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古代侠客形象24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42 MB
- 文档页数:24
文学作品中的侠客形象诏安一中许式忠中国古代侠客形象侠客的历史背景多为中国古代,尤以宋、元之乱世为多,盖因乱世之中,人更加需要以武力证明自身价值。
侠客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乃是以武学为中心,兼以中国古代医学、佛学、道家、易术及各种神秘学等。
因此,侠客的价值观,是建立在武学的基本思想上的。
“武”,意为“止戈”,是以武力平息干戈。
也就是说,习武的目的是制止以强凌弱的行为。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正义与邪恶在侠客思想中十分明确。
以武侠小说中侠客形象为例:陈家洛是第一个侠客的化身,但其内涵主要还是在民族主义的维度中展开。
之后,郭靖和杨过在互补的意义上比较充分的展开侠客的内涵:郭靖是集体主义本位意义的英雄,杨过是个体主义本位意义的英雄。
郭靖和杨过身上所体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理想已经开始超越民族主义的范畴而提升到人类主义的境界。
郭靖是正统意义上的大侠,杨过则是反正统意义上的大侠,但正反一体,两者都是至情至性者无别。
两者的内涵在张无忌身上得到融合。
张无忌以巨大的包容性将正反两种意义的大侠化为一体。
通过张无忌,金庸将大侠的理想境界建立于平凡普通之中,功力更见精纯。
此后,侠客的内涵最为典型的在乔锋和令狐冲身上得以展示,两人分别是郭靖和杨过的更高意义、更为自由的发展阶段:乔锋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无名老僧称赞他为“惟大英雄能本色”,“菩萨心肠”,“大仁大义”,这一点与郭靖毫无二致,但金庸通过乔锋乃至江湖众生相的深刻刻画,将武侠小说的境界提升到了对整个人类命运终极关怀的高度。
天龙八部就如一部佛学的史诗,饱含着悲天悯人的伟大精神。
天龙八部事实上是经典武侠小说真正的颠峰,虽然笑傲江湖更为飘逸自在,鹿鼎记更为透彻圆融,但都不如天龙八部博大精深——物极必反,从笑傲江湖开始逐步走向反武侠,直至鹿鼎记成为非武侠。
令狐冲则更能体现对于个性自由的自觉追求和人自身命运的自主把握。
杨过和令狐冲都是坚持自己个性自由的典范,但与杨过相比,令狐冲大原则把持得住,而小节则无可无不可,很好的统一了顺应世俗和坚持自己个性的矛盾。