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正弦波PWM逆变电路仿真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629.00 KB
- 文档页数:11
电力电子系统的计算机仿真设计题目:单极性模式PWM逆变电路的计算机仿真学院:电信学院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班学号:XXXXX姓名:XX指导老师:XX日期:2010年12月3号前言PWM控制技术是逆变电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现在大量应用的逆变电路中,绝大部分都是PWM型逆变电路。
为了对PWM型逆变电路进行分析,首先建立了逆变器控制所需的电路模型,采用IGBT作为开关器件,并对单相桥式电压型逆变电路和PWM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运用MATLAB中的SIMULINK 对电路进行了仿真,给出了仿真波形,并运用MATLAB提供的powergui模块对仿真波形进行了FFT分析(谐波分析)。
通过仿真分析表明,运用PWM控制技术可以很好的实现逆变电路的运行要求。
目录一概述 3 二主电路工作原理说明8 三主电路设计的详细过程10 四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各模块参数设置11 五仿真结果分析14 六总结18 七参考文献19 八体会20一概述1.1MATLAB的介绍MATLAB (Matrix Laboratory)为美国Mathworks公司1983年首次推出的一套高性能的数值分析和计算软件,其功能不断扩充,版本不断升级,1992年推出划时代的4.0版,1993年推出了可以配合Microsoft Windous使用的微机版,95年4.2版,97年5.0版,99年5.3版,5.X版无论是界面还是内容都有长足的进展,其帮助信息采用超文本格式和PDF格式,可以方便的浏览。
至2001年6月推出6.1版,2002年6月推出6.5版,继而推出6.5.1版, 2004年7月MATLAB7和Simulink6.0被推出,目前的最新版本为7.1版。
MATLAB将矩阵运算、数值分析、图形处理、编程技术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科学及工程问题的分析计算和程序设计工具,它还提供了专业水平的符号计算、文字处理、可视化建模仿真和实时控制等功能,是具有全部语言功能和特征的新一代软件开发平台。
摘要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电子技术的各种装置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电能转换的观点,电力电子的装置涵盖交流——直流变换、直流——交流变换、直流——直流变换、交流——交流变换。
比如在可控电路直流电动机控制,可变直流电源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这些都是以逆变电路为核心。
由于电力电子技术中有关电能的变换与控制过程,内容大多涉与电力电子各种装置的分析与大量的计算、电能变幻的波形分析、测量与绘制等,这些工作特别适合的使用。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基于逆变器的设计与仿真,所以在此次仿真就用的是软件,建立了基于的单相桥式逆变电路,采用作为开关器件,并对单相桥式电压型逆变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运用中的对电路进行了仿真,给出了仿真波形,并运用提供的模块,分别用单极性和双极性的动态模型给出了仿真的实例与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展现了仿真具有的快捷,灵活,方便,直观的以与绘制的图形准确、清晰、优美的优点,从而进一步展示了的优越性。
关键字:逆变器单极性双极性仿真目录摘要第1章软件 (3)1.1软件的介绍 (3)1.2 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 (4)1.2.1实验系统总体设计 (5)1.2.2电力电子电路仿真d特点 (5)第2章逆变主电路的方案论证与选择 (6)第3章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9)3.1 控制理论基础 (9)3.1.1面积等效原理 (9)3.2 逆变电路与其控制方法 (11)3.2.1计算法 (11)3.2.2调制法 (11)3.2.3 控制方式 (15)第4章单相桥式逆变器的仿真 (18)4.1单相桥式逆变器调制电路的模型 (18)4.1.1单极性仿真模型图 (18)4.1.2 双极性仿真模型图 (19)4.2 仿真参数的设定与仿真图的分析 (19)4.2.1 单极性的仿真与分析 (19)4.2.2 双极性仿真与分析 (26)总结 (32)绪论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电力电子技术,使电能可以交换和控制,生产了现在各种高效节能的新型电源和交直流调速装置,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提供了现代化的高新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实验三、pwm逆变电路的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pwm逆变器的调制原理2.掌握两种不同极性单相逆变器的原理3.掌握thd及平均功率的测量方法二、实验内容1.单相双极性pwm电压逆变器(1)主电路与调制电路电路参数调制电路波形(2)载波、参考电压、逆变器输出波形,测量输出电压的基波分量(3)调制比n=1000/50=20时输出电压经滤波后thd=0.7946 输出电压幅值=80.325v(4)改变调制比,再测量输出电压基波分量的幅值,分析幅值与调制比的关系调制比n=5000/50=100时thd=0.147 输出电压幅值=82.75v调制比n=10000/50=200时调制比n=1/1时篇二:基于pi控制方式的10a开关电源 psim仿真研究题目:基于pi控制方式的10a开关电源 psim仿真研究班级:姓名:学号:时间:2009年12月20日现代仪器电源课程综合论文一绪论buck变换器最常用的变换器,工程上常用的拓扑如正激、半桥、全桥、推挽等也属于buck族,现以buck变换器为例,依据不同负载电流的要求,设计主功率电路,并采用单电压环、电流-电压双环设计控制环路二实验目的:(1)了解buck变换器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 掌握电路器件选择和参数的计算;(3) 学会使用pism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的开环降压电路进行仿真。
(4) 学会使用pism仿真软件对控制环节的仿真技术。
(5)学会分析系统的静态稳压精度和动态响应速度三实验要求:输入直流电压(vin):15v;输出电压(vo):5v;输出电流(in):10a;输出电压纹波(vrr):50mv;基准电压(vref):1.5v;开关频率(fs):100khz。
四主电路功率的设计(1)buck 电路图4-1-1:buck 电路图4-1-1rc?vrrvrr?=25mohm ?il0.2inc*rc的乘积趋于常数50~80uf,我使用75μω*f,由式(1)可得rc=25mohm,c=3000μf。
辽宁工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单相桥式整流/逆变电路的设计及仿真院(系):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自动化111班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签字)起止时间:2013.12.30-2014.1.10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教研室:自动化 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学 号 1103020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单相桥式整流/逆变电路的设计及仿真课程设计(论文)任务 课题完成的功能、设计任务及要求、技术参数 实现功能整流电路是将交流电能变成直流电供给直流用电设备,在生产实际中,用于电阻加热炉、电解、电镀中,这类负载属于电阻类负载。
逆变电路是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
逆变电路应用广泛,在各种直流电源中广泛使用。
设计任务及要求 1、确定系统设计方案,各器件的选型 2、设计主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电路; 3、各参数的计算;4、建立仿真模型,验证设计结果。
5、撰写、打印设计说明书一份;设计说明书应在4000字以上。
技术参数整流电路:单相电网220V ,输出电压0~100V ,电阻性负载,,R=20欧姆 逆变电路:单相全桥无源逆变,输出功率200W ,输出电压100Hz 方波 进度计划1、 布置任务,查阅资料,确定系统方案(1天)2、 系统功能分析及系统方案确定(2天)3、 主电路、控制电路等设计(1天)4、 各参数计算(1天)5、 仿真分析与研究(3天)6、 撰写、打印设计说明书(1天)答辩(1天)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平时: 论文质量: 答辩:总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摘要整流电路是把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电路。
大多数整流电路由变压器、整流主电路和滤波器等组成。
逆变电路是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的电路,与整流电路相对应。
无源逆变电路则是将交流侧直接和负载连接的电路。
此次设计的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是利用二极管来连接成“桥”式结构,达到电能的充分利用,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整流电路。
单相PWM逆变电路设计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单相PWM逆变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其优
良的调制效果,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变频调速和电
力供应装置的电源,如逆变器、纯电池供电系统以及微型电源等,这些应
用领域都需要非常精确的电力输出。
因此,研究和设计单相PWM逆变电路
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豪斯多夫模型为基础,介绍单相PWM逆变器的原理,分析其
工作原理,探讨其控制电路设计的要点,并基于此,设计一款稳定可靠的
单相PWM逆变电路,检验了其原理模型及其实际参数的吻合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单相PWM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基本原理模型,然后,介绍了其调制电路的设计要素,以及极限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
接着,本
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单相PWM逆变器的设计方案,用以实现单相
逆变系统的运行。
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实际参数化的测试方案,采用多
种电压、电流和频率的负载条件进行实验,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
可靠性。
经过实验的检验,本文设计的单相PWM逆变器具有较高的运行精度、
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其应用场景的要求。
关键词:单相PWM逆变,调制电路。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指导老师:马皓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单相正弦波(SPWM)逆变电路实验类型: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与要求熟悉单相桥式SPWM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对工作情况及其波形作全面的分析,并研究正弦波的频率和幅值及三角波载波频率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1. 测量SPWM波形产生过程中各点波形;2. 测量逻辑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3. 观察不同负载时变频电路的输出波形。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MPE-I电力电子探究性实验平台2. NMCL-10B单相SPWM逆变实验箱3. NMCL-03D可调电阻4. NMCL-31B交直流仪表5. 万用表6. 示波器四、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1.SPWM波形的观察(1) 观察“SPWM波形发生电路”输出的正弦波波形,改变正弦波频率调节电位器,测试其频率可调范围,改变正弦波幅值调节电位器,测试其幅值变化范围。
(2) 观察“SPWM波形发生电路”输出的三角形载波波形,改变三角波频率调节电位器,测试其频率可调范围,并观察三角波与正弦波波形的对应关系。
(3) 观察“SPWM波形发生电路”经过三角波和正弦波比较后得到的SPWM波形。
2. 逻辑延迟时间的测试将“SPWM波形发生电路”的输出SPWM波与“DLD逻辑延时”的输入端相连(以下实验均需保持连接),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DLD逻辑延迟”的“1”和“2”与“SPWM波形发生电路”接地端之间电压波形,并记录延迟时间T d。
3. 同一桥臂上下开关管驱动信号死区时间测试分别将IGBT驱动芯片IR2110输出E1和E2,E3与E4相连,用双踪是比起分别测量G1、E1和G2、E2,G3、E3和G4、E4两端的波形,并测量死区时间。
实验五十一DC/AC SPWM单相全桥逆变电路设计及研究(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检测技术-电力电子学综合实验)一、实验原理SPWM单相全桥逆变电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依靠四个开关管的通、断状态配合,利用冲量等效原理,采用正弦脉宽调制(SPWM)策略将输入的直流电压变换成正弦波电压输出。
SPWM的调制原理是通过对每个周期内输出的脉冲个数和每个脉冲宽度来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值。
要使输出的电压波形接近标准的正弦波,就要尽量保证SPWM电压波在每一时间段都与该时段中正弦电压等效。
除要求每一时间段的面积相等外,每个时间段的电压脉冲宽度还必须很窄,这就需要在一个正弦波形内脉冲的数量很多。
脉波数量越多,不连续的按正弦规律改变宽度的多脉冲电压就越等效于正弦电压。
目前,在电力电子控制技术中,SPWM技术应用极为广泛,SPWM波形的形成一般有自然采样法、规则采样法等等。
前者主要用于模拟控制中,后者适用数字控制。
本实验采用的是DSP控制的单相全桥逆变电路,采用对称规则采样法。
对称规则采样的基本思想是使SPWM波的每个脉冲均以三角载波中心线为轴线对称,因此在每个载波周期内只需一个采样点就可确定两个开关切换点时刻。
具体算法是过三角波的对称轴与正弦波的交点,做平行于时间轴的平行线,该平行线与三角波的两个腰的交点作为SPWM波“开通”和“关断”的时刻。
由于在每个三角载波周期中只需要进行一次采样,因此使得计算公式得到简化,并且可以根据脉宽计算公式实时计算出SPWM波的脉宽时间,可以实现数字化控制。
图51-1 对称规则采样法生成SPWM波根据相似三角形定理,可以分析出图1对称规则采样法生成的SPWM波脉宽时间T n为:()21sin n n T T MN Nπ−= (51-1) 式中,M 为调制度,T 为正弦调制波周期,N 为载波比。
本实验中程序采用DSP 控制方式,载波频率固定为10KHZ ,调制波频率为50HZ 频率。
实验四 单相正弦波(SPWM )逆变电源研究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相正弦波(SPWM )逆变电源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波形分析与使用场合。
2.熟悉正弦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正弦波发生电路调试。
2.带与不带滤波环节时的负载两端,MOS 管两端以及变压器原边两端电压波形测试。
3.滤波环节性能测试。
4.不同调制度M 时的负载端电压测试。
三.实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能把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电路称为逆变电路,或称逆变器。
单相逆变器的结构可分为半桥逆变器、全桥逆变器和推挽逆变器等形式。
本实验系统对单相全桥逆变电路进行研究。
全桥逆变器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实现双极性的电压输出,对输入电源的利用率比较高,同时可以输出较高的电压,因此,特别适用于适合高压输出的场合。
逆变器主电路开关管采用功率MOSFET 管,具有开关频率高、驱动电路简单、系统效率较高的特点。
当开关其间VT 1、VT 3 和VT 2、VT 4轮流导通,再经推挽变压器升压后,即可在负载端得到所需频率与幅值的交流电源。
脉宽调制信号由三角波和正弦波进行比较获得。
图5—6为此,正弦波信号必须如图5—6所示,即其峰—峰值必须在小于三角波德幅值。
正弦波发生电路如图5—7所示。
tt正弦波峰—峰值,从而调节SPWM信号的脉冲宽度以及逆变电源输出基波电压的大小。
四.实验设备和仪器1.MCL-22实验挂箱2.万用表3.双踪示波器五.实验方法1.SPWM波形的观察按下左下方的开关S5(1)观察"SPWM波形发生"电路输出的正弦信号Ur波形(2端与地端),改变正弦波频率2.逻辑延时时间的测试将"SPWM波形发生"电路的3端与"DLD"的1端相连,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DLD"的1和3端波形,并记录延时时间Td.。
3.不同负载时波形的观察按图5-19接线。
将三相调压器的U、V、W接主电路的相应处,,将主电路的1、3端相连,(1)当负载为电阻时(6、7端接一电阻),观察负载电压的波形,记录其波形、幅值、频率。
PSIM仿真设计单相桥式SPWM逆变器PSIM仿真设计单相桥式PWM逆变器⼀、实验⽬的1.加深对SPWM基本原理的理解2.熟悉双极性脉冲宽度调制和单极倍频正弦脉宽调制的原理。
3.掌握PSIM仿真软件基本操作并搭建单相SPWM仿真验证双极性脉冲宽度调制和单极倍频正弦脉宽调制;实验验证单级倍频正弦脉宽调制的特点。
⼆、实验设备表4-1 实验所需设备表三、实验原理(⼀)、单相桥式电路(H桥)拓扑及其⼯作原理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共有四个开关管:T1、T2、T3、T4和四个续流⼆极管⼆极管D1、D2、D3、D4,如图4.1所⽰。
当T1、T4导通时,V ab=V D;当T2、T3导通时,V ab=-V D;当T1、T3导通时V ab=0;当T2、T4导通时,V ab=0(其中T1、T2不能同时导通;T3、T4不能同时导通)。
因此控制四个开关管的通断可以控制输出电压在V D、-V D、0之间变化。
(⼆)、SPWM 的原理采样控制理论有⼀个重要的原理——冲量等效原理:⼤⼩、波形不相同的窄脉冲变量,例如电压V(t),作⽤于惯性系统(例如RLC电路)时,只要它们的冲量,即变量对时间的积分相等,其作⽤效果相同。
V DV o 图3-1 单相桥式逆变电路的拓扑结构图3-2 ⽤SPWM电压等效正弦电压如果将图3-2所⽰的标准正弦波等分成很多份,那么⼀个连续的正弦波也可以看作是⼀系列幅值为正弦波⽚段的窄脉冲组成。
如果每个⽚段的⾯积分别与①、②、③…所⽰⼀系列等宽不等⾼的矩形窄脉冲的⾯积相等,那么从冲量等效的观点看,由①、②、③…这些等宽不等⾼矩形脉冲波构成的阶梯波和标准正弦波是等效的。
进⼀步,如果让图3-1所⽰逆变器产⽣如图3-2所⽰⼀系列幅值为±U d 的等⾼不等宽矩形电压窄脉冲,每个电压脉冲的⾯积(冲量)分别与①、②、③…⾯积相等,于是图3-2中的登⾼不等宽的脉冲电压和正弦电压也是冲量等效的。
作⽤于R、L、C惯性系统后基本是正弦波。
实验九 单相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 )逆变一.实验目的1.熟悉单相交直交变频电路原理及电路组成2.熟悉ICL8038的功能。
3.掌握SPWM 波产生的基理。
4.分析交直交变频电路在不同负载时的工作情况和波形,并研究工作频率对电路工作波形的影响。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序号型号 备注 1DJK01电源控制屏 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等模块 2DJK09单相调压与可调负载 该挂件包含“单相自耦调压器”等模块 3DJK14 单相交直交变频原理 4双踪示波器 5 万用表三.实验线路及原理采用SPWM 正弦波脉宽调制,通过改变调制频率,实现交直交变频的目的。
实验电路由三部分组成:即主电路,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
1.主电路部分如图3-20所示,交直流变换部分(AC/DC)为不可控整流电路(由实验挂箱DJK09提供); 逆变部分(DC/AC)由四只IGBT 管组成单相桥式逆变电路,采用双极性调制方式。
输出经LC 低通滤波器,滤除高次谐波,得到频率可调的正弦波(基波)交流输出。
本实验设计的负载为电阻性或电阻电感性负载,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接电阻启动式单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
1.驱动电路如图3-21(以其中一路为例)所示,采用IGBT 管专用驱动芯片M57962L ,其输入端接控制电路产生的SPWM 信号,其输出可用以直接驱动IGBT 管。
其特点如下: ①采用快速型的光耦实现电气隔离。
②具有过流保护功能,通讨检测IGBT 管的饱和压降来判断IGBT 是否过流,过流时AC/DC (整流) DC/AC (逆变)图3-20 主电路结构原理图IGBT 管CE 结之间的饱和压降升到某一定值,使8脚输出低电平,在光耦TLP521的输出端OC1呈现高电平,经过流保护电路(见图3-22),使4013的输出Q 端呈现低电平,送控制电路,起到了封锁保护作用。
3.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如图3-23所示,它是由两片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ICL8038为核心组成,其中一片8038产生正弦调制波U r ,另一片用以产生三角载波U c ,将此两路信号经比较电路LM311异步调制后,产生一系列等幅,不等宽的矩形波U m ,即SPWM 波。
单相正弦波PWM逆变电路仿真报告
1. 仿真目的:
通过对单相SPWM逆变电路不同控制方式的仿真研究,进一步理解SPWM控制
信号的产生原理,单极性、双极性控制方式的原理及不同、载波比与调制深度不
同对逆变电路输出波形的影响等。
2. 仿真原理:
单相桥式逆变电路
图1 所示为单相桥式逆变电路的框图,设负载为阻感负载。在桥式逆变电
路中,桥臂的上下两个开关器件轮流导通,即工作时V1 和V2 通断状态互补,
V3 和V4 的通断状态互补。下面将就单极性及双极性两种不同的控制方法进行
分析。
图1 单相桥式PWM逆变电路
不同控制方式原理
单极性控制方式
调制信号ur为正弦波,载波uc在ur的正半周为正极性的三角波,在ur的负
半周为负极性的三角波。在ur的正半周,V1保持通态,V2保持断态,在ur>u
c
时使V4导通,V3关断,u0=Ud; 在ur 半周,V1保持断态,V2保持通态,在ur 两种电平,而不像单极性控制时还有零电平。在ur的正负半周,对各开关 图4 仿真主电路 单极性PWM逆变仿真 单极性PWM控制信号产生原理 图5 单极性PWM控制信号产生原理 图6 单极性PWM控制信号产生模型 图7 m=,fc=1000Hz时单极性PWM逆变电路输出波形 图8 m=,fc=1000Hz时单极性输出电压FFT分析结果 图9 m=1,fc=1000Hz时单极性PWM逆变电路输出波形 图11 m=1,fc=2000Hz时单极性PWM逆变电路输出波形 双极性PWM逆变仿真 双极性PWM控制信号产生原理 双极性PWM控制信号产生模型 图13 双极性PWM控制信号产生模型 图14 m=,fc=1000Hz时双极性PWM逆变电路输出波形 4 拓展思考 图17 加入LC滤波的仿真主电路 图18 m=,fc=1000Hz时,加入LC滤波后单极性PWM逆变电路输出波形
图2 单极性PWM控制波形
双极性控制方式
采用双极性方式时,在ur的半个周期内,三角波不再是单极性的,而是有
正有负,所得的PWM波也是有正有负。在ur的一个周期内,输出的PWM波只有
器件的控制规律相同。即ur>uc时,给V1和V4导通信号,给V2和V3以关断信
号,如i0>0,则V1和V4通,如i0<0,则VD1和VD4通,不管哪种情况都是输出
电压u0=Ud。ur
图3 双极性PWM控制波形
3. 仿真过程:
仿真主电路模型:
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其中的PWM模块为根据不同控制方式自定义的子系统
封装模块,设置该模块的参数为m(调制深度)、f(调制波频率)、fc(载波
频率),方便仿真时快捷调整调制深度及载波比,来观察不同参数对逆变电路输
出的影响。
图中的“Universal Bridge”模块,在对话框中选择桥臂数为2,即可组成
单相全桥电路,开关器件选带反并联二极管的IGBT;直流电压源模块设置为
300V;“Series RLC Branch”模块去掉电容后将阻感负载分别设为1Ω和2 m H;
在串联RLC支路模块的对话框下方选中测量电压和电流, 再利用“Multimeter”
模块即可观察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电流;“Powergui”模块设置为离散仿真模式,
采样时间为1e-5s。仿真时间设为,选择ode45仿真算法。
在本仿真中,采用同幅值、同频率的两条等腰三角载波分别与同幅值、同频
率,但相位相差180°的两条正弦调制波比较,经过处理后得到PWM控制信号,
原理如图5所示。由于两个桥臂是分开控制的同一桥臂上的两个开关在控制上仍
然互补。在输出电压的半个周期内,电压极性只在一个方向变化,故称为单极性
控制。
单极性控制仿真模型
在图6中,正弦波以及由模块组合
产生,与频率为fc的等腰三角波比较后,经过处理产生单极性PWM控制信号。
进行仿真及波形记录
(1) 调制深度m设为,基波频率f设为50Hz,载波频率fc设为基频的20
倍,即1000Hz。运行仿真主电路,可得输出电压、负载电流、直流侧电流如图7
所示。
对此时的输出电压及负载电流进行FFT分析,结果如图8所示。输出电压基
波幅值为,与理论值很接近,约为基波幅值的50%。其THD为%。而由于感性负
载的存在,负载电流的THD为%。
仿真(2) 在(1)的基础上,将调制深度m改为1,其它参数不变,仿真后可得
此时输出电压、负载电流及直流侧输电流波形如图9所示。
对此时的输出电压及负载电流进行FFT分析,结果如图10所示。输出电压
基波幅值为,与理论值非常接近,其THD降为%。而同样由于感性负载的存在,
负载电流的THD为%,比(1)中降低很多。
图10 m=1,fc=1000Hz时单极性输出电压FFT分析结果
仿真(3) 在(2)的基础上将载波频率提高到fc=2000Hz.仿真后,得到此时
的输出电压,负载电流及直流侧电流波形如图11所示.
此时的输出电压基波幅值为,THD为%;负载电流的THD降为%,更加接近正
弦。
图12 m=1,fc=2000Hz时单极性负载电流FFT分析结果
单极性控制仿真结果分析
对比仿真(1)、(2)、(3)的仿真波形及FFT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相对于(1)
的结果, (2)的结果波形中电压中心部分明显加宽,THD明显减小,负载电流波
形更加光滑;而(3)的结果波形中输出电压中心加宽更明显,负载电流的正弦度
也更好了。由此可见调制深度m与载波比对波形的影响很大,参数值越大,逆变
输出效果越好。
相对于单极性控制,双极性PWM控制较为简单,将正弦调制信号与双极性三
角载波进行比较后经过简单处理,即可产生PWM控制信号。其原理如图3所示。
图13中,同样由时钟信号经过处理产生的正弦波与频率为fc的双极性等腰
三角波比较后,经过处理即可得到双极性PWM控制信号。
进行仿真及波形记录
如单极性PWM逆变仿真中一样,分别对应于仿真(1)、(2)、(3),设定调制
深度m与载波频率fc的值,得到仿真波形如图14、15、16所示。
图15 m=1,fc=1000Hz时双极性PWM逆变电路输出波形
图16 m=1,fc=2000Hz时双极性PWM逆变电路输出波形
仿真结果分析
同样对每次仿真结果进行FFT分析,输出电压THD由%降至% ;负载电流THD
由%降至%,谐波含量及正弦度明显改善。
如同单极性PWM逆变仿真结果分析中所述,调制深度m和载波比的大小对双
极性PWM逆变输出波形的影响也很大,在m和fc值较大的情况下,负载电流的
正弦度明显较好。
同时,对比仿真图可以看出,在同样的参数条件下,单极性控制下的逆变输
出波形要比双极性控制下的输出要好。
在仿真过程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单极性控制还是双极性控制,在不同的参数
条件下,由于输出电压含有谐波,负载电流的波形总是不够光滑。因此考虑在逆
变器输出部分加入LC滤波环节,看是否能够改善输出情况。经过仿真对比,设
置L=,C=1e-4F.
加入滤波环节后的仿真主电路如图17所示:
对单极性和双极性控制,分别在m=,fc=1000Hz参数条件下进行仿真并记录
波形如图18、19所示。
图19 m=,fc=1000Hz时,加入LC滤波后双极性PWM逆变电路输出波形
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加入LC滤波后,输出电压中的谐波分量被滤除了许
多,更加趋近于正弦波形,而负载电流的波形更加光滑,正弦度更好。说明加入
滤波环节对于逆变输出波形有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