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模架法施工
- 格式:doc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20
预应力砼连续箱梁移动模架灌注法施工作业指导书一、移动模架灌注法施工特点:1、当桥墩较高,桥跨较长或桥下净空受到约束时,可以采用非落地支承的移动模架法逐孔现灌施工,称为移动模架法。
2、移动模架法适用于多跨长桥,桥梁跨径可达30~50m,一套设备可多次移动周转使用。
3、移动模架需要一整套机械动力设备、自动装置和大量钢材,一次性投入较大。
二、施工机械及工艺装备:㈠移动模架常用的移动模架有移动悬吊模架与支承式活动模架两种。
1、移动悬吊模架⑴也称上行式移动模架、吊杆式或挂模式移动模架,其基本结构包括以下三部分:承重梁、从承重梁上伸出的肋骨状的横梁、吊杆和承重梁的固定及活动支承。
⑵承重梁通常采用钢梁,采用单梁或双梁依桥宽而定。
承重梁的前段作为前移的导梁,总长度要大于桥梁跨径的两倍。
承重梁的后段通过可移式支承落在已完成的梁段上,它将重力传给桥墩或直接座落在墩顶。
承重梁的前端支承在前方墩上,导梁部分悬出。
⑶承重梁除起承重外,在一孔梁施工完成后,作为导梁带动悬吊模架纵移至下一施工跨。
承重梁的移位以及内部运输由数组千斤顶或起重机完成,并通过中心控制室操作。
⑷承重梁的挠度一般控制在L/800~L/500范围内。
钢承重梁制作要设置预拱度,并在施工中加以观测。
2、支承式活动模架⑴形式较多,一般由承重梁、导梁、台车和桥墩托架等组成。
在混凝土箱形梁的两侧各设置一根承重梁,支撑模板和承受施工重力。
⑵承重梁的长度要大于桥梁跨径,灌筑混凝土时承重梁支承在桥墩托架上。
⑶导梁主要用于运送承重梁和活动模架,因此需要大于两倍桥梁跨径的长度。
⑷当一孔梁施工完成后进行脱模卸架,由前方台车(在导梁上移动)和后方台车(在已完成的梁上移动)沿桥纵向将承重梁和活动模架运送至下一孔,承重梁就位后导梁再向前移动。
㈡军用梁桁架式移动模架:1、用桁架式移动模架灌筑混凝土连续箱形梁时,施工前在桥墩两侧布置可纵向移动的拆装式钢桁梁作为主桁梁,桁梁下部则用“八三”军用墩作支架,以“六四”军用梁作为支撑体系。
用移动支架逐孔现浇施工(移动模架法)逐孔现浇灌施工与在支架上现浇筑施工不同点在于逐孔现浇施工仅在一跨不梁上设置支架,当预应筋张拉结束后长移动支架,再进行下一跨逐孔施工,而在支架上现浇施工通常需在连续梁的一联桥上布设支架连续施工,因此前者在施工过程中有结构的体系转换问题,混凝土徐变对结构产生次内力。
对中小跨径连续梁桥梁或建造在陆地上的桥跨结构,可以使用落落大方地式或梁式移动支架,如图所示:梁式支架的承重梁支承在锚固于桥墩的梁上,也可支承在已施工完成的梁上,现浇施工的接头最好设在弯矩较小的部位,常取离桥墩l/5处。
逐孔就地浇筑施工需要一定数量的去架,但比起在支架上现场浇筑施工所需的支架数量要少的多,而且周转次数多,利用效率高。
逐孔现浇的施工速度也比在支架上现浇快,但相对预制梁段组拼逐孔施工要长些,同时后支点位于桥梁的悬臂端处,现浇孔施工重对已完成桥跨将产生较大的施工弯矩,特别是在已完成桥跨的混凝土龄期还很短的情况下。
采用落地式或轨道移动式支架逐孔施工,可用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桥上使用,每跨梁施工周期约两周,支架的移动较方便,但在河中架设较为困难。
当桥墩较高,桥跨较长或桥下净空受到约束时,可以采用非落地支承的移动模架逐孔现浇施工,称为移动模架,这种施工方法近年来发展较快,由于它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给施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移动模架法适用在多跨长桥,桥梁跨径可达30~50m,使用一套设备可多次移动周转使。
为适应这类桥梁的快速施工,要求有严密的施工组织和管理。
移动模架法从1959年始用于联邦德国的克钦卡桥,该桥全长511.5m,为13跨l=39.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至今移动模架已得到广泛应用,它象一座严密而坚固的沿着桥梁跨径全封闭的“桥梁工厂”,随着施工进程不断移动连续浇注施工。
常用的移动模架可分为移动悬吊模架与支承式活动模架两种类型。
一、移动悬吊模架施工移动悬吊模架的型式很多,各有差异,其基本结构包括三部分:承重梁、从承重梁上伸出的肋骨状的横梁、吊杆和承重梁的固定及活动支承,见图9-21。
移动模架施工技术一、移动模架的组成MSS移动支撑模架由主梁、鼻梁、横梁、推进台车、支撑托架、外模、内模、挂梁、平台爬梯等主要构件组成。
1、主梁:一套移动模架系统由两组主梁组成,分设在混凝土箱梁两翼板的下方,是支架系统的主要承载结构。
单组主梁各由6节钢箱梁组成,节与节之间以高强螺栓及钢板相连,梁高3.5m,宽1.8m,总长为60m。
2、鼻梁:位于主梁的前后两端,共有四组。
单组长30.5m,由2节钢桁架构成。
其节块之间及其与主梁之间均为铰接,可以保证竖向和水平转动。
鼻梁和主梁拼接好后整个支架总长为121m。
3、横梁:在主梁内侧,每隔一定距离就设有一道横梁,共有横梁20片,分左右两侧对称布置。
其端部与主梁以悬臂桁架形式结合,横梁中间以Φ32精轧螺纹钢连接。
每道横梁上有四个支承点,支撑底模,使用千斤顶可调整梁体的预拱度。
4、挂梁:包括一个门型工作架及一组Φ36精轧螺纹钢、油压千斤顶。
在浇筑砼时,主梁的后端部分以挂梁悬挂于已浇注砼箱梁上。
挂梁以油压千斤顶直接支撑在已浇砼梁的腹板位置上。
Φ36精轧螺纹钢贯穿桥梁翼板的预留孔,固定并连接挂梁和主梁。
5、推进台车:是移动模架系统的滑移的关键部分,安装在支撑托架上,并且能依靠四氟板实现横桥向位移。
同时依靠自身滚动轮支撑主梁滑移。
当浇注完一跨梁后,支架须向下一跨移动时,先打开横梁连接,将移动模架分为三个独立的部分。
主梁落在台车上,实现横向水平滑动,直至横梁和底模能通过墩身。
利用主梁移动牵引装置,使主梁在推进台车上向前缓慢前进。
6、支撑托架:安设在墩身两侧,共3套;是整个移动支撑的支撑,每一个托架主要包括两个悬臂板梁、斜撑及支撑于承台上的钢立柱,通过φ36预应力精扎螺纹钢筋对拉,并与墩身固定。
7、外模:分为底模、腹板模、翼板模。
整跨外模依中心线纵向分割,并通过千斤顶和横梁相连;墩顶处底模需临时加工。
8、内模:由五块模板组成,两块腹板和三块顶板,每一单元长度为3.3~5.5m,每块模板由10根不同方向的可调撑杆支撑,使得内模施工空间宽敞。
中水三局大西客运专线白石牧马河特大桥移动模架箱梁施工工艺阶段性总结大西客运专线白石牧马河特大桥移动模架箱梁施工工艺阶段性总结一、前言移动模架施工工艺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桥梁施工工艺之一,与传统的预制、安装、架桥等施工技术不同,集模板、支撑系统、过孔功能于一体。
该技术本世纪初从国外引进后,在公路系统迅速开始推广,先后在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大桥等工程得到应用。
铁路系统于2001年,仅在秦沈客运专线小凌河大桥少数梁上首次进行了移动模架试验性使用,以后在京沪、郑西、武广有大规模应用案例。
大西客运专线是时速350Km/h高速铁路,贯通山西、陕西二省,沿线地形条件复杂,往往桥隧相连。
其中我管段白石牧马河特大桥共有32m简支箱梁133孔、24m简支箱梁8孔,采用移动模架结合膺架制梁法施工。
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共投入,7套上行式移动模架设备和1套膺架承担箱梁制造的任务,其中移动模架制梁131孔,膺架10孔。
二、移动模架施工特点1、主要优点:无大型临时制梁场,少占耕地,对地方道路干扰少,适合丘陵地带和桥隧相连区域。
相对于大型预制梁厂,移动模架制梁大型设备投入少,准备时间短,能快速投产。
移动模架技术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受墩高、场地、水文、地质等条件的限制,能满足施工各种作业工况的要求,转场较机动灵活,便于开展平行流水作业。
2、主要缺点:移动模架具有野外、高空和流动三大作业特点,尤其移动模架的应用存在工序多、施工组织复杂、资源调配困难等缺点,尚无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安全质量控制尤为艰巨,稍有不慎,后果难以补救。
三、移动模架资源组织1、移动模架拼装及制梁主要设备、作业人员配置(每套模架)四、移动模架施工1、移动模架简介ZQM900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为了配合客运专线32m简支箱梁在原位现浇的施工工法而设计制造的桥梁施工设备。
本机采用桥面上支承,利用已浇筑的梁面,通过模板开合、模架纵移、横移等功能,实现对混凝土梁原位现浇、逐孔成桥的施工工法。
现深综合管廊移动模架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管道的数量逐年增加,但由于管线相对分散,管理和维修难度较大,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深圳市政府出台了《深圳市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现深”综合管廊,实现市政管线集中整治的目标。
而在实际建设中,“现深”综合管廊移动模架施工工法成为了最为常用的一种施工工法。
二、工法特点综合管廊移动模架施工工法是一种利用钢框架模架对管道进行支撑和悬挂的技术,可以将空间环境有限的深层建筑内的各种城市管线集中在一个封闭的隔离空间内,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
该工法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大面积挖掘地面,也不需要在地下管线所在地进行开挖,减少了地下管道的损坏风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降到了最低。
工法特点如下:1. 适应性强:该工法适用于大多数管道构筑物,包括排水、供水、燃气、通信、电缆等管线。
2. 施工速度快:相比传统的地下挖掘施工工法,该工法施工速度更快,能够缩短施工周期。
3. 施工噪音小:由于该工法不需要进行大面积地面开挖,减少了施工所带来的噪音污染。
4. 施工成本低:由于该工法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破坏,施工成本也更低。
三、适应范围“现深”综合管廊移动模架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市政公用管线,包括供水、排水、燃气、通信、电缆等各类管线。
该工法适用于多种地段,包括道路、地下停车库、商业设施、住宅区等。
四、工艺原理1. 施工工艺综合管廊移动模架施工工法的核心在于钢框架模架,其结构为钢模架与大盘跑道连接成一个密闭盘形结构,可以对管道进行永久性支撑和悬挂。
施工过程中,首先进行现场调研和勘测,确定管线的位置和类型,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接着,进行吊车安装和钢框架搭设,确保钢框架模架的牢固度和稳定性。
然后,进行各类管线的安装,包括供水管道、排水管道、燃气管道、通信电缆管道等。
最后,进行钢框架模架的封闭和设备的安装调试,确保各类管道安装质量和设备运行正常。
移动模架逐孔施工工法1 前言1.0特大桥南引桥设计为5m×40m的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等高度单箱单室斜腹板结构,箱梁高2.4m,顶宽16m,底宽7m,梁长有32m、40m、48m三种,48m箱梁自重1590t。
采用了下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施工安全可靠。
采用ZQM1590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施工工法施工的32m、40m、48m跨度的梁片,具有箱梁整体性好,线形平顺美观的优点,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并在进一步完善工艺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工法。
2 工法特点2.0.1 本工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投入少 ,缩短工期。
2.0.2 本工法工作场地紧凑,桥位就地制梁,无需制梁、存梁场地和运梁、架梁设备。
2.0.3 本工法荷载通过其自身的系统直接作用在桥墩或承台上,对原地面承载力等要求不高;模架在高处前移方便迅速,不妨碍桥下交通,对地形要求不高。
3 适用范围适用于48m跨度以下,多孔相连且梁重在1590T以下的公路简支箱梁、连续箱梁的施工。
使用本工法前需对墩台的结构受力进行计算,以保证该型造桥机架设后墩台的安全性。
造桥机主要性能参数表见表3。
表3 造桥机主要性能参数表非工作状态锚固时最大风力12级4 工艺原理4.0.1 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两组钢箱梁支承模板,通过自立行走、模板开合,对混凝土梁进行逐孔原位现场浇筑的施工设备。
4.0.2 下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自下而上可分为墩旁托架、支承台车、主梁、底模及横联、侧模及支撑、中扁担梁、防台风装置及液压系统等组成,具体见图4.0.2-1,图4.0.2-2。
图4.0.2-1 移动模架造桥机侧面结构图图4.0.2-2 移动模架造桥机正面结构图1——主梁;2——横联系统;3——前导梁;4——后导梁;5——墩旁托架6——支承台车;7——底模;8——侧模平台;9——侧模支撑;10——中扁担梁11——防风装置;12——托架支撑;13——配重;14——液压系统4.0.3 造桥机工作时,整个模架在靠墩旁托架支撑的支承台车作用下,可通过竖移、横移、纵移分别实现脱模、模架横向分离或合拢、过孔。
移动模架法现浇砼连续箱梁施工技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摘要介绍以六四式军用梁和八三军用墩等军用器材拼成的移动模架施工现浇混凝土连续箱梁的施工技术在xx 快速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在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移动模架法连续箱梁施工技术1 工程概况xx 市区至滨海新区快速轨道交通工程是xx 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全国最长的轻轨工程。
该轻轨工程全长45.409 公里,其中高架桥部分长40.0 公里,占全长的88.1%。
上部结构以现浇砼连续箱梁为主,且梁型以3-25 米梁为多。
满堂支架法浇筑砼梁在全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xx开发区北海路至第五大街桥址地表全部是淤泥,承载力极低,利用常规的满堂支架法浇注混凝土梁根本无法施工。
考虑到该工程工期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选择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至关重要。
2 施工方案选择xx 开发区北海路至第五大街地层岩性为淤泥质粘土,处于软塑~流塑状态,厚度为11.4~17.9 米,承载力极低。
且沿线跨越开发区第五大街及泰达大街等重要交通要道,车流密度很大,施工时不能中断交通。
为确保工期,结合现浇梁体重量、梁跨以及资源配置等现场实际情况,采用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砼连续箱梁。
移动模架适用于地址较差、有水或跨越路口但不能中断交通的条件下进行现浇梁施工,其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如下:①跨度Lp≤35 米②梁体重量G≤500 吨/孔③线路坡度i≤15%,曲线半径R≥400m④进度15 天/联3 移动模架法施工技术3.1 移动模架法施工的特点移动模架是以移动式桁架为主要支承结构的整体模板支架,可一次完成一联梁体混凝土的浇筑,适用于跨度小于50m 的多跨简支梁和连续梁的施工。
这种模架的结构比较简单,用料少,质量轻,便于模板高度的调整和控制,而且该模架对梁体尺寸不加限制,施工时模架的移动既方便又安全。
3.2 移动模架施工方案用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混凝土连续箱形梁时,施工前在桥墩两侧布置可纵向移动的拆装式钢桁梁作为主桁梁,桁梁下部则用“八三”军用墩作支架,以“六四”军用梁作为支撑体系。
移动模架施工方案施工方法1. 引言移动模架是一种用于临时支撑搭建结构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厂房等工程的搭建和施工过程中。
它具有施工简便、效率高、安全可靠等优点,因此对移动模架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移动模架施工方案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施工方法,包括选材、测量规划、支撑搭建、固定连接和安全措施等。
希望能够对移动模架的施工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提供实用的指导。
2.1. 材料选择在进行移动模架施工之前,需要仔细选择合适的材料。
一般来说,移动模架的主要材料有钢管、连接件、扣件等。
这些材料应具备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
2.2. 测量规划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测量规划。
通过测量现场的尺寸和条件,确定移动模架的搭建位置、高度和数量等,并绘制出详细的施工图纸,以便后续施工操作。
3.1. 支撑搭建首先,根据施工图纸确定支撑搭建位置。
然后,将支撑底座安装在地面上,并根据需要进行固定。
接下来,将钢管按照一定的间距和高度固定在支撑底座上,形成支撑框架。
3.2. 固定连接在支撑框架搭建完成后,需要进行固定连接。
首先,将连接件安装在钢管的连接口上,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固定。
然后,使用扣件将钢管连接件紧密连接在一起,确保连接稳固。
3.3. 安全措施在移动模架施工过程中,安全措施十分重要。
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帽、防滑鞋等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移动模架的搭建和拆除时,要注意平衡和稳固,杜绝晃动和倾斜的情况发生。
4. 施工注意事项在进行移动模架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施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施工流程和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要求。
•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避免堆放杂物和障碍物。
•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检查和调整支撑框架的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
•施工完成后,要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收拾好材料和工具。
•如发现问题和隐患,应及时向工程负责人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1200T铁路箱梁移动模架法施工技术【摘要】移动模架是一种自带模板可在桥位间自行移位,逐孔完成箱梁现浇施工的大型制梁设备。
由于其不受桥下地质条件的限制,适应深谷、软基、水中等各种工况的要求,避免大吨位提、运、架设备和预制场的一次性投入;近年来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中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本文以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北引桥(0#-N020#墩)施工为例,论述铁路大吨位箱梁施工方案的比选和移动模架法施工技术,以期为类似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箱梁;移动模架;技术1.工程概况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为石武铁路客运专线跨越黄河的特大型桥梁,南岸位于郑州市惠济区申庄,北岸位于新乡原阳县韩董庄。
该桥公铁合建段总长9.177km,由主桥和南北引桥组成,主桥采用钢桁梁,南北引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全桥公路布置在上层,铁路布置在下层,引桥铁路上部结构采用40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单片箱梁重量1200T。
2.环境情况大桥位于黄河下游花园口至东坝头游荡型河段。
该桥位河道顺直,南北两岸滩地较为平缓、稳定,并有坚固的堤坝护岸工程及控导工程,具备长期控制河流流势的条件。
大桥桥位周围为黄河生态旅游区,区内有大量的名贵树木和鸟类,地层以第四系河流相粉、细、中砂为主,其间多夹粉土、粉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
3.方案比选根据设计及桥位有关情况,我们对预制架设法、满堂支架法和移动模架法等3套方案进行了比选。
3.1方案1:预制架设法采用此法时,由于受到黄河有水不能行舟、无水不能载人特点的限制,需在黄河堤坝外布设一处预制场、拌合站和试验室进行箱梁预制,同时需投入能够满足起吊1200t箱梁的大型提、运、架设备进行箱梁架设。
优点:箱梁预制采用工厂化生产,产品质量水平高,施工进度快,工期短,安全风险小。
缺点:占用场地大,大型设备投入多、维护费用高。
3.2方案2:满堂支架法满堂支架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施工方法,一般应用于无通航和通行要求的桥跨,墩高在15米以内,地基条件较好的地区。
新建京沪高速铁路JHTJ-3标段下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审批:下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土建三标一工区下行式移动模架32m现浇箱梁施工,主要用于墩高较高地段。
2作业准备2.1技术准备2.1.1移动模架准备情况:移动模架及其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验收(安全及其质量验收),然后进行预压试验,预压试验完成后出具预压报告进行施工放样控制。
2.1.2测量准备情况:首先校核模板高程,轴线,结构尺寸及其浇筑时沉降标点初始数据测定。
2.1.3原材料准备情况:梁体混凝土浇筑材料是否足量,是否符合满足质量要求,原材料试验报告。
2.1.4辅助设施准备情况:梁体预埋构件、振捣设备、张拉机具、压浆设备、养护设备、抹面机具是否到位。
2.2人员机械配置2.2.1安装人员及其机械1.施工人员配置:人力资源配置表2.施工机具配置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2.2.2简支箱梁混凝土浇筑人员及其机械1.施工人员配置:人力资源配置计划2.施工机械配置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3工艺流程3.1下行式安装工艺流程下承式结构移动模架主要用于墩高低,有转向制梁区段。
ZQM900移动模架造桥机是根据铁路客运专线32m双线整孔箱梁的设计和施工特点而研制,采用下行式结构。
承重的主梁系统位于桥面下方,外模系统支撑在承重主梁上,主梁系统通过主支腿(也叫墩旁托架)支撑在承台上(桥墩较高时也可支撑在桥墩上部,墩身设置预埋件),并利用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将支撑托架对拉在桥墩上。
下行式造桥机外模模板随主梁一同横向开启或单独横向开启以避开桥墩,外模系统随主梁系统一同纵移。
支腿可自行向前倒装或利用辅助吊机倒装。
主梁位于桥面下,相对受风荷载影响较小。
支撑模架利用桥墩承台或墩身安装,对施工箱梁没有任何影响,只需在墩身预留孔洞或预埋安装件,易于保证箱梁施工质量。
主要技术参数:支承型式:桥墩承台处支承;现浇箱梁重量:≤900t;现浇箱梁最小曲线半径:2000m;主梁长度:全长75m,其中钢箱梁40m;运输条件:满足公铁车辆限界,单件重≤15.2t;动力条件:380V、50Hz、~4Ac、60Kw;驱动方式:模板微调,手动螺杆,其余液压油缸;设计施工周期:19d/跨段;配重:48t;整机重量:658t。
1 下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 1、前言 国内外移动模架(造桥机)使用状况 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两根纵梁支撑、对混凝土桥梁进行逐孔向前现场浇筑的施工机械。该技术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西欧,1959年在阿尔卑斯山修建桥梁时首先创用,周期达到两周一孔;1963年西德斯特拉巴格公司采用穿巷导梁(两次走行型)现浇31m跨简支桥梁;1969年德国PZ公司首先使用桥面下支撑双梁一次走行的现浇方案,用于德国Amsinck立交桥,于1973年定型,该工法亦称PZ法,其最大适用跨度为55m。现在发展到了60米。 桥面上支承实例有瑞士如根托贝桥,此桥用MSU60/90型桥面上支承移动模架法施工,其外模为悬挂式;葡萄牙瓜迪亚纳河高架桥,其桥跨为50m+5×60m+50m,采用桥面上支承柔性悬挂法。 移动模架造桥技术,日本于1968年引进,美国在1977年使用。如美国亚特兰大的马耳他高架桥,其跨度为23.4m~44mPC单箱单室连续梁。 我国交通部门1975年援外时采用。1991年在国内最早被应用于厦门高集海峡大桥。该桥全长2070m,45m等跨距连续PC梁,采用PZ公司研制、瑞士LOSINGER公司生产的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台湾省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量引进或制造了该类造桥机达40台。 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行研制成功的移动模架造桥机,在1998年成功投入使用于厦门海仓大桥东引桥1000t/42m单箱PC梁的施工;1999年京珠高速公路武汉打靶堤立交桥采用自行研制的1000t/2×30m型移动模架造桥机;2000年至2001年深圳通香港之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采用自行研制的500t/24mU型渡槽移动模架造桥机;2002年丹拉高速公路磴口黄河桥采用自行研制的简易式1200t/50m型移动模架造桥机。这些实践提供了国内移动模架造桥机可靠的施工技术研究并总结了成熟的施工工法。 根据现场条件和施工组织比选,本桥采用下行式移动模架。下行式移动模架包括支承台车、主梁、底模、侧模和底模调整机构、导梁、墩旁托2
架、辅助门吊和内模及内模小车。移动模架的墩旁托架及落地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基础必须坚实稳固。 2、工艺特点 移动模架法适用于在地形条件以及桥梁长度、曲线下受到约束时的首选采用。 优点:(1)集制梁及架梁为一体,无需梁场,少占耕地,不需要大型提梁运梁设备,设备投入少,研制风险低;(2)机动灵活,可迅速转场;(3)作业程序清晰、结构受力明确、模架强度高,适应特殊地理环境,不受桥下地质条件的限制。(4)梁顶不需要许多拉杆并留孔。 缺点:移动模架具有野外、高空和流动的特点,管理跨度大,安全质量控制任务艰巨。但基本作业雷同。 3、工艺原理 采用下行式移动模架,利用承台安装主支腿,主支腿支撑主框架,外模及模架安装在主框架上,形成一个可以纵向移动的桥梁制造平台,完成桥梁的施工。 移动模架横向分离,使其能够通过桥墩,纵向前移过孔到达下一施工位,横向合拢再次形成施工平台,完成下一孔施工。 制梁:由两组钢箱梁支承模板,在模板内进行现场浇注混凝土梁,模板系统有微调机构进行调整,以保证梁型正确。采用桥面下支行式,混凝土梁的重量及模架的自重通过四个支顶油缸传递到墩旁托架上,再通过墩旁托架传到墩身承台上。 脱模:四个支顶油缸收缩,整体脱模落于支承台车滑道上。底模及横梁随着主梁在横移油缸作用下,实现开合并拢,底模板可通过底模螺旋顶调整拱度。 支腿自移:前、中、后扁担吊挂模架及前导梁,替代支腿作用,模架自重转至桥面。利用垂直吊挂油缸使墩身两边的墩旁托架和支承台车脱离墩身,并利用反钩轮钩住箱梁轨道外侧,启用安装在两主箱梁内的两台卷扬机拖拽向前方桥墩移位并安装。 模架纵移:前、中扁担卸载,后扁担梁吊挂主箱梁,松开横向联接系3
后,模架对开成两组。后扁担走行轮落于桥面轨道上,箱梁轨道支撑于台车滑道上,由纵移油缸向前顶推移位。 4、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1 施工工艺流程 墩身施工完成后,首先安装支座;移动模架就位,同时进行模板调整、预拱度设置;钢筋于加工场集中加工,运输车运输到施工桥位下,采用吊车吊装到桥上作业面后先绑扎底、腹板钢筋,同时安装预应力管道、布设纵向预应力束,然后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同时安装预应力管道;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配合布料杆或混凝土泵车进行梁体混凝土入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梁体进行养护;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张拉预应力筋;孔道压浆、封端;移动模架落架、脱模,纵向前移至下一孔位;对已施工桥位组织桥面系施工。
4.1.2 造第一孔梁 移动模架组拼→堆载预压→模板系统调整→绑扎钢筋、布管→内模安装→检测、调整模板、补缝→绑扎顶板钢筋→浇注混凝土→养生→脱开端模及一至二节内模板→施加预应力、压浆→检测→进入下一操作循环。 移动模架拼装后,在第一孔箱梁施工前对移动模架进行预压。预压的目的是消除移动模架拼装的非弹性变形,测算出施工荷载时的弹性变形,根据箱梁张拉后的上拱度再计算出移动模架底模的预拱度。 根据预压实际值及移动模架理论值,设置第1孔箱梁施工底模跨反拱。以后再根据移动模架实际挠度和箱梁张拉后反拱值进行调整。
4.1.3 正常作业循环 清理移动模架上杂物→解除竖向、及横向约束→移动模架整体下放→松开底模横梁及模板中部的螺栓连接→两组模架基本同步向两外侧横移→检测纵移是否有障碍→两组模架基本同步向前移动到位→整机纵移到位→两组模架基本同步向内横移到位→连接底模横梁及模板→调整侧模及底模→检测→扎钢筋(移位之前可在已制梁上分片扎好)、布管→内模板安装4
→检测、调整模板、补缝→扎顶板钢筋→浇注混凝土→养生→脱开端模及一至二节内模板→施加预应力、压浆→检测→进入下一操作循环。
4.1.4 标准作业流程 步骤1:移动模架拼装就位,施工首孔箱梁,此时移动模架支承在前、后主支腿上;绑扎底板、腹板钢筋、立内模、绑扎顶板钢筋、浇注混凝土。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解除内模撑杆,张拉完毕。
步骤2:桥面铺设后辅助支腿的走行钢轨;点动前主支腿、后主支腿的承重油缸,解除机械锁紧螺母,前主支腿、后主支腿的承重油缸少量回收,依靠设备自重脱模;后辅助支腿在桥面支撑,中辅助支腿、前辅助支腿在墩顶支撑;前主支腿、后主支腿承重油缸完全回收;解除前主支腿、后主支腿的对拉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吊挂油缸回收,将主支腿提高,安装吊挂机构;解除吊挂油缸的连接,主支腿吊挂在走道上; 5
步骤3:利用纵移油缸顶推前主支腿、后主支腿前进至下一桥墩就位;安装吊挂油缸,吊挂油缸回收,吊挂机构平移开;吊挂油缸伸出,主支腿支承在承台上;张拉主支腿的对拉高强精轧螺纹钢筋;
步骤4:解除中辅助支腿、前辅助支腿支撑;后辅助支腿、后主支腿、前主支腿的油缸回收使移动模架主梁底部的轨道落放在支撑滑道上; 6
步骤5:解除底模桁架、底模、前辅助支腿中部的连接螺栓;后辅助支腿、后主支腿、前主支腿的横移油缸循环伸缩使两侧移动模架向外横移开启约4.5米。
步骤6:同时启动后主支腿上的纵移油缸,循环伸缩使模架前移一跨。 7 步骤7:模架横移合拢就位,底模桁架、底模、前辅助支腿连接;主支腿承重油缸顶升就位并机械锁定;模板调整;绑扎底腹板钢筋;内模就位;绑扎顶板钢筋;混凝土浇注。
4.2 操作要点 4.2.1移动模架现场组拼 移动模架现场拼装前,施工单位应与移动模架供应商共同制定拼装方案及详细的现场拼装操作细则。 8
对于上行式移动模架,若条件容许可在桥台背后的路基上搭设临时支架用于支撑主承重梁,并利用吊车进行拼装。若桥台背后无足够长度的路基,则无论桥墩高矮,均应在桥跨间搭设较高临时支架支撑主承重梁,并利用吊车进行拼装。拼装的顺序是先主梁、支腿、前后导梁,最后模板系统及其它。 对于下行式移动模架,则无论桥墩高矮及桥台背后路基长度是否足够,均应在桥跨间搭设临时支架支撑主承重梁,并利用吊车进行拼装。拼装的顺序是先墩旁托架、推进小车、主梁、横梁、前导梁,最后模板系统及其它,完成首跨箱梁预制、过孔后再拼装后导梁。 ZQM900A移动模架全重486t,全长73m,共分为主梁、横联、前导梁、托架支撑、墩旁托架、支承台车、底模、侧模、扁担、端模、内模、内模检修平台等十二个大件系统,由工厂分件制造,在施工现场进行组拼并安装到桥位后方能进行制梁施工。 临时支架必须经过设计检算,并应特别注意选择正确的支架卸载的方式方法,以保证结构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墩旁托架必须单独预压试验,必须保证其安全可靠;移动模架的前后支腿必须锚固于墩顶和已制成的箱梁上。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规格、质量及扭矩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高强度螺栓连接施拧前后,扭矩扳手必须标定,扭矩偏差不得大于扭矩值的±5%。 机械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必须遵照有关的技术标准执行。
4.2.2 移动模架的现场预压 移动模架现场拼装完成后,第一片箱梁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堆载预压。堆载应尽量模拟箱梁重力状态,即移动模架正常预制箱梁施工时的受力状态,以测量移动模架主梁、横梁不同部位的弹性变形,并据此进行预拱度设置,同时检验模架的安全性能。 预压荷载通常取值为箱梁重1.1倍和内模重之和。预压可采用砂袋和钢筋束进行,试验时必须分级加载和测量变形。 加载完毕,支撑变形稳定后,将预压砂袋、钢筋束逐级卸除,同时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