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暴法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惩罚规定
- 格式:docx
- 大小:11.58 KB
- 文档页数:2
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
家庭暴力是许多家庭乃至社会问题的源头,其对妇女和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
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来规制家庭暴力行为。
在中国,现行的《反家庭暴力法》是对家庭暴力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的主要条文。
该法律明确规定了家庭暴力的定义和受害人的基本权利,例如受害者有权利要求离开现场,要求临时保护令,要求紧急保护令等。
该法律还规定了救助机构应该提供的帮助和保护服务。
此外,中国还制定了《儿童保护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对家庭暴力进行规制。
这些法律重点针对儿童和妇女的保护,规定了儿童和妇女的基本权利和防范措施等。
除了法律的规制,中国还建立了相应的家庭暴力救助机构,如妇女维权中心、妇女之家等。
这些救助机构提供了咨询、援助、庇护等服务,帮助受害人解决家庭暴力问题,并向社会宣传家庭暴力的危害性,促进公众对家庭暴力行为的谴责。
尽管中国的家庭暴力法律和救助机构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例如,法律的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些受害人往往难以得到及时的帮助和保护;一些家庭暴力的行为难以被明确判定,给法律的适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加强家庭暴力的预防和治理,涉及到全社会共同努力的问题。
总之,家庭暴力这一社会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法律规制和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通过法律、救助机构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理,才能让更多的受害人摆脱家庭暴力的威胁和伤害,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安全和有序。
关于《反家庭暴力法》看法和建议屈博琛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内出现的以武力侵犯他人人身或对其进行精神折磨的强暴行为。
家庭暴力对婚姻家庭、未成年人成长和社会稳定有着的严重影响和危害。
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于2015年12月2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将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这一法律旨在切实保障所有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儿童的权益,努力让每个家庭和睦幸福,进而促进整个国家的兴旺发达。
家庭暴力是我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问题。
据统计,在中国有超过24.7%的女性遭受过辱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和性暴力等家暴,而十岁以下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儿童更是超过八成。
之所以家庭暴力在我国会如此普遍的存在,其中既有传统封建文化中男尊女卑、大男子主义等愚昧思想的残留,也有现代社会出现的诸如婚外情、经济问题、个性缺陷、心理变态等新原因。
同时,大多数人对家庭暴力还存在着以下的诸多误解:一.社会传统观念普遍认为两口子打架是家务事,不需要别人插手和干涉。
二.认为家庭暴力只有在农村和知识水平较低的人群中普遍存在,对高学历高收入人群不够重视。
三.受“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打打闹闹活到老”和“两口子忍一忍就过去了”等传统思想影响。
四.一些妇女抱有宁愿忍受家庭暴力,也不愿让孩子在离异环境中成长的心理。
对于这些问题,新出台的反家庭暴力法做出了如下针对性的规定。
规定一:强制报告,《反家庭暴力法》第十四条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公安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该条款说明这些机构在发现家庭暴力的存在时有责任、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
同时我们还应当从法律上规定,对于不报告的情形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这样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保护因年幼或受到威逼胁迫而无法求助的受害者。
第1篇一、引言家庭暴力,又称家庭虐待,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家暴不仅严重危害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家庭和谐,影响了社会稳定。
美国作为法治国家,对家暴行为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案例。
本文将结合美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家暴案例进行解析。
二、美国家暴法律法规概述1. 联邦层面美国联邦政府针对家暴制定了多项法律法规,如《家庭暴力预防与惩治法》(Violence Against Women Act,简称VAWA)、《家庭暴力和犯罪控制法》(Family Violence Prevention and Services Act,简称FVPSA)等。
这些法律法规旨在预防和惩治家庭暴力,保护受害者权益。
2. 州级层面各州根据联邦法律制定了相应的家暴法律法规,如《加州家庭暴力法》、《纽约家庭暴力法》等。
这些州级法律法规在联邦法律的基础上,结合各州实际情况,对家暴行为进行细化规定。
三、美国家暴案例解析1. 案例一:加州家暴案案情简介:2018年,加州某市发生一起家庭暴力案件。
被害人小丽(化名)在遭受丈夫小李(化名)长达三年的家庭暴力后,向警方报案。
警方调查发现,小李曾多次殴打小丽,限制其人身自由,甚至将其关押在地下室长达一周。
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小李承认家暴行为,并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解析:本案中,被害人小丽在遭受家暴后勇敢地站出来,向警方报案,为自身维权。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依法惩治了家暴行为,保护了受害者权益。
本案充分体现了美国法律对家暴的零容忍态度。
2. 案例二:纽约家暴案案情简介:2019年,纽约某市发生一起家庭暴力案件。
被害人小芳(化名)在遭受丈夫小张(化名)的家暴后,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令。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考虑到小芳的实际情况,依法判决禁止小张接触小芳及其子女,并判处小张有期徒刑一年。
解析:本案中,被害人小芳在遭受家暴后,及时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令,保护了自己和子女的安全。
第1篇一、引言家庭暴力,又称家庭侵害,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家庭暴力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心伤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为了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家庭和谐稳定,澳洲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家庭法家暴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澳洲家庭法家暴法律规定、实施措施以及相关案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澳洲家庭法家暴法律规定1. 定义根据澳洲家庭法(Family Law Act 1975),家暴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身体伤害、精神伤害或性侵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1)殴打、推搡、抓咬、踢打等身体伤害;(2)威胁、恐吓、侮辱、贬低等精神伤害;(3)强迫、威胁、欺骗等手段进行的性侵犯;(4)限制人身自由,如限制对方行动、隔离、软禁等。
2. 家暴法律适用范围澳洲家庭法家暴法律规定适用于以下情况:(1)夫妻关系;(2)同居关系;(3)亲子关系;(4)其他家庭成员关系。
3. 家暴法律救济措施(1)保护令(Protection Orders)保护令是澳洲家庭法家暴法律的重要救济措施,旨在保护受害者免受家暴侵害。
保护令可以禁止施暴者接触受害者、禁止施暴者进入特定区域、禁止施暴者对受害者进行精神伤害等。
(2)家庭暴力调查家庭暴力调查是澳洲家庭法家暴法律的重要程序,旨在查明家暴事实,保护受害者权益。
家庭暴力调查可以由警察、法院或其他有关部门进行。
(3)家庭暴力干预家庭暴力干预是澳洲家庭法家暴法律的重要措施,旨在帮助受害者摆脱家暴困境。
家庭暴力干预包括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经济援助等。
三、澳洲家庭法家暴法律实施措施1. 法律宣传澳洲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家庭法家暴法律规定,提高公众对家暴问题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
2. 举报机制澳洲建立了完善的举报机制,鼓励受害者向有关部门举报家暴行为。
3. 警察介入当接到家暴举报后,警察会立即介入调查,对施暴者进行制止,并保护受害者。
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对家暴受虐儿童的保护尤玉婷【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庭暴力法》)从家庭暴力的预防、发现、事后处置等方面对儿童利益的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规定,但本次立法缺少儿童视角,未设立家暴受虐儿童保护专章,未充分体现对儿童利益特殊保护的原则。
为更好地保护儿童权益,从实体视角对《反家庭暴力法》提出增加儿童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类型、建立完善的强制报告制度、建立专门的儿童庇护所、建立国家监护制度、明确对受虐儿童隐私权的保护等建议;从程序视角提出完善家事法庭的建设、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建立专门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等建议。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ti-Domestic ViolenceLaw”(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Domestic Vio-lence Law”)in our country gives positive provisions for prevention,discovery and after-violence disposal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children,but the legislation lacks the children's perspective,not establishing the chapter of children's family violence protection.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children's family violence are involved in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adult family violence and do not fully reflect the special protection principle for the interests of the children.To better protect the rights of children,this thesis proposes the addition of relevant chapters from the enti-ty perspective,including children family violence types,establishment of perfect mandatory reporting system,es-tablishment of specialized children'sshelter,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guardianship system,and clear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privacy right to the abused children.This thesis also putsforward proposals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amily cou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cedures,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filed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civil evidence rules of special recommendations.【期刊名称】《镇江高专学报》【年(卷),期】2016(029)003【总页数】4页(P87-90)【关键词】《反家庭暴力法》;儿童家庭暴力;强制报告;儿童庇护所;家事法庭【作者】尤玉婷【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法学院,江苏扬州 225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2.71.1 有利于完善儿童保护的立法体系,增强执法力度在《反家庭暴力法》出台前,我国对儿童权益保护的规定集中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等法律中,笔者对这些法律做一梳理后发现,散见于各个部门法的对儿童权益保护有关表述只停留在一种想保护的意愿的宣示性表达,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但对家庭暴力救济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五大亮点解读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作为我国首部反家暴法,该法共六章38条,将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那么这部《反家庭暴力法》究竟有哪些亮点,相关梳理如下。
一、法律首次界定家暴,精神侵害算家暴什么是家庭暴力?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家庭暴力就是丈夫打老婆。
事实上,据全国妇联调查,妇女、老人、小孩、残疾人等都是我国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在暴力形式上,尽管殴打等身体侵害仍是家庭暴力的主流,但辱骂、恐吓等精神暴力的严重性也越来越凸显。
长期以来家庭暴力不是法律术语、法律没有明确的禁止,这是造成家暴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而对家庭暴力的界定是明确该法调整对象的法律依据。
对此,反家暴法该法第二条明确: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从行为类型来看,除了身体暴力,明确包括精神暴力。
增加了“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的内容。
二、共同生活人施暴有规定《反家庭暴力法》不是婚姻家庭法,是社会保护法。
在现实生活中,未婚同居的现象已经较为常见;而由于住房紧张等原因,有许多离婚家庭双方“离婚不离家”。
为保护这部分人群的权益,该法附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在附则中增加准用条款,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反家庭暴力法》,扩大了家庭暴力的主体适用范围,有着同居关系、抚养照料关系、家庭雇佣关系等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都可以依照《反家庭暴力法》规制。
三、监护人失职,撤销资格没商量江苏南京一吸毒女活活饿死2名女儿、浙江金华一母亲将4岁儿子烧伤致死……近年来,多起触目惊心的家暴案件接连发生,引发了全社会对监护人资格问题的强烈关注。
加大对失职监护人的司法干预力度,已成为社会共识。
反家庭暴力法明确,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委会、村委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第1篇导语: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韩国作为亚洲国家之一,近年来在反家暴立法和执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韩国被家暴后的法律后果,旨在提高公众对家暴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一、韩国反家暴法律体系1. 《家庭暴力防治法》:韩国反家暴的法律基石,于2002年颁布实施,旨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2. 《家庭暴力防治特别措施法》:2011年颁布,对《家庭暴力防治法》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增加了对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救助措施。
3. 《家庭暴力防治法实施细则》:对《家庭暴力防治法》和《家庭暴力防治特别措施法》的具体实施进行规定。
二、韩国被家暴后的法律后果1. 家庭暴力受害者有权获得保护令(1)保护令的种类:韩国法律规定,家庭暴力受害者可以申请禁止侵害令、禁止接近令、禁止通讯令等保护令。
(2)申请条件:受害者需证明遭受家庭暴力,且存在继续遭受家庭暴力的危险。
(3)保护令的效力:保护令自作出之日起生效,有效期最长为一年。
保护令期间,施暴者不得侵害、接触或与受害者通讯。
2. 家庭暴力受害者有权获得救助(1)心理救助:韩国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热线,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心理疏导和咨询。
(2)医疗救助:家庭暴力受害者有权在医疗机构接受免费或优惠的医疗救治。
(3)法律援助:家庭暴力受害者有权获得法律援助,包括律师咨询、诉讼代理等。
3. 家庭暴力施暴者的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施暴者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等。
(2)民事责任:施暴者需承担因家庭暴力给受害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
(3)行政处罚:施暴者若违反《家庭暴力防治法》的规定,将被处以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
4. 家庭暴力施暴者的再犯预防措施(1)心理矫治:对施暴者进行心理辅导和矫治,帮助其认识家庭暴力的危害,改变不良行为。
(2)社区服务:施暴者需参加社区服务,以弥补其因家庭暴力给社会造成的损失。
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摘要】“家安则国安”,预防及惩治家庭暴力,任重道远。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在被立法者命名出台之前,该制度在反家庭暴力进程中也有一定的运用。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目前在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方面的立法与实践现状,借鉴域外的立法和实践经验,为推动家庭暴力防治系统的构建和反家暴救济体系的形成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家庭暴力反家庭暴力法法律规制人身安全保护令一、反家庭暴力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简述(一)家庭暴力的界定及反家庭暴力的必要性1.家庭暴力的界定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第2条即明确了家庭暴力的含义——在家庭成员范围内,在身体上施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在精神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
同时,在第37条还指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已将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纳入法律规制的主体范围。
为使《反家庭暴力法》有更好的法律规制效果,进而更好地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应更加深入地界定家庭暴力的主体和类型:首先,受害者的范围不能过于狭隘,除家庭成员以及与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外,离异的配偶和其他具有亲密关系的人同样应纳入其中;其次,关于家庭暴力的类型应进行补充,例如精神暴力、性暴力等足以控制、侵害受害者的暴力行为。
2.反家庭暴力的必要性首先,受害者身心健康遭重创。
妇女、儿童、老人多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均会被严重摧残,甚至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
同时,往往由于受害者处于家庭中的弱势地位和高度紧张和恐惧心理,使得家庭暴力成为持续且隐蔽的社会问题;其次,破坏家庭和谐关系。
长期的家庭暴力对于家庭的和谐稳定具有严重的打击破坏作用,是催使婚姻关系崩溃瓦解的毒瘤。
无数因家庭暴力的存在而破裂的家庭,正是因施暴者对受害者长期的摧残而使受害者对婚姻心灰意冷、失去信心,家庭成员彼此离心离德、关系疏远,造成一个个不幸破裂的家庭;最后,诱发犯罪威胁社会安定。
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在家庭暴力行为侵害下的受害者在长期的压迫中会转变为不可控的反抗,心理被扭曲从而诱发报复性的犯罪。
第1篇一、引言家庭暴力,即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对家庭暴力的关注程度较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打击和预防家庭暴力。
本文将以美国一起典型的家暴案例为切入点,分析美国在家庭暴力领域的法律法规。
二、案例背景2010年,美国某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家庭暴力事件。
一名男子因为家庭矛盾,持刀将妻子和两名子女杀害。
这起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促使美国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
三、美国家暴法律法规概述1. 预防家庭暴力法(Family Violence Prevention and Services Act)该法案于1994年通过,旨在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法案规定了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在预防和打击家庭暴力方面的责任。
2. 家庭暴力干预法(Violence Against Women Act)该法案于1994年通过,旨在打击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
法案规定了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打击家庭暴力方面的职责,并提供了针对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援助措施。
3. 家庭暴力保护法(Domestic Violence Protection Act)该法案于2000年通过,旨在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免受进一步伤害。
法案规定了家庭暴力受害者在法院申请保护令的程序和条件。
4. 家庭暴力法(Domestic Violence Statute)各州都有自己的家庭暴力法,规定了家庭暴力的定义、处罚措施和保护措施等。
四、案例分析1. 案件审理过程在上述案例中,法院对被告进行了审理。
根据美国法律,家庭暴力被视为犯罪行为,被告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充分考虑了以下因素:(1)被告的犯罪事实:被告持刀杀害妻子和两名子女,属于严重犯罪。
(2)被告的犯罪动机:被告因家庭矛盾而产生犯罪动机,表明其存在家庭暴力倾向。
(3)被告的犯罪后果:被告的行为导致妻子和两名子女死亡,社会影响恶劣。
2. 法律适用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1)家庭暴力干预法:该法案规定了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打击家庭暴力方面的职责,为受害者提供了援助措施。
第1篇案例背景:张某与李某于2010年结婚,婚后两人育有一子。
婚后不久,张某发现李某有家庭暴力行为,经常殴打张某,使张某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张某曾多次向李某提出离婚,但李某以孩子为由拒绝。
2018年,张某再次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经审理后判决离婚。
离婚后,张某向法院提起家暴赔偿诉讼,要求李某赔偿精神损害赔偿金、医疗费等共计10万元。
观点分析:观点一:支持张某要求赔偿1. 家暴行为违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条规定,禁止家庭暴力。
李某的行为属于家庭暴力,违反了法律规定。
2. 家暴行为具有严重后果。
张某在遭受家庭暴力期间,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医疗费用增加,精神损害严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李某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家暴赔偿有利于维护受害者权益。
张某要求赔偿家暴损失,有助于消除家庭暴力对受害者造成的身心伤害,维护受害者合法权益。
观点二:反对张某要求赔偿1. 家暴赔偿制度存在争议。
部分观点认为,家暴赔偿制度可能导致受害者过分依赖赔偿,忽视自身在家庭中的地位,从而加剧家庭矛盾。
2. 家暴赔偿难以量化。
家暴行为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难以用金钱衡量,赔偿金额的确定存在一定难度。
3. 家暴赔偿可能加剧家庭矛盾。
张某要求赔偿家暴损失,可能导致李某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加剧家庭矛盾。
综合分析:1. 从法律层面来看,家暴行为违法,李某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张某要求赔偿家暴损失,符合法律规定。
2. 从实际效果来看,家暴赔偿有助于维护受害者权益,消除家庭暴力对受害者造成的身心伤害。
赔偿金额的确定可根据实际情况,由法院依法判决。
3. 在实施家暴赔偿制度时,应注重维护家庭和谐。
在判决赔偿金额时,应充分考虑家庭实际情况,避免因赔偿金额过高而加剧家庭矛盾。
4. 家庭暴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反家庭暴力工作,共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结论:根据上述分析,张某要求李某赔偿家暴损失的观点是合理的。
法律规定冷暴力属于家暴吗一、冷暴力属于家暴吗2016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在此之前,关于“家庭暴力”的定义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的解释》当中,该《解释》当中对家庭暴力的定义是:“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明确增加了“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这就是将我们常说的“冷暴力”纳入了家庭暴力保护的范畴。
这是截至目前我国在法律层面对“冷暴力”首次且唯一的法律规定,现有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对“家庭暴力”的规定要么只有原则性的规定,要么没有明确的界定,《反家庭暴力法》这一专门法的颁布实施,有力地弥补了这一法律空白。
二、哪些行为是家庭冷暴力所谓“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双方产生矛盾时,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工作等非正式暴力行为。
家庭冷暴力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虐待。
这种暴力一般表现在夫妻之间矛盾虽不诉诸武力,但却通过暗示的威胁、言语的攻击,在经济上和性方面进行控制。
彼此有意用精神折磨来摧残对方,使婚姻处于一种长期的不正常状态。
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残,甚至比肉体伤害更可怕。
处于家庭冷暴力中的女性大多有委屈感、被控制感,感情变得脆弱易激动,心理上常常处于孤独状态。
先分析夫妻感情是否破裂,问一问自己是否主动改变态度来挽救婚姻,如果证实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那么一定要果断结束婚姻。
看双方有没有心理问题,不能一味指责对方,给彼此留下空间来思考,不可消极、被动、软弱地面对问题。
夫妻交流中,冷暴力表现为两类:第一类:对对方进行习惯性的贬低,其中最常见的做法是用满不在乎的态度让对方感到自身的“渺小”。
反家暴法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惩罚规定
我国提倡人人平等,家暴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那么对于反家暴法我国有什么具体规
定?我们接下来由律伴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反家暴法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惩罚规定
第三十三条 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
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
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给予训诫,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
以下拘留。
第三十五条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
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法第十四条规定向公安机关报
案,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本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 负有反家庭暴力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
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
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反家暴法人身安全保护令如何申请
第二十四条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书面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
头申请,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
第二十五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由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居住地、家庭暴力发生地的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六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以裁定形式作出。
第二十七条 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二)有具体的请求;
(三)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情形。
第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在七十二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
回申请;情况紧急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作出。
第二十九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包括下列措施:
(一)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
(二)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三)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
(四)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第三十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有效期不超过六个月,自作出之日起生效。人身安全保
护令失效前,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撤销、变更或者延长。
第三十一条 申请人对驳回申请不服或者被申请人对人身安全保护令不服的,可以自
裁定生效之日起五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人身
安全保护令的,复议期间不停止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
第三十二条 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后,应当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公安机
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组织。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执行,公安
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协助执行。
文章来源:律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