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校本课-中华小茶人
- 格式:pptx
- 大小:11.78 MB
- 文档页数:53
许昌实验小学雏鹰假日小队项目化学习记录表关于茶的2月26日,正值元宵节之际,XX实验小学二(4)班雏鹰小队在莲语茶书院举办了一场少儿国学茶艺课,通过一杯茶,一次趣味十足地体验,懂茶礼,了茶性,赏茶诗,奉香茗…做一位温文尔雅的小茶人;做一名文化自信的中国好少年!井然有序地防疫检测,遵守疫情防控规定。
小朋友们见到老师行礼,也有模有样的行问候礼~揖礼。
认认真真净手,安安静静签到。
头正~肩平~腰直~足安,站姿、坐姿的基本仪态要领,身正气顺才能泡一杯香茗。
看,孩子们展示茶礼中标准男女生站姿!辑礼学习让孩子学会知礼、懂礼、行礼的同时快乐健康的成长。
活动筋骨,端正坐姿,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中华茶在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以其优雅平和的姿态成为修身养性的灵物,传统的中国人更是倡导“不学礼无以立”,国学与茶文化的会通,使孩子们在识茶、品茶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粹。
茶道老师从茶文化的起源说到茶礼茶仪,从茶的形态种类说到名人茶诗,带领孩子们逐步走进茶文化的世界,引导孩子们在高雅有趣的茶道活动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
课堂上,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和老师互动,绿茶的汤色像“高汤”,原来我们班还有隐藏的厨艺高手呢。
信阳毛尖玻璃杯冲泡实操,伸掌礼的掌握~握杯~翻杯~握壶~提壶~温杯洁具~赏茶~投茶~注水~奉茶。
了解茶之源,了解茶之器,学习茶之礼,学习茶之艺,感受茶之技。
让孩子在泡茶的过程中,学会礼让,尊重,分享,感恩。
通过这次礼仪、茶艺、国学经典和人文史诗的研习,孩子们由浅入深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礼节,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修养美感,学会健康饮茶新方式,使个人的言行与心灵得到修炼,做一个知书识礼,秀外慧中的中华好少年。
茶教案(推荐19篇)茶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看茶、制茶、品茶,激发幼儿动手尝试的愿望,体验动手参与的乐趣。
2、幼儿在亲身体会中,加深对中国悠久茶文化的了解。
3、在亲身经历中,增加有关茶的感官经验。
4、了解有关茶叶的保健和其他的作用。
5、培养爱喝茶的兴趣。
活动准备:1、有关的录象片、各种类别的茶、开水、茶杯、各种制作茶的原料如菊花、茉莉花、可食用色素、冰块、可食用香精、牛奶、冰糖等等。
2、孩子平时了解一些有关茶叶的知识。
活动过程:1、欣赏电视里有关“康师傅绿茶”的广告,激起幼儿讨论自己有关茶的经历和感受。
2、了解茶的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
结合录象片的内容和讲解以及实物,让幼儿简要了解茶是中国人最先发现和利用的,在我国有很多茶叶盛产地,以及中国的茶泡制有许多的讲究,中国茶在国外很受青睐,茶对我们的健康有许多的作用等等。
3、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茶。
让孩子们在熟悉了已有的原料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尝试,学着配置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红茶(可食用色素)、绿茶、水蜜桃茶、山楂茶、草莓茶、冰茶、冰糖茶、奶茶等等。
可以是多种原料配置。
让孩子在多种材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种,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口味的配置,还可以用同一口味,用不同的分量来配置浓淡不同的口味。
4、品茶: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什么茶”,是什么原料,估计是什么口味等。
老师用开水进行泡制,大家一起品茶,边品茶边谈自己感受。
活动延伸:1、在活动区里,准备茶叶超市,让幼儿在其中更加熟悉各种不同的茶;同时,准备相关的材料,让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自己配制茶饮料。
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提议,不断更换材料,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尝试。
2、有机会能走进茶园,让幼儿亲自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茶叶。
亲自帮助工作人员摘茶、搓差、烤茶、包装茶。
3、有条件的可以让幼儿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了解有关茶叶的保健和其他的作用。
活动反思:一般的有关这方面的活动,老是不可避免的去讲解去观察和了解,而本活动却一改此举,放开了让孩子去动手去操作,让他们在自身体验中去感受去获取。
《少儿茶艺,小荷初露_少儿茶艺教案》摘要:01 少儿茶艺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上海,缘……”上海的一名小学老师如是说,当然,少年儿童因年龄尚小六月,经过一季的酝酿,空气里夏天的味道开始渐浓,这是个处处可以触碰得到活力与热情的季节:阳光微烫,暖风熏人,碧树成阴,绿草如茵……还有池塘里含苞欲放的小荷,迎风摇曳着丰盈饱满的花骨朵。
当然,六月,还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季节。
当天真无邪的少年儿童与清芬隽永的茶相遇时,便会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张力,给满溢古韵的茶注入了一股鲜活的灵魂动力,使之焕然一新。
由此应运而生的少儿茶艺,蕴藏着小荷般初露峥嵘的蓬勃朝气。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虽历千年而日久弥新,这正是无数默默无闻、孜孜不倦的茶人前赴后继传承与发扬的结果。
茶艺,承载着茶道的思想与精神,是中华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上世纪70年代末,台湾率先推出了茶艺。
进入80年代后,在日臻兴盛的茶艺带动下,少儿茶艺趁势而起,并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甚至还流行着“学茶的孩子不会变坏”的说法。
确切地说。
它是以茶为载体,通过音乐、诗词、书画、器具、语言、动作、仪态等具体形式来展现表达茶文化的内质,进而发挥传承茶文化的作用。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的逐渐频繁与深入,茶艺这一门古老的泡饮技艺和饮茶艺术在中国大陆开始勃兴,茶艺场所如雨后春笋般迅猛涌现,经过20年的宣传与推广,绽放了许许多多姹紫嫣红的中国茶艺之花,少儿茶艺便是其中的一朵。
茶艺“童子军”01 少儿茶艺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上海。
1992年8月,一支以小学生表演茶艺为主体的“苗苗茶艺队”在上海宋园茶艺馆组建,并表演了“西湖龙井敬老茶”,率先迈出了中国少儿茶艺的第―步。
此后,在上海茶学界、教育界的支持下,少儿茶艺推广到17个区县近300所中小学,并将其列入中小学探究性、研究性课程。
在上海少儿茶艺成功经验的启示与带动下,杭州、北京、深圳、西安、昆明等一些大城市以及产茶省的城市也纷纷效仿,相继举办了一系列少儿茶艺的活动和开办了一些少儿茶艺培训班,培养了一支强大的茶艺“童子军”。
悠悠茶韵—初识茶文化(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校本课程”探究课悠悠茶韵—初识茶文化教学设计(2004.3-2004.7学期)课题:悠悠茶韵—初识茶文化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对祖国的茶文化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愿望并持有探索的兴趣,陶情怡性,丰富审美体验。
授课时间:2004年4月2日授课人:肖敏授课班级:初一(3)班授课地点:综合楼生物实验室课时:一课时师生课前准备:1、列出题目,指导学生围绕题目去搜集、选择、归纳、整理资料。
2、部分学生带茶杯,茶具。
3、教师上网搜集资料,并筛选、整理出有价值的部分。
4、制作演示课件(音乐、图片、影片、板书设计等)5、制作配乐散文朗诵《茶韵悠悠》授课程序设计:一、检查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情况,请学生简述“茶在中国”等相关知识。
二、对话交流:茶名茶茶具茶馆茶文化三、品味、欣赏茶诗、茶联、茶谚、茶的传说……。
四、台湾乌龙茶的茶艺演示五、营造氛围,学生茶艺操作,奉茶,师生品茶。
六、同时播放配乐散文《悠悠茶韵》导语:茶的别名?看了这节课的课题,同学们一定会想, 不就是茶吗,一种饮料而已,怎么搬到语文课上研究起来了?我相信同学们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同时会体会到, 这茶可是大有讲究的一门学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人们对茶的认识了解已经远远超出饮用的范围,它已经是一种文化,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
不难发现,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茶知识(主要由学生介绍)◎ 茶的起源、历史—中国是茶的故乡从野生茶树的发现种茶制茶饮茶茶文化(约3000年)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茶的故乡,当之无愧。
有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经过多年,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茶文化的全盛时期,社会上饮茶成为时尚,以茶为雅事,精心操作,还懂得用茶具之美来烘托茶味之佳.人们对茶的经验,经过长时期的积累,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来,茶艺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中国茶文化教案(5篇)第一篇:中国茶文化教案中国茶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茶叶。
2.通过单元的探究学习活动,初步了解一些中国的茶文化(茶与健康、科学饮茶、中国茶的分布、茶叶用途等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内容讲解、任务引领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
2.让学生初步掌握利用资料、文献等进行研究的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茶文化的详细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通过对茶艺和茶道精神的领会,培养学生追求饮茶之人“廉、美、和、静”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茶的种类和功能;茶的其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难点:掌握茶艺、茶道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课堂问题导入:问题“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人的‘开门七件事’是什么吗?”引入课堂知识。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知识同学回答后,总结“对,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另外我国古代文人也有七件宝,是‘琴棋书画诗酒茶’。
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对一般百姓生活,还是读书的文人,有一样东西都是少不了的,那就是‘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茶有关的文化知识”二、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本节课主要知识知识点一:了解我国茶的种植、饮用历史及茶的功能教师活动:引用古代经典有关茶的记录,讲述我国茶的历史,茶的功能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回答,还知道哪些有关茶的记录,功能还有哪些。
主要内容: 1.茶的历史:战国时的《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并记述了茶的药效和作用,“荼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唐陆羽《茶经》中记载:“茶为之饮,发乎神农氏” 2.茶的化学成分及其功能茶多酚(降血压、防癌、保护心血管等)儿茶素(天然的抗氧化剂,对抗衰老、清除自由基作用明显)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可提高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分辨率,并能利尿,消除支气管及胆管痉挛)芬芳类物质(芳香开窍,抗毒消炎,利肺排痰)知识点二:掌握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教师活动: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述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其内容分别是什么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主要内容: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物态文化:茶叶的栽培、加工、保存以及茶具、水茶事物件等制度文化:从古到今,行政管理阶层都对茶叶的生产、加工、贸易、消费,有明确的标准和律条行为文化:茶叶生产和应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通常是以茶礼、茶服、茶艺的形式表现出来心态文化:人们在茶叶生产和应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在品茶所追求的意境,所油然而生的联想,对人生价值深层次的顿悟,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礼仪和韵味,以及反映茶叶加工、品饮情趣的文艺作品等,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知识点三:掌握茶的主要种类及其代表名茶教师活动:结合茶的图片,讲解主要茶的类型,其制作工艺区别,名茶代表。
题目:幼儿园小小茶艺师的表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茶艺,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3. 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幼儿的表现欲望。
二、教学准备1. 茶具:茶壶、茶杯、茶叶等;2. 茶艺师服装;3. 幼儿园教室或活动场地。
三、教学内容1. 介绍茶艺文化,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2. 展示茶艺表演,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泡茶、如何给客人端茶等步骤,并讲解其中的意义;3. 分组练习,让幼儿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一部分幼儿扮演茶艺师,一部分幼儿扮演客人,进行茶艺表演;4. 学生展示,让每组幼儿进行表演,其他幼儿观看并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观赏法:让幼儿观看茶艺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2. 操作法: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体验茶艺过程;3. 讨论法:让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表演心得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1. 介绍茶艺文化(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茶艺文化,引导幼儿了解茶道精神和仪式感;2. 展示茶艺表演(20分钟):教师进行茶艺表演,分步骤教授幼儿如何泡茶和倒茶等基本动作;3. 小组练习(3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一部分幼儿扮演茶艺师,一部分幼儿扮演客人,进行茶艺表演;4. 学生展示(25分钟):每组幼儿进行表演,其他幼儿观看并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演和小组讨论,评价幼儿的表现和参与程度;2. 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对茶艺表演的喜好程度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后记1. 总结教学过程,总结教学难点和重点,并记录下学生的表现;2. 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八、拓展延伸1. 给幼儿展示一些茶具的图片,并介绍各种茶具的名称和用途,让幼儿对茶具有更深入的了解;2. 让幼儿制作茶艺道具,如茶杯垫,茶叶筛等,通过手工制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3. 安排家长参与,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体验茶艺文化,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子互动。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中国茶》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中国文化》中的“中国茶”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中国茶的起源、种类、泡茶工艺以及茶文化礼仪,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中国茶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中国茶的起源、种类和泡茶工艺,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泡茶工艺的掌握、茶文化礼仪的理解。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茶的起源、种类,体验泡茶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茶叶、茶具、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记录本、彩笔、泡茶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中国茶山的美丽风光,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他们看到的景象,激发幼儿对茶的兴趣。
2. 茶叶知识讲解(5分钟)介绍中国茶的起源、种类,让幼儿对茶有基本的了解。
3. 泡茶工艺演示(10分钟)演示泡茶过程,讲解泡茶工艺,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关键步骤。
4. 例题讲解(5分钟)以泡绿茶为例,讲解泡茶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泡茶实践,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6. 茶文化礼仪教育(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茶的起源、种类2. 泡茶工艺流程3. 茶文化礼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画出自己喜欢的茶叶,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绿茶,因为它颜色翠绿,味道清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中国茶文化。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泡茶实践中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家长参与茶话会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传播茶文化,增进亲子关系。
同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茶叶,了解不同茶叶的泡法,将茶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泡茶工艺的演示与讲解2. 茶文化礼仪的教育3. 实践活动中幼儿的操作情况4.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泡茶工艺的演示与讲解1. 水温:不同茶叶所需的水温有所不同,如绿茶适宜用85℃左右的水,而红茶则适宜用95℃左右的水。
茶文化教案茶文化教案1活动目标:通过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茶文化,激发了同学对祖国的喜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同学养成检朴的优良品行。
通过实物观看,观看茶艺表演,动手冲泡茶叶的一系列的活动,使同学了解世外桃源的特征和茶文化方面的学问。
培育同学在活动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和模拟表演的力量。
活动方式:活动形式以班或小队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活动。
预备工作:收集查阅有关的资料、制作相关的课件。
活动重点:通过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茶文化,激发了同学对祖国的喜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同学养成检朴的优良品行。
活动难点:培育同学在活动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和模拟表演的力量。
活动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国是茶的家乡,历史悠久。
人们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通过上一阶段的实践,我们已经知道了茶的一些基本学问,然而,茶是一个学问很深的话题,要想进一步了解它,我们必需进行深化地探讨与讨论,同学们,你们想当一回茶博士吗?这节课,我们来连续讨论有关茶的学问。
(板书课题:茶文化)二、活动过程1、课前,老师看到同学们收集了许多有关茶的精致图片和文字资料,并且预备了茶具,依据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内容,组成了四个小组,下面就请每个小组的负责人说一说,你们小组调查讨论的是茶的哪方面学问?课前每个小组都制定了小组活动打算和方案,用了许多办方法,以各种不同的渠道获得了有关茶的资料。
今日,我们就从茶的起源、十大名茶、茶与健康和茶艺这四方面来讨论茶。
首先让我们共同来了解茶起源,欢迎茶起源小组来告知我们茶是如何起源?(1)茶的起源小组茶,是中国第一国饮,想了解这几千年历史的国饮,您来对了地方!茶叶由植物而成饮料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是茶叶的家乡,是发觉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
世界各地的种茶、饮茶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
茶叶已经进展成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们生活日用品,更是我国少数民族“宁停三日饭,不停一日茶”的生活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