也初步了解了英汉翻译的基本要求与要领。
简而言之,就是获益匪浅。
英汉翻译是一门建立在综合能力基础之上的学科,囊括了全方位的知识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
不管是对个人能力以及日常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
前我一直有一种误区:认为只要掌握大量的词汇,翻译起来就会很容易,认为翻译只不过是把大量的词汇拼接连接在一起。
可是当我真正接触到这门课程时惊觉自己原来的思维是有多么的狭隘。
当翻译一句话时,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组合。
勉强组合在一块时不是错误百出,就是很Chinglish.首先,英汉翻译应遵循“忠实,通顺”的标准。
所谓忠实,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
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一句英文在欧美人看起来顺理成章,而在我们中国人看起来就会极其别扭。
我们就会在翻译过程中不自觉的用上自己的思维,因而改变了原文的意思破坏了原文的风格。
通顺就是指原文语言必须通俗易懂,符合规范。
译文必须通顺,避免死译,硬译,符合规范。
把原文的内容适当的表达出来,既不能改变扭曲,也不能增加或删减。
如“Heisseriouslyill”.就译为:“他病得很厉害”。
有人为了追求汉语的“漂亮”译为“他苟延残喘”,这就得不偿失了。
其次,翻译分为三个阶段:理解,表达,和校核。
准确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注意上下文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翻译时采取直译或者意译两种方式。
有时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使用。
主要取决与具体的情景。
校核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不可忽视。
即在翻译时要经过反复的推敲,已到达最好效果的翻译。
翻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做好的事。
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必须注重积累有关英译汉方面的知识以及基本方法。
了解基本英汉语言对比(词法和句法)。
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以及所对应的意思,在翻译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的运用。
英语翻译实训心得体会范文五篇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下面是搜集的英语翻译实训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英语翻译实训心得体会(一)暑假翻译实习收获颇多。
一直以来对翻译存在畏惧心理。
文化背景、生词、中英语言差异往往给翻译造成困难。
但是,借助这次翻译实习,我明白翻译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提高翻译能力,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
翻译实习作业内容涉及文化、科技、经济、社会、政治五大方面,题材丰富,趣味性强。
翻译不同内容所得到的收获感悟也是不同的。
翻译内容相继为英国王室传统婚礼礼仪、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债券、日本福岛核电站2号反应堆爆炸及《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白皮书。
我对文化板块的英国王室传统婚礼的兴趣最浓。
英国王室婚礼礼仪介绍是以英国威廉王子大婚为背景。
为了在理解的基础上顺利地翻译原文,我查阅了威廉大婚流程介绍、英国王室历史人物、人物王室封号等,理性了查尔斯王储、戴安娜王妃、卡米拉、威廉王子、哈里王子等人物关系,了解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
威廉王子婚礼安排无处不表达着对母亲戴安娜王妃深切的思念。
在兴趣之余,我学习了查尔斯〃斯宾塞在葬礼上对姐姐戴安娜王妃的致辞AtributetoDiana,感受到戴安娜王妃个人无限魅力与高尚品质。
同时,我掌握了单身派对、伴娘、伴郎、狗仔队等实用词汇。
至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翻译,明显感觉自己对于计算机常识及计算机英语的了解不足,特别是关于乐器数字接口介绍。
有关债券的翻译,也让自己有一定的收获。
一方面,我了解了债券发行目的、信贷评级与公司贷款成本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我也获得一个启示在遇到困惑的地方要查阅资料,不能想当然地翻译。
例如,文中出现一次“principle”时,我起初将它翻译为最常见的“原则”意思,可待整个段落译完,发现不合句意。
借助字典才知道其为“本金”意思。
类似情况还有“StandardandPoor’sandmoody’sInvestorsService”应译为“标准普尔及穆迪信用评级机构”,而不是简单地将“poor”、“moody”形容词的词义译出。
英语翻译实训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大三的英语专业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英语翻译实训课程,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通过这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与难度,并且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会与经验。
下面是我分享的英语翻译实训心得体会:一、充分理解源语言英语翻译的第一步是充分理解源语言,只有理解源语言才能更好地将其翻译成目标语言。
因此,在进行英语翻译时,我首先阅读了原文,并逐字逐句理解其含义,尤其是要注意一些文化差异和翻译难点。
例如,在翻译饮食方面的词语时,不仅要了解其意思,还要了解其相关的文化知识,例如中国的中式早餐和西式早餐在内容和用餐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二、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进行英语翻译时,我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因为一旦翻译出现错误,就会对原意产生歧义和误解。
因此,我在翻译过程中会注意句子的结构、语法和修辞等方面,力求使翻译的语言表达与原文一致。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会利用一些在线词典和翻译软件等工具,帮助我更快、更准确地进行翻译。
三、注重文化差异的体现英语翻译不仅仅是将源语言转换为目标语言,还需要在其中体现文化差异。
在翻译时,我会注意一些文化差异和习俗,例如节日的名称、食品的名字、文化背景等。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传达文化信息,还可以让读者更加了解所翻译内容所包含的背景信息。
四、组织翻译过程,注重时间规划在进行英语翻译时,一个好的翻译过程是需要有条不紊的组织和规划的。
为了保证翻译质量,我通常会对翻译过程进行时间规划和安排,例如先翻译需要重点处理的部分,然后再整合成一个整体。
同时,我还会保持一定的学习节奏,力求短时间内将翻译任务完成。
总之,英语翻译实训课程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英语翻译的重要性和难度,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用的经验和体会。
我将继续坚持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努力成为一名专业的英语翻译人员。
笔译实践心得体会这次的《笔译实践》课程的作业不仅仅是一次笔译的实际练习,在不断思考、尝试、斟酌、修改的过程中,我也着实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在英汉互译课程上和对《英语笔译实务》一本书的学习中,我也接触和学习到有关翻译技巧、要求和难点的理论知识,在完成这次《笔译实践》课程作业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
如何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同实践相结合起来正是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
结合本次翻译的内容,参考学到的知识,我有以下的心得:一.关于英汉翻译技巧1.词义的选择与表达词语是英译汉的最小单位,因此词语翻译的优劣也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基本要素。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许多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的现象,因而想要确切地对词语进行翻译,我认为需要注意到:1)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注意词语搭配:就如We would spend countless hours digesting1the information we could find on indexcards.[ 英译汉(1)]中“digesting”一词,原意有“消化,吸收,理解”的意思,根据上下文,我把它根据中文的习惯译为了“整理”,从而使其与下文中的“信息”相匹配。
2)注意词语的引申义和褒贬轻重:例如,Testing the water, I picked two stocks...[ 英译汉(2)]中,“testing the water”,我根据上下文逻辑和本文作者风趣幽默的写作风格,将其译为“碰碰运气”。
3)四字结构词语的选用:我个人倾向于选用四字结构的词语来进行英译汉的翻译,使语言干净简练,但掌握大量的四字词语并运用自如有赖于长期的积累。
例如,在文中,我将“Ups and downs,zigs and zags”翻译为“起起伏伏,左右摇摆”;将“the bull dominatedthe stock markets in the States and stocks simply soared”译为“美国的股市呈现牛市,股票疯涨”;将“Testing the water”译为“碰碰运气”;将“jumping at the small percent age of gain and stomping21 atthe loss”译为“稍有获利就欢呼雀跃,一有损失就捶胸顿足”;将“around the corner”译为“近在咫尺”。
翻译实践心得体会500字翻译是一项非常细致且需要耐心和专注的工作。
在我的翻译实践中,我学到了许多重要的技巧和体会。
以下是我个人对于翻译实践的心得体会。
首先,翻译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的工作。
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专业背景,都需要持续地学习和更新。
语言是活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的用法和词汇会有所变化。
因此,我始终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并不断通过阅读、听力和交流来扩展我的语言知识。
其次,翻译需要全神贯注和专注力。
在翻译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微的错误都可能严重影响到整个翻译的质量。
因此,我会尽可能地排除干扰,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翻译任务上。
这意味着我需要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并尽可能减少打扰。
另外,翻译需要注重细节和精确性。
语言的表达方式往往与文化和背景有关,因此在翻译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
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可能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翻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的理解能力,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在翻译过程中,我会仔细研究原文的语义和语法,确保译文与原文一致,并且传达正确的信息。
此外,翻译也需要有一定的创造力和灵活性。
有时候,直译可能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这时候就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根据上下文和读者的背景知识,灵活运用语言知识,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这需要翻译者有一定的判断力和良好的文化素养。
最后,翻译的核心目标是传达信息。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商业文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将作者的思想和意图传达给读者。
因此,翻译作品必须具备清晰、准确和流畅的特点,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翻译的内容。
在我的翻译实践中,我始终牢记这一点,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以便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总结起来,翻译实践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通过不断练习和反思,我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技巧和专业素养。
翻译需要不断学习、全神贯注、注重细节和精确性,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创造力和灵活性。
最终,翻译的目标是传达信息和思想,让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翻译的内容。
1 汉英翻译练习第三次作业感言 2008-10-20
对长篇文章的翻译一定要先通读全文,这点很重要。这对我们掌握全文的文体风格以及应该用什么样的翻译语体来翻译有很大的帮助;翻译时要尽量翻译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有时候这种感情是藏在文字后面的,并不是字面上所传达出的意思,需要我们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来翻译文章; 每次都进步一点点,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日积月累一定大有收货。Keep trying!!!(李霜 Group1 06E1A No.35)
What do I learn from this exercise: After reviewing my exercise, I came to know that not all of my classmates’ suggestion is useful or right; but it still helps me a lot, as in oreder to make sure whether they are right, I need to use some tools such as the dictionary to check out it and that benefits me a lot.(卢春华 26号 第一组)
这次的练习中有许多的俗语,很不好翻译。通过这次的练习,我学到了一些俗语的翻译方法。懂得了翻译俗语要根据意思,更要懂得巧。(曾小燕 第一组 英A 42号)
每次翻译时间都不是很够,后来我总结了一下,原来是在翻译期间,查字典的次数太多。碰到不是很清楚的都要查清楚,这样时间就过的很快了。还有对句子的理解要在第一时间准确,语法没错,需要平时花一些课外时间多练。(刘秀平)我对这篇文章的翻译最大的问题是词语的搭配错误,还有误译。 还有在改同学的译文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为什么别人在某些地方能处理的那么好,通过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总之,要多练。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 (06英1B 刘秀平 59号 第6组) 2
正确的理解课文内容是做好翻译的前提。在着手翻译之前应该要好好的通读课文,理解课文并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以便我们翻译的时候正确的进行合译或分译或进行句子的整合或调整。其次,翻译之前应该好好的看一下课文之前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格调,在做翻译的时候就知道如何选择更适合的词吻合文章的语气。当然,扎实的语言基础依然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就很难做出好的翻译作品。简单的语法错误是我们用心就可以避免的就应当力求在翻译过程之中避免。这样才不会让我们的翻译因为那些不应出现的错误大打折扣。同时,翻译完整篇文章后应该好好的检查翻译好的内容,这样会有利于我们之间检查出翻译中出错的地方,即使的进行修改。即便是大翻译家也需要对自己翻译过的内容进行检查更何况我们呢。(06E1B林钦华 60号 )
粗心导致很多不该错的地方都翻译错了,没有注意到细节方面的问题。下次一定注意。这篇文章偏口语话,翻译成英文觉得有点难。(06英1B 第六组 叶裕薇)
这次的作业中错得最多的还是语法,并且还发现有不少拼写错误,虽说有一些是由粗心导致,但也有单词记忆不够准确的原因。另外,批改小组也向我指出语法较薄弱,用词不够准确,翻译机械等问题,我想这些问题都是我在这接下来的一个月要攻破的地方,所以语法书要接着看,翻译技巧要接着学习,还包括应该多看纯正的英语读物等。(06E1B 马丹 48号 第5组)
当看到修改稿时还有点惊讶的,因为没有预想会有这么多的错误。当时在课堂上做是还觉得挺顺手的,很有感觉。一般翻译时我不会犯时态类的错误,拼写也很少。对我而言错误集中点就是单词的误用以及句子的不严谨。单词误用是因为没有弄清近义词之间的区别,而句子不严谨就是一个大的方面了,要求很扎实的语法。拿到修改稿后仔细的看了一下,认真总结的结果是虽然有些错误自己很少犯,但还需仔细小心,另外要认真地增强词汇,区分近义词,尽量减少词语的误用。(赵苏丹:06英1 B) 3
做翻译时总会受到本国的语言习惯干扰,使所译的文章不符合目的语的要求。看完同学的修改及演示,发现语法偏弱,急需加强。 (06E1B 李碧香 46号 第5组 第3次作业)
一些小的细节真的很重要,我觉得要减少错误,关键是反复检查、推敲。(06 E1 group 1 Num.36 胡明琴)
课堂翻译时间的把握不够好,纠结于个别的字句,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对一些句子的翻译,应根据它的意思灵活变通。如“爬格子的”这类话语等等。翻译一定要静下心来,细细推敲,切忌浮躁。(06英1B-第六组-俞毅娥)
书上的内容看过了之后,能够应用在笔译过程中运用到一些翻译方法,这是好的开始。 在翻译过程中,时间控制上还是要一直注意的问题。尽量在限定时间内翻译完成。(06英语1班B小班 第六组 尹梦琴 31号)
这次的文章文字很难理解,即使是中文都需要花很多时间揣摩作者的意思。而且这篇文章的句子比较长,有些无主语,有些有几个主语,很不好处理。我觉得应该在平时多积累些翻译长句的方法,以后翻译时才不会手慌脚乱。还有些在中文中看似很口语很平常的句子,像“话说回来”“说来说去”等,都应该积累,以便以后参考。(范文慧 第二组 英A 34号)
不管英译汉或汉译英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前提是理解。汉译英中,需要先很好地斟酌文章的中文意思,然后先找出长句和一些俗语,查阅资料,再进行翻译。(06英1 第二组 丁周茹)
在译练习3的时候,我发觉汉语的长句译成英语是个难点。比如“据说,网上黄毒泛滥,还有些反动的东西在传播,这些说法把我吓住了。”等等。如果译得不好,就会有Chinglish的不流畅。所以这次小组的选题动机就是根据这个难点来 4
定。找到了三种比较简单的英译方法:原序翻译法、变序翻译法、分译法。 在平常的练习中,要多积累、多尝试着用比较地道的英语句式,来减少汉英翻译中的Chinglish. 相信Practice makes perfect!(06英1 第二组 洪梅玲)
语言的地道性真的很重要,在翻译时有些地方翻译得不地道,或者翻译腔很重。所以平时应该要积累归类,注意词语的搭配。翻译完后一定要检查!(陈冠萍 第七组 06英A 21号)
本文笔调幽默,有很多口语化的词和句式,不读透原文想做好翻译确实很难。就拿题目来说,改来改去,还是觉得参考译文翻译的好,所以就借鉴咯!(陈小南 第七组 06英1A 15号)
感谢第五小组的同学帮我修改,并且详细的记录了我错误的类型,总结这次的作业,重要的错误是在语法上,尤其是一些句型,如虚拟语气句型的使用上。一篇好的翻译,语法就像一个框架,没有这个框架,即使译文中的词汇再华丽,也只是没有骨骼的血肉,不容易被读者理解,因此,课外时,要补充下自已在语法方面的漏洞。(傅维琳 第七组 06英语1班 57号)
这次翻译的文章用词与句式都较口语化,在翻译时需要意译,而不能直接直译。同时这篇文章具有点嘲讽意味,用词要选准。(施雅婷 第七组 英A 14号)
这次的作业文风活泼,口语化,让我接触到生活化语言的翻译,通过这次作业了解到口语中的汉语逻辑较为松散,词义模糊的词较多,经过认真的翻译修改,能够初步掌握口语体文章的翻译策略,受益匪浅。(陈丹 No.49 ;06英语1班)
这次翻译相比前两次有进步的地方:句子多样性比较好,破句也很少出现,开始懂得翻译前要先看文体,然后选折适合的语气来表达,这比之前做得较好。可是翻译的时间比较紧,然后还是意识到要多注意细节的地方,这次主要是因为时间 5
的问题大小写误写错误比较多,然后语法方面也仍然要下功夫。最后一点是在这篇翻译的文章里很多短句,翻成英文时是可以合译的。但当时在翻的时候,基本上是句句对应,所以有些时候就忽略前后句的关系,翻出来的结构会松散。看过同学的PPT时和同学的修改稿后再定稿的效果就比较好。总之一句话:翻译路上没有最好,只要更好!(陈美玉 06英1B 9号 Group 3)
这次翻译虽然时间有点紧,但是相对来说,这次的翻译要比前两次好:语法错误有所减少,也没有拼写错误.。继续努力!!!^_^ 希望以后能做得更好……(王丽玲 06英1B 1号 Group 3)
相比前面翻译的两篇,这篇文章的文学性会更强,有些地方会采用一些修辞手法或一些技巧等来增强表达的效果或与文风相符。翻译的时候,很容易忽略,采用直译,结果会使文意与原文不同。如“但假如我对这件事还有一点了解的话,我要说…”,只是作者的自谦,事实上作者是知道的,所以翻译的时候就要转换。而像“没有电脑,有网也接不上”,翻译成英文时就要使用虚拟语气。这个,我当时在翻的时候就没想到,只用了一般现在时的条件句。另外,中文里很多短句,翻成英文时是可以合译的。但当时在翻的时候,基本上是句句对应,所以有些时候就忽略前后句的关系,翻出来的结构会松散。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还是要顾及文意及前后句的关系。(倪芳燕 53 06英B G3 第三次作业)
翻译真的很难,想做好一份作业真的不容易。尽力而为吧。(06E1B G4Lb 刘婷婷)
翻译完这篇文章,第一感觉就是:有点难。首先是题目“从Internet说起”,感觉很难把握它的正确意思。其次是文章的内容。本文是一篇杂文,讽刺语气很强,笔调幽默,还带有不少口语。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杂文的翻译,因此要把它译到位很难。但经过老师同学的分析讲评之后,我对文章多了一些认识。一是对于文章题目,最好是先看完全文或直接先翻译内容再对其进行分析、翻译。这样,可能会理解地透彻些。 虽然几经修改,但我觉得自己的译文仍有许多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